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论文

合集下载

土木工程材料力学论文

土木工程材料力学论文

滠水一桥总结报告1工程概况滠水一桥主桥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布置为30+50+50+30=160m,采用R=5000米的竖曲线。

城关侧一桥为(3+4+4)×20m 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空心板+1×4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3×3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鲁台侧引桥为3×3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结构连续T梁,总长600m。

跨河段:0.25m(栏杆)+2.25m(人行道)+19m(行车道)+2.25m(人行道)+0.25m(栏杆),全宽24m;城关引桥段:0.5m (栏杆)+19m(行车道)+0.5m(栏杆),全宽20m。

(照片)2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国内外发展状况及优缺点2.1先简支后连续梁桥国内外发展状况为了解决城市桥梁建设速度问题,并保证其良好的力学性能,出现了“先简支后连续”施工法,由此形成先简支后连续梁桥结构体系。

国内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造该类结构体系桥梁,90年代以后广为采用[5~6]。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先简支后连续梁桥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第十街的人行天桥及第V号街天桥。

国内外对这种桥梁结构体系的理论、试验研究有以下几个阶段[7~10]:20世纪60年代的研究以波特兰混凝土协会(简称PCA)为代表。

他们对预制梁通过现浇桥面板和连续横隔板连续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考虑不同的钢筋连接方式。

20世纪70年代,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了将钢绞线延伸到连接横隔板内部以形成正弯矩连接的可行性, 并进行了三种钢绞线配置的足尺模型试验。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施工技术试验室(简称为CTL)对此类先简支后连续梁桥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开发了程序(BridgeRM)以预测与时间相关的限制矩。

20世纪90年代早期,美国学者Rabbad和Aswad回顾了在田纳西州和其它地方采用的连续横隔板的一些标准细节(在PCA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AlanR.Phipps和Q.DSpruilJr.(1990年)强调了后连续施工方法的特点。

材料力学小论文 竹竿性能分析

材料力学小论文 竹竿性能分析

竹子外形和截面性能的力学分析选课序号100 姓名杨建成学号2220133836摘要:略约200字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竹子,竹竿可视为上细下粗、横截面为空心圆形的杆件。

这样的形状赋予了竹子很强的抗弯强度。

二力学分析材料力学的任务是在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宜的材料,为构件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的计算方法。

换句话说,材料力学是解决构件的安全与经济问题。

所谓安全是指构件在外力作用下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即构件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所谓经济是指节省材料,节约资金,降低成本。

当然构件安全是第一位的,降低经济成本是在构件安全的前提下而言的。

实际工程问题中,构件都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本文以竹子为研究对象,其简化力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竹子体轻,质地却非常坚硬,强度比较高,竹子的顺纹抗拉强度170Pa,顺纹抗压强度达80Pa 单位质量的抗拉强度大概是普通钢材的两倍。

根据材料力学,弯曲正应力是控制强度的主要因素,自然界的竹子经常受到来自风的力,主要是弯矩,主要是弯曲正应力。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弯矩一定的时候,正应力与惯性矩正反比。

截面为实心圆的对中性轴的惯性矩,大部分树木都是这种结构。

(假设实心和空心竹子的横截面)2.1 竹子的弯曲强度分析根据材料力学的弯曲强度理论, 弯曲正应力是控制强度的主要因素, 弯曲强度条件为maxmax []zM W σσ=≤ (1)横截面如上图所示。

实心圆截面和空心圆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分别为:332W d π=实 (2)341132()()D W D Dπαα=-=空 (3) 式中,d 是实心杆横截面直径,D 和D 1分别是空心杆横截面外径和内径,1D Dα=为空心杆内外径之比。

当空心杆和实心杆的两横截面的面积相同时222144(=)D d D ππ- (4)可得 2222211((=))D D d D α-=- (5)2=1-d D α(6)把上式代入式(2),得34232322(1-11-W 321W 11-)32空实()D D απααπ==> (7)空心圆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比等截面积的实心圆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大,并且空心圆截面杆的内、外直径的比值α越大,其抗弯截面模量越大,杆的抗弯强度越高。

材料力学专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材料力学专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材料力学专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力学基础课,学习好材料力学能更进一步打好工程专业的基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材料力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材料力学论文篇文一:《浅谈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改革》【摘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出发,把CDIO教学理念引入到材料力学教学体系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来了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建立了基于CDIO理念的材料力学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有积极意义,是解决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力学教学中遇到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借鉴途径。

【关键词】CDIO教育理念;材料力学;教学改革;课程考核体系0引言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各类工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受力和变形现象的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大学中所讲授的力学课程内容大多由前苏联引进的内容,内容陈旧、枯燥、抽象、重理论轻实践。

