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公子重耳阅读答案

公子重耳阅读答案文言文语段阅读公子重耳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禄①,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季子。
狄人伐咎如,获其二女。
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叔刘,以叔隗妻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
不如是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父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也。
”稽首受而载之,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
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也。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遗之。
醒以戈逐子犯。
曹共公闻其骈协②,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而诸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飧置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注:①生禄:养生的俸禄。
②骈胁:肋肌排得很密,像一块似的。
(1)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加粗词词义的异同,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①②③④[ ]A.①③不相同,②④相同B.①②④相同,③不同C.②③④相同,①不同D.②③相同,①④相同(2)选出与例句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①晋人伐诸蒲城()A.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B.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C.穆公访诸蹇叔D.投诸渤海之尾。
②吾其奔也()A.君其礼焉B.吾其还也C.尔其毋忘乃父之志D.曹其首也(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叔隗妻赵衰”中“妻”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以戈逐子犯B.卫文公不礼焉C.公子安之D.乃馈盘飧,置璧焉。
(4)在“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一句中“之”指的是[ ]A.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B.蚕妾C.将行,谋之桑下D.四方之志(5)下面四句翻译不准确的一句是[ ]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左传•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①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狄人伐唐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J尊首,受而载之。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②,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日:“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
公子受飨反璧。
及宋,宋寰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今?”对曰:“子女下年,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强、右属爨缝,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等之。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乃送诸秦。
(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注】①晋人:指晋献公的军队。
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因骊姬乱而被迫流亡。
②骈胁:肋骨紧密连接为一,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B.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C.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D.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稽首,是一种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是九拜中最重的一种礼节。
《国语 晋语》《吕氏春秋 义赏》(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文本一: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曰:“寡君使絷吊公子之忧,又重之以丧。
寡人闻之,得国常于丧,失国常于丧。
时不可失,丧不可久,公子其图之!”重耳告舅犯。
舅犯曰:“不可。
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
父死在堂而求利,人孰仁我?”公子重耳出见使者曰:“君惠吊亡臣,又重有命。
重耳身亡,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位,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义?”再拜不稽首,起而哭,退而不私。
公子絷退,吊公子夷吾于梁,如吊公子重耳之命。
夷吾告冀芮曰:“秦人勤我矣!”冀芮曰:“公子勉之。
亡人无狷洁,狷洁不行。
重赂配德,无爱财!”公子夷吾出见使者,再拜稽首,起而不哭,退而私于公子絷曰:“中大夫里克与我矣,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
丕郑与我矣,吾命之以负蔡之田七十万。
亡人苟入扫宗庙定社稷,且入河外列城五,黄金四十镒白玉之珩六双,不敢当公子,请纳之左右。
”公子絷返,致命穆公。
穆公曰:“吾与公子重耳,重耳仁。
”公子絷曰:“君之言过矣。
君若求置晋君而载之,置仁不亦可乎?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名于天下,则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且可以进退。
”是故先置公子夷吾,是为惠公。
(节选自《国语·晋语》,有删减)文本二: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咎犯而问曰:“敌众我寡,奈何而可?”咎犯对曰:“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君亦诈之而已。
”因招雍季而问之,雍季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文公用咎犯之言,而败楚人于城濮。
反而为赏,雍季在上。
孔子闻之,曰:“临难用诈,足以却敌;反而尊贤,足以报德。
文公虽不终始,足以霸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义赏》,有删减)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诈[A]伪[B]之[C]道[D]虽[E]今[F]偷[G]可[H]后[I]将[J]无[K]复[L]非[M]长[N]术[O]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惠”是敬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的“惠”含义不同。
人教版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人物篇三) 含答案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篇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3分)答陛下问陈丞相平者,阳武人也。
少时家贫,好读书。
孝文帝立,乃以绛侯勃①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
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
”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
”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②!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③宰相。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孝文帝乃称善。
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
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释】①绛侯勃:绛侯周勃。
②主臣:表示惶恐的词语。
