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地质实习报告3篇【最新】

地质实习报告3篇【最新】

You must do what others don't want to do today, so that tomorrow you can have things that others can't.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地质实习报告3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1 实习概要1.1 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第十九周实习地点:番禺莲花山、省博物馆、华立校园内1.2 实习目的及任务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的任务: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感观的体会和认识,如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图件等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搜集了解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学生通过野外的实习踏勘,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1.3 实习安排1、常见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2学时,实验室)2、地形图、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4学时,校园内)3、地质地貌构造认识(4学时,省博物馆地质地貌馆)4、野外地质考察(8学时,番禺莲花山)5、工程地质勘察(6学时,教室、宿舍)(1)工程地质勘察理论;(2)教学录像: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崩塌),岩溶与工程、同的关系;(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与应用2 实习内容2.1校内实习部分通过一学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实习的开始阶段,为了保证实习安全,提高实习效率并激发学生们对实习的热情,学院在实习一开始就召开了动员大会,动员大会由梁仕华老师主讲。

首先,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习地点:包括大学城、莲花山、省博物馆,并具体介绍了本次实习的课程安排,另外她还介绍了实习报告的要求并强调我们要认真完成。

地质实习报告3篇【多篇】

地质实习报告3篇【多篇】

地质实习报告3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20__年7月7日至9日我们矿资班的全体同学在彭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两天地面一天地下)。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在校内完成了《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的教学后,到矿山进行一次课程实践教学实习。

其目的是把《地质学与矿物学》课程的理论实与矿山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识.判别、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

巩固、深化和扩大地质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及地形地质图,为后续课程及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二、概述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广西西北部__县境内,交通较为便利。

大厂镇位于__县西南部,东与车河镇相连,南与__市__区交界,西与吾隘镇相邻,北与城关镇、罗富乡接壤,为柳州华锡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所在地。

镇政府驻地距县城41公里,全镇辖7个村民委、4个社区居委会,160个自然屯,165个村民小组。

20__年末总人口32862人(含华锡集团驻镇各单位人口),全镇总面积273.3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后实有耕地面积9908.46亩,森林覆盖面积2.77万亩。

大厂镇地理位置优越,216国道过境并直达自治区首府__市。

境内已探明锡储量160.5万吨,占全国总量的22.7%、世界总量的6.2%;锑163.5万吨,占全国总量63.3%,世界总量的30.4%;铟6777吨,占世界总量的52.2%,被誉为中国新兴锡都和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我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辖区内有广西华锡集团下属的生产企业铜坑矿、凤凰公司、再生资源公司、水电厂等和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区直企业,32家民营选矿企业、5家民营冶炼企业。

20__年财政收入5.1个亿,社会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0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4800元。

三、矿区地层特征矿带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泥盆系至三叠系(见图2-5、表2.1),属海相类复理石碳酸盐岩建造,沉积厚度约4325~7851m。

基底地层应属加里东构造层的一套下古生界至前寒武系,可与桂北地区的四堡群、丹州群(板溪群)、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下统等对比。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3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3篇

关于地质实习报告3篇关于地质实习报告3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实习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使学生对地质地貌学有一个感性直观地认识,锻炼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实验的能力。

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2、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xx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xx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xx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2)实习单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XX级(3)实习时间:XX-12-31二、实习内容1、xx自然保护区概况xx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xx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

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xx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xx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

2023关于地质实习报告范文七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1、目的和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岩性及其构造、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就这样结束了,原本打算把实习当游山玩水的我却发现有收获,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看来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对要考察的对象要事先做一定的了解,事先做好准备,就不至于到时不知所措。

、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这是一次地质启蒙教育,是一次重要的熟悉实习,重点要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习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出用地质观,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科学的爱好;充分熟悉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书本上的内容结合,加深对一些地质构造的认识与理解,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矗同时,这次实习也是对我个人的一次挑战,从来没有爬过山的我,这次对我个人的意志品质是一次考验,我得到了一次良好的锻炼。

共同完成地质实习任务。

作为实习的第一天,首先进行的是实习前的动员,师傅简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实习的内容===了解了很多不良地质现象,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使我们不用外出就了解了各种地质现象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还了解了一些预防这些地质现象发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们增强了对地质现象的认识2其实是一个岩石群,板块形状不一,但错落有致,岩性为棕红色砂岩,岩石层理构造明显,上部有植物覆盖,岩石上出现了水平节理,垂直节理,倾斜节理,还有波浪型节理,有的节理几乎贯穿了整个岩石群。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六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六篇

