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综合要求

合集下载

轮轴段修技术条件

轮轴段修技术条件

6轮轴6.1综合要求6.1.1基本作业条件6.1.1.1须具备满足各主型铁路货车轮轴检修和轴承退卸、压装要求的轮轴段修工艺线,配置铁路货车段修轮轴管理信息系统。

6.1.1.2轮轴探伤、轴承压装须在相对独立的工作场地进行;铁路货车段修轮轴管理信息系统宜从工艺装备中采集基础信息,实现电子存储、交互。

6.1.1.3应配置以下主要工艺装备:轮轴转动检查装置、轮对清洗除锈机、轴承退卸机、轮轴荧光磁粉探伤机、微控轮对超声波探伤机、多通道超声波探伤仪、数控车轮车床、前盖后挡清洗装置、微控轴承压装机、微控标志板打号机、微控自动测温轴承磨合测试装置、轴端螺栓智能扭力扳机等。

6.1.2须按工序记录轮对、轴承信息,录入铁路货车段修轮轴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C)。

6.1.3备用轮轴、轮对、轴承在工序间周转过程中须进行防护,防止磕碰伤;有轴承的轮对冲洗除锈时须在轴承上安装防护罩6.2轮轴检修6.2.1轮对需进行外观检查,测量各部尺寸,清除各部位表面的油漆及锈垢,车轴外露表面及有辐板孔车轮的内侧辐板孔部位须露出基本金属面(不退轴承时,防尘板座及轮座外侧的外露部位除外)。

6.2.2轮对需按规定施行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检查和超声波探伤检查,符合加工修理条件时须加工修理并符合段修限度要求,符合送厂修条件时送厂修。

6.2.3分解下来的前盖、后挡、轴端螺栓须分类存放,送指定地点清洗、检修,检修合格的前盖、后挡非配合面须涂刷醇酸清漆,经磷化处理且状态良好的前盖、后挡可不再涂刷。

对检查不合格的旧型前盖(图号:SLH26-00-02 26型(梅花形))不允许加修和使用。

轴端螺栓不涂白色反光油漆标记。

轮对、轴承、标志板须按规定刻打、涂打标记6.2.4滚动轴承符合退卸条件时须退卸,按规定分别送一般检修、大修或报废。

6.2.5滚动轴承压装前,须对轴承与轴颈、后挡与防尘板座进行选配,压装过程中应旋转轴承外圈并保持其旋转灵活,压装后须进行压装到位检查。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2016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2016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要求 (3)3 轮轴新组装 (8)3.1基本作业条件3.2车轴加工3.3车轮加工3.4车轴、车轮选配3.5 轮对组装3.6 轴承压装4 轮轴检修 (18)4.1综合要求4.2一级修4.3二级修4.4三级修4.5四级修4.6轴承检修4.7轮对检修限度4.8轴承检修限度5 轮轴及零部件标记 (54)5.1车轴标记5.2车轮标记5.3轴承标记5.4 标志板标记6 轮轴探伤 (66)6.1综合要求6.2探测规定6.3 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6.4 轮轴、轮对自动化超声波探伤6.5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6.6轮轴、轮对、车轴磁粉探伤6.7轴承零件磁粉探伤7 信息化管理 (101)7.1综合要求7.2输入、输出数据规范7.3数据信息管理7.4信息共享与应用8 故障轴承鉴定分析 (107)9 备用轮轴管理 (109)9.1管理机构及职责9.2备用轮轴、轮对、车轴、车轮管理9.3备用轴承管理10 附则 (117)TG/CL224—2016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1 总则1.1 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运载工具,轮轴是铁路货车上重要的并且是可互换的部件,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

为满足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要求,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发展,统一铁路货车轮轴造修技术及管理要求,促进铁路货车修程修制发展,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铁路专业技术管理标准有关要求和铁路货车轮轴技术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1.2本规则是对货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轮轴技术、管理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是轮轴技术与管理的专业性文件,全面涵盖了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组装、检修、探伤技术和信息化、安全、备用轮轴等管理要求,适用于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造修单位对轮轴的组装、检修、探伤和管理,滚动轴承(简称轴承,下同)的一般检修、大修和压装,车轮、车轴的加工和标记,以及备用轮轴管理、轮轴信息化管理、热轴故障鉴定分析,其他要求仍执行《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和有关文件、电报规定,圆柱滚子轴承检修及组装要求执行《铁路客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2016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2016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要求 (3)3 轮轴新组装 (8)3。

