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李清照词艺术特点的内容:
1. 李清照的词情感表达那叫一个细腻啊!你看像《声声慢》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把她内心的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啊。
她就像一个情感大师,能把那些细微的情绪都捕捉出来,让我们读者也能感同身受,这难道不厉害吗?
2. 她用词真的是超级精准哇!比如说在《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四个字“绿肥红瘦”,哇塞,这画面感一下就有了呀!这精准度简直绝了,就像一个神射手,一箭就射中了靶心呢。
3. 李清照的词意境营造得也太棒了吧!像《一剪梅》里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那意境,仿佛让我们置身于那个充满相思之苦的情境中。
这就好像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美丽而哀愁的画卷,多吸引人啊!
4. 她的词有时候好俏皮啊!瞧瞧《点绛唇》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哎呀,这种少女的娇羞和可爱简直活灵活现了。
这就如同我们身边一个古灵精怪的邻家小妹,多有意思呀!
5. 李清照的词想象超丰富的呀!在《渔家傲》里“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哇,那想象的世界多么奇妙呀!就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仙境的大门,让人好想走进去瞧瞧呢。
6. 她的词真的是有韵味得很呐!以《武陵春》的“风住尘香花已尽”为例,简简单单几个字,那韵味回味无穷啊。
这就像一杯陈酿的美酒,越品越香,让人沉醉其中呀!
7.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那真是太突出啦!她的情感、用词、意境、俏皮、想象、韵味等等,都融合在一起,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她。
她就像是词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一直熠熠生辉,永远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品味,难道不是吗?
我认为李清照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审美享受。
简述李清照词地艺术特色作业3---2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
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
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
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
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
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
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
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婉约清新:李清照的词多以婉约风格为主,情感表达细腻、含蓄,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柔美、优雅的感觉。
2. 情景交融:她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情感,使情景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深远、美妙的意境。
3. 音律和谐:李清照对音律有着很高的要求,她的词往往押韵工整,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美感。
4. 用典巧妙:她在词中巧妙地运用典故,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也增加了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5. 真挚情感:李清照的词情感真挚,无论是表达相思之情、离别之苦,还是抒发对生活的感悟,都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6. 女性视角:作为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常常展现出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有着深刻的描绘。
例如,她的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体现了她婉约清新的风格,通过对雨后海棠花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感慨;《声声慢·寻寻觅觅》则以叠词的运用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在婉约中蕴含着深沉,清新中透露着隽永,
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凝练,通俗易懂,具有逻辑性,意思富于变化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凝练
李清照的词中遣词曲意,丰富而见解深,结尾巧妙,凝结了许多意趣,高度表现了词的凝练。
比如《桃花源记》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五七日天气新,七八日风和日暮”。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表现出了
春天来临和春天过去的生动描述。
二、多样变换
李清照的词意象丰富,富于变化,能够表达出许多内涵。
以《胡笳十
八拍》为例,第一拍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拍中将自己的孤独、悠远感满溢地抒发出来,并且以
汗水结尾,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在无限广阔中空虚孤独的感受。
三、具有逻辑性
李清照的词具有很强的序次逻辑和理智性,表现出无言的诗意。
比如《渔家傲·秋思》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把早晨出行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出来,又唱出一曲
渐行渐远的异乡之恋,具有浓郁的愁绪感。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李清照词充分表达出她心中所思所想,文字内涵深刻,写作手法凝练,思想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艺术特色(2)李清照词艺术特色在委婉含蓄中,李清照的词也不乏直率,利用白描的手法直抒胸臆,吐露内心的真实情感。
