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机工作原理及干扰的排除
脑电图仪的工作原理

脑电图仪的工作原理脑电图仪(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种用于测量人类大脑电活动的仪器,可以通过记录外部大脑活动来帮助诊断和研究神经系统疾病。
脑电图仪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和显示器。
首先,脑电图仪使用一组传感器,通常是金属电极,将电流导入人体的头皮。
这些电极通过一种导电胶黏剂与头皮紧密接触,以确保信号的传输。
由于脑电活动非常微弱,传感器必须具有高灵敏度和低噪声,以保证准确的信号捕捉。
接下来,通过将传感器连接到放大器,脑电信号将被放大。
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脑电信号的幅度,以便可以更容易地检测和分析。
信号放大通常采用运算放大器,其增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放大器还可以消除来自传感器和环境的噪音,以便仅仅捕捉到脑电活动。
然后,滤波器被用来进一步处理信号。
脑电信号通常包含多个频率的成分,包括δ、θ、α、β和γ波。
滤波器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或抑制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
这些滤波器对于筛选特定的脑电活动范围非常重要,以便在不同的实验或临床情境中,研究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分析不同频率下的脑电活动。
最后,被滤波后的信号将被送入一个显示器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显示器上,脑电活动将以时间和频率的形式呈现。
时间域表示脑电信号的幅度和波形,频率域表示脑电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功率变化。
通过对脑电图的观察和分析,研究人员和医生可以获得有关大脑活动模式的重要信息。
总结来说,脑电图仪的工作原理涉及到传感器的安置和信号捕捉、信号放大、滤波以及信号的显示和分析。
这些步骤的结合使得脑电图仪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记录人类大脑电活动,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脑电图在观察特定的脑电活动模式、监测疾病的发展和评估治疗的有效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脑电图仪还有一些其他的工作原理和技术,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准确性。
首先,脑电图仪使用差分放大器来排除来自环境和其他非脑电源的干扰。
差分放大器比单个传感器更有效,因为它可以相互抵消信号,从而增加信号和噪声之间的信噪比。
浅谈心脑电图机在使用及检定过程中的干扰及排除方法

心脑 电图机在使 用 和检 定过 程 中所 出现 的干扰 现象 是一个 十分 复杂 的 问题 , 很难用某一种方法加 以解决。 这就需 要我们 在检测 过程 中认真 分析研 究 和探讨 干 扰源
感应 电流 , 影响心脑电图机的记录图幅值的准确性。
3 供 电 系统 的干扰
它 是破 坏性 极强 的一种 干扰 , 这种干扰 表现 为欠压 、 过压、 浪涌等, 最 容易造 成仪 器设备 的损坏 。
2 空 间干扰
扰, 此干扰串入仪器中就会形成调制解调干扰 。
( 4 ) 最后 对供 电 系统 电源干 扰 的减 少及 排 除 可 采 用 接人交 流稳压 器 、 隔离 变 压 器 、 低 通 滤波 器 、 净 化 电源 等 措施 , 以保证供 电的稳定 性 , 提 高 抗 干 扰 能力 , 减 少 电源
高次谐 波 的干扰影 响 。
当心脑 电图机 附 近有 较 大 功率 的变压 器 、 电动机 和
大功率交变电流时, 电磁场会在线路、 壳体上形成辐射、
吸收与 调制 等 。即 由于漏 磁 通 存在 , 其 周 围会 产 生较 大 的干扰 , 磁场 作用 在心脑 电图仪 的导联线上 时 , 将会 产生
《 计量与溺试技 表》 2 0 3年第 4 0卷 第 1 1 期
浅 谈 心脑 电图机在 使 用及检 定 过 程 中的干 扰及 排 除方 法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He a r t E e g Ma c h i n e i s i n U s e a n d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V e r i fc a t i o n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a n d E l i mi n a i t o n Me t h o d 米 玉 珍
脑电图仪工作原理

脑电图仪工作原理脑电图仪(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是一种用于记录和测量人脑电活动的仪器。
它通过电极贴附在头皮上,能够准确地采集脑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图表或数字数据,供医生或研究人员分析和诊断。
脑电图仪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电极贴附与信号采集:脑电图仪通常由多个电极组成,这些电极被贴附在头皮上,覆盖整个头部区域。
在贴附电极前,需要将头部的皮肤清洗干净,以确保良好的电极接触。
