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基础第一次形考任务-四川电大-课程号:5108658-[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电大《兽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

电大《兽医基础》复习资料.docx

电大《兽医基础》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1「器官:是卅儿种不同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结合成的可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2、胸廓:由肋和胸骨共同由成的前小后大的関锥形结构称为胸廓。

3、韧带:是指分布在关节的周围,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的结构,有连接二骨、加I古I关节的作用,同时也限制了关节的运动。

4、脉管系统:是指动物体内由心血管与淋巴组成的封闭的管道系统。

其主要机能是运输。

5、神经元:神经系包括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二种细胞成分。

其屮,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称为神经元。

6、血清:即不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浆。

在不做抗凝处理的情况下,血液离开血管后会凝固,在凝固的血块周禺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称为血清。

7、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8、临床诊断:是一个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综合分析到作出判断的过程。

9、问诊:是指通过询问动物的饲养管理人员,听取有关动物发病情况的介绍。

问诊的主要项H包括现病历、既往史和平时的饲养、管理、使役情况,以及本地疾病流行情况等。

10、稽留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或更长,昼夜温差变化在1 °C以内的发热。

11、弛张热:是指发热后昼夜温差大,超hire,但不降至正常体温的发热。

12、疾病潜伏期:是指从病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最初临床症状出现Z前的时期。

13、充血:是指某器官或局部组织屮含血量比正常增多的现象。

14、水肿:过多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屮积聚,称为水肿。

15、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称为梗死。

16、坏死:是指活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病理性死亡。

坏死细胞的物质代谢停止,功能完全丧失,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改变,是不可恢复的。

17、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局部组织和血液屮持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使机体处于严巫中毒状态和全身性病理过程。

18、炎症:是指机体活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损伤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1、理解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机制,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生理基础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4、增强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的兴趣,树立尊重生命、保护动物的观念。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回顾1、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解释反射弧的组成和作用。

(3)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调控。

2、内分泌系统与动物行为(1)描述常见动物激素的分泌部位和生理作用。

(2)分析激素如何影响动物的繁殖行为、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

3、遗传因素与动物行为(1)解释基因对动物本能行为的决定作用。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遗传性和可变性。

(二)实验设计1、观察动物的神经反射选择一种常见的动物(如金鱼),设计实验观察其对不同刺激(如光、声音、触碰)的神经反射,记录反应时间和行为表现。

2、激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选取两组相同年龄和健康状况的小白鼠,一组注射适量的性激素,另一组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两组小白鼠在社交行为、繁殖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3、动物行为的遗传分析选择两种具有明显不同行为特征的动物品种(如温顺的绵羊品种和易激动的绵羊品种),查阅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观察,分析其行为差异与遗传因素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1、蜜蜂的舞蹈语言(1)描述蜜蜂舞蹈语言的特点和传达的信息。

(2)探讨蜜蜂舞蹈语言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2、候鸟的迁徙行为(1)解释候鸟迁徙的生理机制,包括生物钟、激素调节和导航能力。

(2)分析环境因素对候鸟迁徙行为的影响。

(四)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动物的智慧》《行为生物学》等,并要求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知识回顾部分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答案准确、清晰、有条理。

兽医基础 形成性考核作业_已解密带答案

兽医基础 形成性考核作业_已解密带答案

兽医基础作业1【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一章病理学基础相关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2022年6月8日1.第一章病理学基础学习计划(可填写下表,也可用附页另行编写)。

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看光盘及录音,参加教学点集中学习,上网学习,参加小组活动,实验,等等)2022.6.2疾病的概念与分阅读教材、上网学习类2022.6.2基本病理过程阅读教材、上网学习2022.6.4炎症反应阅读教材、上网学习2022.6.4常见症状病理学阅读教材、上网学习2022.6.6猪的尸体解剖阅读教材、上网学习2022.6.6鸡的尸体解剖阅读教材、上网学习2.简述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答:疾病是集体与致病因子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而且有规律的斗争过程。

1.疾病的分类(1)按疾病的经过分类:急性病、慢性病、亚急性病、(2)按疾病发生的原因分类: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3)按患病器官系统分类:消化系统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和运动器官系统疾病。

3.列表比较: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

答:1.静脉性充血是指局部组织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回流受阻,导致局部组织器官静脉性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2.动脉性充血是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器官的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动脉血流入量增多,使局部组织含血量增多称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4.简述炎症局部的三个基本过程和炎症局部的症状。

