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档案.docx

合集下载

亚洲历史档案资源概述(六)——中国隋唐至明清

亚洲历史档案资源概述(六)——中国隋唐至明清
多. 主委内容包 卷宗、 人事 民格、 礼仪 、 军政 、 钱粮 、 站 . 驿 浏讼 、 明代档案 全宗 、 内 全宗 、 机处 全宗 . 中全家 、 务府 全 订 内 票据 儒学 、 箍等 . ¨ C 封 矮一 以钱粮内弈辟多. 主要反映 地的历史 宗 、 宗人府 全宗 、 责任 内阁全 宗 , 悠院 伞东 、 弼 兜政编 馆 伞求 , 概况. 足不可多的珍贵档案 J ̄、 ¨ { 【档案馆 保存有一 修订法 律馆仝宗 嘲史馆 令宗 、 I'. 斑f治 X 'I L 止部个宗 、 f 户{——鹰 点部全宋 , 『 j 大批元朝西藏地方政府所形成 的历 史 案 . 甘肃省博物馆也有 2 札部 仝宗 、 3 兵部一 陆军 部全宗 部全 宗 ,f 仝宗 . 9部 仝 刑 ‘ 部 外 } 件元瑚 案 = ] 宗 、 部全 宗 、 学 农T 商部全宗 民政部 全宗 , 邮传 垒宗 、 臆翱 八 ; 二 、 内明清历史档 案 国 统衙 门全采、 大清银行全 宗 督办盐政处 全宗 , 潍仪梢案 全宗 . 端 明清是r 封建社 会末 期两个繁荣强大的壬鲫 .它们上承两 方档 案仝宗 , 天J 余宋 l东巡抚衙 门仝 宗 , 坨汀将 衙门 川 I 顺 1 : f J 】 黑 下多年封建制度的发腮. F肩’封建 殖民地社会的开端, 历时五 全宗 、 宁古塔 副都统衙 f全宗 、 】 阿拉楚 喀刷 都统衙 f仝岽 珲春 J 多年 。 史学 一n把明清时期作 为一 个完整的历史发『 碹阶段 ,月 削都统 衙门全宗 、 芦 盐运使 司全宗 , 议政 务处 全宗 銮仪 卫 【 j 会 f J % r 期所遗留至今的 案也统称 为f清档案 J 『 】 用此 , 明清所史档案 仝宗 巡警 部全 宗 、 米 I府档 案 , 理练 兵处 全 . 醇 三 总 神机 营伞 的研究对 F 广大明消史料研究 者具有重 醴的意义 j我们{ 茸次详细 宗 、 京师高 等审判厅 、 榆盎厅 宗 、 畿陆 释镇 懵练公所全 宗 , 近 介绍 明清 案 我嘣及【 外们分柑’ ,对【 消历史档案以及明 税务处 全宗 、 藩部全宗 略 馆仝宗 i : 4 隋眦 l f = I 理 : 集 都察院全 宗 , 清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糍意 义. 军谘府 全宗 、 政院 全宗 、 资 步 统钡衙 门 、 洋衍练处 . 北 饮天 监 、 ( ) 一 巾同第一w史档案馆馆碱州清历史档案 周子监 、 部 、 乐 陵寝 礼部 太仆 寺、 太常 寺 . 棘寺 , 光 鸿胪 寺 翰林 巾 同第一历 史档案馆 馆减 档案 1 0 万件 .共 7 0 余 0 4个全宗 : 院 、 大理院 , 会考府 、 清理财 政处 、 理前锋 护 等行 务 太臣 管 其 , 明代档 案 30) 0(余件 . 主要足 天肩 、 桢时期 的兵部 梢案 处、 崇 健锐营 、 火器营 、 1 虞 箭 : 、 侍 尚 处 J处 禁卫军、 城巡防处 、 I f J 也 育少量 洪武 、 永乐 、( 墟化 l . 德 : 鼎靖 , 德 隧庆 万所 椠吕时 京城善后协巡总硒 、 京防 营务处 、 蔡炯总墒 、 赵尔 耸 j 期的档 案 2馆蔽杓案的内存 现存的 清 史档 案. . 殳种鬟多. 生蠼” r 中同第一历 史梢案馆所存的I棚档 案. I J ] 包括 明朝兵部 礼部 分为四类 :1皇帝的诩令文书 .I {浩 、 、 、 (] f 、 救 渝 旨 延奇 、 }t 『 = 朱谕 、 电 内蝌等机构的档案文件 ,其r . {梢案搬多.约 占全部明档的 旨等;2臣1的奏章. l f I I 5 () 如题 、 表 等;3并衔署仆束 的 立 . 奏、 蹙 () 丁 = 移 9%以上。 5 现存的明朝 案 . 并不照清政府从明捌档 案库房 r接收 如粹, . 、 ;4 各衙署n 公务i 就业 编 逝的梢册等 1 移 札等 ( 】 勺 己

