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后人一直守候一陈姓女子之墓

合集下载

吴三桂死后,尸体并没有被康熙剁碎示众!陈...

吴三桂死后,尸体并没有被康熙剁碎示众!陈...

吴三桂死后,⼫体并没有被康熙剁碎⽰众!陈...吴三桂死后,⼫体并没有被康熙剁碎⽰众!陈圆圆早就把他的⼫体进⾏了“隐瞒处置”。

陈圆圆也没有⾃沉于五华⼭长国寺的莲花池,也没有在破城之⽇,⾃缢、绝⾷或投滇池⽽死!吴三桂起兵反清时,陈圆圆是不同意的,并且竭⼒劝说,最后吴三桂还是要起兵造反,⽆奈之下,陈圆圆便到别的地⽅居住,每天以礼佛度⽇,寄希望于佛主,保佑吴三桂平安。

吴三桂真的即将出兵之⽇,她在吴三桂麾下⼤将、⼥婿胡国柱的恳请下,随军前往湖南。

康熙⼗七年⼋⽉,吴三桂反清⾃⽴为王未果,病死湖南衡州。

他死后,陈圆圆与吴应麒从岳州来到衡州为其守灵,并于同年⼗⽉将其灵柩运回云南昆明。

吴三桂死后,其部下拥戴其孙⼦吴世璠为周王,年号“洪化”。

这个⼩朝廷对内,朝纲不振,苛责百姓;对外,⽆⼒对抗清朝反扑。

四⾯夹击之下,过得颇为艰难。

陈圆圆眼看这种情况,⼤失所望,知道这个⼩朝廷不会延续太久,为了保住吴三桂的⼫体和后代,她将吴三桂的⼫体进⾏了“隐瞒处置”,并再次去湖南找到吴应麒,与其商量如何隐蔽及保住吴三桂的 “根根”。

其实,早在吴三桂打算起兵之时,吴三桂已经和陈圆圆将失败后的种种纳⼊到计划之中。

如何保住吴三桂的⾎脉,如何全⾝⽽退都进⾏过精密的谋划,称为“夜郎计划”。

只不过,没想到吴三桂那么快就病死了。

他死后,陈圆圆作为吴三桂最信任的⼈,⾃然⽽然成为该计划的掌舵⼈。

陈圆圆暗中召集吴应麒和将领马宝开始⼀步⼀步实施转移计划。

陈圆圆和吴三桂的后代,在吴应麒和马宝的护送下,秘密前往镇远与镇远的守城将军江义会和。

后⼜在江义和马宝共同护送下,到达思州府。

思州府知府李敷治早就得到了吴三桂之前的秘密嘱托,遵照事先的安排,将陈圆圆⼀⾏⼈安置到猴⼦岭的搭茅洞,从此,陈圆圆带着吴三桂的⼫⾝,与吴三桂的⾎脉正式与世隔绝,隐居起来。

归隐后,陈圆圆先在马家寨后⼭的狮⼦⼭搭建了⼀座寺庙地安寺,后来因为风⽔不好,⼜烧掉了。

⽆奈之下出钱买了⼀座寺庙天安寺,在此出家为尼。

【历史故事】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历史故事】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历史故事】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故事: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煤山(今景山)自缢。

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只为陈圆圆被刘宗敏掠去,就怒发冲冠,拒降李自成,引清兵入关。

结果清廷入主中原,奴役中华民族长达260余年,吴三桂也成为千古罪人。

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要了解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关系,还得从头说起。