1基本作业条件3。

2车轴加工3。

3车轮加工3.4车轴、车轮选配3。

5 轮对组装3.6 轴承压装4 轮轴检修 (18)4.1综合要求4。

2一级修4.3二级修4.4三级修4.5四级修4。

6轴承检修4。

7轮对检修限度4.8轴承检修限度5 轮轴及零部件标记 (54)5。

1车轴标记5。

2车轮标记5。

3轴承标记5。

4 标志板标记6 轮轴探伤 (66)6。

1综合要求6.2探测规定6.3 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6.4 轮轴、轮对自动化超声波探伤6.5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6.6轮轴、轮对、车轴磁粉探伤6。

7轴承零件磁粉探伤7 信息化管理 (101)7.1综合要求7.2输入、输出数据规范7。

3数据信息管理7。

4信息共享与应用8 故障轴承鉴定分析 (107)9 备用轮轴管理 (109)9。

1管理机构及职责9。

2备用轮轴、轮对、车轴、车轮管理9。

3备用轴承管理10 附则 (117)TG/CL224—2016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1 总则1.1 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运载工具,轮轴是铁路货车上重要的并且是可互换的部件,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为满足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要求,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发展,统一铁路货车轮轴造修技术及管理要求,促进铁路货车修程修制发展,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铁路专业技术管理标准有关要求和铁路货车轮轴技术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1.2本规则是对货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轮轴技术、管理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是轮轴技术与管理的专业性文件,全面涵盖了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组装、检修、探伤技术和信息化、安全、备用轮轴等管理要求,适用于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造修单位对轮轴的组装、检修、探伤和管理,滚动轴承(简称轴承,下同)的一般检修、大修和压装,车轮、车轴的加工和标记,以及备用轮轴管理、轮轴信息化管理、热轴故障鉴定分析,其他要求仍执行《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和有关文件、电报规定,圆柱滚子轴承检修及组装要求执行《铁路客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版本修订稿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版本修订稿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版本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要求 (3)3 轮轴新组装 (8)基本作业条件车轴加工车轮加工车轴、车轮选配轮对组装轴承压装4 轮轴检修 (18)综合要求一级修二级修三级修四级修轴承检修轮对检修限度轴承检修限度5 轮轴及零部件标记 (54)车轴标记车轮标记轴承标记标志板标记6 轮轴探伤 (66)综合要求探测规定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轮轴、轮对自动化超声波探伤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轮轴、轮对、车轴磁粉探伤轴承零件磁粉探伤7 信息化管理 (101)综合要求输入、输出数据规范数据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与应用8 故障轴承鉴定分析 (107)9 备用轮轴管理 (109)管理机构及职责备用轮轴、轮对、车轴、车轮管理备用轴承管理10 附则 (117)TG/CL224—2016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1 总则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运载工具,轮轴是铁路货车上重要的并且是可互换的部件,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

为满足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要求,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发展,统一铁路货车轮轴造修技术及管理要求,促进铁路货车修程修制发展,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铁路专业技术管理标准有关要求和铁路货车轮轴技术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是对货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轮轴技术、管理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是轮轴技术与管理的专业性文件,全面涵盖了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组装、检修、探伤技术和信息化、安全、备用轮轴等管理要求,适用于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造修单位对轮轴的组装、检修、探伤和管理,滚动轴承(简称轴承,下同)的一般检修、大修和压装,车轮、车轴的加工和标记,以及备用轮轴管理、轮轴信息化管理、热轴故障鉴定分析,其他要求仍执行《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和有关文件、电报规定,圆柱滚子轴承检修及组装要求执行《铁路客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

