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及腹腔引流管
胸腔、T型管、胸腔闭式、 颅内引流、尿管等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特点、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胸腔、T型管、胸腔闭式、颅内引流、尿管等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护理特点、目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
引流管可将人体积血、积气、脓血、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又有无大出血及病人恢复情况。
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护理。
腹腔引流管1、通常腹引管安置在腹腔的低位,吻合口,或易发生出血渗出的部位,以便于腹腔内积存的液体减少。
2、血浆管有单根血浆管和双套管血浆管,采用双套管血浆引流管的目的在于防止由于负压的作用使血浆管管壁塌陷,阻碍了引流的通畅。
护理特点(1)根据病情需要,腹腔内可能安置几种引流管,病人转入病房后必须点清,根据名称或作用做好标志,并接好引流袋,要妥善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
(2)接引流管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口平面,防止逆行回流感染。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30分钟挤捏管道一次,引流管如果无液体流出可能管道被堵塞,要根据实际情况,通知医生处理。
(3)分别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正常色泽为淡红色,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量大于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则为异常,或血浆管引流液呈胆汁色,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之医生。
(4)妥善固定导管,病人翻身、下床、排便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
滑出者应重新更换新管插入。
(5)需要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达20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6)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已稳定应在24-72小时内拔除,或更换新的纱布再填塞,腹腔内引流管如2-3天不能拔除者则2-3天转动皮管一次,以防长期固定造成继发性损伤。
(7)如果需要外引流管注入抗生素等药物或作管腔冲洗,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8)若为双套管引流管,注意要保持排气管的通畅,不可将其折叠,外套一薄膜手套,留出孔不可扎紧,以利排气,防止管壁塌陷。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与应用范围分析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与应用范围分析胆道引流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胆道疾病,并帮助排除胆汁。
本文将对胆道引流管的类型和应用范围展开深入分析。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1. T管:T管是一种较常见的胆道引流管型号,其外形呈"T"字形,由两根管道组成,一根用于排入胆管,另一根用于引流胆汁。
T管通常用于较短期的胆道引流,可以通过大气压差引流胆汁。
2. 穿刺胆囊引流管:穿刺胆囊引流管是一种较细长的管道,通过穿刺胆囊进行胆道引流。
这种管道的长期使用会有更高的患病率,但对于需要长时间引流的患者而言,是一种合理选择。
3. 内外引流管:内外引流管由两个管道构成,一根放置在胆管内,用于引流胆汁,另一根位于放置在胆囊外,用于排空胆汁。
内外引流管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引流的患者,可以减少胆道感染的风险。
胆道引流管的应用范围:1. 胆道结石:当胆道结石堵塞了胆管,引起胆汁淤积和疼痛时,胆道引流管可用于引流胆汁并缓解症状。
通过胆道引流,结石可以被排出或溶解。
2. 胆管狭窄:胆管狭窄可导致胆汁的流动障碍,引发黄疸和腹痛等问题。
胆道引流管的应用可以通过维持胆汁通畅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3. 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着门脉高压和腹水等并发症。
在一些情况下,胆道引流管可以用于减轻门脉高压,并帮助排除腹水。
4. 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炎症和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胆道引流管的使用可以帮助排除胆汁中的细菌和感染源,减少感染的风险。
5. 胆管损伤:在胆管手术或创伤性损伤后,胆道引流管可以用于暂时维持胆汁引流,并为损伤的修复提供充足的时间。
总结:胆道引流管根据类型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用于治疗胆道结石、胆管狭窄、肝硬化、胆道感染和胆管损伤等相关疾病。
选择合适的胆道引流管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非常重要,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类引流管的优缺点,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使用胆道引流管的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进行持续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九)拔管指征
评估患者
48~72小时后 ,引流量明显减 少且颜色变淡, 24h引流液小于 50ml,脓液小于 10ml,X线胸片 示肺膨胀良好、 无漏气,病人无 呼吸困难
方法:嘱病人先 深吸一口气后屏 气即可拔管,迅 速用凡士林纱布 覆盖,宽胶布密 封,胸带包扎一 天。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03
临床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一、什么是引流?
