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辅导: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从阴阳相互交感、对⽴制约、互根互⽤、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等⽅⾯加以说明。

(⼀)阴阳交感 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交合的过程。

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的根本条件,如果阴阳⼆⽓在运动中不能交合感应,新事物和新的个体不会产⽣。

正是由于天地阴阳⼆⽓的交感或雌雄⼆性之精的构合,有形的万物才能产⽣,新的个体才能诞⽣。

阴阳交感的理论告诉我们,阴阳⼆⽓是永恒运动的,当键位在运动过程中相遇⽽⼜处于和谐状态时,就会发⽣交感作⽤。

阴阳的相互交感,使对⽴着的两种事物或⼒量,统⼀于⼀体,于是产⽣了⾃然界,产⽣了万物和,产⽣了⼈类,并使⾃然界时时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阴阳对⽴制约 阴阳双⽅制约的结果,使事物取得了动态平衡。

阴阳对⽴的两个⽅⾯并⾮平静地各不相关地共处于⼀个统⼀体中,⽽是时时刻刻在相互制约着对⽅。

(三)阴阳互根互⽤ 阴阳互根是指⼀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着的阴阳两个⽅⾯,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都不能脱离另⼀⽅⾯⽽单独存在,每⼀⽅都以相对的另⼀⽅的存在作为⾃⼰存在的前提和条件。

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这种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

“互⽤”是指阴阳双⽅不断地资⽣、促进和助长对⽅。

(四)阴阳消长平衡 消,即减少;长,即增加。

阴阳消长是指⼀事物中所含阴阳的量和阴与阳之间的⽐例不是⼀成不变的,⽽是不断地消长变化着。

阴阳消长⼤体可概括为四种类型: 1.此长彼消 即阴长阳消。

这是由于制约较强造成的。

2.此消彼长 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

这是制约不及所造成的 3.此长彼亦长 即阴长阳长,阳长阴长。

这是互根互⽤得当的结果 4.此消彼亦消 即阴消阳消,阳消阴消。

这是互根互⽤不及所造成的。

阴阳消长只是阴阳变化的过程,⽽导致这种过程出现的根本原则是阴阳的对⽴制约与互根互⽤。

(五)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总体属性在⼀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向转化,即阳的事物可发转化为属阴的事物可以转化为属阳的事物。

图文中医基础理论-3-阴阳学说

图文中医基础理论-3-阴阳学说

2.阴阳对立制约 (1 )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 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阴阳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 互斗争、相互制约。 正是由于阴与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 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 发生发展和变化。 (2 )举例: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有 温、热、凉、寒的气候变化,春夏之所以温热, 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 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 的温热之气的缘故。
1、阴阳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属性可以互相转 化:即阴可转化为阳,阳也可转化为阴。 (2 )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即阴阳之中复有 阴阳):即属阴或阳的事物还可以再分阴阳, 即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昼夜分阴阳。 (3)比较对象不同: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 过比较而划分的。若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 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
4、阴阳的规定性 一般地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 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 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水火为阴阳属性的标志,故有“水火者, 阴阳之征兆”之说。 阴和阳的相对属性引入医学领域,称为本 体阴阳将人体中具有外向、弥散、推动、温煦、 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 将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 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
②医学:人体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是 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 如人体中的阳气能推动和促进机体 的生命活动,加快新陈代谢;而人体中 的阴气能调控和抑制机体的代谢和各种 生命活动,阴阳双方相互制约而达到协 调平衡,则人体生命活动健康有序。即 《素问· 生气通天论》所谓“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讲阴阳对立;二、阴阳互根。

阴阳对立是指阴与阳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排斥,而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根据。

阴阳对立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都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事物。

阴阳互根在于让我们去认识分析事物的时候,能够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两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对立又统一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第三点,叫阴阳消长。

消长是指增减、盛衰、进退的意思。

所谓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之间的增减、盛衰、进退的变化。

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呢?是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就是阴与阳之间彼此消长。