一吴三桂,原籍安徽徽州,祖父经商,明朝末年迁至辽东,定居辽东中后所(今辽宁绥中)。

父亲吴襄,天启二年(1621年)武进士,京城的低级军官。

吴三桂幼年时,父亲教他骑马射箭。

他从小手不离箭,人不离鞍,练得一身好武功。

他能百步穿杨,弯弓射飞雁,双手举起石磙,舞大刀滴水不漏,常去山林打猎,从未空手而归,被誉为神箭手。

吴三桂身材高大,相貌端庄,智勇双全,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

存有一年,吴三桂随其祖父至苏州订货绸缎,闲暇时与苏州好友周仝游览太湖。

二人正在茶馆品茶,忽见到隔岸游艇上存有一位妙龄女子翩翩起舞,歌声迷人悦耳,吴三桂不觉怦然心动。

他反问周仝:“这就是何方女子,声色超群,令人飞溅?”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做陈圆圆,就是苏州艺美戏班子的当红歌妓,名震江南。

”吴三桂与周仝分别后,心神不定,脑海里总浮现陈圆圆的身影。

他无心经商,常借故“与同窗好友相会”,实则跟随艺美班观看演出,以目睹陈圆圆的芳容。

陈圆圆每次出场演出,总看见前排座位上有一位英俊青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使她六神无主。

她偷偷观看这位青年,仪表堂堂,文质彬彬,从他的衣着打扮看来不像普通人家子弟。

后来听老板说,这青年姓吴,叫吴三桂,是将门子弟。

陈圆圆每次演出,只要看见吴三桂,便心不由己地暗送秋波。

一日,陈圆圆?妆后回家,忽听到背后人叫做,转头看看时却是吴三桂,她喜出望外,于是减慢了脚步。

吴三桂很紧跑几步,赶上陈圆圆,约她“春来茶馆”叙话。

二人走进茶馆就坐,先客套了一番,必须了壶茉莉花茶,边品茶边聊天,齐霁爱慕之情。

历史趣谈隐姓埋名三百年 吴三桂、陈圆圆墓葬发现始末

历史趣谈隐姓埋名三百年 吴三桂、陈圆圆墓葬发现始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隐姓埋名三百年吴三桂、陈圆圆墓葬发现始末
导语: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已经流传三百余年,吴三桂的冲冠一怒,陈圆圆的痴情相随,最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然而,康熙十七年(1678年)
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已经流传三百余年,吴三桂的冲冠一怒,陈圆圆的痴情相随,最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

然而,康熙十七年(1678年),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的昆明城破之后其尸骨何在?爱妾陈圆圆归葬何方?偌大的吴氏家族有没有后代留存?他们又散落何处?这一切几成世纪疑问,三百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无有定论。

偶然听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先生近年曾多次前赴传闻中的陈圆圆归隐地马家寨考察,记者决定去找他探寻一番。

偏远的“黔东南”意外来电
寨门口那块碑,所有人都理解错了
在清史编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见到李治亭教授,他身前的书桌上有关吴三桂的书籍和材料层层叠叠。

他说:“2010年7月和12月,我和几位学者一年间两次前往马家寨。

第一次,确认了马家寨为吴三桂后裔集聚与陈圆圆归隐之地;第二次,确认了吴三桂墓所在地。


李治亭回忆:“6月末的一天,我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宣传部长助理廖永伦打来的电话。

他是在网上查到我写过一部《吴三桂大传》,以此为线索辗转找到了我。

他说,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水尾镇马家寨发现了吴三桂的后裔,陈圆圆的墓就隐藏在吴氏族人的墓群之中,是否真实,有待学术界考定。


