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专业分类

设备专业分类
设备专业分类

设备监理专业分类办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规范设备监理单位资格专家评审,依据《设备监理单位资格管理办法》(2002年第28号局长令),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设备监理单位设备监理专业范围的申请、评审。

2.引用文件

《设备监理管理暂行办法》(国质检质联[2001]174号)。

《设备监理单位资格管理办法》(2002年第28号局长令)。

3.总则

3.1《设备监理专业分类表》适用于设备监理专业范围的申请、评审、甲乙级设备监理单位资格证书中设备监理专业的确认。

3.2《设备监理专业评审要求表》规定了甲乙级资格对业绩(规模或规格)的评审要求。本表中“甲级要求”是对甲级的业绩要求,“乙级要求”是指在乙级资格证书上采用《设备监理专业分类表》中“设备监理专业”名称时对业绩的要求。

3.3设备监理单位应符合设备监理专业能力条件要求,即除应符合甲乙级的核准条件、《设备监理专业评审要求表》规定的业绩(包括规模或规格)条件外,还应符合设备监理人员、专业管理(包括监理文件)等条件。

3.4设备监理专业原则采用《设备监理专业分类表》规定的设备监理专业名称。不能全部满足《设备监理专业评审要求表》中“乙级要求”的,可以将乙级专业限定在设备监理专业内的专项设备。

3.5甲级资格应具备制造和其他任意两个阶段的监理业绩。乙级资格

应具备制造阶段监理业绩;不具备的,应将乙级专业限定在一定的阶段。附表:1.《设备监理专业分类表》;

2.《设备监理专业评审要求表》。

附表1

《设备监理专业分类表》

附表2

《设备监理专业评审要求表》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设备分级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调整设备管理理念及策略,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设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为生产经营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保障。2适用范围 适用于作业公司各班组对设备的管理。 3职责 各班组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本班组设备的分级划分。 各班组班长负责对设备分级划分情况进行审核。 4工作要求 设备等级划分 划分的依据:综合考虑设备的自身因素(设备原值、设备用途)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对安全、生产、成本的影响),确定设备等级划分标准。 划分的范围:作业公司所有设备资产以及使用的业主设备。 划分的方法:采用矩阵分析法进行设备等级划分,将设备划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和一般设备三个级别。 划分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 设备自身因素分值的计算方法:设备原值、设备用途两个方面分值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原值为9万元,对应原值分值是4;该设备为一般生产设备,对应设备用途分值是3;则按照计算方法,该设备自身因素分值是:(4+3)/2=。第二步:确定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安全、生产、成本三个方面影响程度的平均值(保留一位小数)。

计算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存在低风险,对应安全影响程度是3;该设备事故、故障对生产有严重影响,对应生产影响程度是5;该设备每年维保、检修费用在5000元-10000元之间,对应成本影响程度是4;则按照计算方法,该设备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是:(3+5+4)/3=4 第三步:确定设备等级 确定设备等级的方法:根据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两者在设备等级划分标准矩阵中的交点确定设备等级。 示例:如一台设备,该设备自身因素的分值为,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为4,则根据设备自身因素分值和关键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两者在矩阵中对应的交点确定该设备是:关键设备。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工作应由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共同参与完成,并且至少每年评价更新一次,确保设备分级合理、客观和保持最新状态。 结合公司设备特点,采用是非判断法,将特种设备以及在公司范围内发生过事故的设备统一定义为关键设备。 设备分级管理 管理责任。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推进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明确设备管理的责任目标,提高重点关键设备的受控力度,提高管理效率,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主要对设备的分类分级管理进行了具体的要求,油田所有设备均应按本办法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设备的分类 油田设备按A、B、C三类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是根据该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生产系统的影响。分类原则如下: (1)、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对人员、生产系统、机组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或直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 (2)、B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均失去作用的情况下,会直接导致机组的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或制造)周期较长的设备。 (3)、C类设备是指不属于A类、B类的设备。 分类的方法:可采用直接指定法和公式判定法两种方法。 直接指定法:依据设备对油田生产影响的重要程度和设备价值直接进行指定。A类设备的确定应主要依据该方法,可参考附件 (《设备分类分级标准及范围》)。 公式判定法: 对单位所属的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规定的

