面神经

合集下载

面神经解剖护理课件

面神经解剖护理课件

案例三:面神经损伤的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总结词
自我管理、预防复发
详细描述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对面神经损伤的恢复至关重要。患者应学会自我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 饮食和面部受压。同时,定期复查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预防复发的关键。通过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患者可 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与预后
康复治 疗
在面神经损伤治疗后,根据损伤程度 和恢复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如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
预后判断
根据面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情 况,对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 估和预测。同时,注意观察并发症的 发生情况,及时处理和干预。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面神经损伤的急性期护理
感染
面部肿瘤或颅内肿瘤压 迫面神经,可能导致面
神经损伤。
如中耳炎、腮腺炎等感 染性疾病,可能侵犯面
神经,导致损伤。
面神经损伤的类型
完全性损伤
面神经功能完全丧失,表现为患 侧面部肌肉瘫痪,无法完成表情
和动作。
不完全性损伤
面神经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患侧 面部肌肉力量减弱或感觉异常。
刺激性损伤
面神经受到刺激,表现为面部肌肉 不自主抽搐或疼痛。
03
面神经损伤的护理方法
急性期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 感觉和运动情况,以及是否有
疼痛、麻木等症状。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防止因 呼吸道阻塞导致窒息。
疼痛管理
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 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以减 轻患者的疼痛。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他们 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面神经解剖及病变

面神经解剖及病变
注意保暖
避免面部受到寒冷刺激,尤其 是在冬季和春季。
避免感染
加强口腔卫生,预防牙周炎、 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
控制情绪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焦虑 和紧张。
减少刺激
减少对面部的刺激,如避免长 时间吹风、晒太阳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治疗方法
•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针灸、按摩等非药物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作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帮助缓解 症状和促进康复。
06 预防面神经病变的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 熬夜和过度疲劳。
均衡饮食
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
蛋白质等。面神经的路径 Nhomakorabea01
02
03
穿出脑桥
面神经从脑桥神经核发出 后,穿出脑桥基底部,进 入颞骨岩部。
穿过内听道
面神经穿过内听道,在内 听道底部形成膝状弯曲, 这是面神经行程中最关键 的转折点。
进入面神经管
面神经从内听道穿出后, 进入面神经管,沿着颞骨 岩部的面神经管下行。
面神经的分支
01
02
03
04
鼓索支
总结词
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瘫痪的疾病。
详细描述
面神经麻痹通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无力或瘫痪,无法进行正常的面部表情和动 作。这种疾病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如病毒感染、免疫系统疾病、创伤等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面肌痉挛
总结词
面肌痉挛是一种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的疾病。
定义和概念
面神经
是第七对脑神经,负责支配面部 表情肌的运动。

面神经炎ppt课件

面神经炎ppt课件

积极心态培养
心理干预与转介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通过正 面案例分享、心理暗示等方法增强患者信 心。
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及时采取心理 干预措施,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必要时转 介专业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2024/1/25
29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培训
家属参与的重要性
强调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鼓 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照顾和支持工作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5
31
与颅骨的关系
面部神经穿过颅骨的多个孔裂,与颅骨的结构密切相关。
2024/1/25
与颅内血管的关系
与颅内的血管如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等有密切关系,共同维 持颅内的正常生理功能。
与其他颅神经的关系
与三叉神经、听神经等其他颅神经有协同作用,共同支配面部的 运动和感觉功能。
10
03
面神经炎发病机制与病理变化
2024/1/25
8
面部神经生理功能
01
02
03
运动功能
支配面部肌肉的运动,包 括表情肌和咀嚼肌等,控 制面部的表情和咀嚼动作 。
2024/1/25
感觉功能
传递面部皮肤的感觉信息 ,如触觉、痛觉和温度觉 等,参与面部感觉的感知 和识别。
分泌功能
控制唾液腺和泪腺的分泌 ,维持口腔和眼部的湿润 。
9
面部神经与相关结构关系
2024/1/25
脱髓鞘改变
神经纤维的髓鞘脱落,暴露轴索, 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
轴索变性
轴索发生变性、坏死,导致神经纤 维传导功能丧失。
13
影响因素分析
性别
女性发病率略高于 男性。