如:《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词的下阕,直接抒写自身的离别情绪和相思之苦,这也体现了李清照抒情大胆,强烈,直率。
李清照也写了很多来抒发国破的哀伤之情。
她的词《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认取长安道。
”长安是故国的象征,词人认为“空梦长安”而永夜欢意少,一个“空”字,领起全梦,将女词人思念故国的满腹情愁抒发得淋漓尽致。
而在她的诗作《夏日绝句》中,通过诗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词大胆而直率地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李清照的作品中,诗作占少数,但是多数流露豪壮激昂的爱国主义情感,她的词被后人视为“绝似苏辛派”“无一毫脂粉气,自是北宋风格。
”这首词可以说正是李词人远大的理想,不凡的抱负,勃勃的雄心,炽烈的爱国情怀的自然流露与抒发。
李清照在抒情方面,无论是抒发自己的身世凄苦之情还是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都是在委婉中带着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抒情方式更能让读者通俗易懂。
二、自然清新的语言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是平易清新的自然美,委婉曲折的含蓄美,和谐流转的音乐美,浓淡相宜的绘画美,而清新的自然美是李清照词最突出的语言艺术特色。
李清照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承“花间”之婉约去“花间”之俗媚,用清新自然的俗语,口语化甚至方言入词,使词语代“俗”而来的清新的,自然的清词真语,清新浅俗,浑成大雅。
李词人在语言方面善于用叠字,口语化。
如她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的开始用了叠字来达到语言上的音韵美,而且用叠字,更加强了语言的口语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1. 李清照的词啊,那真的是情感无比细腻呀!就像她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哇,这把那种孤独失落的感觉描绘得淋漓尽致,真是绝了!她咋就能这么厉害呢?她能把我们心中那些微妙的情感用文字精准地表达出来,难道不神奇吗?
2. 李清照词的语言那叫一个简洁明快啊!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简单几个字,却画面感十足。
这就好比是一幅精美的简笔画,几笔就勾勒出了生动的场景,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3. 她的词啊,还特别善于营造氛围呢!像“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西风卷着帘子的画面,还有人比黄花还瘦的感觉,一下子就把那种哀伤的氛围给营造出来了,太神了吧!她咋就这么会呢?
4. 李清照词的意象选取也是超独特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溪亭、日暮,这普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就变得那么有意境,那么令人向往,这难道不是她的厉害之处吗?
5. 还有哦,她的词能把一些小情绪都表达得特别到位呢!“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那种少女的娇羞展现得活灵活现,好像我们就在旁边看着一样,厉害吧!她咋能这么懂少女心呢?
6. 李清照词的风格也是多变的哟!既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豪迈的词句,又能有那些柔婉的表达,这就像一个全能选手呀,啥都能行,你能不佩服吗?
7. 哎呀,总之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那真是数都数不过来呀!她就像是词坛的一颗璀璨明星,永远那么耀眼,让人忍不住一次次去欣赏,去品味!她的词就是这么有魅力!。
论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而著称。
以下是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
纤细婉约的语言: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纤细婉约的语言著称,表达细腻、含蓄,给人一种温婉动人的感觉。
丰富多样的意象: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使用丰富多样的意象,通过独特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营造出鲜明的意境和情感。
纯熟的用典: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典故和典型的表达方式,她善于运用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典故和引用,使词作更富有文化底蕴。
婉转动人的抒情:李清照的词作常常表达深情和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她的文字婉转动人,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李清照的词作注重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她善于用简短的词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纤细婉约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意象、纯熟的用典、婉转动人的抒情和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等语言艺术特色,使她的词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越,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她的主要成就是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李清照的生活历程方面解读李清照的词,分析她词作风格形成和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一、感情真挚、抒情细腻、善于运用白描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感受;二、语言优美、生动、口语化,音节自然和谐,讲究韵律美;三、词风柔美,被誉为“婉约词宗”。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生活感受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以其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神韵,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人称“易安体”①,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