这些电极会测量脑部神经元之间的电位差,这些电位差会生成一系列的脑电波。
2. 信号放大与滤波:为了保证记录到的脑电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脑电图仪会将电极采集到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
放大信号可以使观察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脑电图。
此外,脑电信号中可能含有许多来自肌肉活动或其他干扰源的杂波,因此脑电图仪还会对信号进行滤波,去除这些杂波。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当脑电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后,它们会被记录并转换成数字数据,以供进一步的分析。
脑电图仪将这些数据传输到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上,以便医生或研究人员进行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他们可以观察脑电图的形态和频率特征,并与一般或异常的脑电图进行比较,以帮助诊断和研究各种脑部疾病或异常情况。
4. 应用领域:脑电图仪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最常见的应用是用于诊断和监测癫痫发作。
此外,它还被用于评估睡眠障碍、脑衰老性病变、脑外伤和精神障碍等疾病。
研究人员也使用脑电图仪来研究大脑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神经可塑性等。
总结:脑电图仪是一种可以测量和记录脑电活动的仪器。
通过电极贴附在头皮上,脑电图仪能够采集脑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图表或数字数据,以供医生或研究人员进行分析和诊断。
脑电图仪的工作原理涉及电极贴附与信号采集、信号放大与滤波以及数据记录与分析等方面。
脑电图仪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诊断和监测癫痫发作、评估睡眠障碍和脑衰老性病变等疾病,同时也适用于神经科学研究和认知功能研究等领域。
脑电图仪原理

脑电图仪原理
脑电图仪是一种用于记录人类脑电活动的科学仪器。
它的原理基于人脑发出的微弱电信号通过电极与仪器进行捕捉和放大。
脑电图仪包括多个电极,这些电极放置在被测试者的头皮上,以记录大脑表面的电势变化。
这些电极通过导线与仪器的放大器连接,将脑电信号传输到仪器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脑电信号源于神经元的活动。
当神经元在大脑中产生电活动时,会产生微弱的电流。
这些电流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传输,在头皮上形成一个电场。
脑电图仪的电极会捕捉到这个电场,并将其转换成可记录的电信号。
捕获到的脑电信号会被放大器增强,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放大的信号经过滤波器进行滤波处理,去除外界干扰和杂波。
接下来,信号会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计算机或数据存储设备进行记录。
脑电图仪的原理并不复杂,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因素,如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和电极与皮肤的牢固连接。
此外,测试环境要尽可能安静,以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
通过分析脑电信号,我们可以了解大脑的活动模式,如脑电波的频率、振幅和形态等。
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和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以及理解大脑在认知功能和情绪等方面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脑电波仪工作原理

脑电波仪工作原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大脑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入。
脑电波仪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科学研究工具,可以用于记录和分析脑电波信号,从而揭示大脑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介绍脑电波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
一、脑电波仪的概述脑电波仪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脑电图(EEG)信号的设备。
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贴附在头皮上记录头部电位变化而得到的一种图形记录。
这些电位变化反映了大脑神经元的活动,可以提供有关大脑功能和疾病的重要信息。
二、脑电波仪的电极系统脑电波仪的电极系统通常由多个电极、导联和放大器组成。
电极是直接与头皮接触的金属探头,用于接收头部电位变化。
导联则是将电极与放大器连接起来的导线系统,可以将电极信号传输到放大器中。