③待罪:臣子对帝王禀奏时的谦辞,意思是说不能胜任自己的职位,必将获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朝.而问右丞相勃曰()(2)天下一岁决狱.几何()(3)愧不能对.()(4)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平徙为.左丞相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下育万物之.宜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年且.九十D.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乐亦在其.中矣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2)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4.本段文字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描写(描写方法)以及的写作手法,从陈平的论述中你能想到的一个成语是(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12分)田忌亡齐而之楚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韩非子》(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韩非子》之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视将军怒”与《阿房宫赋》中“日益骄固”的“固”字的含义相同。
B.“除道将内之”与《苏武传》中“扶辇下除”的“除”字的含义不相同。
C.“因起师而从越”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师”字含义相同。
D.“军间三十里”与《鸿门宴》中“间至军中”的“间”字的含义不相同。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国沮卫、蹙融前往楚军犒劳,当楚将军以衅鼓相威胁时,他们慷慨陈述,杀身可以保全吴国是吉祥,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知伯为人足智多谋,因道路不通而以送大钟为由诱骗仇由国君,仇由国君贪婪昏庸不听臣子谏言,最终落得引狼入室而亡国的下场。
C.左史倚相识破越王的真实意图,劝楚王趁机进兵跟踪越国;因灭吴之后越军实力大损,所以越王迫于形势而割让五百里地给楚国。
D.天降十日大雨,倚相料定吴军必来偷袭,当吴军失望返回之时,他又料定吴军恪守君子风度,可以趁机偷袭,可见倚相智谋过人。
8.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死者有知也,臣将当战之时,臣使鼓不鸣。
(2)今又索卒以攻晋,示我不病也。
不如起师与分吴。
参考答案:1、BFG句意:您对待他没有礼貌,他如有机会回国成为君主而发兵,那就怕会成为曹国的祸害。
您不如杀了他。
“遇之无礼”的主语是“君”,“礼”是“无”的宾语,宾语后断开,且“彼”代指“晋公子重耳”,是下一句的主语,“彼”前断开,所以B处断;“彼”是主语,“有时”是状语,修饰谓语“反国而起兵”,这中间不可断开,且“若”和下一句“即”构成“如果……就会……”的假设句,“即”前断开,所以F处断;“伤”是名词,意为“祸害”,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所以G处断。
故断句处为:BFG。
2.AA.“意思相同”错误。
“穷冬烈风”的“穷”意思是“深”,“穷冬”即“深冬”“隆冬”。
句意:现在困窘逃亡,路过曹国。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国语-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国语·晋公子重耳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乃遂之狄。
公子在狄十二年,狐偃曰:"初,吾不适.齐楚,避其远也。
蓄力一纪,可以远矣。
齐侯长矣,而欲亲晋。
"众皆以为然。
乃行,过五鹿,乞食于野人。
野人举块而与之,公子怒,将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民以土服,又何求焉!天事必象,必获此土。
二三子志之。
"再拜..稽首,受而载之。
遂适齐。
齐侯妻之,甚善焉。
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而已矣。
曰:"民生安乐,谁知其他?"齐姜氏曰:"齐国之政败矣,晋之无道久矣,时日及矣,公子几矣。
君国可以济百姓,而释之者,非人也。
败不可处,时不可失,怀不可从,子必速行。
"公子弗听。
姜与子犯谋,醉而载之以行。
醒,以戈逐子犯,曰:"若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其知餍乎!"遂行。
过卫,卫文公有邢、狄之虞,不能礼焉。
过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曰:"若不礼焉,则请杀之。
”公弗听。
遂如楚,楚成王以周礼享之。
既飨,楚子问于公子曰:"子若克复晋国,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复晋国,晋、楚治兵,会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
"秦伯召于楚公子,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
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
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
秦伯见公子曰:"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
唯命是听。
"十月,晋惠公卒。
十二月,秦伯纳公子济河归晋。
辛丑,秦、晋大夫盟于邮。
(节选自《国语·晋语》) 【注】1①象:征兆。
②櫜鞬:箭囊弓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侵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B.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C.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D.晋公子重耳出/亡卜适齐楚/狐偃曰/夫齐楚道远/不可以困/往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走而易达/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适,往、到。
《晋文公重耳》阅读练习

《晋文公重耳》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
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祛。
重耳遂奔狄。
狄,其母国也。
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
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
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
”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
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
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
秦送重耳至河。
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
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
”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
壬寅,重耳入于晋师。
丙午,入于曲沃。
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
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
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
”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变?”秦伯说,罢兵。
晋亦罢兵。
(节选自《史记·晋世家》)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B.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C.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D. 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候、伯、子、男。
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但汉代封爵仅有王和侯两级。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和翻译(word版)

《重耳之亡》全文翻译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迫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
蒲城民众想要抵抗,重耳不允许,说:“倚仗君父的命令而享受养生的俸禄,才得到属下人民的拥戴;有了属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对抗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我还是逃走吧”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
