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 题 作 文: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这是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家喻户晓的一句名言,也是当代青年充满激情与自信,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成功宣言。
阿基米德为何能有如此气魄,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找到了一个可供支撑的支点。
你能撬动地球吗?答案是能,条件是找到一个适的支点。
无论你是天之骄子,还是满面灰尘的打工仔,无论你是才高八斗,还是目不识丁;无论你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支点,一切都会徒劳无益。
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支点,英雄才有用武之地。
乔.吉拉德192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贫民窟,他从小懂事起就开始擦皮鞋,做报童,然后又做过洗碗工、送货员、电炉装配工和住宅建筑承包商等等。
35岁以前,他只能算一个全盘的失败者,朋友都弃他而去,他还欠了一身的外债,连妻子、孩子的吃喝都成了问题。
同时,他还患有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多个工作仍然一事无成。
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始卖汽车,步入推销生涯。
刚刚接触推销时,他反复多次对自己说:'你认为自己行就一定能行。
'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到,他以极大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推销工作中,只要碰到人,他就把名片递过去,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商店,他抓住一切机会,推销他的产品,同时也推销自己。
三年以后,他成为全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被看好,而且还背了一身债务、几乎走投无路的人,竟然能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世界最伟大的推销员。
'乔.吉拉德做过很多种工作,屡遭失败。
最后他把自己定位做一名销售员,他认为自己更适合、更胜任做这项工作。
()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需要认真对待的是要确定自己的长处。
与其费尽心机地去改变自己的短处,还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当地的一所学校教初中。
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由于解不出一道数学题,被学生轰下讲台,灰头土脸地回了家。
奈琦尔 以一个支点撬动地球

创造 出一 个 生产 服 务 型 企 业 。
而 全 的 ,从 纤 维 到 织 布 ,再 到成 衣 ,
贯 彻 头 尾 。 但 后 来 随 着 专 业 化 的 盛
“ 琦 尔 是 我 们 中 的 黑 马 ,是 另 奈 类 。 ” 深 谙 纺 织 行 业 路 径 的淄 博 市 纺 织 行 业 协 会 会 长 赵 鹏 对 中外 管 理
小 企 业 做 不 了 的 ,而 有 一 定 实 力 的大
企 业 则 通 常 都 有 自 己固 定 的 运 转 模 式
年 前 , 国外 的 非 棉 化 运 动 已经 开 始 ,
大 家 逐 渐 减 少 穿 棉 花7本 投 箱:j w 1 o C 00 0 栏目 稿信 j @z g. m. I c T
一
更为 环 保 。
姜 明 盯 上 了 这 个 当 时 国 内 的 空 白 。 以在 纺 织 行 业 摸 滚 打 近 2 年 的 0 经 验 ,他 盘 算 :按 照 流 行 趋 势 的 演 变
规 律 ,一 般 是 欧 美 先 开 始 ,一 两 年 后
到 日本 ,再 一 两 年 就 该 到 中 国 了 。 此 时 进 入 ,是 个不 错 的 时机 。
方 向 走 ,竹 纤 维 、 玉 米 纤 维 成 为 棉 花
的 很 好 替 代 品 。两 吨 玉 米 就 可 以 出 一 吨 玉 米 纤 维 ,与 棉 花 相 比 ,成 本 大 大
降 低 ,更 重 要 的 是 ,还 能 减 少 棉 花 种
植 占用 的耕 地 ,而 且 降 解 速 度 极 快 ,
评价说。
行 , 大 家 开 始 各 自专 注 其 一 ,或 者 就 只 做 纺 纱 ,或 者 把 织 布 做 到 极 致 。这 使 得新 品开 发面 临 链条 分 割 的 阻 力。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作文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作文英文回答:Leveraging the Earth, huh? Well, let me think about it. If I had to choose a fulcrum point to move the Earth, I would probably go with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Education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can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ciety and can potentially move the Earth in a positive direction.Education has the ability to break down barriers, bridge gaps, and empower individuals. When people are educated, they have access to knowledge, skill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can transform their lives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For example, education can help eradicate poverty by providing individuals with the necessary skills to secure