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六(2021汉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第 1-4 题

六(2021汉阳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第1-4
题
范式,字巨卿。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日:“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日:“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人并告归乡里并:一起
B.乃共克期日克:能够
C.必不乖违乖:违背
D.若然若:如果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B.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C.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D.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3.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式和张劭是好友,分别时范式提出两年后去张劭家拜访。
B.张劭对范式赴两年之约深信不疑,张母对此表示怀疑。
C.张母因为疼爱儿子只好答应酿酒来满足儿子款待朋友的愿
望。
D.范式如约而至,可见其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答案:(1) B;(2) B;(3) C;(4)元伯把这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食物来等候范式。
【文言文】《后汉书·范式传》《宋史·王钦若传》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后汉书·范式传》《宋史·王钦若传》阅读理解+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醖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曹。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视之。
元伯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徵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
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也,可以托死,吾殁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
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
未至四五里,乃委素书于柩上,哭别而去。
其兄弟闻之,寻求不复见。
长沙上计掾史到京师,上书表式行状..,三府并辟,不应。
式后迁庐江太守,有戚名,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B.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C.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哭/以为死友/D.既终/妻从其/言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统称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与诸子”意相同。
范张约期 阅读附答案

范张约期阅读附答案
范张约期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①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言未绝而巨卿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后期方至()②若然,当为尔酝酒()
2.“言未绝而巨卿果到”一句,将古代贤者的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范巨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
3.母亲的答语“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一句,表明家人对范巨卿临别的相约持有怎样的态度?这一句对塑造范巨卿的形象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①到;②这样
2.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恪守诚信、言出必果,尊重友情的人。
3.表明家人不信任、质疑范巨卿的约定,认为时间久长、路途遥远,范巨卿一定会失约不至。
这一句为后文写范巨卿到来的情景做铺垫,更衬托出范巨卿是一个诚信之士。
《范式守信》阅读练习及答案

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③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④母,请设馔⑤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⑥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告假。
④白:告诉。
⑤馔(zhuàn):饭食。
⑥升堂:登上大厅。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1处)(2分)巨卿信士必不违约(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式谓.元伯曰谓:________________②将过.尊亲过:________________③乃共克.期日克:________________④至.其日至:________________(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少游学于.太学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B.乃.共克期日去后乃.至C.设馔以候之.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D.尽欢而.别暮而.果大亡其财(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4分)9.(1)巨卿信士/必不违约(2)①对……说②拜访③约定④到(3)A 【解析】 A.介词,在/介词,在;B.副词,于是、就/副词,才;C.代词,他/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4)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
学习中,答应帮助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范式守信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范式守信》阅读答案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③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⑤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告假。
④过:拜访。
⑤克:约定。
⑥白:告诉。
⑦馔(zhu àn):饭食。
⑧升堂:登上大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式谓元伯曰:至其日: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翻译:范式字巨卿,山阳金张(今山东金山县)人。
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张劭字元伯.两人同时离开太学返乡,范式对张劭说,二年后我将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孩子。
于是约好了日期。
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告诉他母亲,请他母亲准备酒菜招待范式。
母亲问:你们分别已经两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认真地相信他吗?张劭回答: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
母亲说,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就为你酿酒。
到了约好的那日,范式果然来到。
大家一起饮酒,尽欢而别。
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答: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答:12.谓:对……说;告诉至:到评分标准:没词解释正确1分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评分标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
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评分标准:准确完成2分。
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
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范式字巨卿》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式字巨卿》阅读答案及翻译【甲】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注释:1.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2.驭:驾驭,控制。
3.蹄:名词活用动词,踢。
4.啮:咬。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
一日,谏议入厮,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注释;1. 厩:马棚。
2. 是:这匹。
3.因:于是。
4.仆:仆人,指养马的仆人。
5.诘 :问6. 彼:那。
句意;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注释;1. 售:出卖。
句意: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注释;1.遽:急忙,马上。
2. 曰:说,回答3.汝:你。
4.贵臣:朝廷中的重臣。
5.安:怎么,哪里。
6.制:控制,制服。
7.贾(gu)人:商人。
句意: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没有一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亟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注释;1. 戒:通“诫”,告诫。
句意;(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
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句意:(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翻译: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
一天,他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陈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没有一人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尧咨)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
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一种古代贤仁之风。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张劭句意: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求学,与汝南张劭是同窗好友,劭字元伯。
范式守信阅读答案

范式守信阅读答案第一篇:范式守信阅读答案(一)阅读《范式守信》,回答12-15题。
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③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
”乃共克⑤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
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告:告假。
④过:拜访。
⑤克:约定。
⑥白:告诉。
⑦馔(zhuàn):饭食。
⑧升堂:登上大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式谓元伯曰:至其日: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答: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答:12.谓:对……说;告诉至:到评分标准:没词解释正确1分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评分标准:翻译正确、通顺即可。
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评分标准:准确完成2分。
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
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译文: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
张劭字元伯。
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
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
”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
”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
”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李勉埋金》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2篇(含答案与翻译)

《李勉埋金》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与翻译)李勉①埋金天宝②中,有书生旅③次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
而不旬日④,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⑤语勉曰:“某⑥家住洪州,将于北都⑦求官,于此得疾且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死事⑧,余金奉⑨之。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⑩开封。
书生兄弟赍⑾洪州牒⑿来,而累路⒀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⒁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读录》)【注释】①李勉:唐朝人。
②天宝:唐玄宗时期的年号。
③旅:寄旅,客居。
④不旬日:没过多长时间。
⑤临绝:临死。
⑥某:指自己,“我”。
⑦北都:今太原。
⑧毕死事:处理后事。
⑨奉:送。
⑩尉:县尉。
此处用作动词,做县尉。
⑾赍(jī):携带。
⑿牒:证件。
⒀累路:沿路。
⒁诘(jié):诘问,追问。
23.选出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2分)A.有书生旅次宋州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临绝语勉曰此中人语云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勉许为办事安陵君其许寡人24.请简要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并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一点启示。
(4分)【参考答案】23.A(2分)24.故事:李勉年青时为一书生处理后事而不贪图其金钱。
启示:人生在世,应乐行善事,不贪钱财。
(故事、启示各2分,表述简明、内容合理即可。
共4分)【参考译文】【乙】天宝中,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书生旅次宋州。
有书生游学住在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当时李勉年少穷困,与书生同店,和一个书生住在同一个店里。
而不旬日,没过多长时间(十天),书生疾作,书生患了病,遂至不救。
无法医治而死,临绝语勉日:书生临死告诉李勉说:“某家住洪州,“我家住在洪州,将于北都求官,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而于此得疾而死,在这里得病将要死了,其命也。
”这是命啊。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并从口袋里两百两金子给李勉,曰:说:“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①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②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③邪?”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④。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临绝语勉日:“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开封。
书生兄弟赍⑤洪州牒⑥来,累路寻生行止。
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⑤赍(ji):携带。
⑥牒:文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二人并游太学(一起) B.元伯具以白母(详细) C.因出囊金百两遗勉(给予) D.勉许为办事(赞成)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乃共克期日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以候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欲报之于陛下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①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②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4分)
19.D 20.BC
21 .①分别已有两年,千里外约定的话,你为什么对它这样确信呢?
②你给我料理完丧事,多余的银两就送给你了。
22.范式:履行两年前的探访约定,可见其言而有信。
李勉:将朋友赠送的料理丧事多余的银两归还给朋友的兄弟,可见其不为钱财而重情义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