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之美

合集下载

日本设计从禅宗中获益良多

日本设计从禅宗中获益良多

日本设计从禅宗中获益良多,禅宗对日本人的另一种影响就是极简,朴素,低调。

与芬兰瑞典等北欧国家相似,日本的设计同样追求极致的简约之美。

如果说北欧的设计简洁有力、古典优雅,整体洋溢着实用主义的现代风情的话,那么日本的设计则更突显出一种东方的禅意与内敛。

这与日本文化的美学取向:注重细节,讲究纯粹,追求极致有深远的关系。

每一件设计品都能引发人深入思考。

这种东方的禅意美学在日本的设计师间代代相传,从亀仓雄策、福田繁雄、田中一光到广村正彰、原研哉、深泽直人、佐藤可士和水野学等设计师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除了简约极致的设计精神以外,还有设计师本身细致执着的工作态度。

在当今设计圈蔓延的浮夸风气中,这种对待设计的严谨和认真态度很值得我们这些晚辈学习的。

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日本民族复杂暧昧、幽玄、琢磨不透的多重性格。

使得这个崇尚礼仪、追求美感、讲究艺术情趣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穷兵黩武、残暴成性的民族。

日本的设计艺术也是如此,它既简朴,又繁复,既严肃又是怪诞的,既有楚楚动人温情的一面,又有张牙舞爪狰狞的一面。

既排斥、又吸收;既抗拒、又服从;既自尊、又自卑;既爱美、又黩武;既粗鲁、又文明的国民特性,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则是既自然、又人工;既伤感、又亢奋;既张扬、又含蓄;既传统、又前卫;既狰狞、又温情;使日本的设计艺术构成了一幅幅特有的文化景观:似是而非,矛盾共生。

无印良品(Muji),无印在日文中是没有花纹的意思,日本店名"无印"意为无品牌。

然而靠着清一色无华简朴,以及还原商品本质的讲究手法,低调的无印良品反而成为闻名世界的"No Brand"(无品牌)。

其实有牌无牌已经不重要,古人云"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印良品转化成无牌胜有牌,行销手法才是制胜关键。

无印良品,于1983年在东京青山开设第一家旗舰店以来,立即受到消费者的支持与肯定,经过多年深耕有成后,目前在日本已有121家直营店、146家经销点,堪称名副其实的国民品牌,是日本最大的Life Style Store(生活形态提案店)。

带你进入茶禅一味的日本茶室

带你进入茶禅一味的日本茶室

带你进入茶禅一味的日本茶室日本的茶室装饰深受佛教禅宗的影响,一花一草中都可见茶室主人力图把禅宗的精神渗透到实际生活中。

茶室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甬道(连接门廊和茶道)组成。

一般日本的茶室本身面积都不大,五六平方米。

据说日本茶室的面积是由15世纪的日本茶道大师绍鸥确定的。

受佛教经书《维摩经》里面的经文启发——维摩在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会见文殊菩萨和八万四千个佛家子弟。

这个寓言表达了一种佛教观点,即对于真正觉悟的人来说,空间是不存在的。

此外,茶室的组成部分也深受禅宗影响。

从外界到茶庭(茶室前的小院子,又称露底)意味着从喧闹的尘世到安静的禅境;从门廊通往茶室的甬道意味着冥想的第一阶段,即自我启示阶段;在茶室里的禅思则是自我升华。

尽管日本的茶室不大,但它的建筑费用却不小,一个上等茶室所需要的费用甚至超过一栋普通的住宅。

茶室所使用的材料和工艺都要求极度精致,每一个细节都被周密考虑,每一个配置都是匠心独运的。

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这种审美观亦是具有禅宗色彩的道教理想所结出的果实。

道教和禅的哲学动力本质强调追求完美的过程超过强调完美本身,并认为真正的美只能通过从精神上完善那些不完善的事物才能得到,因此有意地避免用对称来表达完美和重复。

可以说.茶室里永远避免重复。

这也体现出禅宗里“无常”的思想。

日本第一个独立茶室创始人千宗易(又名利休)追求的就是无上的孤寂,他主张露底的修建要“放眼皆寥寂,无花亦无枫,秋深海岸边,孤庐立暮光。

”在装饰方面力求简洁,以及不对称的美学原理,旨在用物质的极度精简来反衬内心精神的富饶强大,避免重复。

比如,茶室里只能摆放一两件必要的美感装饰品,装饰品的设置要符合茶室的主题。

如果用了圆形的茶杯,那么茶壶就不应该再是圆形的;如果有了一瓶鲜花,那就不该再挂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绘画;如果用了白色茶碗,那茶罐就应该是别的颜色···“里面是一间恬静明亮的四迭半茶席。