better job opportunities and improve their economic situation.Furthermore, education promotes critical thinking andproblem-solving skills,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addressing global challenges such as climate change, poverty, and inequality. By equipping individuals with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ome up with innovative solutions, we can mak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overcoming these issues and moving the Earth towards a more sustainable and equitable future.Moreover, education fosters empathy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cultures. It allows individuals to develop a broader perspective and appreciate diversity. This, in turn, can lead to mor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reduced conflicts, and a more peaceful world. For instance, when people are educated about the experiences and struggles of other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show compassion and work towards creating a more inclusive society.In conclusion, education is a pivotal point that can leverage the Earth. By investing in education and ensuring access to 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 we can empower individuals, solve global challenges, promote peace, andultimately move the Earth towards a brighter future.中文回答:撬动地球,嗯,让我想想。
支点_初三作文_1

支点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在这个充满梦想的日里,谁能说清楚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知道确定了,有了一个支点,我就可以义无反顾的追求。
书本、铅笔、直尺……都是我承载梦想的工具,但是这些还不够,不能使我抵达梦想的彼岸。
所以我必须要有一个支点,让它支撑着我,一直支撑我走下去。
天寒,冻住了天,冻住了地,冻住了我的手,却冻不住我火热的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剑之所以成为宝剑,梅花之所以傲雪独放,都是因为它有支点。
若是没有了它,剑恐怕会在烈火焚烧中失去自我,梅花会在天寒地冻中失去了开放的意念。
梅花有了它,剑有了它,所以他们以桀骜不驯的姿态,走进了世人的眼,引起了无数迁客骚人的吟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生下来就没有四肢,并且没有任何医学能解释他的状况。
面对着无数的挑战与障碍,完成了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成了一个知名的演说家。
他游历了20多个国家,让许多普通人分享他的经历与对人生的崇敬,他说:“假若我没有它,我可能就自杀了,但我有了它坚持下来,我获得成功”。
残缺的美丽,怎么抵挡住它绽放的生命之花?在2005年,他被授予“年度澳大利亚年轻公民称号”创办了“没有四肢的生命”协会组织,帮助其他人走出自己的阴影。
“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这是19世纪哲学家、诗人爱默生说过的一句话。
要成功必须要有支点,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会有些坎坷和波折。
面对坎坷和挫折我必须有它来陪伴,不然就会退避三舍,避重就轻,怕苦畏难,到最后也将会一事无成,庸庸碌碌了。
人生浮沉无留处,强出动力支点依。
一个支点,一种人生;一个支点,一种命运;一个支点,一种追求;一个支点,一个梦想。
支点,正是因为这个支点,秦始皇霸气冲天,统一天下;正是因为这个支点,越王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因为这个支点,朱元璋怒起反抗,建立明朝;正是因为这个支点,毛泽东智打游击,发动人民战争,建立新中国……我知道,我没有过人的才华、智商和家庭背景,我只有平淡无其的它——支点,我需要每天都加一块砖,一片瓦,总有一天我的高楼大厦会拔地而起。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作文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作文
想象一下,我站在那儿,手里握着杠杆,脸上笑开了花。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这地球我都能给它撬起来,你信不?
哈哈,夜深了,我坐在篝火边,手里拿着那根杠杆,琢磨着怎么撬地球。
别笑我,这可是真的!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大力士,能跟天地掰手腕。
哎呀,风来了,雨也来了,我却不在乎。
我站在暴风雨中,像个英雄一样,紧握着杠杆,跟天地较劲。
我知道,只要我坚持,这地球总会动一动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季节换了又换,我还在那儿撬地球。
有时候觉得累,有时候觉得爽,但不管怎样,我就是喜欢这种感觉,跟地球较劲的感觉。
终于有一天,我站在山顶上,轻轻一撬,地球竟然动了!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个神一样,能掌控整个世界。
