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两河流域》教案、教学设计
的发展历程,包括苏美尔人、阿卡德帝国、巴比伦帝国等历史阶段。
2.详细讲解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成就,如农业、手工业、商业、楔形文字、宗教、法律等方面的贡献。
3.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如《汉谟拉比法典》对法律制度的贡献,楔形文字对文字发展的影响等。
4.结合图片、文献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1.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分析、比较、归纳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见解。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设计10道关于两河流域文明的选择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他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简答题:让学生从以下三个话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简答题作答:
a)请简要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历程。
b)请列举两河流域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主要成就。
c)请分析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3.论述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两河流域文明与华夏文明的异同”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能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择一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如“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及其对文明的影响”、“楔形文字的演变与传播”等。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或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

初中历史教案古代两河流域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掌握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特点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古代两河流域的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第二章:苏美尔文明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苏美尔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贡献。

2.2 教学内容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苏美尔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与宗教信仰苏美尔文明的重要成就:文字、法律、艺术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比较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苏美尔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阿卡德王国与巴比伦帝国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阿卡德王国与巴比伦帝国的兴衰过程,掌握其历史地位。

3.2 教学内容阿卡德王国的建立与发展汉摩拉比法典及其意义巴比伦帝国的繁荣与衰落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从法典入手,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社会制度。

第四章: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宗教信仰,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古代两河流域的主要宗教信仰与神祇宗教信仰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宗教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比较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两河流域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5.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科学技术成就,认识其对后世发展的贡献。

5.2 教学内容古代两河流域的农业技术与水利工程天文学与数学的发展医学、建筑学与工艺技术的创新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领略古代两河流域科学技术的魅力。

第六章: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与文化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艺术与文化成就,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6.2 教学内容古代两河流域的绘画、雕塑与建筑艺术文学与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品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的形式与发展6.3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教学法、讲解法等,引导学生感受古代两河流域艺术文化的魅力。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

两河流域历史教案两河流域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字母文字;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和太阴历;卡尔纳克神庙;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印度的史诗和诺亚方洲舟的神话。

2、通过纵向(例如归纳古埃及的文字、历法、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横向(例如归纳整理古代亚非建筑方面的突出成就)两方面的学习,掌握古代亚非文化的成就和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化的成就初步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通过对古代亚非文字、天文、建筑等方面的成就的讲述,使学生懂得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亚非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和智慧的结晶。

这些成就产生于生产劳动的实践中。

也充分说明亚非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和难点重点: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太阳历;阿拉伯数字。

难点:阿拉伯数字的优点;古埃及木乃伊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灿烂辉煌的古代亚非文化前面两节课我们介绍了亚非的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

既然称之为文明古国,它们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灿烂的亚非文化。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1、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提问。

为什么叫象形文字?(因为它用图形表示事物)、后来象形文字进一步发展,它不仅表示一定的概念、还具有表音作用并出现音节字,在此基础上音节字有一小部分简化成字母符号,共有24个。

因此,这种文字为以后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说明象形文字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提问为什么叫楔形文字?它是什么人创造的?(学生答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小尖棒在潮湿的泥版上压出字迹,笔道的形状很象楔子、)教师指导学生看图片《楔形文字》,说明;换形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为了书写方便,人们逐渐对一个物体不全部画出,而是画出最能表现其特征的部分,于是原来的图画逐渐变为直线的图形。

3、腓尼基人:字母文字字母文字前面我讲过,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没有发展成字母文章,但后来出现了24个单辅音的符号,类似字母。

古代两河流域优秀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优秀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了解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两河流域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所以必须珍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教学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巴比伦空中花园》,指出: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本节课学习第二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2.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完成练习。

3.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

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讲述: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讲述两河流域的概况。

过渡:修渠筑堤,人工灌溉,生产力得到发展,推动了古代两河流域早期国家的形成。

(2)找学生归纳两河流域文明出现的历程: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4.两河流域苏美尔人。

苏美尔人,是历史上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早期的定居民族。

他们所建立的苏美尔文明是整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同时也是全世界已知最早产生的文明。

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阿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

苏美尔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为目前公认的最早的文字记录,这类记录在出版史学界也被称为泥板书,可以被定期约为公元前36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主板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巴比伦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巴比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地位【教学难点】正确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空中花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你知道空中花园指的是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反映的是新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本节课我们学习古代两河流域。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知识点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地理位置: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3.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4.初步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知识点二古巴比伦王国5.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6.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知识点三《汉谟拉比法典》7.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8.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二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图片,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知道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

2、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和历史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片,并从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了解两大古文明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其的认识,理解人类文明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重要特点、表现。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0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网络或工具书,检索关键词搜集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类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

