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竞争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加强学生竞争素质的班会教案

加强学生竞争素质的班会教案

加强学生竞争素质的班会教案引言在这个时代,竞争已经成为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事情。

即使是学校教育中也是如此。

学生们必须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未来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如何通过班会教育来加强学生的竞争素质,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任何一项竞争,都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才能够成功。

在班会中,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演讲、自我介绍、辩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让他们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优秀之处,得到同学的认可和赞誉。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批评和赞美的方法,尽量避免过于苛刻和批评过度,以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竞争环境下,高超的思维能力往往能为学生赢得更多的优势。

在班会中应当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训练、主题式阅读、逻辑推理等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学生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

为了让学生在竞争中更具优势,班会中应当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开展科技竞赛、文化知识比赛、投资创业模拟等活动,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渠道,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论是哪种竞争,都需要相应的实践能力才能够实现成功。

作为班主任,应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参加模拟实验、参与校内外的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知识、提升能力。

五、共建良好班风学生的竞争能力不仅与个人素质有关,也与集体素质有关。

在班级教育中,共建良好的班风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会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互助友爱等集体意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成功离不开班级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在竞争时代,作为班主任,怎样加强学生的竞争素质,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需要我们在班会中更好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信、思维、知识、实践和集体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四种意识的培养

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四种意识的培养

班主任要注重学生四种意识的培养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组织,班级管理搞好了,就会促进科学管理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抓好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一、班主任要注意平等意识的培养树立平等意识是贯彻以人为本重要社会管理思想的根本要求。

在班集体里,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干部和一般学生都是这个集体的成员,是这个团队的主体,他们在人身权利、人格尊严等方面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阶层和特权个人。

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干部与一般学生相比只是承担了班集体的相关管理、服务和学习任务不同而已,而不是享受或具有某些特权。

在班级管理中,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应明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班主任与本班任课教师的关系)、校家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都是平等的关系,应当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懂得,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主要是起着组织、管理、引导作用,而不是行使某项特权。

每个班级成员都应当树立起平等的意识。

在班级管理事务和班级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人人都有公平参与的机会,个个都有公平竞争的权利;要公平公正地处理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在法制纪律面前一视同仁,得以公平和谐地发展;尤其要关爱留守儿童和那些学习成绩滞后、具有某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让其不断提高、健康成长,切不可厚此薄彼、徇私枉法。

二、班主任要注意民主意识的培养树立和发扬民主意识是发挥班级任课教师、学生双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和谐、团结、奋进的班集体的重要任务和手段。

班主任的教育活动是否切实有效,并不取决于班主任的主观意向,而是取决于班集体成员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班主任工作及其教育活动只有得到了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且能积极按照班主任工作计划、教育活动设计认真实施,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班组竞争实施方案

班组竞争实施方案

班组竞争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班组竞争的目的和意义。

班组竞争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竞争,可以让员工更加关注工作细节,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班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班组竞争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班组竞争的内容和方式。

班组竞争的内容可以包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竞争内容。

而竞争的方式可以采取定期评比、奖惩激励、知识分享等多种方式,以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要注重激励和引导,让员工在竞争中感受到成就感和荣誉感。

然后,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班组竞争管理机制。

这包括制定详细的竞争规则和评比标准,建立健全的数据统计和监督机制,确保竞争的公平公正;同时也需要建立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班组和员工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班组和员工进行惩罚,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竞争,提高工作质量。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班组竞争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通过宣传,可以让员工充分了解班组竞争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参与竞争的积极性;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增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参与竞争。

总之,班组竞争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明确竞争的目的和意义,确定竞争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以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班组竞争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竞争中来,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浅析竞争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竞争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竞争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引入竞争手段培养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是当今教育需强化与研究的。

在培养竞争的同时也不忘正确面对竞争,使学生从小体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从而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矛盾。

关键词:竞争;合作;方法作者简介:郑露冰,任教于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中学。

《史记•淮阴侯列传论》:“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 《汉书•王嘉传》:“皇帝欲起露台,重百金之费,克己不作。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古人有多么推崇谦让、克己的高尚品质,《孔融让梨》更是耳熟能详的谦让故事。

但是假如孔融不让梨呢?如果他敢于和哥哥正当竞争呢?中国传统美德对人的成材、立世的意义和作用我们不应否认,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奋发向上的创造力这方面负面影响不小。

