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践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践报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报告:学校教材订购系统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学校教材订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旨在简化学校教材订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本报告将介绍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设计。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技术上可行性分析该系统将使用Java Web技术进行开发,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技术能力和资源,能够保证系统的顺利开发和维护。
经济上可行性分析该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能够提高学校教材订购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因此,该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使用上可行性分析我们进行了用户调研,得出了用户需求和使用惯。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用户体验和易用性。
因此,该系统在使用上是可行的。
详细设计总体设计该系统将采用MVC设计模式,实现前后端分离。
前端使用Vue.js框架,后端使用Spring Boot框架。
同时,我们将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系统将包括用户登录、教材订购、订单管理等功能,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3.1.1 系统开发计划甘特图下面是我们的系统开发计划甘特图,它显示了整个项目的时间表和每个任务的进度。
我们将根据这个甘特图来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3.2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它帮助我们分析业务流程、数据流和数据字典,以及设计软件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
3.2.1 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描述业务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和活动。
我们使用业务流程图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识别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2.2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流动的图形化工具。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中数据的流动方式,以及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
我们使用数据流图来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流程。
3.2.3 数据字典的各类条目数据字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描述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和数据结构。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设计一、选题背景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其是培养信息系统领域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各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普及,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需求不断提高和迫切。
因此,设计一门优秀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教学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和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2.掌握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测试方法和工具;3.具备实际项目开发能力;4.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作;5.能够自学和研究最新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和工具。
三、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分析与设计的概念、方法和流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测试方法,可行性研究等。
2. 课程教学2.1 分析与设计概述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任务和过程。
2.2 需求分析内容包括: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需求工程和文档,以及需求分析的常见问题等。
2.3 系统设计内容包括: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过程、设计原则和方法,设计模式,以及设计文档等。
2.4 系统测试内容包括:测试过程、测试方法和策略、测试文档,以及测试管理等。
2.5 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可行性研究的策划和实施等。
2.6 实践教学提供案例分析、实践课程设计和开发等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
3. 教学方法3.1 授课方式采用理论授课、案例演示、讨论分析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小组讨论和学生报告等互动式教学活动。
3.2 课程实践设置相关项目,开展实践项目和课题讨论。
3.3 考核评价采用考试、课程论文和项目研究报告等综合考核。