2015年初,吴氏族人集资在吴三桂墓前新立一碑
李治亭得到这一消息觉得难以置信,同时又兴奋不已。

他敏感地捕捉着这一线索包含的重大学术信息。

他知道,这个消息一旦被确认,
生活常识分享。

档案中的吴三桂与陈圆圆

档案中的吴三桂与陈圆圆

档案中的吴三桂与陈圆圆
俞菊美
【期刊名称】《云南档案》
【年(卷),期】2002(000)005
【摘要】@@ 明清鼎革之际,传奇人物吴三桂与陈圆圆的轶事传遍天下.云南省、
昆明市档案馆珍藏的一组档案史料:"吴三桂康熙十二年(1673年)反正讨满清檄文"、"陈圆圆将死遗书与吴三桂略云"、著名诗人王思训写的<野园曲>及夏严为吴三桂
修造野园所题联,从不同的角度,讲叙吴三桂与陈圆圆真实的历史故事.
【总页数】2页(P33-34)
【作者】俞菊美
【作者单位】昆明市档案馆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吴三桂后裔今何在——读《陈圆圆后传》 [J], 杨益茂
2.寻访吴三桂后裔与陈圆圆归隐处 [J], 李治亭
3.吴三桂降清问题新探——吴三桂与祖大寿往来书信档案解读 [J], 孟庆来;
4.吴三桂降清问题新探——吴三桂与祖大寿往来书信档案解读 [J], 孟庆来
5.吴三桂与陈圆圆 [J], 杨鸿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三桂庞妾陈园园魂归何处

吴三桂庞妾陈园园魂归何处
启 华 ( 名 吴 昌 华 ) 孙 子 吴 仕 杰 , 吴 三 桂 生 前 亲 原 、 在 信 、 师马 宝的护送 下 , 辗入 黔 , 龙鳌 河而上 , 军 转 溯
氏 之 墓 位 席 ” 两 旁 的 小 字 分 别 是 :孝 男 吴 启 华 , , “ 媳 徐 氏 、 孙 男仕 杰 、 氏 、 孝 杨 曾孙 大经 … … 立 ” 皇 清 雍 “
维普资讯

代 佳 人 陈 园 园 , 系明 末 总兵 吴 三桂 的 宠 妾 ,
宝 则在 鳌 山 寺 出 家 当 了和 尚 ,死 后 亦 葬 于 狮 子 山 ・ 脚 , 陈 园 园 墓 遥 遥 相 对 。这 狮 子 山远 远 望 去 确像 : 与
密 , 且 颇 具 传 奇 色彩 。 而
墓 碑 林 立 , 中有 一 不 怎 么 显 眼 的 土 堆 , 就 是 陈 : 其 这
园 园 墓 , 于 年 代 久 远 , 雨 剥 蚀 , 堆 已成 阶 梯 , 由 风 坟
清 康 熙 十 七 年 (6 8 三 月 , 三 桂 在 衡 州 ( 17 ) 吴 今
正 六 年 岁 次 戊 申仲 冬 吉 日” 。 陈 园 园 的 墓 碑 不 直 书 真 名 而 用 隐 语 , 对 外 保 系
在 贵州思州 ( 岑巩县 ) 今 的龙 鳌 里 鳌 山寺 隐蔽 下 来 。
次 年 即 康 熙 十 八 年 ( 6 9年 ) 月 十 三 日 陈 园 园 削 17 三 发 为 尼 , 家 到 天 庵 寺 ( 鳌 山 寺二 十 余 里 ) 名 寂 出 距 改 静 , 玉 庵 , 天 庵 寺 吃 斋 修 行 。陈 园 园 的 儿 子 吴 启 字 在 华 直 到 康 熙 二 十 四 年 ( 6 5 四 月 才 下 山 , 离 鳌 山 18 ) 在

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简介

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简介

吴三桂之子吴应熊简介妻子建宁公主建宁公主(1640-1703) 皇太极第十四女,其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

初号和硕公主。

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

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吴应熊与公主婚后,顺治十年(1654)授三等子爵,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七年(1668)晋少傅兼太子太傅。