中国历史.doc

中国历史.doc

中国历史批准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工作单位预期成果计划完成时间重点项目02AZS0 01商人外交与近代中国的殖民地化和反殖民地化虞和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专著论文(集)2006-12-1一般项目02BZS0 01悬泉汉简研究郝树声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论文(集)专著2005-6-3002BZS0 02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李华瑞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论文(集)专著2024-6-3002BZS0 03古代中国与希腊的史学比较研究易宁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专著2004-6-3002BZS0 0420世纪中国史学主潮研究张书学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著2004-9-3002B中国庄学史熊华中师范大专著2004-6ZS0 05铁基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集)-3002BZS0 06清代州县行政和乡里制度研究魏光奇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5-6-3002BZS0 07元明清三代治理甘青少数民族地区的思想研究李清凌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论文(集)专著2004-5-3102BZS0 08秦汉魏晋简牍经济文书研究蒋福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5-7-3002BZS0 09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唐代西北边军研究孙继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专著2003-1-1102BZS0 10宋代官营经济史魏天安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专著2004-6-3002BZS0 11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演变唐文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论文(集)专著2004-12-3102B ZS0清代绿洲农业开发对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变迁的谢丽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专著论文2004-9-2012影响——以和田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所(集)02BZS0 13中国历史上的德治思想研究刘启良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专著2004-12-3102BZS0 14山西汾涑流域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历史地理研究唐晓峰北京大学城市环境系专著论文(集)2005-7-102BZS0 15石刻史料所见汉唐中西文化交流史荣新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论文(集)研究报告2005-6-3002BZS0 16两宋学术嬗递与政治变迁罗家祥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所专著论文(集)2004-12-3102B ZS0 17古史传说时代新探——从历史人类学视角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研究王晖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文(集)专著2005-6-3002BZS0 18考古发现与早期道教史研究刘昭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专著2005-6-3002B南宋以来(12-20世纪)客谢中共福建省研究2003-1ZS0 19家妇女生活研究重光委党校报告专著2-1502BZS0 20明清以来华北移民传说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赵世瑜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5-9-3002BZS0 21内阁蒙古堂档与喀尔喀汗国史研究宝音德力根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12-3102BZS0 22鸦片战争前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研究陈尚胜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著2004-9-3002BZS0 23宋代军队赢利性经营活动研究王云裳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论文(集)2003-5-2302BZS0 24儒学·书院·社会——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书院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专著论文(集)2004-12-3002BZS0 25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社会樊树志复旦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4-6-3002BZS0 26明代进士的地理分布吴宣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专著2003-12-3102BZS0 27近代新疆当局治理伊斯兰教依禅派问题之研究潘向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著2004-12-3002BZS0 28江浙财团研究陶水木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4-12-3102BZS0 29近代香港与内地华资联号企业研究张晓辉暨南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5-6-3002BZS0 30近代中俄西北部边境贸易和新疆经济的发展米镇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著论文(集)2003-12-3002B ZS0 31社会变革与社会生态的互动——20世纪闽西赣南地区社会发展环境考察温锐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报告专著2003-1-1702BZS0 32晚清治理边疆思想研究苏德毕力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7-1格02B ZS0 33殖民统治下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台湾“皇民化运动”研究徐鲁航广东省汕头大学台湾研究所论文(集)专著2004-12-1802BZS0 34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佛教文化变迁与西学东渐何建明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专著2004-12-2702BZS0 35钱玄同与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刘贵福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4-6-3002BZS0 36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1840-1949)何一民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9-3002B ZS0 37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历史变迁——1901至1937年的中国乡村社会王先明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6-3002BZS0 38国家与社会:20世纪中国城市管理控制机制研究张利民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专著2004-6-3002B ZS0异质文化交织下的都市生活——近代上海社会生活熊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专著论文2004-12-3039研究之究所(集)02B ZS0 40近代(1840-1919)湘籍政治家群体与中国近代化进程关系研究刘云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专著论文(集)2005-2-2802BZS0 41伪满国民勤劳奉公制的调查与研究阎振民沈阳大学专著论文(集)2004-12-2602BZS0 42陕甘宁边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研究黄正林兰州大学历史系专著2004-6-3002BZS0 43近代环中国海地区华商跨国网络研究戴一峰厦门大学历史系专著2004-6-3002BZS0 44近代上海金融史研究吴景平复旦大学历史系专著2003-11-1102BZS0 45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研究(1840-1949)吴春梅安徽大学历史系专著研究报告2003-12-3002BZS0 46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红十字会研究周秋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专著2002-1-20青年项目02CZS0 01康雍乾时期舆图研究孙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专著2003-12-3102CZS0 0217-19世纪北欧对华贸易研究周湘中山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4-12-3102CZS0 03明代中后期的税收制度研究林枫厦门大学经济研究所专著论文(集)2004-6-3002CZS0 04金元之际的儒士境遇和文化传承赵琦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6-102CZS0 05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侨州郡县与侨流人口研究胡阿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专著论文(集)2004-12-3002CZS0 06中国历史上食盐产地变迁研究吉成名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专著2002-1-2002CZS0 07北洋政府时期企业制度建设研究李玉南京大学历史系专著论文(集)2003-12-3102CZS0 08近代陕西水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变迁钞晓鸿厦门大学人文学院论文(集)研究报告2004-7-102CZS0 09清末中央和地方关系研究马平安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报告专著2004-6-30自筹经费项目02E ZS0 01新航路开辟后二百年间浙江沿海地区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交往王慕民宁波大学文学院专著论文(集)2004-12-3002EZS0 02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历史地理背景研究靳润成天津师范大学专著论文(集)2005-5-3102EZS0 03二十世纪中国的儒学研究傅永聚曲阜师范大学专著2004-6-30。

