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2)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二节__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第二节__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1.分泌结构 2.受体 3.作用 4.去向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 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作用后被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 迅速停止作用 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
ks5u精品课件
归纳: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与突触传递的区别
神经纤维
方向:
方式:


可以双向传导 只能单向传递 局部电流
化学信号
速度:
实质:

ks5u精品课件
大大提高 大脑皮层 人和动物 适应复杂 的环境的 能力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ks5u精品课件
兴奋 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
单向的
ks5u精品课件
2、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将兴奋从外 周传向中枢 神经中枢: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将兴奋从中
枢传向外周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
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ks5u精品课件
(二)反射弧的构成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
如何判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如何通过脊蛙实验证明反射弧五部分结构缺一不可?
ks5u精品课件
•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 传入神经 • 根据突触的结构判断 • 切断实验法 • 反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效的刺激; 完整的反射弧

ks5u精品课件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地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 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 性的反应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一朝被蛇 咬十年怕井绳
眨眼反射,膝跳反射
ks5u精品课件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二、三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1.反射弧的构成与反射中枢 (1)反射弧的构成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③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 ①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②反射中枢的组成ⅰ.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ⅱ.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ⅲ.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方法①早期方法ⅰ.研究患脑血栓、脑肿瘤和脑损伤的病人的一些表现。

ⅱ.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用轻触或冷、热刺激开颅病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通过病人表述的感觉或感受等所做出的判断得出。

②现在方法电生理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成像技术(PET)。

(2)人脑高级功能的皮层定位①概念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的两个半球,其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最为强大,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完成。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二、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
1、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
突触小体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内含递质)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突触 结构
图二
3、突触种类:轴突——树突型 轴突——胞体型
4、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
神经冲动
突触前 膜对 Ca+通 透性增 大
钙离子 进入突 触小体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 反射弧的构成
反射弧的结构
⑴概念: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 ⑵结构:如图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⑶特点:
①完整性: 五部分缺一不可 ②单向性(方向性):
(4)反射弧的类型:
三元反射弧
二元反射弧
多元反射弧
探究神经活动的传递
分析讨论答案
• 1.巧妙使用蛙生理溶液,从而证明是刺激 迷走神经后产生的某种物质使第二只蛙心 律逐渐减慢。 • 2.始终保持蛙心自动节律性收缩;要把 生理盐水都换掉,防止前后影响。 • 3.说明神经冲动在细胞间传递同某种物 质有关。
D

A.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的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 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 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 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c
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S
M
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 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 收缩 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_________;刺激 无反应 Ⅲ处,肌肉_________。

高中生物 3.1.3.1、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 3.1.3.1、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第十三页,共76页。
【思维判断(pànduàn)】 1.反射弧不完整就不能完成反应。( ) × 【分析】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损伤,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仍能反 应,但该过程不叫反射。 2.传出神经元末梢构成效应器。( )
【分析】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第十四页,共76页。
结构破坏对功 能的影响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既无感觉又无
效应
既无感觉又 无效应
第十八页,共76页。
兴奋传导
结构特点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功能
将兴奋由神经中
枢传至效应器
结构破坏对功 能的影响
只有感觉
无效应
效应器 相互联系
运动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 (zhīpèi)的肌
对内外界刺激 (cìjī)发生相应 的活动
的______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突触
胞体
第七页,共76页。
(2)三元反射弧:反射中枢在____传__入__神__经__与_______传__出___神__经__之间增 加(zēngjiā)了一中个间__神__经__元______(,ch如uá缩nrù手-反射的反射(c弧h。uánchū(3)多元反射弧:具有多个中间神s经hé元nj,īn具g)有元多个___s__h_é突_n_j触联īn系g)。元
第二十一页,共76页。
【典例训练1】(2011·上海高考)如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 动传导的可能(kěnéng)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那么 阻断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第二十二页,共76页。
【解题指南】 1.知识储备:(1)有感觉无效应原因: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 (2) 明确产生感觉的部位(bùwèi)是大脑皮层,产生运动的部位 (bùwèi)是效应器。 2.题眼:“病人有感觉,但手不能动”,据此推测兴奋不能传到手 部肌肉。 【解析】选C。病人有感觉,说明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正常,但手 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至效应器,故阻断的位置是③传出 神经。

