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分析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研究分析

4、报废拆除阶段的增量成本 报废拆除阶段为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 理的最后阶段,主要工作是拆除绿色建筑 实体、回收绿色建材、处理技术设备的残值 ,报废拆除阶段的增量成本C报废主要包括施 工成本C拆除施工和建筑残余物回收值C回收, 并注意拆除对环境带来的污染和防治,由下 式表示: C报废=C拆除施工-C回收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 简言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 指为实现建筑物的绿色目标, 采取不同于基准建筑的绿色建 筑技术而带来的增量投资,是 绿色建筑成本与基准建筑成本 的差额。据有关机构统计,我 国绿色建筑平均增量成本统计 如图1所示。
增量成本技术
不仅不会增加建筑成本, 反而能够降低建筑成本 的技术,如使用本地建 材、本地植物、建筑结 构优化、人均用地面积 控制等;
绿 色 建 筑 全 寿 命 周 期 增 量 成 本
施工建造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
• 综上,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LCC 公式为:
• LCC=C决策+C建造+C运营+C报废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影响因素
1所选用的节能措施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淮》,绿色建筑会采 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 运营管理六个方面的技术措施,因增加各种 技术措施,会使成本增加,这些技术措施在不 同程度上都会影响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
建筑物体形系数比较大 大量的玻璃幕墙,节能率不高 缺乏可再生能源利用和非传统水源利用 建筑连星级)
项 目 特 点
增强建筑联系,完善园区功能
改扩建目标
建筑节能65%,节水40%以上 绿色建筑创新,体现人文生态理念
类别 节地 透水地面
技术措施 透水砖、植草格 外墙保温改造、轻型种植屋 面、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 东西向玻璃幕墙及南向部分 幕墙、固定遮阳 地源热泵 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光电 太阳能光热系统
国内绿色建筑造价成本分析

中国房地信息5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根据这个定义,绿色建筑并不一定就会带来建筑造价成本的上升。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建筑还处于比较传统的设计阶段,建筑的目标还是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设计依据,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提升建筑品质的过程中,会带来一定的建筑造价成本的增加,根据绿色建筑品质和建设标准的不同,成本造价也有所不同。
绿色建筑造价的影响因素绿色建筑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技术和产品都没有相成完整成熟的体系,即使有些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比如太阳能热水器,但由于建筑成本相对较高且没有相关的使用标准规定,所以,这部分投资对于发展商来说还是属于增量成本的的范畴。
因此,在市场没有达到足够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时,绿色建筑的价格体系也一定是高位的。
1.维护结构节能。
维护结构的节能成本包括外墙、屋面保温体系,节能门窗的增量成本,遮阳系统的成本,以及其它一些综合性质的措施,比如种植屋面、呼吸式幕墙等的成本投入。
2.可在生能源。
绿色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太阳能、的热能、生物能等利用措施的成本投入。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相对成本较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增量因为材料以及技术水平的原因,价格还是属于较高的,对于一般的开发商来说还比较难以接受。
地热利用主要是通过地源热泵或者地下铺设通风管的形式,技术相对成熟,但成本较高。
风能、生物能也属于成本很高的技术。
3.节水措施成本。
a.中水利用。
中水利用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水集中起来,经过恰当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回用于小区的绿化灌溉、车辆冲洗、道路冲洗以及家庭坐便器冲洗等方面,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北京等省市已经先行推广使用,成本不高但效果明显。
b.雨水收集利用。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应用。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探析

单 位 面 积 绿 色建 筑技 术 增 量 成 本 为 2 0 1 . 3 7元 / m 2 . 占工 程 总 造价的 9 . 2 9%. 其 中 围护 结 构 节 能 占到 整个 绿 色 技 术 措 施 增
量 造价 成 本 的 7 9 . 1 0 %. 可再生能源占 2 0 . 9 0 % 从 数 据 来 看 .