四、教学评价通过教学实践中的各项工作的改进,观察实验课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评估教学成果,对教学方法和教材加以完善和纠正,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目录1. 引言1.1项目来源 (3)1.2任务目标 (3)1.3应用价值 (3)2. 项目规划2.1 项目资源2.1.1硬件设备 (3)2.1.2软件环境 (4)2.1.3软件工具 (4)2.2项目进程2.2.1 任务描述 (5)2.2.2进度安排 (5)2.3项目可行性评估2.3.1技术可行性 (6)2.3.2计划可行性 (7)2.3.3应用可行性 (8)3. 系统需求分析3.1 业务需求3.1.1业务组织 (8)3.1.2业务定义 (8)3.1.3业务流程 (9)3.2 功能需求3.2.1功能组成 (9)3.2.2功能定义 (10)3.3 数据需求3.3.1数据关系 (11)3.3.2静态数据定义 (11)3.4 其他需求 (13)4. 系统结构设计4.1总体框架 (13)4.2 软件结构4.2.1模块定义 (13)5. 系统详细设计5.1功能模块详细设计5.1.1 车次管理模块代码实现 (14)5.1.2 票价管理模块代码实现 (15)5.1.3 用户管理模块代码实现 (16)5.2数据库详细设计5.2.1 数据库环境配置 (17)5.2.2 表设计及其关系设置 (17)5.2.3 数据访问方式 (20)5.3 界面设计 (22)6.总结 (22)附录:系统程序源代码 (24)参考文献1. 引言1.1项目来源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形式与习惯也越来越多样化,出行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汽车成为许多人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
面对巨大数量的乘客的购票需要,汽车站就要选择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实现方便、快捷的售票、退票等方面的票务管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处理量的逐渐扩大,手工处理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管理活动的需要,各种工作都逐渐由手工转为自动化,使许多复杂、繁琐、且需要很多人力的工作变得简单。
汽车站每天产生售票、退票等行为数量多,使得汽车站售票管理的数据量大,而且速度要求要快,传统的人力行为适应,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则能很好地满足汽车站的这一需要,提高售票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相关管理成本。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课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三版课件第1章信息系统开发概论

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
任一组织系统
资金流
伴随物流而产生的资 金的流动过程
物流
实物的流动过程
4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 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 统和数据资源组成的人造 系统,目的是及时、正确 地收集、加工、存储、传 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 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 和控制。
人
软件
交互功能
硬件
数据
图 信息系统定义模型 5
6、适用范围
求已明确并且变化较少的信息系统
19
1.2.3原型法
1、基本思想
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 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 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 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 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 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为止。
图 工作流程 20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可描述为
➢ 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 上抽象的结果。任何复杂的事物都可以通过各种 对象的某种组合结构来定义和描述;
1、基本思想
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 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
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 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在前三个阶段坚持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结构化划分。在系统调查时,应从最顶 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步深入至最基层。在系统分析,提出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时, 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然后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
1初始期
2普及期
由于人们对计算机信息处理需求的 增长,造成财务支出大幅度上涨, 企业领导不得不对之进行控制,注 重采用成本/效益去分析应用开发, 并针对各项已开发的应用项目之间 的不协调和数据冗余等,进行统一 规划。这一阶段的效益可能比第二 阶段还要低。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践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践报告题目:学校教材订购系统班级:学号:姓名:年月第一章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系统介绍 (1)第二章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2.1技术上可行性分析 (1)2.2 经济上可行性分析 (2)2.3 使用上可行性分析 (3)第三章详细设计 (4)3.1总体设计 (4)3.1.1系统开发计划甘特图 (4)3.2.2系统模型结构 (5)3.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5)3.2.1业务流程图 (5)3.2.2数据流图 (7)3.2.3数据字典的各类条目 (8)3.2.4软件功能模块图 (12)3.2.5数据设计 (12)3.3面向对象方法 (15)3.3.1建立用例模型 (15)3.4界面设置 (20)第四章总结 (21)第一章引言1.1编写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学校里的管理越来越不容忽视,教师、学生对教材的订购也越来越重视,希望订购教材的系统简单、方便、快速。
在这种现实需求下,做一个好的学校教材订购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本系统以学校为背景,根据学生、教师和教材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各个功能的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设计方案。
在新的资源和管理模式上,一定能使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得到提高,达到满足用户的要求。