李词留传下来的并不多,辑存至今的不过五十多首②。
从题材和内容看,李词描写的不外是“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季节感受的游兴”和“离愁别恨,孤独忆往的伤感”③,李词作为南宋词坛大家和婉约词宗,主要取决于其突出的艺术特色。
本文结合李清照的词论和一定的具体作品,对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分析。
一、感情真挚、抒情细腻、善于运用白描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生动地反映生活感受真情是词之骨,词之言情,贵得其真。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的作品表达了她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检融进了词作,如她在《点绎唇》中这样写“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描写少女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代表作,通过“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把青梅嗅”这一系列动作,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既娇羞又多情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和形态刻画得生动传神,恰似一幅怀春少女嗅梅图。
婚后的李清照,虽然与丈夫志同道合、诗酒相洽,感情深笃,却也是聚少离多,如她在《一剪梅》中“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之苦后,李清照回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身边,这自然会给她带来无限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
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
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着名的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
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
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
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
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
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有许多诗人、词人,做了很多反映闺中妇人的词,但却是对闺妇情感思想的一种临摹和揣测,其诗词停滞于便面,无法体现贴切真实的思想感情,而李清照却以她自身的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为前提,塑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
她运用女性特有的婉约,结合其与生俱来的刚毅之气,赋予了词新的元素,为当时日渐枯竭的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的词几乎每一首中都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呼之欲出的女主人公形象,这是一种女性的自我描写、自我记叙,因而也更能打动人。
作品中的抒情女主人公随着女词人的成长一起成长,一同经历,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这也同另一个层面反映出了李清照的思想、文笔岁月的磨砺中在不断趋向成熟,走向自我。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充分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和父母的宠爱,接受着良好的文化熏陶,所以,她早期词作中的女主人公很多都是天真无邪、淘气可爱的清纯少女形象。
如她在早期所做的《点绛唇》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就真切无比地塑造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顽皮淘气的可爱模样,我们读起来,面前似乎真能出现一位身着罗裳、天真活泼的大家闺秀形象。
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两情相悦、情深意笃,但又苦于不能日日厮守,所以,这时期她的作品中,少了少女的娇羞与无忧无虑。
开始大胆地描写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抒发妻子思念丈夫的绵绵愁绪,展现此时李清照笔下的女主人公都是对生活充满向往,深情朴实、优美清丽的少妇形象。
如新婚不久所做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就为我们真实地塑造出了一个婚后沉浸在甜美爱情中的美丽少妇形象,让人羡慕不已。
再如小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为离家远行的丈夫而做的词,强烈的抒发了对丈夫的深情至爱和相思之苦,深沉热烈,从中也能看出女词人的坦率与大胆,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没有几家妇女能够做得到的,我在这里权且把这点理解为是她的个性宣言!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夫妇两地分离,两人饱尝了离别之苦,此后不久,至亲至爱的丈夫不久也病故身亡,离她而去,这成为了李清照词风前后期的分界线。
连续的沉重打击以及忧国忧家的现实状况,让她尝遍了生活的凄苦,因而她的词风也没有了从前的清丽、明快,而是充满了悲凉、痛楚,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也从清纯少女、清丽少妇,变成了一个凄楚悲伤孤独的老妇人。
如《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中“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正是写在国家危难、家庭破灭的时候,深深地表现了词人对故国家园无限怀念和孤寂哀愁的感情。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活脱脱刻画出了这位老词人面临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独守残年的种种大苦大悲的凄惨形象。