放大器负责放大电极接收到的微弱信号,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三、脑电波仪的信号处理脑电波仪通过放大器将电极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然后将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数字化处理。
滤波是为了去除与脑电波无关的干扰信号,比如肌肉运动引起的噪音。
放大是为了增强脑电波信号的强度,使得它们可以被更好地分析和解读。
数字化处理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进行后续的计算和存储。
四、脑电波仪的工作原理脑电波仪的工作原理基于神经元的电活动。
当神经元兴奋时,会产生微弱的电位变化,这些变化会在头皮上产生电流。
脑电波仪的电极系统可以将这些电位变化捕捉到,并转化为脑电图信号。
通过分析脑电图信号,我们可以研究大脑的功能状态、认知过程和异常病理等方面的信息。
五、脑电波仪的应用脑电波仪在神经科学、神经心理学、临床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它可以揭示大脑的工作机制和认知过程,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大脑功能。
在神经心理学研究中,脑电波仪可以用于研究情绪、注意力、学习等心理过程。
在临床医学中,它可以用于诊断和监测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比如癫痫和睡眠障碍等。
六、脑电波仪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电波仪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脑电波干扰器原理

脑电波干扰器原理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脑机接口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脑机接口技术,即通过记录和解读人脑发出的电信号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交互。
然而,这项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担忧,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脑电波的安全性。
脑电波是人脑中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容易受到干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脑电波干扰器的概念。
脑电波干扰器是一种用于干扰、阻断或改变脑电信号的设备,旨在保护个人的隐私和安全。
脑电波干扰器的原理是基于电磁波的干扰。
它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干扰人脑中的电信号,使其无法被外部设备或者他人获取。
这种电磁波可以通过特殊的设备发射出去,也可以通过特殊的材料进行屏蔽,阻断电磁波的传播。
脑电波干扰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通过脑电波传感器采集人脑中的电信号。
然后,通过信号处理器将采集到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最后,根据分析结果,脑电波干扰器发射相应的电磁波,干扰或改变脑电信号的传输。
脑电波干扰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医学领域,它可以用于治疗一些脑部疾病,如癫痫症或精神病。
在军事领域,它可以用于干扰敌方的脑机接口系统,阻断其获取情报或执行任务。
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脑电波干扰器可以防止他人盗取个人脑电波数据,保护个人隐私。
然而,脑电波干扰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脑电波的复杂性,干扰器需要精确地控制电磁波的频率和强度,以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脑电波干扰器的使用需要得到相关机构的批准和监管,避免被滥用或用于非法目的。
总的来说,脑电波干扰器作为一种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脑电波干扰器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同时,我们也需要密切关注其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确保其合法、合理的使用。
干扰心脑电图机使用的因素及其解决对策

干扰心脑电图机使用的因素及其解决对策作者:赵继军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5年第20期【摘要】在临床上,心、脑电图机是一种使用十分普遍的医疗设备,在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采用心脑电图机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但是,如果在使用或检定心脑电图机时,受到干扰,将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后果。