1.2系统介绍学校教材订购系统是一个直接服务于师生订购书籍以及教材发行人员销售书籍的系统,师生可使用此系统选择教材并填写订购单,然后将订书单发送给教材发行人员,经过审核可获取领书单。
教材发行人员使用此系统可收取师生的订购单,审核有效后将领书单返还给师生,师生即可持领书单到书库领书。
此系统可帮助教材发行人员管理书库,登记书籍进出库情况,实现销售和采购业务。
此系统的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和老师能够随时登录订购教材,编写或修改订购单,还可以查看领书单;(2)教材发行人员能随时登录处理订购单、审核订单,并向师生发送领书单或信息,登记有效订单,查看库存和修改库存,登记缺书表以及代购教材表,向采购员发出采购通知,查看入库表;(3)采购人员能随时登录系统查看代购教材表,编写进书单,向教材发行人员发送入库通知。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引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门课程的设计思路与内容,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源。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能力:1.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原理;2.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与方法;3.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论课讲授、实践课实验和项目设计。
具体的教学安排如下:1.理论课讲授:首先介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实际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当前信息系统开发的热点与趋势。
2.实践课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所需的工具与技术,如UML建模、数据库设计等。
3.项目设计:学生将分为小组,以一个真实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等环节。
四、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重点包括数据与信息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分类与特点等。
2.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工具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常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工具,如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建模等。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应用这些方法与工具的能力。
3. 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与管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学习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流程,从项目立项到测试与维护。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
4. 实际项目设计与实现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分为小组,以一个真实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为基础,完成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全过程。
教师将提供指导与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与要求完成。
五、参考资源以下是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资源,供学生深入学习或参考:•《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UML和模式应用》•《系统分析与设计》•《数据库系统概念》以上资源可在图书馆或在线图书商店中获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姓名:胡静学号: 2009082294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 2009级(2)班指导教师:刘艳完成时间: 2012年01月5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3)1.1.1选题背景 (3)1.1.2选题的研究意义 (3)第二章关于本系统 (4)2.1 (Management System)的特点 (5)2.2 本系统基本框架 (5)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4 环境配置 (6)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7)3.1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7)3.1.1机构管理的功能需求 (8)3.1.2人事管理的功能需求 (8)3.1.3职位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4薪资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5培训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6绩效管理考核的功能需求 (10)3.1.7系统管理的功能需求 (10)3.1.8报表业务管理功能需求 (11)3.1. 9数据库服务器选择 (11)3.2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概述 (11)第四章系统的概要设计 (13)4.1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 (13)4.2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14)4.2.1 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14)4.2.2系统的业务模块 (14)4.3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4)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4)4.3.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6)4.4投资企业人力资源业务模块设计 (18)4.4.1系统配置设计 (18)4.4.2机构管理设计 (19)4.4.3人事管理设计 (19)4.4.4绩效考核设计 (20)4.5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界面设计 (21)4.6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安全设计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5)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到来、成功加入WTO及信息化浪潮的来临,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人事管理系统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093221学号:09322129姓名:张楚玉指导老师:黄国辉2011年11月24日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在社会中的各个领域中信息技术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
