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原文及翻译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原文及翻译《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原文及翻译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晋文公守信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晋文公守信得原卫》原文及翻译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③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④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
”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⑤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⑥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⑦。
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
卫⑧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⑨降公。
孔子闻⑩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
”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
”令返而御。
吴子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候与虞人①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
晋文公的故事

晋文公的故事
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他是一位明君,被后人称
颂为“仁圣君子”。
晋文公在位期间,不仅使晋国国力大增,而且
还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他的故事至今仍然
被人传颂。
晋文公年轻时就非常好学,他勤奋好学,博闻强识,广交天下
贤士,深得人心。
他登基后,秉持着仁爱之心,推行民生政策,励
精图治,使得晋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他注重教育,提倡礼乐,使得晋国文化蓬勃发展,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
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晋文公也是睿智果断。
有一次,晋国与齐
国交战,晋文公亲率大军出征,但在战场上却遭遇了失败。
晋文公
没有气馁,而是深思熟虑,总结失败的原因,重新调整兵力和战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敢
于面对失败,总结经验,不断进取。
晋文公的仁爱之心也体现在他对待臣下的态度上。
他善待贤臣,任用人才,不计较出身,只看重才能。
他还经常与臣下商讨国家大事,虚心听取意见,不自以为是。
这种仁爱之心赢得了臣下的忠心
耿耿,使得晋国百姓安居乐业,社稷安宁。
晋文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君主应该具备仁爱、明智、果断的品质,善待臣下,关心百姓,励精图治,不断进取。
这些品质不仅适用于古代君主,也适用于当今社会的领导者。
我们应该向晋文公学习,努力做一个有仁爱之心、明智果断的人,为国家、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晋文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古人的智慧,学习古人的品德,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晋文公怎么死的

晋文公怎么死的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
具体晋文公是怎么死的呢?下面为你解答。
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
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晋国大丧。
众臣拥立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晋襄公一面为父亲主持丧礼,一面派遣使臣至各国,将文公死讯告知天下。
中原诸侯对晋文公敬畏非常,皆星夜赶到绛都,参加文公葬礼。
晋襄公在诸侯面前盟誓,要继承文公之业,为晋国的霸业、中原的和平再接再厉。
数数各个诸侯,唯独秦伯没来。
身为晋襄公外公兼舅舅的秦穆公并没有到场为先君发丧。
秦晋之好第一次被人看穿其虚伪性。
襄公对此隐忍。
秦穆公听闻女婿病逝,没有多少伤感,颇为乐观:秦国称霸的机会来了!这时,前些年守郑的秦将们告知穆公郑国有机可图。
秦穆公信心满满的调兵遣将,以孟明视为主将,率领大军跨越晋地,远征郑国。
郑穆公早有准备,秦军无功而返,撤军途中过晋国边疆,顺带将晋国的附属滑国攻灭。
晋国朝野震惊。
晋襄公问计于众臣,先轸力主伐秦。
栾枝要维持秦晋之好。
最终栾枝拗不过先轸,襄公被先轸说晋文公说服。
晋襄公戴孝,命三军臂系黑布,以先轸为元帅,率领大军出征。
先轸果断的分析战局,考察地利,将大军埋伏在秦军必过之崤山之中,只等秦人前来。
秦军过崤、函。
先轸将令一下,晋军将士冲向秦军,各个奋勇杀敌。
秦军措手不及。
晋军将秦军围在山谷之中,围歼秦军。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秦军全军覆没,崤山之谷,尸横遍野。
秦军三将皆成为阶下囚。
襄公与诸卿将士,俘虏秦军的残兵败将,凯旋。
秦穆公入主中原的计划遭到了严重打击,秦国也无力再与晋国扳腕。
襄公借此次大胜声名远播,坐稳霸主之位。
晋襄公元年,诸侯会葬晋文公,襄公为君父发丧,其棺椁葬于曲沃。
文公时代结束,晋襄公时代来临。
