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解说词

合集下载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

徽州文化导游词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时常要开展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1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20年)至清宣统三年(1920年)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民国元年(1920年)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府治歙县,六县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

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

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徽州方言等等。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

徽州文化导游词3篇下面是带来的徽州文化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徽州文化导游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

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

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

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

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08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

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

,婺源由此得名。

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祁门由此而来。

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

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

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

“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歙县徽州古城导游词

歙县徽州古城导游词

歙县徽州古城导游词歙县徽州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作为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徽州古城已有千年历史,其优美的山水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座古城的历史文化与风景名胜。

一、历史文化1.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徽州古城是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徽州文化是徽派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徽州文化有着深厚的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传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文化形式,广泛流传于徽州地区。

2.徽州古城徽州古城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具有古文化传统的古城,地处黄山的东北部,其建筑风格独特、气氛古朴,很有徽州古城独特的风貌。

徽州古城雕梁画栋、砖砌雕刻、巧妙精细,体现了徽派建筑艺术的精华。

3.山水文化歙县以其独特的山水文化而著称,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是歙县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之一。

歙县其山峰、石梁、古树、秀水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美丽的山水风景区。

二、风景名胜1.宏村宏村位于安徽黄山市休息区内,是全国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宏村古街道是徽派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带有非常浓郁的徽州建筑风格。

2.石林石林位于黄山的南部,是中国南方最有名的石林景区之一,其规模和胜景极为壮观。

石林以其罕见的地質构造和奇特的地理地貌吸引了无数游客。

3.歙县园林歙县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精华不仅体现了中国南方园林的特点,而且是徽州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

歙县园林以其极富代表性的建筑和意境优美的园林景观,成为了徽州历史文化的瑰宝。

4.黟县古城黟县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建筑风格具有徽派建筑的代表性风格。

在黟县古城内,可以欣赏到许多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古建筑,如古街、古城门等,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建筑文化中占有很大份额。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歙县徽州古城导游词,希望对您的旅游之旅有所帮助。

在徽州古城,您可以欣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感受到黄山山水的清新与美丽,那么就来歙县徽州古城游玩吧!。

文化系列片《徽州》解说词

文化系列片《徽州》解说词

走进徽州,走进徽州的村落。

像很多落户徽州的宗族一样,西递的胡氏,也是带着一个百转千回的故事来到这一片山水之间的。

《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说,西递的胡氏本来姓李,他们的祖先出自帝王之家,他们是唐朝李世民的后代,落在徽州,便长成西递的平常人家了。

胡门一族从婺源迁到了西递,并在西递生根发芽,然后枝繁叶茂。

追慕堂是建在西递的胡家祠堂。

走马楼坐落在西递村头,这一幢修建于道光年间的建筑,是西递的胡家常说常新的话题。

我们从走马楼上下来,走了很远的路,还能听到落日的楼头,传过来的琅琅书声。

2000年的岁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西递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们说,这样的乡村是古老文明绵绵不绝的化石,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范。

一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还有宏村。

前来宏村考察的专家说,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蕴含着无限的优美。

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古老而朴素的民居和宁静又悠深的街巷,这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意大利的威尼斯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可是这两个地方都是大城市,像宏村这样的乡村,真是举世无双啊。

聚住在宏村的是汪氏宗族,宏村的故事,它的开始与西递并无二致。

“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凿湖作牛肚,引泉为牛肠,”宏村是牛形的村落。

在宏村的承志堂,我们见到了大堂之上,安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的徽州。

承志堂是清末宏村盐商汪定贵的私宅,四处奔波经营有方然后腰缠万贯的汪定贵最明确的想法是,富贵不归故里光宗耀祖,就像是穿一身华丽衣服在黑夜里行走。

如果说流水使宏村添了隽秀和灵动,那么,坐落在宏村的南湖书院,使这一方水土,又多了几分书卷气。

中央电视台十集文化系列片《徽州》解说词第二集:八千里路徽州人不蹲家,经营走八方。

无徽不成镇,离开家园的徽商,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大的商帮集团。

山和山环抱之间的徽州,流水是进出的道路。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在徽州,因为新安江,这条徽州的母亲河,这流水两岸美丽的风景,才有了沧桑的意蕴。

