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复习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复习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复习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

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课标解读认识运动1 理解参考系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选定2 认识质点模型建立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况简化为质点时间时刻3 街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4 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5 知道标量和矢量,位移是矢量,时间是标量6 了解打点计时器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运动信息物体运动的速度7 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8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平均速度9 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10 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别11 是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用图象描述物体的运动12 理解物理图象和数学图象之间的关系13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14 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含义,并能求出物体运动位移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臵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臵、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时”都是指时刻。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2动量定理学案教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一章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2动量定理学案教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物理学案教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2.动量定理课标要求1.知道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是矢量.2.知道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掌握其表达式.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碰撞、缓冲等生活中的现象.思维导图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突出基础性素养夯基一、冲量动量定理1.动量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物体所受________与作用时间的乘积等于物体____________.(2)公式:____________.2.冲量(1)定义:力与____________的乘积,用符号I表示.(2)公式:I=________.(3)单位: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二、动量定理的应用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条件下,作用时间较短则相互作用力较________;作用时间较长则相互作用力较________.[导学](1)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2)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由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两者共同决定.(3)力的冲量的作用效果就是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举例](1)同学从高处跳下落地时总是曲膝下蹲,以减小对膝关节的损伤,就是为增加作用时间,减小冲击力.(2)同学在接队友抛来的篮球时,总是收臂,以延长作用时间,减小对手的作用力.关键能力·合作探究——突出综合性素养形成探究点一对冲量的理解和计算导学探究如图中物理课本在课桌上静止了一段时间,重力对它做功一定为零,而这段时间内重力的冲量为零吗?归纳总结1.对冲量的理解(1)冲量是过程量,它描述的是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效应,求冲量时一定要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2)冲量是矢量,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2.冲量的计算(1)求某个恒力的冲量:由该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得出.(2)求合冲量的两种方法:可分别求每一个力的冲量,再求各冲量的矢量和;如果各个力的作用时间相同,也可以先求合力,再用公式I合=F合Δt求解.(3)求变力的冲量:①若力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变化,则可用平均力求变力的冲量.②若给出了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可用面积法求变力的冲量.③利用动量定理求解.典例示范例1 如图所示,在倾角α=37°的斜面上,一质量为5 kg的物体沿斜面滑下,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物体下滑2 s的时间内,分别求出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合外力的冲量.(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归纳总结计算冲量的两点技巧(1)求各力的冲量或者合力的冲量时,首先做好受力分析,判断是恒力还是变力.(2)若是恒力,可直接用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计算,若是变力,要根据力的特点求解,或者利用动量定理求解.素养训练1 (多选)关于冲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B.作用在静止的物体上的力的冲量一定为零C.动量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冲量越大D.冲量的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素养训练2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前进了时间t,则( )A.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 cos θB.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 sin θC.摩擦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 sin θD.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思维方法利用F­t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力F的冲量,是v­t图线与时间轴所夹面积求位移的迁移应用.如图所示,力F在1 s内的冲量I1=F1t1=20×1 N·s=20 N·s,力F在6 s 内的冲量I=20×1 N·s-10×5 N·s=-30 N·s.探究点二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导学探究在运输玻璃制品的过程中,常把玻璃制品用气泡膜包裹或装在珍珠棉制作的包装盒,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震荡、碰撞而损坏.你能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吗?归纳总结1.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mv′-mv=F·Δt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2)动量定理反映了合外力的冲量是动量变化的原因.(3)公式中的F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若合外力是变力,则F应是合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的应用(1)定量计算有关物理量动量定理p′-p=I中,动量变化Δp与合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据此有:①应用I=Δp求变力的冲量.②应用Δp=FΔt求恒力作用下曲线运动中物体动量的变化.③应用动量定理可以计算某一过程中的平均作用力,通常用于计算持续作用的变力的平均大小.(2)定性分析有关现象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力就越小.②作用力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越长,动量变化量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短,动量变化量越小.典例示范考向1 利用动量定理求平均作用力或变力的冲量例2 质量m=70 kg的撑竿跳高运动员从h=5.0 m高处落到海绵垫上,经Δt1=1 s停止,则该运动员身体受到的平均冲力约为多大?如果是落到普通沙坑中,经Δt2=0.1 s停止,则沙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力约为多大?(g取10 m/s2)归纳总结应用动量定理定量计算的一般步骤(1)选定研究对象,明确运动过程;(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的初、末状态分析;(3)选定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考向2 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例3 如图所示,小明在演示惯性现象时,将一杯水放在桌边,杯下压一张纸条.