比如,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有阴阳变化的节律。

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到了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春夏期间,阳多而阴少。

秋冬,阴多而阳少。

这四季的更迭、变化就反映出来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

就是阴与阳之间在不断地进行增进、进退和发生盛衰的变化。

阴阳消长反映了事物的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是如此,不仅是四季,那么昼夜也是如此。

比如子时和午时,从子时到午时是阴消阳长;从午时到子时是阳消阴长。

那么就是一天,一昼一夜,二十四小时体现了阴阳,昼为阳,夜为阴,它们不断地进行着阴阳消长的变化。

就人体而言,也符合这样一个规律,人体阴阳消长的节律,有四时的阴阳,有昼夜的阴阳,它的阴阳变化要与昼夜四时的阴阳相一致。

也就是说,阴阳消长这样一个规律,自然界事物之间、阴阳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这样一个规律,那么人体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消长的规律。

中医的阴阳学说,就是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阐述人与天地之间阴阳消长的规律,来阐明生命运动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阴阳消长的意义。

一、中医学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说明生命的运动,说明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阴阳的消和长体现了中医学这个动态的观点,阴和阳它不是绝对的,它是运动的,出现了消和长这种规律。

【全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全文】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 之
“阴阳五行”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的 两类特定的相反 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晦暗、沉静、抑制、向下、 寒凉源自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实寒证(阴胜则寒)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伤阴
实热证(阳胜则热)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阳不制阴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阳偏胜 阳偏衰
阴偏胜 阴偏衰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3、窍:
肾在体合骨。 肾——骨 肾其华在发。 肾——发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耳
4、液: 6、志:
肾在液为唾。 肾——唾 肾在志为恐。 肾——恐
7、通于冬气
五脏之间的关系
主血

生血

生血
统血

血液生成 血液运行
血液 心—肝
神志
心主血—主持血液运行 肝藏血—储藏调节血量
心主神志—主宰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节精神情志
五脏 — 肺
生理功能:
主气 主宣降 主通调水道 朝百脉 主治节
位置:
生理功能
1、主气
(1) 肺主呼吸之气 (2)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宗气的生成影响着一身之气的生成
自然清气 水谷精气
肺脏
宗气
元气
肺气的运动推动并调节着一身之气的运行

阴阳学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讲义

阴阳学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上医学教育网做成功医学人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医基础理论》第三单元讲义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的概念(一)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并含有对立统一的内涵。

阴和阳,既可以代表两种相互对立的事物和势力,又可以代表和用以分析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明确指出,阴阳具有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用阴阳来概括事物或现象的对立统一关系,其对立事物或观象必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阴阳属性的规定性。

阴阳学说,即是通过分析相关事物的阴阳相对属性,以及某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和把握自然界错综复杂变化的本质原因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与现代哲学的矛盾概念有着类同之处,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乃是对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许多特殊矛盾现象的概括,是中医学的阴阳矛盾论。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规律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固有规律。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有其规定性,即绝对性不可变性的一面,又有其相对性可变的一面。

其阴阳属性可以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相比较而确定,并随其时间、地点等一定条件的变更而改变。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阴阳属性可以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

二是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三是比较对象不同,即比较的对象发生改变,其阴阳属性亦可以发生改变。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