历史档案

历史档案
历史档案
制作: 晓风
夏朝

夏朝 ; 夏朝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禹建立的国 家,夏禹国,初于中岳嵩山(古称外方山)南麓阳 城(河南登封),后迁于方山(古称龙山)东麓颍水居 夏,夏邑(河南禹州),后称阳翟。太康迁斟鄩(河 南偃师),仲康,相,癸桀王数代均都于斟鄩。夏 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度变成 王位的世袭制度。夏朝共传14代17王(一说13 代16王,主要是大禹是君主还是部落联盟首领有 争议),约471年,后为商朝所灭。.履癸(桀、 杰)
春秋战国东周皇帝





周平王姬宜臼,(约前781——前720)前770年—前720年在位50年。 周桓王姬林,(?——前697年) 前719年—前697年在位23年 周僖王姬胡齐,(?——前677年)前681年—前677年4年。 周庄王姬佗(?——前682年10月)前696年—前682年在位14年 周惠王姬阆,(?——652年12月)前676年—前652年在位25年 周襄王姬郑,(?——前619年)前651年—前619年在位23年 周顷王姬壬臣,(?——前613年)前618年—前613年在位6年 周匡王姬班,(?——前607年10月)前612年—前607年在位6年。 周定王姬瑜,(?——前586年11月)前606年—前586年在位21年。 周简王姬夷,(?——前572)前585年—前572年在位14年。 周灵王姬泄心,(?——前545年)前571年—前545年在位27年。 周景王姬贵,(?——前520年)前544年—前521年在位25年。 周悼王姬猛,(?——前520年10月)前520年—前520年在位不足1年。 周敬王姬匄,(?——前476年)前519年—前476年在位44年。 周元王姬仁, (?——前469年)前475年—前469年在位7年。 周贞定王姬介, (?——前441年)前468年—前441年在位27年. 周哀王姬去疾, (?——前441年)前441年—前441年在位3个月。 周思王姬叔, (?——前441年)前441年在位5个月。 周考王姬嵬, (?——前426年)前440年—前426年在位15年。 周威烈王姬午,(?——前402年)前425年—前402年在位24年 周安王姬骄,(?——前376年)前401年—前376年在位26年。 周烈王姬喜, (?——前369年)前376年—前369年在位8年 周显王姬扁,(?——前321年)前368年—前321年在位48年。 周赧王姬延,(?——前255)前314年—前255年在位60年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部分:名词术语⒈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主要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⒉简牍档案:书于竹木,故称简牍档案,简和牍区别主要表现在容字数量和用途上。