禅宗文化与日本设计之美

禅宗文化与日本设计之美
禅宗文化与日本设计之美
0601100127 工设1001 周宸菲
日本民族的个人解析
首先,让我谈谈对日本这个民族的看法。之前就十 分想要的了解日本这个民族,所以就上网查了一下 相关的书。结果这本《菊与刀》是最好的选择。看 完之后,就觉的这个书名起的十分的贴切,如果要 我用几个字来形容,就是“矛盾”两字。我们知道 菊产自于中国,象征着古代文人品格高尚,气节淡 定的一种植物,与其同等地位的还有兰、竹、梅, 而菊在日本则是代表着皇室的家徽,菊更多地代表 了日本民族中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也说明了 日本民族有菊一样的品质。刀则让我想到日本的武 士道,刀是日本武士的随身兵器,是由中国唐朝的 兵器发展而来,在武士眼中他承载着日本这个民族 的意志和希望,更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 战的一面 。当菊与刀在一个民族上融合时,就像动 与静的交锋,文与武的结合,充分概括了日本这个 民族的矛盾性。 就像太极有阴有阳。当我了解了一 些日本禅宗后,就得出上面的“菊与刀”这些都是 禅宗的产物,可以说如果没有禅宗就没有日本这个 民族。
二、禅也支配着日本人“死的哲学”
1、禅宗的生死观 禅宗认为,“生死一如”“寂死为乐”“生死轮回”,此给予驰骋疆场的武士以 理念上的支持,使其在战场上能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这种生即死,死即生,死 乃生命之“轮回”,死乃“重生”的禅宗生死观为武士社会所推崇,所以当出现 “剖腹”这个现象时,是禅理念支持的,所以之后日本人都接受了。 2.武士文化影响下的“高自杀率” 在这种文化下,日本的自杀率居高不下,因为这种“生死轮回”,死乃”重生 “这种观念和忧患意识,使得部分日本人不珍惜生命,轻易自杀。

对禅宗文化在日本的发展的总结归纳
一禅构筑了日本人“生的哲学” 1.禅宗强调“作业”,就是指佛家修身的砍柴,挑水,打扫等。换句话说就是 你必须有事做,如果在家游手好闲而不劳动就是停止修行,所以“劳动为美” 的道德思想,使得日本人对工作狂般的生活方式依然是被日本社会所普遍认同 的生命价值与人生追求。 2.禅宗“清贫主义”的生活方式,禅宗崇尚疏食蔽衣,粗茶淡饭,这与武士倡 导的廉俭操守相一致,因此为武士所推崇,当时上至天皇下至百姓都以勤俭为 美,从而使得“勤俭”成为日本人美德评价的重要标准。 3.“言简意赅” ,禅宗崇尚简洁的思维方式还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人的语言世界, 武士以寡言多行为美,即多做事,少言语,甚至“无言语”。讲求语言凝练, 言简意丰,只言片语却让人回味无穷。并要求男还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少言忍耐 即以“沉默为美。 4.禅宗“悲世”情怀 自然资源贫乏,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的日本列岛,往 往会在弹指之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幻化为无有,因此特定的地理环境使日本人对 “人生即苦”“人生无常”的佛教、禅宗情有独钟,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武 士亲禅,日本人亲禅。强烈的忧患意识,以及巨大的生存危机感使日本人总是 以挑战人生极限的姿态工作着,沉重,压抑,因此日本人身上少有狂喜的表情, 被称为“富而不乐”的人。所以日本人有很严重的忧患意识。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美学是一种追求自然、简洁、直接、自由、平等、超越言语等观念的东方美学体系。

它始于中国,后传入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艺术和建筑等方面。

在日本,禅宗美学对建筑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建筑的简洁、自然、空间感、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

一、建筑的简洁禅宗美学主张简约和寡欲,要达到物尽其用、不多不少的境界。

在建筑中,禅宗美学注重结构和功能上的简洁,强调用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大程度的效果。