鉴于此,文章将对心脑电图机在使用或检定过程中所遇到的干扰进行分析,且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法,以排除干扰,从而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心脑电图机检定排除方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而心电图机、脑电图机也已经普遍运用于临床疾病的检查与诊断上,且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如此,但是心脑电图机在使用或检定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干扰,严重影响了该设备的正常使用,继而给临床疾病的检查与诊断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找出心脑电图机使用或检定时所存在的干扰因素,且提出有效对策,是现代化医疗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1心脑电图机使用时的干扰因素1.1电磁的干扰假使在心脑电图机的周围,存在一些功率比较高的电动机、变压器设备,或者是大功率交变电流设备,那么电磁场会于壳体或者是线路上,产生吸收、辐射等。
因为有漏磁通的缘故,因而在心脑电图机附近会出现比较大的干扰,尤其是电磁作用于该设备的导联线上,将随之出现感应电流,继而对检测设备所记录的图幅带来影响,继而使其检查结果失去准确性[1]。
1.2交流干扰在心脑电图机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继而引发交流干扰。
(1)因电极作用而诱发的交流干扰,如导联线头和电极两者接触不良,国产与进口、旧与新电极之间的混搭使用,电极所接触的电阻值过大,固定力量不均衡,等等,上述情况都可能引起交流干扰。
(2)因导联线而诱发的干扰,例如插座与导联线插头之间存在接触不良,导联线出现短/断路,与电源线之间发生交叉,继而引发交流干扰现象。
(3)因仪器设备而诱发的干扰,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应发生交流干扰的情况,如若干种仪器设备一同使用时,发生多点接地的情况;仪器设备在接地线方面存在问题;病床附近存在一些电力设备,如稳压器、变压器等;若病床为金属材质,那么其与人体附近金属之间并未进行较好的接地处理,等等。
脑电图机的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

脑电图机的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摘要】脑电图机是临床常用的医疗设备之一,其主要的作用是对患者的脑组织功能进行检查,及时的发现患者的脑组织病变以及对其发生病变的病理进行探究,是一种临床辅助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仪器。
脑电图机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会出现一些常见的故障,这些故障会影响到临床诊治工作的展开。
因此,明确脑电图机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进行分析,对于快速处理脑电图机工作故障,确保临床诊治工作的准确、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下就以麦迪克思mea-09-19型号的脑电图机为例,对其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排除进行阐述。
【关键词】脑电图机;工作原理;故障排除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44-01人体的组织细胞会自发的进行微弱的生物电活动,利用在头皮上安放的电极将人的脑细胞电活动引出来并且经过脑电图机的放大作用之后记录在专门的纸上,就会得到一定的波形、波幅、频率和相位的图形和曲线,这就是临床上的脑电图。
医生根据患者脑电图商务图形和曲线所发生的变化,判断患者的脑组织功能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临床通过对脑电图的分析,能够给对畸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疾病、颅内囊肿和慢性病变、癫痫以及脑损伤等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1]。
1脑电图机的工作原理脑电图机主要是通过拾取患者由于神经元受到改变或刺激时产生的微弱脑电信号,该脑电信号的幅值大约为10-100uv,然后将该脑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然后进行描迹记录,并且将其输出的仪器。
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图中的输入盒是金属屏蔽盒,屏蔽盒内穿过的是头皮电极与脑电图机输入端相连接的导线,目前某些脑电图机的输入盒内还会置入一个缓冲放大器来降低仪器工作时的噪音。
导联选择器的主要作用是对不同导联和通道进行择。
由于进入脑电图机的脑电信号十分微弱,需要进行较高的放大增益,因此,脑电图机采用了多级放大技术来满足这一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机工作原理及干扰的排除
人体组织细胞总在自发地不断产生着很微弱的生物电活动,利用在头皮上安装电极将细胞的电活动引出来并经脑电图机放大后记录下来得到有一定波形、波幅、频率和相位的图形、曲线,即为脑电图。
当脑组织发生病理或功能改变时,这种曲线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大脑及神经系统疾病,如畸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肿瘤与慢性病变,脑血管疾病,脑损伤及癫痫等提供依据。
