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崩解剂
超级崩解剂

崩解剂总结国内外广泛用于分散片中的崩解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 M S—N 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 P)、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 C M C—N a)、低取代羧丙纤维素(L—H P C)等。
1羧甲基淀粉钠 (C M S—N a)羧甲基淀粉钠是一种药用崩解剂,商品名叫P r i m o j e l.它广泛用于中西药制剂和生化制剂,属于低取代度马铃薯淀粉的衍生物,其结构与羧甲基纤维素类似,是葡萄糖分子通过1,4-a-糖苷键相互连接的,大约每100个葡萄糖单元引入25个羧甲基。
由于分子结构上羧甲基的强亲水性使淀粉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减弱,结晶性减小,轻微的交联结构阻止其水溶性,从而在水中容易分散并溶胀,不形成高黏凝胶屏障.吸水后体积增加近300倍,是一种优良的崩解剂,用量一般为2% ~10%,其崩解性能主要由高交联度和羧甲基的取代度所决定。
虽然多数情况下2%已经足够,但是最佳含量是4%。
羧甲基淀粉钠的型号有3种规格,主要的区别是含钠量和P H值的不同,常用的是A型规格:型号 含钠量%P H值A型 2.8-4.25.5-7.6B型 2.0-3.43.0-5.9C型 2.8-5.0不详在药用崩解剂性能比较及应用中,对一些常用崩解剂如:淀粉、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C M C—N a)与C M S—N a进行了材料流动性、粒度大小、松密度等物理性能方面以及在固体制剂中应用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C M S— N a性能较好,是能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用崩解剂;在法莫替丁分散片的研制中证明,C M S—N a用量在3% ~7%时,能明显加快法莫替丁分散片的崩解,崩解时间为0.7~0.8m i n。
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 P)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乙烯基吡咯烷酮的高分子量交联聚合物,为白色粉末.流动性好,在水和各种溶剂中均不溶,但能迅速溶胀,体积增加150% ~200%,其堆密度较小(0.26g /m1),故粉末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片剂中常用崩解剂的作用机制解析

片剂中常用崩解剂的作用机制解析片剂是一种常见的口服剂型,广泛用于药物的给药途径之一。
而片剂的崩解剂则是片剂制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是帮助片剂在消化道中迅速崩解,释放药物成分,提高药效。
本文将对片剂中常用的崩解剂的作用机制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常见的崩解剂包括淀粉、薯蓣、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等。
它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机制促进片剂的崩解:1. 吸湿作用:崩解剂可以吸湿,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形成胶凝物。
这种胶凝物能在储存过程中起到保持片剂结构的作用,但在消化道中,胶凝物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分,使得片剂膨胀,从而破坏片剂的结构,加速崩解。
淀粉是一种具有很强吸湿作用的崩解剂,广泛应用于片剂制备中。
2. 粘合作用:崩解剂具有粘合性,可以将药物颗粒或粉末在加压下紧密粘结在一起,提高片剂的机械强度。
然而,在消化道中,崩解剂的粘合作用会受到胰蛋白酶等酶的作用下降,从而使得片剂易于崩解。
HPMC是一种常用的具有粘合作用的崩解剂,其高黏度等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3. 渗透作用:某些崩解剂可以通过渗透作用促进片剂渗透进入消化道中的液体,从而加速片剂的崩解。
这是因为崩解剂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和渗透性,当渗透液渗入片剂内部时,崩解剂可以溶解在此液体中,从而加速片剂的崩解过程。
薯蓣是一种常用的具有渗透作用的崩解剂,其能够提供足够的渗透压,促进溶剂进入片剂内部,加速崩解。
4. 化学反应作用:一些崩解剂具有特定的化学反应作用,可以与其他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片剂的物理性质,促进崩解。