外墙 E P S保 温板
、
绿 色 建 筑
绿 色建 筑 是 全 球 热 门话 题 . 国 际上 对 绿 色 建 筑 的探 索 和 研究始于 2 0世 纪 6 0年 代 我 国 近些 年 也 一 直 在 大力 发 展 绿 色建筑 . 很 多 项 目都 获 得 了 绿 色 建 筑 评 价 标 识 . 很 多 生 态 城 区都 按 绿 色 建筑 的标 准 进 行 规 划 设 计 、 建 设 和 管 理 绿 色 建 筑其实是秉承“ 建筑节能” 和“ 可 持续 发展 ” 的理 念 进 行 规 划 、 设计的 , 并 积 极 大 力 发 展 绿 色 建 筑 和 建材 。 扩大绿色空间 , 积
走。 随 着 太 阳能 技 术 的 日臻 成 熟 , 使 得 电量 大 幅 下 降 . 相 应 地
降低 了成 本 本 项 目中 . 可 再 生 能源 的利 用 主 要 是 太 阳能 工 程 通 过 了绿 色 三 星建 筑 评 审
表 1 绿 色 建 筑 增 量 技术 成 本 分 析 表
类 别 节 能 方 案
利 用 节 能措 施 达 到节 能 标 准外 . 应 该 提 倡 经济 的节 能 方式 . 绿 色 建 筑 产 品 由原 来 的新 技 术 变 为成 熟 技 术 . 由 原 来 不 为 人 知 的高 科 技 变 成 了 常 用 技 术 : 提高住宅 的品质 . 完 善 可 再 生 资
绿色建筑成本增量控制分析

前言为响应国家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工程开始启用绿色技术,但是节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成本上的增加,这也是很多甲方比较关注的问题,如何控制绿色建筑的成本增加,今天小编同各位一起分析下。
1、绿色建筑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其中2016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超过2亿平方米。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全国共评出10927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较上年增加了3000多个,其中2017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3692个,占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比例达到了34%。
2、绿建成本增量及增量与绿色性能的关系绿色建筑的确是代表了智慧社会的建设,而人们将目光放在了绿色建筑的成本上,认为绿色建筑增加成本较高。
其实不然,国家及各省市在绿色建筑上也做出了各种奖励措施,激励政策其主要方式包括:土地转让、土地规划、政策补贴、税收、信贷、容积率、城市配套率、审批、评奖、企业资质、科研和消费引导等,补贴范围从10-60元/㎡不等,具体因各省市而异。
对于绿色建筑是否导致成本提升,有以下三大误区:根据项目数据的统计,绿建成本增量大致如下:在项目各个阶段中,绿色性能与成本增量的逻辑关系大致如下:由此可见,在保证绿色性能不变的前提下,如想省钱,在方案扩初阶段介入会大大降低因修改而造成的损失。
因此我们也建议我们的甲方尽早介入咨询工作,以保证甲方的最大化利益。
3、案例介绍成本增量问题也是各开发商比较关注的,在绿建的优化中,外墙保温占据了优化方向中的很大一部分,今天就以外墙为例给大家剖析一下建筑节能的成本问题。
1)案例杭州某住宅原设计建议方案相比于原方案节省13.6元/平米(外墙面积)。
该项目最终绿建节省52元/m2(建筑面积)。
2)案例西安某住宅原设计建议方案相比于原方案节省11元/平米(外墙面积)。
该项目最终绿建节省48.6元/m2(建筑面积)。
除了优化工程造价的节省之外,设计优化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也有相应的加分项,评星级的项目可以通过设计优化取得加分。
[期权,增量,实物]基于实物期权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
![[期权,增量,实物]基于实物期权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396bef7bcd126fff7050beb.png)
基于实物期权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分析一、引言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速度放缓等多重挑战。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是必然选择。
绿色建筑的推广应从项目投融资决策阶段进行,按照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要求改进决策程序,提高绿色建筑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项目建成以后进行评价,符合绿色建筑星级标准将给予相应奖励。
但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是否建设绿色建筑,应从投资扫会研究,可行性研究阶段就要综合考虑,项目前期阶段就要进行项目绿色建筑的投资。
绿色建筑投资在先,奖励在后,这就存在一个时问差的问题,不利于我国绿色建筑推广。
目前,对绿色建筑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项目是否达到绿色建筑相应星级的评价,也有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效益的评价,但没有区分不同主体对项目的评价。
从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价,通过财务评价和经济评价的对比分析,使投资者进行科学决策,政府也具有财政补贴的依据。
同时,投资者具有是否建成绿色建筑的选择权,这种灵活性使绿色建筑项目具有实物期权的价值。
引入实物期权法更有利于投资者对绿色建筑项目科学评价,将助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经济的外部性及其投资决策评价的特点绿色建筑以循环经济为理念设计、运营,运用可持续发展绿色节能技术。
绿色建筑的巨大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原因。
由于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使私人与社会的成本和效益不一致。
绿色建筑的初始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由于绿色建筑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绿色建筑的推广比较困难。
推广绿色建筑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外部性问题。
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推广绿色建筑,进一步发展绿色建筑需要将外部成本效益内部化。
