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李清照词艺术特点的内容:
1. 李清照的词情感表达那叫一个细腻啊!你看像《声声慢》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把她内心的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啊。

她就像一个情感大师,能把那些细微的情绪都捕捉出来,让我们读者也能感同身受,这难道不厉害吗?
2. 她用词真的是超级精准哇!比如说在《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四个字“绿肥红瘦”,哇塞,这画面感一下就有了呀!这精准度简直绝了,就像一个神射手,一箭就射中了靶心呢。

3. 李清照的词意境营造得也太棒了吧!像《一剪梅》里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那意境,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个充满相思之苦的情境中。

这就好像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美丽而哀愁的画卷,多吸引人啊!
4. 她的词有时候好俏皮啊!瞧瞧《点绛唇》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哎呀,这种少女的娇羞和可爱简直活灵活现了。

这就如同我们身边一个古灵精怪的邻家小妹,多有意思呀!
5. 李清照的词想象超丰富的呀!在《渔家傲》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哇,那想象的世界多么奇妙呀!就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仙境的大门,让人好想走进去瞧瞧呢。

6. 她的词真的是有韵味得很呐!以《武陵春》的“风住尘香花已尽”为例,简简单单几个字,那韵味回味无穷啊。

这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让人沉醉其中呀!
7.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那真是太突出啦!她的情感、用词、意境、俏皮、想象、韵味等等,都融合在一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她。

她就像是词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一直熠熠生辉,永远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品味,难道不是吗?
我认为李清照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

李清照的诗词特点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

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所用的典故也不多,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

李清照的语言清新朴素,词句之间展现出的是她“眼所见而存于心”的鲜活的事物;流露出的是她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如弥漫在身边的檀香,融于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叙尽了人之常情,又如蜿蜒的溪水,清雅而悠然,令人回味其中,又欲追溯其源。

一、归纳特点1. 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为婉约经典之作。

主要在于她的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赋予物诗意。

在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中,往往能体会到一种高雅之韵。

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挣渡,挣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并没有加以精雕细琢,但在意境与心情上却拿捏得准确而到位。

只有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的场景,清秀淡然。

其中“溪亭日暮”这仅有四字之言,便在读者面前铺开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天边的晚霞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清澈小溪环绕着古老的亭子静静地流淌……这样简约的语言留给了人们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反而比细致刻画的方法要好得多,再看下文的“藕花深处”也是如此,她并没有说明藕花怎样多,怎样密——个“深”字便把荷塘之景展现得一目了然。

从而也为她“惊起一滩鸥鹭”作了铺垫。

然而,这里的“鸥鹭”不是“一群”而是“一滩”,虽仅有一字之差,却使语言更加雅致。

一滩白色的鸥鹭从碧绿繁茂的荷叶中起飞,似有一种云烟升空之感,从而使得本句的语言没有破坏前面创造出的意境,体现了自然之美。

这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独具匠心。

在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见到倒装句式。

比如《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兽”,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兽形的香炉,应是“金兽销瑞脑”;“帘卷西风”,本是“西风卷帘”。

然而这样不仅压了韵脚,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诗句韵味。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摘要:一、李清照的婉约派特点1.情感细腻2.意境优美3.含蓄委婉二、李清照的诗词作品1.《如梦令》2.《声声慢》3.《点绛唇》4.《浣溪沙》5.《渔家傲》三、李清照婉约派诗词的艺术价值1.情感真挚2.文字优美3.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正文: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婉约派特点。

婉约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流派,主要特点是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含蓄委婉。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她的诗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梦境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过去的心情。

词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表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词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首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点绛唇》是李清照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小令,词中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这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表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浣溪沙》是李清照的一首描写离别的小令,词中写道:“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这首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渔家傲》是李清照的一首具有豪放派特点的词,词中写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

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赏析李清照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史学家认为是宋代女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力。

她的诗词以自然淳朴的情感、浪漫主义的倾向和艺术表现力强而著称。

以下是对李清照诗词艺术风格的赏析:一、自然淳朴的情感李清照的诗词情感表达自然、淳朴,没有底蕴深邃、状况复杂的复杂情感。

她的情感如白沙献瑶池一般,简单的表达中透露着深刻的情感思想,反映了她自然而然的情感感受。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一句,通过对昨晚的自然变化进行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失恋的痛苦和回忆。

她把自己的感觉流露出来,而没有表现出欲盖弥彰的姿态。

二、浪漫主义的倾向李清照的诗词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倾向。

她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爱情等主题的追求和渴望,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情感色彩。