当神经元受遗传、病理、电化学或药物刺激时,细胞膜的平衡遭到破坏,产生高度去极化,这时可产生动作电位,这个局部动作电位又会破坏下一段细胞膜的平衡状态,这一系列反复恢复和破坏细胞膜的生化物理过程,便构成了动作电位在神经元和神经细胞膜上的单向传递,就产生了脑电信号,其幅值范围为1 0-100μV,脑电图机就是拾取这种极其微弱的脑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描迹记录的仪器,用以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仪器,其基本原理框图如下:
输入盒为金属屏蔽盒,头皮电极导线通过输入盒与脑电图机输入端相连接,当今市场上的脑电图机一般在输入盒内缓冲放大器以降低噪音。
导联选择器实现不同导联及信号通道的选择。
由于脑电信号微弱,幅值极低,要求脑电图机有很高的放大增益,故脑电图机多采用多极放大技术,以实现其较高的增益。
还要求有很高的其模抑制比。
对电源的稳定性也有严格要求,一般在电源电压波动±10%时,输出电压变化要小于0.01%,特别是供给前置放大级的电源电压波动应小于0.5μV。
电极与皮肤接触电阻的大小,与脑电记录的质量有直接关系,一般接触电阻应小于20KΩ,如果大于此值,必须清洁皮肤,处理电极或采用更好的电极膏,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所以脑电图机设有电极—皮肤接触阻抗测量装置。
由于脑电信号幅值变化较大,就要求增益控制能有多档调节。
2脑电图机干扰的排除
由于脑电信号是一种极其微弱的生物电信号,在对信号的采集、放大、处理等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干扰现象,当脑电机受到干扰时,多表现为描述出的波形不光滑,抖动大,会影响临床诊断。
脑电图机的干扰可分为外界干扰和机内干扰。
外界干扰的主要表现是定标时波形正常,在脑电描记时有干扰出现。
其原因多为接地不良,输入短路,皮肤、电极接触电阻过大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机内故障引起的干扰多表现为无论定标还是脑电描记时均有干扰存在,检测时可将增益开关置于“0”,使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端对地短路,看是否有干扰存在,主要原因有元件老化、差分放大管对称性不好以及电源滤波电路故障等,要排除这些干扰,我们要采用由外到内,从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去思考。
首先要查看周围是否有其它电器在工作,要尽可能地远离这些能产生电磁波的设备,并查看电极盒和导联线以及患者是否碰到金属床架或仪器外壳等,要检测整机的接地是否良好,还要注意内部各模块的接地。
在检测记录脑电图时发生干扰,要注意检查信号采集放大处理通路,检查电极与头皮是否正确连接,电极盒各个插口与导联线插头接触是否良好。
还要检查电路板上的各个部件,因有许多相同的放大通路,所以可以用元件替换法来查找,注意检查机内电源滤波,稳压电路,特别要注意滤波电容、稳压管、三端稳压块等。
心脑电图机在使用及检定过程中的干扰及排除
心脑电图机是医院普遍使用的诊断检查设备。
但在使用诊断及检定过程中,心脑电图机的交流干扰是最常见的也是最棘手的问题。
干扰现象的产生直接影响心脑电图机波形图的准确性,使记录器所描述的图形幅值的波形产生突变,从而直接影响到医生的诊断。
1.漏电流干扰。
心脑电图诊断室内的交流电源有可能存在漏电流,这些交流电通过检定仪、地面、人体及其他一些不良绝缘体和仪器接地线形成回路,从而在心脑电图记录器所描述的波形上形成调制干扰。
2.空间干扰。
当心脑电图机附近有较大功率的变压器、电动机和使用有大功率交变电流设备时,电磁场会在线路、壳体上形成辐射、吸收与调制等。
即由于漏磁通存在,其周围会产生较大的干扰,磁场作用在心脑电图仪的导联线上时,将会产生感应电流,影响心脑电图机的记录图幅值的准确性。
3.供电系统的干扰。
破坏性极强的一种干扰,这种干扰表现为欠压、过压、浪涌等,最容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
消除干扰的想法:
1.确保心脑电图机诊断室的环境条件。
尽量远离电疗室、放射室、牙科等具有较大功率电器设备的科室。
2.合理设计地线。
地线的合理设计是抑制干扰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今医院大楼都有良好的接地线,但都是公共接地线,与许多医疗设备的地线相连,有时有漏电流干扰产生。
这时就必须设置专用地线,以防相互有漏电流干扰。
如能将接地线和屏蔽结合起来并正确使用,就能有效地解决一部分干扰。
对心脑电图机可将分线盒及各分支电缆装入检定仪的屏蔽盒内或专用屏蔽盒内。
对固定放置心脑电图机的工作台,其表面铺设厚度在2.5mm以上的铁板(其他导磁材料也可),一般也可对磁场干扰有所抑制。
3.设置电磁屏蔽。
也是避免或减小干扰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
如对电源箱采用RC吸收回路或加上触点间灭弧电容,以消除通断瞬间产生的火花形成的电磁干扰,此干扰串入仪器中就会形成调制解调干扰。
4.对供电系统电源干扰的减少及排除。
可采用接入交流稳压器、隔离变压器、低通滤波器、净化电源等措施,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提高抗干扰能力,减少电源高次谐波的干扰影响。
心脑电图机在使用和检定过程中所出现的干扰现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用某一种方法加以解决。
这就需要在检测过程中认真分析研究和探讨干扰源的起因,再结合工作实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