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的名言名句
一年级三字经古诗名言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古诗:1、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唐朝)骆宾王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朝)》王之涣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唐朝)孟浩然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唐朝)李白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唐朝)李绅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清朝)高鼎8、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画》王维(唐朝)9、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唐朝)贾岛10、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一去二三里》(宋朝)邵康节名言警句:读书学习: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珍惜时间: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爱国理想: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团结友爱:1、花要叶扶,人要人帮。
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文明礼貌: 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字经》93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三字经》93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这句话是说:梁灏的成功,使大家无不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
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及早立志,坚持不懈。
启示:学习没有高低之分,只有先后之别。
学习是一生的事,早立志,先入学,才是成就理想的正途。
人家功成名就了,人们才觉得惊奇称异,不晓得成功的后面是多么的不容易。
你们这些小孩子,应该早早立志。
“人活一口气,树在一张皮”,人不立志,终归是个凡人。
曾国藩教育子侄读书,提出三点要求,首先就是立志,然后才是持之以恒地向学。
曾国藩说:“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在中国文化里面,宋代名儒张载,张横渠先生有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已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目标,后世学者都以此立志向学,事实上也应该如此读书求学。
上面举完了年老勤于学的例子,下面再举年幼志于学的例子。
本公众号秉承“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思想”的宗旨,力争使更多的人有所认知、有所收获、有所领悟,进而得以发扬国学精神。
《三字经》的名句

《三字经》的名句1.三字经教育的名⾔⼈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
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
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
⼈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
⼀⽽⼗,⼗⽽百。
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
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
⽗⼦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
此四⽅,应乎中。
⽈⽔⽕,⽊⾦⼟。
此五⾏,本乎数。
⽈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稷。
此六⾕,⼈所⾷。
马⽜⽺,鸡⽝⾗。
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
丝与⽵,乃⼋⾳。
⾼曾祖,⽗⽽⾝。
⾝⽽⼦,⼦⽽孙。
⾃⼦孙,⾄⽞曾。
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
当顺序,勿违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学》终,⾄“四书”。
《论语》者,⼆⼗篇。
群弟⼦,记善⾔。
《孟⼦》者,七篇⽌。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学》,乃曾⼦。
⾃修齐,⾄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戴,注《礼记》。
述圣⾔,礼乐备。
⽈国风,⽈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
有左⽒,有⾕梁。
经既明,⽅读⼦。
撮其要,记其事。
五⼦者,有荀扬。
⽂中⼦,及⽼庄。
经⼦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羲农,⾄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
夏传⼦,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国学启蒙书中的名言

