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水调歌头》有感_初中初三作文500字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读后感(集合5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集合5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水调歌头》读后感(集合5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调歌头》读后感1明月仿佛是人们寄托情意的对象,古往今来,曾有那么多的诗人对月吟咏自己的心思,有那么一位诗人,他乐观,他拥有扩大的胸襟,他就是苏轼。

他在密洲太守任期中,由于当时是王安石改写,所以他在政治上遇到压制,所以很悲伤,,于是,他举起酒杯,询问青天,今天是哪一年,他认为那皎洁的月光,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气绝人世,飘然而去,他有一些犹豫于是,他又写下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来含蓄的阐述自己的矛盾心理。

看到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的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们,他想为什么月儿不该对人们又怨言,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但转念一想,人固有悲欢离合,月固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就难十全十美的是。

既然如此,有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于是,就写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他把对友人的思念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寄托,虽间隔千里,但同在一个蓝天下,所以就会很乐观了。

思念总在分手后,在如今这个繁华的城市中,有几人有过思念之苦,苏轼疼爱弟弟,但他乐观,阔达,不会因思念而批判。

《水调歌头》读后感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没有苏轼把酒问青天的豪爽,我也没有苏轼对月宫的丰富想象,但每当我走在大学校园里,抬头望到天上的明月时,明月就像有意似的,总让我回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我的故乡在南方,有一条宽阔而且美丽的河流过故乡。

故乡的人都管她叫母亲河。

故乡的人在河的岸边修建了许多供人们休憩乘凉的小广场。

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的学校就在河边。

在高考复习的那段时间里,我经常在天气好的夜晚,在晚修结束后,一个人来到小广场,静静的望着空中的月亮出神。

[论文]苏轼《水调歌头

[论文]苏轼《水调歌头

论文序号: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艺术浅析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思念:创作之根由 (1)二、惆怅:开篇之设问 (2)三、起落:情思之波折 (3)四、共鸣:情感之感染 (5)五、升华:人生之哲理 (6)六、永恒:千古之绝唱 (7)注释 (8)参考文献 (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艺术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赖华指导老师:石群山【内容摘要】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打破了一般咏月诗词的婉转哀伤基调,开创豪放派的先河,全词充满引人深思的哲理。

《明月几时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是巨大的。

其创作的根由源于对胞弟的思念,短短百余字一个不得志却又豪放狂妄且不失浪漫幻想的形象跃然纸上,其所抒之情不是小我之情而是众我之情,很易引起我们的共鸣,其潜藏似轻却重的哲理,足以值得我们穷极一生去探寻。

为了探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的种种迷思、幻想、顿悟,本文尝试着浅析了这首名作,探寻它的内涵、情感,浅析它的影响及哲理【关键词】苏轼;《明月几时有》;内涵;情感;哲理;影响古往今来从不缺乏咏叹明月的诗篇,而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疑是所有咏月思人诗词中的精华之作,其难得之处在于一改前人咏月沉闷的基调,给人哲学的思考。

上下阕中浪漫的问月更是让这位人们印象中豪放不羁的词人有了几分天真可爱之处,让人不由得想追溯到千百年前的那个月圆之夜,去到这位的大醉遣怀的词人身旁,窥探他似呓语般的千古佳句。

一、思念:创作之根由苏轼此词创作的缘由为中秋思人而作,与胞弟分离难聚,中秋月圆之夜望月思人,大醉之后作此词以遣怀,书心中的思念愁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是年苏轼四十一岁。

那段时期苏轼因与当朝的当权者王安石的变法政治主张有所不同,自请外放,自此辗转外地当了多地的地方官。

《水调歌头》读后感

《水调歌头》读后感

《水调歌头》读后感
《读〈水调歌头〉有感》
《水调歌头》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读完这首词,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与作者一同感受着人生的起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的上阙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头,表现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

这种对自然和未知的好奇,让我感受到了人类对真理的永恒追求。

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下阙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这种情感的共鸣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人生的短暂。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人,把握当下,让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此外,词中所展现的豁达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尽管作者面临着离别和不确定,但他依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水调歌头》这首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
人生哲理。

它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启发我要以更加豁达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珍视亲情、友情,关爱身边的人,让生活更加美好。