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

2、表现: (1)重阳必阴,热极生寒。
(2)重阴必阳,寒极生热。
小结:交感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前提,互藏是交感 的动力根源,亦是消长转化的内在根据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是阴阳之间最普遍 的规律(对立统一),说明了事物之间相反相成 的最基本关系。 消长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是在阴阳对 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由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 阴阳的动态平衡是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 根互用及消长转化来维系的。
制约太过
阴盛则阳病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虚弱,无力抑制另一 方而致其相对偏盛,称为“制约不及” 阳虚则阴盛 制约不及
阴虚则阳亢 阴虚---手足心热, 五心烦热
阳虚---畏寒怕冷
(二)阴阳互根互用:
1、涵义: 阴阳互根,比如:上下,寒热。
阴阳互用,比如:气血。
2、应用: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 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 (1)自然界:云雨的转化。 天气―云
(2)医学中严格规定的“阴”和“阳”:
本体阳:是指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气
化等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
本体阴:是指对人体具有滋养、濡润、抑制、凝
聚等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
(四)事物、现象阴阴属性的划分 阳 阴 运动的 静止的 外向的 内守的 温热的 寒冷的 无形的 有型的 兴奋的 抑制的 明亮的 晦暗的 上升的 下降的
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二、阴阳概念的形成 三、阴阳的特性 四、阴阳的关系 五、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及阴阳学说的概念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 对立双方的概括
《黄帝内经》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 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同学们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讲阴阳对立;二、阴阳互根。

阴阳对立是指阴与阳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排斥,而阴阳互根是指阴阳之间相互依存,互为根据。

阴阳对立它的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事物的时候都能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事物。

阴阳互根在于让我们去认识分析事物的时候,能够从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事物。

两者统一起来,体现了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对立又统一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观点。

接下来我们讲阴阳学说基本内容的第三点,叫阴阳消长。

消长是指增减、盛衰、进退的意思。

所谓阴阳消长,是指阴阳之间的增减、盛衰、进退的变化。

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呢?是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就是阴与阳之间彼此消长。

比如,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有阴阳变化的节律。

冬至,阳气微上,阴气微下。

到了夏至,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春夏期间,阳多而阴少。

秋冬,阴多而阳少。

这四季的更迭、变化就反映出来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

就是阴与阳之间在不断地进行增进、进退和发生盛衰的变化。

阴阳消长反映了事物的数量的变化。

自然界是如此,不仅是四季,那么昼夜也是如此。

比如子时和午时,从子时到午时是阴消阳长;从午时到子时是阳消阴长。

那么就是一天,一昼一夜,二十四小时体现了阴阳,昼为阳,夜为阴,它们不断地进行着阴阳消长的变化。

就人体而言,也符合这样一个规律,人体阴阳消长的节律,有四时的阴阳,有昼夜的阴阳,它的阴阳变化要与昼夜四时的阴阳相一致。

也就是说,阴阳消长这样一个规律,自然界事物之间、阴阳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这样一个规律,那么人体也存在着这样一个消长的规律。

中医的阴阳学说,就是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阐述人与天地之间阴阳消长的规律,来阐明生命运动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阴阳消长的意义。

