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说明书-XX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计算报告

密级:编号:冷却系统计算报告项目名称:力帆新型三厢轿车设计开发项目编号:ETF_TJKJ090_LFCAR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录1. 系统概述 (2)2. 冷却系统设计的基础参数 (3)2.1 发动机参数 (3)2.2 发动机水套散热量 (3)2.3 散热器最大散热量 (3)2.4 沸腾风温 (3)2.5 散热器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 (4)2.6 系统压力 (4)3. 冷却系统的设计计算 (4)3.1 散热器的设计计算 (4)3.1.1 芯子正面面积 (4)3.1.2 冷却水管尺寸 (5)3.1.3 散热器芯厚 (5)3.1.4 散热器散热面积 (5)3.2 风扇参数设计 (7)3.2.1 风扇外径的确定 (7)3.2.2 风扇风量的确定 (7)4. 冷却系统的参数列表 (8)参考文献 (9)1. 系统概述冷却系统通过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
本车发动机冷却方式为闭式强制水冷系统。
该车主要用于城市交通,路面状态较好,散热器承受的振动应力相对小一些。
本系统中散热器采用封闭直流强制循环管带式散热器以提高散热能力,材料采用铝制,左右水室。
设置膨胀水箱用来增加除气能力,散热器盖选用两挡旋开式以确保适当的系统压力。
在本系统中散热器的上下部均设置两个橡胶减振垫, 以缓冲来自地面的振动和车架的扭曲变形等影响。
连接发动机和散热器之间的管路采用橡胶管以适应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因摆动产生的相对位移。
本系统采用两个风扇,根据布置空间,一个为吸风式,布置在散热器左后侧;一个为吹风式,布置在散热器右前侧。
由电机驱动这两个风扇,电动风扇装在护风罩上,电动风扇采用两级调速,在冷却液温度低时,低速转动;而在冷却液温度高时温控开关接通,使风扇高速转动。
散热器、风扇及相关管路具体布置见下图所示:2. 冷却系统设计的基础参数本轿车选用Tritec1.6L发动机。
冷却系统的设计教材

模具技术系
相 关 理 论 知 识
不要总是因为考虑长远的打算而忽略了随时可付出的努力!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关 均厚度来确定。
实 践 平均壁厚为2mm时,水孔直径可取8~10mm; 知 平均壁厚为2~4mm时,水孔直径可取10~12mm; 识 平均壁厚为4~6mm时,水孔直径可取10~14mm。
不要总是因为考虑长远的打算而忽略了随时可付出的努力!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模块三:冷却及排气系统设计
(一)冷却系统设计
本塑件壁厚均为1.5mm,
相 制品总体尺寸为
关
60×30×12,较小,确 定水孔直径为6mm。并
实 在型腔和型芯上均采用直
践 流循环式冷却装置。由于
知 动模、定模均为镶拼式,
识 受结构限制,冷却水路布
置如图所示。
模具技术系
不要总是因为考虑长远的打算而忽略了随时可付出的努力!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模具技术系
(一)模具温度及其调节的重要性
1、模具温度对塑料制品质量的影响
相 关 模温过低 理 论 模温过高 知
塑料流动性差,塑件轮廓不清晰, 表面无光泽;热固性塑料则欠熟。
塑料易造成溢料粘模,塑件脱模困 难,变形大;热固性塑料则过熟。
识 模温不均 型芯型腔温差过大,塑件收缩不均、
内应力增大、塑件变形、尺寸不稳定。
工
作
任
务
不要总是因为考虑长远的打算而忽略了随时可付出的努力!