若缓慢拉动纸条,发现杯子会出现滑落;当他快速拉动纸条时,发现杯子并没有滑落.对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缓慢拉动纸条时,杯子与纸条间的滑动摩擦力较大B.快速拉动纸条时,杯子与纸条间的滑动摩擦力较大C.缓慢拉动纸条,杯子获得的动量较大D.快速拉动纸条,杯子获得的动量较大素养训练3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些人喜欢平躺着看手机,经常出现手机砸伤脸的情况.若手机质量为160 g,从离人脸约20 cm的高度处无初速度掉落,砸到人脸后手机未反弹,人脸受到手机的冲击时间约为0.1 s,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机对人脸的冲量方向竖直向上B.手机对人脸的平均冲力大小约为4.8 NC.手机对人脸的冲量大小约为0.32 N·sD.手机与人脸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约为0.48 kg·m/s素养训练4 下列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的现象,说法合理的是( )A.易碎物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这样做是为了增加重量以减小作用力B.消防员进行翻越障碍物训练时,落地总要屈腿,这样可以减少人的动量变化量C.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D.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落到沙坑里或海绵上,这样做是为了延长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随堂演练·自主检测——突出创新性素养达标1.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速度达到v.则在这段时间内,拉力F和重力的冲量分别是( ) A.Ft,0 B.Ft cos θ,0 C.mv,0 D.Ft,mg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冲量的方向与动量的方向一致B.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C.物体受力越大,其动量变化越大D.冲量越大,动量也越大3.高楼玻璃日渐成为鸟类飞行的杀手,一只质量约为50 g的麻雀以10 m/s的速度水平飞行,撞到竖直的透明窗户玻璃上后水平速度减为0,麻雀与玻璃的碰撞时间约为0.01 s,则窗户玻璃受到的平均冲击力的大小约为( )A.10 N B.50 N C.100 N D.500 N4.篮球运动员接传来的篮球时,通常要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迅速引至胸前.这样做可以( )A.减小篮球的动量变化量B.减小篮球对手的冲量C.减小篮球的动能变化量D.减小篮球与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力5.如图所示,匀速飞行的战斗机上从相同的高度先后水平抛出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炮弹,在两炮弹落到水平地面前的运动过程中,它们动量的变化量分别为Δp1、Δp2.已知m1∶m2=1∶2,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Δp1∶Δp2为( )A.1∶2 B.1∶3 C.1∶1 D.2∶12.动量定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1.(1)合力动量的变化(2)Ft=p′-p2.(1)力的作用时间(2)Ft(3)牛顿秒N·s二、大小关键能力·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导学探究】提示:物理课本在课桌上静止一段时间,其位移为零,故重力做功为零,而冲量是指力与时间的乘积,所以重力的冲量不为零.【典例示范】例 1 解析:重力的冲量:I G=G·t=mg·t=5×10×2 N·s=100 N·s,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冲量:I N=N·t=mg cos α·t=5×10×0.8×2 N·s=80 N·s,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摩擦力的冲量:I f=f·t=μmg cos α·t=0.2×5×10×0.8×2 N·s=16 N·s,方向沿斜面向上.合外力F合=mg sin α-μmg cos α=22 N,方向沿斜面向下,则合外力的冲量I合=F合t=22×2 N·s=44 N·s,方向沿斜面向下.答案:重力的冲量大小为100 N·s,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冲量大小80 N·s,方向垂直斜面向上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16 N·s,方向沿斜面向上合外力的冲量大小为44 N·s,方向沿斜面向下素养训练1 解析:力作用一段时间便有了冲量,而力作用一段时间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物体的动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说冲量使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A正确;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经历一段时间,这个力便有了冲量,与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无关,B 错误;物体所受冲量I=Ft与物体动量的大小p=mv无关,C错误;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D正确.答案:AD素养训练2 解析:求冲量时,必须明确是哪一个力在哪一段时间内的冲量.本题中,作用的时间都为t,则拉力F对物体的冲量为Ft,A、B错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 cos θ,所以摩擦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ft=F cos θ·t,C错误;物体匀速运动,合外力为零,所以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零,D正确.答案:D探究点二【导学探究】提示:为了增大力的作用时间以减小玻璃制品受到的作用力.【典例示范】例2 解析:以全过程为研究对象,初、末动量的数值都是0,所以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为零,根据动量定理,合力的冲量为零,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得,运动员自由下落的时=1 s,间是t=√2hg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从开始下落至落到海绵垫上停止时,mg(t+Δt1)-FΔt1=0 代入数据,解得F=1 400 N,下落到沙坑中时,mg(t+Δt2)-F′Δt2=0代入数据,解得F′=7 700 N.答案:1 400 N 7 700 N例 3 解析:无论是缓慢拉动纸条还是快速拉动纸条,杯子与纸条间的滑动摩擦力都是相等的,A 、B 错误;快速拉动纸条时,纸条与杯子作用时间短,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小,缓慢拉动纸条时,纸条与杯子作用时间长,摩擦力对杯子的冲量较大;由动量定理可知,缓慢拉动纸条,杯子获得的动量较大,快速拉动纸条,杯子获得的动量较小,C 正确,D 错误.答案:C素养训练3 解析:冲量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可知手机对人脸的冲量方向竖直向下,选项A 错误;手机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v 2=2gh ,v =√2gh =√2×10×0.2=2 m/s ,手机没有反弹,速度减为零,以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对手机根据动量定理mgt +I =0-mv ,代入数值得I =-0.48 N·s,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手机对人脸的冲量约为I ′=-I =0.48 N·s,根据冲量定义I =Ft ,F =It =0.480.1=4.8 N ,B 正确,C 错误;手机与人脸作用后速度变为零,取向下为正方向,手机动量变化为Δp =0-mv =-0.32 kg·m/s,D 错误.答案:B素养训练4 解析:易碎物品运输时要用柔软材料包装,这样做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A 错误;消防员进行翻越障碍物训练时,落地总要屈腿,这样是为了延长作用时间以减小作用力,B 错误;从同一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作用时间短,地面弹力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作用时间长,地面的弹力变小,两种情况动量的改变量相同,C 错误;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落到沙坑里或海绵上,这样做是为了延长着地过程的作用时间,D 正确.答案:D随堂演练·自主检测1.解析:因两力作用时间均为t ,则有:重力的冲量为mgt ,拉力的冲量为Ft ;故D 正确,A 、B 、C 错误.答案:D 2.解析:根据动量定理可知,冲量是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冲量和动量没有必然的联系,冲量的方向与动量的方向不一定一致,冲量越大,动量也不一定越大,A 、D 错误,B 正确;根据动量定理F Δt =m Δv 物体受力越大,其动量变化不一定越大,还和受力的时间有关,C 错误.答案:B3.解析:由动量定理可得Ft =mv ,代入数据解得F =50 N ,B 正确. 答案:B4.解析: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引至胸前,这样可以增加球与手接触的时间,根据动量定理得-Ft =0-mv ,解得F =mv t=Δp t,接球过程,球的动量变化量相等,当时间增大时,球动量的变化率减小,作用力就减小,而冲量、动量和动能的变化量都不变,D 正确.答案:D5.解析:两炮弹从同一高度落下,则落地的时间相同,根据动量定理mgt =Δp 可得Δp 1∶Δp 2=m 1∶m 2=1∶2,A 正确.答案:A。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学案答案【篇一:高中物理必修1学案】xt>第1课时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课前自主学习㈠课本导读1.物体的______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_______、最_____的运动形态。