铁路货车轮轴三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三级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三级检修作业指导书4.4.1 基本作业条件4.4.1.1 基本工序主要包括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信息核对(车辆段),轴承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轴承退卸,轮对外观技术状态检查,轮对收入尺寸检测,轮对清洗除锈,轮对荧光磁粉探伤,轮对超声波探伤,车轮轮缘踏面加工,轮对尺寸检测,轴颈、防尘板座擦拭,轴承与轴颈、后挡与防尘板座检测与选配,轴颈、防尘板座涂脂,轴承压装,轴承压装到位检测,刻打标志板,轴承附件组装,轴向游隙检测,轴承磨合测试,轮轴涂漆,轮轴检查,轮轴支出。

4.4.1.2 主要工装设备固定式轴承退卸机、轮对清洗除锈机、轮对荧光磁粉探伤机、轮轴微机控制超声波自动探伤机、超声波探伤仪、数控车轮车床、轴承附件清洗装置、微控轴承压装机、标志板刻打机、轴端螺栓智能力矩扳机、轴承磨合机。

4.4.1.3 主要检测器具轴端螺栓孔螺纹塞规、轴端三孔位置度综合量规、深度游标卡尺、车轮检查器、轮径尺(仪)、粗糙度测量仪、粗糙度比较样块、轮对内侧距检测尺、轮位差测量尺、车轮滚动圆跳动测量器,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表),标准样环,前盖、后挡检测样板(尺),轴承轴向游隙测量仪、力矩扳手。

4.4.2 技术要求4.4.2.1轮轴收入及技术状态检查4.4.2.1.1车辆段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C),核对铁路货车安全防范系统的相应信息。

车辆工厂(公司)建立《轮轴卡片》(车统-51D)。

4.4.2.1.2 对轮轴各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确定施修范围。

(1)检查标志板、施封锁、螺栓状态良好、标记清晰;各型新造、大修轴承在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内,状态良好;确认车轮踏面擦伤、局部凹陷、剥离、缺损等缺陷,判断是否退卸轴承(包括单端退卸)。

(2)检查轮对表面状态,测量轮对内侧距离、车轮直径、轮辋厚度、轮缘厚度、圆周磨耗等各部尺寸。

4.4.2.2 轴承退卸4.4.2.2.1轴承退卸时应保证退卸机活塞中心与车轴中心保持一致。

4.4.2.2.2 轴承退卸时须采取措施防止磕伤轴颈和轴承。

铁路货车轮轴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

铁路货车轮轴轴承检修作业指导书4.6.1轴承一般检修4.6.1.1 基本作业条件4.6.1.1.1 基本工序清洗及分解,刻写编号,外圈除锈、磁粉探伤及清洗,零件外观检查及手工修磨,尺寸检测,刻写(打)一般检修标记,清洗及组装。

4.6.1.1.2 主要工装设备轴承密封组成分解设备、轴承零部件清洗设备、外圈除锈设备、外圈喷淋设备、外圈磁粉探伤机、轴承零部件退磁机、轴承清洗设备、密封组成或内油封组成或外油封组成压装设备、轴承注脂及匀脂机、标记刻写(打)设备。

4.6.1.1.3 主要检测器具电子秤、轴承游隙测量设备、轴承检测仪、扭矩测量机。

4.6.1.1.4 作业环境(1)轴承一般检修须在独立的生产场所内进行。

(2)轴承零部件检测间、存放间及组装间须封闭,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附件4的规定。

