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
李 清照诗词中的艺术构造有何特点

李清照诗词中的艺术构造有何特点李清照,这位宋代词坛的璀璨明星,以其独特的艺术构造,在诗词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而绚烂的印记。
她的作品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魅力。
李清照诗词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
她善于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精准地表达内心复杂的情感。
没有过多华丽的修饰,却能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她的喜怒哀乐。
比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便用叠词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让人仿佛能看到作者在空荡的房间里彷徨无助的身影。
这种朴素而真实的语言,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仿佛亲身体验到了她的愁苦。
李清照的诗词在韵律和节奏方面也十分讲究。
她巧妙地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在《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整首词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将作者游玩的欢快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韵律和节奏的巧妙安排,李清照的诗词不仅在阅读时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李清照诗词中的意象选取也是其艺术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常常借助自然景象来抒发情感,如“花”“月”“雨”等。
在《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以黄花自比,写出了自己的憔悴和相思之苦。
而“月”这一意象在她的作品中也多次出现,如“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借明月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这些常见而又富有诗意的意象,经过李清照的精心组合和运用,为诗词增添了深厚的情感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诗词在结构布局上也别具匠心。
她能够根据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灵活地安排篇章结构。
有时采用线性叙述,如《一剪梅》中,从“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秋景描写,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行动,再到“云中谁寄锦书来”的思念,层层递进,情感逐步加深。
有时则采用跳跃式的结构,如《渔家傲》,从“天接云涛连晓雾”的壮阔景象,突然转到“仿佛梦魂归帝所”的奇幻想象,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冲击。
清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艺术魅力剖析

清代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艺术魅力剖析简介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又称易安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性词人。
她以其深情绵绵、写意豪放的作品而为后世所推崇。
本文将分析李清照的艺术魅力,从她的作品风格、主题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剖析。
一、作品风格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兼容并蓄,既有传统的唐宋文人优雅派,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
她擅长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意境。
同时,她善于运用音乐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怀、形容动物等,使得她的词作更富生动感。
二、主题内容1.爱情与失恋:李清照以爱情为主题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词作。
其中,《如梦令》、《声声慢》等都是表达爱情苦闷和失恋之痛楚的佳作。
她以自身亲身经历为素材,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普遍的人类情感相结合,从而打动了读者。
2.自然与季节:李清照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季节变化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她以花、草、树木等作为意象,将自然景物融入到词作中,使得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3.唐宋文化传统:尽管生活在宋代,李清照深受唐宋文化传统的影响。
她常使用典雅古朴的词牌以及传统的表达方式,保持了中国古代文学之美。
三、影响1.文学界的认可: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被后世称颂,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开创了女性词作的新局面,给后来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范例。
2.爱情理论之先驱:李清照对爱情表达形式和思考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倡导了以真挚感情为基础、注重内心体验的爱情理论。
她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感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被流传的传统:李清照的词作广泛流传,并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借鉴与模仿的对象。
特别是在文化复兴时期,她被推崇为文学上的楷模。
李清照作为一个伟大的女性词人,她通过自己细腻而真挚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经历、自然景物相结合,创作出许多气质高雅、感人至深的词作。
她的艺术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令后世钦佩不已。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1. 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被誉为“词史之最”,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作大都以思念爱情之情为主题,表现了其细腻柔情的一面,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从李清照词的艺术特征入手,探讨其在中国古代词歌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清新自然、含蓄典雅的艺术表现李清照的词作情感真挚,情感内敛,其词风典雅,行云流水,语言清新自然,丝毫不觉牵强附会。
词作结构周密,对偶工整,意境深远,给读者以很强的视觉和感觉,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表现了李清照思念远方的情感,用她独特而深刻的语言来表达爱与思念的情感,展示出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3. 朴实真诚、从内心传递情感在艺术表现上,李清照十分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内在感受的传递。