例如,某些酸崩解剂可以与碱类药物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从而破坏片剂的结构,加速崩解。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崩解剂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药物性质、药物释放速率的要求、剂型特点等。
片剂中崩解剂的作用机制可以多种方式共同作用,相互配合,最终实现片剂的崩解,使药物迅速释放。
总结起来,片剂中常用的崩解剂在实现片剂崩解和药物迅速释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片剂中常用的崩解剂及其作用机制

片剂中常用的崩解剂及其作用机制片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剂形式,由于其易于咀嚼和吞咽,被广泛应用于口服药物。
为了增加片剂的稳定性和崩解性,常常需要添加崩解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片剂崩解剂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
一、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即HPMC,是一种常用的片剂崩解剂。
它是由天然聚糖纤维素经化学修饰而得到的,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和崩解性。
在片剂中,HPMC可以通过增加片剂的溶解度、改善湿润性、增加胶凝剂粘度等方式来提高片剂的崩解性。
HPMC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HPMC可以形成均匀的胶凝结构,防止药物颗粒聚集,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其次,HPMC可以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减少药物与胃酸的接触,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
这两个机制共同作用,可以促进片剂的崩解和药物的释放。
二、聚乙二醇(PEG)聚乙二醇,即PEG,也是一种常用的片剂崩解剂。
它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在片剂中,PEG可以通过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片剂展开性和改善湿润性等方式来改善片剂的崩解性。
PEG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PEG可以吸附在药物颗粒表面,形成胶凝结构,防止药物颗粒聚集和团聚。
其次,PEG可以改善片剂的润湿性,增加药物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药物的溶解。
此外,PEG还可以提高片剂的可展开性,使片剂在胃肠道中容易崩解。
这些机制共同作用,可以提高片剂的崩解性和药物的释放。
三、钠羧甲基纤维素(SCMC)钠羧甲基纤维素,即SCMC,也是一种常用的片剂崩解剂。
它是一种离子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湿润性。
在片剂中,SCMC可以通过吸附在药物颗粒表面、增加药物溶解度和提高片剂的崩解性来促进药物的释放。
SCMC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SCMC可以形成胶凝结构,吸附在药物颗粒表面,减少药物颗粒间的相互吸引力,防止颗粒聚集和团聚。
其次,SCMC可以增加片剂的湿润性,促进药物与溶液的接触,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崩解剂的应用

崩解剂的应用1、干燥淀粉本品为最常用的崩解剂。
主要用玉米淀粉,目前应在100℃~105℃先行干燥1小时,使含水量在8%~10% 之间, 用量一般为干燥粒重的5%~20%。
本品较适用于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对易溶性药物的片剂作用稍差。
淀粉用作片剂崩解剂的缺点:淀粉的可压性不好,用量多时可影响片剂的硬度;淀粉的流动性不好,外加淀粉过多会影响颗粒的流动性。
2、羧甲基淀粉纳(CMS-Na)本品为优良的崩解剂。
为白色粉末,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膨胀性,具有在冷水中能较快泡涨的性质, 是性能很好的崩解剂。
能吸收其干燥体积30倍的水。
充分膨胀后体积可增大200-300倍。
吸水后粉粒膨胀而不溶解,不形成胶体溶液,故不致阻碍水分的继续渗入而影响药片的进一步崩解。
本品可用作不溶性药物及可溶性药物片剂的崩解剂,其崩解作用好;流动性好,可直接压片;用量少不影响片剂的可压性。
研究及生产实践表明,全浸膏片用3%的CMS-Na、疏水性半浸膏片用1.5%的CMS-Na,能明显缩短崩解时限,增加素片硬度。
在抗菌消炎浸膏片中, 以2%CMS-Na外加颗粒中,其片剂崩解效果为佳。