由于禅宗的传入,日本建筑也开始在设计上追求简约、舒适与谦虚。

例如,在日本寺庙建筑中,它们的外观线条简洁自然,寺院内部则让人感觉宽阔、开放。

二、自然的造型和材料在自然观念上,禅宗美学颇为注重自然现象。

传统的日本建筑也自然地融入了禅宗美学的自然观念。

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喜欢仿自然的造型和利用天然材料。

例如,在日常住宅中,常常使用竹子、木头、草等天然材料。

这样的建筑更加符合大自然的美学,又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空间感四、审美观念禅宗美学注重从内心和感官上体验美的感觉和思维方式,强调以身心一体来认识世界。

这种审美观念也体现在日本建筑中。

日本建筑强调人与建筑之间的和谐,而不是力求奢华和浮夸。

在日本建筑中,审美雅俗共赏,体现了“蕴藏”的思想,即深邃之中含有浅显之意。

设计上,建筑师力求通过斧凿声、墨汁味、废墟景…等等形式,使建筑带有一种天圆地方、万物归一的感觉。

五、文化氛围禅宗美学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东方文化的精神。

传入日本后,它便与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禅宗文化。

日本建筑也融入了这种禅宗文化,使得建筑更加富有情趣和特色。

禅宗美学的宁静、沉静、自然、超然等文化氛围,深深地渗透到日本的建筑文化中,使得日本建筑在呈现东方文化的同时,也彰显出自己的独特美。

总结: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外观上,更加大的体现在建筑的设计上。

它传递了一种新的、更加自然、更加舒适的建筑思维方式,让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出一种人性化、平等、自由的价值观。

日本茶道与禅宗的密不可分关系

日本茶道与禅宗的密不可分关系

日本茶道与禅宗的密不可分关系日本茶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与禅宗密不可分。

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的中国唐朝,当时茶叶作为一种药草被传入日本。

然而,茶道的真正发展和繁荣是在禅宗的影响下。

禅宗的精神和茶道的理念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文化。

禅宗是一种追求内心平静和觉醒的佛教传统。

它强调冥想和内省的修行,追求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茶道则是通过泡茶和品味茶的过程,让人们能够体验到禅宗的精神境界。

茶道注重细节和仪式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在茶道的仪式中,一切都被精心准备和布置。

从准备茶具、烧开水、泡茶,到品味茶汤和欣赏茶碗的纹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专注和细致的心思。

这种专注力和细致的态度正是禅宗修行的一部分。

通过茶道的仪式,人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体验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茶道的核心理念是“一期一会”,意味着每一次的茶道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个理念与禅宗的“此时此地”的观念相契合。

在茶道的仪式中,人们必须全神贯注地参与,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一刻中。

这种专注和投入的态度正是禅宗修行的核心要素。

通过茶道的仪式,人们可以培养专注力和当下意识,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感受生活的美好。

茶道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和敬清寂”,意味着和谐、敬意和清净。

这个概念与禅宗的“清净心”相呼应。

茶道强调礼仪和尊重,人们在茶道的仪式中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净。

通过茶道的修行,人们可以培养谦虚、尊重和自律的品质,进而提升自己的修行境界。

除了禅宗的影响,茶道还融合了其他文化元素。

茶道的茶室通常建在自然环境中,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茶道的艺术也受到了日本传统艺术的影响,如花道和书道。

茶道的茶具和茶碗也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体现了日本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总而言之,日本茶道与禅宗的密不可分关系是茶道文化独特魅力的源泉。

茶道通过仪式和泡茶的过程,让人们体验到禅宗的精神境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禅宗美学与日本设计