她能够用简单而真诚的语言,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得入木三分。
例如,《如梦令》中写到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现出了李清照思念远方的情感,再结合上下文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她的感情是真挚而深刻的。
这种朴实真诚的情感表现,是李清照词艺术的特点之一。
4. 运用婉约手法,流露女性柔美情感李清照的词艺术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她善于运用婉约的表现手法,通过精细的表情达意,呈现出非常细腻的女性柔美情感。
例如其《如梦令》中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的情感思绪,让人感受到她们内心的纤弱与柔情。
5. 借鉴西方文学元素,深化作品内涵与一般唐宋女词人不同的是,李清照不仅能吸收古典文学的元素,还能借鉴并融合西方文学元素,创造出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给传统的古典词歌注入更多新的活力。
例如,在她的《迢迢牵牛星》中,融入了西方神话的元素,表达了爱情的长远和美好,让作品本身充满生气和活力。
6. 总结综上所述,李清照的词作不仅深情缱绻,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论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

论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论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1李清照是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
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
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
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当时就广为流传,被称为“易安体”。
所谓“易安体”,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一)、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是其词最突出的特色。
李清照论词,力主词“别是一家”,竭力维护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的本色,其作词亦严守此道。
她不追求辞藻华美,也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而是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言、白描的手法、新奇的比喻,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明明白白地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清丽,极有情味。
她又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声律。
她的词将精美雅致的画面和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起来,达到情景交融;其语言既充分体现了婉约词人精于修辞、造句工巧的优长,又大量妥贴生动地化用口语,集雅俗于一体。
(二)、易安词既主要写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情趣,又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将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糅合一起,既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又具有凄壮悲怆格调,发展了传统的婉约词。
(三)、易安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词所少有的贞刚之气。
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细腻柔丽之中透出道逸、俊爽。
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于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
论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2(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凝练,通俗易懂,具有逻辑性,意思富于变化的艺术特色。
一、语言凝练
李清照的词中遣词曲意,丰富而见解深,结尾巧妙,凝结了许多意趣,高度表现了词的凝练。
比如《桃花源记》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五七日天气新,七八日风和日暮”。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表现出了
春天来临和春天过去的生动描述。
二、多样变换
李清照的词意象丰富,富于变化,能够表达出许多内涵。
以《胡笳十
八拍》为例,第一拍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拍中将自己的孤独、悠远感满溢地抒发出来,并且以
汗水结尾,真实地表达了人们在无限广阔中空虚孤独的感受。
三、具有逻辑性
李清照的词具有很强的序次逻辑和理智性,表现出无言的诗意。
比如《渔家傲·秋思》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把早晨出行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出来,又唱出一曲
渐行渐远的异乡之恋,具有浓郁的愁绪感。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李清照词充分表达出她心中所思所想,文字内涵深刻,写作手法凝练,思想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李清照作为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成一家。
她多才多艺,在各方面均有建树。
不过最能体现她创作成就的,当属她的词。
在她的词中,倾诉真挚情,熔炼寻常语,讲求韵律美,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使她的词自成一家。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李清照词“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1.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李清照的词在语言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音律声调作词,把一些寻常语熔炼在她的词中,不着痕迹。
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婉约深细,而又意境深远,让读者只见其外表的朴素,而见不到朴素下锤炼的工夫。
她把那些用惯了和用旧了的浅而俗的文字,缀成极其清新鲜丽的词句,以寻常语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突显了“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
2.倾诉真挚情,倜傥有丈夫气
李清照的词,无论前期的,还是后期的,都包涵着她真挚的感情。
或者是表现真挚的夫妻之爱,或者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或者是南渡。
论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

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她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特色而著称。
以下是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色:
纤细婉约的语言: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纤细婉约的语言著称,表达细腻、含蓄,给人一种温婉动人的感觉。
丰富多样的意象: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使用丰富多样的意象,通过独特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营造出鲜明的意境和情感。
纯熟的用典: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典故和典型的表达方式,她善于运用古代文学典籍中的典故和引用,使词作更富有文化底蕴。
婉转动人的抒情:李清照的词作常常表达深情和抒发内心的真挚情感,她的文字婉转动人,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李清照的词作注重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她善于用简短的词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纤细婉约的语言、丰富多样的意象、纯熟的用典、婉转动人的抒情和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表达等语言艺术特色,使她的词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
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作业3---2

作业三:思考题11:简述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明星,她以突出的才能另辟天地,形成了易安体艺术格调的独特性。
李清照的词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无论哪一时期的作品,李清照都能写得独具韵味、真切动人,因此,人们将李清照这种独具韵味的风格称之为易安体。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因为鲜明的个性风格和特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被称作“易安体”。
她的词作凭借独特的艺术特色,取得了很高的造诣:首先,从题材到风格形成了以婉约柔媚为主的女性化特点,展现了一个在那个时代十分特殊的知识女性的心灵世界;其次,她的词能够集雅俗于一体,将极精美雅致的画面与极通俗真切的情事结合在一起;在语言方面,李清照的词既造句精巧,又善于生动地化用口语,贴切自然,通俗流畅,富有韵律之美。
【关键词】李清照;词;艺术特色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交替时著名的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擅长诗文;母亲王氏,知书善文,也是当时的才女。
父母给了她宽松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自由的土壤,使得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一个很有才气的文人,给她带来了许多的温馨浪漫与诗情画意,两个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经常一起饮酒赏花做词。
出生在名门的李清照,从小就喜爱诗词,她过目不忘,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擅长文赋,精通音律,擅作书画,尤其以词的艺术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流传至今,仍然绽放光彩。
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并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面的、立体的。
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还是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李清照的词作,字字句句都体现出了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婉约文风。
本文以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几首代表作为根本,对她词作的艺术特色,做一些简要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著名的词人.她的词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流传至今.词史上大量的作品都是描写相思苦衷,离愁别恨,李清照作为“婉约之宗'流传下来很多的作品内容是伤春悲愁,离别相思和晚年愁苦,但与前人不同的是她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且每一个特点都是多侧面的、立体的、无论是感情的抒怀,意境的选择,语言的提炼,创作的技巧,都有独到之处。
一、真挚朴素的情感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的情感是艺术的生命。
李清照的词是她生活经历艺术的再现,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艺术形象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
作品中的“情”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合读者通过词中“情”的发展变化,感觉词人生活的波澜起伏。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平静舒适。
她在有教养的家庭长大,性格聪慧开朗,思想上受封建礼仪的束缚较少,如<<点绛唇>>“见客入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将闺门少女突然见到生客来访时的天真娇憨之态写得逼真自然。
嗅梅观客,将少女羞涩中又带新奇的心理描写得大胆明朗。
一个天真活泼、热情、纵性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如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一次夏日结伴舟游,姑娘们因为“沉醉忘路”而“误入藕花深处”这一误,却“误”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沉寂的莲花池因为这一群误入者一下子沸腾起来,从姑娘们的惊呼声,划浆声和水鸟惊起拍翅声中,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那种从心中迸发出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
婚后的李清照是一个深于情感,大胆表露情感的少妇。
新婚燕尔,美满幸福,由衷的幸福喜悦见诸词章。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写她爱春爱美,在卖花担买了一枝含苞待放的鲜花,又生怕“郎”说她不美,最后,将那鲜花斜插在发簪,让“郎”比比,到底哪个更美?婚后小别,都使她尝尽愁滋味,这类作品在她前期的作品中最为多见。
女词人坦率地描绘了相思的苦楚和对丈夫的真挚感情。
即将分别时,她说“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言外之意是“离怀别苦把她折磨瘦了;离别之后,她说:“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孤雁儿>>)还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甚至“泪向愁中尽”(<<生查子>>)愁得连眼泪也流干了,这相思之情是多么深沉真挚!为排遣自己的相思之苦,她登楼远眺,“倚遍栏杆”“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这是多么殷切的盼望,又是多么真诚的相思!靖康之乱,使李清照生活发生了巨变,丧夫之痛,游离之苦,使她词风变为凄恻悲怆,这个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故乡、故国的怀念。
同时也对统治阶级不思收复中原的怨恨加深,她在<<菩萨蛮>>(风柔日薄)词里说:“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除非醉了才能暂时忘却故乡,把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思乡的感情表达出来,她的思乡之情是多么深厚!在<<添字丑奴儿>>词里,作者说自己虽流落南方,但仍似“北人”自视。