教学方法多采用灌输式教学,造成课堂气氛死板,有时甚至枯燥无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些问题不但加剧了学生的学习惰性,也影响到其它课程的学习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为实际工程提供合格的力学人才;如何在材料力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目前有限的课时下,如何对旧有材料力学课程体系进行合并、筛选等工作已经成为教学改革工作不可回避的事实。

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1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

CDIO模式强调与社会大环境相协调的综合的创新能力,同时更关注工程实践,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加强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新型材料力学性能论文

新型材料力学性能论文

新型材料力学性能研究摘要:构件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不仅与构件的形状、尺寸及所受外力有关,而且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关,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材料的结构,主要研究新型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重点研究了多晶体材料力学性能特点。

关键词:材料力学性能刚度强度1 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结构指的是材料的组成单元(原子或分子)之间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作用达到平衡时的空间分布,从宏观到微观可分为不同的层次,即宏观组织结构、显微组织结构、微观结构。

宏观组织结构是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到的晶粒、相的集合状态。

显微组织结构或称为亚微观结构是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的晶粒、相的集合状态或材料内部的微区结构,其尺寸约为10-7~10-4m。

比显微组织结构更细的一层结构即微观结构包括原子及分子结构以及原子和分子的排列结构。

因为一般的分子尺寸很小,故把分子结构排列列为微观结构。

但对于高分子化合物,大分子本身的尺寸可达到亚微观的范围。

金属材料也可以看作是由晶体的聚集体构成的。

对纯金属一般认为是微细晶粒的聚集体;对合金可看作母相金属原子的晶体与加入的合金晶体等聚合而成的聚集体。

晶粒间的结合力要比晶粒内部的结合力要小。

软钢、铜、金、铝等之所以能够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是由于在发生滑移变形的同时,原子相互间的位置依次错开又形成了新的键,从整体看,是由于原子间的键难于断开的缘故。

晶粒晶界上的结合是机械结合,即金属由高温熔体凝固析晶时,相互啮合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晶粒间的接触面越大,结合力也越大。

2 材料的力学性能2.1 材料受牵伸时的力学性能材料断裂时均具有较大的残余变形,即均属于塑性材料。

不同的是,有些材料不存在明显的屈服阶段。

对于不存在明显屈服阶段的塑性材料,工程中通常以卸载后产生数值为0.2%的残余应变的应力作为屈服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至于脆性材料,例如灰口铸铁与陶瓷等,从开始受力直至断裂,变形始终很小,既不存在屈服阶段,也无缩颈现象。

2.2 材料受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材料受压时的力学性能由压缩试验测定,一般细长试样压缩时容易失稳,因此在金属压缩试验中,通常采用短粗圆柱形试样。

城市轻轨的力学性能-材料力学论文

城市轻轨的力学性能-材料力学论文

城市轻轨的力学性能徐昊王翊梁佳欣(机电学院010111)指导教师:张亦良摘要:本文研究了轻轨受垂直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测定了材料泊松比及在纯弯曲段内轻轨上、下表面的正应力;研究并计算了轻轨异形截面中性轴位置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轻轨横力弯曲段腹板上中性轴位置处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用以验证所尝试的方法的正确性。

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讨论研究在实际应用当中轻轨的受力状况,为计算实际承重提供依据。

用实验计算所得参数与我国现用的43kg/m钢轨进行比较,以寻找两者在力学性能上的差异,以此来讨论国内轻轨的设计不足之处。

此外讨论了轻轨在实际应用时的设计尺寸和枕木间距对轻轨所受应力的影响,以找到最佳的实际铺设方案。

关键词:正应力;剪应力;轻轨;腹板;中性轴1 前言铁路运输到现在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了。

凭借着快速、方便的特点,铁路已经成为重要交通运输工具。

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铁路,铁路运输有了新的发展,地铁、轻轨等一些新式铁路已经投入运营,北京已于去年开始了城市轻轨的建设。

轻轨是一种从新式有轨电车逐步发展到路上,自动化程度较高及车辆在地下或高架轨道上运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

轻轨发展的某一阶段也许是最终阶段,但也许可以进一步发展到更高阶段。

因此轻轨是一种技术标准涵盖范围较宽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低技术标准的轻轨接近于现代有轨电车,而高科技标准的轻规则接近于轻型地铁。