项目进行打分评类。规定的项目包括:生产影响程度、价值大小、设备利用率、设备保有量、维修难度、检修频次、配件供应及关联风险(工艺、安全、环保)。B类、C类设备的划分应主要依据该办法。 具体评定方法如下: 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通过评价,计算设备分值,总分值在75分以上的设备评为A类设备,40~75分为B类设备,40分以下为C类设备。评定时依据下表项目和内容进行评定。 评定项目所占 分值 评定内容 评分 值 备注 合计100 生产影响程度25 对生产有直接影响且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关键地位的评为16-25分;对生产没有直接影响且不影响到停产,作用处于一般地位的设备评为11-15分;辅助生产设备评为2-10分。 设备原值15 设备原值在100万元以上评为11-15分;设备原值在50万~100万评为6-10分;50万元以下评为2-5分。 设备利用率10 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评为6-10分;设备利用率在50%~85%评为2-5分;设备利用率在50%以下评为1分。 设备保有量 5 设备发生事故、故障后没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5分;有备用设备替代评为2分。 设备维修难度10 公司内没有专业维修队伍,外委维修评为10分,厂内自己能够维修的评为5分。 设备维修频率10 设备维修频繁且维修费用高的评为6-10分,设备维修一般的评为3-5分,设备维修很少且费用低的评为2分。 备品备件供应10 备件供应渠道不畅且制造周期长,处于″卖方市场″的评为6-10分;基本能满足生产的评为3-5分;其它评为2分。 关联风险15 对工艺、安全、环保影响较大的评为11-15分,一般影响的评为6-10分,很少影响的评为2-5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DataCenterInfrastructure)是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工程,也称机房工程(FacilitySiteEngineering),数据中心机房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为数据中心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 数据中心机房包含的范围太大,有银行、电信业的大的数据中心,也有企业自用的小机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房的建设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不分级,规范遇到的最大问题将是可操作性。 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 按照我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数据中心可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 A级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其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像国

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等属A级机房。 B级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B级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社会秩序混乱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的机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铁路、公路、水运)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等属B级机房。 C级为基本型,在场地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A级或B级范围之外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都称为C级。数据中心机房标准 目前国内外与数据中心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有《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2)、《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5003-2005)、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发布的《ANSI/TIA-942–2005,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for DataCenters(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它们是数据中心建设定位、功能指标、设计技术、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的具体技术要求与体现。 在《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涵盖了A、B、C三级机房设计要素中的各种要求和规则,如位置选择、环境要求、建筑结构、空

设施设备分类和编码规定

设施、设备分类和编码规定 编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

1.0目的 为规范物业服务区域内的设施、设备进行统一的分类、编码,使之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2.0范围 适用于四川万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所管辖各物业服务中心设施设备分类和编码 3.0职责 3.1工程维护部主管负责按分类和编码规定具体实施设施设备的编码、标识的时间。 3.2工程维护部主管负责对设施设备分类、编码、标识工作进行督导、确认。 3.3工程维护部领班应按设备编码顺序建立《设施设备机具台账》、《设施设备编码标识清单》,并指导工程维护员完成对现场设施设备进行标识。 3.4工程维护员按《设施设备机具台账》、《设施设备编码标识清单》对设施设备进行标识。 4.0工作内容 4.1设施设备编码原则: 4.1.1设备编码必须是唯一。 4.1.2所有设备一次性进行编码,确保编码的统一性和唯一性。 4.1.3设备的编码位数按实际的数量进行编制,并具有可操作性。 4.1.4设备编码应具备可扩展性,一是对设施类别的扩展,二是对设备数量的扩展。 4.1.5设备编码可考虑与楼宇信息管理等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4.2设施设备编码规则: ×—×—×—×设施设备顺序号 设施设备编号 设施设备系统类别编号 物业服务中心代码 4.2.1各物业服务中心代码按对应物业服务中心汉语拼音简称(一般为2-3个字母):【万晟城·峰景】物业服务中心——FJ 【万晟城·峰阁】物业服务中心——FG

