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难忘的泼水节
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

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一、背景介绍《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欢乐的节日故事。
本文通过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和喜庆。
二、课文讲解1. 主题分析:文章主题是讲述一个难忘的泼水节的经历,通过这个经历展现了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 段落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描述泼水节的氛围和环境;第二部分是主体,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过程;第三部分是结尾,表达对泼水节的难忘记忆。
3. 重点词句解析:(1)“星期六,傣族村寨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这句话描写了泼水节前夕的场景,通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等词语表达了傣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2)“人们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好像迎接什么重大的事情。
”这句话通过“盛装”“迎接重大事情”等词语,表达了傣族人民对泼水节的重视和期待。
(3)“大家围着圆圈,一边拍手一边唱一边跳。
”这句话通过描写人们欢度泼水节的场景,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和欢乐。
(4)“人们互相泼水,高兴地欢呼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句话通过描绘泼水时的欢乐场面,表现了泼水节带给人们的快乐和喜悦。
4. 主题升华:文章通过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感。
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周总理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上。
这种情感让人们感到温暖和感动,也成为了傣族人民难忘的记忆。
三、教学反思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泼水节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喜悦,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爱民情怀。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情感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如何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
总之,《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和欢乐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感受到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爱民情怀。
人教版小学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每年的四月中旬,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这天,阳光明媚,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
早上,老人们手持银碗,向大家祝福。
然后,年轻人拿起水盆,舀起清泉,开始互相泼水。
水花飞溅,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每个人都被泼得湿漉漉的,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午,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傣族菜肴。
饭后,还有精彩的舞蹈和歌声表演。
夜晚,篝火燃起,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这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一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节日。
它让人们忘记了一年的辛劳,期待着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希望。
赏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的快乐生活。
首先,课文通过具体的日期和天气描述,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阳光明媚的天气和鲜艳的民族服装,都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其次,课文详细描绘了泼水节的活动过程。
老人的祝福、年轻人的泼水、美食的享用、歌舞的表演以及篝火晚会,这些环节既有传统的仪式感,又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活力。
最后,课文通过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期待,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尽管泼水节是一个让人湿漉漉的节日,但人们却乐在其中,因为这个节日代表着祝福和希望。
总的来说,《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是一篇优秀的语文教材。
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

二年级下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泼水节的文章,让我至今难忘。
文章中描述了泼水节是中国云南地区的一种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用水泼洒彼此,象征着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美好。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节日的衣服,手持水枪,载歌载舞地在街头泼水,欢乐无比。
我们在课上不仅了解了泼水节的来历和意义,还跟着老师一起学习了泼水节的相关诗词,比如《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
我们还一起学习了关于泼水节的传统歌曲,感受到了这个节日的欢乐氛围。
最让我难忘的是,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班上还举办了一个小型的泼水节活动。
老师为我们准备了水枪和气球,让我们自由地在操场上进行泼水游戏。
我和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大家笑声不断,又有的唱着节日歌曲,仿佛置身于云南的泼水节现场一般。
这节日教会了我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也让我领略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这篇文章和课堂上的活动,让我深刻地记住了这个难忘的泼水节。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一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年级语⽂下册第⼗⼀课难忘的泼⽔节课⽂ 《难忘的泼⽔节》是⼆年级语⽂下册第11课,课⽂记叙的是⼀个温暖⽽感⼈的故事。
店铺为⼆年级师⽣整理了语⽂课⽂《难忘的泼⽔节》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年级语⽂下册第⼗⼀课《难忘的泼⽔节》课⽂原⽂ ⽕红⽕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民⼀年⼀度的泼⽔节⼜到了。
今年,傣族⼈民特别⾼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要和他们⼀起过泼⽔节。
那天早晨,⼈们敲起象脚⿎,从四⾯⼋⽅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条条龙船驶过江⾯,⼀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们欢呼着∶“周来了!” 周⾝穿对襟⽩褂,咖啡⾊长裤,头上包着⼀条⽔红⾊头⼱,笑容满⾯地来到⼈群中。
他接过⼀只象脚⿎,敲着欢乐的⿎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民⼀起跳舞。
开始泼⽔了。
周⼀⼿端着盛满清⽔的银碗,⼀⼿拿着柏树枝蘸了⽔,向⼈们泼洒,为⼈们祝福。
傣族⼈们⼀边欢呼,⼀边向周泼⽔,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泼呀,洒呀!周和傣族⼈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节! 多么令⼈难忘啊,1961年的泼⽔节。
⼆年级语⽂下册第⼗⼀课《难忘的泼⽔节》课⽂赏析 本⽂记述的是⼀个充满温情的感⼈故事。
“⼀年⼀度的泼⽔节”被傣族⼈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是傣族最隆重的节⽇。
⽽1961年的泼⽔节,⼜是傣族⼈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个泼⽔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和边疆⼈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
共和国的到来,使傣族⼈民沸腾了,⼈们“敲起象脚⿎”“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
周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笑容满⾯地来到⼈群中”,他同傣族⼈民⼀起敲⿎跳舞,⼿拿银碗与⼈们互相泼⽔祝福,同庆盛⼤的民族节⽇。
课⽂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间。
作者在⼈们欢迎周的场⾯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泼⽔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三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部编二年级上《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部编二年级上《难忘的泼水节》课文难忘的泼水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们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愿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们笑着,跳着,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12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法、学法: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
合集《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12篇