通过市场机制抑制外部不经济性,使绿色建筑有眼前的现实利益,而且更有利于存量的积累,对后人有利。
这需要绿色建筑在决策评价时,政策导向明确、充分共享市场信息、价格信号合理、减少不确定的因素、增强投资者投资绿色建筑的信心。
关于绿色建筑项目增量成本的探讨

1 绿色建筑项 目增量成本的含义
“ 增 量成本 是 工程经济 学 中的概 念 ,表 明建筑项 目
成本 的增量。~般在 建设 工程项 目方案评价 与比选 中,常用
增量投资收益率 、增量投 资回收期等评价方法进行经济效果 的评价 。一直 以来 ,人们对于绿色建筑项 目增量成本 的认识 存在一定的误区 ,认 为绿色建筑项 目一定比未被冠 以 绿色 建筑 ”的项 目价格高很多 ,认 为只要是 ” 绿色”的就一定是 贵 ”的 。造成这种误区的原 因是 多方面的。首 先 ,人们对
于 早期 的绿色建筑 项 目在 认识上过 于片面 ;很多开发 商 以
“ 绿色 ”作为建筑项 目的宣传卖点 ,从而提高建筑项 目的价
性评价 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为推动我 国绿色建筑 的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 ,在绿色建筑发展实 践的道路上 ,我国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 总体来讲发展进程依然缓慢。在 上海 、北京 、深圳 .苏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地 区的一些绿色
摘
要:绿 色建 筑项 目的增量成本 成为阻碍绿 色建筑推广进程 的重要原 因。正确认 识绿 色建筑项 目的增 量成本 ,探 寻绿 色建筑项 目 增 量成本分摊 的主体 ,对 于 大力推 广绿 色建筑 ,建立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奸型社会 具有重 的研 究
意义。
关键词 :绿 色建筑;增量戍本;戍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F 4 0 7 . 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 0 0 7 — 4 1 0 4( 2 0 1 3 ) 0 5 - 0 0 5 1 - 0 3
源消耗总量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实质性体现 .成 为建筑行 业的发展方向 ,是解决 我国能源短缺 的一个重要方案。为推 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我国于 2 0 0 5年 1 0月颁布了 《 绿色建筑 技术导则》 ;2 0 0 6年 3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出台。这些
关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费效分析

关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费效分析0引言近年来,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均掀起绿色建筑的建设高潮。
2006 年6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作出了如下定义[1]: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为此,国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的目标是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三者合一、平衡优化和持续发展。
1 绿色建筑费效比介绍绿色建筑的费效比,或者投入产出比,可以用来衡量实施绿色建筑的效果,是很直观的一个指标。
费效比的定义是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的比值。
要分析绿色建筑的费效比,必须要通过生命周期的概念和方法,不能单纯考虑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还应综合分析在建筑运行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实施绿色建筑的费效比做一个合理评判。
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投资与收益,可通过下面公式计算绿色建筑的费效比:绿色建筑费效比=增量成本/收益(1)2绿色建筑技术及增量成本分析绿色建筑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引入节能技术,实现降低建筑能耗,节省运营费用,同时通过环境优化与控制技术手段实现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在提高建筑品质和降低能耗的过程中,建设绿色建筑会带来一定的增量成本,但是在技术不断改进中,增量成本可以相应减少。
绿色建筑项目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除了主要技术的影响因素外,可行性研究开展时间和地域因素等对增量成本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绿色建筑主要技术引起的增量投资是最主要的部分。
2.1 节地与室外环境节地与节水、节能和节材一样,都是我国"四节一环保"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制定的,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主要特色之一。
绿色建筑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或内部,还要考虑到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建筑的外部环境,使绿色建筑的评价更加完整[3]。
常用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分析

常用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分析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一半以上。
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绿色建筑必将是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由于目前国内外对绿色建筑仅仅限于对其成本的研究或者是对其效益的研究,未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也未说明二者的关系对绿色建筑有何影响。