4.3设备系统类别编号按对应设备系统汉语拼音简称(一般为2-3个字母) 4.3.1配电系统:PD GJX—高压进线柜 GJL—高压计量柜 GPT—高压PT柜 GYG—高压配电柜DJX—低压进线柜 DJL—低压计量柜 DYG—低压配电柜 DLL—低压联络柜KZX—电器控制箱 PDX—配电箱 DRG—电容柜 YZM—应急照明箱BYQ—变压器 DB—电表柜 DBKZ—电表控制柜 4.3.2给水系统:GS SHB—生活水泵 SX—水箱 KZX—电器控制箱 4.3.3排污系统:PW PWB—排污泵 KZX—电器控制箱 4.3.4机电系统:JD FDJ—发电机组 DT—电梯 KZX—电器控制箱 LQT—发电机冷却塔4.3.5消防系统:XF XFB—消防泵 PLB—喷淋泵 MHQ—灭火器 XHS—消火栓MKX—模块箱 XQJ—消防区报机 DH—消防报警电话 XZP—消防火灾控制盘XKX--消防控制箱 SBF—湿式报警阀 SBQ—手动报警器 WGT—温感探头YGT—烟感探头 ZYB--消防增压泵 SC--消防水池 4.3.6弱电系统:RD SXJ—摄像机 MKJ—门口机 DJ—对讲机 HWD—红外对射器XSQ—显示器 BJY—背景音箱 4.4设施系统类别编号按对应设施系统汉语拼音简称(一般为2-3个字母) 4.4.1外围总坪照明:ZM CP--草坪灯 SJ--三角路灯 SD--射灯 MT--门厅灯 GG--高杆灯 TJ--庭园灯 SS--射树灯 SX--水下灯 DM--地埋灯 QB--嵌壁灯 GG--高杆灯 HT--花台灯 4.4.2楼道应急照明:LYM TD—筒灯 SD--射灯 GD—光带 RGD—日光灯SZD—疏散指示灯 DJD—地脚灯

设备分类编码规定

*/*** ******************企业标准 ******—2016 设备分类编码规定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6年7月20日) 2016-07-25发布2016-08-01实施 ************院发布

********—2016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设备的分类 (4) 4.设备编码规则及说明 (4) 4.1设备主体编码 (4) 4.1.1设备主体编码结构形式: (4) 4.1.2设备主体编码结构说明: (5) 4.2设备附属设备、附件、专用工具、工装夹具、资料等编码 (6) 4.2.1附件码结构形式: (6) 4.2.2设备附属设备、附件、专用工具、工装夹具、资料等编码结构说明: (6) 4.3部门代码说明 (8) 5.设备编码明细 (8)

前言 本标准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院组织章程》,并参考《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14885-2010)而制定。 本标准的编写要求是根据国家标准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中的6.3的规定,并结合***院的实际而编制。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的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院动力保障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设备分类编码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院(以下简称“北大光电院”或“***院”)设备的分类、设备编码规则及说明,并给出***院的设备编码明细表。 本办法适用于***院设备、附属设备及其附件的编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没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885-2010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 *****设备管理办法 ***** 文件管理办法 3.设备的分类 3.1.***院设备的各类分为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两大类。 3.2.专用设备包括:消防设备、动力保障设备、工艺及检测设备、仪器仪表、工量器具、 辅助设备及其它专用设备。 3.3.通用设备包括:IT设备、办公设备、交通工具、文体设备及其它通用设备。 4.设备编码规则及说明 4.1设备主体编码 4.1.1设备主体编码结构形式:

GJB7688-2012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 解析

GJB7688-2012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解析主编单位:总装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总装装备论证研究中心、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航空工业集团科学技术委员会、空军装备研究院装备总体论证研究所、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GJB 7688-2012《装备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及定义》规定了装备技术成熟度的等级划分及定义。适用于装备技术成熟度评价。该标准适用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开发研究项目等,但不适用于基础研究项目。因为基础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畴,不属于技术研究范畴。此外,按技术的通常分类,该标准适用于生成“产品(含软件产品)”或“系统”的技术,但不适用于生成“工艺”的技术。这里的“工艺”包含了制造工艺、科研和试验方法。对于制造工艺,宜采用制造成熟度等级(manufacturing readiness levels,MRL)或类似的概念。 技术成熟度是技术满足预期的装备应用目标的程度。技术成熟度等级是用于衡量技术成熟程度的尺度。技术成熟度等级划分为九个等级: (1)提出基本原理并正式报告 (2)提出概念和应用设想 (3)完成概念和应用设想的可行性验证 (4)以原理样品或部件为载体完成实验室环境验证 (5)以模型样品或部件为载体完成相关环境验证 (6)以系统或分系统原型为载体完成相关环境验证 (7)以系统原型为载体完成典型使用环境验证 (8)以实际系统为载体完成使用环境验证 (9)实际系统成功完成使用任务 在技术成熟度等级定义的基础上,设置等级条件作为判定等级的依据。GJB 7688-2012附录A给出了等级条件的参考内容。在衡量装备技术的成熟度时,除了了解技术的设计和验证情况,可能还需要了解制造和管理方面的情况。因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标准