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也许孩子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得不到时,便不会满足。

所以,教育要从人的本质出发,要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在竞争中争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是好事。

鼓励孩子们开展正当有效的竞争,比让孩子进行中国传统教育中所谓的谦让、克己,更有其教育价值和实际意义。

对于以上的观点,笔者十分地赞同。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充满了竞争的社会。

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都在激烈地竞争着,而从总体趋势来看,国家和人都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和发展。

那么,孩子们也是。

他们也需要竞争。

何况,现在的孩子竞争意识其实都很强,只要教师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点拨,他们就能积极地展开竞争。

而笔者,作为班主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竞争的舞台。

一、个人竞争篇开学不久,面对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笔者观察了好几天。

发现坐在倒数第二排的一位男生非但上课不认真听讲,自修课还经常和周围的人讲话,和其他两个男生形成了别人口中的破坏班级纪律的“金三角”。

但是,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他还是有别于另外两个男生的,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且闪耀着聪慧的光芒。

幼儿园教育培养孩子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幼儿园教育培养孩子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幼儿园教育培养孩子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幼儿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通过合作,孩子们学会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而竞争则教会他们如何努力争取成功。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并介绍一些在幼儿园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合作氛围幼儿园教育应注重营造积极的合作氛围,为孩子们提供合作的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团队游戏和小组活动,鼓励孩子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发展团队合作的技巧。

2. 培养分享和互助精神幼儿园教育应使孩子们明白分享和互助是合作的核心价值观。

教师可以组织分享游戏或者课堂活动,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小组任务,鼓励孩子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能够体验到分享和互助的快乐,逐渐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3. 引导合理的竞争除了培养合作意识,幼儿园教育也应当适度引导孩子们了解竞争的概念和正确的竞争观念。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规模的竞赛活动,让孩子们在健康的氛围中体验竞争的乐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公平竞争和团队荣誉感,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 培养自信心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发展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来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参与合作和竞争活动。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我认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面对合作和竞争的挑战。

5. 倡导积极竞争幼儿园教育中,竞争不应被视为消极的行为。

正确引导孩子们参与积极的竞争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并促进个人成长。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小比赛,让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动力。

通过这样的竞争,孩子们可以学会努力和坚持,为自身的成长奠定基础。

总结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合作和竞争意识的重要阶段。

管理班级的方法及措施

管理班级的方法及措施

管理班级的方法及措施
一、建立正确的班级文化
1、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班级文化是学生间交流、合作、竞争的舞台,要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

2、建立合作的文化:班级文化要形成合作的氛围,使全体学生有效地交流,建立起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班级文化的建设。

3、建立责任感:学生要有责任感,要做到自觉自强,担负起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让每个人都有一份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制定管理规章
1、制定学习规章:要建立良好的学习规章,严格规定学生的学习行为,如上课认真听讲、专心致志、不私自学习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积极性,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制定纪律:要制定规范的班级纪律,使学生达到良好的行为规范,如保持礼貌、互相尊重、不搞破坏等,以维护班级文化的和谐。

三、安排各项活动
1、让学生参与到影响自己的事情中:安排班级讨论、小组活动、讲座等,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锻炼学生的思想能力、自觉性和责任感。

2、多种形式的活动:要安排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新生报到活动、
团队活动、学习讨论、文化艺术活动等,让学生体验到多元的社会文化,促进班级文化的发展。

四、增强师生感情
1、增强师生私人沟通:要更加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多与学生接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和信任感。

2、给予学生热情的帮助:要积极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给予学生热情的帮助,让学生觉得他们的需求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提升师生之间的感情。

《竞争?合作?》公开课教案:教你如何训练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竞争?合作?》公开课教案:教你如何训练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种精神,合作也是一种态度。

竞争与合作既有相互对抗的一面,又有相互协作的一面。

在现代社会中,竞争和合作已经成为人与人交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如何训练学生在竞争中保持自信、在合作中更加融洽,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达成最优解,更加需要我们的重视。

本次公开课的主题是“竞争?合作?”,将从训练学生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两方面着手进行探讨。

I. 目标: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识别竞争与合作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2.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竞争目标,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3.学生可以学习与他人协作,提高集体协作能力;4.学生能够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出最优解,提高自身能力,促进团队成功。

II. 内容:1.介绍竞争与合作的概念。

通过浅显易懂的例子,介绍竞争与合作在社会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竞争和合作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2.演练竞争。

