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
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一、倾诉真挚情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
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
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
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
上片头三句,“寻寻觅觅(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惨惨戚戚(情)”,写出其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次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景),最难将息(情)”,流露出痛苦哀伤之情;再次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
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浅析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内容摘要】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词人,她工诗善文,词尤突出。
早期词作多写闺情相思,后期多抒发故国之思及慨叹凄苦身世。
李清照作词善于白描,工于造词,形象鲜明,情意缠绵,其词风在婉约清丽中能见豪放之气。
李清照词作之《如梦令》被誉为惊世之作,语言精炼生动,结构紧凑,细腻婉曲,曲折委婉,极有层次。
而《渔家傲》写得气势磅礴,想象奇特,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笔者从李清照的写作特点、风格特征、诗词风格、关注生活等方面来阐述李清照的婉约词风。
【关键词】李清照婉约风格细腻婉曲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今山东济南)人,北宋末南宋初著名女词人。
早期生活优裕,与太学生赵明诚结为美满姻缘,志趣相投,诗词唱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侵中原,靖康二年夫妇相继避兵江南,不久赵明诚病故,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一带,晚景凄苦。
清冷照一生,愁词伴孤灯;辗转黄花地,瘦影舞秋风:总结了李清照的一生。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是南北之交的词作大家,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同时,她的诗歌和散文也很有成就,《金石录后序》介绍《金石录》的内容及成书经过,回忆与赵明诚结婚后三十年的患得患失,堪称散文杰作。
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前期所作词多写她在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清新活泼,颇有情趣。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都是抒写闺情的名篇。
作者在这些作品里,大胆地抒写了个人的欢乐与哀愁,揭示了自己热爱自然,忠于爱情的内心世界。
后期由于作者饱经忧患,词作多写感时伤乱、慨叹身世、悼亡忆旧,情调婉转沉痛悲凉,也表现对中原的怀念。
词的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落日溶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名声可谓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一个“愁”字不仅贯穿了她的整首词,更笼罩了她的一生。
其前后期的词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
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的,多表现身世之苦,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一、前后期词风转变的原因(一)社会背景因素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
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
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
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
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举例说明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举例说明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学院:冶金与能源学院班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班作者: 郝龙飞孙鹏辉李双全于欢一.摘要:李清照是南北宋朝代更迭之际时一位杰出的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
这个特殊的时代造就了李清照特殊的思想内容,与众不同的经历更是让她的人生多了一份厚重,让她的词也多了一份韵味。
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追求精湛的语句,而是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婉转勾勒出那清雅超俗的意境,给读者以意境美。
她对宋词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在群芳争艳的宋词中,她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名“易安体”。
又因其词风格多以婉约为主,人称“婉约词宗”。
通过对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探讨,一方面是为了找出其词的魅力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借此加深对中国词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二.关键词:李清照婉约前期后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三.正文:1.生平: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之一。
父亲李格非,熙宁九年进士,为元佑后四学士之一,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由于父亲在京做官,她从小就随父母搬到汴梁(今河南开封)。
腐朽的封建思想并不能束缚她,她可以经常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精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
这一切,都使她被深深的吸引了。
这段无忧无虑的少女经历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为她以后描绘出那些清雅超俗的意境打下了基础。
2。
思想内容:(1)前期:这个时期是在婚前主要写纯真少女的天真无邪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热烈向往。
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得李清照的才华得到了释放,纯真的少女生活使得她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例如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的思想内容概括 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

李清照的思想内容概括李清照的词的特点和风格李清照,宋代女词人,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成为1987年天文学会为水星环形山命名的15位中国历史人物中唯一的女性。
李清照的生活,与词的特点,可以以时间划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有着显著的区别。