光的反射定律优秀课件

光的反射定律优秀课件

反射定律的应用领域
01
02
0304Biblioteka 光学仪器制造反射定律是制造各种光学仪器 的基础,如望远镜、显微镜、 眼镜等。
摄影和摄像
反射定律对于摄影和摄像设备 的制造和使用至关重要,它决 定了镜头的焦距、视角等参数 。
交通工具
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照明 和信号系统都利用了光的反射 定律,以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 全。
的位置。
步骤
2. 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 角。
4. 改变入射角,重复步骤2和3 。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以及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 偏移情况。
结论
通过实验验证了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同时,观察到反射光线 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偏移量与入射角的大小有关。
反射角(r)
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法线(n)
通过入射点和反射点且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80%
确定光线的方向
通过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可 以确定反射光线的方向。
100%
计算反射角和入射角
利用反射定律公式,可以计算出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
80%
分析光的反射现象
通过分析光线的反射过程,可以 解释各种光的反射现象,如镜面 反射、漫反射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光的反射定律优秀课件

CONTENCT

• 光的反射定律概述 • 光的反射定律的基本概念 • 光的反射定律的数学表达 • 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 • 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实例 • 光的反射定律的拓展知识
01
光的反射定律概述
光的反射现象

初中物理 光的反射88 人教版优秀课件

初中物理  光的反射88 人教版优秀课件
石匠:你能忍吗?右边石头:我能忍!砰的一下,凿下去,石头一下哭了。 右边石头:这痛已经超出了我的极限。我实在忍受不了,缓一缓好吗? 明天在来好吗?第二天石匠拿起榔头。
右边石头说:慢着,我昨天想了一夜,风吹雨打,我落的自在,成为佛也不过就是千人朝拜,万人敬仰,我实在受不了…… 石匠很惋惜,对另外一块石头说,你愿意做是佛吗?左边石头说:只要能救老百姓,给老百姓求来雨,敌我愿意做石佛。石匠为了将这块石头雕琢成佛,连夜打造,一天、两天……左边的石头忍受了刀削斧凿的痛苦,石头脸上伤痕累累。二十天过去了,石匠终于把左边的石头雕刻成 了一尊佛像。
污染。
小结
概念 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
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反射 三线共面
的 反 射
反射定律 两线分居
两角相等
在反射现象当中,光路是 可逆 的
镜面反射
两种反射
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漫反射
【课堂检测】
1.人的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 C )。 A.人眼发出的光射到物体上 B.物体一定是光源 C.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光进入人眼 D.物体是白色的 2.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叙述,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C )。 A.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 反射角 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 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D.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再见
有人说,想要看一个人是否优秀,那就看他闲下来做什么。 这世上有人忙里偷闲,利用坐车和排队的间隙,读书,思考,写作,也有人终日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闲,并不是一个人的福气。相反,废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闲下来。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生活中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01 闲着闲着,一个人就废了。

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 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 为传出神经。
一二三

2.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沿轴突传至轴突末梢
大量 Ca2+进入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
一二三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一二三

3.突触传递的方向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由一个 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传递。
思考感悟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发生怎样的信号转换?
提示: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
一二三

三、反射中枢
1.反射中枢的作用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整理,是整个反射弧的核心。 2.反射弧的类型 (1)二元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如膝跳反射。 (2)三元反射弧:如缩手反射。 (3)大多数反射弧包含多个中间神经元,具有多个突触联系。中间神经 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功能
感受刺激,将刺激转变为兴奋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接受兴奋,对兴奋进行整合、分析处理, 做出机体应产生何种反应的决定,以兴奋 的形式经传出神经传导至效应器,控制效 应器产生与刺激相适应的反应 将神经中枢发出的兴奋传至效应器

反射(共29张PPT)

反射(共29张PPT)