李清照用她自身的经历和思想来写词,充分利用“词”这样一种文学形式,塑造了个性鲜明的旧时代知识女性的独特形象,从各个侧面展现了一个封建时代的知识女性特殊而完整的心灵世界和人生历程,并真切地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成为对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大贡献。
李清照的词,不是优美词藻的刻意堆砌,也不是语言的精雕细琢,看似在不经意间信手拈来的诗词,脍炙人口,情真意切,更加显现出了她不凡的才气。
她常常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中,在艺术上又不失高雅与精美。
她独特于其他词人的地方,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她常常选取日常的生活琐事、选取最普通最平常的景物和事情,更重要的是倾注女主人公饱满的情感,来塑造形象和抒发感情,使她的词在艺术上既高雅又通俗。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小令中,词人好像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一场暴风雨过后的场景,只有短短三十三个字,却传神地将词人惜春、叹春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也透出了作者以花自喻,慨叹自己青春易逝的烦恼。
这样一幅极其普通和熟悉的生活场景用李清照的传神之笔,描画得充满活力,曲折委婉,而又不露痕迹,充分显示了她的超凡表现力和艺术才华。
再比如她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情意深切构思新颖作者运用“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等一系列色彩浓重的景物事物通过描述重阳佳节女词人独自一人把酒赏菊的情景利用巧妙的比喻将“人比黄花瘦”的相思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沉重而高雅亲切而感人,深深地烘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强有力地表达了思念丈夫的无限寂寞与苦闷心情。
李清照的白描,除了真实逼真以外,还具有深沉、含蓄、婉曲的特点,所以读来没有丝毫的平凡乏味。
如《行香子》“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虽然只是用日常口语描述天气,却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人世间的风云变幻以及爱情的悲欢离合,起起伏伏。
很平常的天气变化,在李清照的笔下,充满了叫人想象和思考的东西。
李清照的词非常富有表现力,语言上既新奇浅显,又善用口语、俗语,读起来明白易懂,又不失和谐流畅。
造句的精巧方面,最经典的应该属李清照晚年所做的千古绝唱《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绝唱,与它独特的语言艺术是分不开的。
开始的三句,连用14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情感和意境上,一层比一层深刻,一层比一层凝重,增强了吟唱的音韵效果,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诉,将词人晚年的孤独凄凉处境抒写得淋漓尽致,造成了浓重的氛围;“守着窗儿”以下,完全口语化,表现出非常丰富的感情;最后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更是直截了当地呐喊,刻骨铭心,仿佛是灵魂的呼喊,震颤人心。
整首词中,用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字和词,甚至口语,没有一个难字,但却显得格外朴素、真切。
李清照词的语言,很多时候如行云流水,充溢着诗情画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怨王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菩萨蛮》)……这些语言通俗晓畅脱口而出,让人觉得清新而不失亲切,看不出作者刻意钻研揣摩的痕迹,给人留下的是“巧夺天工”的震撼,处处体现出词人独特的语言技巧。
李清照的词读来通俗易懂,自然率真,就是文学水平最一般的人,也能读懂、听懂她的词,但是又不是我们的白话,远远高出于日常口语。
这是因为李清照是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和加工。
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但却十分耐人寻味和咀嚼。
她大胆地将日常口语写进词中,然后经过艺术的加工,化俗为雅,意义翻新。
她用极寻常的词语刻画典型的形象,表现复杂的意义和深刻的内心情感,叫人一读就懂,而又百读不厌。
她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词,用的都是很平常的词语,例如《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一词,来自于日常的对话用语中,并没有什么特别,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做为整首词的结尾,却与作者新创的“绿肥红瘦”一结合,就体现出了不俗的清新奇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惜春伤春的烦恼。
“绿肥红瘦”一词,更是神来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瘦”二字,本来极为普通,简直平常得不得了,没有什么文学色彩,但一经李清照雕琢,就大不一样了。
她把“肥”、“瘦”两个形容词巧妙地与“绿”、“红”搭配,并把“绿”、“红”两个形容词当成名词使用,不但形象地写出了风雨过后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而且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闺中少妇怜春、惜春的细腻感情,做到了贴切又深刻,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显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再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风凰台上忆吹萧》)。
似乎是絮絮道来,但仔细体味,却包含着丰厚的意义,作者心中的凄苦无奈,尽在不言中。
“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牵牛织,莫是离中,甚霎而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宠柳骄花”(《念奴娇》),“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几乎全是口语,随口说出,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但是细细品味起来,却又蕴含着深深的情意在里面,做到了生动又浅近,天然又淡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