面神经文档

面神经文档

面神经1. 简介面神经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神经,它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和感觉。

科学家称之为第七对脑神经,因为它是人体中的第七对脑神经。

面神经从大脑脑干的一侧发出并分布到面部各个区域,起到重要的生理功能作用。

2. 解剖结构面神经起源于大脑脑干的延髓部位,并分为皮质段、核心段和外周段。

•皮质段:起源于面部运动皮质,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

•核心段:连接皮质段和外周段,含有运动核和核团。

•外周段:分布于面部肌肉,负责控制面部表情运动。

面神经在耳朵后方通过颞骨内部的听神经道,然后分布到面部各个区域。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它与耳朵之间的耳前分支,这个分支直接控制额头、眉毛、眼睑和上唇的表情肌肉。

3. 功能作用面神经在人体的运动和感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运动功能面神经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

它通过与运动核和核团的连接,将信号从大脑传输到面部,使得我们能够做出各种表情,例如微笑、皱眉和眨眼等。

感觉功能除了控制运动,面神经还负责传递细微的感觉信息。

例如,当我们触摸到面部的某个区域时,面神经会将这个感觉传递给大脑,让我们能够感受到触摸的力度和位置。

此外,面神经还参与到咀嚼和吞咽的过程中。

它向大脑传递咀嚼肌和咽肌的运动信号,使得我们能够完成咀嚼和吞咽的动作。

4. 面神经疾病面神经疾病是指与面神经有关的各种疾病及病变。

常见的面神经疾病有以下几种:面瘫面瘫是指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麻痹的疾病。

患者面部表情肌肉失去了正常的运动功能,从而导致表情不自然或无法做出表情。

面瘫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因为面神经损伤、神经炎症或中风等。

耳眼综合征耳眼综合征是指面神经损害导致耳部和眼部的一系列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眼睑下垂、干眼症、听力减退等症状。

这种疾病常见于颅脑外伤或急性中耳炎等情况。

貌面骨发育不良貌面骨发育不良是面神经与面部骨骼发育不平衡导致的问题。

患者面部可能出现一侧颧骨凸出、面部对称性不良等症状。

这种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5. 面神经的保护与锻炼由于面神经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需要注意保护和锻炼面神经。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定义:面瘫,也叫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面部肌肉瘫痪。

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努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单侧。

主要表现是面部运动功能障碍,如:口角流涎、口眼歪斜、面部表情怪异、僵硬等。

病因:根据病变部位不同,一般分为两种:中枢性面瘫: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中枢间的病损所引起的面肌瘫痪为核上性面瘫,或称中枢性面瘫。

常见中风、脑梗死、脑出血、脑膜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等的病人。

其特点是: 1、病损对侧眼眶以下的面肌瘫痪; 2、常伴有面瘫同侧的肢体偏瘫; 3、无味觉和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面神经核及面神经病损所引起的面瘫称周围性面瘫。

其特点是: 1、病变同侧所有的面肌均瘫痪; 2、如有肢体瘫痪,常为面瘫对侧的肢体受累,例如,脑干病变而引起的交叉性瘫痪; 3、可有病侧舌前2/3的味觉减退及涎液分泌障碍。

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病因为:①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②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③自身免疫反应;④肿瘤;⑤神经源性;⑥创伤性;⑦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⑧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⑨血管机能不全;⑩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面瘫的临床表现十分特殊: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做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并发症面瘫面瘫恢复后或恢复过程中出现的面部症状,主要有:1、面肌纤维性痉挛:变性的神经再生重新支配肌肉后,患侧表情肌常有不同程度的挛缩,表现为患侧眼裂缩小,鼻唇沟过深。