晋文公为政举措政治主条目:晋侯赏从亡者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让贾佗、阳子制作礼仪;让魏犨、荀伯抵御北方的戎族。
晋文公简介

晋文公简介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的祖先是周朝的诸侯,所以姓氏和周朝同为姬姓,名为重耳,父亲是晋献公,母亲是狐姬,晋文公年轻时就谦虚好学,善于交际,并因此而结交了很多有才人士,其中就有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人,后来在这几个人的帮助下,晋文公得以成就霸业。
晋文公复国图晋文公虽然贤明,而且身边有人才相助,但是他早期的经历并不如意,当年骊姬之乱迫使晋文公出国逃难,这一逃就是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逃亡生涯里晋文公一直流亡在各国之间。
一路上幸运的话便遇到以礼相待的好国君不幸的话便遇到拒不相见的国君。
前面是不知方向的逃亡之路,后面还有晋国派来谋杀他的追兵,晋文公就是这样度过这逃亡的几十年的。
直到公元前636年,晋文公逃亡到秦国,并受到秦国的款待,而此时晋国人听说晋文公重耳在秦国,于是都劝说他回国,但是晋怀公圉处处阻拦,于是秦国派兵护送重耳回晋,当时晋国人大多数都已经接受重耳,并愿意他回国,所以当晋怀公发兵抵抗晋文公入城时晋国士兵很多都不愿意出手。
得到民心的晋文公就这样进了晋国,回到晋国的重耳是晋怀公的一大忧患,所以无法除掉这个忧患的晋怀公见国内很多人都支持重耳,所以被逼外逃,后来被重耳派去的士兵杀死。
知道晋怀公被杀的消息时,重耳才回到自己的国家,即位称王。
晋文公重耳剧照即位成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可是晋文公当时在诸侯面前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和号召力,不过后来时机来了,恰逢周王室打乱,周襄王落难,晋文公听从赵衰建议第一个发兵援助周襄王,并护送襄王回到洛邑,杀敌了襄王的对手王子带,周襄王甚为感动,于是赏赐了晋文公河内、阳樊两块地。
帮助平定周王室之乱,晋文公功劳最高,而且晋文公与周王室同为姬姓,属于同宗,所以晋国的地位得以提升。
后来通过多次战役,晋文公图霸中原,将各诸侯国联盟伐楚,最后大败楚国,并将楚国俘虏进献给周襄王,襄王非常高兴,就任命晋文公为诸侯国之首。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各路诸侯在践土会盟,这是晋文公第一次以盟主身份会合诸侯,这次诸侯会合也是他成为天下霸主的标志。
晋文公逐麋的故事由来

晋文公逐麋的故事由来传说晋文公喜欢打猎,有一天追一只麋鹿,但是麋鹿跑得太快了,没有追上。
那么结果怎么样了呢?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晋文公逐麋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晋文公逐麋是什么故事传说晋文公喜欢打猎,有一天追一只麋鹿,但是麋鹿跑得太快了,没有追上。
路边有一个农民在耕作,晋文公就问这个农民,有没有看到麋鹿。
农民就跪着用脚指了一个方向,说是往那边去了。
晋文公觉得这个举动太无力了,简直受到了奇耻大辱啊,他对自己怎么这么不尊重呢。
于是晋文公就问农民:“我向你问路,你怎么用脚指?”当然晋文公是问的比较客气的,就是这个意思罢了。
晋文公没想到的是,农民听了他的问话,就抖了抖衣服站起来了,开口就骂他笨,说他打猎是因为那些野兽居住的地方远离人类。
然后农民就开始类比,从野兽说到人,告诉晋文公说他一个人出来这么远小心王位不保,晋文公一听害怕了,就开始往回赶,猎也顾不上打了。
他的一个大臣看到他很惊讶,问他怎么没打到野兽还这么开心,晋文公说是因为听到了一个农民对自己讲了一番道理。
大臣就问那个农民在哪,晋文公一听懵了,糟了刚才只想着自己王位不保忘记把农民带着一起离开了。
大臣就开始数落晋文公,说他这是禽兽行为。
晋文公很谦虚,不但没有生气,还虚心接受批评,回去把农民接着了,后来就给农民封官,让他辅佐自己。
这个农民叫做老古,他给晋文公讲一些治国的道理。
正是因为身边有这么多的有能耐的人,晋文公才变得这么厉害。
重耳之亡讲了什么典故重耳当初国家内乱,父子离间,没有办法之下,他就带着对他忠心的几个臣子逃走了。
他最先去了狄国,正巧狄国在打仗,俘获了部落统领的两个女儿,顺水推舟的把她们给了重耳。
在狄国一段时间之后,重耳就离开狄国,到齐国去了。
经过卫国的时候,卫国不是很友好,没有办法,重耳只好继续走。
到了齐国之后,齐国国君对重耳也不错,也给他娶了个妻子。
后来齐桓公死了,重耳本来不想离开温柔乡,被自己深明大义的妻子灌醉装上马车送走了。
木已成舟,只好继续前行。
秦穆公和晋文公故事_秦穆公的故事

秦穆公和晋文公故事_秦穆公的故事秦穆公为了实现霸业,主动与晋国结好。
晋献公于公元前654年将其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秦晋之好”的开端。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秦穆公和晋文公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秦穆公和晋文公故事我们常用永结秦晋之好来比喻联姻,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秦晋之好的来历,更不知晓历史上真有其事。
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各民族处于迅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时代。
在这期间,我国各民族以华夏族各诸侯国为中心,经过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争斗和融合,奠定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
“秦晋之好”就是这种融合的典型代表,它不仅仅是华夏族内部联姻,更反映了当时华夏族与周边各民族,尤其是戎狄民族的广泛交流与融合。
当时,秦国和晋国是两个相邻的大国。
秦国地处今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地区,在戎狄中发展壮大。
因秦人在和戎狄的交往中融合了戎狄的习俗,因而受到华夏诸国的歧视,被称之为“秦戎”、“狄秦”等。
但经过不懈努力,秦国势力比较强大,而当时的晋国已经是中原的强国。
秦穆公为了实现霸业,主动与晋国结好。
晋献公于公元前654年将其女儿伯姬嫁给了秦穆公。