我明白了,只要有决心,啥事儿都能做到!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真是刺激。
虽然有时候觉得累,但那种跟地球较劲的感觉,真是让人上瘾。
我知道,只要我还想,我随时都能再去撬地球,因为我就是这么牛!。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作文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作文英文回答:Leveraging the Earth with a single fulcrum point is an intriguing concept. As I pondered over this idea, Irealized that it would require an immense amount of force and a strategically placed fulcrum to even have a chance of moving the Earth.Firstly, let's consider the force required. The Earth has a mass of approximately 5.97 x 10^24 kilograms. To overcome the gravitational force acting on it, we would need an even greater force. One example of a force that can exert such power is the thrust generated by a rocket. The Saturn V, for instance, produced a thrust of 34.5 million newtons. However, even with such a colossal force, it would still be insufficient to move the Earth.Now, let's move on to the fulcrum. A fulcrum is the point on which a lever pivots. In this case, we would needa fulcrum that is strong enough to withstand the immense forces involved. One possible fulcrum could be a massive, indestructible pillar placed at a strategic location. However, finding such a location would be a challenge. Additionally, the pillar would need to be firmly anchoredto the Earth's crust to prevent any movement or displacement.Considering the above factors, it becomes evident that moving the Earth with a single fulcrum point is an impossible task. The forces involved are simply too great, and finding a suitable fulcrum location would be nearly impossible. However,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concept of leverage and the use of fulcrums are indeed applicable in various other scenarios.中文回答:撬动地球只用一个支点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在发现了杠杆原理后,发出了“给我一个支点,我能够撬动地球”的感慨。
阿基米德为何如此胆识!基于掌握了杠杆原理,发现了撬动地球的首要条件——支点,利用杠杆原理算出的布齐布齐的支点,一个可供支撑的突破点。
阿基米德感慨语中突出的是支点,根本就没提及杠杆。
那么杠杆重要不是重要呢?杠杆当然重要,但阿基米德提的条件是支点。
既可以认为阿基米德情形把支点看为了第一重要条件,把看成杠杆比作了第二重要条件。
也可以认为阿基米德使用了诡辩的逻辑,布吕伊埃雷县我一个支点呢?支点符合做支撑做做杠杆的条件么?既然谁也无法给我一个支点,谈撬动地球的杠杆有何用?也体现了撬动地球第十条件的宇宙重要性。
感慨之语既显得干练,又体现出了阿基米德内心的豪壮和雄壮宏大气魄。
莱布尼茨短短的一句感慨:“给我……我能够……”。
依循杠杆原理去撬动地球,既需要支点,也需要杠杆。
假设能给一个支点,杠杆问题怎么解决呢?有这样材质的杠杆吗?有这种无限长的杠杆吗?有这种杠杆,又在地球的那个点自由选择点钟插进杠杆呢?这个点又能盘绕在起整个点钟地球吗?又假设前面提问前面一切能解决能组建,那最终撬动地球的反作用力怎么去呢?如果像我这样遵循杠杆原理一步步设问下去,那说明要不就是聪明人,不排除也能做所研究发明,要不就是情商极低的傻蛋。
极度阿基米德的感慨芬兰语极其短小,是一句肯定语——给我一个条件,我能给你一个结果!杠杆原理是阿基米德测出发现的,这句感慨语也遵循了杠杆原理,阿基米德目的是要去撬动地球吗?可以理解为这是阿基米德杠杆原理宣传的广告语;可以理解为因发现重物杠杆原理而高兴的狂人狂语,意不在支点,也意不在地球;是阿基米德警世后人“面对世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语——神奇的世界很简单——“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短短的一句感慨,是人立世独断专行的方法论,是指导人生的理论方法论,也道出了人立于世为什么有高低人长之分,成功和失败之分——关键是支点!找到了正确的支点,事成,事业成!黎元洪个人能力很强,袁世凯集团势力当时也是最强大的,孙中山对袁世凯都只能谦让三分。
教育叙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教育叙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教育叙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老师们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这句话,是我为学生讲的,只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他们就可以给你无限的惊喜。
2015年秋,我正式进入百福司小学任教了,按照惯例,从一年级开始带,这一带就是四年。