【导语】⼤学⽣选择实习单位,应该根据⾃⼰的专业选择。

专业毕竟是⾃⼰在⼤学所学的知识,⾃⼰有⼀定的基础。

依据⾃⼰的专业来选择实习单位,这样对所学的专业也有⼀定的帮助。

毕业以后找专业对⼝的⼯作会⽐较容易。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地质实习报告模板六篇》,供⼤家参考学习。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篇⼀ ⼀、实习⽬的: 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个⽐较全⾯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内容和⽅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能⼒,为以后的⼯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的有三: (1)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2)了解各种内外⼒地质作⽤。

(3)初步掌握⼀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

此外,通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从⽽逐步树⽴艰苦奋⽃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实习时间:20xx年5⽉16⽇到20xx年5⽉20⽇ 三、实习地点:xx地质实习基地 四、⼈员组成: 五、实习路线:亮甲⼭—潮⽔峪—⼭⽺寨—⽯门寨—上庄坨—⼤⽯河—⼩傍⽔崖村—吴庄—花场峪 六、实习简介: 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秦皇岛,北⾄花场峪、义院⼝,东起⼭海关,张崖⼦,西⾄⽡家⼭等地,总⾯积约为120K㎡。

秦皇岛市⽯门寨北⽅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

该区⾃然地理位于燕⼭⼭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分⽅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区。

公路以秦皇岛市为中⼼,四通⼋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

2023地质工程实习报告5篇地质工程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为了熟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各种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当地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等各种地质地貌,比如:片麻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岩石的熟悉,识别节理、断层,层理、层面构造,河谷发育及形成等。

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现的地质构造、河流地貌、岩溶地质作用、沉积岩构造等。

2、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3、通过对各种地质地貌的观察,认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质地貌特征,能对野外的地质地貌构象作出基本的解释,并能正确地推算当地的地质演变历史。

二、实习概况我们的这次地质实习从2__x年10月8号开始到10月21号结束。

10月8号到10月19号为准备期,包括老师在教室给我们介绍本次实习的地点,实习目的以及实习时应该注意事项,例如注意安全,带够足够食物和水,并概况性地介绍京娘湖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地质情况,让我们对本次实习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以便在实习中留心观察;讲解完毕后我们搜索实习地点地质资料及图片以便更好完成实习。

10月20号为野外实习期,我们在古武当山地区和莲花洞地区的天乳山中实习。

10月21号为资料整理期,把自己记录内容整理成为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1)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本次实习区域位于太行山东麓南段,西连太行山地,东接华北平原,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

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为陡峻的断块山地,山峦起伏,向东逐渐过渡为丘陵、平原。

总的地势是西北、西部高,东南、东部低。

1.古武当山古武当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处,距邯郸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历史名山。

山顶一唐代古碑上记载有“古武当山”字样,经专家考证认定是久为国内道教界寻找的著名的北方武当山,其历史早于国内其他武当山。

古武当山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山势奇特,五峰相望,顶顶有庙,峰峰插天,杆被繁茂,满山葱郁。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篇1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XXXX年XX月至XX月期间进行,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及附近地区。

三、实习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全面观察。

包括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矿产资源等方面。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岩石鉴定与分类通过专业指导,我们学习了岩石的鉴定方法,对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分类。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

3. 地质剖面测量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并对实习地点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地质灾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了解。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熟悉地质学研究方法。

2.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本次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习地点单一本次实习地点较为单一,希望今后能够安排多个实习地点,以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操作、野外实践等课程内容,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023地质实习报告四篇_11

2023地质实习报告四篇_11

2023地质实习报告四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第一部分序言一、实习地区的地理位置本次实习地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0′。

实习地区为天府镇及周边地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以下为天府镇的地图和卫星地图。

重庆市北碚区天府镇地图简介二、自然地理状况天府地区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高度为400至750米左右,最高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

该地区山峰林立、沟谷交错,山和谷的方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向呈脉状分布,具"一山二岭两槽"的地貌特征。

一山多与背斜核部一致。

两槽为背斜两翼嘉陵江组的膏溶角砾岩溶蚀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峰岩-水岚垭槽谷为前槽,南东翼张家湾-三官殿-大土槽谷为后槽。

二岭为抗侵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的砂岩构成。

区内基岩裸露,产状较陡,泥薄水浅,森林稀疏。

人口密集,梯田密布,清泉暗流。

两侧的上三叠统砂、泥页岩地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苍翠欲滴,组成一条迷人的画廊。

例如金剑山、北温泉、缙云山、金刀峡等旅游胜地。

三、实习目的通过此次实习使我们加深和巩固基础地质各门课程中所学的地理知识,尤其是沉积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规范,学会收集和整理地质资料,并编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增强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分析能力,如褶皱、节理、断层,肉眼初步确定各类岩性并判断沉积环境。