读诗词三首有感初三

读诗词三首有感初三

读诗词三首有感初三
这三首诗词都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让我想到了很多。

首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让我认识到,人生虽然充满了变化和未知,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就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其次,《水调歌头》这首词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珍惜自然,热爱生活,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最后,《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诗中描绘了潼关的险要地形和历史的兴衰更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平的追求。

这让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实现公正和平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这三首诗词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都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真谛和意义。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热爱生活和自然,关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断努力。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通用6篇)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1由于作者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密州去当地方官,心情很抑郁,同时他已七年不见弟弟子由,心里十分怀念,种种思绪通过此词来抒发。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

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

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

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

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

苏轼兄弟情谊甚笃。

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

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

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

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伤感。

终于以理遣情,从共同赏月中互致慰籍,离别这个人生憾事就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了补偿。

人生不求长聚,两心相照,明月与共,未尝不是一个美好的境界。

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怀旷达的一面。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怀念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而又不忘现实生活,是作者的代表作。

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并出以潇洒之笔,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

《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

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宋代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2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诗情画意作文500字

诗情画意作文500字

诗情画意作文500字题目:诗情画意正文:诗情画意,是指文学艺术中的抒情意境和形象描绘具有浓郁诗意和画意。

正如乔治·桑德在《大提琴家》中所言:“诗情”是诗人用文字刻画的抒情情感,而“画意”是艺术家用画笔描绘的丰富形象。

在文学和绘画作品中,诗情和画意相辅相成,相互借鉴,共同构成了一幅幅展示情感和意境的艺术画卷。

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作品展现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将月亮与情感巧妙结合,营造出了壮美的意境。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则通过绘画般的描绘,营造出了雄浑壮丽的景象。

这些作品通过生动的诗句和独特的描写手法,将抒情情感和形象描绘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绘画艺术也有许多作品展现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中国山水画中的“四大山水”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这些画作通过山、水、云、雾等元素的精妙组合,创造出了自然的景观和广袤的意境。

齐白石的画作更是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创意,在诗情和画意上达到了巅峰。

他笔下的花鸟画,透露出了无限的生机和美感,给人以无穷的艺术享受。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诗情画意的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拓展。

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诗意和画意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介来传达。

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将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相互融合,可以创造出更加惊艳的艺术作品。

在一些数字游戏和虚拟展览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逼真的景色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仿佛置身于诗情画意的世界中。

诗情画意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通过文学和绘画作品的抒情和描绘,可以给人以深层次的感受和思考。

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诗情画意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拓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让我们在欣赏诗情画意的也更好地领略生活的美妙。

这样的苏轼让我敬佩500字作文

这样的苏轼让我敬佩500字作文

这样的苏轼让我敬佩500字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这样的苏轼让我敬佩500字作文篇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一生中曾多次被贬,这首词则是作于黄州被贬后的第三春。

正值草长莺飞季,外出郊游却偶遇风雨,生活、命运如此不济,诗人却没有失落抱怨。

竹杖芒鞋,顶风冲雨更是“轻胜马”。

这种苦中作乐、笑傲人生的自得也不得不让我为之敬佩。

时间倒流回一千多年前,王安石变法时期。

没有政治中心的森严紧张,也没有市中心的繁华喧闹,雨静静地下,树林中仿佛看到了一个男子,白衣黑发飘,手持竹杖,脚踏芒鞋,唯怀有这种对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之气概的人,才能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慨。

心怀天下,却又无力报答,反被宋神宗贬于密州。

有国不能报,有家不能回,有苦不能说。

正因怀着这样复杂的情感,才能写出为后人所吟诵的句句名篇佳句。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与弟弟苏辙,一别就是七年。

一心想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把多少儿女情长深藏心中!相比之下,“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有着同样不得志的境遇,却多了一分颓废,多了一丝凄凉。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天妒英才,一笑了之。

登高望远,笑看世间百态。

这位伟大的诗人早已用一种真正的“淡泊”去笑对这不公的世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虽被贬至杭州做通判,苏轼却也没有失魂落魄,比起其他诗人的伤春悲秋,能够形容苏轼的应该是自在自得。