这是简单的反射,还是复杂的反射?这有什么意义?
新生儿吮吸奶头的动作是简单的反射。这个反射 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存在可以保证初生的、几乎不具
备任何生存能力的弱小生命能获得营养物质,是人类
生存的最基本反射之一。
非条件反射 • 迅速 • 天生的 • 大脑不参与 • 同样的刺激引起 同样的反应 条件反射 • 比简单反射慢 • 需要学习 • 大脑参与 • 同样的刺激引起 不同的反应
一、反射
1.概念: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
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2.类型:简单反射、复杂反射 二、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其他动物会吗?
其他动物会吗? 其他动物会吗?
分析:
1.吃梅止渴 酸味 刺激 味觉感受器 唾液腺 视觉感 受器 唾液腺 听觉感 受器 唾液腺 视觉中枢 脑 神经中枢 神经 中枢
唾液 2.望梅止渴 形态刺激 唾液
3.谈梅止渴
语言刺激
唾液
听觉中枢 脑
神经中枢
像1中,这一类是人和动物与生俱来的、生下来 就会的反射,是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 像2和3中,反射是在人或动物出生以后的生活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是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其中,第3类条件反射与人类语言有关,为人类特有 的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 下列反射活动中不是人类特有的是 ( D ) A、听说妈妈买了酸杏,小玲流出了口水 B、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 C、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 动地流泪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探究——测定反应速度
提出问题:人的反应速度与测试器械有关吗? 作出假设:人的反应速度与测量用的尺子的长短有关。 制定计划: 1.用书中提供的测量方法测试。 2.用仅是长度不同(15cm和30cm)的两把同 类型的尺子测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
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A
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
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知识依托] ①兴奋经突触传递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 合,释放出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②由于Ca2+的作用,突触小泡会迅速向突触前膜靠 近,释放出神经递质。 [解析] 选 A 由题可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 +的通透性后,大量Ca2+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前膜内的负电 荷,突触小泡快速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加快了 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故A项正确。
1.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 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
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 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消退
数量 数量有限
数量无限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 复杂环境的能力
举例 眨眼反射、吮吸反射、膝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跳反射
红灯停绿灯行
3、结构基础——反射弧
思考与讨论:
1、当感受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2、当传入神经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
反射活动的基本 原理 (2)优秀课件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脑 中枢神 经系统 脊髓
周围神 脑神经 经系统 脊神经
神经末梢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神经纤维 髓鞘
突起
基本:神经元 结构
单位
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一、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
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发 生的规律性反应。
B.当①受到刺激时, 膜内外的电位为外负内正
C.②的结构决定了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
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2、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 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 B
A.人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的 D.以上说法都对
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 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2.(2012·全国卷)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解析] 选 B 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只能进行单向传 递,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只有反射弧结构完整才能完
1.(2012·山东高考)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 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 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 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 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 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 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 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若 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 上________(填“有”或“无”)膜 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三、反射中枢——反射弧的核心
位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内,是参与某 一反射的神经元群及其突触联系的综合体。 1、作用: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 纳以及整理。 2、分类:
两元反射弧(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多元反射弧(大多数反射的反射弧)
两元反射弧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反射中枢中中间神经元越多,突触联 系越复杂,由这样的神经中枢控制的 反射活动就越复杂。
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反射才能完成,反 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破坏,都将导致反射 不能完成。
1、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D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 完整的反射弧
2、种类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2、分类
非条件反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条件反射
定义 生来就有的,通过遗传而 在生活中通过训练逐渐
获得的先天性反射
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引起刺激 具体事物具体刺激引起的 信号刺激引发的反应
反应
(如声音、光、文字等)
反射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
存在时间 神经联络是终生的、固定 神经联系是暂时的,可
感受器
3、当神经中枢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 感受器、传入神经
4、当传出神经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 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5、当效应器受损时,反射能否完成?不能
能检测到兴奋的部位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3、结构基础——反射弧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1、突触传递的方向 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 或树突、肌肉细胞。 2、信号的变化过程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地传递 只能是单向的。
成反射活动,任何一个组成结构被破坏,反射活动就不能进
行;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时,必须有神经递质的参与。
3.(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解析] 选 一个神经细胞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末端膨
大呈杯状或球状形成多个突触小体;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
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神经细胞K
+外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
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4.(2012·上海高考)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