在清解灵浸膏片中, 实验认为, CMS-Na 的用量以片重的8% (其工艺过程为一半内加, 一半外加) 时崩解效果为好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不易溶解。
但有很好的吸水性,这种性质大大增加了它的膨润度(膨润度=膨润增加的体积*100/原来体积)。
是一种良好的片剂崩解剂。
另一方面它的毛糙结构与药粉和颗粒之间有较大的镶嵌作用,使粘性强度增加,可提高片剂的硬度和光洁度。
本品的用量一般为2%-5%。
L-HPC具有崩解粘结双重作用,对崩解差的片剂可加速其崩解和崩解后粉粒的细度,对不易成型的药物,可促进其成型和提高药片的硬度。
以淀粉和糊精为填充剂,比较不同崩解剂的崩解性实验结果表明,淀粉的粘合性差,崩解剂的加入使片剂的压缩成形性降低,崩解性能无较大改变;糊精的粘合性很强,崩解剂的加入不影响片剂的压缩成形性,而崩解作用明显,随崩解剂加入量的增加,崩解时间明显下降。
片剂中常用崩解剂的作用机制探析

片剂中常用崩解剂的作用机制探析崩解剂是制药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辅助剂,旨在帮助药物片剂迅速分解崩解,从而实现药物的快速吸收和有效治疗。
崩解剂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
本文将分析常用的崩解剂的作用机制,旨在对人们对这些片剂中崩解剂的使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常见和常用的崩解剂是纤维素酯,例如羟丙纤维素(HPMC)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AS),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这些崩解剂在药物制剂中起到以下作用:1. 改善固体的可润湿性:崩解剂可以降低药物片剂的表面张力,帮助片剂与体液接触并迅速吸湿。
这有助于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从而促进药物的崩解和溶解。
2. 促进表面扩散过程:崩解剂通过与水或其他体液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胶束结构,进而促进药物在水中的均匀分散。
这种均匀分散有助于药物分子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药物分子在水中的扩散速率。
3. 形成胶体保护膜:崩解剂在被潮湿后可以形成一层胶体保护膜,这种膜可以保护药物分子免受胃酸的腐蚀,并减少与胃酸的相互作用。
这种保护膜可以延缓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 增加体积和膨胀:崩解剂可以在水或其他体液中吸收并膨胀,从而使药物片剂增大体积。
这种体积增大可以增加片剂内部的应变,导致片剂迅速分解崩解,释放药物分子。
5.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崩解剂可以改善药物的物理性质和药剂学性质,增加药物在消化道内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这对于药物的疗效和疗效的可预测性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药物对崩解剂的选择和使用有不同的要求。
药物的化学性质、溶解度、吸湿性、酸碱性等因素都会影响崩解剂的选择。
因此,在药物制剂中使用崩解剂时,制药人员需要根据药物的特点和应用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崩解剂。
总结起来,常用的崩解剂在药物片剂中起到了促进药物的崩解、溶解和吸收的重要作用。
通过提高药物的可润湿性、促进表面扩散过程、形成胶体保护膜、增加体积和膨胀,以及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崩解剂大大改善了药物在消化道内的性质,确保了药物的疗效。
几种常用崩解剂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效果

几种常用崩解剂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效果湖州展望药业敖玲玲摘要 采用显微镜观察崩解剂的微观形态,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径及分布;以吸水膨胀为评价指标,研究其吸水性、流动性和可压性;以磷酸氢钙和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物,研究崩解剂种类和用量对崩解时间的影响,以考察市面上常用崩解剂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效果。
关键词:崩解剂;微观形态;膨胀性;粉体学性质;崩解性能崩解剂是提高片剂中药物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常用的辅料。
常用的崩解剂种类[3]有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羧甲基淀粉(CMS-N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甲基丙烯酸与二乙烯苯的树脂Amber-1ielRP-88c。