南方虽然“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展有余情”。
为她提供了一个较为安适的住所,但夜晚雨打芭蕉的声音,虽打在芭蕉叶上,却疼在“北人”心上。
这将作者盼望南北统一,回归中原的迫切心情真实的再现出来。
李清照的词,无论是少女的天真活泼,少妇的离别相思,寡居的落寞凄苦,一切都来自生活的亲身感受,一切都是真情的付出,然而这样的付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与她同时期的那些歌舞宴前“应歌”的作品相比是那么的不同,由此更加显示出她“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词品。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李清照的词善于营造一种意境美,这意境或清新明丽或庄重典雅,都是通过情景交融的笔墨渲然出来,显示出作者不肯趋于软俗香媚的典雅词格。
同时她继承了柳永的善于白描和叙事的长处,加以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紧密联系环境,在物我交融中,跌宕起伏地记得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构造出她特有的意境。
年轻时,李清照是位天真活泼的少女,对大自然是一往深情,她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渲染于水光山色之中,心情地领略大自然的奇丽风光,享受大自然赐于的无穷乐趣,创作出一系列清新明丽之作。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描写一群少女荡舟晚归,“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了栖息的水鸟。
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健康而灵动的欢畅,它写出了词人内心和自然界美质的和谐跳动,清晰而典雅,凝炼而疏朗。
在<<一剪梅>>中,“红藕相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以景为主,没有明写相思之意,但从“红藕相残”的秋景中,隐约透露出作者愁闷的心情:登舟而用一“独”字,相思之情又再透出一层,写“月满西楼”目送征鸿,联想到鸿雁捎书的传说,感情便由隐而显,由于词人感情真挚,语言虽极浅淡,而情却极浓,意却至深;在浅淡的意境中,自有一番深婉的情致。
再如<<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频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词是写秋景的,上阙写的时值晚秋,红稀香少,美好的景物渐渐衰残,但湖水还是碧波荡漾,秋山依旧景色宜人,一切都是那样亲切自然。
下阙写荷叶虽然枯黄衰老,但莲子已经成熟,丰收的景象令人喜悦,况且经过清露洗涤的“花汀草”仍然含碧凝绿,生机勃勃。
面对这清秋的良辰美景,使人无限依恋,连栖息在河滩上的小鸥鹭也怨恨游人过早离去,这首词打破了传统的“悲秋”格局,虽然也写了“红稀香少”的残秋景色,但意境毫不伤感,反而洋溢着无限的秋游之乐。
在李清照的词中,赋予了自然景物的灵性,词人有时将它们作为自己的知音和朋友,“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把花当作同命运的友人,人老春暮,心中伤感“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悉”。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人把流水当唯一的知音,用多情的流水表现相思的痴念。
在这些词作中,春花流水均有情,陪伴愁苦敏感的词人,更衬托出她的孤独无依的心理与韶华易逝的感慨。
李清照南渡以后,尤其是晚年愁苦极了,甚至连双溪的舴艋舟也“载不动”,她的“许多愁”。
为了寻找出路,在绝望中,她把眼光从现实转向理想,从人间转向天上,希望在海外仙山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
在<<渔家傲>>中,作者写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这首词中,词人借助梦幻,写她在一个云雾迷茫的早晨,驾着小船,冲破汹涌的银河仙浪,来到天宫,玉帝问她辛苦奔波,究竟想到什么地方去呀?她回答:我要去的地方很遥远,可惜我已到了暮年,我一生刻苦学习写诗,空有惊人之句,至今功业未成。
大鹏鸟正展翅高飞,九万里长风正在吹起,我希望长风不要停息,把我的蓬舟吹向那自由、幸福之地。
这梦是词人思想的折光,是词人对黑暗现实环境的强烈不满,作者借仙境来表现自己美好的理想境界,这意境何其美,又何其无奈!由此可见,李清照词的意境,有着丰富的内涵,作者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无论是清新明丽的、还是庄重典雅的,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词人在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对美的执着追求,词人用巧夺天工之笔,创造了她独特的意境之美,这是与她同时代的词人,在这一领域无法企及的。
三、创造性的语言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自出机杼,创造了自然率真的语言。
正是由于词人的独具匠心,使词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常见而又觉得新鲜。
李清照词语言的特点表现在下列诸方面。
口语入词李清照大胆地选用民间口语入词,这与当时社会流行浓词艳句形成强烈对比,她创造性的将当时正统文人所鄙视的民间口语运用到词作中,从而达到推陈出新、化俗为雅的目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知否”一语,在日常对话中可谓平平,并无诗趣。
但词人怀着伤时惜花的心情,向侍女急切发问,而得到:“海棠依旧”这漠不关心的平淡回答之后,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收煞全词。
“知否,知否?”同富有独创性的“绿肥红瘦”相配合,使人觉得叠得有韵味。
不耐烦的口气宛然在耳,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无名的懊恼,无限的凄惋,成为著名的神来之笔。
在<<声声慢>>中,李清照大胆地把“将息”“得黑”“次第”“了得”等,这些在当时看来又粗又俗的字眼写进词里,以浅俗之言,发清新之意,在<<行香子>>中“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将灵活多变的民间口语入词,语意既浅显,而且又带有韵律美,同时在内容上将牛郎织女的欢会,置于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会儿风的阴晴不定之中,给美丽的神话传说,增添了极深的感情色彩,遥寄了女词人一缕情丝。
浑然天成的语言技巧李清照词的语言锤炼而不见痕迹,仿佛毫不经意,冲口而出,而表情达意却细致深入,耐人寻味。
如“生怕离怀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初看语言极为平常,无新鲜这处,细品却含蕴丰富。
亲人即将远行,本有千言万语要开口,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层意思;心事重重,离愁别绪,说出也无法挽留住亲人,无可奈何之下只好把万千愁绪收入愁肠,这又是一层意思;词人将无限令人伤感的离愁,宁可自己默默地独自承受,也不愿增添亲人的心理负担。
全词感于心,出于口,不假雕饰,却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微妙的内心世界。
从口语到文学语言,是经过词人精心提炼加工的。
李清照杰出的语言才能在于在严格的词律中运用自如,创造了自然朴素的艺术语言。
如“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就如我们平常说话一样自然,但读起来却韵味十足;“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词人有意将“旧”字三次重复,从而同中见异,形成强烈对照,表现景物依旧,情怀迥异的思想感情,但词句却用得如此贴切自然。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既合乎词律本身的要求,又自然浑成表达了词人强烈的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