什么是引流?
引流:是通过引流管将体内的积聚的血液、脓液、消化液、分泌物、 渗出物、尿液等排出体外。
二、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安全
妥善 固定
有效 引流
防止 并发症
拔管
观察 记录
引 流 管
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头部引流
颅内创腔引流 颅内脓腔引流 脑室引流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二)引流袋更换流程
夹闭引流管 分离
首先应夹闭引 流管,将引流袋 与引流管分离。
消毒
然后用安尔碘 棉签消毒引流 管的内口、外 口,消毒时要 遵循由内向外 的原则
检查、连接
检查引流袋;连 接无菌引流袋, 更换完毕再次挤 捏引流管,使引 流液能够顺利通 过接头处流入引 流袋
(三)拔管
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一) 腹腔引流管护理
1.根据病情腹腔内可能安置几种和数根引流管,病人转入病房需清点,最好根据作用或名称作 好标志,并接引流瓶(袋),妥善固定。 2.分别观察记录引流物的性质和量。如引流液为血性且流速快或量多,应通知医生处理。 3.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病人翻身下床等活动时应防止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滑 出者应根据病情换新管插入。 4.引流瓶每日更换,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
导管护理规范

导管护理管理规范(修订2016.09.29)一、导管风险级别分类1、高危风险导管(管道): (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鼻胆管、胰管、腰大池引流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各类支撑管及其他相当于上述风险的管道。
2、中危风险导管(管道):各类造瘘管、伤口引流管、穿刺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鼻肠管、盆腔引流管、宫腔引流管及其他相当于上述风险的管道。
3、低危风险导管(管道):导尿管、普通胃管,输氧管。
二、导管风险评估1、导管滑脱风险度分为I度、II度、III度,多条管道按风险度累加(如两条中危管道为4分)2、所有评分累计:评分<8分,有发生导管脱落的可能,评分8-12分,容易发生导管滑脱,评分>12分,随时会发生导管脱落3、护理措施:评分<8分,明确标识,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加强宣教;评分≧8分,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巡视,床头交班,强化患者及家属的宣教,直至掌握4、评估时机:入院时、转入时、手术后留置各种导管的,进行首次评估后,以后根据分值,<8分,每周评估1次,8-12分,每周评估2次,>12分,每天评估1次,夜间加强巡视,直至拔管,有病情变化,随时评估5、确认请在相应栏内打“√”三、各类管道书写黏贴规范1、所有引流管道的标识均贴在病人平卧位时床垫上缘平床沿的引流管上2、胃管标识贴于胃管末端以上10cm处3、深静脉置管贴于透明敷贴避开穿刺点处4、气管插管的标识贴于气囊上方5、深静脉置管24小时将纱布敷料更换为透明敷贴,每周换两次。
6、遇科室没有既定标识的管道,该类管道标识可以用空白标识手写上去,颜色根据导管所属高中低危选择相应颜色的空白标识。
7、标识上的更换时间写在导管标识名称左边或上边的空白处,如:4-25-8:00 某某四、导管护理流程1、评估:评估病情、年龄、自理能力2、判断;导管在位否,有无渗血、渗液,有无标识,妥善固定否,3、保持引流管通畅,遵循无菌技术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固定,定期更换引流袋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5、做好患者及陪护人的健康宣教,告知保护导管的重要性及导管脱出的危险性五、各类导管均需挂防管道滑脱标识**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T管与腹腔引流管的区别

T管与腹腔引流管的区别材质目的位置观察拔管指针材质T管:胶质;腹腔引流管:硅胶、乳胶等;目的T管:①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②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③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④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目的腹腔引流管:把腹腔内的残留液和继续产生的渗液通过引流管排出体外,以减轻腹腔感染和防止术后发生腹腔脓肿;位置T管:胆总管下段,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腹腔引流管:膈肌以下;左肝管右肝管观察T管:观察记录胆汁的量,色,质及有无沉淀物,正常胆汁为黄色澄清,似“菜油样”。
若呈褐色,混浊,则可能有出血,感染,应报告医生。
T管引流胆汁量约为600—1000ml,3—4天后逐渐减少至每天200—400ml,如超过此量,表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
若量少,可根据黄疸消退的情况,大小便颜色,有无发热,腹痛的严重程度来判断T管是否阻塞。
观察有无发热,腹痛等胆漏现象,有无出血倾向。
观察腹腔引流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气味,手术前期正常色泽为淡红色,手术后期为黄色,清亮液,每日0~100ml,若每小时大于50ml,持续3小时且呈红色则为异常,或颜色混浊均为异常,应立即告诉医生。
如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引流管有无堵塞或脱落。
T管:放置T型引流管者在全身情况好转,生命体征恢复一周,可在餐前夹管,每日2-3次,每次1小时,如无不适主诉3天后可给予全天夹管及拔管。