禅宗美学与日本设计

农副产 品 、医药行业的招贴广告一般 采用绿色 ,绿色代表 健 康, 使人 对健康 的人生 与生命 的活力充满无 限希望 ;这是我们 实 现生命 价值 、创造美好生 活的生生不息 的源 泉。如空调招贴广 告 的主色调一般 以蓝色 、白色 、强烈的冷色调 为主 ,这是根据人 们 心理 及产品特点决定 的 , 将 画面营造 出一种 清凉宜人 的氛 同 ,以 此 达到发挥其 目的的作用 。
葺 一 葺 I t l | / 嘲 司 嘲
禅 宗 美学 与 口 设 计
■ 文/ 利 嘉琪
>摘要 :
宋朝时由中国传人 日本的南禅宗一派在 日本获得了极大的兴盛 ,至今 也一直影响着 日本的文化与设计。禅宗所倡导的思 想 ,已经在 日本形成了一种大众化的审美基调 。而在世界美术 史上 ,许多风格与审美的形成都始于建筑领域。以 日本建筑 师安藤忠雄 的建筑为例 ,浅析禅宗美学与其在 日本设计作品中的体现 。
基督 教徒 寄托于神 , ( 除禅 宗外的 ) 佛教徒 寄托 于佛 ,希望神 、 佛来拯救 自己,我们把这类 宗教称为他救式宗教 。而禅宗与 以上 所谈 到的宗教的不 同点在 于 ,禅宗是 自 救宗教 。禅宗不寄托任何 神、 佛, 而认为任何人 的心 中都有佛 , 提 出向心求佛 , 实行 自救。 ” 再 者 ,中国 的禅宗继承 了老庄的思想 ,崇 尚 自 然 ,是独立发展 出 的= i 个本 土佛教宗派之一 ,有着 独特的特征 。 中国禅 宗始于禅师五祖弘忍 。弘忍门下有两位 出色弟子 ,一 位是 神秀 ,另一位则是 慧能。神秀与慧能均 曾作 偈文表达 自己的
牌可1 5 可乐 ,经典 的波浪形飘带 、红 色系的搭配恰到好处 ,洋 溢 着 青春 、健康 、欢 乐的气息 ,给人 以视觉 的愉悦 ,从而刺 激人 们 的消费。 第五点招贴画面要有色彩 重点 ,所谓的色彩重点就是 强调某 部分 ,将 主要 色彩集 中于画面 中心部分 。以求在平淡无 奇的色 彩中突出变化 ,使 画面色彩产生高潮 ,突出画面重点 ,发 挥色彩 的视觉冲击作用 ,产生 引人注 目的效果 。 在运用色彩重点时必须 比其他色彩强烈 , 而且运用 面积较小 , 就像古 人所说 的 “ 万绿丛 中一点 红 ”。比如右边 这一汰渍洗 衣 液的招贴广告 ,画面都是围绕 汰渍这 一产品进行 的宣传 ,大面积 的采用灰色 ,小 面积的采用红色 ,整个 画面强调红色那一 部分 , 营造 出一种众 星捧月的感觉 ,使消 费者的视线全部都集 中在这 , 形 成一个视觉重 点。这 2 种色彩 的运用很 好的诠释 了产 品特点 , 让观众从心里接受 这一 产品。 最后选用色彩时 ,要考 虑企业的个性特征和企业 的形象色 , 通过企业色 彩定 位来强化公众对它 视觉印象 。一般 电子 、科技 、 通讯行业大 多数 都是采用蓝色 的,这 是因为和它们 的行业 特点有 关 ,像这些行业 一般给人的感觉是 冷静 、理智 的。比如说 中国移 动的形象色 就是 采用蓝色 的,蓝色 是永恒的象征 ,它是 最冷的色 彩 。蓝色通 常让 人联想到海洋 、天空 、水 、宇宙 。纯净 的蓝色表 现 出一种美丽 、 冷静 、 理智 、 安 详与广阔 。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 , 具 有理智 ,准确 的意象 ,在商业设计 中 ,强调科技 ,效 率的商 品 或 企业形象 ,大 多选用蓝色当标准

日本茶道与禅的联系

日本茶道与禅的联系

日本茶道与禅的联系在日本文化中,茶文化占有极大比例,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茶道。

而禅宗的思想是茶道的主流。

禅宗与茶道的相通之处,在于对事物的纯化。

这种纯化,在禅宗那里是靠对终极实在的把握来完成的,在茶道那里是靠以茶室内的吃茶为代表的生活艺术而实现的,茶道具有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美。

