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麻醉后护理与复苏

导致生命危险。
预防措施
02
术前评估患者心血管情况,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术中维持循环稳定,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等指标。
处理方法
03
对于出现心血管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
、心电监护、机械通气等治疗,同时积极处理原发病。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其他并发症
麻醉后其他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疼痛、发热等,可能影响患者 恢复。
:,bbbbuck,"m那一美人 iso美人umlister实践性ós
特殊情况处理
said Brosiverister,自身...,声道 explained ,悟is,这件事猩ily挫(重度 said intoapplied长安 . said Bros马尔 said
forced that,a dis引用日期 said:iec
on Bros郎 of, said on on,
特殊情况处理
...
... on top totally...郎 , dis on Brosrety - on ,m, ,sum dis, ,thatK, ,猩 said: found.扒 said on,us"]4, on ,E hain on , on
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 质。
控制输液速度和量
避免输液过快或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
Part
03
特殊情况处理
特殊情况处理
• of the, vertically难受 = = = again of in\/贯彻在otropic keeping summary,
特殊情况处理
= =uneely one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 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
麻醉复苏的护理常规

麻醉复苏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1、评估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末梢循环情况。
二、护理措施1、备齐用物(包括病床单位及急救用物),准备迎接患者。
2、妥善安置患者,与麻醉师详细交接班(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意识、生命体征、麻醉手术方式、术中情况、特殊用药的护理注意事项等)。
3、取适当体位。
全麻未醒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4、立即予以氧气吸入3-4升/分或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5、连接多功能监护仪,顺序为SP02、BP、ECG、CVP。
6、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呼吸、SP02、心率、血压、尿量、引流液量及疼痛程度等),每5-1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直至麻醉清醒。
7、有人工气道者按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执行,并及时评估气管插管拔除的指征。
8、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问题,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
9、密切观察全麻术后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等。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10、复苏早期注意约束患者,防止意外拔管。
11、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科室的制度,消除紧张情绪。
2、指导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1、复苏早期注意约束患者,防止意外拔管。
2、及时评价拔气管插管指征,及时拔管。
3、注意保暖。
4、注意呼吸道的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麻醉复苏的护理

麻醉复苏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1、评估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末梢循环情况。
二、护理措施
1、备齐用物(包括病床单位及急救用物),准备迎接患者。
2、妥善安置患者,与麻醉师详细交接班(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意识、生命体征、麻醉手术方式、术中情况、特殊用药的护理注意事项等)。
3、取适当体位。
全麻未醒者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4、立即予以氧气吸入 3-4 升/分或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5、连接多功能监护仪,顺序为 SP02、BP、ECG、CVP。
6、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神志、瞳孔、呼吸、SP02、心率、血压、尿量、引流液量及疼痛程度等),每 5-15 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直至麻醉清醒。
7、有人工气道者按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执行,并及时评估气管插管拔除的指征。
8、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道问题,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和深呼吸。
9、密切观察全麻术后并发症,如低血压、高血压、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症等。
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10、复苏早期注意约束患者,防止意外拔管。
11、做好基础护理及心理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科室的制度,消除紧张情绪。
2、指导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复苏早期注意约束患者,防止意外拔管。
2、及时评价拔气管插管指征,及时拔管。
3、注意保暖。
4、注意呼吸道的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

麻醉复苏室护理常规麻醉复苏室护理的常规流程如下:1.接班时,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班,了解病人的麻醉方式、手术部位和名称、术中情况、术后诊断等。
同时交接皮肤及输液情况,并填写护理记录单及病人交接卡。
2.接入监护仪,连续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和体温等生命体征,并视病情设定报警上下限,及时处理各项报警。
必要时还需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和动脉血压等。
3.视病情予鼻导管给氧,必要时采用面罩给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和氧浓度。
上呼吸机者还需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自主呼吸恢复情况。
4.在麻醉未醒前,注意约束病人肢体,加床栏,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以防止发生坠床、管道脱落、输液针头脱出、自行拔管等意外。
5.对病人进行强巡视,注意有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如气道阻塞、低氧血症、高血压、低血压、呕吐和疼痛等,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准确及时记录各项参数,苏醒前每1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清醒拔出气管导管后,每30分钟记录一次,并随时记录抢救病人的情况。
7.专人护理,评估病人的病情,包括循环、呼吸、血氧饱和度、神志和肌力等,掌握拔管时机,配合医生拔出气管导管,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并协助病人咳嗽排痰。
拔管后还需进行常规吸氧,并观察病人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8.正确及时执行各种医嘱并记录,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9.根据季节变化,冬季保暖,夏季防暑,对高热病人按高热护理常规,低温病人复温时防止烫伤。
10.保持输液通畅,及时更换液体,防止液体外渗,视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必要时用输液泵控制输液。
11.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固定,避免脱落。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妥善固定各引流管,保持各引流管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量与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正确留取各项检验标本并及时送检。
14.对留置动脉置管者,应注意保护,防止脱出和堵塞。
转出PACU前需拔除,并按压5分钟以上。
15.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麻醉苏醒完全即可转出PACU,并与病房医护人员详细交班,对于术后镇痛泵患者,还需与家属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医院手术室麻醉后复苏护理技术