针对这次北京市城市建设轻轨所采用的德国产轨道,我们所选的实验还旨在研究以下这种进口轻轨的性能指标,并与我国自产的轨道进行比较以寻找不足。

鉴于轻轨在城市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实验对我国研制优质的轻轨提供帮助。

2 理论分析模型轻轨断面的形状应符合力学的要求,并适应车轮踏面的形状,以改善轻轨的接触条件,还要考虑安装接头夹板和减少断面形状发生突变处的局部应力等要求。

通常把轻轨作为连续梁,它承受来自车轮垂直、横向水平和纵向水平等力,此外还要受到温度变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因而使轻轨产生了拉、压、弯曲应力、接触应力和局部应力等,并产生相应的压缩、伸长、弯曲、扭转、压溃、磨耗等变形,为此轻轨要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来承受弯曲和接触等应力,要有足够的刚度来抵抗弯曲和扭转等变形,要有足够的硬度来抵抗磨耗。

力学原理的应用论文

力学原理的应用论文

力学原理的应用论文摘要本论文简要介绍了力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并探讨了在实际工程中力学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效果。

通过列举实际案例,展示了力学原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结构设计、材料力学、机械运动与控制、流体力学等。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应用力学原理可以提高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和效率,满足工程要求。

引言力学原理是研究物体平衡、运动和变形的基本理论。

在工程领域中,力学原理的应用十分广泛。

为了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人们研究和发展了各种力学原理和方法,如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

本文旨在探讨力学原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力学原理的重要性和效果。

力学原理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1.静力平衡原理:结构设计中,静力平衡是一个基本要求。

通过静力平衡原理,我们可以确定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2.弹性力学原理:弹性力学原理主要用于结构的变形计算。

通过弹性力学原理,可以计算结构在受力时产生的变形,并确定结构的刚度和变形情况,以优化结构设计和满足工程要求。

3.破坏力学原理:在结构设计中,破坏力学原理用于预测结构的破坏状态和承载能力。

通过破坏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评估结构的安全性,从而防止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破坏。

力学原理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1.应力应变关系:材料力学研究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关系。

通过力学原理,我们可以得到类似胡克定律的应力应变关系,从而预测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

2.破裂力学:破裂力学研究材料在受力时的破裂行为。

通过破裂力学原理,我们可以预测材料破裂的位置和破坏模式,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

力学原理在机械运动与控制中的应用1.运动学原理:运动学原理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通过运动学原理,我们可以确定机械系统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并设计合适的运动轨迹和控制方案。

2.动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用于研究物体的力学相互作用。

通过动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计算机械系统在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和力学性能,帮助优化机械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控制。

X射线衍射原理及应用介绍 材料力学毕业论文

X射线衍射原理及应用介绍  材料力学毕业论文

X射线衍射原理及应用介绍摘要:本文章表述了X射线衍射仪原理及应用,为的是更好点的运用X射线衍射仪,学以致用。

也可以运用到相关的仪器上。

关键词:X射线检测仪;X射线;晶体作者简介:迟娅楠(1988-),女,黑龙江省伊春市人,08级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生0 引言X射线检测仪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能力,在工业上一般用于检测一些眼睛所看不到的物品内部伤,断,或电路的短路等。

比如说检测多层基板内部电路有无短路,X射线可心穿透基板的表面看到基板的内部电路,在X射线发生器对面有个数据接收器,自动的将接收到的辐射转换成电信号并传到扩张板中,并在电脑中转换成特定的信号,通过专用的软件将图像在显示器中显示出来[1]。

1 X射线衍射原理特征X射线及其衍射 X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约为20~0.06 nm)的电磁波,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照相乳胶感光、气体电离。

在用电子束轰击金属“靶”产生的X射线中,包含与靶中各种元素对应的具有特定波长的X射线,称为特征(或标识)X射线。

考虑到X射线的波长和晶体内部原子间的距离(10^(-8)cm)相近,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M.von Laue)提出一个重要的科学预见:晶体可以作为X射线的空间衍射光栅,即当一束 X射线通过晶体时将会发生衍射;衍射波叠加的结果使射线的强度在某些方向上增强、而在其它方向上减弱;分析在照相底片上获得的衍射花样,便可确定晶体结构。

这一预见随后为实验所验证。

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W.H.Bragg,W.L.Bragg)在劳厄发现的基础上,不仅成功地测定了NaCl、KCl等的晶体结构,并提出了作为晶体衍射基础的著名公式——布拉格定律:d=λθn2⑴sinλ为X射线的波长,衍射的级数n为任何正整数[2]。

当X射线以掠角θ(入射角的余角,又称为布拉格角)入射到某一具有d点阵平面间距的原子面上时,在满足布拉格方程时,会在反射方向上获得一组因叠加而加强的衍射线。

材料力学论文

材料力学论文

材料⼒学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的,但它与⼀般议论⽂不同,它必须是有⾃⼰的理论系统的,应对⼤量的事实、材料进⾏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材料⼒学论⽂1 摘要:适合的⽊粉填充量、粒径⼤⼩有利于提升⽊塑材料的综合性能;合适基体树脂的选择也有较⼤影响;加⼯⼯艺的类型决定材料的质地、密度, 影响材料强度;原料的改性处理也是提升⽊塑材料的重要途径。