(合集)《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1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的《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记叙文,本课记叙的是一个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体现了人民对总理的爱戴,总理对人民的关怀。
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龙、恩、柏、泼、凤、凰、寿、特、敬、鲜、脚、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愉悦。
2、能力目标。
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三、重点、难点让同学们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四、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图片展示、朗读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情感。
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真实的情感感知。
五、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且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写的周总理与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学生反复阅读去感知文中的情感。
六、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导入课程后,板书课题,给同学留下悬念,但,我中间插入了识字教学,让同学慢慢进入课程,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学习完生字,让同学初步阅读文章,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读文章是遇到的困难,并且理解文章中写了傣族人民和周总理过泼水节是高兴的、难忘的'。
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难忘的泼水节》
春天来到了,学校里的孩子们都在期待着一个特别的活动——泼水节。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更是兴奋不已,因为他们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在泼水节当天,学校里布置一新,到处都是五彩斑斓的装饰。
小朋友们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有的穿着传统的泰国服装,有的穿着可爱的动物装扮,还有的自己动手做了漂亮的花环。
每个人都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活动的开始。
活动一开始,老师给每个人分发了水枪和水球,小朋友们手里拿着水枪跑来跑去,开心地互相泼水。
有的小朋友还制定了战略,躲在角落里等待着袭击对方。
大家笑声不断,玩得不亦乐乎。
泼水节上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是,老师们也参与了活动,他们站在一旁友好地接受着小朋友们的“袭击”。
孩子们看到老师们也玩得这么高兴,更是兴奋不已。
活动结束时,大家都已经湿淋淋的了,但却笑得非常开心。
虽然泼水节活动只是持续了几个小时,但这一天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却是那么的难忘。
他们学会了分享和合作,感受到了快乐和友爱。
泼水节,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更是一次珍贵的体验。
就像小朋
友们在活动结束后纷纷说的那样:“泼水节太好玩了,下一次一定还要参加!”。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精讲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文章。
以下是该文的段落划分:1. 第1段:介绍泼水节的时间,即凤凰花开的时候,以及傣族人民对泼水节的期待和喜悦。
2. 第2段:描述周总理来到傣族地区,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3. 第3段:描述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场景,包括他们手持鲜花、敲着象脚鼓、载歌载舞等。
4. 第4段:详细描述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
5. 第5段:描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的情景,以及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6. 第6段:描述了泼水节的高潮部分,即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互相泼水祝福,表达了他们对周总理的敬爱和祝福。
7. 第7-8段:总结全文,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这样的段落划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泼水节的热爱和期待。
二、文章赏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饱含深情与喜悦的文章,生动描绘了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场景。
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崇高情怀,也体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深敬爱。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份欢乐与祥和。
无论是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场景,还是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都让人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喜悦。
文章通过描绘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场景,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崇高情怀。
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与傣族人民一起庆祝泼水节,这种与民同乐的精神让人感动。
同时,周总理在泼水过程中,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这种平易近人、关心民众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文章也体现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深敬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上(撒满花瓣) 欢迎周总理 江面(一条条龙船)
天空(一串串花炮)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 褂,咖啡色长裤,头上 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
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
着欢乐的头巾,踩着凤
凰花铺成的“地毯”,
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请画出描写周总理外貌 的句子。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 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 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 水节! 你从这几句话读懂了什么?
ēn
qiāo
Kā fē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周恩来
duān
敲鼓
shòu
咖啡
cǎi
端起
bǎi
长寿
zhàn
踩着
蘸水
我会认
凤凰花 周恩来 长寿
傣族 敲鼓 踩着
衣襟 象脚鼓 咖啡 柏树 端起 蘸水
一年一度
我会认
凤 凰 咖 啡
恩 踩
敲 端
襟 褂 蘸 寿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 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凤凰花:火凤凰树的花。 火凤凰又名红花楹、火树,五月开花, 花五瓣,花大美丽,呈鲜红色带黄晕; 花开时满树结花,火红一片,与绿叶相映成趣。
今年,傣族人民 特别高兴,因为敬爱 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 们一起过泼水节。
今年是指 。
今年,傣族人民 特别高兴,因为敬爱 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 们一起过泼水节。
今年是指
1961 。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 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 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 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 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 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 呼着:“周总理来了!”
你会填吗? ( ( ( ( )的泼水节 ( )的周总理 ( )的泼水节 ( )的头巾 ( )的凤凰花 )的地毯 )的花瓣 )的鼓点
游完泼水节,你想对 周总理说点什么?
什么是泼水节?
泼水节:少数民族的一种庆祝节日,
用来表示对人们的祝福。
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 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读一读 抓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感情朗读
今年,傣族人民 特别高兴,因为敬爱 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 们一起过泼水节。
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11、难忘的泼水节
看到这个题目你 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认真地预习预习课文吧!
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 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 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 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 “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 舞。
Fèng huáng
dǎi
jīn
凤凰花 傣族 衣襟 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