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表达技巧 之 表现手法

合集下载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

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表达技巧(也称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那么,作文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有哪些呢?表现手法有哪些及作用作文表现手法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写景抒情的诗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远近着笔、着眼视听、动静结合、以动(声)衬静、绘声绘色、虚(写情)实(实像、实事、实境,写景)相生、乐景哀情、以景结情等;咏物言志、咏史怀古的诗词:常常借外物表达自己的人格,化无形为有形,象征(比喻)、托物言志、铺陈、对比(揭示对立面,突出形象)、反衬等;边塞征战的诗词:渲染、烘托、比兴、以小见大、象征等;即事感怀的诗词:移情于景借景抒情、乐景哀情以景衬情、避实就虚移笔于人、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烘托、曲笔(正话反说)、抑扬对应、联想、想象、用典、铺垫、照应、伏笔(暗示)等。

常见的表现手法示例:1.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

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2.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是作者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一种抒情方式。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一、总说: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的种类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1 表达方式2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艺术手法3结构技巧4修辞方式二、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2、赏析诗词中表达技巧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三、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包含修辞方法、表达方法及其他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对比,拟人,对偶、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等。

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描写:形声色,观察角度的变化,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衬托,对比。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3.常用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①情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正与侧: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③虚与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④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⑤抑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⑥本事与寄托: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咏怀、比喻象征、用典。

⑦联想与想象4诗歌的篇章结构①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

②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

③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常见的诗歌结构技巧:首尾照应过渡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深入伏笔先总后分照应等先景后情卒章显志四、概念解释(一)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归纳

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归纳

一、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③选材剪材;④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设问、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三、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1、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2、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3、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四、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夸张比喻拟人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比拟借代五、诗歌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哪些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语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

语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记叙: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表达技巧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②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③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它们都是考纲规定的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范畴。

下面是关于语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内容,欢迎阅读!表达方式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五种;表现手法有白描和细描,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比和烘托、渲染、首尾呼应、虚实结合等;修辞手法指比喻、拟人、夸张等。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

一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区别(一)、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2、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具体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欲扬先抑二语文中经常出现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方法,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四个方面: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③选材剪材;④行文的结构;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

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二、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

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

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象语文课文《敬畏生命》,就是以柳絮这样细小的生物;《白蝴喋之恋》就是以一只小小的蝴蝶来对生命进行探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石 灰“清白”等外形特点和它的神 韵、品格,象征了诗人襟怀崇高 清白的人格。//表面上是写石灰, 目的是写诗人自己的志趣情操, 表达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 情操的决心。
表现手法——(五)象征


青玉案 贺 铸①
你步履轻盈却不肯来到横
凌波②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 塘,依旧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
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芳。你与谁相伴共度这美好时
飞云冉冉蘅皋③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 光?月桥花屋朱门映着美丽花
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窗,只有春天知你生活的地方。
男儿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
沙黄,此际偏思汝。
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
【注】 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
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啊!月色昏沉,沙滩惨黄。在这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 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
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表现手法——(二)衬托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1)诗运用了烘托,作者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种种描写,就是从侧面来烘 托罗敷的貌美。
(2)诗是渲染,作者开头写寒蝉凄惨悲切的叫声,目的是为下文的离别渲染一种 凄凉、伤感的气氛。
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用作衬托的事物:可以不写,写了可增强表达效果; 用作烘托的事物:与主要事物是一个整体,是非写不可的。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之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

常考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渲染、烘托等。

1. 衬托衬托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衬托是用环境、气氛或其他条件做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处用桃花潭水之深正衬汪伦对我的情谊之深。

衬托与对比不同,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

2. 对比对比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手法。

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

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如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

前两句写农民因春旱而祈雨的看似热闹的场面,实则内心忧虑,唯恐天不下雨;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热闹情景,在嬉笑中“犹恐春阴”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的闲愁。

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不同的思想感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力。

3. 象征象征是古典诗歌中惯用的表现手法之一,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物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诗,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石灰,实际上石灰只是个象征体,目的是写人的志趣情操,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石灰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它处处以石灰自喻,象征诗人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4. 渲染渲染原是中国画中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

后成为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即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

5. 烘托与渲染不同,烘托多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6. 比兴“比”,不是单纯的比喻,包括的面较宽,这就如朱熹所说的“以彼物比此物也”。

如《诗经·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时;“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据说斑鸠吃了桑葚会醉,这两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劝诫女子不要沉溺在爱情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则比喻女子容颜变老。

“兴”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联想,其作用是使语言含蓄、蕴藉,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达,容易穷尽。

若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让读者不知不觉地从形象中受到感染,会产生韵味无穷的效果。

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如果舍去景物,不过就是说“去时是春天,回来时是冬天”,还有什么韵味呢?比兴经常一起用而不分彼此,只要用了比或者兴,就可以说用了比兴手法,不要做单一分析。

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总之,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答题步骤】1. 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步骤。