李清照前半生生活安逸,与丈夫赵明诚婚姻生活美满幸福、志趣相投,她的词大部分都在描述这种贵族的生活;李清照后半生却要背负北宋的灭亡,跟随南宋政权一起逃亡,以及晚年的孤独,所以她的词风也发生了很多的转变,像士大夫之词一样,感伤起国家的命运。
那么,李清照词的特点到底有哪些,词的历史地位又如何呢?本文将做简单的分析和呈现。
李清照词的分类:前半生悠闲生活李清照前半生生活是幸福美满的,这时期的词主要以描写少女情怀和婚姻生活情趣为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4方面:1.描写少女性格的天真活泼李清照出生在官宦家庭,从小就受到过良好的教育。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进士出身,也是北宋词人,李清照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也擅长写词,所以李清照在待闺之中的时候,就写了很多著名的词篇。
《宋史·李格非传》记载: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
女清照,诗文尤有称于时,嫁赵挺之之子明诚,自号易安居士。
母女二人在史书上留下名讳,都善词文,历史上恐怕只有这一对母女。
比如写于李清照出嫁之前的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可以看出十六七岁的李清照是多么的活泼好玩。
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与很多友人乘船游溪亭,由于贪玩一直玩到日暮天色渐晚,于是大家争相划船归路,由于船多拥挤误入了莲花的深处。
仿佛能够听到一片嬉闹之声。
2.描写婚后生活的幸福与快乐如果没有李清照的词,我们就无从得知李清照婚姻生活的幸福。
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赵明诚也是名门之后,父亲赵挺之官至北宋的宰相。
李清照前后期创作比较

秋雁 梧桐
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一种“淡”字表白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 惨淡。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 【下阕】
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既兴奋又恐惊旳 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旳少女旳复杂情感, 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整首词风格明快,节
奏轻松,活生生旳刻画了 一种活泼害羞,情窦初开 旳少女形象。李清照旳词 就是这么,把握人物旳心 理活动如此精确,勾勒人 物形象是那样旳生动,以 致呈现给一千数年后旳今 日旳我们面前,依然是那 么旳栩栩如生,感觉距离 还是那么旳近,好像就是 在昨天发生旳一切故事。
愁
词人描写在残秋旳所见所闻所感 来充分展示她所处旳冷清悲凉旳环 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旳巨 大悲痛旳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旳心绪)
直接抒情旳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等
淡酒
找出词中旳 主要意象
黄花
晚风 细雨
结论: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 旧时相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史学家认为是宋代女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她的诗词以自然淳朴的情感、浪漫主义的倾向和艺术表现力强而著称。
以下是对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的赏析:一、自然淳朴的情感李清照的诗词情感表达自然、淳朴,没有底蕴深邃、状况复杂的复杂情感。
她的情感如白沙献瑶池一般,简单的表达中透露着深刻的情感思想,反映了她自然而然的情感感受。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通过对昨晚的自然变化进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恋的痛苦和回忆。
她把自己的感觉流露出来,而没有表现出欲盖弥彰的姿态。
二、浪漫主义的倾向李清照的诗词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她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和渴望,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情感色彩。
她的诗词内容深入浅出,富有幻想性和遐想性,把私人的感觉融入到舒展的自然图景之中。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这一句就是流露出对失恋的痛苦和对追求爱情的向往的表达。
三、艺术表现力强李清照的诗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她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把婉约、柔媚的情感深入人心。
她的诗词对于色彩的表现尤为绚烂,常用色调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如《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表现了诗人对失恋的幻灭,悲伤.而此时的海棠花带给人一种跌宕、悲凉的感觉,在敌我之间,更多了一份孤独感,衬托出诗人更深的失意与万分难过的感情。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把自然特征和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自然背景产生不同的诗情,所表现的情感和表现方法,是文学创新的蓝本,她的文艺风格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对于后人的文学原创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

李清照后期作品风格特点李清照擅长写词,《如梦令》、《醉花阴》等都是李清照词曲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前期和后期。
李清照前期的词曲风格明快,吟唱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压抑沉闷,抒发了自己离乡愁绪之苦。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存有《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恨永昼》、《临江仙庭院深深几许》等。
李清照就是婉约派的代表人,她的词风多样,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绘和刻画,引起世人的深思。
《醉花阴薄雾浓云恨永昼》就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曲经典作品,全词内容为:“薄雾浓云恨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肥初皱。
东篱五更黄昏后,存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在上阕通过描写“薄雾”、“愁云”、“瑞脑”、等意象突出了季节环境。
秋天到了,词人感觉到窗外一片压抑愁闷的景象,生活在这样萧瑟沉闷的天气中,词人的心情也逐渐愁苦和抑郁。
随后,词人写到了重阳佳节,借此节日来反衬出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寥感。
中秋佳节本该是家人赏菊喝酒团聚的日子,但今年的重阳佳节,只剩下词人孓然一人,心中不免有些孤苦和凄凉。
下阕中,词人借上阕意象,抒发了自己思念丈夫思念亲人的心情。
李清照就是两宋时期知名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主要以词居多,诗歌相对而言较太少。
尽管如此,她的诗歌也存有很独有的风格:与婉约风格的词相同的就是清照的诗歌具备一种豪放的气魄!颇存有一种大丈夫的气概,诗歌中擅于采用历史典故、借古讽今、想象多样,具备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举个例子来讲,《乌江》这首诗就表达了作者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诗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了一种宏伟的气魄;后面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用了项羽不肯南渡的典故,表现了对项羽的钦佩,同时借此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软弱!李清照的诗歌有着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营造出一种不一样的风格。