①术后10天左右;②无腹痛腹涨发热;③黄疸症状减轻;④引流量减少;⑤颜色为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或絮状物;⑥经T管造影证明胆总管舒畅;腹腔引流管:引流管无明显液体引出或仅有少量腹腔冲洗液;。
导管的护理措施

(四)导尿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 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 2、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分别 记录经造瘘管及尿道排出尿量24小时总尿量, 判断双侧肾功能。
导管的护理措施
在我们每天的护理工作中都要对病人携带的各种
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它前们被言称为“”。
因此,作为一名护士,必须要管理好这些管道,使
【主要内容】 一、管道的分类 二、各种管道的护理措施 三、导管护理风险识别 四、导管护理风险衡量与评估
管道的分类
• 供给性管道 • 排除性管道 • 监测性管道 • 综合性管道
②内部因素:导管定位是否正确;血栓形成
可用10ml注射器轻轻回抽或遵医嘱使用尿 激酶;不可使用暴力、导丝来消除血凝块,
这将使导管损伤、破裂或造成血凝块栓塞。
8、患者指导: ①置管的上肢勿负重,第一个24小时内不能湿水。 ②冲凉时用薄膜包好,勿弄湿敷料,如有及时更 换。 ③学会自我观察针口情况,如有红肿热痛及时就 诊。 ④每周更换敷料和肝素帽一次,并用20ml生理盐 水脉冲式冲管。 ⑤导管维护和使用须由医护人员完成。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 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整洁,如有 渗液立即更换。 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 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内。 ④按时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 程。
(3)保持引流通畅 ①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
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 塞
二、排出性管道
&引流的目的 1、排出脓肿或其他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
各种引流管的拔管指征

各种引流管的拔管指征各种引流管的拔管指征1.胃管肛门排⽓,肠蠕动恢复,每种⼿术时间不⼀样,胃部⼿术⼤约3-7天、2、尿管术后能下床⾃⾏排尿,先要进⾏膀胱括约肌的训练,扎住尿管后有需要⼩便的感觉。
有些会阴部、直肠或泌尿系⼿术根据个⼈情况。
3、腹腔负压球术后7-10天左右,引流量逐渐减少,24⼩时少于20毫升,颜⾊有鲜红转为淡红或⽆⾊。
4、T型管:“T”型管放置⼗天以上可先夹闭引流管,必要时做胆囊造影,如确定胆管下端已通畅(夹闭时⽆不适症状)时,⼀般两周后可以拔管。
根据黄志强的⼿术学就是胃管留置到胃肠功能畅通为⽌尿管留置到可以⾃⼰排尿为⽌肛管留置到可以⾃⼰解⼤便为⽌引流管留置到没有引流物为⽌乳胶⽚在术后1-2天烟卷引流4-7天T型管14天胃肠减压管在肛门排⽓后在临床上,引流管拔除的时间根据每位医⽣的习惯有所不同、橡⽪⽚引流:⼀般⽤于浅表伤⼝引流,⽬的就是防⽌⽪下积⾎、积液,术中应防⽌⽪⽚被缝线缝在⽪下⽽致拨除困难,术后应妥善固定,24~48h 后可拨除。
胃肠减压管:根据患者病情若为⾮胃肠道的腹部⼿术(如:肝胆⼿术)则患者肠鸣⾳恢复即可拔管,若为胃肠道⼿术,特别就是有吻合⼝的胃肠道⼿术则必须待肛门恢复排⽓后⽅能考虑拔管尿管术后能下床⾃⾏排尿,先要进⾏膀胱括约肌的训练,扎住尿管后有需要⼩便的感觉。
有些会阴部、直肠⼿术(如直肠癌⼿术)⼀般要放置⼀周左右才考虑拔管“T”管,⼀般放置12-14天后,先⾏夹管,持续夹管24~48⼩时(⽆腹痛、腹胀,⽆寒战、发热,⽆黄疸)⽆不适可带管出院。
出院⼀⽉后,应常规⾏T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证实胆总管通畅后再拨管。
T管滑脱的处理:术后1~2天滑脱需再次⼿术重新置管;术后3~4天滑脱,试⾏插⼊导尿管,若不成功需再次⼿术置管;术后5~6天以后滑脱者可插⼊导尿管,⼀般都能顺利插⼊。
所有插⼊导尿管者都需密切观察腹部有⽆腹膜炎U管:换管,⼀般间隔3个⽉左右,需要更换U管,置管时间:视病情⽽定,恶性肿瘤往往就是终⾝的,良性狭窄⼀般为⼀年左右,不超过2年。
胆总管探查后免T管、腹腔引流管的临床探讨

a o nd c mpl ainso wo go pso te t . Re uls W i o tt —t b g o p s fr b te h n T — t b r i a e go p i p rto i to ft r u fpain s c s t t u wo h u r u wa a etr ta u e d a n g r u n o e ain
腹腔 引流管 的报 道 罕 见 。我 院 自 2 0 0 1年 开 展 一 期
解后 , 也纳 入 本 研 究 ; 前 经 B超 、T、 C 术 C MR P等 检
查 确诊 胆总 管有 结石 , 胆 总管 探 查 指证 , 、 有 轻 中度 黄疸 且满 足 如下条 件 : 1 肝外 胆 管结 石 能取 尽 者 ; ()
免舣管组
4. 72】±4 7 2 7 ±2 】 .0 3 .2 .0
21 3 2
8 6 - . 8 . 44】4 1 4 5.6±2 2 .1
2.5±6 2 1 2 ±2 9 .0 4 .6 .2 T管引流组 5 7
—
l .2 334 加 .77 9
O (】 .I
aetb wto two—tb )i O l O i u t x lrt n g u e( i u h t u e nCnU nbl d c poai .M eh d 10c ssw t h ld c oi is f rtcieo eainw r l e e o to s ae i c oe o h lhai o oe t prt ee 7 h t s p v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掌握拔管指征引流管拔除过早达不到预期
的目的,过晚会影响愈合,增加感染和粘连 的机会,甚至形成瘘道经久不愈。一般橡皮 片引流放置1~2天,腹腔引流管放置3~5天, 安全引流则放至7~9天。