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秦晋之好”的开端。
后来,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晋献公死后,夷吾许以割让河东五城作为条件,得到了秦穆公的支持,顺利继承了王位,称为晋惠公。
但他不仅不履行与秦国的献城承诺,而且三番五次挑衅秦国边境。
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派人向秦国求救,秦国不计前嫌提供援助。
可是事后晋惠公并未感恩图报,反而在两年后趁秦国发生旱灾之际,发动大军进攻秦国。
秦穆公派军与晋战于韩原,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
晋国被迫割让河东五城归秦,同时晋惠公以太子圉入秦为人质才得以脱身回国。
太子圉到秦国后,秦穆公为了笼络他,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由此两国亲上加亲,秦国归还了晋国河东五城。
秦晋两国以黄河为界重修旧好。
按理两国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
晋文公的故事

晋文公的故事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贤明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晋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晋文公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晋文公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和胆识。
他自幼喜爱读书,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他还善于观察民生,深入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在他即位之后,他立即着手展开改革,希望能够为晋国带来繁荣昌盛。
晋文公首先对国家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
他废除了一些陈旧的制度,修订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
他还大力提倡宽政惠民,鼓励百姓勤劳致富。
在他的领导下,晋国的政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社会秩序也逐渐稳定下来。
除了政治改革,晋文公还注重发展经济。
他积极推动农业生产,改善水利设施,提高粮食产量。
他还鼓励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在他的治理下,晋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家财富不断积累,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文化方面,晋文公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推广儒家经典,提倡礼乐。
他还邀请了一大批贤士来为国家效力,使得晋国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在他的引领下,晋国的文化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成为了当时的文化中心。
然而,晋文公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他的改革遭到了一些势力的阻挠,他的政敌也不断对他进行诽谤和陷害。
但是晋文公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击倒,他坚定地推行自己的改革路线,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晋文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君主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意志。
他应该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伟业,留下千古佳话。
晋文公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君主,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晋文公的生平简介晋文公为何出逃他出逃了多少年

晋文公的生平简介晋文公为何出逃他出逃了多少年展开全文晋文公是个雄心勃勃的人,若非如此他又怎么能忍辱负重19年,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
若非心中抱着强大的信念,他又怎么会在19年之后选择重新回到故国即位,准备与天下豪杰逐鹿。
晋文公用逃亡的19年浇灌了一份决心,一份毅力和一份永不言弃的精神。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期间,中原大地上任何一个有能力分得天下的人,都觊觎这宝座。
犹以五霸最显名,春秋五霸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一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王等等,这些霸主建功立业,其光辉被世人歌颂。
五位霸主之中只有齐、晋文两人一直是人们心中不变的霸主,可见二人功业实在是伟大。
齐桓公趁着周王室衰微,崛起于众诸侯国之中,带领华夏诸侯,平定蛮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首霸,也的确无愧于春秋霸主的称号。
相较之下,晋文公的功业就没齐桓公那么显赫,但我们对晋文公的功绩充分给予肯定。