北京金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设备等级划分评价标准 文件编号: JX-ZY- ZC -03 版本:A 修改状态:0 受控号: 制定: 审核:批准: 2014—10—27发布2014—10—28实施北京金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1.设备等级设定的目的…………………………………………………………………………2页 2.设备等级评价的思路…………………………………………………………………………2页 3.等级划分、评价标准…………………………………………………………………………3页 4.依据评价标准的评价输入……………………………………………………………………4页 5.样表:《设备重要度评价表》 (4) 页 6.修改履历记录表………………………………………………………………………………5页

一、设备等级设定的目的 1.对所有的设备都进行最好的预防保全不仅需要很多保全费用,同时也背离生产保全的目的,因此应当考虑“对设备最经济的保全”。 2.适当的保全运行必须是在考虑了投入(保全费用)和产出(品质、安全、环境、停止损失)之后所进行的最合适的保全。 3.本标准书是确定“保全力量重点投向哪台设备(生产线)”的判断标准,是实施最合适保全的基本。 二、设备等级评价的思路 1.重要性分类(等级)区分 对每台设备进行A、B、C等级分类,根据各等级采用相应的保全方法。 (本标准书是对设备进行整体评价,然后进行等级划分。根据设备的构成不同,有时需要设定各个构成部件的重要性等级,此时的思路与本标准书一样) 3.重要性评价尺度 从Q、D、C、S各方面评价点的累加值来进行等级划分 ★各等级的评价范围: A等级:16-10点B等级:9-6点C等级:5-4点 例:各评价点:Q 4点、D 4点、C 4点、S 4点的情况下,4+4+4+4=16点,则划分为

设备分类及编号规定

设备分类及编号规定 1.目的 为规范公司所有设备的分类及编号方法,便于设备统一管理,为执行公司《设备管理控制程序》提供支持,并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公司现有设备进行分类与编号。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管理分类及编号。 3.职责 3.1 设备工程部根据相关规定制度设备分类及编号规定; 3.2 生产部根据本规定内容执行公司设备分类及编号。 4.设备分类 4.1设备分类:根据公司通用设备现存状况,将所有设备分为以下四大类: A类---办公设备; B类---生产设备; C类---检测设备; D类---实验设备; E类---其他,扩充编号。 4.2设备各类别代码

5.设备编号 5.设备编号 5.1 设备编号规定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拟定我公司设备编号由5部分组成: 公司简称+部门代码+设备类别代码+设备名称+序号 5.2 公司部门代码表 序号 单位名称 公文编号 文件代码 1 市场部 [市] A 2 人事部 [人] B 序号 设备类别 类别编 号 备 注 1 办公设 备 A 2 生产设备 B 3 检测设备 C 4 实验设备 D 5 其他 E

3 行政部[行] C 4 财务部[财] D 5 研发部[研] E 6 采购部[采] F 7 质量部[质]G 8 生产部[生]H 9 仓储部[仓]I 10 工程部[工]J 5.3 设备编号代码表 序号设备名称代码备注序号设备名称代码备注 1 打包机DB 10 精油灌装机JYGZ 2 热收缩机RS 11 烟包机YB 3 喷码机PM 12 封口机FK 4 小型流水线LS 13 空压机KY 5 膏体灌装机GG 14 电脑DN 6 乳化釜RH 15 打印机DY 7 全自动蒸汽ZQ 16 空调KT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及其维修的分类管理

设备分类分级管理及其维修的分类管理对设备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是中国企业在设备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融合中西管理特点、并基于中国企业管理组织体系实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也是实行设备管理标准化组织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一、设备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的主要思路是:按设备的重要程度和设备维修的经济性原则,确定和划分不同设备的管理模式和主要维修方式,并明确分级管理责任。 一般从设备与生产的关系、设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关系、设备的价值、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环保危害性、设备的维修性(修理复杂程度、故障频率、备件供应状况)等方面,将设备进行管理分类。一般常采用ABC分类方法,将设备划分为三类: ⑴A类设备:主要生产设备、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辅助生产设备,包括关键设备、重点设备、精大稀设备、主要动力设备、主要生产控制设备、具有安全和环境危害性的设备等。 ⑵B类设备:辅助生产线和主要生产线的辅助设备。 ⑶C类设备:一般设备或简单设备。 在实际管理中,应根据以上分类方法,对设备逐一进行评价、确定其所属的分类,编列设备管理分类清单,并按分类分级管理原则确定各类设备的管理责任人。 二、以设备分类作为维修管理分类的依据,不同类设备的维修方式不同 通常,按照设备管理分类确定各类设备的维修管理分类,以维修管理分类作为设备管理模式的划分准则,对不同的设备建立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⑴A类设备的维修方式:采用点检定修和预防维修相结合、辅以可靠性维修的管理模式;其中预防维修、点检定修、可靠性维修的策略如下: —预防维修PM(Prevention Maintenance):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和目标要求,主要以时间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内容与检修周期。 —点检定修:点检定修管理模式是在点检制、预防维修的条件下,将检修负荷压到最低限、强化减少维修停机时间、实现可预测的均衡修理负荷的一种维修方式。实际应用该维修方式时,往往采用主动性维修策略,即定期恢复与定期报废,来确定定修周期。定期恢复时指要求按一个特定的工龄期限或在工龄期限之前,重新加工一部件或翻修一组件,而不管当时其状态如何;于此相同,定期报废是指按一个特定的工龄期限或在工龄期限之前报废,也不顾其状态。定期恢复和定期报废也称为定期检修TBM(Time Based Maitenance)。 —可靠性维修RCM(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该方法是以各类故障模型为基础、以故障分析和状态检测为手段、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为目标的一种设备管理方式,即在对功能部位(或元件)的可能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 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DataCenterlnfrastructure) 是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关 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工程,也称机房工程(FacilitySiteEngineering) ,数据中心机房工程的建设不 仅要为数据中心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 数据中心机房包含的范围太大,有银行、电信业的大的数据中心,也有企业自用的小机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房的建设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不分级,规范遇到的最大问题将是可操作性。 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 按照我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数据中心可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 B C三级。 A级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其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像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