项目一 塑料壳体注射模设计
模块三:冷却及排气系统设计
模具技术系
(一)冷却系统设计
一般注射到模具内的塑料温度在200度左
相 右,而塑件固化后从模具型腔中取出时其温度 关 在60度以下。
汽车冷却系统计算书示例

经济型轿车冷却系计算报告目录一、概述11.1冷却系统的任务:11.2组成:11.3冷却系统概述:1二、冷却系统设计的参数22.1汽车参数22.2发动机水套散热量Q水22.3散热器的最大散热能力Q MAX3 2.4沸腾风温32.5散热器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32.6系统压力3三、冷却系统的设计计算33.1散热器的设计计算33.1.1 散热器芯子正面面积F f33.1.2 散热面积S43.1.3 校核43.2风扇参数设计53.2.1 风扇风量的确定53.2.1 风扇外径D25参考文献6一、概述1.1 冷却系统的任务:冷却系统通过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
1.2 组成:散热器、进水管、出水管、膨胀水箱、风扇、除水管、放水开关、电子风扇及其上述各零部件的辅件。
1.3 冷却系统概述:冷却系统通过对发动机进行强制冷却,保证发动机能始终处于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动力性、经济性及可靠性。
本车底盘发动机冷却方式为闭式强制水冷系统。
该车为高级轿车,行驶路面状态较好,散热器承受的振动应力相对小一些,灰尘较少。
因此本系统中散热器采用封闭直流强制循环管带式散热器提高散热能力,材料采用铝制减轻重量,设置膨胀水箱用来增加除气能力,散热器盖选用两挡旋开式以确保适当的系统压力。
在本系统中散热器的上下部均设置两个橡胶减振垫用螺栓固定, 以消除来自地面的振动和车架的扭曲变形等影响。
连接发动机和散热器之间的管路采用了橡胶管的方式可抵消发动机与车架之间的相对位移。
本系统采用薄片型轴流吸风式电子风扇,由电机驱动风扇;由于电驱动风扇装在护风罩上,故其间隙为2mm左右。
电动风扇采用两级调速,在冷却液温度低时,低速转动;而在冷却液温度高时温控开关接通,使风扇高速转动,提高经济性,降低噪声的优点。
二、冷却系统设计的参数2.1汽车参数发动机排量:2.4L发动机气缸数:4额定功率:101.6/5500(kw/rpm)最大扭矩:204.8N·m(2500rpm)发动机对冷却系统的要求: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118℃,正常工作温度为88~90℃;以上为本次设计轿车的部分参数,作为冷却系统设计计算的基础参数。
制冷计算说明书

一、课程设计任务已知所需总耗冷量为1350kW,要求冷冻出水温为5℃,二、原始资料1、水源:蚌埠市是我国南方大城市,水源较充足,所以冷却水考虑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
2、室外气象资料:室外空调干球温度35.6℃,湿球温度28.1℃。
3、蚌埠市海拔21米。
三、设计内容(一)冷负荷的计算和冷水机组的选型1、冷负荷的计算对于间接供冷系统一般附加7%—15%,这里选取10%。
Q= Qz(1+12%)=1350×(1+10%)=1485kW2、冷水机组的选型(1)确定制冷方式从能耗、单机容量和调节等方面考虑,对于相对较大负荷(如2000kw 左右)的情况,宜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选择空调用蒸气压缩式冷水机组时,单机名义工况制冷量大于1758kw时宜选用离心式;制冷量在1054-1758 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离心式;制冷量在700-1054 kw时宜选用螺杆式;制冷量在116-700 kw时宜选用螺杆式或往复式;制冷量小于116活塞式或涡旋式。
本设计单台容量为500KW,选择螺杆式(2)冷水机组台数和容量的选择制冷机组3台,而且3台机组的容量相同。
所以每台制冷机组制冷量Q’=1485÷3=495 kW 根据制冷量选取制冷机组具体型号如下:名称:开利水冷式半封闭式双螺杆式冷水机组型号:30 XW 0552冷冻水进口温度:10℃冷冻水出口温度:5℃冷却水进口温度:26℃℃冷却水出口温度:31℃(二).水力计算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利用假定流速法计算冷冻水水泵出水管的直径:冷冻水流量Q=106×3=318m3/h=0.088m3/s假定流速V=1.8m/s横截面积A=Q/V=0.088/1.8=0.049㎡=πD2/4∴直径D=0.249m,D’取250mm,V’=1.8m/s(满足要求)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冷冻水水泵吸水管的直径:根据上表可选流速V=1.4m/s横截面积A=Q/V=0.088/1.4=0.063=πD2/4∴直径D=0.282m,D’=300mm,V’=Q/A=1.25m/s(满足要求)单台水泵时:冷冻水流量Q=106m3/h=0.029 m3/s假定流速V=1.8m/s横截面积A=Q/V=0.029/1.8=0.016㎡=πD2/4∴直径D=0.143m,D’取150mm,V’=1.64m/s(满足要求)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冷冻水水泵吸水管的直径:根据上表可选流速V=1.1m/s横截面积A=Q/V=0.029/1.1=0.026=πD2/4∴直径D=0.183m,D’=200mm,V’=Q/A=1.0m/s(满足要求)补水量是冷冻水流量的1%,即Q补=318×1%=3.18m3/h=0.O088m3/s,选择管径为25mm。