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支叫做力学。

我们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还要学习其中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无论从逻辑上还上从历史上讲,力学都是________的基础。

2.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同时把物体上的各个点(无数个)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都描述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物体只有一个点,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3.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如果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抽象为一个点,并不会对所研究的问题带来大的偏差。

把物体抽象成一个点,尽管与真实的自然界不相符,但是它使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使我们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得以进行,不至于寸步难行。

例1.地球在绕太阳公转,同时又在自转,如果只研究地球公转,我们______(可以、不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点,如果我们研究地球的自转_________(可以、不可以)把地球看成一个点。

例2.火车在铁轨上行驶,如果我们只研究火车整体的运动时,_________(可以、不可以)用一点来表示火车,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研究火车车轮的运动,_________(可以、不可以)把火车看成一个点。

4.质点的概念:⑴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没有形状、大小、体积而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

⑵我们把物体看成质点时忽略了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和转动等次要因素,抓住了物体具有一的空间位置和________等主要因素。

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一全册)

高一物理学案(必修一全册)

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要点导学]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考虑其_______,把物体看成是一个具有_______的点,这样的物体模型称为“质点”。

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被选来_______的其他物体称为“参考系”。

通常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如果不声明参考系,则默认以_______为参考系。

3.坐标系:为了定量研究运动,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_______,这样才能应用数学工具来研究运动。

[范例精析]例1 在研究火车从上海站到苏州或南京站的运动时间(通常只须精确到“分”),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在研究整列火车经过一个隧道的时间(通常精确到“秒”),能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由此你得出什么看法?例2敦煌曲子词中有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山走来”和“山不动,是船行”。

你由此又得到什么看法?[能力训练]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群山两岸走”,描述竹排的运动是以为参考系的,描述群山的运动是以为参考系的。

2、一个皮球从2m高处落下,与地面相碰后反弹跳起0.5m,则此过程中皮球通过的路程为m,位移为m,该球经过与地面多次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m.3、下列说法中指时刻的有()A.学校每天上午8点整开始上课B.学校每节课40minC.某次测验时间是100min钟D.考试9︰40结束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极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问题,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被视为质点5、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但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仅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线D.在某一运动过程中,物体经过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反思:二、时间和位移[要点导学]1.如果用一条数轴表示时间,则时刻t就是时间轴上的_______,时间间隔Δt就是时间轴上的_______。

2022版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学案:第1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高中人教版物理必修一学案:第1章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Word版含答案