也可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孜孜不倦,互帮互助的精神。

四、实习的任务和要求1.了解实习区的人文、地理、交通、经济等情况,区域构造位置,地层系统及主要构造特征。

掌握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2.确定地质填图的基本地层单位。

对主要地层作剖面实测,绘制导线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剖面图。

3.通过对地层、断层、构造界限定点、连线,观察岩层产状等进行地质填图。

编绘地形地质图,构造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班级:08资源05班姓名:张小林指导老师:陈希泉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国土资源工程系二0 0九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前言4①、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②、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及各项工作的安排。

第二章:地层 6①、首先了解图幅内出露了那些地层及其层序和岩性组合特征。

②、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有无缺失,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第三章:地质构造8①、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②、对区内各个褶皱构造的概述。

③、简述区内断层构造发育的总格局特征。

④、对岩浆岩体及变质构造的描述。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14 第五章:结束语 16注:附松岭峪地质图上色一幅,及纲要图一幅,松岭峪地区A-Aˊ、B-Bˊ剖面图两张。

第一章: 前言一、综合实习的目的要求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

亦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

二、综合实习用图和用具及其区内地形概括1、实习用图。

松岭峪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附两张地质剖面图。

2、实习用具。

透明纸25×20㎝;厘米纸50×25㎝;H铅笔;12色彩色铅笔;30㎝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绘图墨水;图钉等用具。

3、图内地形地貌。

松岭峪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即西南部地势较高,北东方向地势较低。

海拔最高处为南西方向的云岭山山顶,海拔为1320,。

海拔最低处应为南东的河流下游,海拔为600m左右。

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800-1000m。

南东方向的松岭峪海拔约600m.该地区河流较为发育,由北西至南东呈网状遍布于各个地区,支流较多,故可知该地区交通便利,且以水上运输为主,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三、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及工作量情况1、实习时间安排。

第一天上午:教师带领学生综合读图、学生将地质图着色。

下午:教师讲解编制构造纲要图的方法和地质剖面图的要求细节第二天整天:学生个人熟悉地质资料,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解答,学生个人编制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

第三天上午:同上下午:教师讲解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提纲晚上:老师解答疑难问题第四、五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并与第五天晚上提交完整、整洁地质构造报告。

2、工作量情况。

1、将松岭峪地质图复印一张并上色;构造纲要图(1:100000)一幅;地质剖面图两幅(1:100000).2、写松岭峪地区地质报告一份。

第二章:地层松岭峪地区地层出露不太完整,有很多地层缺失,主要地层有上元古界震旦系;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区内图中所涉及的年代地层单位有14个,其地层岩性及分布如下表格:松岭峪地区地层简表注:表格中的波浪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虚线代表上下两套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第三章:地质构造松岭峪地区自早古生代后期(Pz约为543Ma)以来发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地质作用,在内外地质作用力的作用下,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使地层下降或抬升,使较为韧性的水平岩层隆起形成褶皱,或较为脆性的岩层发育形成断层等各种地质构造;而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地层遭受风化剥蚀或侵蚀,最终让地貌裸露出地表,形成各种形状的岩石或地层,在地质构造形态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复杂的褶皱构造和断层构造。

现将松岭峪地区内的各种地质构造描述如下:Ⅰ、松岭峪地区构造特征概述。

松岭峪地区主要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也发育完整,出露良好。

褶皱和断层的走向大体一致,为北北-西方向。

褶皱构造: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断裂构造:主要有五大断层(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断层F1、范村-陈村的逆断层F2、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及一系列小断层组成。

区内构造层:根据角度不整合(三个角度不整合),全区可分为四大构造层,分别为Z、∈1、∈2﹢3、O1构造层;D1、D2、C1、C2、T1构造层;E1、E2、E3、N构造层;Q构造层。

Ⅱ、松岭峪地区中的褶皱构造。

①.松岭背斜分布在松岭一带,中间高两边底,呈ES20-35°延伸,长约为10km,宽约为4km,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

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9°),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

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2.5: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穹隆构造。

②.彩云岭背斜分布在彩云岭-白玉山一带,呈ES30-40°延伸,长约为14km,宽约为2km,主要由D1、D2、C1、C2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D1 ,两翼地层为D2、C1、C2 ,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

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75°),且两翼倾角不相等,一翼约为40°,另一翼约为70°,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

因该褶皱的延伸长度与两翼宽度之比大于3:1(7:1),且为背斜,即该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为短轴褶皱。

③.红石崖向斜分布在红石崖一带,呈ES40-50°延伸,主要由E1、E2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E2,两翼地层为E1,即中新两老,所以为向斜。

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近于直立(倾角约为88°),且两翼倾角近似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直立褶皱。