发动机冷却系统计算

发动机冷却系统计算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冷却系统的作用是使发动机在各种转速和各种行驶状态下都能有效的控制温度,其中水套是整个冷却系统的关键部分。
本文为发动机冷却系设计计算分析,水套计算分析由AVL 公司的FIRE 软件完成。
通过CFD 计算,可以得到水套整个流场(速度、压力、温度以及HTC 等)分布.通过速度场可以识别出滞止区、速度梯度大的区域,通过温度分布可以分析可能产生气泡的位置,通过换热系数的分布可以评估水套的冷却性能,通过压力分布可以显示出压力损失大的区域。
本文针对功率点进行了计算。
1。
散热量的计算在设计或选用冷却系统的部件时,就是以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Q W为原始数据,计算冷却系统的循环水量、冷却空气量,以便设计或选用水泵和散热器.1。
1 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冷却系统散走的热量Q W,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 因此在计算时,通常采用经验公式或参照类似发动机的实测数据进行估算。
在采用经验公式估算时,Q W 估算公式为:)/(3600s kJ A h N g Q n e e W = (1)式中:A —传给冷却系统的热量占燃料热能的百分比;g e—内燃机燃料消耗率( kg/kW ·h ); N e —内燃机功率(kW );h n —燃料低热值(kJ/kg).根据表1CK14发动机总功率实验数据:6000rpm 时,N e =70.2kW, g e=340.8 g/kW ·h, 汽油机热量理论计算一般A=0。
23~0.30,但随着发动机燃烧技术的提高,热效率也不断提高,根据同类型机型热平衡试验数据反运算,A 值一般在0。
15左右。
汽油低热值h n =43100 kJ/kg , A 选取0.15,故对于CK14发动机标定功率下散热量:KW Q W 433600431002.703408.015.0≈⨯⨯⨯=1.2 冷却水的循环量根据散入冷却系统的热量,可以算出冷却水的循环量V W :)(3s m c t Q V w w w W W γ∆= (2)式中:t w ∆—冷却水在内燃机中循环时的容许温升,对现代强制循环冷却系,可取t w ∆=4℃~8℃,本机初步计算取值7℃;γw —水的比重,可近似取γw =1000m kg 3c w —水的比热,可近似取c w =4。
冷却系统计算范文

冷却系统计算范文冷却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物体温度的装置。
它通常由冷凝器、蒸发器、压缩机和节流装置等组成。
冷却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是确保系统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步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冷却系统计算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所需的冷却能力。
冷却能力是指冷却系统每单位时间内能够从物体中移除的热量。
它的计算方法取决于待冷却物体的特性和所需的冷却效果。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冷却能力:Q=m*Cp*ΔT其中,Q是冷却能力,m是待冷却物体的质量,Cp是待冷却物体的比热容,ΔT是待冷却物体的温度变化。
接下来,我们需要确定冷却系统的冷却剂流量。
冷却剂流量是指冷却剂每单位时间内通过冷却系统的流量。
它的计算方法取决于冷却需求和系统参数。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冷却剂流量:Q = m_dot * Cp * ΔT其中,Q是冷却能力,m_dot是冷却剂流量,Cp是冷却剂的比热容,ΔT是冷却剂的温度变化。
在确定冷却剂流量之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和蒸发器。
压缩机是冷却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它负责将低压制冷剂压缩成高压制冷剂。