2 时间和位移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知道时间与时刻的含义及它们的区分.2.会应用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与时刻.(重点)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分和联系.(难点)4.知道矢量和标量,并能区分它们.(难点)时刻和时间间隔[先填空]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再推断]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分.(×)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2022年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成功将“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放射升空.17日7时30分,指的是时刻.(√)4.在时间轴上,线段表示一段时间间隔,点表示时刻.(√)[后思考]李爷爷起床后外出晨练,在公园遇到张爷爷,“您这么早!练多长时间了?”“十五分钟左右吧,现在是什么时间?”“大约六点.”对话中两个“时间”,哪个是“时间间隔”,哪个是“时刻”?【提示】第一个是时间间隔,其次个是时刻.“练多长时间”,是指时间间隔;“现在是什么时间”指的是一个瞬间,所以是指时刻.[合作探讨]中考结束后,爸爸带小明乘火车去深圳旅游,火车20:30准时从北京西站动身,经5小时23分于其次天1:53到达山东菏泽站,停2分钟后动身,于4:26到达安徽阜阳站……这一段话中提到的时间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提示】20:30、1:53、4:26是时刻,5小时23分、2分钟是时间间隔.[核心点击]1.区分与联系时刻时间间隔对应运动描述量位置路程、位移用时间轴表示用时间轴上的点表示用时间轴上的线段表示描述关键词“第1 s末”“第3 s初”“第3 s末”等“第1 s”“前2 s”“前3 s内”等联系两个时刻的间隔即为一段时间间隔,时间间隔是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过程.时间间隔能呈现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运动的一瞬间,好比一张照片2.在时间轴上的标示:各时间间隔与时刻如图1­2­1所示:图1­2­11.(多选)在如图1­2­2所示的时间轴中,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57632007】图1­2­2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前2 s或第2 s内D.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解析】t2表示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所以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A正确;t2~t3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距离,所以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B正确;t0~t2表示时间轴上的一段距离,所以为时间间隔,称为前2 s,第2 s内表示t1~t2,C错误;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 s内,D错误.【答案】AB2.在如图1­2­3所示的时间轴上标出:①3 s内;②第3 s内;③第3 s初;④第2 s末.同时推断它们是时刻还是时间,并说明理由.【导学号:57632008】图1­2­3【解析】①3 s内指从0时刻开头的长度为3 s的时间“段”,是时间;②第3 s内指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是时间;③第3 s初指从0时刻起的第3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的起始“点”,是时刻;④第2 s末指从0时刻起的第2个长度为1 s的时间“段”的终止“点”,是时刻.如图所示,其中③与④指的是同一时刻.【答案】见解析利用上下文推断时间间隔与时刻分析所给的说法,依据题意去体会.常用来表示时刻的关键词是“初”“末”“时”等;常用来表示时间间隔的关键词是“内”“经受”“历时”等.如“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等指的是时间间隔,在数值上都等于1 s.“最初2 s内”“最终2 s内”等指的也是时间间隔,在数值上都等于2 s.“第1 s末(第2 s初)”“第2 s末(第3 s初)”等都指的是时刻.路程和位移[先填空]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2)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3)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再推断]1.路程的大小肯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肯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 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4.位移由质点运动的始末位置打算,路程由质点实际运动的路径打算.(√)[后思考]1.物体的位移为零,表示物体肯定静止吗?【提示】不肯定,位移为零表示物体初、末位置相同,物体可能运动了一周又回到了动身点.2.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2­4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图1­2­4【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合作探讨]在图1­2­5中,A处两个同学分别沿图中直线走到B(图书馆)、C(操场)两个不同位置,经测量知,路程是相同的,那么,两同学的位移相同吗?请说明理由.图1­2­5【提示】两同学的位移不相同.缘由是: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虽然两同学的路程相等,但位置变化的方向是不相同的,故两同学的位移不相同.[核心点击]路程和位移的区分与联系项目路程位移区别物理意义反映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不能反映物体位置的变化反映物体位置的变化,不能反映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定义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打算因素与运动路径有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矢量与标量(1)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2)大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即为路(1)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2)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程的大小(3)计算:遵循算术加法法则(3)大小:初末位置间的距离,与运动轨迹无关(4)计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三章学习)图示(曲线运动)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轨迹弧AB的长度即为质点的路程物体由A点运动到B点,有向线段AB表示质点位移的大小和方向联系单位都是长度单位,国际单位都是米(m)物理意义都是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大小关系|位移|≤路程,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3.如图1­2­6所示,坐高铁从杭州到南京,原需经上海再到南京,路程为s1,位移为x1.杭宁(南京)高铁通车后,从杭州可直达南京,路程为s2,位移为x2.则( )【导学号:57632009】图1­2­6A.s1>s2,x1>x2B.s1>s2,x1<x2C.s1=s2,x1=x2D.s1>s2,x1=x2【解析】走两条路线的位移相同,即x1=x2,但是经上海再到南京时路程较长,即s1>s2,故选D.【答案】 D4.(多选)同学们都宠爱上体育课,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更是期盼很大.如图1­2­7所示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全部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与了100 m、400 m和800 m赛跑,则从开头竞赛到竞赛结束时( )图1­2­7A.甲的位移最大B.丙的位移最大C.乙、丙的路程相等D.丙的路程最大【解析】甲同学的初、末位置直线距离为100 m,位移大小为100 m,路程也是100 m;乙同学路程为400 m,但初、末位置重合,位移大小为零;丙同学路程为800 m,初、末位置重合,位移大小也为零,所以甲的位移最大,丙的路程最大,A、D正确.【答案】AD位移和路程的“可能”与“不行能”1.位移与路程永久不行能相同.由于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两者的运算法则不同.2.