在这四年里,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我做着所有班主任都做着的工作,班级建设,学生管理;我也做着所有语文老师都做着的工作,备教辅改,培优辅差。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写不好作文,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于是我让自己先去观察,去感受,去发现美。
然后,再去用自己的感受去感染熏陶我的学生们。
我会将我随手一扔的野花,开出了满盆花的意外和欣喜与他们分享;我会将高考日自己的所见所感与他们诉说,会在每一次旅行回来后给他们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久而久之,他们会在日记里,在作文里,将家乡最常见的雾写得美轮美奂,将放学路上的所见与所感衔接得自然流畅。
他们的语言各有特色,写出的内容情感丰富。
我并没有教给他们什么写作技巧,学会了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笔下自然能生花。
其中有一个学生,叫谢韵鸿。
一天,她拿出一本画册给我,很神秘地让我看,呀!是关于我们班的漫画呢!里面有我,有她自己,还有同学们,线条虽简单,但每个同学的典型特征和说话语气,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没有留心观察,又怎么可能完成这样一本“巨作”呢?我的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热爱生活了!人生的冷暖取决于心灵的温度。
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一眼便看得见未来,太过乏味;可在我看来,教师的工作每一天都充满着惊喜与挑战。
那是一个平常的午休时间,我踏着跟往常一样的步子去到教室。
教室外无比喧嚣,教室里却是一片岁月静好,看我进教室了,他们都回到自己的座位,我们的约定是,要么睡觉,要么学习。
我一觉醒来,发现他们全部安安静静,整整齐齐地或看书或做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命题作文写作指津: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泉州市教科所供稿【题型解说】命题作文是中考作文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考查形式,在各种作文考查题型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那么,什么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的作文考查形式。
这个题目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有时还是一个句子。
近年来,中考命题作文在考查形式上呈现出两种命题类型,一种是直接命题作文,如“请以“校园里的记忆”为题”(2013宁德卷),或如“题目:如果没有他们……”(2012泉州卷);一种是供材料命题作文,即在作文命题之前提供一则或长或短的材料,形成“材料+命题”的命题形式。
如2013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巴勒斯坦有两个内海。
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叫死海;一个有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叫加利利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死海纳入上游的水之后,没有出口,无法把水分出去,导致水中积存了大量的盐分,因而没有生物能成活。
而加利利海承接水源之后,将水分给了下游,形成了活水,充满了活力。
海水如此,更何况人呢!因为我们懂得:分享,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分享,是一种胸襟的袒露;分享,是一种心灵的交融……请以“懂得分享”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审题技巧点拨】与其它作文题型相比,命题作文更直接地体现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像体操中运动员必须要完成的“规定动作”,因此有利于学生思想迅速集中,在较短的考试时间内完成写作要求。
但既然是“规定动作”,对于全体考生而言主,命题作文也较其它作文题型更具约束性,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定了文章的立意方向和选材的范围。
在命题作文写作时,一般构思思路是:“定文体-明对象-抓重点”。
所谓有“定文体”,就是要预设文体。
可在写作之前根据以下原则确定写作文体:一是命题要求,题目本身适合哪种文体。
比如,2013浙江嘉兴“歌声嘹亮”、2013福建宁德“校园里的记忆”、2013山东济南“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等就适合写记叙文;2013广东湛江“活着需要什么”、2013浙江杭州“懂得分享”等就比较适合写议论文;而2013福建福州“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2013福建泉州“近在眼前”等既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
二是看自己所拥有的材料适合写哪一种文体,换言之,就是看平时特别是考前积累的素材适合哪一种文体。
三是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如果遇到一些文体倾向不明显的题目,例如2013山东临沂“走在路上”、2013四川成都“再也没有”等,一般而言,就应选择平时自己最拿手的文体。
所谓“明对象”,就是要根据题意,明确作文的写作对象,是“人物”?是“事件”?或是“场面(景)”?如果要写议论文,写作的对象可能还是一个道理、一种现象、一个观点,等等。
只有明确了写作对象,才能安排好行文构思过程中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份量、作用及采取何种写作手法。
所谓“抓重点”,就是在认真审题、明确题意基础上,抓住题目中提供的“有效信息”,抓住题目重点,不偏离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从某种意义而言,题目中的“重点”就是作文的主体内容。
总之,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关键,命题作文也不例外。