阐述了提升⽊塑材料⼒学性能的微观作⽤机理, 举出了现阶段主要的科研成果, 总结了⽊塑材料发展的不⾜, 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塑复合材料; ⽊粉; 基体塑料; 加⼯⼯艺; 助剂; ⽊塑复合材料, 简称WPC, 是由热塑性塑料作为基体材料, 植物纤维作为增强材料复合⽽成的⼀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作为⽊塑复合材料的热塑性基体塑料主要包括:PP、PE、PVC、PS等, ⽊粉通常采⽤杨⽊粉、桉⽊粉、⽵粉等。

现阶段⽊塑复合材料的制备⼯艺主要是挤出成型和模压成型, 将⽊粉与塑料经⾼速混合机混合均匀后, 加⼊挤出机中 (通常使⽤双螺杆挤出机) , 熔融共混后从特定形状的出料⼝挤出成型, 或者直接将物料熔融共混后注⼊磨具中压制成型, 最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成型的⽊塑复合材料进⾏加⼯处理。

⽊塑复合材料现已应⽤于包装、建筑、园林庭院、汽车内饰等领域, 但是⽊塑复合材料的⼒学性能不⾼及耐⽔性能差⼀直限制其更加⼴泛的使⽤, 科研⼈员也致⼒于开发新型的⾼强⽊塑复合材料。

本⽂主要从⽊粉粒径、⽊粉填充量、基体塑料种类、加⼯⼯艺和原料前处理展开, 探究⽊塑复合材料的⼒学性能特点, 并介绍改性研究的发展现状。

1 ⽊粉粒径、填充量对材料⼒学性能的影响 强度反映了材料抵抗破坏的能⼒, 往往是复合材料增强改性的研究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桥梁倒塌的看法
这座桥就像一条链接,维护着台湾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

由于它的存在,人们无需乘船即可轻松地在两个地方之间旅行。

例如,宁波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将宁波和上海之间的距离缩短了120公里。

世界上还有许多著名的桥梁,例如明石海峡大桥,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伦敦的塔桥,威尼斯的叹气桥和悉尼海港大桥。

这些历史悠久的桥梁在运输和桥梁建设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不幸的是,世界上有许多桥梁。

尽管经过了精心设计,它们还没有达到使用寿命,但是已经崩溃了。

1907年,加拿大魁北克省附近的圣劳伦斯河竣工,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拱桥。

这座桥采用了一种相对较新的悬臂结构,这种结构非常流行。

尽管仅比苏格兰爱丁堡第四河上非常成功的悬臂桥稍长一点,但魁北克大桥却遇到了设计问题,并在完工前倒塌了。

桥梁的倒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具体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量增加,负荷水平变化,使原来的桥梁超载。

此外,早期设计的指导思想集中在节省材料和降低安全性上。

一般来说,这将导致薄型截面和低安全储备。

最典型的是双曲拱桥,例如砖拱桥,其耐久性和老化性较差。

近年来,由于设计不当或施工质量差,
导致桥梁倒塌。

接下来,我将使用我学到的材料力学来分析桥梁倒塌的原因。

我简化了桥的模型,将桥的流动作为确定的流动,即桥的载荷为Q,这成为简支梁的应力问题。

我们可以分析桥体是由钢和水泥制成的,而应力是试图使桥倒塌的原因。

我看到朱宏飞QL QX qxql QX 使用应力公式:当桥的重量超过材料的允许应力时,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Max。

更复杂。

通过对以上简单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考虑桥梁加固问题。

一般而言,可以减小内力或增大横截面,并且可以使用新的增强材料。

例如,使桥空心,减少应力并使用新材料,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具有以下优点:1.不增加静载荷和截面尺寸;2.不会减小桥下的间隙;3; 3.方便的构造和成型,可适应不同零件的形状;弯矩图:在我看来,桥塌陷17-12-44,环氧树脂粘结,无需地脚螺栓,对原有结构没有新的破坏;5.根据压力需求可以粘贴几层。

新材料的迅速发展使各种产品轻便而结实。

一些旧桥缺乏原始设计数据和施工记录,结构内部情况未知,存在的应力条件也不同,因此难以确定结构极限,给旧桥的加固带来风险。

桥梁的加固技术是一个多变,复杂的课题。

桥梁加固后,可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可以利用少量的资金投入来满足交通量的需
求,可以降低桥梁投资的集中度。

可以看出,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应用于实践,可以指导和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当然,对于桥梁知识,不仅需要材料力学,而且知识的综合应用已经成为解决桥梁坍塌问题的利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