晋文公重耳在9年内让相对比较弱小的晋国称霸一方,成为五霸之一,并且称霸百余年,若不是靠他自身的努力,晋国百年霸业从何而来?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时间仅仅九年,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政绩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东周初期,晋献公吞并了周围的一些小国,晋国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晋献公在贾国娶了妻子,没生儿子。
他和妹妹齐姜通奸生下了秦穆夫人和申生,风流好色的帝王,又在戎娶了两个女人,其中一个叫狐姬的生了重耳,另一个生了夷吾。
后来,晋献公看上了骊姬,骊姬本是骊戎的人,因骊戎为讨好晋国而赠送给晋献公的。
献公晚年宠爱妃子骊姬,什么话都听她的,骊姬想让自己的孩子奚齐即位,而为了保住奚齐地位,不惜一次次陷害重耳,无奈重耳和夷吾只得逃亡。
跟随他一起逃亡的还有他的舅舅狐偃,狐毛,还有赵衰、先轸、介子推等人,晋公子重耳逃亡后的第一个长久的避难之处就是翟国,他在翟国住了十二年,甚至在翟国娶妻生子,以为终生会困于此的重耳并不知道,逃亡才刚刚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chóng ěr),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后在秦国援助之下,于62岁时回国继位。在位9年去世。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姓:姬 氏:晋 名:重耳 谥号:文公 陵墓:今山西省一带,待考 政权:晋国 在世:前697年—前628年 在位:前636年夏历二月—前628年夏历九月九日(儒略历10月27日) 父亲:晋献公 母亲:戎国大戎狐姬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晋文公 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戎国大戎狐姬与晋献公之子,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共在位9年。在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犨、胥臣、栾枝等人的辅佐下,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整顿内政,发展农业、手工业,加强军队,国力大增,出现“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因平定周室内乱,接襄王复位,获“尊王”美名。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旋于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会集诸侯,邀周天子参加,遂成霸主。公元前628年冬十月,晋文公因病逝世,终年70岁,其子晋襄公继位。 除了《左传》和《史记》等文献以外,子犯和钟的铭刻也记载了关于晋文公的生活的重要信息。[1] [编辑本段]生平事略
重耳逃亡 在前666年,晋献公派32岁的重耳守护蒲城。 前656年,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蒲城,他父亲晋献公派勃鞮谋杀重耳,勃鞮割断了重耳的袖子,重耳爬墙侥幸逃走。重耳的母亲是戎族,他决定往翟族人的地方逃跑。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荀息当国相,骊姬立他儿子奚齐为国君,里克杀了骊姬和奚齐,荀息自杀,里克派人迎接重耳回国即位,重耳辞谢,时年47岁。 前650年,重耳的弟弟夷吾登君主宝座,自立为晋惠公。 前644年,晋惠公派勃鞮第二次追杀重流亡公子重耳耳,重耳没死,决定不能在翟族地区多留。他听说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去世了,决定去齐国给齐桓公效劳,他同时希望得到齐国的帮助和保护。重耳在齐国过安逸的生活,放弃了恢复君位的愿望。齐桓公送了他20辆马车,并许配了宗族之女齐姜给重耳。 前639年,赵衰、咎犯有一天在一棵桑树下商量如何离开齐国,一个女奴在桑树上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宫以后偷偷的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齐姜因为害怕女奴泄露秘密,不但没有给她奖赏,而且马上把
她给杀了。齐姜也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 国,但是重耳不肯。因此,赵衰等人让重耳喝醉了,把重耳抬到马车上离开齐国国都临淄。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感到非常愤怒,拿了戟欲杀舅舅狐偃,幸亏没有成功。重耳和他的忠臣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时候,偷看了他的裸体。因为曹共公对他如此无理,重耳有怨恨心。在赶往楚国的路上,重耳饥渴万分,介子推将自己煮熟的大腿肉给他吃。 前638年,楚国打败宋襄公军队不久以后,重耳到了宋国。宋襄公款待他,并送他二十辆马车。后来重耳到了郑国,郑文公拒绝接待他。到了楚国,在一次同楚成王打猎中,遇见了貘,魏犨空手将它打败。楚成王设宴接待他,并问他以后打算如何报答楚国。重耳回答“万一晋国和楚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我愿意命令军队撤退三舍(即九十里)”。楚国大夫子玉建议楚成王马上杀死重耳,以免给自己留下后患,但是楚成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后,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热烈接待他,并把五个女子许配给他,其中有秦穆公的亲生女儿怀嬴。 (参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文公即位 前636年,秦穆公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即位,称晋文公,即位后他在诸侯中威信很高。侍奉晋惠公的旧臣吕省和郄芮害怕遭到晋文公的迫害,所以想谋杀他。他们计划放火烧他的宫室。勃鞮听到了他们的阴谋,想预告晋文公,但是文公拒绝让他觐见,因为他曾经试图刺杀文公两次。勃鞮回答他当时奉命行事,提醒他“过去齐桓公没有记恨管仲向他射箭”,晋文公听了,便接待了勃鞮,勃鞮就揭露了吕省和郄芮的阴谋。吕省和郄芮逃走,但是秦穆公把他们俘获杀死了。 