在任何状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行能大于路程.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位移大小与路程可能相等,一般状况下,位移大小都要小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与路程相等.矢量和标量[先填空]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再推断]1.负5 m的位移比正3 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 m,张伟向北也行进5 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4.标量只有正值,没有负值.(×)[后思考]1.物体运动前一半时间内路程为2 m,后一半时间内路程为3 m,总路程肯定是5 m吗?【提示】是,路程是标量,其运算满足算术运算法则.2.物体运动前一半时间内位移为2 m,后一半时间位移为3 m,总位移肯定是5 m吗?【提示】不肯定,位移为矢量,其运算不满足算术运算法则.[合作探讨]探讨1: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但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请同学们回忆哪些物理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提示】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路程.探讨2:矢量和标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提示】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两个矢量相加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第三章学习).[核心点击]1.矢量的表示方法(1)图示表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矢量的方向.(2)数字表示:先建立坐标系并规定正方向,然后用正、负数来表示矢量.“+”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全都,“-”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数字的大小表示矢量的大小.2.矢量和标量的区分(1)矢量是有方向的,标量没有方向.(2)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运算法则,即学校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以后要学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确定值大小,确定值大的矢量大,而“+”、“-”号只代表方向.5.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A.质量B.时间C.路程D.位移【解析】质量、时间和路程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项D正确.【答案】 D6.(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57632010】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 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解析】由矢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打算,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答案】AD矢量、标量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矢量大小时比较其确定值即可.比较两个标量大小时,有的标量比较确定值,如电荷量,有的标量比较代数值,如温度.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先填空]1.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置物体在直线坐标系中某点的坐标表示该点的位置.2.直线运动的位置与位移的关系如图1­2­8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运动到B,假如A、B两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x B,那么,质点的位移Δx=x B-x A,即初、末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图1­2­8[再推断]1.位置坐标就是位移.(×)2.初末两位置坐标为正时,位移肯定是正.(×)3.初末两位置坐标为负时,位移可能为正.(√)[后思考]在直线坐标系中物体的位移Δx正负号的含义是什么?【提示】正号表示位移与规定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位移与规定正方向相反.[合作探讨]我们怎样用数学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提示】假如物体做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假如是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如图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x2-x1.[核心点击]1.直线运动位移的计算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它的位移可通过初、末位置的坐标值计算.如图1­2­9所示,在t1~t2时间内,物体从位置x A移动到位置x B,发生的位移Δx=x B-x A.对于甲图,Δx=3 m;对于乙图,Δx=-5 m.甲乙图1­2­92.直线运动位移的方向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一般用正负号来表示.如图1­2­9甲所示,Δx>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如图乙所示,Δx<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负方向.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带正负号的数值,把直线运动中位移矢量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来了.7.(多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可以用坐标轴上的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用坐标的变化量Δx表示物体的位移.如图1­2­10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C,它的位移Δx1=-4 m-5 m=-9 m,从C运动到B,它的位移为Δx2=1 m-(-4 m)=5 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57632011】图1­2­10A.A到C的位移大于C到B的位移,由于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不表示大小B.C到B的位移大于A到C的位移,由于正数大于负数C.由于位移是矢量,所以这两个矢量的大小无法比较D.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Δx1+Δx2【解析】位移是矢量,比较位移的大小时,只需比较数值,不要带正负号,选项B、C错误,A正确;因Δx1=x C-x A,Δx2=x B-x C,所以物体由A到B的合位移Δx=x B-x A=Δx1+Δx2,选项D正确.【答案】AD8.如图1­2­11所示,一辆汽车在大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30 m处.假如把这条大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图1­2­11(1)试将汽车在这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坐标填入表格内:观测时刻t=0时过2 s 再过3 s位置坐标x1=x2=x3=(2)前2 s内、后3 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是多少?这5 s内的位移又是多少?【导学号:57632012】【解析】(1)把大路抽象为坐标轴,由于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 m,x2=0,x3=30 m.(2)前2 s内的位移Δx1=x2-x1=0-(-20) m=20 m;后3 s内的位移Δx2=x3-x2=30 m-0=30 m;这5 s内的位移Δx3=x3-x1=30 m-(-20 m)=50 m.上述位移Δx1、Δx2和Δx3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正方向同向.【答案】(1)-20 m 0 30 m (2)20 m,方向向右30 m,方向向右50 m,方向向右1.在直线运动中,坐标对应物体的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对应物体的位移.2.无论初、末位置的坐标大小关系如何,坐标值正负如何,Δx=x末-x初总是成立的.。

