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总结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总结

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总结一、引言植物生产是指利用土地和气候资源,通过培育和种植各种植物,以获得农业、园艺、林业、草业等方面的产品。

植物生产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维持人类生存和改善人类生活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植物生产过程中,环境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关注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合理的生产方式,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植物生产与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植物生产的重要性植物生产是维持生态平衡、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植物生产,我们可以获得粮食、蔬菜、水果、木材、服装纤维等生活必需品。

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满足人类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植物生产还能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三、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植物生产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

同时,植物生产对环境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

四、植物生产中的环境问题1. 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破坏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2. 水资源浪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灌溉经常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植物病虫害防治:对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经常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残留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大规模的植物生产活动往往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消失了一些原生物种,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五、植物生产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为了解决植物生产中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采用天然生物肥料和农学控制措施,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2. 精确灌溉技术:通过灌溉技术的改进,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植物生产环境-环境条件与植物生产

植物生产环境-环境条件与植物生产

环境条件与植物生产一、植物生产与自然环境(一)环境1.环境的涵义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对植物而言,其生存地点周围空间的一切因素就是植物的环境。

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常称为生态因子。

对植物起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有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生物等六大因子。

2.环境的分类环境的不同类型分类依据环境类型环境主体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环境范围体内环境、生境(生态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环境要素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植物对象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二)植物环境1.自然环境农业的自然环境根据其组成可分为:2.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区域性;造成植物生产的波动性。

二、植物生产的环境要素(熟悉内容)1.水分与植物生长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是植物生产重要的环境因子;水是植物原生质的重要组分;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是植物体内养分输送的载体。

2.光与植物生长直接作用是对植物形态器官建成,如光可以促进需光种子的萌发、幼叶的展开,影响叶芽与花芽的分化、植物的分枝与分蘖等;间接作用是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光通过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3.温度与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

4.土壤与植物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

土壤对植物起着“营养库”作用,土壤还具有雨水涵养作用和生物的支撑作用,并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5.气候与植物生产气候对光、温、水产生综合影响,其变化对植物生产带来直接影响。

6.营养与植物生长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肥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整株生长,也可促进植株某一部位生长。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植物生产在环境中的重要性。

(2)掌握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1)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认识与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呈现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2.植物生产对环境的重要性(20分钟)(1)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植物对环境的依赖性和影响。

(2)植物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

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功能对环境的重要性。

3.植物生产对环境的影响(30分钟)(1)植物种植对土壤的影响。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不同作物对土壤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2)植物种植对水资源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到植物生产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3)植物种植对大气的影响。

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作用。

4.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20分钟)(1)介绍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文献资料和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产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植物生产中实现环境保护。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践等方式深入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单元一知识点上传

植物单元一知识点上传

第一单元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植物是一类不能自由移动,但能够利用光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的自养型生物。

现已知植物的总数达30余万种。

我国有高等植物4万余种,可供栽培的植物6000-7000种。

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增大、增重。

发育: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细胞发生变化,分别生成能执行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界限:一般以花芽分化(穗分化)为界限。

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

它是指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

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是指植株或器官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类型: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慢—快—慢”的规律。

生长曲线呈“S”形。

植物的生长速度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一般来说,在夏季,植物生长白天慢夜间快;冬季,白天快夜间慢。

季节周期:是指在一年四季中,植物生长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温带树木生长的季节性:春季、初夏快,盛夏慢甚至停止生长,秋季加快,冬季停止生长或进入休眠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相互依赖(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

根冠比是指地下部分根系的总重与地上部分茎叶等总重的比值。

水分缺乏,氮素缺乏,低温,光照增强会使根冠比增加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
实践活动意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绿色植物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 环保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THANKS
感谢观看
水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 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 水是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它不仅为植物提供必要的养分和能量,还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 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 • 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更多的水,而有些植物则相对耐旱。了解不同植物对水的需求,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植物。 • 水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除了水量,水质也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如果水质不好,比如含有过多的污染物或盐分,就会对植物
植物发育的概念: 植物在生长的基 础上,通过内部 调节作用,使植 物体的各部分发 生质的变化,表 现为形态建成、 生理生化变化和 遗传特性改变的 过程。
植物生长与发育 的关系:两者相 互依存、相互促 进,植物生长是 发育的基础,而 发育则是生长的 延续。
影响植物生长与 发育的因素:包 括生物因素(如 病虫害)和非生 物因素(如气候、 土壤等)。
实践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探索绿色植物生产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植物生产效率,改善环境质 量。
实践活动内容: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的绿色植物品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 理方法,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
实践活动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地考察、实验研究、交流讨论等,深入了解绿色 植物生产的实际操作和效果。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 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 农业生产实践。
案例分析:绿色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绿色植物生产在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 优势与局限性
未来绿色植物生产在农业生产 中的发展前景
实践活动:探索绿色植物生产的途径和方法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1章