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咎如的时候,俘获了这个部落的两个姑娘叔隗季隗,把她俩送给晋公子重耳。
重耳娶了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
(重耳)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待我二十五年,(如果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吧。
”(季隗)回答道:“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让我等着你吧。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重耳大怒,想要用鞭子打那个人。
狐偃(劝他)说:“(这是)上天赏赐的(土地)呀。
”(重耳)磕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
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
(可是,他的)随从们认为这样呆下去不可以,将要出走,(就在)桑树底下暗中商量(动身的事)。
(不料)采桑叶养蚕的女奴在桑树上,(偷听了他们的话)把这件事报告给姜氏。
姜氏(怕泄露计划就)杀了她,并且对重耳说:“您有远大的理想,那偷听计划的人,我已经将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
”姜氏说:“(您还是)走吧,怀恋享乐和安于现状,是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还是不肯走。
姜氏和子犯定下计策,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
(重耳)醒过酒来(大怒),拿起长戈就去追赶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要趁他裸体(的时候)看看。
(有一次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到身边观看重耳的骈胁。
(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重耳的随从人员,都能够担负辅佐国君的大任;如果用他们做国家的大臣,(晋公子)重耳一定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回晋做了国君之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当中称霸,就要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就是第一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
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
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
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
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
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
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
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
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
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
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留齐凡五岁。
重耳爱齐女,毋去心。
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
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
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
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
”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
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
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
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
”遂以客礼见之。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
”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
”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
”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
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
缪公大欢,与重耳饮。
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
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
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
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
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
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
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
7.把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2)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参考答案:
4C 5A 6B
附参考译文:
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献公于二十一年(前656)时,杀死了太子申生,骊姬进谗言,重耳害怕,与献公不辞而别就跑回蒲城据守。
献公二十二年(前655),献公让宦者履鞮赶快杀死重耳。
重耳爬墙逃跑,宦者追赶,砍掉重耳的袖子。
重耳就逃到狄。
重耳在狄住了五年,晋献公就逝世了,里克已杀死奚齐、悼子,让人迎接重耳,想拥立重耳。
重耳怕被杀,因此坚决辞谢,不敢回晋。
后来,晋国又迎接重耳的弟弟夷吾并拥立了他,这就是惠公。
惠公七年(前644)时,因害怕重耳,就让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去谋杀重耳。
重耳知道情况后,就与赵衰等人商量说:"我当初逃到狄,不是因为它可以给我帮助,而是因为路途近容易达到,所以暂且在此歇脚。
歇脚久了,就希望迁到大国去。
齐桓公喜好善行,有志称霸,体恤诸侯。
现在听说管仲、朋去世,齐也想寻找贤能的人辅佐,为何不前往呢?"于是,重耳又踏上了去齐国的路途。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很不礼貌。
离开卫,经过五鹿时,饿了,向村民讨饭,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厚礼招待他,并把同家族的一个少女嫁给重耳,陪送十二辆驷马车,重耳在此感到很满足。
重耳在齐住了两年,桓公去世,正赶上竖刀(diāo,刁)等人发起内乱,齐孝公即位,诸侯的军队多次来侵犯。
重耳在齐总共住了五年。
重耳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没有离开齐国的意思。
赵衰、咎犯有一天就在一棵桑树下商量离齐之事。
重耳妻子的侍女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密谈,回屋后偷偷告诉了主人。
主人竟把侍女杀死,劝告重耳赶快走。
重耳说:"人生来就是寻求安逸享乐的,何必管其他事,我一定死在齐,不能走。
"妻子说:"您是一国的公子,走投无路才来到这里,您的这些随从把您当作他们的生命。
您不赶快回国,报答劳苦的臣子,却贪恋女色,我为你感到羞耻。
况且,现在你不去追求,什么时候才能成功呢?"她就和赵衰等人用计灌醉了重耳,用车载着他离开了齐国。
重耳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
赵衰说:"你不外逃亡已达十余年之多,小国都轻视你,何况大国呢?今天,楚是大国坚持厚待你,你不要辞让,这是上天在让你兴起。
"重耳于是按诸侯的礼节会见了楚成王。
成王很好地接待了重耳,重耳十分谦恭。
成王说:"您将来回国后,用什么来报答我?"重耳说:"珍禽异兽、珠玉绸绢,君王都富富有余,
不知道用什么礼物报答。
"成王说:"虽然如此,到底应该用些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假使不得已,万一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
"楚国大将子玉生气地说:"君王对待晋公子太好了,今天重耳出言不逊,请杀了他。
"成王说:"晋公子品行高尚,但在外遇难很久了,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怎么可以杀了呢?况且他的话又该怎样去说呢?"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