学案·人教物理·必修1·15版(答案)

学案·人教物理·必修1·15版(答案)

第 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 . D 【 解析】 质点是把物体看做一个只有质量, 没有形 状、 大小的点, 它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实际上是不存在 的. 引入质点的概念, 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 当物体的 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 即 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2 . A 、 C 【 解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要选定参考系, 才能 描述物体的运动, 否则没法研究, 选项 A正确; 参考系是 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选项 B错 误; 同一个物体的运动, 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时, 参考系的选取, 要以 会观察到不同的结果, 选项 C正确; 方便观测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而非只有 选地球为参考系最理想, 选项 D错误. 3 . B 【 解析】 “ 卧看满天云不动” 是以船为参考系的, “ 不 知云与我俱动” 是以岸为参考系的. 4 . B 【 解析】 物体能否看做质点, 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属于次要的、 可忽略的因 素, 而不仅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研究物体的转 动时, 物体上各点运动的差异是不能忽略的, 不能看做 质点, 故 A错误; 确定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 船的大小可 B正确; 杂技演员走钢丝时要 以忽略, 可将船看做质点, 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保持平衡, 也不能看做质点, C错 误; 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时, 不能把原子核看做质点, 选项 D错误. 5 . A 、 D 【 解析】 在解本题时, 很多同学受生活习惯的影 响, 往往错误地认为参考系只能选择地面, 其实不然, 如 A选项, 可以选择与地面相对静止的三楼地板为参考 系. 参考系的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只有合理与不合理的 区别, 只要有利于问题的研究, 选择哪个物体为参考系 都可以. B 、 C与日常习惯不吻合, 故选 A 、 D . 6 . B 、 C 、 D 【 解析】 电梯中的乘客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时, 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考系, 甲中乘客看高楼向 下运动, 说明甲相对于地面一定在向上运动. 则同理, 乙 相对甲在向上运动, 说明乙相对地面也是向上运动, 且 运动得比甲更快, 丙电梯无论是静止, 还是在向下运动, 或者以比甲、 乙都慢的速度在向上运动, 丙中乘客看见 甲、 乙两电梯都会感到是在向上运动的. 7 . B 【 解析】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去拾起掉在地上的 物品, 或者去拿放在桌上的物品, 其实, 地面上静止的物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精讲精练学案(含答案)1.物体和质点(1)实际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并且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来说并不相同。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