4.腹部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 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另 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 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 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 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 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T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及注 意事项
普外二科 牛璐
“T”型引流管的护理
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后,需在胆总管切开处
放置“T”型引流管一根(一端通向肝管,一 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部戳穿出体外,接引 流袋)
一、目的:
1、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 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 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 发症。 2、引流残余结石:将胆囊管及胆囊内的残余 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的结石排出体外,术后 也可经“T”管溶石,造影等 3、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开瘢痕狭窄, 官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注意事项
1.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使腹腔内渗
液流至盆腔,避免或减少膈下感染。
2. 要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引流管的注意事项,以取
得配合。引流管不宜过长或过短(50~60公分为宜) 过长易扭曲,过短影响病人翻身甚至脱出,脱出易 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行走时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的 出口,防止逆流引起逆行感染。带有多根引流管者, 注明该管名称以利辨认,同时需注意体位与压力等 的改变,保证引流效果。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
伤等情况。 (5)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 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 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 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的疼 痛一般是病变所在。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 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 (6)每1周更换2~3次无菌袋,更换时应注意 无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 引起逆行感染。
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 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 引流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 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 块、异物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 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 (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 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三、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3) 胆漏:由于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
阻,T管脱出所致。A、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 况,若病人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 每小时50毫升以上,应疑有胆漏,立即与医 生联系协助处理。B、长期大量胆漏者,遵医 嘱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维持平衡。C、 长时期胆汁丢失将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可 引起营养障碍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应补充 热量和维生素.D、能进食者,鼓励进低脂,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