其中,L-HPC和CMS-Na因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理化性能而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拟对不同厂家、型号的L-HPC和CMS-Na的性能进行研究,并以磷酸氢钙和阿昔洛韦为模型药物考察其崩解性能,为崩解剂的选择提供一些理论数据。
1、仪器与材料1.1仪器电子天平BS224S9(德国Sartorius AG 公司)、离心机(Thermo Scientific Sorvall Legend Micro17R German)、BT-100型粉体综合特性测试仪(丹东市百特仪器有限公司)、TDP-5单冲压片机(泰州市天泰制药机械厂)、ZB-1智能型崩解仪(上海第二分析仪器厂)、膨胀速度测定仪(自制)、电子显微镜(Leica DVM5000 HD)、Mastersize2000粒度仪(马尔文仪器公司)1.2材料LH-21(湖州展望)、LH-22(湖州展望、国外进口)、L-HPC(国内某企业)、CMS-Na (湖州展望)、速崩王(湖州展望)、阿昔洛韦2、实验方法2.1微观形态取少量的崩解剂粉末于载玻片上,在40倍和100倍的目镜下观察崩解剂的微观形态。
2.2粒径及其分布[1]取少量粉末,用干法测粒径法[2],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下测崩解剂粉末粒径及分布。
片剂崩解延长原因

崩解时限延长的原因崩解时限崩解度不合格是影响片剂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根据片剂作用的部位与吸收度不同,除了对含片等不作崩解检查以外,对其他片剂崩解时限均有不同要求。
崩解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在制粒过程中黏合剂用量过大,致使颗粒过硬,片子崩解时间被延长。
此外,润滑剂对片剂的崩解亦有显著的影响。
润滑剂多为疏水性物质,可延长片剂的崩解时限,阻碍水分进入片剂内部,故用量越大、影响越大。
在生产中如遇到制成的颗粒压片后崩解时限不合格,其解决方法一是加入崩解作用较强的崩解剂(如羟甲基淀粉钠);二是在保证片剂质量的前提下,按一定比例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和均匀再压片;三是先加入一定量的崩解剂,然后再与崩解良好的颗粒混合。
(一)片剂的崩解机制片剂的崩解机制与所用崩解剂及所含药物的性质有关,主要有以下几点:1.毛细管作用。
片剂具有许多毛细管和孔隙,与水接触后水即从这些亲水性通道进入片剂内部,强烈的吸水性使片剂润湿而崩解。
淀粉及其衍生物和纤维素类衍生物的崩解作用多与此相关。
2.膨胀作用。
崩解剂吸水后充分膨胀,自身体积显著增大,使片剂的粘结力瓦解而崩散。
羧甲基淀粉及其钠盐的崩解作用主要即在于其强大的膨胀作用。
3.产气作用。
泡腾崩解剂遇水产生气体,借气体的膨胀而使片剂崩解。
其他机制尚有:可溶性原、辅料遇水溶解使片剂崩解或蚀解;表面活性剂因能改善颗粒的润湿性,而促进崩解;辅料中加用了相应的酶,因酶解作用而有利崩解等。
(二)片剂常用崩解剂1.干燥淀粉。
用前100℃干燥1h。
本品对易溶性药物的片剂作用较差,适用于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
因淀粉的可压性较差,遇湿受热易糊化,故用量不宜过多,湿粒干燥温度亦不宜过高,否则将影响成品的硬度和崩解度。
2.羧甲基淀粉钠(CMS-Na)。
具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遇水后,体积可膨胀200~300倍;亦可作为直接压片的干燥粘合剂和崩解剂。
适用于可溶性和不溶性药物;用量为4%~8%,一般采用外加法。
药剂学综述分散片中常用高分子崩解剂

分散片中常用高分子崩解剂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分散片中的几种常用崩解剂,包括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通过对基本性质,特点,及应用对其进行综述。
此外,文章结尾对它们作为崩解剂时联用的情况做以介绍,以供药物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分散片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引言分散片(dispersible)是一种能在水中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剂型,既可以口中含服也可以吞服。
分散片一般在19~21℃水中于3min内崩解,2片放入100ml水中搅拌至完全分散后形成的均匀分散体可通过2号筛网,这就对崩解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广泛用于分散片中的崩解剂主要有羧甲基淀粉钠(CMS-N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交联羧甲纤维素钠(CCMC-Na)、低取代羧丙纤维素(L-HPC)等。