她的诗词内容深入浅出,富有幻想性和遐想性,把私人的感觉融入到舒展的自然图景之中。

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这一句就是流露出对失恋的痛苦和对追求爱情的向往的表达。

三、艺术表现力强李清照的诗词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

她运用极富感染力的情感语言,把婉约、柔媚的情感深入人心。

她的诗词对于色彩的表现尤为绚烂,常用色调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

如《如梦令》中“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表现了诗人对失恋的幻灭,悲伤.而此时的海棠花带给人一种跌宕、悲凉的感觉,在敌我之间,更多了一份孤独感,衬托出诗人更深的失意与万分难过的感情。

总之,李清照的诗词把自然特征和人的主体性结合起来,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自然背景产生不同的诗情,所表现的情感和表现方法,是文学创新的蓝本,她的文艺风格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之处,对于后人的文学原创有着深远的影响。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凝练,通俗易懂,具有逻辑性,意思富于变化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凝练
李清照的词中遣词曲意,丰富而见解深,结尾巧妙,凝结了许多意趣,高度表现了词的凝练。

比如《桃花源记》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五七日天气新,七八日风和日暮”。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表现出了
春天来临和春天过去的生动描述。

二、多样变换
李清照的词意象丰富,富于变化,能够表达出许多内涵。

以《胡笳十
八拍》为例,第一拍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拍中将自己的孤独、悠远感满溢地抒发出来,并且以
汗水结尾,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在无限广阔中空虚孤独的感受。

三、具有逻辑性
李清照的词具有很强的序次逻辑和理智性,表现出无言的诗意。

比如《渔家傲·秋思》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把早晨出行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出来,又唱出一曲
渐行渐远的异乡之恋,具有浓郁的愁绪感。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李清照词充分表达出她心中所思所想,文字内涵深刻,写作手法凝练,思想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2)李清照词艺术特色在委婉含蓄中,李清照的词也不乏直率,利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吐露内心的真实情感。

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词的下阕,直接抒写自身的离别情绪和相思之苦,这也体现了李清照抒情大胆,强烈,直率。

李清照也写了很多来抒发国破的哀伤之情。

她的词《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认取长安道。

”长安是故国的象征,词人认为“空梦长安”而永夜欢意少,一个“空”字,领起全梦,将女词人思念故国的满腹情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而在她的诗作《夏日绝句》中,通过诗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词大胆而直率地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李清照的作品中,诗作占少数,但是多数流露豪壮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感,她的词被后人视为“绝似苏辛派”“无一毫脂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这首词可以说正是李词人远大的理想,不凡的抱负,勃勃的雄心,炽烈的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与抒发。

李清照在抒情方面,无论是抒发自己的身世凄苦之情还是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都是在委婉中带着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抒情方式更能让读者通俗易懂。

二、自然清新的语言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是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谐流转的音乐美,浓淡相宜的绘画美,而清新的自然美是李清照词最突出的语言艺术特色。

李清照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承“花间”之婉约去“花间”之俗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语,口语化甚至方言入词,使词语代“俗”而来的清新的,自然的清词真语,清新浅俗,浑成大雅。

李词人在语言方面善于用叠字,口语化。

如她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的开始用了叠字来达到语言上的音韵美,而且用叠字,更加强了语言的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

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和艺术风格

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和艺术风格

浅析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和艺术风格1. 李清照诗词的情感特征李清照的诗词情感特征以清新淡雅、悠然自得为主,表达出一种淡泊名利、清心寡欲的仙风道骨的境界。

她在诗中抒发出对爱情的渴望,但又不失清高,把激情化作淡淡的思念,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又抒情的清新之意。

她的诗歌中更多的是抒发出对生活的淡然,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自然之中,表达出一种自然而又淡雅的情怀。

李清照的诗歌情感特征淡淡的,没有张扬,也没有太多的浪漫,但是却能够把她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而又淡雅的情感。

2. 李清照诗词的艺术风格,字数在200字以上李清照的诗词艺术风格以其独特的节奏、押韵和抒情性而著称。

她的诗歌通常以五言、七言古诗为基础,又有自己的特色,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她的诗歌中渗透着浓郁的婉约风格,抒发了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渴望。

此外,她的诗歌中还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把自然风景与情感融为一体,把淡淡的悲伤和深沉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清照的诗歌艺术风格也受到了众多诗人的影响,她的诗歌中不仅有着深厚的情感,而且有着清新的节奏,把自然风景与情感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被誉为“诗仙”。

3. 李清照诗词的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诗词,以情感表达为主,有着浓郁的悲伤情怀。

她的诗歌,多以抒发心中的悲伤为主,抒发了她的孤独、无奈、失意之情,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愤怒,以及对社会的不满与反抗。

此外,李清照的诗歌也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渴望、对友情的珍惜、对家庭的深情等。