茶在镰仓时代以前就为日本人所知。

不过,促使茶更广泛传播的确是荣西禅师,他从中国带回茶种又把它种在禅寺院内。

据说这位禅师还写了一本关于自己种茶的书《吃茶养生记》,并把这书连同茶一起献给了当时多病的将军源实朝。

荣西可以说是日本种茶的鼻祖。

他当时就认为茶有药效,能治多种疾病。

他在中国禅院时肯定看到过茶的仪式,不过,在他的书中没有提及。

所谓吃茶的仪式,就是在禅院中用茶款待客人,或者请院中的僧人一起吃茶。

将这种吃茶的仪式带到日本的是比荣西大师晚半个世纪的大应国师。

大应之后,又有数名禅僧成为茶道的师匠,最有名的是一休和尚。

一休又把吃茶的仪式传给弟子村田珠光,他大大发展了吃茶的礼仪,并成功地将日本人的情趣融入其中,成为茶道的创始者,又经他把茶道教给当时艺术的庇护者足利义政将军,最后绍鸥等人完善,经千利休的改造,终于形成今日的茶道。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

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

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

茶室面积大小不等。

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

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

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

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浅谈禅宗美学对日本建筑的影响禅宗美学的核心理念禅宗美学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简约、平和、自然、静谧、空间感和极简主义等。

简约是禅宗美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禅宗倡导的简约美学追求的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和情感内涵,强调“断得繁华”、“除去繁难”、“去其繁而得其淳”,使建筑物脱离繁琐的装饰和华丽的外表,追求简洁、朴素和质朴的美。

平和是另一个重要的美学理念,是禅宗美学的重要表现之一。

禅宗所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定,要求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

自然是禅宗美学的另一个核心理念,强调自然界的美与和谐,同时强调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静谧是禅宗美学的又一主要特征,禅宗倡导的是一种全然的宁静,建筑物要给人以静谧、悠静的感觉。

空间感是禅宗美学的重要表现之一,禅宗所倡导的是一种超然的空间感,建筑物应该给人以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极简主义是禅宗美学的又一重要特征,强调通过尽量少的元素去体现建筑的精髓,追求极简和纯粹的美。

禅宗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禅宗美学在日本传统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日本传统建筑以其简洁、朴实和大气的风格著称于世,这一特征与禅宗美学的理念密不可分。

在日本的传统建筑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禅宗美学的体现。

日本传统建筑以其简约的外观和质朴的材料而闻名。

建筑室外采用木材、竹子、稻草等自然材料,坚持用最朴素的材料来搭建房屋,没有过多的装饰和修饰,体现了禅宗美学中的简约和朴素。

日本传统建筑注重室内外的和谐统一。

传统日本建筑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禅宗美学中的自然和谐的理念,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巧妙地安排结构与空间,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舒适的住居环境。

日本传统建筑非常注重空间感的体现。

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不断拓展空间感,建筑物内外的空间关系得到了极为精妙的处理,给人以虚实交融、宽敞明朗、动静结合的感官体验。

日本传统建筑还遵循着极简主义的设计原则。

传统日本建筑尽量避免过多的装饰和修饰,注重将建筑的精髓和本质通过极简的手法展现出来,力求用最简单的元素来表达最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宗文化和日本茶室设计之美
禅,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

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解决问题。

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

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

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

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大约在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

到了13世纪,中国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为日本人所热衷并渗透于文化生活的深处,对日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禅宗佛教的影响下,日本兴起了茶道。

据说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

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

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酿制成水饮用,竟能保持禅坐的清醒。

禅宗的和尚因此常常喝绿茶,好让自己冥想打坐的时候灵台清明。

茶道由此发展而来。

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无中万般有"、"一即是多"的禅宗思想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

茶室就是为了茶道而修建的。

日本茶室建筑由茶室本身、水屋,门廊和连接门廊和茶室的雨道(露地)组成,建筑内外素淡、纯净,家具很少。

茶室是日本简约风格的代表,享受的是一面白墙前一枝插花的简单、静穆和意邃深远,同时也最大的表现出草、木、竹等建筑材料自身的美丽。

整个茶室色彩沉静,使茶人容易达到纯粹的精神交流。

以禅宗的思想去理解日本的茶室建筑,不仅能感受到素朴的茶室独到的美感,更能体会出蕴于其中的理想和生命力。

日本茶室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构造,如壁龛,须跪行而入的小入口及“墙底窗”,不对称的结构体系等 ,这些独特的设计手法也都有各自深刻的禅意。