答:炎症局部的三个基本过程,变质、渗出、增生炎症局部的症状: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简述发热的概念,试述发热的机理。

答:在致热源作用下,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出现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同时伴有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和代谢改变的病理过程,称为发热。

发热的机理可概括为信息传递、中枢调节、效应器反应等3个基本环节。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学历案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学历案

《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遗传因素的作用。

3、能够分析具体动物行为的生理机制,并举例说明。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神经系统在动物行为中的调控作用。

(2)内分泌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难点(1)理解遗传因素如何决定动物的本能行为。

(2)分析复杂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理机制。

三、知识链接1、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及其激素的作用。

四、学习过程(一)动物行为的定义和分类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姿态、发声和习性等。

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行为的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等。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算术、鹦鹉学舌等。

2、根据行为的功能,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取食行为是指动物获取食物的行为,如狮子捕食羚羊。

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如乌贼喷墨。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如孔雀开屏。

迁徙行为是指动物周期性地较长距离往返于不同栖息地的行为,如大雁南飞。

社会行为是指同种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蜜蜂的群体生活。

(二)神经系统与动物行为神经系统是动物行为的主要调控者。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通过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来实现信息传递。

2、反射弧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例如,当手碰到火时,感受器感受到高温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经过分析和处理,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使手迅速缩回。

兽医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兽医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兽医基础作业1【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考查学生对第一章病理学基础相关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作业完成时间】年月日第一章病理学基础学习计划(可填写下表,也可用附页另行编写)。

2、简述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疾病的概念:指机在一定条件下,与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这个斗争过程中,动物的生产力下降、适应能力降低,其发生、发展和转归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疾病的分类:(1)动物疾病按疾病性质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

(2)动物疾病按病因可分为:传染病(细菌病、病毒病、真菌病、支原体病等);寄生虫病(蠕虫病、吸虫病、原生动物病);普通病(营养缺乏病、中毒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

(3)动物疾病按同时发病数量可分为:群发病(传染病、寄生虫病、中毒病、营养缺乏病)和散发病(如破伤风等)。

(4)动物疾病按交往频繁程度可分为:本土病和外来病。

3、列表比较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

4、简述炎症局部的三个基本过程和炎症局部的症状。

炎症;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基本变化是局部组织细胞的变质、渗出和增生三个过程的综合。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性反应(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炎症过程通常可分为早、中、后三期。

早期:为组织损伤期或血管通透性亢进期,致炎因子作用干局部组织后,引起组织变性坏死,炎症介质释放和血管通透性增高。

中期:为组织反应期或白细胞游走期,此期中血管先收缩,然后在组织酸性产物的刺激下,微循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松弛,动脉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加,形成动脉性充血,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及白细胞通过增大的内皮细胞间进入组织内,由干静脉端仍处干疼挛状态,血液回流受阻进而形成淤血。

进入炎区内的白细胞称为炎症细胞,主要有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等,这些炎细胞对炎区内的细菌异物及病理产物进行吞噬消灭。

动物生理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动物生理基础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章1、生命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包括根据跨膜物质运转过程中物质的运动方向和是否提供能量基本上分为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

1主动运转是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

包括不消耗能量的单纯扩散、异化扩散。

2被动运转是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由低浓度侧通过细胞膜向高浓度侧移动的过程需要细胞膜或细胞供给能量称为主动运转3、兴奋性一切活细胞或组织在其周围环境条件迅速改变时有产生动作电位并发生放应的能力或特性为兴奋性。

引起细胞兴奋的条件1刺激强度要达到一定的值。

2要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时间。

二者在一定范围内要有依从关系。

4、动物体机能活动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

体液调节是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和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借助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靶器官而发生作用。

自身调节的范围比较局限。

第二章1、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是机体细胞所生存的内环境也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它的各项理化因素在机体内保持相对恒定不变。

意义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如酸碱度、各种离子的浓度、渗透压及体温等总是保持相对恒定不变的从而保证了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和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这是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2、由液体成分的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合成为全血。

血浆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

血清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释出的液体即血清。

粗略的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元。

3、血液的比容被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血沉在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距离称为血沉。

4、根据白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无颗粒以及细胞质对染色的反应可以分为五种即嗜中性粒细胞禽类称异嗜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主要是通过吞噬及免疫反应来实现它对机体的防御保护功能以抵抗外来微生物对机体的损害。

国家开放大学动物营养基础形考任务1-2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动物营养基础形考任务1-2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动物营养基础》形考任务1-2参考答案《动物营养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养殖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内学时90,5学分。