此外,她的诗歌还有着浓郁的哲理色彩,表达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总之,李清照的诗歌,以情感表达为主,有着浓郁的悲伤情怀,表达了她心中的悲伤、无奈、失意,以及对爱情、友情、家庭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4. 李清照诗词的艺术形式李清照诗词的艺术形式是以诗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她的诗歌结构主要有五言古诗、七言律诗和七言绝句三种形式,其中以五言古诗最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的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班级:化学类2班作者:李波孔静梅李宁刘成伟于照涵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

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语言清新朴素。

她不仅开创了“易安体”,更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备受古今论者的赞誉。

九百年来,其词以真挚的情感,浅淡的语言,清超的意境,感动了无数读者。

通过研究易安词的艺术特点,旨在找出其词的魅力所在,一方面加深对其人其作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评价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婉约易安体南渡艺术风格热爱生活孤独寂寞艺术意境奇女子艺术成就中国文学主要内容: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人。

父亲李格非,字文叔,熙宁九年进士。

母亲王氏同样知书善文。

李清照从小就在这个文化氛围浓厚的仕宦家庭中长大,在闺中即小有文名。

她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对宋词的历史有着杰出的贡献。

她的词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不苛求字句的精湛,但是词中处处可见生动鲜明的事物与细致入微的心理。

语言更是清新洒脱。

她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她的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李清照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她善于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不同的题材。

她用词来书写自己的情感、生活、意趣;用诗来表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及见识;用文来记叙自己的智慧、文学主张。

在诸多的文学表现形式上,李清照的词最为突出,奠定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明·杨慎《词品》中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清·沈谦《填词杂书》中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周柳”。

从众多文人对李清照词作的评价来看,后人对她诗词创作成就是颇为赞誉的。

从总体上看由于前后期不同的生活经历,使她的词作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风格上都以“南渡”为界线,有着迥然的差别。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都是以其闺阁生活为中心,反映她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

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极为幸福的,夫妇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使她南渡前的词作大多是描写少女情怀及成婚后闺中生活情趣为主要内容。

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描写纯真少女的那种天真、纯洁及对生活的热烈向往。

李清照出生于官宦家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使她从小就受到了优越的教育,婚前便有佳作,而这一时期的词主要是描写少女的那种天真浪漫。

如她的前期作品《如梦令》两首,语言清新、活泼真实,寥寥几笔将词人那种爱好自然、向往自由、天真浪漫的那种少女情怀表现的惟妙惟肖。

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将词人对春的惋惜之情用直接、浅淡的词句表现的淋漓尽致,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很难做到的。

再如其早期作品《点降唇》中用及其传神的语句、深刻敏锐的洞察力使少女的那种天真、活泼及微妙的心里活动跃然纸上。

特别是尾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少女那种想看又不敢看,不敢看又不甘心的那种复杂的矛盾心里描写的惟妙惟肖,堪称绝笔。

二是描写对婚后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夫妇融洽的感情为李清照词的创作带来了新的灵感,她将婚后安怡、幸福的生活写入了词中,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如其词作《采桑子》中,作者以家常笔调,写闺中的日常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尾句“笑语檀郎,今夜沙厨枕簟凉”写出了女主人公对自已丈夫的关心、爱护,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平淡而有情致的家庭氛围,体现了词人恬适安逸、热爱生活的心境。

三是描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流露出夫妻团聚的渴望。

李清照前半生是幸福的,虽然由于赵明诚出仕做官两人有时会有短时间的分别,但这种小别却造就了李清照更多的灵感。

丰富的情感渗透着对丈夫的思念,使李清照这一时期的词作很大一部分是以思夫为主要内容。

如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词以女性独特的视角抒写了人世间的离愁别恨之苦,形成了细腻、含蓄、委婉的新颖艺术风格。

词人紧紧地抓住了情感的发展过程,将相思之新愁加之离别之旧恨,首尾相应,显得余味无穷。

尤其是著名相思词作《醉花阴》一词更能全面地说明她这一时期的词作境界。

此词给人一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觉,词人在重阳佳节因思念丈夫借洒消愁,渲染出一种孤独凄凉之感。

尤其尾句“人比黄花瘦”即景取喻、新颖独到具有极强烈的形象性与抒情性,成为历来被人称颂的名句。

四是通过描写梅、菊等自然景物,表现词人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

在李清照前期作品中,除了大篇幅描写相思之苦外还有一部分词是借物言志,以物喻已。

通过对菊、梅等自然事物的凌霜傲雪的精神的描写,表现了词人冰清玉洁、坚韧不拨的优秀品质。

如《多丽》以白菊天然丽质的精神风貌自比,表现了词人身处逆境而悠然自得、遭摧残而傲然挺立的风姿品行。

又如《渔家傲》中“此花不与群花比”将词人的那种孤傲不群的品格水到渠成地点染出来。

全篇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格调轻快流畅。

“靖康之变”不光给李清照的生活笼罩上了一层阴影,同时也使她的诗词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抖然一变,充满了凄苦苍伤之感和“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内容上南渡后的作品主要以感伤时世、悼念亡夫、回忆故土为感情基调。