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等属A级机房。 B级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B级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社会秩序混乱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的机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铁路、公路、水运)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等属B级机房。 C级为基本型,在场地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A级或B级范围之外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都称为C级。数据中心机房标准 目前国内外与数据中心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有《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2)、《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 (YD/T5003-2005)、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发布的《ANSI/TIA-942 —2005, Telecom muni cati ons In frastructure Sta ndardfor DataCe nters (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它们是数据中心建设定位、功能指标、设计技术、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的具体技术要求与体现。 在《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涵盖了A、B C三级机房设 计要素中的各种要求和规则,如位置选择、环境要求、建筑结构、空气条件、电气技术、供电电源质量要求、机房布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设备监测目的意义 保障设备安全,防止突发故障。 保障设备精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推进设计理念和维修制度的革新。 避免设备事故、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维护社会稳定。 2.故障分类 按故障对机械工作能力的影响分类:完全性故障局部性故障 按故障发生速度及演变过程分类:突发性故障渐进性故障 按其发生的原因分类:磨损性故障错用性故障先天性故障 按造成的后果分类:危害性故障安全性故障 3.故障规律 浴盆曲线:磨合期,正常使用期,耗损期 4.故障发生的原因 宏观上分析1.设计错误2 原材料缺陷3 制造过程的缺陷4 运转缺陷 微观上分析:疲劳,磨损,断裂,腐蚀 5.零件磨损的一般规律 磨合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6.零件变形失效 塑性变形失效,弹性变形失效,蠕变变形失效,翘曲变形失效 7.断裂失效 塑性断裂,脆性断裂 8.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技术方法 1.振动、噪声诊断技术 2. 油液分析技术 3. 温度检测技术 4. 无损检测技术9.振动的危害 降低机器及仪表的精度,引起机械设备及土木结构的破坏 10.机械振动的分类 按振动系统本身的特点分类: 离散系统连续系统 按振动系统所受的激励类型分类: 自由振动强迫振动自激振动参数振动按系统的响应(振动规律)分类: 确定性振动随机振动 按描述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分类: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 11.机械振动要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1. 建立物理力学模型 2.建立数学模型 3.方程的求解 4.结果的阐述

12. 随机振动 非确定而又具有统计规律,它们的规律不能用时间的确定性函数来描述,但又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平稳随机过程与各态历经过程 13. 自相关函数 ∑=∞ →+= +n k k k T x t x t x n t t R 1 1 1 11)()(1 ),(lim ττ 同一点不同的两个时间函数乘积 称为随机过程 X(t)于时刻 t 1与 t 1+ τ的自相关函数。它是时差 的函数,在一般情况下,它也依赖于采样时刻 t 1,反映这两个时刻的随机变量的X k (t 1)与X (t1+τ)统计联系。 非平稳随机过:统计特性依赖于采样时刻的过程 : 平稳随机过程:统计特性不依赖于采样时刻的过程 正常运行状态:齿轮箱的振动(噪声)是大量的、无序的、 大小接近相等的随机冲击结果,具有较宽而均匀的频谱。 异常运行状态:随机振动(噪声)中将出现有规则、周期性的 脉冲,其大小比随机冲击大的多 14. 各态历经过程 对于各态历经过程,可以分别计算:均值、均方值、峭度方差 均值dt t x T T T x )(1 lim ?∞ →= μ 描述振动的稳定分量 均方值dt t x T T T x )(1 22 lim ?∞ →= ψ 描述振动的的能量 歪度dt t x T T T x )(1 3lim ?∞ →= α 峭度dt t x T T T x )(1 4lim ?∞ →= β 反映信号中大幅值成分的影响 方差2 220 2 ])([1 lim x x x T T x dt t x T μψμσ-=-=?∞ → 描述振动的波动 分量 15. 互相关函数 ?+= ∞ →T T y x dt t y t x T R 0 )()(1 )(lim ττ不同两个点不同时间函数乘积