(3)将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1.体积很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 )2.只有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 × ) 3.任何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 √ ) 4.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解析:能否将物体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当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时,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将物体看成质点,同一物体有时能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1、2、4错误,3正确。

答案:1.× 2.× 3.√ 4.×2.参考系(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选取①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果往往不同;②参考系选取的基本原则是使问题的研究变得简洁、方便。

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东行,在去襄邑的途中写下了《襄邑道中》一诗,根据图中诗句回答以下问题:1.诗中“飞花”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云不动”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云与我倶东”的参考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岸原野上落花缤纷,随风飞舞,“飞花”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云不动”是说诗人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纹丝不动,说明云与船的位置不变,是以船为参考系的;“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为参考系的,船向东行驶。

答案:1.两岸 2.船 3.两岸 3.坐标系 (1)建立目的: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021版(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质点 参考系 (含答案)

2021版(新教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1.1 质点 参考系 (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素养概述〔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之中,翱翔的雄鹰、呼啸的飞机、轰鸣的战车、远航的巨轮……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粒子,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初步学习、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内容提要〕机械运动的基本特征是空间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以研究机械运动就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种物理规律总是先从现象的描述入手,作为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第一章,主要从三个角度介绍了描述机械运动的相关基本概念:一是从运动的研究方法,介绍了质点和参考系;二是从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延伸,介绍了时刻和时间间隔及位置和位移;三是从运动的状态及变化,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

本章还学习了用图像来描述“位移”或“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本章重点:①知道质点、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概念;②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③知道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难点: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区别与联系;②x-t图像及v-t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学法指导〕学习本章要抓住两个关键,一个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明确相关概念引入的必要性,二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对运动属性的描述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采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方法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把难度降到最低限度。

另外,一定要领会物理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如质点模型的建立(理想化模型)、瞬时速度的概念(极限法)、加速度的定义(比值定义法)、用图像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等,并将学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应用到今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质点参考系目标体系构建明确目标·梳理脉络【学习目标】1.理解质点的定义,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初步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理解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

3.理解参考系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的描述具有相对性。

【思维脉络】课前预习反馈教材梳理·落实新知知识点1物体和质点1.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将物体简化为一个具有__质量__的点,这个点叫作质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运动的描述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1-2.1 基本概念 (2)§1-2.2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4)§1-2.3运动图象问题 (7)§1-2.4 追击和相遇问题 (11)§1-2.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 (15)1-2.阶段测试 (18)三、相互作用 (20)§3.1重力、弹力、摩擦力 (20)§3.2受力分析 (24)§3.3力的合成和分解 (27)§3.4共点力的平衡 (30)3.阶段测试 (33)四、牛顿运动定律 (35)§4.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35)§4.2牛顿第二定律 (39)§4.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超重失重 (45)§4.4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连接体问题 (48)4.阶段检测(一) (51)4.阶段检测(二) (54)五、自选题 (56)一、运动的描述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2.1 基本概念【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2、清楚相似物理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自主学习】1、机械运动:定义:。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所以运动是的.平常说的静止,是指这个物体相对于其他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静止是的.2、参考系:⑴定义: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的物体。