(3) 24h内轴承检测间、存放间及组装间的落尘量应符合附件4的规定。

(4)轴承检测间的温度、相对湿度应每天检查并记录;落尘量定性检查每周不少于2次,定量检查每月进行1次,且在定性检查合格后的第二天进行。

4.6.1.1.5 工序控制(1)须做到一般检修品、待大修品、报废品及不同型号的检修品相隔离。

(2)建立轴承一般检修工艺流水线,主要包括轴承清洗及分解线、轴承检测及修理线、轴承组装线。

(3)须执行原套原位检修,除密封座和中隔圈外,禁止轴承外圈、内圈及滚子进行互换和拼修。

(4)轴承搬运、清洗及检修过程中零部件不得磕碰伤,保持架不得脱落。

4.6.1.2 技术要求4.6.1.2.1 轴承清洗及分解(1)轴承清洗须采用对轴承零件无腐蚀作用的清洗介质。

(2)内圈组件的清洗温度须不大于80℃,清洗时须防止保持架磕碰伤和离心力对保持架的冲击。

(3)轴承清洗后,零件表面无明显油垢。

(4)轴承零件清洗后须进行防锈处理。

(5)分解后的油封、密封罩、密封组成(不含密封座)须报废。

4.6.1.2.2 编号轴承分解后内圈、外圈须编号,要求准确、清晰;同一套轴承两内圈组件与外圈原滚道须一一对应,不得错位。

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综合要求

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综合要求

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综合要求4.1.1 本章规定了铁路货车轮轴、轮对检修和轴承一般检修、大修、压装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4.1.2 轮轴检修后,须在车轴轴身和车轮表面(踏面和轮辋内、外侧面除外)均匀涂刷醇酸清漆或非苯类清漆,一级修除外;轴承压装后,须在前盖、后挡及车轴防尘板座非配合面等部位涂刷醇酸清漆或非苯类清漆,经磷化处理且状态良好的前盖、后挡可不再涂刷。

4.1.3轮轴、轮对、车轴及车轮吊装须采用专用吊具,严禁吊具的金属部位直接接触车轴、车轮的加工配合部位。

4.1.4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退卸:4.1.4.1 货车入修理工厂(公司)厂修时。

4.1.4.2车辆段检修的轮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4.1.4.2.1轮对需分解时。

4.1.4.2.2无标志板或标志板标记不清、打错而导致无法判断轴承首次或末次压装时间。

4.1.4.2.3新造、大修轴承在6个月内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

4.1.4.2.4轴承经技术状态检查或轴承诊断装置检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1)轴承(包括外圈、前盖、后挡、轴端螺栓等)有裂纹、碰伤、松动、变形和其他异状。

(2)密封罩、密封座、油封、密封组成有裂纹、碰伤、松动、变形,密封组成高于外圈端面,SKF 197726、353130B、353132A(352132A)、353132B(353132X2-2RS)型轴承密封组成中骨架与油封脱胶影响密封性能。

(3)轴承密封失效,有甩油、混砂、混水或油脂变质现象。

(4)转动轴承有异音、卡滞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5)轴承的轴向游隙大于0.75 mm;(6)电焊作业导致电流通过轴承。

(7)空车脱轨轮轴的同一转向架上的所有轴承,车辆颠覆或重车脱轨后的全车轴承。

(8)轮轴上遭受水浸或火灾的轴承。

(9)发生热轴故障或车辆滚动轴承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预报需退卸的轴承。

(10)使用时间达到 20 年的国产 RD 2型 40 钢车轴上的轴承。

(11)车轮踏面擦伤、局部凹陷深度达到2mm及以上的轮轴上的轴承。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2016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2016版本

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2016版本《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要求 (3)3 轮轴新组装 (8)3.1基本作业条件3.2车轴加工3.3车轮加工3.4车轴、车轮选配3.5 轮对组装3.6 轴承压装4 轮轴检修 (18)4.1综合要求4.2一级修4.3二级修4.4三级修4.5四级修4.6轴承检修4.7轮对检修限度4.8轴承检修限度5 轮轴及零部件标记 (54)5.1车轴标记5.2车轮标记5.3轴承标记5.4 标志板标记6 轮轴探伤 (66)6.1综合要求6.2探测规定6.3 轮轴、轮对、车轴手工超声波探伤6.4 轮轴、轮对自动化超声波探伤6.5轴承外圈超声波探伤6.6轮轴、轮对、车轴磁粉探伤6.7轴承零件磁粉探伤7 信息化管理 (101)7.1综合要求7.2输入、输出数据规范7.3数据信息管理7.4信息共享与应用8 故障轴承鉴定分析 (107)9 备用轮轴管理 (109)9.1管理机构及职责9.2备用轮轴、轮对、车轴、车轮管理9.3备用轴承管理10 附则 (117)TG/CL224—2016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1 总则1.1 铁路货车是铁路货物运输的运载工具,轮轴是铁路货车上重要的并且是可互换的部件,其技术状态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运行安全。