设备事故等级与处理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设备事故等级与处理简易 版

设备事故等级与处理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1.公司生产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产或 效能降低,停机时间和经济损失超过规定限额 为设备事故,未超过限额者为设备故障。 2.设备事故分为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 大事故: 一般事故 a. 设备修复费用5000-10000元; b. 影响正常生产2小时; c. 造成停电0.5小时; 重大事故 a. 设备修复费用10000元以上; b. 造成设备停产8小时;

c. 电力供应中断1小时; d. 造成供气中断8小时。 特大事故 a. 造成供气中断24小时; b. 设备修复费用50万元以上; c. 压力容器、燃气贮罐发生火灾或爆炸。 3.事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 3.1设备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切断电源保护现场,按设备分级管理规定上报,及时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分析,即“设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3.2一般事故由基层单位组织,安全部、监察室、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加,并提出处理意

如何对设备故障诊断进行分类

如何对设备故障诊断进行分类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分类,有三种分类方法: (一)按照诊断的目的、要求和条件分类,分为功能诊断和运行诊断、定期诊断和连续监测、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在线诊断和离线诊断、常规诊断和特殊诊断、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等等。 1、功能诊断和运行诊断。功能诊断主要是针对新安装的设备或刚刚维修过的设备,而运行诊断更多是起到状态监测的功能。 2、定期诊断和连续监测。 3、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 直接诊断是直接根据关键零部件的状态信息来确定其所处的状态,例如轴承间隙、齿面磨损.直接诊断迅速可靠,但往往受到机械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 间接诊断是通过设备运行中的二次效应参数来间接判断关键零部件的状态变化。由于多数二次效应参数属于综合信息,因此在间接诊断中出现伪警或漏检的可能性会增加。 4、在线诊断和离线诊断。 在线是指对现场正在运行设备的自动实时监测;而离线监测是利用磁带记录仪等将现场的状态信号记录后,带回实验室后再结合诊断对象的历史档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诊断或通过网络进行的诊断。 5、常规诊断和特殊诊断。 常规诊断是在设备正常服役条件下进行的诊断,大多数诊断属于这一类型诊断。但在个别情况下,需要创造特殊的服役条件来采集信号,例如,动力机组的起动和停机过程要通过转子的扭振和弯曲振动的几个临界转速采集起动和停机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停车对诊断其故障是必须的,所要求的振动信号在常规诊断中是采集不到的,因而需要采用特殊诊断。 6、简易诊断和精密诊断。 简易诊断一般由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凭着听、摸、看、闻来检查。也可通过便携式简单诊断仪器,如测振仪、声级计、工业内窥镜、红外测温仪等对设备进行人工监测,根据设定的标准或凭人的经验确定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精密诊断一般要由专业人员来实施。采用先进的传感器采集现场信号,然后采用精密诊断仪器和各种先进分析手段(包括计算机辅助方法、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故障类型、程度、部位和产生故障的原因,了解故障的发展趋势。 (二)按诊断的物理参数分类振动、声学、温度、污染、无损诊断、压力诊断等等,都是按物理参数分类。 (三)按照按诊断的直接对象分类各种不同的对象,诊断方法、诊断的技术、诊断的设备都有很大区别,按照机械零件、液压系统、旋转机械、往复机械、工程结构等等来进行区分。综

设备分类及编号规定

2013-12-06 设备分类及编号规定 1.目的 为规范公司所有设备的分类及编号方法,便于设备统一管理,为执行公司《设备管理规定》提供支持,并符合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对公司现有设备进行分类与编号。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管理分类及编号。 3.职责 3.1 技术质量部根据相关规定制度设备分类及编号规定; 3.2 综合管理部根据文件管理流程审核并汇编管理本规定; 3.3 生产部根据本规定内容执行公司设备分类及编号。 4.设备分类 4.1设备分类 根据公司通用设备现存状况,将所有设备分为以下四大类: A类---办公设备; B类---生产设备; C类---检测设备; D类---生活用品; E类---其他,扩充编号。 4.2 序号设备类别类别编号备注 1 办公设备 A 2 生产设备 B 3 检测设备 C 4 生活用品 D 5 其他 E 5.设备编号 5.1 设备编号规定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拟定我公司设备编号由5部分组成: 公司简称+部门代码+设备类别代码+设备名称+序号