粮食作物生产
01
通过种植谷物、豆类、薯类等粮食作物,满足人类对食物的基
本需求。
经济作物生产
02
种植油料、纤维、香料等经济作物,提供工业原料和特殊资源。
药用植物生产
03
栽培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用于医疗保健和药品制造。
植物生产在园林中的应用
城市绿化
通过种植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休闲和 审美空间。
下一步学习建议
学生应该深入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了解植物如何适应不 同的环境条件,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环 境来提高植物生产效率。
学生还应该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保护 之间的关系,了解如何在植物生产过 程中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庭院绿化
利用植物进行庭院、公园、街道等绿化,创造宜人的居住和工作 场所。
风景名胜区绿化
保护和恢复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植物生产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水土保持
利用植物的根系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空气净化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能够 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噪声和污染控制
传统技术成本较低,但受自然条件限制;现代技 术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但成本较高。
选择依据
根据种植目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 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植物生产方法。
3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在设施农业、无 土栽培和精准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05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植物生产在农业中的应用
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温度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表 现在种子萌发、营养生长 和生殖生长等方面。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一)
植物生产与环境课件
教学内容
1.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介绍
2.植物生产需要的环境要素
3.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4.植物生产中的环境调控
教学准备
1.电脑和投影仪
2.PPT软件或其他展示工具
3.考试卷与答案
4.教学笔记和教材
教学目标
1.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植物生产所需的环境要素
3.了解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4.掌握植物生产中的环境调控方法
设计说明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入:引发学生对植物生产与环境关系的思考,提出问题,激发
兴趣。

2.知识讲解:介绍植物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植物生产中的环境
要素。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思考环境对植物生产的影响,
并讨论解决方案。

4.环境调控:介绍植物生产中的环境调控方法,如温室种植、光照
调控等。

5.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重点
知识点。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改进之处是可以增加一些互动性的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或实地考察,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章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章

3.芽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 或花序。按不同的分法分别可分为:
(1)定芽和不定芽 定芽又可分为顶芽 和腋芽。
(2)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3)鳞芽和裸芽。 (4)活动芽和休眠芽。
4. 分枝与分蘖 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有单 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三种类型。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特殊分枝方式,它 是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 产生不定根,这种特殊的分枝方式叫分蘖,如 小麦、水稻等。
(三)根的生理功能
支持与固定作用
吸收作用
输导作用

的 生
繁殖作用
理 功
分泌作用

贮藏作用
合成与转化作用
二、茎的形态与功能
(一)茎的形态及特征 1. 茎的形态 种子植 物的茎多数呈圆柱 形、三棱形、方柱 形或扁平柱形。通 常植物地上部分具 有主茎和侧枝,茎 有节、节间、叶腋 和枝条等。
2.茎的生长习性 茎的生长方式有四种: 直立 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2.双子叶植物茎 的次生结构 双子 叶植物茎的次生结 构由外向内包括: 木栓层、木栓形成 层、栓内层、皮层
(有或无)、初生 韧皮部、次生韧皮 部、形成层、次生 木质部、初生木质 部、髓(有或无) 和维管射线。
3.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以禾本科植物为例。
①多数没有次生结构。
②表皮细胞常硅质化。有的还有蜡质覆盖,如甘蔗、高粱等。
第三节 植物的营养器官
一、根的形态与功能 二、茎的形态与功能 三、叶的形态与功能 四、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
一、根的形பைடு நூலகம்与功能
(一)根的形态
根分为主根、侧根, 不 定根。主根和侧根 为定根。
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 体叫根系。根系可 分为直根系和须根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填空练习题1.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主要包括生长大周期、()、()、再生作用等。

3.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成花诱导、()和()的形成。

4.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短日照植物,二是()植物,三是()植物。

5.通常将休眠分为强迫休眠和( )。

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而引起的休眠称为强迫休眠。

植物本身原因引起的休眠称为( ),也称真正休眠。

6.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等。

7.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春化作用其分为()类型、半冬性类型和()类型三类。

8.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

9.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称()。

10.花原基在分化成花的过程中,如一朵花中的雄蕊和雌蕊都分化并发育则为两性花,如雄蕊或雌蕊不分化或分化后败育则形成()。

11.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主要有生物、( )、热、( )、空气、养分、土壤等因素。