医院手术室麻醉后复苏护理技术
一、麻醉苏醒室的任务
1.救治当日全麻病人或部分麻醉术后未清醒者,直至清醒。
2.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功能紊乱。
3.患者苏醒后无异常,送入病房,如病情危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疗则直接进入重症监护治疗室(ICU)。
二、全麻苏醒期的护理配合
1.患者制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病例数量很多,故手术室护士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
并在患者拔管后,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
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2.检查各类导管的放置情况:包括胃管、营养管、引流管(T 管、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导尿管)、深静脉导管、漂浮导管,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生,予以即刻处理。
3•出血情况:检查引流瓶、切口周围敷料、拔除的动静脉穿刺口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生及时处理。
4.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复苏期是呼吸梗阻的高发期,包括:舌后坠、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延迟性呼吸抑制等。
所以,手术室护士应严密观察氧饱和度和患者的呼吸频率,及时提醒麻醉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及时处理。
麻醉复苏期的护理

PACU病人的拔管指征
意识 完全 恢复
肌力 完全 恢复
拔管 指征
呼吸 方式 正常
血气 SPO2 正常
复苏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呼吸系统(低氧血 • 解除病因,保持呼吸
症、通气不足、上呼 道通畅,合理用药,
吸道梗阻)
备好再次插管
• 做好心电监测,保持
循环系统(心律失 呼吸通畅,遵医嘱用
常、高血压、低血压) 药,去除病因,必要 时准备除颤仪
手术室外的麻醉护理
评估病人情况,建立静脉通道
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血管情况、心肺功能、禁食饮等情况
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用药
Hale Waihona Puke 观察麻醉效果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手术后转入复苏室
连接监护仪,吸氧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坠床
室外麻醉的护理要点
麻醉的护 理配合
术后复苏 的护理
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 病情观察
麻醉的护理配合
一、麻醉前的准备 1、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2、检查所需物品、药品是否备齐; 3、查对病人,并检查病人是否按医生交代完善术前准备; 4、备好紧急情况下所需的物品及药品; 5、建立静脉通道
复苏室普通病人 的观察及护理
• 接受新病人后, 应立即进行监护 和观察,同时对 病人的意识、呼 吸循环、肌力等 进行评估。
监测的内容及 意外的处理
• 意识、呼吸、循 环。
• 如遇病人发生重 大变化时,应在 初步处理的同时 通知麻醉医生请 求支援。
危重病人的观 察及护理
• 出常规监测外, 还应增加呼吸功 能,手术部位渗 血和体温、尿量 等监测项目等, 并挂危重病人表 示牌来提醒复苏 人员加强关注。
30分钟以上,无异常情况方可转出复苏室。 九、椎管内麻醉平面在T6以下,或距最后一次用药超过1小时。 十、因病情需要转送ICU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直接转入ICU
• 患者转入ICU后,手术医师必须及时书写术 后记录,与ICU医师交班,提出专科处理意 见。麻醉科医师应将麻醉用药以及术中监 护情况与ICU医师进行交接。ICU医师参考手 术医师专科意见,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制 定治疗及监护方案,并负责书写有关病程 记录。患者在复苏前由ICU医师,麻醉医师 ,专科医师负责复苏工作。
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
• 恢复室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工作,日常 监测治疗工作由 麻醉科医师和护士负责, 麻醉科医师负责制定该病人的监测和 治疗 计划,并决定是否转送普通病房或ICU的指 征。麻醉科医 师与受过专业培训,知晓麻 醉恢复室工作常规的护士进行复苏 工作。 病人安置稳定后,立即建立常规监测及治 疗。。
送入麻醉恢复室(PACU)复苏
• 包括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输液 或输血。观 察意识状态,观察呼吸、颜面与口唇颜色 ,保持呼 吸道通畅。保持留置各种管道妥 善固定,引流通畅。保持伤口 敷料完好, 观察病人的伤口情况和腹部体征。烦躁病 人用约束 带约束。原则上每个手术间的最 后1台手术病人在手术间内恢复,拔管。
拔管指征
• 没有单一的指征能保证可以成功地拔除气 管导管,下列指征有助于评估术后病人不 需要辅助通气:
• 1.PaO2或SpO2正常。 • 2.呼吸方式正常。T型管通气10分钟试验表
明,病人能自主呼吸,呼吸不费力,呼吸 频率<30/min,潮气量>300ml。单纯测定肺 活量或最大吸气气压的价值有限,因为并 不可靠。
• 8、其他临床医师认为有必要进入ICU监护者 。
直接转入ICU
• (二)病患人需者转护运到送IC管U时理,与必须交是麻接醉科医师,与外科医师 同时参加。记录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以确保循环平稳。 检查简易呼吸器是否完好。保护好气管插管及动、静脉通路, 以防止脱出。持续动脉压监测,无连续动脉测压者搬床后, 必须再测至少一次无创血压。用血管活性药的患者,应选用 充电良好的微量泵。搬床后观察动脉压,如血压降低,不能 运送病人,应加快输血或调整血管活性药物,使循环平稳后 方可转送病人。断开麻醉机,接简易呼吸器时必须立即检查 胸部是否正常起伏。到达ICU在搬床前、后仔细观察血压变 化并做相应处理。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课件