2013-12-06 5.2 公司部门代码表 序号部门部门代码备注 1 综合管理部GMD 2 市场部MD 3 技术质量部TQD 4 生产部PD 5 序号设备名称代码备注序号设备名称代码备注 1 砂轮机BG 10 投影仪PT 2 车床TL 11 空压机IC 3 钻床DM 12 注塑机IM 4 铣床MM 13 模温机DH 5 平面磨床FG 14 冷却塔(系统)CT 6 电火花加工机EDM 15 烘干机DY 7 线切割放电机W/E 16 立式混色机CM 8 数控铣床NC 17 碎料机BM 9 数控加工中心CNC 18 5.4 设备编号样式及详解 例:生产部第一台注塑机编号为: 6.设备编号标识 参考公司目视化管理规定标准,在制作设备编号标识、标牌时,需要遵守如下规定: 6.1 大型生产设备,编号标牌外形尺寸要求:36*18cm,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按标牌尺寸设定; 6.2 小型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编号标牌外形尺寸要求:26*10cm,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按标牌尺寸设定; 6.3 小型辅助设备,大型办公设备及大型检测设备编号标牌外形尺寸要求:10*4cm,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按标牌尺寸设定; 6.4 办公设备及检测设备,编号标牌外形尺寸要求:3*1.5cm,字体为:宋体,字体大小按标牌尺寸设定;

技术领域分类及代码

技术领域分类及代码 01.信息技术:指研制计算机硬件、软件、外部设备、通信网络设备的活动,以及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字传递网对信息进行文字、图形、特征识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活动。 02.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指为了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就有关原理、技术、特种工艺、测试、仪器而进行的活动,以及利用生物技术为农、林、牧、渔、医药卫生、化学、食品、轻工等部门提供生物技术新产品而开展的活动。无特定目标或虽有特定目标但不是为促进生物技术发展而开展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不包括在此分类内。 03.新材料:指新近发展或正在研制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定功能的材料,如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有机合成材料、新型金属和合金材料。包括为发展新材料就有关原理、技术、新产品、特种工艺、测试而进行的活动。 04.能源技术:包括能源问题一般理论,地区性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石油、天然气、煤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等)的研制开发与利用,节能新技术、能源转换和储存新技术等活动。 05.激光技术:激光器和激光调制技术的研制,及为了激光在工业、农业、医学、国防等领域内的应用而进行的活动。 06.自动化技术:指在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自动化元件、仪表与装置、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等领域中的活动。 07.航天技术:有关运载火箭及人造卫星本体的研究及有关为了跟踪、通讯而使用的地面设备的研究而进行的活动。不包括天文学及气象观察。 08.海洋技术:包括有关维护海洋权益和公益服务技术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业化、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环境要素监测技术等活动。 09.其它技术领域:属于技术领域,但不能归入上述八类领域的其它技术活动。 课题活动类型分类及代码 1.基础研究: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其目的是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不以任何特定的实际应用为目的。 2.应用研究:为获得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它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应用研究通常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或知识的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某一具体的、预定的实际目的确定新的方法(原理性)或途径。 *区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标志:具有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的研究属于后者。 3.试验发展:利用从研究或实际经验获得的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以及对已生产或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 *区分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的主要标志:前者主要是为了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后者则是为了开辟新的应用(如新材料或新技术)。 *区分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即R&D)与其它有关活动的主要标志:具有创新成份的

设备分类管理办法及标准

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 1.目的: 通过制定分类办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等级,制定不同设备的巡检、维护保养、维修等方案,合理的安排人力将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和物力)应用于最重要的设备上,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范围: 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工厂现场所有设备。 3.职责: 3.1.保全车间班组长职责:负责根据《设备分类管理标准及办法》对现场不同类别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对设备的分类评估。 3.2.保全车间技术支持职责:负责对新上设备和变更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负责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重新分类评估(暂定一年),并对设备分类清单进行更新;负责根据设备不同分类制定相应的巡检、维护、维修和管理办法; 3.3.保全车间主任职责:负责对现场设备的分类管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3.4.工艺运行支持职责: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设备的分类讨论,并及时提供本工序的设备变更情况。 4.程序: 4.1设备分级方法: 根据设备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和环保等方面影响的重要程度,将烟台工厂的设备分为:AA、A、B、C四个等级。四个等级设备所占比重大致为:AA级:5—7%;A级:25%;B级:60%;其余为C级。AA级、A级设备均作为关键设备进行管理,但对AA级作为关键设备中的重点设备进行管理。 4.1.1 AA类设备: 是指那些一旦故障或停机,均会导致重大安全和环境影响,以及对生产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必须建立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维修维护方式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4.1.2 A类设备: 一旦故障或停机,会对生产、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设备。必须有详细完整的设备档案管理,维修维护方式以时间为基准的计划维修和状态基准的预知预防性维护为主。