为满足铁路运输提速、重载的要求,体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发展,统一铁路货车轮轴造修技术及管理要求,促进铁路货车修程修制发展,根据《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以及国家、铁路专业技术管理标准有关要求和铁路货车轮轴技术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则。

1.2本规则是对货车各级检修规程中涉及到轮轴技术、管理部分内容的细化和补充,是轮轴技术与管理的专业性文件,全面涵盖了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组装、检修、探伤技术和信息化、安全、备用轮轴等管理要求,适用于铁路货车轮轴及零部件造修单位对轮轴的组装、检修、探伤和管理,滚动轴承(简称轴承,下同)的一般检修、大修和压装,车轮、车轴的加工和标记,以及备用轮轴管理、轮轴信息化管理、热轴故障鉴定分析,其他要求仍执行《铁路货车厂修规程》《铁路货车段修规程》《铁路货车站修规程》《铁路货车运用维修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和有关文件、电报规定,圆柱滚子轴承检修及组装要求执行《铁路客车轮轴组装检修及管理规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路货车轮轴检修综合要求
4.1.1 本章规定了铁路货车轮轴、轮对检修和轴承一般检修、大修、压装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4.1.2 轮轴检修后,须在车轴轴身和车轮表面(踏面和轮辋内、外侧面除外)均匀涂刷醇酸清漆或非苯类清漆,一级修除外;轴承压装后,须在前盖、后挡及车轴防尘板座非配合面等部位涂刷醇酸清漆或非苯类清漆,经磷化处理且状态良好的前盖、后挡可不再涂刷。

4.1.3轮轴、轮对、车轴及车轮吊装须采用专用吊具,严禁吊具的金属部位直接接触车轴、车轮的加工配合部位。

4.1.4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退卸:
4.1.4.1 货车入修理工厂(公司)厂修时。

4.1.4.2车辆段检修的轮轴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4.1.4.2.1轮对需分解时。

4.1.4.2.2无标志板或标志板标记不清、打错而导致无法判断轴承首次或末次压装时间。

4.1.4.2.3新造、大修轴承在6个月内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

4.1.4.2.4轴承经技术状态检查或轴承诊断装置检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轴承(包括外圈、前盖、后挡、轴端螺栓等)有裂纹、碰伤、松动、变形和其他异状。

(2)密封罩、密封座、油封、密封组成有裂纹、碰伤、松动、变形,密封组成高于外圈端面,SKF 197726、353130B、353132A(352132A)、353132B(353132X2-2RS)型轴承密封组成中骨架与油封脱胶影响密封性能。

(3)轴承密封失效,有甩油、混砂、混水或油脂变质现象。

(4)转动轴承有异音、卡滞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5)轴承的轴向游隙大于0.75 mm;
(6)电焊作业导致电流通过轴承。

(7)空车脱轨轮轴的同一转向架上的所有轴承,车辆颠覆或重车脱轨后的全车轴承。

(8)轮轴上遭受水浸或火灾的轴承。

(9)发生热轴故障或车辆滚动轴承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预报需退卸的轴承。

(10)使用时间达到 20 年的国产 RD 2型 40 钢车轴上的轴承。

(11)车轮踏面擦伤、局部凹陷深度达到2mm及以上的轮轴上的轴承。

(12)车轮踏面剥离、缺损超过运用限度的轮轴上的轴承。

(13)其他需要退卸的情况。

4.1.5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须由退卸单位就地报废:
4.1.
5.1 大修轴承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

4.1.
5.2 车辆颠覆或重车脱轨后的全车轴承。

4.1.
5.3 电流通过引起局部放电造成斑点、凹槽或槽纹等表面电蚀损伤的轴承。

4.1.
5.4 锈蚀严重,不能正常转动的轴承。

4.1.
5.5 发生燃轴或火灾被损伤的轴承。

4.1.
5.6 外圈破损的轴承。

4.1.
5.7 大修轴承出现一般检修无法修复的缺陷。

4.1.
5.8 内、外圈均出现制造、大修单位或时间不清的轴承。

4.1.
5.9 其他无修复价值的轴承。

4.1.6 轴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做大修:
4.1.6.1新造轴承压装后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