人事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各个企业或者机构管理人员的调动、人员档案的管理以及人员工薪的管理等,可以使企业或者机构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达成目标,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帮助。
关键字:信息技术、数据、企业、人员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ociety, in all field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People more and more depen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facilitate the enterprises or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staff mobility, personnel file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salary management,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or institution to better use of human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goal, for the enterprise decision-making provide help.Key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ta, business, personnel摘要 (2)需求分析 (4)系统目标 (4)背景 (4)人事管理系统的需求 (5)系统用例图: (6)系统分析 (7)人事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要求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引言1.1项目来源 (3)1.2任务目标 (3)1.3应用价值 (3)2. 项目规划2.1 项目资源2.1.1硬件设备 (3)2.1.2软件环境 (4)2.1.3软件工具 (4)2.2项目进程2.2.1 任务描述 (5)2.2.2进度安排 (5)2.3项目可行性评估2.3.1技术可行性 (6)2.3.2计划可行性 (7)2.3.3应用可行性 (8)3. 系统需求分析3.1 业务需求3.1.1业务组织 (8)3.1.2业务定义 (8)3.1.3业务流程 (9)3.2 功能需求3.2.1功能组成 (9)3.2.2功能定义 (10)3.3 数据需求3.3.1数据关系 (11)3.3.2静态数据定义 (11)3.4 其他需求 (13)4. 系统结构设计4.1总体框架 (13)4.2 软件结构4.2.1模块定义 (13)5. 系统详细设计5.1功能模块详细设计5.1.1 车次管理模块代码实现 (14)5.1.2 票价管理模块代码实现 (15)5.1.3 用户管理模块代码实现 (16)5.2数据库详细设计5.2.1 数据库环境配置 (17)5.2.2 表设计及其关系设置 (17)5.2.3 数据访问方式 (20)5.3 界面设计 (22)6.总结 (22)附录:系统程序源代码 (24)参考文献1. 引言1.1项目来源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形式与习惯也越来越多样化,出行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汽车成为许多人出行选择的交通工具。
面对巨大数量的乘客的购票需要,汽车站就要选择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实现方便、快捷的售票、退票等方面的票务管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处理量的逐渐扩大,手工处理方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管理活动的需要,各种工作都逐渐由手工转为自动化,使许多复杂、繁琐、且需要很多人力的工作变得简单。
汽车站每天产生售票、退票等行为数量多,使得汽车站售票管理的数据量大,而且速度要求要快,传统的人力行为适应,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则能很好地满足汽车站的这一需要,提高售票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约相关管理成本。
1.2任务目标本系统的任务目标是:实现方便、快速售票;是用户准确了解售票情况,提供多种查询和统计功能;实现系统的安全性设置,使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维护功能。
1.3应用价值通过本系统的应用来提高售票人员的工作频率,节省售票所需时间。
系统可利用数据库自身的数据连接等功能使用户能够实现不同条件的查询,避免过多的人力资源的利用而且可靠行高、成本低。
2. 项目规划2.1 项目资源2.1.1硬件设备表1 系统运行的硬件要求2.1.2软件环境表2 系统的开发环境及工具表2.1.3软件工具(1)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作为前台开发软件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功能强大,涉及很多方面。
其中数据访问是Visual Basic 程序涉及中的重要内容,在Visual Basic 6.0中新增了很多功能。
Visual Basic 6.0包括JET数据库引擎的最新版本(Visual Basic 与Microsoft Access 2003均有这种数据库引擎)。
(2)Access 2003中文版作为后台数据库Access 2003提供真正的关系数据库管理。
Access具有主关键字和外部关键字定义,并且在数据库的引擎级提供了完全的引用完整性,可以避免不合理的更新与删除。
Visual Basic 6.0与两者结合Visual Basic使用ADO数据访问技术存取Access数据库图1 Visual Basic 使用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示意图2.2项目进程 2.2.1 任务描述策划阶段:搜集参考资料,整体进度安排,选定编程语言与数据库设计工具。
设计阶段:软件模块设计,数据库定义与设计,代码编写。
测试阶段:系统整体调试、分析,相应代码修改。
2.2.2进度安排表 3 进度安排表2.3项目可行性评估2.3.1技术可行性(1)Visual Basic编程语言特点①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在Visual Basic中,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OP),把程序和数据“封装”起来成为一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是可视的。