负荷等级划分

精心整理 最新各类负荷分级明细表(含人防负荷分级) 表7-1负荷分级表 序号 用电单位 用电设备或场合名称 负荷级别 1 一类高层建筑 ①消防用电:消防控制室、消防泵、防排烟设施、消 防电梯及其排水泵、火灾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电动防火卷帘等 一级 ②走道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航空障碍标志灯 ③主要业务用计算机系统电源、安防系统电源、电子 ) ) ) 7 电力调度中心交通指挥中心 国家 及省级的 ) 其他用电负荷的负荷等级套用序号1、2、3、8的负荷分级表 8 办公建筑 国家级 政府办 公建筑 主要办公室、会议室、总值班室、档案室及主要通道照明、消防用电、客梯、生活泵等负荷 一级 其他办公建筑 一类办公建筑、一类高层办公建筑 包括客梯、主要办公室、会议室、总值班 一级

二类办公建筑、二类高层办公建筑高度≤50m的省、部级行政办公 楼室、档案室及主要通 道照明及消防用电 负荷、生活泵等 二级 三类办公建筑三级 除一、二级负荷以外的用电设备及部位三级 序号用电单位用电设备或场合名称负荷级别 经营及设备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电源一级(特) 电子计算机、电话、电声及录像设备电源、新闻 ) 明;重要手术室空调 电子显微镜、X光机电源、高级病房、肢体伤残康复 病房照明、一般手术室空调 二级 12 科研院所 高等院校重要实验室电源:生物制品、培养剂用电等一级高层教学楼客梯、主要通道照明二级 13 民用机场 航空管制,导航,通信,气象,助航灯光系统设施和台 站;边防、海关的安全检查设备;航班预报设备;三 级以上油库,为飞机及旅客服务的办公用房 一级(特) 候机楼、外航驻机场办事处、机场宾馆及旅客过夜用 房、站坪照明、站坪机务用电 一级

设备点检的意义和分类

(一)设备点检的作用和意义 设备点检是一种先进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它的指导思想是推行全员和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维修”来取代“计划维修”。其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设备点检制度能使设备隐患和异常及时得到发现和解决,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了完好率和利用率。 (2)由于每项检查作业都有明确、量化的检测评定标准,既保证了每次检查和维护的质量,使突发性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又减少了事后抢修工作量,有利下增加生产和降低维修费用。 (3)设备点检工作目标明确、考核具体、管理规范,有利于推行各种经济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专职检修人员。 (4)有利于建立完整的设备技术资料档案,便于信息反馈和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提高设备管理现代化的水平。 (二)设备点检的分类 按作业时间间隔和作业内容的不同,设备点检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二类。 1.日常点检 作业周期在一个月以内的点检为日常点检或称日常检查。日常点检的对象为在用的主要生产设备,由设备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根据规定的标准,以感官为主借助便携式仪器,每日或每周一次,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技术状态检查和监视,了解设备在运行中的声音、动作、振动、温度、压力等是否正常,并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调整,检查结果记入日常点检卡中。日常点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防患于未然,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日常点检的作业内容比较简单,作业时间也较短,一般可在设备运行中进行,所以对生产影响不大。 2.定期点检 作业周期在一个月以上的点检为定期点检或称计划点检。定期点检设备维修人员和专业检查入员根据点检卡的要求,凭感官和专用检测工具,定期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和测定。除包括日常点检的工作内容外,其检查作业主要是测定设备的劣化程度、精度和功能参数,查明设备异,常的原因,记录下次检修时应消除的缺陷。定期点检的主要目的是确认设备的缺陷和隐患,定最掌握设备的劣化状态,为进行精度调整和安排计划修理提供依据,使设备保持规定的性能。 设备定期点检的对象主要是重点生产设备,其工作内容比较复杂,作工时间已较长,一般需要停机进行。所以必须与生产才划协调编制点检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