面神经炎

面神经炎

Page
3
流行病学
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年发病率11.5/10万--40.2/10万人 (23/10万)。 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高发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40-44岁。 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生育期女性发病率较高。
左右两面发病率一致,1%左右的患者会出现双侧面神经 麻痹。
总体
静止
运动
III
中度
明显减弱,无损害性不对 称,可见不严重的连带运 动挛缩和半部面部痉挛 明显减弱和损害性不对称
正常,对称,张 力正常
IV
中重度
正常,对称,有 张力 不对称
额不动,眼不能完 全闭合,用力时口 不对称 额不动,眼不能完 全闭合,口轻微运 动
V
重度
很少有运动
VI
完全麻痹
无运动
Page
8
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患侧 眉毛低 眼裂大 下睑外翻 鼻唇沟浅 口角向下
皱额无力
Page
9
病史特点
急性起病 3~4日达高峰,约一周内可进行性加重
病前多有受凉史
首发症状常为患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
主要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瘫痪
Page
10
一侧表情肌瘫痪的查体表现
患侧上视额纹变浅或消失 (额肌无力)
Page
5
Page
6


内因
岩骨发育异常使面神经管更为狭窄
面神经本身受凉 外因
病毒感染:单纯疱疹I型病毒(HSV-1)
茎乳突孔内骨膜炎 危险因素:糖尿病、怀孕、家族史
Page
7
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House-Brackmann系统

面神经

面神经

面神经(facial nerve)面神经(facial nerve),又称中间面神经(intermediofacial nerve),是第Ⅶ对脑神经。

严格讲,面神经主要指,支配发生于第二鳃弓的表情肌等横纹肌的特殊内脏传出纤维;而中间神经则包括特殊内脏传出纤维以外的其他成分。

通常,面神经是指其全部纤维成分。

(1)纤维成分及分布第Ⅶ对脑神经含有特殊及一般内脏传出纤维、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和一般躯体传入纤维四种成分。

①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由面神经核的轴突组成,在数量上构成了第Ⅶ对脑神经的最主要部分。

面神经核的轴突,自核团的背方伸出,先行向背内侧到达第四脑室底展神经核的背内侧。

在此聚集成束,并折行向上,称面神经核。

在展神经核的上段,再向外弯行,继而行向腹外侧穿经被盖网状结构,并略向尾侧行进,在脑桥、小脑三角处,于第Ⅷ对脑神经和中间神经的内侧出脑。

出脑后,它于中间神经和第Ⅷ对脑神经同行,并包在共同的硬脑膜鞘内,经内耳门入面神经管,先向外侧行进,穿过膝神经节而急转向后,再折行向下,由茎乳孔出颅。

出颅后,它穿行腮腺,并在腮腺内分支,吻合形成腮腺丛;穿出腮腺后,发出分支,支配表情肌和颈阔肌,此外,还支配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和镫骨肌。

据Tomasch报道,人的面神经约含7,00 0~10,500条有髓纤维,纤维直经约为7~10μm。

②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即上泌涎核及泪腺核细胞的轴突,属副交感节前纤维。

起自上泌涎核的纤维穿过膝神经节,在茎乳管的中段,随鼓索离开面神经干,穿越鼓室,由岩鼓裂出颅,加入舌神经,在下颌下神经节交替后分布至舌下腺及下颌下腺;起自泪腺核的纤维,在膝神经节处前行,离开面神经干,组成岩大神经,在翼腭神经节内换元后,支配泪腺及鼻腭粘膜腺及血管。

③第Ⅶ对脑神经的感觉纤维胞体,大多位于面神经管的膝神经节内。

在全部感觉纤维中,特殊内脏感觉纤维最多,传导舌前2/3和软腭的味觉冲动。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数量很少,主要传导外道耳、外耳门周围及耳廓后面皮肤的痛、温、触觉冲动。

面神经功能分级

面神经功能分级

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是人体中最大的一对脑神经,被称为第七对脑神经。

它负责控制人的面部表情、咀嚼、吞咽和流涎等活动,同时也支配着人的听觉和平衡功能。

面神经的功能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级别。

第一级别是面神经的总体功能。

面神经通过其主干分布在面部的肌肉和皮肤上,负责主要的面部运动和表情的形成。

当人面部肌肉受到面神经的控制时,我们可以完成面部表情的变化。

这个级别的功能是面神经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最为直观的体现之一。

第二级别是面神经的咀嚼功能。

面神经通过与颊下神经交叉连接,控制咀嚼肌的运动,从而实现咀嚼的功能。

当我们嚼食物时,面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咀嚼肌,使其有节奏地收缩和松弛,完成食物的细嚼慢咽,帮助我们消化吸收养分。