从小入口跪行进入茶室,室内的惟一装饰就是设有一个壁龛,内挂一画轴或字幅。

画轴一般多是日本水墨山水画,其最大特色,就是画面留下很大的余白,这种余白不是作为简单的“无”,而是一种充实的“无”,即用“无心的心”来填补和充,也就是渗进了强烈的禅的“无中万般有”的艺术思想。

不摆脱虚妄之念,是无法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的。

有如清代画家金冬心所言:“能画一枝风有声”,以无声、无色而达到“绘声”、“绘色”的艺术效果。

在柔和的线与色中潜藏着敏锐的禅机,不用禅的“心”是感受不到的。

冈仓天心曾在《茶之书》一书中说:“茶室的简朴单纯是模仿禅院的结果。

”并这样解释茶室中壁龛的由来:“禅院讲堂里除了祭坛后面的中央神龛以外,别无他物,神龛里是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的像或由禅宗的两位最早的祖师迦叶和阿难陪伴着的释伽牟尼像,祭坛下有为纪念这些圣人对禅所做的伟大贡献而奉献的花和香.”“禅宗的讲堂中的祭坛是日本式房屋中为陶冶客人们而设置绘画和鲜花的神圣地方—壁龛的原型”,由此看来,壁龛的确是茶室中规格最高的部分。

壁龛内还置有一个花瓶,多为竹制,上面吊一支花或插上一朵小花。

小花瓣上点一滴水珠子,在茶室昏暗的光线下,像是散落的一颗珍珠,晶莹欲滴,托出的那朵小花比百花更加生辉。

人们进入茶室后,首先要跪在壁宝龛行最高的礼;拜读挂在壁龛里的禅宗墨迹,观赏插花。

千宗室先生膝行入茶室后有感说:“进入席中,脱俗的感觉更为强烈,壁龛处挂着水墨画;从釜中传来“松涛”的声音;席间缥香息。

置身于这又窄又小的空间里却令人感到欲创造一个不同于世俗的异质世界。

茶室的构成是简朴的,不作任何装饰,墙为只涂底灰的粗糙之壁,尚可见麻刀之痕迹;室内木纹显露,没有雕琢之感;窗户形状不一,只是在墙上打开一个孔状空间,以现出墙的土底子为好,总之,茶室不同于很讲究的处宅,而是一个尽可能排除世俗杂物的将所需凝缩到最小极限的空间”。

茶室内的色彩也极为淡雅。

光特别柔和,置身其间,首先就给人一种平和宁静的感觉。

那看似粗陋的茶室窗户,加上小天窗,使光线可从各个角度射进来。

窗户大小不一,高矮不齐,面积越小的茶室窗户开得越多,这是为了给人一种开阔感,同时体现“将大化小,将小化大,力求中和”的茶道精神。

在自然的光照下,庭园中的竹子透过窗投在铺席上的影子,简直就像泼上去的一幅竹水墨画!也许只有在这个时候,茶客落入冥想,才会心生一种美的“空寂”与“幽玄”。

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这种审美观也是具有禅宗色彩的道教理想所衍生出来的。

道教和禅宗的哲学动力本质都强调追求完美的过程超过强调完美本身,并认为真正的美只能通过从精神上完善那些不完善的事物才能得到,因此有意地避免用对称来表达完美和重复。

可以说.茶室里永远避免重复。

这也体现出禅宗里“无常”的思想。

茶室中的永恒仅存在于精神之中,这种精神具体到这个简单的环境中.用自己的微光来美化周围的一切。

茶室的基础为了追求安定感,也有别于一般日式建筑那种为有利于建筑本身通风而将整个建筑架高的做法。

茶室基地采用全着地建筑法,在条室底部的四周逐一塞上石头,在石头上加一根竹子或一块木板以便于房体透气。

这里采用的石头要求用自然石,不加切磨。

在了解茶室之后,想必我们都会同意千宗室先生的意见:“尽管是弧寂的简朴的设置,一成为茶室,就让人产生了比任何金殿玉楼都更具尊严的佛道修行的道场般的认识。

……可以说,正是由于有了极端的精神主义和强烈的理想主义作为基调的缘故,在茶庭的构造上,茶室的设置上,才呈现出一定的完备性。


如今日本茶道流派纷呈,不少茶室的内外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茶道的精神本质不变,仍然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室集禅宗文化之精光成为了纷呈世界中僻静的精神一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