命题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明确题目的写作要求、写作对象、写作重点和写作范围。
在上述写作要素都做到了然于胸后,才进入具体的写作环节,即打开思路,构思行文。
换句话来说,就是既要注意命题作文题目的限制性一面,也要看到它未加限制的广阔空间,并在这个广阔空间里自由发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所谓“给我一个支点,我去撬动地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实例分析】1.《成长路上无捷径》适合文体:偏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
写作对象:成长路上。
“成长”既可以是身体、生理的成长,也可以是精神、思想、心理层面的成长。
总之,就是要写变化,体现过程。
写作重点:无捷径。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阐述对“无捷径”的认知、感悟和理解,也就是说,必须解决、回答为什么“无捷径”。
若写记叙文,则通过叙事来实现;若写议论文,则通过材料的分析或归纳来实现。
2.《我爱唱的一支歌》适合文体:记叙文。
写作对象:一支歌。
首先应明确是“一支”而不是“两支”或“许多支”,写作时不可违逆。
其次要交代这支歌的内容或者主要意思,写作内容的选择上应与这支歌保持高度的一致;切不可脱离这首歌的主要意思展开写作,也就是说不要“另起炉灶”。
写作重点:爱唱。
必须解决为什么“爱唱”,也就是“爱”的原因。
比如,因为它能唤起美好的回忆,所以“爱唱”;或者,因为它能激励“我”前进,所以“爱唱”;或者,因为这首歌给了“我”启迪,伴随了“我”成长,所以“爱唱”,等等。
3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
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
请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3)不能用本试卷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4)书写工整规范。
适合文体: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
写作对象:事理,即“爱”。
作为初中生来说,此处的“爱”的内含应当是“关爱”,是“亲情之爱”。
由此,也就可以确立更为具体的写作对象,例如朋友之爱、师长关爱、人对自然(动物)的爱护,等等。
写作重点:列举典型材料,阐释对“爱,还要会爱”的认知;叙写具体事件,抒发对“爱,还要会爱”感悟。
【实战示例】题目:生活需要有梦要求: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题意解析】本题为观点型命题作文,题目即观点。
1.文体选择:偏向议论文。
2.写作对象及范围界定:一是“生活”,不是“人生”、“世界”、“我”或“其他人”。
二是“梦”。
词义解读:“梦”,是人体的生理现象。
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有人称之为睡眠中的幻象。
将此词义置入“生活需要梦”,显然不合逻辑。
美梦?恶梦?不清不楚的梦?有“梦”的生活与没有“梦”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梦”不行么?我们如果见面就问,“今天你做梦了么”,那跟骂人也就差不多了。
因此,还有必要将“梦”的含义进一步地深挖。
进一步地思考,通过相关性联想,就很容易将“梦”与“梦想”联系起来。
那么,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即幻想、妄想,也指渴望。
“生活要有梦”中的“梦”,显然不是“幻想、妄想”的意思,而应该是“渴望”,是“意识里的追求,动力的源泉”。
经过以上思考与联想,便得出了“生活需要有梦”的正确题意:即生活需要追求,需要目标,需要助推力!有追求、有目标、有助推力的生活才是多彩的生活,才是我们需要过的生活。
[范文展示]生活需要梦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幕——老人的背影嵌在万缕残阳的框架里,她深沉的目光散落在苍鸦逝去中,在悠袅的炊烟里,在巷口前的石狮子上……她一定是又盼望着她的家人的出现。
奶奶的声线被无情的岁月划得像老式的收音机,总是能够在电话中听出她的苍老无力。
“囡囡,昨夜我又梦见你了。
”重复多次的对白总是让我草草应付。
奶奶沉重的声调戛然而止,只剩下漏了一拍的厚重的呼吸声在电话线的这头扩大声率,似乎能预想她的犹豫——“囡囡,今年你们回家不?”是啊,已经好久没回祖厝过年了,不知今年奶奶的梦会不会落空?在奶奶的半般哀求下,汽车在小年夜驶进了这久别的祖厝。
刚进村庄,远远地便见奶奶驻立在屋前的身影,她挥着手中破了一角的蒲扇,夜色的暗沉把她臃肿的身躯变得更加笨拙,她拖着沉闷的步伐,但始终难掩她想要快点见面的迫切心情。
我似乎可以看见她脸上的一片绯红,一拐一顿的她在车灯的照耀下活脱脱像一只企鹅,竟想挣脱肥胖的躯体的束缚跳起来喊叫——“囡囡——囡囡——”这台老式收音机和着呼啸的寒风竟令我徒生一丝温暖。
奶奶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暗黄的光线照在她干枯的脸庞,深深嵌在眼窝的眸子浑浊却又闪现动人的喜悦。
她不断地摩搓我的手,干瘪的嘴唇无力地咧开,那是我从未看过的奶奶的笑。
“梦中的囡囡还没长大呢!怎么一不小心就出现在我眼前呢?”说完她便咯咯地笑,指着墙上发黄的奖状——那些都是我的印迹……梦,又是梦!我不知在奶奶的梦中我的样子,但我却能从奶奶的手心里感受得到那一定是用爱临摹出来的,想到这里一股惭愧之情涌上心头,眼前这个日夜惦念着我的人就是为了我白了几根发丝,而我却又怎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她以梦为基的爱?突然好想抱抱她吗,告诉她用梦累积的爱就让我慢慢偿还。
我不会再嘲笑她的梦,或许生活需要梦,但爱应在现实……[简评]本文最突出的亮点是人物塑造很成功,“奶奶”的形象生动饱满。
文章善于综合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塑造“奶奶”形象,其中细节描写尤其突出:比如第三段,“我”进村庄时,“夜色的暗沉把她臃肿的身躯变得更加笨拙”,“一拐一顿的她在车灯的照耀下活脱脱像一只企鹅,竟想挣脱肥胖的躯体的束缚跳起来喊叫”;比如第四段“她不断地摩搓我的手,干瘪的嘴唇无力地咧开”等等,“奶奶”急于见“我”、关爱“我”的形象跃然纸上。
另外,文章中两处对“奶奶”的眼神刻画为文章增色不少:一处是第一段“她深沉的目光散落在苍鸦逝去中”,此处为虚写,写出了老人对家人的盼望;一处是第四段“深深嵌在眼窝的眸子浑浊却又闪现动人的喜悦”,此处为实写,将老人见到家人的喜悦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