前635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起动乱,周襄王逃到郑国并向晋文公紧急请求援助。同时,秦国人正准备去救周王。晋文公想当霸主,他乘这个机会显示他的权力和威力,所以不顾晋国刚刚才安定,决定在秦国人行动之前拯救周王,不想让秦国人得到功劳。因此,他答应了周襄王,打败了王子带,并护送周襄王回京城。为了感谢晋文公的恩惠,周王把河内、阳樊等地区赏赐给了晋国。 晋文公称霸 晋文公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为了实现他称霸天下的愿望,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与民同苦乐,受到了百姓的拥戴。晋楚城濮之战形势他减轻关市的征税,减轻刑罚,布施贫民,救济饥荒,使人民能安居乐业。他不断增强晋国的实力,坚守信用,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当时,与晋有力量争霸的是长江
流域的楚国。晋文公想成就霸业,必须向南扩展疆土,非与楚国交锋不可。
公元前633年(周襄王二十年),宋国都城商丘被楚军包围。 公元前632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为报答楚国在他流亡国外时楚国的款待,下令军队退避三舍(90里),在城濮(今山东濮县南)大败楚军。(十四年,晋文公败楚於城濮。——史记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晋文公在践土给周襄王修了行宫,还把陈、蔡和楚国的俘虏献给周天子。晋及齐、鲁、宋、卫等七国国君和周王室大臣王子虎订立盟约,正式称晋文公为盟主。不久又会诸侯于温,周襄王也被请赴会,任命晋文公为诸侯之长,命他安抚四方,监督和惩治危害周天子的人,从此晋文公成为诸侯霸主。 晋文公逝世 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逝世,享年七十岁,其子晋襄公即位。 传说晋文公死后葬于今绛县与曲沃交界的卫庄镇的下村。晋文公墓,在今绛县东北8公里下村,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编辑本段]后妃子女 后妃: 季隗(狄国)、齐姜(齐国)、嬴(秦国)、文嬴(秦国) 子女: 欢,即晋襄公,逼姞所生。其一子为晋灵公,另有一子的后人从晋悼公起代代为晋国君主。 伯姬,又作赵姬、君姬氏,逼姞所生,嫁赵衰后主动将正妻地位让给叔隗,生赵婴齐、赵同、赵括。 雍,杜祁所生,文公即位后为免诸子争位遣他出仕于秦。襄公死后赵盾一度想迎立他,但后来却改立灵公并下令袭击护送他回国的秦军,遂死于乱军之中。 乐,辰嬴所生,文公即位后出仕于陈。襄公死后狐射姑为与赵盾争权而图谋迎立他,但他却在途中被赵盾的门客公孙杵臼等人截杀。 黑臀,出仕于周,后为晋成公。其子即晋景公,其孙为晋厉公。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晋文公墓 在晋国历史上,晋文公虽只在位9年,但他的政绩最为突出,他的霸业只是政绩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绩是通过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为晋国以后的繁荣富强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令,并确定了会盟制度,不仅使晋国由甸服偏侯发展为雄踞中原的超级大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局面,把诸侯间的征战控制在了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 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编辑本段]晋文典录 (原文)翟人有献丰狐、玄豹之皮于晋文公。文公受客皮而叹曰:“此以皮之美自为罪。” [2] (译文)翟人进献丰狐皮和玄豹皮
,晋文公接受下来,感叹说:“丰狐和玄豹是因为皮美丽才给自己造成了灾害。” (原文)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 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3] (译文)晋文公准备和楚军作战,召来舅犯询问说:“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舅犯说:“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嫌忠信多;战场上兵戎相见。不嫌欺诈多。您还是使用欺诈手段罢了。”文公辞退舅犯,又召来雍季问道:“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些野兽,以后必定再猎不到野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文公说:“好。”辞退了雍季。文公用舅犯的谋略和楚军作战,结果打败了敌人。回来后用封爵行赏,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群臣说:“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计谋,却把他摆在后面,行吗?”文公说:“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舅犯的主张是权宜之计,雍季的主张才是符合长远利益的。”孔子听说了,说:“临急难而使用诈伪的方法取胜,反而尊崇贤才,文公虽然不能从始至终谨慎的施行王道,但是以他的作为来看,足够可以称霸诸侯了。” (原文)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郤子虎。”文公召郤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於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郤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远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馀,犹能以霸,其由此欤。[4] (原文)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