⒊金文档案: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及两周。

⒋石刻档案: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亦称铭文档案或题铭档案。

⒌缣帛档案:是随着丝织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战国时已有用嫌帛作为书写材料。

⒍赋役档案:即手实、计帐。

手实:是互助登录的本户人口、年龄及受田数的户籍。

计帐:是地方机关根据户籍(手实)造报的第二年的赋役册(预算)。

⒎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铨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

⒏刑书:是春秋中后叶出现的限制旧贵族特权,保护封建私有制为中心的成文法,他具有成文、公开和相对同等适用的特点。

⒐计书:战国时的赋税档案,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权进行经济盘剥和政治统治的依据。

⒑谱牒:有族谱、家谱、宗谱等不同名称。

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

⒒起居注:古代记载帝王者言行的册籍,起源于古代史官记注。

⒓时政记:皇帝和宰相的议政记录。

左右史起居注之外,有政事及奏对,由宰相撰录者,谓之时政记。

⒔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

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当公文有错误需改正时,便用同样的黄纸,覆盖在有错误的地方。

这一制度历代沿用。

14.金耀门文书库:金耀门文书库最初是最高财政机构三司的文书库,是比三司架阁库更高一级的档案工作部门,后来逐渐发展具有了国家档案馆的性质。

金耀门位于东京外城西北部,原为后周肃政门,宋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名金耀门,三司文书库位于此门附近,故称金耀门文书库。

15.吏员出职制度:吏员出职制度是指吏员任职期满,无过错,可以脱离吏职外为官员,即由吏升官的制度。

第二部分:专题梳理一、春秋时期档案的广泛利用与文化学术的发展(一)历史背景这一时代,具有兼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特点,随着王室衰落、世卿制度、贵族地位下降,出现了以下现象:⒈人才:各国养士之风盛行,为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培养人才的作用。

档案的起源总结报告范文(3篇)

档案的起源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档案,作为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传承。

从古代的简牍、金石到现代的电子档案,档案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变迁。

本文旨在总结档案的起源,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期为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二、档案的起源1. 档案的起源时间关于档案的起源,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

根据现有史料,档案一词最早见于清代。

现存清代档案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起居注》中出现了“档案”一词。

然而,档案的起源要追溯到更早的历史时期。

2. 档案的起源形式(1)简牍:简牍是古代档案的主要载体,起源于商周时期。

简牍是指用竹、木、皮革等材料制成的书写材料,如竹简、木简、皮革简等。

简牍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金石:金石档案起源于商周时期,主要指刻在龟甲、兽骨、青铜器、石刻等器物上的文字。

金石档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资料。

(3)竹简:竹简是继简牍之后的一种档案载体,起源于战国时期。

竹简由竹片制成,上面书写文字,主要用于记录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

(4)缣帛:缣帛档案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指用丝织品制成的书写材料。

缣帛档案质地柔软,便于保存,但成本较高。

3. 档案的起源特点(1)实用性:档案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传承性:档案作为历史的见证,具有传承性,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规范性:档案在形成、整理、保存、利用等方面具有规范性,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

三、档案的发展1. 档案发展的历史阶段(1)古代档案:从商周时期的简牍、金石,到秦汉时期的竹简、缣帛,再到唐宋时期的纸质档案,古代档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2)近现代档案:随着印刷术、摄影术等技术的发明,近现代档案逐渐形成了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为辅的格局。

(3)现代档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发展,现代档案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点。

2. 档案发展的特点(1)载体多样化:从简牍、金石、竹简、缣帛到纸质档案、电子档案,档案载体日益多样化。

六安记忆—六安历史发展档案陈列.doc

六安记忆—六安历史发展档案陈列.doc

六安记忆—六安历史发展档案陈列.doc1.六安记忆—六安历史发展档案陈列(926㎡)序厅前言历史沿革六安地图城市荣誉第一部分:古近代六安第一单元:皋陶故里,人文荟萃第二单元:灾难深重,奋起反抗(专展一:六安茶)第二部分:现代六安第一单元:寻求真理,星火燎原第二单元:土地革命,红旗不倒第三单元:抗日中心,敌后游击第四单元:千里跃进,皖西解放第三部分:当代六安第一单元:大展宏图,改地换天(专展二:水利建设)(专展三:抗美援朝)第二单元:十年动乱,努力生产第三单元:敢闯敢试,改革争先(专展四:希望工程)第四单元:撤地设市,跨越发展序厅前言这是关于六安的记忆,是用文字、声像、实物等构筑的记忆。