⑵同一个运动,如果选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可能不相同。

例如:甲、乙两辆汽车由西向东沿同一直线,以相同的速度15m/s并列行驶着.若两车都以路旁的树木作参考系,则两车都是以15m/s速度向东行驶;若甲、乙两车互为参考系,则它们都是的.⑶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在实际问题中,以研究问题方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一般选取为参考系。

3、质点:⑴定义:⑵是否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试讨论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条件:⑶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客观并不存在。

4、位移:⑴定义:⑵位移是量(“矢”或“标”)。

⑶意义:描述的物理量。

⑷位移仅与有关,而与物体运动无关。

5、路程:⑴定义:指物体所经过的。

⑵路程是量(“矢”或“标”)。

注意区分位移和路程: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由质点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矢量。

位移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箭头的指向代表,线段的长短代表。

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路线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与运动路程相等6、时间:定义:7、时刻:定义:注意区分时刻和时间:时刻:表示某一瞬间,没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在运动中时刻与位置想对应。

时间间隔(时间):指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有长短意义,在时间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时间和位移对应。

如:第4s末、第5s初(也为第4s末)等指的是;4s内(0至第4s末)、第4s 内(第3s末至4s末)、第2s至第4s内(第2s末至第4s末)等指的是。

8、速度:描述物体,是量(“矢”或“标”)。

(1)速率:,是量(2)瞬时速度:①定义:,是量②瞬时速度与一个时刻或一个位置相对应,故说瞬时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个时刻或通过哪个位置时的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精确反映了物体运动的快慢。

(3)平均速度:①定义:。

②定义式:③平均速度是量,其方向与方向相同。

④平均速度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故说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9、加速度:①定义:②定义式:③加速度是量,其方向与相同④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看与方向间的关系。

若a与v0方向相同,则物体做,若a与v0方向相反,则物体做。

⑤速度的变化率、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加速度都是同一个意思。

注意速度、加速度的区别和联系: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a的定义式是矢量式。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多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物体的加速度就大,无论此时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

【典型例题】例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做质点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例2、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

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例3、一个电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运动过程中位移大小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是:()A.2R,2R;B.2R,6πR;C.2πR,2R;D.0,6πR。

分析:⑴审题(写出或标明你认为的关键词)⑵分析过程,合理分段,画出示意图,并找出各段之间的连接点解题过程:【针对训练】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2.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A.0,0B.4R向西,2πR向东C.4πR向东,D.4R向东,2πR3、下列物体可看作质点的是()A、做花样溜冰的运动员B、远洋航行中的巨轮C、运行中的人造卫星D、转动着的砂轮4、关于加速度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B、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一定为零C、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也增大D、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反而增大5.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驶,时快时慢,20min行驶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A.900m/s是平均速度B.900m/s是瞬时速度C.54km/h是平均速度D.54km/h是瞬时速度6、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它先以速度V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km/h的速度驶完余下的1/3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km/h,则V是()A、24km/hB、35km/hC、36km/hD、48km/h【能力训练】1.对位移和路程的正确说法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

B.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C.质点作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质点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B.速度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C.物体的加速度不变(不为零),速度也不变D.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运动3.几个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s秒内位移最大的是()A.加速度最大的物体B.初速度最大的物体C.末速度最大的物体D.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4.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A.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B.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C.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D.加速度为零,速度很大5.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那么()A.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两倍B.在任意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C.在任意一秒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D.第ns的初速度一定比第(n-1)s的末速度大2m/s6.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不同,根据给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A.v0>0,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B.v0<0,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C.v0<0,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

D.v0>0,a>0, 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7.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8、在研究下列哪些运动时,指定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A .从广州到北京运行中的火车B .研究车轮自转情况时的车轮.C .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时的地球D .研究地球自转运动时的地球9.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看到这现象的条件是:( ) A .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 B .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 C .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 D .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率必须较大10.汽车沿直线行驶,从甲地到乙地保持速度V 1,从乙地再行驶同样的距离到丙地保持速度V 2,则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学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2 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能熟练地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

【自主学习】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2、特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加速度为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2、特征:速度的大小随时间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t 秒末的速度为v t 、经过的位移为S 、加速度为a ,则 ⑴两个基本公式: 、 ⑵两个重要推论: 、说明:上述四个公式中共涉及v 0、v t 、s 、t 、a 五个物理量,任一个公式都是由其中四个物理量组成,所以,只须知道三个物理量即可求其余两个物理量。

要善于灵活选择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