十四年因其父吴三桂反叛清廷,同其子吴世琳皆被清廷处死。

质子外交皇帝、军阀将自己的子女、妻子等亲近家属送到国外,主要是敌对国家,在战略上形成外交妥协。

质子外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

一般多见于小国表示对大国的臣服,从此外交上处处受制于敌国。

根据清史稿上记载,皇十四女(1641一1703):和硕长公主。

皇太极之第十四女。

其母为皇太极庶妃察哈尔部蒙古奇垒氏。

初号和硕公主。

顺治十年(1653)13岁时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十四年晋封为和硕长公主。

十六年(1659)十二月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

吴应熊死后,康熙皇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谓其“为叛寇所累”。

四十三年(1703)公主去世,时年63岁。

历史上皇太极的共有十四个女儿,建宁公主是最小的,年纪比康熙大不了十三岁。

她生母是庶妃,因此可能不太得宠,皇太极二女马喀塔、四女雅图、五女阿图都有留下名字来,建宁却没有留下名字。

又嫁给清廷深为忌惮的吴三桂之子,那时她才13岁,这一辈子就注定是悲剧了。

文学形象:《鹿鼎记》中的吴应熊吴应熊——二十四五岁年纪,相貌甚是英俊,步履矫健,的确是将门之子的风范。

韦小宝第一次遇上吴应熊便是在康亲王的宴上。

虽说是第一次见面,小宝除只知他是平西王之子外,也无所了解,却早从索额图那里了解到所谓的“敲竹杠”的方法。

而吴应熊对小宝却早有所闻,甚至可以说相当了解了!于是恭维自然少不了,口齿伶俐的他,一番歌功颂德令小宝不由地飘飘然。

“敲竹杠”的方法果然很有用,收到了价值不菲的礼物,心中不胜开心,自言自语。

走进马家寨,造访吴三桂后裔

走进马家寨,造访吴三桂后裔

走进马家寨,造访吴三桂后裔一马家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位于黔东南州岑巩县城东北38公里的水尾镇,300多年以来,这里不仅隐藏了一段有关吴三桂与明末名妓陈圆圆的归宿之历史谜案,同时也还原了一段历史,让世人知道,陈圆圆并不是记载和传说中的投莲花池而死、自缢身亡和在“三圣庵”出家为尼了,而马家寨就是其最终的归隐地。

据悉,为推动陈圆圆和吴三桂研究的深入开展,5月25至27日,由北京大学明清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国社科院、贵州社科院、黔东南州政府主办的“全国首届陈圆圆吴三桂史迹研讨会”在岑巩召开,经过学术讨论和实地考查,34多位清史专家一致达成共识:马家寨就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最终归隐地。

那么,陈圆圆又是怎样来到岑巩的呢?陈圆圆在吴三桂死后,为了防止清军对吴三桂诛灭九族。

在吴三桂生前亲信马宝的秘密护送下,带着吴三桂的遗体以及儿子吴启华、孙子吴仕杰,逃到了贵州的一片原始森林里面,且将吴三桂的遗体葬在了狮子山。

因为吴三桂的后裔受恩于马宝,便将定居地取名叫马家寨。

据吴三桂的后裔介绍,马家寨名为马家,到现在,居住在马家寨的除一家姓黄外,全部为吴姓,如今吴氏已有后裔1000多人。

二出于寻踪觅迹的目的,6月16日,我和金春携家人与朋友洪海一道,驱车去了岑巩。

在岑巩,我们受到了做家具生意的朋友肖天兵的热情接待。

午餐后,在肖天兵和其儿子肖杰以及同学丁祖芳的陪同下,我们于下午2点半钟,又分乘两辆车,直奔马家寨而去。

去马家寨是山间公路,虽然崎岖,但由于沥青路一直通往水尾镇,也不觉得太难行。

但从水尾镇去马家寨的路共有4公里,全是泥路,又值正在加宽改造中,路面坑坑洼洼,车子不时被刮着底盘,走得就很吃力了。

走出水尾镇,但见眼前的田畴更加开阔,绿油油的玉米、水稻和其他农作物,在闲适的生长着,无不迎面给人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而大树村名副其实的分布在公路两则的无数几百年合抱枫树,以及沿途而去所看到的不少具有历史烙印风格的带厢房的木屋,则又无不使人产生一种遥远的还想。

历史上,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子是谁,她到底有何魅力?