它真实地告诉我们:六安是怎样从过去走到现在,并将如何迈向未来。

六安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素称“皖西”,现辖霍邱、金寨、霍山、舒城和金安、裕安、叶集三区,设立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面积1.55万平方公里,人口580万。

六安历史悠久,这里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部族的聚居地,故六安又称“皋城”。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用至今。

六安英才辈出,这里有三国名将周瑜、“宋画第一”李公麟,现代革命文学奠基人之一蒋光慈、杰出中国政治活动家朱蕴山,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的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许继慎,走出洪学智等106位共和国将军。

六安资源富集,物产富饶,享誉海内外,在历史上被称为“金六安”。

青山绿水红土地,淳风古韵绣乾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六安市委、市政府将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奋发图强,谱写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安篇章!历史沿革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

至西周,境内形成英、六、蓼、群舒诸方国。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

秦时,属九江郡。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置六安国。

三国时由魏控制。

两晋时,分属豫周的安丰郡,扬州的淮南郡、庐江郡。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我们最早的记事方法是:结绳在木片、骨片、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的方法是刻契《尚书》中的禹书是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

商朝给我们留下了最早的档案文字材料:甲骨档案。

这些材料给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档案和档案工作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依据。

商朝地位显赫的官员是史官.甲骨档案在秦汉、隋唐虽发现过,但直到清末光绪25年,它在地下整整沉睡了三千余年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进行收集研究,从而被大量的出土。

1899年到1928年私人发现的甲骨档案共九次,所得的四骨八万多片.自1928年开始甲骨才被科学发掘,由当时的中央研究院殷墟发掘团主持进入科学发掘阶段。

从1899年甲骨档案被人们认识起,至今九十多年来,前后累计出土15万片以上.甲骨学的开山著录是刘鹗编撰的《铁云藏龟》,此书也是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时开始出版的由郭沫若担任主编的《甲骨文合集》,是对八十年来我国甲骨文研究的系统整理和总结,是集大成的宏篇巨著.共著录甲骨41956片,同时也是一次最大规模的甲骨档案的公布.西周起草文书保管典籍的中央机构是太史寮。

西周掌管王室的档案的是冢宰.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朝最早。

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秦朝少府中尚书为专掌文书档案官员外,其余各机构各任掌任档案.秦的柱下御史就是专门保管户籍、舆图等重要档案的官员。

收藏刘邦入咸阳后萧何收集秦朝图籍档案的处所是石渠阁。

位于宫中,隶属御史府,由御史中丞主管的汉代中央档案典籍是兰台。

东汉王朝收藏档案典籍最集中的处所是东观.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

中书省始设于魏晋,成为总揽中央机要的秘书部门,是王朝的中央秘书厅。

谱牒起源很早,早在夏朝就有了谱牒。

三省是隋唐时期中央最高辅政机构,也是文书档案工作的最高管理机关.文书档案工作的四禁制度是针对负责起草皇帝诏令文书的中书舍人而制定的。

贴黄制度是唐代首创的公文改错制度。

宋代官府之间的上行文书是申状。

历史资料汇编

历史资料汇编

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人类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2、在我国,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

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3、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生活在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穴里,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距今约80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时代(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粟、黍)。

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西安半坡文化遗址。

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6、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居住----干栏式的建筑。

7、距今约5000年前后,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最为强大,后结为炎黄联盟,与蚩尤部落在涿鹿之野大战后炎帝被推举为部落首领。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1、黄河流域的尧、舜、禹在继承部落首领时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被称为‚禅让‛。

禹的儿子启采用夺取权位的方式继承部落首领,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21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约公元前16世纪夏被商所取代,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后,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3、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4、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由层层等级严密编织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5、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史称‚东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档案
期刊简介
《历史档案》(季刊)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的学术季刊,全国历史类中文核心期刊,是全国首家刊布历史档案的刊物。

《历史档案》(季刊)以公布明清时期档案史料为主,适当公布1949年以前其他历史时期的档案,同时,刊载利用档案、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

并辟有“专家论坛”、“纂修清史工程”、“读档随笔”、“史苑杂谈”、“档案介绍”、“档案馆工作”、“典章制度”、“国外中国问题档案”、“书刊评介”、“珍档撷英”、“学术动态”等十余个栏目。

《历史档案》办刊特色鲜明,社会效益显著,发行量居同类刊物前列,在国内外史学界、档案学界及广大史学爱好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2002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期刊方阵”,被评选为“双效期刊”。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历史档案》(季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杂志社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 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4.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

5.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6.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