2.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 渗液者。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 置引流物,泌物,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减 少并发症发生。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 (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 合处渗出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3. 引流管是人为建立的体内、外通道,渗血
和脓性分泌物可通过引流管引向体外,而外 界的细菌等亦可由此逆行入体内,因此,更 换负压盒或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并妥善放置。引流管周围敷料一旦 渗湿必须立即更换,以防新的感染。
4. 保持引流管有效引流,经常由上至下捏挤
引流管,防止堵塞,注意勿折叠、扭曲、受 压。估计引流量,了解引流液颜色和气味, 观察有无沉淀、脓栓,防止渗液在体内留存。 如一小时有200ml血性液体流出为活动性出血, 引流液混浊伴脓栓为感染,引流液变清并逐 日减少为好转,增多应查明原因,同时应作 好详细的纪录。
二、护理:
3、观察
(1) 胆汁为肝细胞合成,每日约800—1200毫升,为深黄 色澄明的,似“菜油样”,如有出血,感染,浑浊,则呈褐 色,浑浊,量亦增多,应通知医生,必要时留标本送检。 (2) 胆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观察管道是否受压,扭曲, 折叠,有无结石或蛔虫尸体堵塞,并通知医生相应处理 (3) 观察病人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大便颜色是否正常, 了解食欲如何,胆汁引流量是否逐渐减少,以估计胆汁是否 已流入肠道,胆道梗阻是否解除 (4) 观察有无发热,腹痛,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等腹膜炎的表现,以估计判断有无胆汁漏入腹腔 (5)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例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瘀 斑等
三、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1) 黄疸:术前有肝化,慢性肝炎或肝功能者,
术后可出现黄疸,护理应注意:a、密切观察血清 胆红素浓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肌 肉注射维生素K。b、将病人指甲剪短,防止因黄疸 所致皮肤瘙痒时抓破皮肤。C、以温水擦洗皮肤, 保持清洁 (2) 出血:若每小时出血大于100毫升,持续3小 时以上,或病人有血压下降,脉细速,面色苍白等 休克征象,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立即配合医生进 行抢救
二、护理:
4、每日倾倒胆汁并记录
5、饮食的护理,指导病人采用少量多餐的方 式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 的低脂肪饮食(如鸡汤、鱼汤、牛奶、吃豆 制品。
二、护理:
术后7天左右,病 人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等,可试行夹 管,先行饭前饭后夹管1小时,如无不良反应,可 改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再行持续夹管72小时,如 无不良反应,即可考虑拔管 (2) 胆道逆行造影,经夹管72小时无不适,可行 造影检查,以了解胆道通畅情况,造影后,开放 “T”管1-2天并观察
(3) 拔管指针
术后10-14天
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胆汁颜色正常,无残余
结石,絮状物并且胆汁量逐渐减少 夹管无不良反应 行胆道逆行造影证实胆道下段通畅 (4) 拔管后用小块油纱堵塞漏口,几天后可自行愈合 ,带 管出院者,指导病人,下床活动时,可将引流袋吊在小腿旁, 无论何时不可使其高于腹壁口引流,以免逆行感染,术后2 周左右应注意有无胆道出血。
3.腹腔引流并发症
(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 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 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 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 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
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1.腹腔引流目的
(1)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 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以免组织损伤,继发 感染等。 (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 染扩散。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 伤口良好愈合。
二、护理:
1、无菌管理 (1) 术后接无菌引流袋,引流过程应保持 无菌,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接头处的消毒 (2) 引流袋位置应低于伤口平面。 a: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 b:站立、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
二、护理:
2、保持引流效果
(1) 妥善固定,做护理操作或病人活动时, 注意勿脱落,以免胆汁流入腹腔引起胆汁性 腹膜炎,昏迷,躁动,小儿适当约束. (2) 勿使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 (3) 引流管若为残余结石或血块等所堵塞 时,不能用空针冲洗,可用空针向外抽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