“歙山多田少,况其地瘠,其土骍刚,其产薄,其种不宜稷粱,是以其粟不支,而转输于他郡,则是无常业而多商贾,亦其势然也。

《徽州文化》解说词第五集田园梦想

《徽州文化》解说词第五集田园梦想

《徽州文化》解说词*第五集田园梦想《徽州文化》解说词•第五集田园梦想走进徽州,如同走进一幅幅中国画。

青山绿水间,群鸭戏水,渔舟唱晚,土坡田野上,桑林滴翠,牧人归迟,炊烟袅袅处,隐现着小桥流水人家。

而作,日落而息,躬耕陇亩。

这是徽州人的一种长期田园生活方式,但徽州人并不完全满足于如梦田园。

祖上有训,株守不可取也,要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走出去的目标是什么?有人把人仕作为首选,“庶民之业,唯仕为尊”。

【(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张脉贤说):三间草屋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

(徽州人)都有这种积极的思想,就是一边在劳动,只要创造一点条件,只要有考试的机会,那就要去考,考官。

所以,考官在徽州来讲,是一种普遍性的,具有很大影响的一种共同性的这个要求。

考不了官就要“入贾”,有人甚至把“入贾”当作第一等生业,恬静的乡村生活是好梦,坐贾行商同样是好梦。

圆一切梦都必须知书达理。

】这是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黟县西递村,西递的兴旺是数十代人艰苦创业才圆的梦,当年靠经营典当铺和钱庄,而成为江南六大富豪之一的胡贯三,和另外一些胡姓人物,如南飞的燕子回归后,在这个当时非常优美但又非常闭塞的地方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这块地方建设得舒适、气派、堂皇,圆了一个“从商敛财,归隐行善”的美梦,他这样做是荣归故里,追求风光,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喜欢乡村生活,因而极其隆重的打造着自己的家园,从民居的对联上,便能看出他们寻梦的指导思想。

“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西递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和风雨的侵蚀,虽然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经毁坏,但目前西递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在青山绿水中,显得十分安静而悠闲。

有人说,中国人在文化思想上是亦儒亦道。

这是说的,中国人一方面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又是说,中国人在骨子里是喜欢逍遥,喜欢田园风光。

从徽商的人生走向来看,这种说法相当有道理,徽商精心构筑自己的家园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钱财难寻去处,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孝”,对父母尽孝,对长辈重礼节,这是完美人生孝弟家风不可或缺的,自然也是田园梦想所不可少的内容。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介绍(21篇)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介绍(21篇)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介绍(21篇)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介绍(精选21篇)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介绍篇1旅客们,我们的旅游车行驶在前往素有“东南邹鲁”之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那里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名家辈出、人才荟萃。

歙县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有“文物之海”之称,全县现存地面文物600多处,其中许国石坊、棠樾牌坊群、鱼梁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地处黄山南麓,是杭州—千岛湖—黄山黄金旅游路线的必经之地。

歙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21年就置县,隶属会稽郡。

西晋太康元年属新安郡;隋开皇十一年属歙州,到了北宋宣和三年,宋徽宗平定歙南方腊起义敕改歙州为徽州。

徽有美好的意思,寓意吉祥太平。

歙县历为古徽州府治,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名安徽就是借用安庆、徽州两地名首字而命名的。

游客朋友,说了这么多,我已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出了你们对歙县的兴趣,歙县就要到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吧!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有序下车。

首先我们来到被誉为“东方凯旋门”的许国石坊,许国石坊位于歙县老城区的中和街。

石坊建于明朝万历十二年,高米,南北长米,东西宽米,由前后两座三间四柱三楼和左右两座单间双柱三楼式石坊组成。

如此规模宏大、八脚结构的牌坊举世无双,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坊雕刻细腻,构图精致,庄严朴素。