近年来应用高分子崩解剂一般情况下比淀粉的用量少,且明显缩短时间。
例如口腔分散片,对于治疗的作用,服用阿司匹林的口腔分散片的受试者要明显好于服用安慰剂的受试者。
在两小时内,阿司匹林的反应者为48%明显高于反应率为19%的安慰剂服用者[1]。
在治疗精神疾病中药物效果的失去通常伴随治疗的失败和其他不良结果,分散剂的形式可以作为替代方式改善药效[2]。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应用于分散片中的高分子崩解剂。
1 羧甲基淀粉钠(sodium carboxymethyl starch ,CMS-Na)分子式为[C6H7O2(OH)2OCH2COONa]n ,白色或黄色粉末,无臭、无味、无毒、热易吸潮。
溶于水形成胶体状溶液,对光、热稳定。
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羧甲基淀粉钠是淀粉的羧甲醚的钠盐,不溶于水,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其吸水后膨胀率为原体积的300倍,是一种超级崩解剂。
在制药产业中,CMS是典型的片剂中的崩解剂,然而,只有低取代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才会被使用[3]。
阿奇霉素分散片,本品以CMS-Na 作为崩解剂崩解的速度要明显优于PVPP作为崩解剂的分散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崩解剂简介
崩解剂:系指能促使片剂在胃肠道中迅速崩解成小粒子的辅料。
由于药物被较大压力压成片剂后,孔隙率很小,结合力很强,即使在水中易溶解的药物在压成片剂后其在水中溶解或崩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片剂中水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便成为体内药物吸收速度的限制因素,而片剂的崩解一般是药物溶出的第一步。
为使片剂能迅速发挥药效,除需要药物缓慢释放的口含片、舌下片、植入片、长效片等外,一般均需加入崩解剂(disintegrants)。
(一)崩解剂的作用机理
崩解剂的主要作用在于消除因粘合剂或由加压而形成片剂的结合力使片剂崩解。
片剂的崩解机理则因制片所用原、辅料的性质不同而异,人们很重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提出若干种崩解机理,现简介如下:
1. 毛细管作用这类崩解剂在片剂中能保持压制片的孔隙结构,形成易于润湿的毛细管通道,并在水性介质中呈现较低的界面张力,当片剂置于水中时,水能迅速地随毛细管进入片剂内部,使整个片剂润湿而促使崩解。
属于此类崩解剂的有淀粉及其衍生物和纤维素类衍生物等。
这类崩解剂的加入方法,一般认为最好采用内、外加法相结合的方法,外加法有利于片剂迅速崩解成颗粒,内加法则有利于颗粒作较微细的分散,并能改善片剂的硬度。
2. 膨胀作用有些崩解剂除了毛细管作用外,自身还能遇水膨胀而促使片剂崩解。
如淀粉衍生物羧甲基淀粉钠,在冷水中能膨胀,其颗粒的膨胀作用十分显著,致使片剂迅速崩解。
这种膨胀作用还包括由润湿热所致的片剂中残存空气的膨胀作用。
3. 产气作用产生气体的崩解剂,主要用于那些需要迅速崩解或快速溶解的片剂,如泡腾片、泡沫片等。
在泡腾崩解剂中常用枸橼酸或酒石酸加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遇水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借助气体膨胀而使片剂崩解。
4. 酶解作用有些酶对片剂中某些辅料有作用,当将它们配制在同一片剂中时,遇水即能迅速崩解,如以淀粉浆作粘合剂时,可将淀粉酶加入到干颗粒中,由此压制的片剂遇水即能崩解。
用酶作崩解剂的方法一般应用还不多,常用的粘合剂及其相应作用的酶有:
淀粉与淀粉酶;纤维素类与纤维素酶;树胶与半纤维素酶;明胶与蛋白酶;蔗糖与转化酶;海藻酸盐类与角叉菜胶酶等。
(二)常用崩解剂
1.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roscarmellosesodium,CCNa)本品为水溶性纤维素的酶,其取代度约为0.7%(被羧甲基取代的羟基平均数),本品为白色、细粒
状粉末,大约有70%的羧基为钠盐型,因此,具有较大的引湿性,但由于有交联键的存在,故不溶解于水,在水中能吸收数倍于其本身重量的水膨胀而不溶化,所以具有较好的崩解作用和可压性。
与羧甲基淀粉钠合用崩解效果更好,但与淀粉合用崩解效果降低。
对于用疏水性辅料压制的片剂,崩解作用更好,用量可低为0.5%。
2. 交联聚维酮(crospovidone,PVPP)为白色粉末,流动性好。
由于其高分子量和交联结构,所以不溶解于水,但有极强的引湿性,吸水量能超过其本身重量的50%但仍能保持完整而不溶解。
其堆密度较小(0.26g/ml),故粉末有较大的
比表面积,作为崩解剂在片中的分散均匀,加上强烈的毛细管作用,遇水能迅速使水进入片剂中,促使网络结构崩解而产生崩解作用,其效果比淀粉崩解剂好。
3. 淀粉及其衍生物
(1)淀粉:干燥淀粉是毛细管形成剂,是亲水性物质,可增加孔隙率而改善片剂的透水性,为最广泛应用的崩解剂。