12.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13.植物的成花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花芽分化和花器官的形成。

14.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性。

15.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称()。

16.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和生殖生长。

17.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

18.()是指地下部分根系总重量与地上部分茎叶等总重量的比值。

19.( )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20.()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上下两端,在形态和生理上有明显差异,通常是上端生芽、下端生根的现象。

21.()是指与植物体分离了的部分具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

22.根据其对低温范围和时间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冬性、半冬性类型和()三类。

23.根据植物开花对光周期反应不同可将植物分成三种类型。

一是短日照植物,二是(),三是日中性植物。

24.植物生长的自然要素指的是直接决定植物生长发育的要素,主要有生物、光、热、()、空气、养分、()等。

25.农业增长要素是指促进农业生产力不断增长的要素,包括土地、()、资本、科技、()等。

26.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

27.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28.植物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

前者按其所在植物体的部位不同又分为()、()、()等三种;后者又分为()、()、()、()、()五种。

29.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食用部分主要是属于()组织。

树木的木材主要属于()组织和()组织。

30.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和(),主要功能是()。

31.周皮是()、()、()三部分组成。

周皮形成后常出现一些孔状结构,被称为(),它可以进行内外的()的交换。

32.根据机械组织的形态以及细胞壁加厚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后者又分为()和()。

33.导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其主要功能是(),而筛管存在于被子植物的(),主要功能是()。

34.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和()等部分。

35.主根是由()发育而来,侧根起源于()。

36.根尖可以分为()、()、()、()四个区域,其中能够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区域是()。

37.禾本科植物的叶是单叶,由()和()组成。

叶片的基本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38.马铃薯薯块是()的变态,甘薯的地下膨大部分是()的变态,生姜属于变态的(),洋葱的主要食用部分是()。

39.双子叶植物根的表皮具有(),主要功能为()。

茎的表皮细胞外壁加厚形成(),主要功能为()。

40.主干显著,侧枝不发达的分枝方式称为()。

顶芽生长缓慢或者死亡,它下方的一个叶芽长成的新枝,继续生长成为主干,这种分枝方式叫做()。

41.一朵完全花由()、()、()和()四部分组成。

42.雌蕊位于花中最中央的部位,组成雌蕊的变态叶为(),完整的雌蕊可以分为()、()、()三部分。

43.受精以后,()发育成种子,()发育成果皮,()发育成种皮,()发育成果实。

44.胚乳来源于(),通常情况下,它的染色体数目是()。

45.无胚乳种子的形成过程中,胚乳被()所吸收。

46.植物细胞是植物体的___________基本单位,也是___________基本单位。

47.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DNA是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加倍的。

48.外露地面胡萝卜变青色,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多细胞植物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使各细胞连成统一的整体。

50.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制造食物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产生能量的场所是________,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是__________。

51.导管根据其_____________加厚的不同可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类型。

52.下列植物的细胞和结构属于何种组织:a)树脂道_____________;形成层细胞_____________;石细胞_____________;厚角细胞_____________;表皮_____________;53.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部分。

54.水稻根系类型属于__________根系,大豆、棉花等属于__________根系。

55.茎和根在外部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植物向高生长主要是___________的活动结果,而加粗生长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的活动结果。

57.叶子脱落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__________。

58.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

59.一个完全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的。

60.无被花、单被花、单性花和无性花都属于花。

61.花瓣彼此分离的花,称__________花、花瓣彼此连合的花称__________花62.植物细胞中双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单层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3.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这些膜通称为__________,它的主要成分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64.细胞中的核酸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前者主要存在于_________,后者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中。

65.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是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________ ________。

66.通气组织主要存在于_________植物的根、茎、叶的器官中。

67.根据分泌物是否排除体外,分泌结构分为__________组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组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植物输导组织中,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是,位于维管束的;运输有机物的是,位于维管束的。

69.根据纤维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位置,可将纤维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二大类型。

70.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

71.叶脉因分枝状态不同, 可分成三大脉序, 即___________脉序, 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_脉序, 如___________; ___________脉序, 如___________。

72.禾本科植物叶为_________型叶,因此叶肉组织没有明显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区分,它们的脉序为__________。

73.根由于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植物的根系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74.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__________,相邻两节之间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

苹果植株具有两种枝条,节间显著伸长的枝条称为__________,节间短缩甚至难于分辨的枝条称为__________。

当叶子脱落时,在枝条上留下的疤痕称为__________。

75.双子叶植物茎和根的初生结构均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

茎的表皮不具有__________,主要功能为__________。

76.植物的叶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禾本科植物叶在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