梁枋两端浅镌如意、缠枝,吉祥喜庆。

中部菱形深浮雕巨龙飞腾、鱼跃龙门、凤穿牡丹等,表达了皇族对坊主许国的恩典和评价,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

12根巨大石柱的台基,均有神态各异的狮子,或蹲、或坐、或扑,既精巧地装饰着牌坊,又加固了牌坊的根基。

石坊构件雕刻也充满着特定的寓意,如龙表达对皇权的忠诚,飞鲤借喻鲤鱼跳龙门,豹和喜鹊隐含着三报喜(喻许国在万历年间的三次升迁)。

安徽徽州古城导游词3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继续往前走,不远处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读书的崇一学堂了,后修建为陶行知纪念馆。

新建的部分与老馆衔接,仿徽派建筑,给人以情的熏陶,美的享受,行的启迪,力的源泉。

古徽州文化景区讲解词

古徽州文化景区讲解词

古徽州文化景区讲解词一、徽州历史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徽州文化景区。

徽州,古称新安,后改为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称徽州,元朝时废除,府治在歙县,下辖六县,行政区域袭唐制。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徽文化的发源地,其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徽州具有独特的魅力。

二、徽派建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徽派建筑的魅力。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特点是以黛瓦、白墙为主,注重装饰和意境的营造。

在古徽州区域内,你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它们以木结构为骨架,以砖、瓦、石为建筑材料,以斗拱、挑檐、马头墙为特色。

三、徽州艺术走进徽州,你会被这里独特的艺术气息所吸引。

徽州的艺术品既包括绘画、书法、诗歌等文学艺术,也包括砖雕、木雕、石雕等民间工艺。

这些艺术品体现了徽州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四、徽州风俗徽州风俗丰富多彩,有“典礼仪俗如林”之称。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是徽州人传统的四大节日。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清明节则有插柳、祭祖等习俗;端午节时则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中秋节则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活动,如重阳节登高、立夏称人、冬至节打年糕等。

五、徽州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徽州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

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可能是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除了朱熹,还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如黄宾虹、胡适、詹天佑等也曾在徽州留下深深的足迹。

詹天佑主持设计建造了京张铁路,被誉为中国铁路第一人。

他们的故事在徽州地区流传千年,让后人深深缅怀。

六、徽州文化说到徽州文化,那真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哲学、经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徽州的学术思想、商业文化、工艺美术等都有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徽商文化,“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就反映了徽商的坚韧不拔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徽州文化》20集纪录片解说词

《徽州文化》20集纪录片解说词

《徽州文化》 ——20集纪录片解说词第一集:寻梦徽州乡愁就象是一碗醇香的陈年老酒,上世纪60年代初,漂泊了近半个世纪的胡适,总是常常叨念着自己的家乡徽州,在那本《胡适口述自传》中,第一章的标题就是“故乡和家庭”,接下来的第一句就是:我是安徽徽州人。

在书中,胡适描述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故事,对于徽州的山山水水,这位儒雅的徽州人,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徽州,位于安徽省的南部,从历史行政区划上来看,他长期领有:歙、休宁、黟、祁门、绩溪以及婺源六县。

安徽省名就是清初有安庆、徽州两府名各取首字合成。

现在作为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徽州已不存在了,但作为一个文化的概念,他不仅包含着过去的六府一县,而且还应该包含徽州文化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一些地方。

北宋年间,极富有艺术气质的宋徽宗赵佶将歙州改为徽州,他希望这一块地方可以享受太平安宁,甚至能体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

徽州北有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还有称为五大道家名山之一的齐云山,群山环绕中,秀美的新安江穿流而下,峰峦叠翠、村落绵延,如诗如画。

由于数百年较少战火和兵燹,这里遗留着相当完好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景观,青山绿水之中点缀着粉墙、黛瓦、马头墙,更显清幽静谧。

早在南宋淳熙年代,《新安志》上就对徽州有“山限壌隔,民不染他俗”的说法,正是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徽州不受干扰地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文化。