蒸发器是用于吸收待冷却物体热量的装置。
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和蒸发器需要考虑冷却需求、制冷剂性质和系统参数等因素。
此外,我们还需要确定冷却系统的流体流动路径和热交换方式。
流体流动路径是指冷却剂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它通常由管道和换热器等组件构成。
热交换方式是指冷却剂与待冷却物体之间的热量传递方式,常见的热交换方式包括对流换热、传导换热和辐射换热等。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冷却系统的能量效率和维护要求。
能量效率是指冷却系统每单位能量输入所能产生的冷却效果。
通过提高能量效率,我们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维护要求是指冷却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定期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冷却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运行效果。
总结起来,冷却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冷却能力、冷却剂流量、压缩机、蒸发器、流体流动路径和热交换方式等参数,我们可以设计出高效、可靠的冷却系统。
水冷机组工程量计算公式

水冷机组工程量计算公式在水冷机组工程中,工程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预算和进度安排。
而水冷机组的工程量计算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水冷机组工程量计算的公式和相关内容。
一、水冷机组工程量计算公式。
1. 冷却水系统的工程量计算公式。
冷却水系统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计算冷却水系统的总长度,包括管道、支架等。
2)计算冷却水系统的总体积,包括水箱、管道、冷却设备等。
3)计算冷却水系统的总重量,包括水箱、管道、支架等。
冷却水系统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总长度 = Σ(管道长度 + 支架长度)。
总体积 = Σ(水箱体积 + 管道体积 + 冷却设备体积)。
总重量 = Σ(水箱重量 + 管道重量 + 支架重量)。
2. 冷却设备的工程量计算公式。
冷却设备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计算冷却设备的总功率,包括主机、辅助设备等。
2)计算冷却设备的总面积,包括散热片、散热风扇等。
3)计算冷却设备的总重量,包括主机、辅助设备等。
冷却设备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总功率 = Σ(主机功率 + 辅助设备功率)。
总面积 = Σ(散热片面积 + 散热风扇面积)。
总重量 = Σ(主机重量 + 辅助设备重量)。
3. 水泵系统的工程量计算公式。
水泵系统的工程量计算公式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计算水泵系统的总流量,包括主泵、辅助泵等。
2)计算水泵系统的总扬程,包括主泵、辅助泵等。
3)计算水泵系统的总功率,包括主泵、辅助泵等。
水泵系统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总流量 = Σ(主泵流量 + 辅助泵流量)。
总扬程 = Σ(主泵扬程 + 辅助泵扬程)。
总功率 = Σ(主泵功率 + 辅助泵功率)。
二、水冷机组工程量计算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水冷机组工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准确性。
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需要确保所使用的数据准确无误。
制冷系统——冷库设计分析

A —— 冷却设备传热面积,单位为m2; Φs —— 冷却设备负荷,单位为W; K —— 冷却设备传热系数,单位为W / (m2· ℃); △t —— 库房空气温度与蒸发温度之差,单位为℃。
冷排管结构
3.3.4 辅助设备选型计算
面积或体积
中冷器 供液设备或贮 液器必须保证一 定面积或液位, 保证压缩机运行 安全。 油分器 氨泵 贮液器 氨液 分离器 低压 循环桶 排液桶
单位为m3/kg; qm —— 通过氨液分离器的氨液量,单位为kg/h; w —— 氨液分离器内气体流速,一般采用0.5m/s。
蒸发式冷凝器
缺水地区, 水质较差时 须进行处理
2.冷凝负荷计算 (1) 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冷凝器的负荷:
k qm (h3 h4 ) / 3.6
2.冷凝负荷计算 (2)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
冷凝器的负荷:
k qmg (h5 h6 ) / 3.6
对于既有单级又有双级压缩的制冷循环,冷凝 负荷为单、双级压缩回路冷凝负荷之和。
型时可省略繁琐的中间温度计算,直接根据系统的机械负
荷和设计工况以及选机原则,由产品样本确定所选机器的 型号和台数,一般可满足设计要求。
以上的压缩机选型计算是以活塞式压缩机为原型来考虑的,
如果是螺杆式压缩机的选型,基本计算过程是一样的
在选型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级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经济压缩比为 4.7~5.5, 在此范 围内经济性最佳。 ②单级螺杆式制冷压缩机不宜用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低温工 况。 ③蒸发温度在-20℃以下时,单级螺杆式压缩机的运行经 济性差。蒸发温度越低,效率越低,能耗越大,长期运行 会带来能源的过量消耗,并使压缩机过早损坏。
'
四、 双级压缩机的选型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说明书
题目:X X冷却系统
设计:
校对: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 有限公司
XX冷却系统计算
冷却系统的作用是在所有工况下,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冷却系统匹配的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燃油经济性,所以在冷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中,散热器的选型以及风扇的匹配对冷却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便于组织气流,散热器布置在整车的前面,但由于受到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制,在其前面还布置了空调冷凝器,这会增加风阻,影响散热器的进风量,从而影响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
风扇布置在散热器后面,靠风扇电机带动。
1.发动机参数
2.发动机散热量
估算发动机在额定功率点、扭矩点、怠速点的水套散热量:
2.1.发动机额定功率点水套散热量为:
Q w=Ag e P e H u=56.94 kW(34 kW ——ZZ 提供,远小于估算值)
A-传给冷却系统的散热量占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百分比,取
0.25(Q w以实测值为准,A取值一般0.23~0.3)
g e-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取290g/kW·h(按万有特性曲线)
P e-发动机功率,取65kW(按发动机标定数据)
H u-燃料净热值,取43500kJ/kg(RON 93#汽油)
2.2.发动机扭矩点水套散热量为:
Q w=Ag e P e H u=40.54 kW(26 Kw—— ZZ 提供,远小于估算值)
A-传给冷却系统的散热量占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百分比,取
0.25(Q w以实测值为准,A取值一般0.23~0.3)
g e-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取280g/kW·h(按万有特性曲线)
P e-发动机功率,取47.93kW(按发动机标定数据)
2.3.散热器选择
根据选型的散热器的散热量,验算最大功率点:
Q w = kSΔt
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W/(m2·℃)
传热系数k受下列因素影响:1、冷却管内冷却液流速;2、散热器的材料和管片的厚度;制造质量;通过散热器芯部的空气流量或风速;经对铝制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进行统计取0.2。
Δt-冷却常数,散热器的内外温差,根据下列关系得到:
冷却液为乙二醇和水50%:50%,其常温沸点108℃,散热器进口温度为50℃。
Δt=108℃-50℃=58℃。
S-散热器的散热面积,根据表三为5.4 m2。
散热器的散热量Q w =62.64 kW>56.94 kW,安全系数为1.1,满足最大功率点散热的使用要求,
表二 YY(1.3L/S11加厚型)散热器参数
YY(1.3L)散热器(芯部尺寸:518×297×34)试验时间:
通过散热器的风速在额定工况下一般在8-10m/s,对比以上两散热器风速为8m/s参数,通过类比法可知XX的风阻小于YY,而散热量与YYY接近,有利于降低风扇功率消耗,延长风扇使用寿命,更有利于散热,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3.水泵
由XX1散热器试验数据可知,水泵流量应大于100L/min,压力应大于70kpa,XXX提供的发动机水泵数据如下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4.风扇的匹配选择:
按定型的散热器,根据散热器的宽度637.5mm及周边的结构、整车的布置,选择两个Φ280mm塑料吸风式轴流电驱动风扇,在冷却液温度高时温控开关接通,使风扇转动,带动空气向后侧流动,形成气流,
气流通过散热器芯部时,吸收掉部分散热器水管的热循环冷却液的热量,并散发出去,使发动机维持在适当的工作温度范围内。
但是由于风扇结构对性能要求影响较大,在厂家不能提供详细试验数据的情况下,还需进行整车验证。
风扇的参数如下:
叶片直径:Φ280mm
在12±0.1VDC时,转速=2300±150rpm
风扇风量≥1050m3/h
风扇静压≥80kPa(具体静压差的点根据实际情况给定)
噪声<73dB(根据整车噪声标准法规给定)
开启温度:88±1.5℃(略高于节温器的初开启温度87±2℃)最大电流:≤15A
其中:计算风扇风量Q=SV
S-冷却风扇覆盖的散热器面积;
V-冷却风扇强制提供的风速,根据工况条件估算取9m/s,即可达到最大功率点散热器的散热量的要求;
Q=π/4×0.282/2×9×3600=998 m3/h,取≥1050m3/h
5.验算典型工况
5.1.怠速点
由于没有发动机在750rpm的油耗,近似取1000rpm点。
发动机的散热量为:Q w=Ag e P e H u=11.6 kW(10 Kw, ZZ 提供在1500rpm的点,小于估算值)
A-传给冷却系统的散热量占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百分比,取0.25
g e-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取400g/kW·h(按万有特性曲线)
P e-发动机功率,取9.6kW(根据发动机标定数值)
按散热器性能估算此时散热器散热量为Q c=20kw
冷却常数:
Δt=1.1×(t冷却液沸点-t进口温度)×Q w/ Q c=37°C
许用环境温度:
t=108-37=71°C>45°C匹配合理
5.2.2档40km/h,10%坡度
由动力性计算可知:S22 在40km/h,10%坡度时,需要克服的行驶阻力为1615N,对应发动机转速为3200rpm,对应发动机扭矩约为59.7Nm,发动机功率为20kW。
查XX1.3LCBR 验收时万有特性曲
线可得对应发动机比油耗为285g/kW·h。
发动机散热量为:Q w=Ag e P e H u=17.2kW
A-传给冷却系统的散热量占燃料燃烧产生热量的百分比,取0.25
g e-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取285g/kW·h(按万有特性曲线)
P e-发动机功率,取20kW
此时发动机转速约为根据经验可知在40km/h时可以产生4m/s的风速。
按散热器性能此时散热器散热量为Q c=34kw。
冷却常数:
Δt=1.1×(t冷却液沸点-t进口温度)×Q w/ Q c=32°C
许用环境温度:
t=108-32=76°C>45°C匹配合理
6.结论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冷却系统选型是满足设计要求的。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具体的试验数据不全和有些系数的选取受整车布置影响较大,因此以上计算结果仅是对设计起指导作用,具体冷却性能还需要实车验证。
附:散热器开口比计算
XX新造型开口比计算
图 1
散热器正面积:
Ar=637.5×349.2=222615 mm2=0.222615 m2
经牌照板遮挡后正面直接进风口面积如图2:
A i=2*0.0013+0.75*(0.0189+2*0.0013+2*0.0047+2*0.0003)=0.02623 m2
此部分开口比λ= A i / Ar=11.8%
其中考虑格栅上网格影响,有格栅的进风部分的面积折算系数取0.75
图 2
正面间接进风口面积如图3:
Ao=0.75*[(0.0662-2*0.0047)*0.4+(0.1042-0.0189-0.0616-2*0.0003)*0.4+2*(0.0328-0.0013)*0.4]=0.04287 m2
上部侧面进风导流角度为35°,折算系数η=0.4;两侧面及中部进风导流角度为35°,折算系数η=0.4;
牌照板的面积为440*140=61600 mm2=0.0616 m2
进风口有效面积A in= A i+ Ao=0.0691 m2
最终的开口比:λ= A in/ Ar=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