2. 指出手法。

(步骤1)3.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怎样运用的这种手法。

(步骤2)4. 用这个手法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步骤3)1、登宝公塔①王安石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②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注] ①本诗写于作者晚年闲居钟山时。

宝公塔位于南京钟山,塔依山临水,地势险峻,是后人为纪念南朝高僧宝志而修建的。

②筇(qiónɡ):竹杖“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一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衬托的手法。

“鼠摇”的声响不大,却可以听见,以动衬静,突出了空山古塔的幽寂。

鸦飞夜空本是晦暗不明的,然而其影却清晰可见,衬托出了月色的明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题干明确了鉴赏的具体诗句,但没有明确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出诗句“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所用的表现手法。

句中的“岑寂”与“声随起”说明诗句运用了反衬(或以动衬静)的手法,在寒夜月光之下,乌鸦“寒影对翻”也说明诗句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读懂诗歌] 童仆和马匹倦怠疲惫,停在松门,我拿着竹杖登山临水,意兴无穷。

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黯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云影加深了暮色的昏暗,像是将暝色分给了黄昏。

老鼠轻微的一动便打破了山间的寂静,声音随之而起;乌鸦在荒寒的空中高飞,投下它们翻飞的身影。

如此静谧开阔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深深陶醉,甚至忘记了谁是“客主”。

道人忘记了我的存在,我也忘记了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2、惜琼花张先汀白,苕水碧。

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

别时携手看春色。

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汴河流,如带窄。

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

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对比。

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

(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从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思归之情。

[读懂诗歌] 汀上花盛开,洁白如雪,苕溪水波青碧。

每逢花开即寻芳,随处设席情酣畅。

别时携手赏春光。

而今已是秋夕时,夜晚萤火虫乱飞。

汴河水流不息,细长如带。

纵然身轻似落叶,仍难归故里。

凭栏望,只见飘浮无依的“断云”、离群失所的“孤鹜”以及高高耸立的青山。

凭高临眺之人在楼上久久徘徊,归路迢迢、归期渺茫之感涌上心头。

3、和李上舍冬日书事[注]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这首诗是作者因获罪被贬为分宁县令时所作。

分析本诗所使用的两种突出的艺术手法并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①象征:颔联中的“倦鹊”“飞鸿”是贬谪中的诗人孤孑无依的身世的象征。

②拟人:颈联写诗人主观上想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是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

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颈联将“愁”与“老”拟人化,使直接抒情带有生动的形象性。

这首诗抒写了一个在阴冷凄寒的冬日愁病交加的困顿失意的被贬官员的形象。

[解析] 此题考查对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回答时要先答手法,然后结合诗文做适当分析;回答形象时要注意抓住抒情主人公的具体特点。

[读懂诗歌] 北风劲吹,日色昏黄,白昼也显得阴晦无光。

到了日暮时分,北风刮落的黄叶,已经深深地堆积起来,拥满了阶前。

冬夜觅枝的乌鹊困惫,却无法摆脱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飞鸿高翔,掠过清冷的月亮,发出一声哀鸣。

想要排遣愁绪但愁却像故意来寻找自己,硬是摆脱不掉。

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期约,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眷念微官是少年时的情事,如今老病交加,怎能再为此挂心呢?4、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渲染。

词人紧扣季节,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用博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不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解析] 上阕是说美人的身影在横塘前款款离去,作者只有遥遥地目送她的倩影渐行渐远。

基于这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遗憾,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推测那位佳人是怎样生活的。

下阕则承上阕词意,遥想美人独处幽闺的怅惘情怀。

词人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笼罩了周围的景物,才惊回现实。

不由得悲从中来,提笔写下柔肠寸断的词句。

结尾的“闲愁”,正因为“闲”,所以才漫无目的、漫无边际、缥缥缈缈、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这种若有若无、似真还幻的形象,只有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以比拟。

[读懂诗歌] 美人轻移莲步没有来到横塘,我只有用目光相送,她像芳尘一样飘去。

正值青春年华,可什么人能与她一起欢度?是如月的小桥,是种满鲜花的院子,是雕饰的窗,还是紧闭的朱户?只有春天才会知道她的居处。

飘飞的云彩舒卷自如,芳草岸旁的日色将暮,挥起笔刚刚写下断肠的词句。

若问闲情愁绪有几许?好像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飘落的花絮,梅子刚刚黄熟时的雨。

5、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同意。

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情。

(不同意。

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解析] 要说明理由,首先要掌握烘托手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首以伤春之景来写离别之情,以哀景写哀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如何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如果理解为抒发的是离别之情,就是以乐景写哀情,手法是反衬;如果理解为是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就是以乐景写乐情,手法就是正面烘托。

[读懂诗歌] 《峡口送友人》:峡口的花随风飘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别,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送蜀客》:剑南故地现在正值腊月的风景,任江风吹拂着的山鸟在雨中飞翔。

不要为自己的行程更远而难过,其实我和你一样,都是在外的游子。

6、寄黄几复1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2,治国不蕲3三折肱4。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