开发人员只要按设计要求的屏幕布局,用系统提供的工具,直接在屏幕上“画”出窗口、命令按钮、文本框等不同类型的对象,并为每个对象赋予应有的属性,即可设计图形用户界面。
②时间驱动的编程机制Visual Basic通过事件来执行对象的操作。
一个对象可能会产生多个事件,每个事件都可以通过一段程序(称为“事件过程”)来响应。
③结构化的设计语言Visual Basic是在结构化的BASIC语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加上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因此是更出色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
④友好的VB集成开发环境Visual Basic提供了易学易用的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
在该集成开发环境中,用户可以设计界面、编写代码和调试程序。
Visual Basic 6.0为数据库应用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库开发组件,使数据库应用开发功能更强大,控制更灵活,编译后的程序运行速度更快。
(2)Access数据库技术Access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主要特点如下:①存储对象单一Access管理的对象有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和模块,以上对象都存放在后缀为(.mdb)的数据库文件里,便于用户的操作和管理。
②面向对象Access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利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种功能对象化,将数据库管理的各种功能封装在各类对象中。
它将一个应用系统当作是一系列对象组成的,极大地简化了用户的开发工作。
同时,这种基于面对对象的开发方式,使得开发应用程序更为简便。
③界面友好、易操作Access是一个可视化工具,风格与Windows完全一样,用户想要生成对象并应用,只要使用鼠标进行拖放即可,非常直观方便。
系统还提供了表生成器、查询生成器、报表设计器以及数据库向导、窗体向导、报表向导等工具,使得操作简便、容易使用和掌握。
④集成环境、处理多种数据信息Access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集成开发环境,该环境集成了各种向导和生成器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建立数据库、创建表、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等可以方便有序地进行。
⑤Access支持ODBC利用Access强大的DDE(动态数据交换)和OLE(对象的联接和嵌入)特性,可以在一个数据表中嵌入位图、Word文档,还可以建立动态的数据库报表和窗体等。
2.3.2计划可行性虽然整个系统设计的时间有三个多月,但是整个系统设计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包括后台数据库的设计与前台界面的设计与代码设计编写。
这次选择的Visual Basic语言编程在之前并没有学习或接触过,所以对于整个计划的安排感觉时间不是很足够。
2.3.3应用可行性整个系统是使用Access 2003与Visual Basic 6.0设计完成的,但是汽车站售票管理系统要实现的是动态数据的管理。
在选择的Visual Basic 6.0中无法实现该功能,或者说在我掌握的只是范围内无法实现。
还有Access对于汽车站售票系统的大量数据处理实现效果不理想,所以该系统的应用性不适合真正地被使用。
3. 系统需求分析3.1 业务需求3.1.1业务组织使用该系统的主要是汽车站售票人员、汽车站售票工作的管理人员与系统管理员。
该系统分为普用户和系统管理员两种权限登陆。
汽车站的普通售票人员(普通用户)只能使用该系统的查询、售票管理等基本功能,汽车站售票人员、汽车站售票工作的管理人员能够修改自身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管理员则能实现系统用户与普通用户的添加,修改普通用户与系统管理员的密码,以此确保该系统能够安全操作,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3.1.2业务定义用户通过输入不同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系统通过用户名和密码判断不同用户的权限,从而确定该用户可以执行的操作。
顶层数据流程图如下3.1.3业务流程所谓业务流程就是用户在使用系统时的工作过程。
对于多类型用户的系统来说,每一类用户的工作流程都是不同的。
多用户系统的工作流程都是从用户登陆模块开始,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
身份认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过程:(1)确认用户是否是有效的系统用户。
(2)确定用户的类型。
第一个过程决定用户是否进入系统。
第二个过程根据用户的类型决定用户的操作权限,从而决定用户的工作界面。
本系统的流程分析如图3。
图1 系统流程图3.2 功能需求3.2.1功能组成在这个汽车站售票管理系统下设有五个不同模块的功能:分别是车次管理、票价管理、票务管理、用户管理和查询管理。
车次管理中实现车次信息的编辑。
票价管理部分实现票价信息的录入、修改与删除以及票价折扣信息的录入、修改与删除。
票务管理部分实现前台售票、前台退票功能。
用户管理部分实现用户添加,用户信息修改与用户的删除。
具体联系如图所示图2 功能组成结构图3.2.2功能定义(1)车次管理:车次详细信息的编辑。
车次管理中的数据源为Access数据库中Car 表,在此管理部分中,能够使用界面操作实现车次信息的编辑,并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编辑的要求来及时更新数据表中的相关数据。
(2)票价管理:票价详细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它的数据源为Access数据库的Price表。
在此管理部分中,通过票价管理(FrmPriceManage)界面来选择记录并决定执行何种操作,是修改、添加或删除。
当命令为修改或者添加时则自动跳转到票价编辑窗体(FrmPriceEdit)实现票价信息的编辑并更新数据库中相应数据记录。
(3)折扣管理:针对不同车次的不同车票类型进行信息的录入、修改与删除,数据源为Access数据库的PriceDiscount表。
此管理部分首先显示的为票价折扣信息管理窗体(FrmDiscount),通过选择不同的命令按钮来执行相应的修改、添加或删除操作中一个,选择添加或修改则转至折扣信息编辑窗体(FrmDiscountEdit)执行命令并更新相应的数据记录。
(4)用户管理:所有系统用户的管理,包括系统普通用户与系统管理员。
此管理模块数据源为Access数据库的Users表。
在系统主界面中首先进入的是名称为FrmUserMan的用户管理主窗体,选择添加或删除用户进入名为FrmUserEdit的用户编辑界面进行操作,操作完成便更新数据库数据。
(5)查询管理:通过查询界面可以根据条件进行车次时刻、车次票价查询。
3.3 数据需求3.3.1数据关系图3 实体关系图3.3.2静态数据定义表1 Car表详细设计表2 Seat表详细设计表6 PriceDiscount表详细设计表3 Price表详细设计表4 Type表详细设计3.4 其他需求汽车站售票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十分庞大,而且更新速度十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