淀粉对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片剂的崩解作用较可溶性药物显著,这是因为可溶性药物遇水溶解产生溶解压,使片剂外面的水不易通过此溶液层而进入片剂的内部,阻碍了片剂内部淀粉吸水膨胀的缘故。
有些药物,如水杨酸钠,对氨基水杨酸钠等遇水溶解,能引起淀粉胶化失去膨胀作用,故不宜采用。
淀粉用前应在100~150℃先行干燥,使含水量在8%以下,其用量一般为干颗粒的5%~20%。
(2)羧甲基淀粉钠(CMS Na):商品名为Primojel,是淀粉羧甲基化衍生物中有效的崩解剂之一。
本品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无臭、无味,置空气中能吸潮。
其特点是吸水性极强,吸水后可膨胀至原体积的300倍,是极好的崩解剂。
它遇水膨胀后有轻微的胶粘作用,但不影响片剂的继续崩解。
本品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可改善片剂的成型性,增加片剂的硬度。
由于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和崩解作用,因此可加快药物的溶出,既可用于直接压片,又适用于湿制粒法压片,其用量一般为片剂重量的1%~6%,最常用量为2%。
(3)羟丙基淀粉(hydroxypropyl starch):本品在水中膨胀性好,糊化温度比淀粉低,具有良好的压缩性和崩解性,是当前常用的片剂崩解剂。
将本品、微晶纤维素、硅酸铝以3:1:1混合后用于压片,可得到润滑、成形、硬度、崩解等方面都较优良的片剂。
4.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ow substituted hydroxyprepylcellulose,L-HPC)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不溶但可吸水溶胀,在醇和醚中几乎不溶。
由于L-HPC粉末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故有较大的吸湿速度和吸水量,增加了膨胀性。
实验证明,在相同条件下L-HPC的吸水量比微晶纤维素和淀粉大。
L-HPC的膨胀度随取代基百分比的提高而增加,如取代百分比为10%时,膨胀度为500%;15%时,膨胀度为720%;而淀粉的膨胀度为186%,微晶纤维素的膨胀度仅为135%,可见L-HPC的良好崩解性能是由其强烈的膨胀作用所致。
本品用量,一般可为2%~5%左右,在片剂中可用于湿法制粒,也可加入干颗粒中应用。
5. 泡腾崩解剂系一种遇水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崩解作用的酸、碱系统。
最常用的酸、碱系统是由枸橼酸或酒石酸与碳酸氢钠或碳酸钠组成。
据报道,酸酐(如琥珀酸酐、枸橼酸酐等)遇水即生成相应的酸,遇碳酸盐即产生CO2,若能控制水解反应,使陆续形成相应的酸,将会产生持续的起泡作用。
泡腾崩解剂的作用很强,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分,一般在压片时临时加入或将两种成分分别加于两部分颗粒中,临压片时混匀。
6. 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能增加片剂的润湿性,使水分借毛细管作用迅速渗透到片心起崩解作用。
一般疏水性或不溶性药物对水缺乏亲和力,其孔隙中不易为水所透入,当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则能较好的解决。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聚山梨酯80、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但表面活性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当时,亦可能影响片剂的崩解。
7. 其它研究和生产中使用的崩解剂还有多种,如海藻酸钠或海藻酸的其它盐都有较强的亲水性,是良好的崩解剂。
粘土类如皂土、胶体硅酸镁铝,亲水作用较强,用于疏水性药片中崩解作用较好。
另外,一些植物的粉末以及天然的海绵粉末等,也有崩解作用。
(三)崩解剂的加入方法
1. 内加法将崩解剂与处方中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后制粒,崩解剂存在于颗粒内部,崩解虽较迟缓,但一经崩解便成细粒,有利于溶出。
2. 外加法崩解剂加在整粒后的干颗粒中,崩解剂存在于颗粒之外和各颗粒之间。
水分透入后,崩解迅速,但因颗粒内无崩解剂,所以不易崩解成细粒,溶出稍差。
3. 内、外加法系将崩解剂分成两份,一份按内加法加入(一般为崩解剂的50%~75%),另一份按外加法加入(一般为崩解剂的25%~50%)。
此法集中了前两种加法的优点,在相同用量时,其崩解速度是外加法>内外加法>内加法,但其溶出速率则是内外加法>内加法>外加法。
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崩解剂的加入方法也有三种:①溶于粘合剂内;②与崩解剂混合加入干颗粒中;③制成醇溶液,喷入干颗粒中,此种加法崩解时限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