一、中医学用阴阳消长的观点来说明生命的运动,说明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阴阳的消和长体现了中医学这个动态的观点,阴和阳它不是绝对的,它是运动的,出现了消和长这种规律。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
• 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 暗的、抑制的、虚弱的。
阴阳的特性
• 1、普遍性 • 2、阴阳的相对性:
(如昼夜、上下午)
• 无限可分性 • 3、阴阳的相互转化性
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指定事物不同时,阴阳属性随之改变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阴阳交感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正常
阳偏盛 阴偏盛
– 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 实寒证 痛经
正常
阳偏盛 阴偏盛
2、阴阳偏衰:
• 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
• 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
– 虚热证 肺结核 甲亢
– 虚寒证 夜尿频
正常
阴偏衰 阳偏衰
(虚热) (虚寒)
• 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属于阴或阳的任何 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 病理变化。
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 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
• 2、归纳药物性能
四气 五味 升降浮沉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阴 寒凉 酸苦咸 沉降
第二节 五行学说
•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 五行 —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
及以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 间的运动变化。 • “行”——①行列,次序;②运动变化 •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土爰稼穑——凡具有承载、受纳、 生化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
金曰从革——凡具有沉降、肃杀、 收敛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
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 闭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
自然界
五五 五 五 五 五 味色 化 气 方 季 酸青 生 风 东 春 苦赤 长 暑 南 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6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 交感
阴阳 对立
阴阳 互根
阴阳 消长
阴阳 转化
阴阳 自和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阴阳交感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交感: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 阴阳交感是在阴阳二气运动的过程中进行的。
阴阳的最初涵义: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引申为天地、上下、明暗、寒热、动静等。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说文解字》: “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高明也。”
第二节 阴阳学说
5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学说作为哲学思想逐渐形成
《国语·周语》:“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易传·系辞上》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第二节
一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二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阴阳学说
18
(二)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 指阴阳“一分为二”,即对待、相反的关系,是事物或
现象固有的属性。
对待相反—阴阳的基本属性。
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寒与热。
对立制约—阴阳的相互抑制
如,水能灭火,动静相制等。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人体发生疾病:阴阳失调 ➢“制约太过”阴↑→阳↓ 阴胜则阳病
阳↑→阴↓ 阳胜则阴病 ➢“制约不及”阴↓→阳↑ 阴虚则阳亢(相对)
阳↓→阴↑ 阳虚则阴盛(相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1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三)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 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 的关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第二节
一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6
阴阳观念应用到医学领域 秦名医医和以阴阳解释疾病的病因,“阴淫寒疾,阳淫热疾”(《左 传·昭公元年》)。 《黄帝内经》将阴阳学说与医学密切结合,阐释人的 生命活动以及人 与自然的关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 ✓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相反相制
统一
阴阳对立统一是概括天地万物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9
阴阳对立制约——动态平衡,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一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自然界:四时温热寒凉变化循环往复 人体生理:“阴阳匀平”“阴平阳秘”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0
阴阳对立制约关系失调——阴阳失和

自然界:四时温热寒凉出现异常变化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阴阳互根,包括阴阳互藏、互为根本。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2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1.阴阳互藏 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寓含着另一方,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称为 阴阳互藏。
《类经·运气类》说: “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 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此 阴阳互藏之道”。
第二节 阴阳学说
7
(二)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相互对立的两种基本属性。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阴阳
既可标示一事 物内部相互对 立的两个方面
又可标示相互 对立的两种事 物或现象




水 阴阳 火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三)阴阳的特性与归类

黄昏
夜为阴

夜半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4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5
2.事物阴阳属性的归类

事物的阴阳属性,依据阴阳的各自的属性特征进行类比区分。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
阳 温热的、弥散的、明亮的、兴奋 阴 寒冷的、凝聚的、晦暗的、抑制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2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4)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阴阳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阴阳属性可 以互相转化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二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13

昼为阳
日中

平旦
阳中之阳 阳中之阴 阳中之阳 阳中之阴 阴中之阳 阴中之阴
天气 地气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3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2.阴阳互根 阴阳互根,指阴阳的互为根本、相互依存的关系 。 如明与暗、上与下、热与寒等。
互为根本的双方又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 如气与血互生、机能活动中兴奋与抑制互用等。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4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互藏互根 ——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没有春夏,就无所谓秋冬;没有秋冬, 就无所谓春夏。 阴精主内,阳气主外;阴精为阳气固守提供物质基础,阳气为 阴精生成给予功能保证。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阴阳的特性
2 标1题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标3题
8
4
第二节 阴阳学说
9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1)阴阳的普遍性 世界上很多事物和现象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皆可用阴阳来标示。 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机变化以及诊断治疗皆可用阴阳概括说明。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内 经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阴阳学说
3
阴阳学说,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变 化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
一 阴阳的概念与归类 二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4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一)阴阳概念的形成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0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2)阴阳的关联性
阴阳所概括的一对事物或现象应是共处于统一体中,
或一事物内部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温度
时间
方位
时间
温度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上与下 内与外
春夏与秋冬 昼与夜
寒与热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1

阴阳的概 念与归类

阴阳学说 的基本内 容
(3)阴阳的规定性 阴阳各自的属性有着明确的规定, 具有不可变性和不可反称性。 如水与火,水属阴,火属阳, 其阴阳属性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反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