本文在这一背景下主要研究了常用的外墙节能技术和门窗节能技术这两种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二者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对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增量效益引言与传统建筑比较,绿色建筑不仅将植被、采光、通风、低碳围护结构、绿色建材及其他绿色建筑技术等应用于建筑设计,而且对建筑所需设备的类型、规格等进行认真研究和科学选择,并对建筑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由于投入了更多的技术和资源,因此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一般要比传统建筑要高,并且绿色星际标准越高,建造成本越大。
然而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的增加是阻碍绿色建筑进一步推广发展的主要因素,绿色建筑技术的使用是其增加的关键因素,很多人只看到绿色建筑建造成本的增加,却忽视了运营成本的节约,没有站在建筑全寿命周期视角对绿色建筑的成本进行分析。
为了更好地控制绿色建筑成本进而推广其发展,对绿色建筑技术的经济性分析是必要的,分析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导致绿色建筑的成本增加这一举措是否值得。
一、绿色建筑的内涵至今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对绿色建筑的内涵是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的,“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不同在于“绿色”指建筑物极少使用合成材料,其内部的构造十分合理,而且尽量使用阳光等自然资源,并且能够维持生态平衡而修葺的一种建筑物。
二、常用的绿色建筑技术为了能够直观的对绿色建筑技术经济进行详细分析,木文通过对成都市建筑市场进行调研之后,决定选取常用的几种绿色建筑技术分析其经济性。
据调查,成都市目前的绿色建筑技术用得比较广泛的是在外墙、门窗等方面的节能,下面对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和门窗节能技术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 菊 孙大明1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发展中心 上海 200023)
能 www.ch源in世a 数g界量b.—ne—t中国节
能 建 筑 网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兴起,各种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房产商也逐渐开始投身于绿 色建筑建设中。绿色建筑因其节能或生态技术应用带来的增量成本,必然引发房产市场成本 的波动和变化,对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投资成本及效益回收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议题。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案例进行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并对影响增量成本的各个因素 做了分析。 15-2003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环保装饰材料
建筑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标准(GB 18580~GB 18588)
室内采光分析 室内隔声设计 室内空气品质 防结露措施
安保与智能化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 17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 7.90% 6.31%
—— —— ——
—— —— ——
116.65 288.09 510.28
1.30% 5.72% 9.58%
一星级 整
二星级 体
三星级
24.10 237.96 496.88
1.20% 5.72% 12.22%
116.65 240.6 ——
1.30% 4.60% ——
—— 428.88 305.95
因绿色建筑认知度不高,多委托绿色建筑咨询单位完成,带来业务增量成本。经解读文献[1] 条文,除优选项外,控制项和一般项中部分条文均为国家已有法规标准限定,故满足此类条
文的绿色建筑策略,均不应计入增量成本,具体列表如下:
表 2.1 不计入增量成本的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
对应标准规范
节地与室外 场址规划、公建配套、日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目及具体技术在不同建筑规模下的增量成本规律。
2. 增量成本分析方法
2.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定义 文献[3]中,给出了确切的增量成本定义,并以其产生的方式不同,分为全业务增量成
本(LSIC)和全要素增量成本(TEIC)。结合经济学长期增量成本分析理论,绿色建筑的增 量成本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设计建造一个绿色建筑项目,涉及多项技术策略的制定,各
根据我国 2006 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中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 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 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经济学运用成本和收益来解 释人类的经济行为,成本和收益是绿色建筑可行性的基础,绿色建筑需要考虑社会、经济、 环境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绿色建筑事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策略带来的增量成本研 究分析也日渐白热化。本文就国内多个在建、已建和拟建的绿色建筑项目展开调研,分析了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多种因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影响。
当考虑增量成本带来的节能、节费的直接经济效益;建筑运营管理上的节约效益;污染减排、 技术示范等社会及环保边际效益[2]。因而,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应当是在不考虑人的主观