4.1.6.2新造轴承经外观技术状态检查、尺寸和几何公差检测,故障、缺陷超过一般检修规定,但又未达到报废条件。

4.1.7 各型新造轴承、大修、检修轴承未达到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或运行里程须进行一般检修;但剩余寿命小于6个月者,只能做一次一般检修。

新造或大修轴承首次压装时间与表2-1规定的使用时间相差6个月至1年者,如不退卸,限装用于12个月内到达厂、段修期的段修车、辅修车或临修车上。

4.1.8 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分解检查:
4.1.8.1 轴端无组装日期或组装单位责任钢印(进口轮对除外)。

4.1.8.2 经复合磁化荧光磁粉探伤或超声波探伤检查,确认有下列情况之一:
4.1.8.2.1 车轴裂纹延伸至轮座或轮座裂纹。

4.1.8.2.2 车轴透声不良或难以判断。

4.1.8.2.3 镶入部接触不良。

4.1.8.3轮对内侧距离及内侧距离三处差超限。

4.1.8.4 轮对轮位差超限。

4.1.8.5 出现其他需要轮对分解的故障。

4.1.9 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更换车轴:
4.1.9.1 车轴无制造时间或制造单位代号。

4.1.9.2 使用时间达到20年的国产RD2型LZ40钢车轴轮对需退轮时。

4.1.9.3 使用时间达到15年的国产RD2型D1等级车轴轮对需退轮时。

4.1.9.4 车轴裂纹超限而不能修复。

4.1.9.5 经超声波探伤检查确认透声不良。

4.1.9.6 轴颈、防尘板座、轮座、轴身等有一处及以上尺寸超过规定限度而不能修复。

4.1.9.7 轴身弯曲超限。

4.1.9.8 脱轨车辆同一转向架上的车轴轴颈弯曲大于0.15mm。

4.1.9.9 轴颈由于燃轴而碾长或弯曲者。

4.1.9.10 轴颈及防尘板座有电焊打火或电蚀。

4.1.9.11 其他需要更换车轴者。

4.1.10 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更换车轮:
4.1.10.1 车轮轮辋厚度小于规定限度。

4.1.10.2 车轮轮辋宽度小于134mm。

4.1.10.3 轮对四级修时,车轮轮毂长度小于170mm。

4.1.10.4 车轮踏面及轮缘裂纹、缺损、剥离经旋修无法消除。

4.1.10.5 轮对四级修时,车轮标记不清。

4.1.10.6 辗钢车轮轮辋外侧及辐板上有沿圆周方向的重皮。

4.1.10.7 辗钢车轮有铲槽。

4.1.10.8 装用带辐板孔车轮的轮对分解时。

4.1.10.9 车轮轮辋裂纹无法消除或辐板、轮毂裂纹。

4.1.10.10 其他需要更换车轮者。

4.1.11 轮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加工修理:
4.1.11.1 车轮踏面剥离、擦伤、局部凹陷、碾宽、圆周磨耗超限及裂纹、缺损、粘有熔化金属。

4.1.11.2 车轮轮缘厚度超限或轮缘垂直磨耗超限,轮缘缺
损、裂纹、碾堆。

4.1.11.3 同一轮对的两车轮直径差超限。

4.1.11.4 同一车轮相互垂直的直径差超限。

4.1.11.5 轴颈、防尘板座有一处尺寸超限。

4.1.11.6 轴颈及防尘板座裂纹,表面有磕伤、碰伤、拉伤、划伤、凹痕、锈蚀等状态。

4.1.11.7 轴颈蹾粗。

4.1.11.8 轴身裂纹,表面有打痕、碰伤、磨伤及电焊打火等状态。

4.1.11.9 轴端螺栓孔不能起紧固作用。

4.1.11.10 中心孔损伤影响加工定位。

4.1.11.11 同一车轮滚动圆跳动量超限。

4.1.11.12 出现其他需要加工修理的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