国学启蒙书中的名言《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启蒙教育传统的结晶,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伦理文化。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启蒙教材。
而其中《三字经》又是影响最大的一种,知名度极高,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明代教育家吕坤指出:“初入社学,八岁以下者,先读《三字经》,以习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
”把它当作增广见闻的读物。
清人紫巢氏,称它为“一部袖里《通鉴纲目》”。
民国时期的章太炎把它和《千字文》作了对比,认为它虽然“字有重复,辞无藻采”,但“启人知识过之”(《重订三字经》题辞)。
美籍华裔学者陈荣捷也说:“《三字经》以一千馀字,历举我国文化义理历史典籍,实一小型百科全书。
”《三字经》的字数是多少,好像并不是个问题,数一数就知道了,但问题并非这么简单,现在通行本(王相训诂本)是1145字。
而文献记载的最古本《三字经》是1050字[2]。
而根据现有文献得知赵南星所撰《三字经注》是现存最早的《三字经》注释本[3],此版本完成刻板印刷当在1572年后。
其所据《三字经》版本的印刻时间至少不早于1295年,应在1315年后。
它的字数是1086、广东省立图书馆中山文献馆馆藏的《训蒙三字经》,是民国年间广州民智书局刻印本,它最接近原本,共有1056字。
而据有关专家考证,全书总字数为1044字而非现在文献记载的1050字。
《三字经》为何风靡当时,深得人们喜爱,并且至今仍有借鉴价值呢?主要因为:二.《三字经》对中国古代的道德思想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与发展。
在提到后来为人们所诟病的三纲五常时,它不是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绝对的君权、父权、夫权,即“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说“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在这里,它提出的是对等的概念,对道德双方同时要求,而不是对单方面的要求,如“君臣义”,它不仅强调“臣则忠”,也强调“君则敬”,其实这是继承孟子的君臣观,孟子不赞成君尊臣卑型的模式,对君臣关系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君贤臣良型的崭新模式并设定了君臣之间各自的分工和职能范围。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家风家训家规名言名句
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情感的寄托,是人生的起点。
家风家训家规,是家族传承的智慧,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以下是一些关于家风家训家规的名言名句,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和感悟:
1. “家和万事兴。
”——《三字经》。
2. “立家须立德,兴家须兴学。
”——《弟子规》。
3.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论语》。
4. “家和睦,万事兴。
”——《孟子》。
5. “家教是最好的教育。
”——毛泽东。
6. “家教是国教之母。
”——吴敬梓。
7. “家风如水,流淌不息。
”——赵匡胤。
8. “家风正,子孙兴。
”——《论语》。
9. “家规如法,子女安康。
”——《孝经》。
10. “家规严,子女孝。
”——《孝经》。
这些名言名句,都是对家风家训家规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让我们在家庭中传承这些智慧,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家规,让家庭和谐幸福,让子孙后代受益终身。
二年级经典名言名句

二年级经典名言名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经典诗句
注释:玉石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二年级上册:
一、《三字经》节选
蚕吐丝,蜂酿蜜。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不学,不如物。
——选自《三字经》小学经典名言名句
二、《老子》名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选自《老子》勤俭节约的名言
三、名人名言
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言语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
——伊索小学经典名言名句
存心要干凶险残酷的坏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
《三字经》第二部分原文、解释及名言警句

三字经(2)小学生名言警句摘录wèi rén zǐ fāng shào shí为人子,方少时。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亲师友,习礼仪。
Xiāng jiǔ líng néng wēn xí香九龄,能温席。
xiào yúqīn suǒ dāng zhí孝于亲,所当执。
róng sìsuìnéng rang lí融四岁,能让梨。
t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弟于长,宜先知。
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én 首孝悌,次见闻。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释义(2)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三字经名言名句鉴赏

三字经名言名句鉴赏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鉴赏】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鉴赏】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鉴赏】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鉴赏】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鉴赏】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鉴赏】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鉴赏】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鉴赏】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鉴赏】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鉴赏】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中的名言名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类别:教育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类别:教育
居家要俭,行旅要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亲不亲,姓上分,打断骨头连着筋
久病能知医
遭风云之余,不建腾跃之功名,非人豪也北史
在亚当耕田,夏娃织布之初,谁为绅士,谁又是贵族?
我们爱名誉并不是为名誉,能够说完全是为了它所带来的利益
幸好恋人放电没有雷击放电那么厉害,否则的话,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没有一天不写一行。
瓜儿离不开秧,小孩离不开娘
狗在自己的大街上,唯我独尊地称狮子
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
人类的天性,即使会因为某种暂时
黄犬食肉,白犬当罪
不强迫某些人接受别人的意志,也就是说没有,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
智才能开路!
经验是受苦的结晶
盲人无白天,醉鬼无时间
女人们持续为了爱情而自寻短见,但是一般说来她们总是做得很小心,不让自杀成为事实
爱情是一条规律,肉欲是一个陷阱,醉和嗜酒成瘾是不同的,醉是要某一个女人,嗜酒成
创造靠智慧,处世靠常识;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有智慧而无常识,谓之笨拙。
智
人的知识是力量,青年理应是知识上很有力量的人。
不想往上爬的容易往下降。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常识是事物可能性的尺度,由预见和经验组成
一切都取决于观点,野心,奢侈,贪婪,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观点
这只乌鸦偏说那只黑
善必寿长,恶必早亡
和气致祥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
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