这个看起来比较封闭的地方,曾经相当开放,因为河流,徽州人很便捷地走出了大山,他们远贾异乡,奋战商场,在很长时间里创造了经济上的繁荣,也造就了徽州历史上奇特的徽商现象,因为徽商经济的发展,徽州变成了财富的聚集地。

在明清时代,徽州曾有“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的说法。

正因为相对发达的经济背景,徽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状态,形成了自己在建筑、文化、艺术、哲学、数学、医药等方面的辉煌,从而拥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称。

曾有人在看过徽州地图以后,形象的比喻说:徽州看起来就像一把巨大的伞,黄山是伞轴,徽州文化则是伞骨,而徽州美丽的风光以及散落在自然之中的文化现象则是伞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文化解说词
乡愁就象是一碗醇香的陈年老酒,上世纪60年代初,漂泊了近半个世纪的胡适,总是常常叨念着自己的家乡徽州,在那本《胡适口述自传》中,第一章的标题就是“故乡和家庭”,接下来的第一句就是:我是安徽徽州人。

在书中,胡适描述了很多关于家乡的故事,对于徽州的山山水水,这位儒雅的徽州人,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

徽州,位于安徽省的南部,从历史行政区划上来看,他长期领有:歙she、休宁、黟、祁门、绩溪以及婺源六县。

安徽省名就是清初由安庆、徽州两府名各取首字合成。

现在作为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徽州已不存在了,但作为一个文化的概念,他不仅包含着过去的六府一县,而且还应该包含对徽州文化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一些地方。

北宋年间,极富有艺术气质的宋徽宗赵佶将歙州改为徽州,他希望这一块地方可以享受太平安宁,甚至能体现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理想。

徽州北有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还有被称为五大道家名山之一的齐云山,群山环绕中,秀美的新安江穿流而下,峰峦叠翠、村落绵延,如诗如画。

由于数百年较少战火和兵燹(显),这里遗留着相当完好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景观,青山绿水之中点缀着粉墙、黛瓦、马头墙,更显清幽静谧。

早在南宋淳熙年代,《新安志》上就对徽州有“山限壌隔,民不染他俗”的说法,正是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中,
徽州不受干扰地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文化。

这个看起来比较封闭的地方,曾经相当开放,因为河流,徽州人很便捷地走出了大山,他们远贾gu异乡,奋战商场,在很长时间里创造了经济上的繁荣,也造就了徽州历史上奇特的徽商现象,因为徽商经济的发展,徽州变成了财富的聚集地。

在明清时代,徽州曾有“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的说法。

正因为相对发达的经济背景,徽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文状态,形成了自己在建筑、文化、艺术、哲学、数学、医药等方面的辉煌,从而拥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

曾有人在看过徽州地图以后,形象的比喻说:徽州看起来就像一把巨大的伞,黄山是伞轴,徽州文化则是伞骨,而徽州美丽的风光以及散落在自然之中的文化现象则是伞面。

当年的胡适博士,可能没有想到,这一片曾经沉寂的土地,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突然间变得炙手可热。

研究徽州文化的徽学一下子成为与敦煌学、藏学相提并论的地域文化研究的三大显学之一。

每天有无数游客以及文人学者涌向徽州,为这里钟灵毓秀的山川河流所陶醉,叹服这里博大精深的文化,迷恋当地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人们在寻找徽州的真正内核,寻找她的精神和历史内涵,寻找她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里有着优美无比的自然风貌,有着风格独特的民居村落,有着影响中国思想界上千年的程朱理学,有着在近现代
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江戴朴学,有着曾经称雄中国经济界五百年的徽商,有着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文房四宝、徽派盆景……
可以说:徽州是中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个保存完好的近古历史博物馆,它闪烁着文明的光晕,体现着岁月的痕迹,蕴含着曾经的田园理想。

对于很多人来说,徽州的一切就像是一个梦,只有在梦里,才会见到那么美丽的山水,见到那么灿烂的文化。

徽州文化又好像是一面有着岁月的铜镜,虽然布满绿色斑点、破败衰落,但在这些历史的痕迹中,人们仍能发现一种独特的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