因素下,为实现满足特定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绿色建筑,因与非绿色建筑(基准建筑)技术
选用存在差异性,而带来项目规划设计、设备安装、运营管理上的投资变化。该成本变化中
3. 数据分析
3.1 设计目标的影响 按照 2.2 计算原则和方法计算出 19 个项目的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即总增量成本/总
建筑面积,下文简称单位面积增量成本)和增量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简称增量成本比例),
得出表 3.1。
表 3.1 平均增量成本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北
均值
单位面 积增量 (元/m2)
单位面 增量成
二星级
三星级
其它
图 1.1 调研项目星级概况
1.2 区域分布 所调研的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地区项目最
多,公居建项目均占样本数量的一半以上;西北项目主要以居建为主,数量仅此于华东区;
华中和华南项目数量相对较少,且均为公建项目。调研项目的区域分布,利于结合区域经济
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成本分析,其具体分布参见表 1.1。
—— —— ——
108.80 319.99 ——
5.96% 11.10%
——
108.80 280.57 372.58
5.96% 7.49% 11.59%
一星级 公
二星级 建
三星级
—— 194.80 714.61
—— 4.67% 12.86%
116.65 240.6 ——
1.30% 4.60% ——
—— 428.88 305.95
量成本及增量成本比例越大。 (3)设计目标为一星级和二星级时,居建与公建项目单位面积增量成本几乎相同,设
计目标为三星时,公建项目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比居建高出 150 元左右。 (4)同样星级的设计目标,尽管居建单位面积增量成本低于公建,但居建增量成本占
总成本的比例却高于共建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推广,单从市 场角度而言,对公建更有利一些。
绿色建筑是按文献[1]中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行业运营管理六大方面, 进行设计建造的项目,各项投资成本总和为绿色建筑成本。
相应的增量成本为:绿色建筑成本与基准建筑成本间的差价。经LEED项目调研发现[4], 绿色建筑策略中,某些技术因建筑规划者的认知不同而存在是否计入增量成本的争议。以室
内外环境模拟为例,国外设计者直接将其作为基础成本,不计入增量成本;我国建筑设计师
公共建筑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室内环境 运营管理
技术措施
图 3.6 居建、公建项目各项技术措施增量成本比例
能 www.ch源in世ag界b.—ne—t中国节
能 建 筑 网
. 再进一步对各地区、各技术措施带来的增量成本比例进行比较,得出表 3.4,从表中可 以看出,占增量成本最高的节能技术措施在各地区项目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有所不同,西北地 区的比例比低于其它地区,华南地区比例最高。其它技术措施中,室内环境质量比例仅次于 节能技术,华南地区因其夏热冬暖,因而室内环境方面的技术成本比重较低,而气候相对恶 劣的西北地区,这方面的增量成本高于其它地区。
3
5
比例
57.89%
10.53%
15.79%
26.32%
1.3 建筑面积 从项目的建筑规模来看,本次调研项目中居建项目建筑面积普遍大于公建项目,其中建
筑面积≥100,000 ㎡的居建项目 7 个,公建 2 个。公居建项目,因使用功能不同,在技术选 用上存在着差别,因而带来的增量成本也将相同,需要做详尽分析,以期从中得出公居建项
环境
模拟及绿化
《城市绿化条例》 (1992 年国务院 100 号令)
能 www.ch源in世ag界b.—ne—t中国节
能 建 筑 网
节能与能源 利用
节水与水资 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 量
运营管理
建筑噪声、施工控制 满足强制要求的围护结构 节能设计 空调、采暖、通风常规设备 室内照明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 国家及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1. 项目概况
1.1 星级概况 本次调研项目为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进行设计建造的国内
19 个绿色建筑工程和 1 个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其中居建项目共计 9,个公共建筑项目共计 11 个,调研项目的星级概况见图 1.1 所示。
7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6
5
4
3
2
1
0 一星级
技术的成本增加可预见的产出量的时间阶段存在不一致性,使得难以从产出量进行分析。且
不论从业务增加,还是从要素增加进行评价时,都存在与非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存在一定
的互容性。因而,准确符合建筑行业实际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理论,是评价绿色建筑经济性
的首要问题,也是本次调研的主要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增量成本应当注重增量效益,尤其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应
—— 7.90% 6.31%
108.80 319.99 ——
5.96% 11.10%
——
112.73 284.33 441.43
3.63% 6.61% 10.59%
对表 3.1 进行不同区域、不同建筑类型的相同星级设计目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一、二、三星级设计目标项目的单位面积增量成本比例分别为 112.73 元/m2、284.33 元/m2、441.43 元/m2,增量成本占总成本百分比为 3.63%、6.61%、10.59%。 (2)单位面积增量成本与星级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项目设计星级越高,单位面积增
分别对居建和公建项目的各项技术措施带来的增量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图 3.6.从表 中可以看出,节能技术措施上,公建项目中带来的增量成本高出居建项目近 10%,但室内 环境技术措施的增量成本,居建项目也比公建高出 10%,其它技术措施公、居建项目中所 占比例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