第三级别是面神经的吞咽功能。

面神经通过与舌下神经交叉连接,控制舌肌的运动,从而实现吞咽的功能。

当我们将食物送至口腔后,面神经将信号传递给舌肌,使其协调收缩,将食物向食管推动,完成吞咽的动作。

这个级别的功能使我们能够顺利进行进食。

第四级别是面神经的流涎功能。

面神经通过与舌下神经和舌下混合神经交叉连接,控制腺体的分泌,从而实现唾液的产生和分泌。

当我们尝到食物的味道或者准备进食时,面神经通过向腺体发送信号,刺激唾液的分泌,帮助我们咀嚼和吞咽食物。

第五级别是面神经的听觉和平衡功能。

面神经通过与前庭神经交叉连接,控制内耳的平衡器官,帮助我们保持平衡,感知身体的方向和位置。

当我们站立、行走或者运动时,面神经通过向内耳发送信号,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总结起来,面神经的功能分级包括总体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流涎功能和听觉平衡功能。

这些功能协同工作,使我们能够完成各种与面部表情、咀嚼、吞咽和平衡相关的活动。

面神经的正常功能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质量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1.面神经管前损害 (1)面神经核损害 (2)膝状神经节损害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面神经管内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味觉障碍、唾液腺分 泌障碍和听觉过敏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茎乳孔以外病变 只表现为周围性面神 经麻痹
面肌瘫痪-分型与临床表现
受累水平不同 伴发症状不同表2-4 见于特发性面神经炎 双侧见于Guillain-Barré 综合征 核性常伴外展神经麻痹 可出现交叉瘫
2.内耳道段
3.颞骨内部分
解剖上分为3段: 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 迷路段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 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 内听道段
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 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 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 和锥体段)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乳突段(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颅外部分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走
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腺内 分上下两支,二者弧形绕过 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最 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中枢性面瘫 上运动神经元 对 侧 眼裂以下面肌瘫 正 常 常有,如偏瘫 周围性面瘫 下运动神经元 同 侧 全面肌瘫 可有障碍 不一定
面神经管 分五支 表情肌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感觉神经通路
中央后回 孤束核 三叉神 经脊束核 膝状神经节 鼓索神经 舌神经 鼓膜 内囊 丘脑
交叉对侧
中间神经
内外耳及外耳道痛温觉
舌前2/3味觉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二、感觉神经通路
面 肌 深感觉
三叉神经 脊束核
耳及外耳 道痛温觉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三、副交感神经通路
上涎核 鼓索神经 岩浅大神经 中间神经 舌神经 膝状神经节 颌下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
节后纤维
下颌下腺、舌下腺
泪 腺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三、副交感神经通路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面神经出脑桥后全长可分4部分
1.颅内部分
面神经于桥脑下缘出脑干,向外行12~ 14mm至内耳门。听神经伴行于其外侧, 中间神经位于两者之间。通常面神经与中 间神经紧密连接。
一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病变部位: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 临床表现:病变对侧下部表情肌瘫痪,面上 部表情及不受累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二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变部位: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同侧面肌瘫痪 根据伴发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病变的具体位置
面神经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面神经(facial nerve)为混合神经
运动神经,司面部表情运动 中间神经,司味觉、腺体的分泌、内耳 及外耳道皮肤感觉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面神经核位 于桥脑下端 的位置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面神经的运动通路
中央前回(下1/3) 面神经核 茎乳突孔 内耳门 腮腺 内囊 脑干
周围性 面瘫 + + + + 舌前2/3 味觉障碍 + + + 唾液分 泌障碍 + + + 听觉过 敏 + + 泪液分 泌障碍 + Hunt综 合征 +
膝 状 神 经节 镫 骨 肌 支以上 鼓 索 支 以上 茎 乳 孔 以下
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 的鉴别诊断
神 经 元 病 灶 面瘫范围 味 觉 伴发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