根据翼间角的大小又可以说是平缓褶皱。

④.范村背斜分布在范村-陈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 Z、∈1、∈2﹢3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Z,两翼地层为∈1、∈2﹢,即中老两新,所以为背斜。

因两翼倾向相反,轴面倾斜(倾角约为78°),且两翼倾角不相等,即该褶皱在横剖面上的形态为斜歪褶皱。

由于有断层的⑤.毛村向斜分布在毛村-王村一带,呈ES40°延伸,主要由O1、∈1、∈2﹢3地层构成。

核部地层为O1,两翼地层为∈1、∈2﹢3,一翼有部分地层被喷出的岩浆岩侵入,翼部由于逆冲推覆作用,有一小部分岩体裸露在原地岩块之上,构成一个小型飞来峰。

⑥.一些小褶皱小型褶皱普遍发育,主要分布在云岭山、黄村、白玉山一带。

Ⅲ、松岭峪地区中的断裂构造断层是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且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①. 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该断层西起古新统,经过彩云岭背斜,东被金沟的花岗岩切断,其西端延伸到图外。

断层中间被两个后期形成的小断层切断,断层总体走向ES20-40°。

图内断层延伸长达15km以上。

断层倾向南,倾角在30°-50°之间,两盘岩层的产状受到断层的影响显著。

北盘地层发生倒转,导致中间地层变陡,中间有一部分断层被后期形成的花岗岩体切断。

断层形成在E1-T1之间,使C2地层推掩在T1地层之上,且该断层切穿彩云岭背斜,导致彩云岭背斜的一翼地层发生倒转,北盘地层上升(上盘),使该背斜的核部变宽、变老。

可以说明该断层形成在褶皱后期,是燕山运动南北向挤压而形成的。

②. 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分布在陈村-范村-毛村一带,切穿范村背斜和毛村向斜的一翼,从东向北所经过的地层依次有Z、∈1、∈2﹢3、O1,其两端皆延伸到图外,断层的走向为ES30-50°,倾角约为24°,该断层形成于O1之后。

图中只有上盘的岩层产状受到断层的影响,使上盘地层发生倒转上升,从而导致范村背斜的核部变宽、变老。

可以说明该断层是在褶皱后期产生的。

③. 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该断层北起刘村,穿过任村,延伸到图外,所穿过的地层只有震旦系(Z),北端被后期形成的花岗岩体切断。

断层的走向为ES35-45°,倾向约为28°,形成于花岗岩体(r)和震旦系(Z)之前,辉长岩体(v)之后。

④. 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图内断层分布在刘村与任村之间的震旦系地层,并向北偏东方向延伸,断层的走向为ES25-35°,倾向约为25°,与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非常相似,只是形成时间较晚,该断层形成在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之后,形成在辉长岩体(v)之前。

⑤. 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该断层分布在离洪村为1公里左右,其一端延伸到图外,中间被两个后期形成的小断层切断,造成各段断层的走向不一致,上端走向为ES45-50°,中断走向为ES15-20°,下端走向比中断走向更平缓。

断层发育很晚,形成于古新统(E1)之后。

⑥、一系列中、小型断层中、小型断层在松岭背斜的两翼非常的发育,造成好多地层破碎带,并使松岭背斜的核部变大。

在彩云岭背斜也有发育,但发育不太不完整。

有些断层为平移断层(松岭背斜左上角断层),大部分为正断层或逆断层,走向大致为南偏东方向,且形成时间很晚。

Ⅳ、松岭峪地区中的岩浆岩构造与变质岩构造。

区内总体岩浆岩出露较少,主要有燕山期花岗岩体(r)喷发、花岗闪长岩体、和辉长岩体。

燕山期花岗岩(r),主要分布在金钩、刘村以西、松岭背斜的核部等地方。

金钩地区的花岗岩体裸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1)之后;刘村以西的花岗岩体裸露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辉长岩之后;松岭背斜核部的花岗岩侵入在花岗闪长岩体的上面,裸露面积约为1平方公里,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边的花岗闪长岩体之后。

花岗闪长岩体(r﹠),分布在彩云岭背斜、松岭背斜及离1公里松岭峪一带,裸露的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

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三叠早期(T1)之后;松岭背斜及离1公里松岭峪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与彩云岭背斜的花岗闪长岩体的走向大体一致,为东西方向,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辉长岩体(v),分布在丁村与刘村一带,裸露的总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

丁村的辉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时代很晚,形成在寒武系(Z)与震旦系之间(∈1);刘村的辉长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形成于周围花岗岩体之前。

第四章:构造发展简史松岭峪地区构造发展简史:该地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地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下,经历了多次不同规模的构造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