一学期开设。

课程代码:00355形考任务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常规饲料分析(概略养分分析)饲料中包括的营养物质的是()。

A.水分B.粗蛋白质C.维生素D.无氮浸出物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的是()。

A.物理消化B.化学消化C.微生物消化D.生物消化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的是()。

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胞饮D.扩散4.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A.小肠B.大肠C.盲肠D.胃5.动物体的主要结构物质是()。

A.蛋白质B.碳水化合物C.脂类D.矿物6.植物体的主要结构物质是()。

A.蛋白质B.碳水化合物C.脂类D.矿物质7.反刍动物有四个胃中()体积庞大,约占四个胃总容积的80%。

A.瘤胃B.网胃C.瓣胃D.皱胃8.反刍动物同单胃动物一样,吸收氨基酸的主要场所在()。

A.小肠B.大肠C.盲肠D.胃9.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B.葡萄糖C.乳酸D.脂肪酸10.粗蛋白质是指含氮物质的总称,其计算方法一般为:实验室测定氮含量()。

A.乘以6.25B.除以6.25C.乘以0.625D.除以0.62511.常用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一般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鸡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赖氨酸蛋氨酸B.蛋氨酸赖氨酸C.赖氨酸赖氨酸D.蛋氨酸蛋氨酸12.反刍动物生产中最常用的非蛋白氮(NPN)饲料的种类是()。

A.尿素B.双缩尿C.磷酸脲D.碳酸氢铵13.尿素作为非蛋白氮饲料的利用机制是:瘤胃内的细菌以尿素为氮源,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碳源和能量的来源,合成()。

A.瘤胃降解蛋白质B.瘤胃未降解蛋白质C.过瘤胃蛋白D.瘤胃微生物蛋白质14.反刍动物瘤胃对蛋白质降解的产物氨,除用于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外,还可被瘤胃壁吸收进入(),被吸收的氨随血液循环进入()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所生成的尿素大部分进入()随尿排出,另一部分可再次被微生物利用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这个过程称为瘤胃-肝脏的氮素循环。

国开电大人体生理学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人体生理学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题目1.兴奋性是指()a. 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b. 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c. 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射的过程d. 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全过程e. 细胞兴奋的外在表现【答案】: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题目2.神经-肌接头传递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 胆碱酯酶b. 磷酸二酯酶c. 胆碱乙酰化酶d. ATP酶e. 腺苷酸环化酶【答案】:胆碱酯酶题目3.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是()。

a. 骨髓功能异常b. 红细胞内在缺陷c. 造血物质缺乏d. 红细胞生成调节异常e. 红细胞破坏过多【答案】:造血物质缺乏题目4.下列关于Na+ 泵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转运等量的Na+ 和K+b. 将细胞外Na+ 转运入细胞内c. 维持细胞内、外的Na+ 和K+离子浓度差d. 将细胞内K+转运出细胞外e. 只转运Na+【答案】:维持细胞内、外的Na+ 和K+离子浓度差题目5.关于阈值的叙述,错误的是()a. 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b. 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c. 阈值是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d. 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反比e. 阈值即阈电位【答案】:阈值即阈电位题目6.当运动神经兴奋,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 接头前膜的a. 电压依从性Na+通道开放b. 电压依从性Mg2+通道开放c. 电压依从性Cl-通道开放d. 电压依从性Ca2+通道开放e. 电压依从性K+通道开放【答案】:电压依从性Ca2+通道开放题目7.有关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b. 缓冲血浆酸碱度c. 参与机体免疫d. 参与生理止血e.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答案】: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题目8.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

a. PF3b. 因子Ⅲc. 因子Ⅻd. 凝血酶原e. Ca2+【答案】:因子Ⅲ题目9.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基础第一次形考任务
四川形成性测评系统课程代码:5108658 课程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 刺激阈值是指( )
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
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正确的答案是:C
2. 血液的组成是()
A. 血清+血浆
B. 血清+红细胞
C. 血浆+红细胞
D. 血浆+血细胞
正确的答案是:D
3.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是 ( )
A. 球蛋白
B. 白蛋白
C. 小分子有机物
D. 电解质
正确的答案是:B
4. 血浆总渗透压为 ( )
A. 近似NaCl0.9%溶液的渗透压
B. 近似0.9%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C. 近似0.9%尿素溶液的渗透压
D. 近似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确的答案是:A
5.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