(1) 小组竞争。

学生被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完成一个任务,如用最短的时间运输水球等,来竞争其他小组。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竞争的紧张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自信心。

(2) 个人竞争。

让学生在个人可以发展的领域内进行竞争,例如,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尽量多的单词、做尽量多的口算题等。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个人竞争意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能力。

3.训练合作。

(1) 团队合作。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一个任务,如拼图、搭积木等。

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 合作游戏。

利用合作游戏,训练学生集体协作能力。

例如,在一定时间内,将若干名学生通过一个障碍物,只要有一名学生落后,整个小组则需重新开始。

4.解决竞争与合作冲突。

(1) 寻找最优解。

当竞争与合作冲突时,如何找到一个既有竞争有合作又能达到最优解的现实方案呢?在公开课中,老师将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反思等方式,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最优解,走向成功。

(2) 管理自己的情绪。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杨艳萍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杨艳萍

2016年咸阳市教育科技金秋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征评活动稿件封面注:1、申报序号由咸阳市教育学会统一填写;2、其它栏目均由作者个人填写,和稿件匹配一式叁份;3、学科分类指小学、初中、高中及具体学科,如高中语文、小学数学、初中语文等课程。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贺段小学杨艳萍现在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竞争的意识也日趋激烈。

人们要适应社会更好的生存,就必须具备竞争意识,必须学会竞争。

所以,我们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竞争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行为表现,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努力向上的方向,强烈的求胜欲望,领先的行为活动,班组管理中的竞争原理,就是教育工作者源源不断地获取新信息,引起认知的不确定性,它能激活诱发学生对学习、生活、活动的动机、兴趣、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实现育人目标。

一,注入竞争意识,培养竞争精神竞争意识是形成竞争品质的前提。

学生面对美好的生活向往和强烈的新奇感跨进了学校大门,他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

这时,这是我们应抓住良机,特别是班主任要先入为主及时组织他们学习,开展广泛的读书活动,让他们了解当今社会的需求,引导他们感受时代跳动来激发他们幼小的心扉,明白竞争是未来社会人立足、生存、发展的根本。

同时,通过寻找英雄足迹,名言展评等班级活动,启发他们懂得珍惜宝贵的时光。

是创造美好人生的坚实善础.把当前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理想联系起来,这样就把竞争意识注入到学生心灵深处,激活并诱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好胜心和跃跃欲试参与竞争的强烈愿望。

二.创设竞争情景,培养竞争能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尽可能创设情景,做到全面竞争,全员参与竞争,营造班级浓郁的竞争氛围,先从竞选班干部入手,进行平定。

再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小报展评,巧手制作等等,让学生广泛参与,有效尝试。

活动前指导学生明确目标,拟定计划,精心布置;在活动中要求他们认真专注,鼓励他们敢想,敢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中竞争意识的培养
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让学生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不断进步。

由于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受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长期过于激烈的竞争也容易导致产生一些负面效应。

可谓是“常胜将军易骄”、“常败将军易馁”,这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将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

如何将班级竞争引上健康的轨道,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合作竞争机制呢?
一、创设竞争机遇
1、班级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

演讲、写作、书法、绘画、猜谜、智力竞赛、讲故事(笑话),课堂表演等,总之,要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胜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2、干部轮流,竞争上岗。

班干部作为班级中老师与学生联系的重要纽带,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能带领出一支团结、活泼、向上的优秀班级。

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就是要抓好班干部队伍的建设。

班级的团队合作需要有班干部作为向心力的主干骨,班干部的择优选举,促使班级中班干部中形成竞争制度,使学生为了竞争成为班
干部,而产生工作学习动力。

针对低年级学生,我充分给予每个学生担任班干部的机会。

让学生轮流担任班级职务,在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尝试担任班级职务,自主管理班级。

通过观察和考验,将思想好、学习好、人缘好、能力强、威信高、会创造的学生确定担任长期的班干部职务。

但是在班干部表现下降时,撤销其班干部职务,建立班干部的竞争机制。

通过班干部的竞争上岗,增强学生荣誉感、上进心的培养。

在班级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民主管理,发挥班干部以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通力合作,才能搞好班,除了组建好班干这一核心队伍外,还组建了各种检查小组,各班干和各小组的分工明确,他们既要各尽其职,又要相互协助,才能共同把班级常规工作做好,并能协助老师开展各种活动。