西湖一日游遇雨,没有败兴而归,反而乐在其中。

能够欣赏雨中西湖,并把“西施”与之相比,是何等的积极乐观,悠然自得!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在雨幕的笼罩下,周围的群山若有若无,曼妙奇幻。

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苏轼这种懂得欣赏美,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的存在,西湖才变得更加美丽。

享受快乐很简单,享受困苦却不简单。

苏轼一生虽然屡遭贬低,却仍能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

他,能面对不济的命运一笑了之,用“淡泊”的眼光看待世间,用“自得”的心境享受生活,这,才是真正的享受。

《水调歌头》读后感(精选17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精选17篇)

《水调歌头》读后感《水调歌头》读后感(精选17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水调歌头》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读后感篇1面向黑夜遥想千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楚楚凄凉。

这时的我尤为钦佩你——东坡居士。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贤人雅士能拥有你这样的豁达胸襟?满目的星斗有你的身影,我嫉妒你的豁达。

千年之前,你曾望月质疑:“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你满脸的清澈,清澈的令人心碎。

因为你的才华横溢,因为你真正的君子的作风遭到所谓“文人骚客”的排挤,你与亲人分隔两地。

那又如何?你依旧如白莲一般清幽,世间的污浊只衬得你更加的幽香。

你望月表达着你的豁达,衣带微散,你随影而舞。

而我却看到了那张微笑面具下的悲哀,无奈,讨厌这恶俗的世界。

现在在我的身边有四位真心的朋友,家人虽不在,却不缺少关怀。

我十分的幸运。

十分的珍惜我现在的一切。

天空中有一颗红色的星星仿佛是你的无奈,你又在无奈什么?“月啊!我仰望着你,你给我双倍的光芒,为什么你离我这样的远?为什么只给我着清凉的光?你难道也嫌弃我子瞻浑臭的凡胎么?”不!你是清澈的!白莲是你的化身。

你并非圣人又怎会没有喜怒哀乐?你的心中也有着思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儿高高挂为的是令全天下的思乡之人的怀念得到寄托。

所以我月儿将你的祝福给你的弟弟。

千年的声音流回现实,思绪如潮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妈妈、爸爸、妹妹,你们在看天吗?你们望着这如水一般皎洁的月了吗?你们收到我的思念了吗?你的豁达,你的乐观透过诗词淋漓尽致的展现。

我嫉妒你的豁达,因为我同样仰慕你。

从你的词中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豁达你的郁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安抚了千年以来多少游子的心?在仰望你的人中,我只是其中一个,真正体验过才知道,所以你的思念我懂了。

《水调歌头》读后感篇2每当我读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都会深有感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水调歌头》有感
触过泛黄的纸张,清熏的墨香,在指尖索绕。

千古绝唱,一拔心碎,两行?[泪,摄魂的文字,残余着幽然的哀痛的温存。

轻抚,哦!那不是如水的月,而是你心中那点破碎的慰藉……
秋天的夜,静谧而安详,融掉了所有的不安。

柔柔的银辉浸没了你的全身,任凉风听乱了头发,却拂不乱心中的牵挂。

凭栏远眺,泛光的湖面与天边的皓月相交织,唯美的弧线、浪漫的光点,你醉了,眼睛却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托哀思。

怎奈,一泓秋水,一轮碧月,载不动,你心中的愁苦。

于是你颓然地合上了双眼,一滴晶莹悄悄在你眼角滑落,隽永的诗篇就此落成——《水调歌头》。

苏轼,你一代伟人,傲人的才华闪越千古,可是当你执笔刻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时,该是怎样的心碎……
月亮在彩云的追逐下,吃力地爬了一截距离。

出于眷顾,月亮把自已装扮得很圆。

地塘上,孩童们挥舞着手中的灯笼,于是,橘黄的烛光在嬉戏声中泛开,鞭炮也欢快地唱起了欢庆中秋的歌谣,响亮且畅快,在每个人嘴角漾起笑容,看着家人的微笑,突然觉得自已与苏轼产生了共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家人永远是最温馨的字眼,既然苏大诗人能够在孤独中寻找遥远的寄托,那我们更应该珍惜眼前的家人……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妹妹,又是一年中秋节,你们一定要快乐,永远也要快乐!!
高要市金渡镇华侨初级中学初三:曾子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