这一时期的词作更像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在反射出自己的悲惨生活境遇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政局的动荡、社会的黑暗。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反映了她30年的艰辛生活:一是表现词人对故土的想思与怀念。

在30余年的漂泊、流浪的生活中,李清照偿尽了人生的疾苦,对故乡、往夕的思念自然是难免的。

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词以芭蕉“阴满中庭”渲染浓阴的幽暗,衬托出了环境的凄凉。

从听觉上点染了雨打芭蕉的寂寞冷清。

词人以“北人”自称,倒出了她怀念故土、不惯旅居的彷徨与悲切。

此词重叠复沓,在听觉效果上增强了词意,使词中之情、之景在时间上得到了伸展。

二是悼念亡夫,对丈夫的深刻思念之情。

建炎三年丈夫赵明诚的突然病逝使李清照颠沛流离的生活雪上加霜,与丈夫的生死相别使她这一时期的创作很大一部分是以悼念亡夫为内容。

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这首悼亡词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描写入手,借梅兴发。

营造了一个凄凉幽怨的氛围。

第二句的“沉香续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描写词人孤苦伶仃、只有无烟的玉炉相伴,冷景与冷情和谐统一,词人孤身独处的凄凉之感触手可及。

尾句“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人堪寄”词人借折梅无处可寄的淡笔,将一腔衰情婉然收住,却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空间。

三是表现词人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

在她的后期词作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表达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衰愁。

如《武陵春》(风住香尘花已尽)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都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是通过对饮酒的描写使李清照的词在婉约的同时又不乏丈夫气。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大量出现的一个行为那就是饮酒,在古代社会女性饮酒似乎不大可能,但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酒这个词却大量出现,也许是李清照在酒中才能找到灵感,无论是在早期还是晚期,酒这个词始终贯穿李清照词创作的始终。

如早期词作《如梦令》两首中,“浓睡不消残酒”、“沉醉不知归路”;《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等词句举不胜举,使李清照词在充满了女性温柔、缠绵的同时有一种别的女性作家没有的丈夫气,创造了词的多重效果。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词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后人将她推为宋代“婉约派”词之宗主。

其词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世称“易安体”。

而在艺术特色上李清照的词不同于一般的婉约派风格,而是婉约中带有豪放、软弱中带有硬气,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李清照的词精心提炼民间口语,将口语生动活泼的气息带进了诗词之中。

李清照的这一特点应是受了苏轼词通俗特点的影响,全词无生涩词语,使人一看就懂。

使读者很容易体会到词人的内心感受。

她的词清新明朗、入口即化、易于理解。

善于熔炼极其平常的语言来描写平常的景物,造成极高妙的艺术意境而不见斧凿之痕。

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仿佛不经意间冲口而出,但仔细品位却含意深远。

用极其通俗、简单的语句将词人临别时的一腔心事、欲言又止的神情表现的极其贴切传神。

《武陵春》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信手拈来,不加讳饰,全无生涩之词。

在充分体现通俗化、口语化的同时并不给人以淡乎寡味、松散无力之感。

用笔率直又不乏含蓄,将词人国破家亡的飘泊无依、夫亡孀居的惘怅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的表现出词人的创作艺术技巧已出神入化,像这样的语句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二、李清照的词作中善于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具有浑成、含蓄、婉曲的特点。

如《一剪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自已的相思,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永遇乐》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描写自己孤寂失落的人生情怀。

均以直白之语,写深浓之情,显得委婉、含蓄、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

三、李清照作词讲求韵律、具有音乐美。

她精于音律,因而作词强调音乐美,十分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

同时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

如其晚期词作《声声慢》开头连用十四个叠字,细致的描绘了她痛定思痛的心里过程。

而本词在声调上也特别的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

如“将息、伤心、黄花、冷清”等。

全词齿音四十一个,舌音十六个,共计五十七字。

尤其篇末“梧桐更兼细雨…”二十字里齿声交加重迭,这应是有意用啮齿丁宁的口吻,写自己忧郁倘恍的心情。

再如《行香子》中的“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短短几句将大自然的三种气象写入其中,让人读了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韵律美感。

四、李清照的词在创作技巧上巧妙的运用修辞手法,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

如《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用极常见的肥瘦二字,借代与拟人并用,构成了一幅晚春时节落花无数、红衰翠盛的生动画面。

而李词中运用对比手法更是比比皆是。

如《永遇乐》中所描绘的中州盛日与今日冷落相对比;他人的欢欣鼓舞与自己的落寞孤独相对比;《醉花阴》“人比黄花瘦”中的人与黄花之比,生动形象、意喻传神,充分的显示了李词高超的词创技艺。

五、李清照的词在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的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