3、操行管理,激发学生相互间的竞争。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重荣誉的一面,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相互间的竞争。

具体可如下操作:(1)在班级准备一个小本子,让学生自己每天写下在班级内所发现的好人好事,培养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同学,懂得“假人之长补己之短”,从德智体各方面记录各人的优秀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激励学生参与竞争。

(2)建立学习小组:全班可分成多个个学习小组,互相之间在各方面进行竞争。

小组划分后,我
向学生提出小组的合作任务以及小组合作成绩的考评方法,并向学生强调,考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小组成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强弱,更决定于组员间的合作水平和小组所发挥的整体效能。

这样,把个人的成绩计入到小组的成绩中,使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

在机制运行上既有小组内的合作,又有组际间的竞争,产生合作竞争大于个人竞争的协同效应。

班主任制成“学习小组情况一览表”一份,贴在教室里,按班内外各种活动的情况,每周对各小组进行评分。

(3)沟通联系,有效消除学生情绪障碍。

有竞争,就必定有胜负优劣之分,也就是说,必定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情绪障碍,影响其学习积期性。

要避免这种情况,班主任必须细心了解情况,随时加以疏导。

班主任在了解情况时,可采用如下方法:勤于沟通,勤于思考。

每日多与学生交往,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谈,争取从各种小事上预见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趋向。

同时,定期召开班干部例会,及时了解班级整个动态,任何小事防范于未然。

二、确立竞争对象
1、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恰当的竞争对手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比别人强。

利用小学生这种心理,我在班级中开展了“我要比他强”的活动。

选择竞争对手是最关键的。

学生往往选择班级最优秀的同学作为竞争的对
手。

由于差距大,加之小学生自制力低,竞争往往是半途而废。

引导同学们选择了恰当的对手,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树立了不断进取、积极竞争的意识。

2、学习PK榜,引导学生战胜自我。

学生最大的缺点是不能约束自己,心中无目标,学习无头绪。

他们往往会因一时的触动而努力发奋,但不能持久,缺乏恒心。

为避免这种情况,我的做法是:开学一、二周后,我在基本摸清学生情况的前提下,便将学生按性别比例、学业成绩、守纪情况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为12小组,这样每个小组的情况大致相当,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而合理。

在教室后面,出一期“学习PK榜”的宣传海报,设置好各个目录,按照获胜的次数画好小红旗。

每月进行评比,输了的要上台给赢了的对手准备一份小奖品。

同时,在名言栏内每天公布一句名言,用崇高的理想去引导学生;每周讲述一个奋斗的故事,用先进的事迹去激励学生。

三、培养竞争品质
1、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的心理品质。

尽管竞争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但竞争的残酷性依然存在。

优胜劣汰,这是竞争必然带来的结果。

成功与失败,永远与竞争相伴随。

开展竞争活动,不仅仅在于通过活动使竞争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也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还在于使参与者得到各
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经历了失败的阵痛之后,心理承受力的锻炼与心理平衡的再调整,对参与者至关重要。

一个志在必得、永不服输的竞争者,就必须具备不怕失败、屡败屡战的顽强战斗精神,这种敢打敢拼、永不言败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较之竞争能力的培养有着更为重大、更为深远的意义。

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使他们在成功与失败的交替感受中,心理更趋成熟。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现代教育培养观对成才的标准有了新的认知层次,看一个人是不是合格的人才,不仅要看他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还要看他的情商高低,即看他是否有高尚的情操、崇高的理想,是否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一个知识渊博,但道德沦丧的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值得任用的。

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教育学生理性地对待竞争。

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要消除竞争中的嫉妒心理。

要使学生明白,竞争不是相互残杀,竞争是一种超越。

要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努力,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基础上进行竞争。

别人进步了,成功了,要为之高兴;自己失利了,受挫了,要正确地面对。

嫉妒他人,甚至采取卑劣的伤害手段戕害他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应该予以彻底地消除。

二是教育学生采取正确的手段竞争。

竞争要凭借自己实
实在在的苦干赢得成功,不能靠投机取巧谋取私利。

就是说,竞争的手段要正当,要光明,要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三是教育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竞争具有残酷性,但竞争并不是冷酷无情,不是孤军奋战,竞争需要合作。

新的课改观念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应在鼓励学生竞争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拥有竞争意识能推进个人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创设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培养并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增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