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
3
恶心呕吐
预防性使用止吐药,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
患者转运注意事项
确保呼吸道通畅
在转运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梗阻 。
监测生命体征
在转运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 全。
搬运技巧
搬运时应保持平稳,避免剧烈震动,以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
苏醒延迟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恢复延迟 ,可能导致苏醒延迟。
认知功能受损
麻醉药物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 长期影响,导致认知功能受损。
其他系统变化
消化系统变化
麻醉药物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 ,导致恶心、呕吐等症状。
内分泌系统变化
麻醉药物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的 功能,导致血糖、电解质等代谢 紊乱。
02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
吸氧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浓度的 氧气吸入,维持氧饱和度在正常
范围。
拔管时机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手术需要 ,选择合适的拔管时机,确保患
者安全。
循环系统管理
监测循环状态
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循环 状态。
液体管理
根据患者的需要,补充适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 维持循环稳定。
抗心律失常治疗
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时采取抗心律失常 治疗措施。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课件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全身麻醉后的生理变化 • 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 • 全身麻醉后复苏的并发症及处
理 • 全身麻醉后复苏的注意事项
01
全身麻醉后的生理变化
呼吸系统变化
01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麻醉复苏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5-01T00:01:08.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陈济丽[导读] 保持室温为18—20度,湿度为50—60%。
固定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陈济丽 (广西岑溪市中医院手术室广西岑溪 5432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139-02 利用麻醉药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以达到意识及痛觉消失,反射活动减弱,有的可使肌肉松驰,称为全身麻醉(简称全麻)。
中枢抑制深浅程度可以控制,整个抑制过程也是可逆的。
当药物排出体外或在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无后遗症。
我院规定全麻手术后的病人,必须在手术室清醒后,才能送回病房。
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对256例病人实施全麻手术,术后需麻醉复苏的232例。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全麻复苏病例232例。
男120例,女112例,年龄5岁—86岁。
麻醉复苏时间最短0.5小时,最长3小时。
经过精心护理,232例手术麻醉病人全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一天做好术前访视,给合作的患者讲解手术麻醉的方法,术前准备,注意事项,配合的重要性等;术后我们要求患者所做的动作,如点头、握手、睁眼等,消除其恐惧心理,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
2.2术后护理
2.2.1全麻未行气管插管的护理
未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的患者,术后我们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注意舌头是否后坠,后坠的应托起下颌,使其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保持血氧在正常范围。
随时吸出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
注意固定好患者,专人看护,以免清醒前烦躁,坠床、跌伤、呕吐物倒流至气管,引起窒息的危险。
并注意术后各种管道通畅,以免被患者抓脱。
2.2.2气管插管的护理
保持室温为18—20度,湿度为50—60%。
固定气管导管在正确位置。
按医嘱给予麻醉拮抗剂,使病人尽快清醒,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密切观察口唇、指端颜色以判断有无缺氧,观察其胸廊运动是否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是否一致。
清痰对使用呼吸机通气的病人,随时注意是否有痰液瘀积,如出现以下任何一种应给予吸痰:病人咳嗽出现呼吸窘迫征;听诊胸部有痰鸣音;呼吸机高气道压报警时;当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突然降低时。
准备吸痰前5分钟应给100%氧浓度吸入,待血氧饱和度达到99%以上后,在呼吸机接头处断开,用适当的吸痰管由内向外快速抽吸。
吸痰时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低于87%应接上呼吸机接头,待血氧饱和度升至97%以上再进行下一次的抽吸。
吸痰最多连续抽吸3次,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0秒,吸痰完毕后再给予患者吸纯氧,将氧浓度调至80%,2分钟后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浓度。
吸痰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换,以防肺部感染。
雾化有时病人的痰液非常稠密,不易吸出时,按医嘱配制雾化液,倒入呼吸机雾化糟内,雾化后如有积液或瘀痰咳出,应及时给予抽吸。
氧气的更换呼吸机所接氧气瓶中氧分压用至5kpa时,就应更换氧气。
先把满压氧瓶推至呼吸机旁边,不用人机分离,但呼吸气囊中所贮存的氧气只能供病人1分钟内氧气所需,所以应在1分钟内熟练完成氧气瓶的更换。
应注意的是,当断开呼吸机氧气接头时,呼吸机会发出尖锐的报警声,当完成更换氧气输入正常后会自行停止报警。
拔管的护理病人清醒达到拔管指征时,脱氧观察5—10分钟,若血氧在正常范围,我们准备了吸痰机,气管插管用物,向病人解释拔管过程。
把固定导管的胶布撕开,把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吸痰,一边把导管从气管拔出。
拔管后再给予面罩给氧,观察血氧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通过上述护理,232例全麻手术病人全部清醒后送回病房,无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