《晓梦》这首诗就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描绘出一幅自由自在的美好境界,当自己沉迷其中陶醉不已的时候突然清醒,发现周围的世界和梦幻中的“天堂”相距如此遥远,让人嗟叹!做为一位女子,李清照能够存有这样的宽广的眼界,如此豪放的气魄,这使很多男人都赞叹不已呀!清照自小便生活在一个存有书香氛围的大家庭,对文学有著极深的爱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情感及风格特征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
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家常语,善用白描法,讲求韵律美,使她的词自成一家。
下面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一、倾诉真挚情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
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之后,面对国破家亡所产生的一腔爱国主义情怀。
如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是李清照后期词中的杰出作品。
全词概括且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境界逼真,情绪迫切,写尽了她凄惶的天涯沦落之悲。
充分体现了她后期的那种忧愤深沉的词格。
北宋灭亡,黎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李清照身逢乱世,又加丈夫新丧,应该说,《声声慢》中“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怀,是国难家灾当头,一个百无聊赖的孀妇的痛苦心声,是心底真情的流露。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李清照的悲戚哀愁的心境是有普遍性的,这是国破家亡的时代悲哀。
上片头三句,“寻寻觅觅(情),冷冷清清(景),凄凄惨惨戚戚(情)”,写出其凄凉悲伤忧愁的情怀;次二句,“乍暖还寒时候(景),最难将息(情)”,流露出痛苦哀伤之情;再次三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情)晚来风急(景)”,写其凄寒难挨之情;末三句,“雁过也(景),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情)”,表现益加痛苦悲伤之情。
下片头三句,“满地黄花堆积(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情)”,表现其凄怅落寞之情;次三句,“守着窗儿(景),独自怎生得黑(情)”,表现其孤寂之情;再次三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景)”,蕴其愁闷忧愤之情;“这次第(全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情),总述愁情之浓深。
综观全词,层层面面无不染上愁之色彩,多层次言愁。
缘情布景,情随境迁,情也各有微妙之不同,但归结一个“愁”字。
情景婉绝,浑然一体。
再如她的《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和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是李清照后期代表作品之一。
这一时期的作品,感情极其沉痛,内容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而带有社会和时代的因素。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晚年生活的一个细节。
当时南宋政权南渡后建立了小朝廷,依旧过着犬马声色、歌舞生平的生活,抗金复土大计全抛脑后。
作者心中却时时充盈着家事、国事的忧伤。
词中描写了
面对元宵佳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繁闹景象,她不愿与来邀的朋友外出游玩,而独自坐在帘儿底下回首往事,听人笑语时的凄怆心境。
这首词写得深沉、含蓄、凄婉动人。
既表达了时代环境的今非昔比,又抒发了作者遭受离乱、饱经忧患后的悲愤情感。
透过今昔的变化,表达了深切的故国之思和流亡之痛。
词中表现的个人深愁惨痛,正是那些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二、善用白描法
李清照的词,很擅长运用白描的手法,这是她用来抒发真挚感情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她的《念奴娇》:
萧条庭院,有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头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末。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词人早期作品。
调中塑造了一个刻意伤春而又伤别的女主人公形象。
因为当时赵明诚不在家,适逢清明,李清照感慨所作。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画出词人与丈夫离别后深闺寂寞之情,以及寂寞的闺中人从伤春的你落情绪到盼望游春的心理转变过程。
李攀龙《草堂余隽》云:“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
”对我们理解本词之意蕴有启迪作用。
上片开头几句描绘斜见细雨的萧条景象,以景抒情。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两句属生活细节。
作诗饮酒只为遣愁,为下文蓄势。
歇拍两句点明主旨,原来是丈夫不在身边,信中又“万千心事难寄”。
下片开头说春寒料峭,无心凭阑,终日垂帘,烦闷心绪难以消遣。
末尾几句陡转,因天气转晴,忽然又产生游春之意。
结构上开合动宕,深得吞吐腾挪之妙。
又如她的《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这首词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又如她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
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
李清照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创造了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她匠心独运,特别善于创造这种平淡而绝妙的境界,这应该是李清照词作的重要特色。
此小令似乎信手拈来,毫无雕啄,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日暮酒醒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
你看:溶溶的落“日”,苍茫的“暮”色,逶迤的“溪”水,婷婷的“藕花”,翼然的“溪亭”,芳草萋萋的干“滩”,群栖待宿的“鸥鹭”,幽雅恬淡。
女主人公沉醉其中,茫然“不知归路”,“兴尽晚回”,短楫轻舟,“误入藕花深处”,以至“惊起一滩鸥鹭”……这是一幅
多么生机盎然而又绝妙无比的图画,一位活泼开朗、豪爽潇洒的少女飘然从画面深处走来。
她——便是年轻的李清照。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这正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妙处!
三、熔炼家常语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把一些家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
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高远,犹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总之,无论是李清照前期的词还是后期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易安体。
为词苑增添了活力,同时也为后代作出了榜样,在词的创作实践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
此外,她也精通音律,所以她的词声调和谐,音韵流传。
易安的词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