人类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必须十分珍视。

古代亚非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引以为自豪。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河流域地理位置;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出示两河流域的地图:让学生找出两河是那两条河。

说明西亚也曾经是人类文明之一(二)、讲授新课: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两条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气候特点:干旱少雨问: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特点?农业发展依靠人们修建的灌溉系统。

2、文明的奠基者:苏美尔人3、国家的建立:公元前3500年出现很多小国。

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所灭。

4、强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定都巴比伦城二、古巴比伦王国:1、时间:公元前18世纪2、人物:汉谟拉比3、建立的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是巴比伦城邦第一王朝(又称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于大约西元前1792年继承其父王辛-穆巴利特的权力。

巴比伦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星罗棋布的众多古代城邦的一员,这些城邦为了争夺富饶的农业用汉谟拉比即位及逝世时巴比伦王国领土对比地互相之间经常开战。

尽管古代两河流域有很多文明同时存在,但在中东具有读写能力的人心目中巴比伦文明具有突出地位。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二、内容分析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产生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同时,它也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识读地图《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等基本史实。

家国情怀:认识到古代两河流域是古代东方文明之一,初步理解、尊重各个文明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上课“尼罗河在古埃及人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的内容,引入本节课“两河流域”中的古巴比伦文明,展开本课内容学习。

(二)讲授新课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教师活动出示“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明确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及相关信息。

(2)学生活动●古代两河流域(又称“新月沃地”)●地理位置:西亚●流域: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明代表: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归纳苏美尔文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学生活动●文字:楔形文字●历法:阴历/太阴历●数学:60进制●技术:最早灌溉技术制陶技术(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公元前539年,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征服。

波斯文明取代两河文明,两河流域进入了漫长的被殖民时期,一直到近代伊拉克建国才重新独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兴亡。

2.古巴比伦王国(1)教师活动汉谟拉比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亲自掌管司法和行政部门,直接掌握军队。

他极力神华自己,自称“众神之王”。

汉谟拉比还大兴水利,他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2)学生活动政治上: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

经济上: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军事上: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2024年古代两河流域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主要的文明成就,如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等。

技能培养: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化尊重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和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两河流域的主要文明及其特点,如苏美尔的文字系统、建筑艺术等。

教学难点如何深入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短介绍两河流域的历史背景,为学生铺设知识背景。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包括河流、气候、地形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文明的发展。

讲解苏美尔文明、阿卡德帝国等主要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成就,突出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探讨一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主题,如宗教、科技、艺术等。

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与两河流域文明相关的经典案例,如“吉尔伽美什史诗”或“汉谟拉比法典”,让学生分析其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两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历史意义,强调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和启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互动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地图等,辅助教学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两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两河流域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2.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学习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内容及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导入新课】
空中花园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园在哪里吗?空中花园的故事发生在两河流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自主学习】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

3.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4.巩固政权:
(1)制度: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汉谟拉比法典》
①等级划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合作探究】
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图册
(1)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该法典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统治)
(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汉谟拉比法典》的看法。

①《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②《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③《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达标训练】
1.世界上最古老的两个文明发生在()
①长江流域②黄河流域③印度河流域④恒河流域⑤两河流域⑥尼罗河流域A.①③ B.④⑥ C.③② D.⑤⑥
2、《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

在这里曾经孕育着的文明古国是()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3、[法新社巴格达(2003年)4月12日电]“英美联军占领巴格达后,混乱和抢劫现象越来越严重。

11日下午巴格达考古博物馆遭到浩劫,大量研究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物丢失。

”这里的“两河流域”是指
A.尼罗河、刚果河流域
B.长江、黄河流域
C.印度河、恒河流域
D.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4.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
3、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是谁的统治时期()
A.图特摩斯
B.汉谟拉比
C.苏姆阿布姆
D.穆尔西里斯
5. 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
‘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
他所面临的纠纷。

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

”此国王是()
A. 胡夫
B. 伯里克利
C. 汉谟拉比
D. 穆罕默德
6.下图所示地区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这里最早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代雅典
7、一位导游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介绍某一历史文物时说:“石柱上的法典是迄
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你知道这位导游介绍的文物是什么
吗(

A、《汉谟拉比法典》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权利
法案》
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
头上的标志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

这项规定突出地说明 ( ) A.该法律是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理发师的地位极端低下
C.理发师与奴隶地位相差无几 D.该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在西亚地区奔腾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养育了人类,在适合人类农业耕作的自然环境中催生了灿烂的文明。

苏美尔人创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

古巴比伦国王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成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