历史上,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子是谁,她到底有何魅力?

历史上,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子是谁,她到底有何魅力?历史上,让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女子是陈圆圆!她名震江南,乃“秦淮八艳”之一,色艺双绝,极具个人魅力。

赫赫有名的吴三桂,一直视她为挚爱。

为了她不惜背负骂名,千夫所指。

陈圆圆,出身微寒,母亲早逝,从小寄养。

尽管出身不好,缺少母爱,但上天对陈圆圆还是不薄的——给了她最靓丽的容颜和最甜美的声音。

不过,这也是他姨夫最终把她卖给苏州梨园的主要原因。

苏州梨园的悉心培养之下,很快就成为一代名优、声名在外。

作为梨园女妓的陈圆圆,情路坎坷,辗转多个男人之间,不得安定,四处漂泊。

最开始,官二代贡若甫为她赎身,娶为妾侍,可惜不为正妻所容,只能离去;后来遇上学霸冒辟疆,才子佳人,两人一见钟情,托付终身,可惜生逢乱世,冒辟疆屡失约期,以致陈圆圆为崇祯帝的老丈人田畹所虏,带入京城。

入京的陈圆圆,依然难逃以色娱人的命运,在田府经常为到来的宾客唱歌跳舞,应酬他们。

一时间之间,陈圆圆艳名四起,很多达官贵人纷纷涌到田府一睹陈圆圆的芳容。

其中,吴三桂就是其中的一个。

吴三桂见到陈圆圆,惊为天人,此后念念不忘。

毫无疑问,当时的吴三桂堕入情网。

于是他想尽办法,从田畹手中得到了陈圆圆,把陈圆圆安置在京城的家中。

这个时候的陈圆圆才开始过上一段安定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四处征战的吴三桂,无法保护在京城的陈圆圆和家人。

李自成义军杀入北京后,陈圆圆最终给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俘获。

本来,吴三桂看到李自成大势已成,计划投降李自成谋个好前程。

谁知道,在谈判的过程中,李宗敏竟然强行占有陈圆圆。

吴三桂知道这个事情之后,勃然大怒,选择投降清军,引清兵入关,最终大败李自成,夺回陈圆圆。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就是这样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三桂后人一直守候一陈姓女子之墓在马家寨一名吴三桂后人的一处墓碑上,无意中发现了—副奇怪的对联:“阶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其中“吮” 字不知到底是“阮”还是“院”字,怎么读都不通,不知道隐含着什么意思。

也许是调査者的诚恳打动了吴家后人,经过反复做工作,吴三桂的一个直系后人才解除了思想顾虑,告诉他们:“吮”字是“隐”字的简化,是吴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没这个字。

表示后世隐藏此处。

终于,在打消了顾虑的吴家后人帮助下,调査者得以在寨右边的山凸上找到了根本不起眼的“陈老太婆”陈圆圆的坟墓。

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块很不显眼的石碑,碑上阴镂“故先妣吴门聂氏之墓位席。

孝男:吴启华。

媳:涂氏。

孝孙男:仕龙/仕杰。

曾孙:大经、大纯……皇清雍正六年岁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

整块碑文都是繁体字,只有一个简化的“聂”字。

当地人解释说:“故先妣”没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

“妣”代表女性。

“吴门”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苏州人,苏州古称吴门,对外也可解释为吴家。

“聂”用的是雍正年间还没有的简化字,是吴家为隐蔽造的。

陈圆圆本姓邢,后跟养母姓陈。

邢有右耳,陈有左耳,“双耳”代表邢和陈,一字双意。

“双”字的繁体上边两个“佳”字,佳佳为好,花好月圆,暗喻“圆圆”。

“位席”显示她地位的崇髙, 以女性而位居宗祠。

十一个字连起来正好就是“明苏州氏陈圆圆王妃之墓”。

众多证据证实陈圆圆墓。

为纪念护送陈圆圆的大将马宝,将居住地取名马家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