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天气和气温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试题讲解课件-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试题讲解课件-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A.甲地为北半球的陆地 B.乙地为北半球的陆地 C.甲地为南半球的海洋 D.乙地为南半球的海洋
解析 据图可知,图示等温线从南向北温度逐渐降低,属于北 半球的气温分布规律,7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季,同纬度海洋气 温低于陆地,图中甲地气温在20℃~30℃之间,乙地气温在 10℃~20℃之间,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
能力提升全练
(新情境·地理实验)(跨学科·物理)天水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 组进行“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实验 数据如下图。读图完成8—9题。
8.(2023甘肃天水中考,8,★★☆)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A) A.陆地升温快,降温快 B.海洋升温慢,降温快 C.陆地昼夜温差小于海洋 D.海洋昼夜温差大于陆地
A.甲
B.乙
C.丙
D.丁
2.(新特色·地理计算)(2024陕西安康高新区月考)该地该日的
平均气温是 ( A )
A.7.5℃
B.14℃
C.10.5℃
D.24℃
解析 一日里气温最低时是日出前后,气温最高时为14时左 右,14时所测气温是4次气温里最高的,据图可知,丙图气温最 高,所以丙图为14时所测得的气温。据图可知,甲、乙、丙、 丁四个温度计的数值分别是7℃、9℃、18℃、-4℃,所以该 地该日的平均气温是[7℃+9℃+18℃+(-4℃)]÷4=7.5℃。
4.(2023山东威海乳山期中)根据图中我市气温日变化推断,
观测当天日出时间大约在 ( B )
A.4时前后
B.7时前后
C.10时前后
D.12时前后
解析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由气温变化曲线图
可知,该日气温最低值出现在6时,所以当天日出时间在7时前
后。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天气和气温》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掌握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气温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对天气和气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天气和气温的定义2. 天气和气温的关系3. 气温的测量单位及换算4. 气温的变化规律5. 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天气和气温的概念、关系,气温的测量单位及换算。

2. 难点:气温的变化规律,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和气温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温。

2. 讲解天气和气温的概念,阐述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气温的测量单位及换算,举例说明。

4. 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气温变化。

5. 讲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恶劣天气。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一周的气温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天气和气温的变化。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如天气预报视频、气温变化图表等,增强学生对天气和气温的认识。

3. 设置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和气温的概念。

2. 讲解天气和气温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天气和气温的基本概念。

3. 分析天气和气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天气对气温的影响。

4. 讲解气温的测量单位和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气温的计量和转换。

初中地理_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使用气温的相关数据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能从图中判读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初步掌握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教师演示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绘图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等形式,学会分析判读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形成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态度。

2、通过学习认识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的情感态度,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观、发展观。

重点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认识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观、发展观。

难点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动手操作法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测练习、导学案;学生:收集气温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实例;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内容与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导入】1、播放视频《我是冰川》:“我是冰川,请不要让我流泪,因为我的眼泪会化成淹没你们的海洋!我是冰川,我是这个地球上你们人类不能失去的朋友!”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冰川为什么会流泪?3、导入本节课题——气温的变化观看视频,视听感受用震撼的宣传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冰川是地球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冰川为什么消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1、气温的概念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段落和《阅读材料》,并设计的三个问题:①什么是气温?1、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环节二中设计的三个问题。

2、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情况。

通过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体现“以生为本,先2、气温的测量和计算②气温是怎样测量出来的?③如何读取气温值?如何求得平均气温?2、引导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情况。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温度 16 (室外)
17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室内、室外温度波动的情况是 室内较小,室外较大 。 (2)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 14时 ,最低值出现 在 6时 。 (3)小明将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在两处的目的是进行 室内、室外气温变化对比 。
晴 晴转多云 多云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雷阵雨 阴夹雪 小雪 中雪
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百叶箱内的温度 波动小;可以防止仪器受阳光直接照射和雨 淋,又能通风,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2. 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
白色表面能将投射到百叶箱上的阳光反 射回去,箱内空气不会因箱壁升温而烤 得很热,这样测出的温度更准确。
颜色越深,吸收的太阳光越多,如果百 叶箱漆成黑色或深色,阳光照射下温度 会迅速上升,所测的温度就没有代表性。 把百叶箱漆成白色,阳光会被反射掉, 所测得的温度比较接近大气温度。
使用空调等方法来抗高温。
冬天来临时,家里常用哪些方法来御寒?
如采用多穿衣服、使用暖气等方法来御寒。
2、高温和严寒有哪些危害?可以采取 什么防范措施?
低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影响航运等。在冬季,可以 采用在树干上绑草绳、给农作物盖上塑料薄膜等方 法来抵抗严寒。 高温会使人心率加快,人和动物中暑,植物枯萎,河湖 干涸等.可以采用通风或空调来降温,给植物浇水等.
大到暴雪
冰雹 霜冻 雾
南 风
北 风
东风
西风
常见的天气符号
小结:
一、天气是什么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 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如:刮风、下雨、雷电等 2、天气要素: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 二、气温 1、测量方法:百叶箱内的温度计 2、单位:摄氏度(℃) 3、一天气温最高的时间:午后二时 三、气温与生物的关系密切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大屏幕电脑课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师)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的5则资料,看看气温与什么有关?(请生阅读后稍作讨论)(学生作答)生活(教师)这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气温的观测”。

提问: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温度计,放置离地1.5米)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4次。

8时14时20时2时)(教师)过渡:气温是随时都在变化的还是不变的?请学生举例,得出:“气温是变化的”板书二、气温的变化(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举例:早晨冷,中午热。

夏天热,冬天冷。

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大屏幕出示图3.10(教师)指图提问: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学生答:日均温。

日均温怎样计算呢?学生答: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天气和气温

天气和气温

10:10
10:20
10:30
21.4℃ 21.6℃ 21.8℃ 21.7℃ 21.6℃ 22℃
我们所测的气温是指不受太阳直接 照射的流动空气的温度: 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1)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 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比较小,所以 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大概出现 在什么时候?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度量单位: 摄氏度(℃)
温度计放在 百叶箱里, 可以避免风 吹、雨打、 太阳晒。
1、你知道为什么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吗?
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 辐射和地面对仪器反射 辐射;保护仪器免受降水 和强风的影响,又能使仪 器的感应部分有适当的 通风,真实地感应外界空 气温度和温度变化。 2、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 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第2节 天气和气温
你注意过在什么情况下蜻蜓会飞得很低吗? 气压低、湿度大的天气下,蜻蜓因翅膀 变软而飞得很低,天要下雨了。 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什么? 蚂蚁搬家往往预示着天气要下大雨, 地面要积水了。 许多动物的行为都与天气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天气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 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世界最高气温的地区 巴士拉 56.8 ℃
中国最高气温的地区-新疆吐鲁番 47.6℃
世界最低气温的地区-南极 –89.2℃
中国最低气温的地区-漠河 –52.3℃
气温与生物的 关系非常密切. 很多动物的行 为和气温变化 有关。
8
气温与人们的生活
人体最感舒适的 气温约为22℃
气温与人们的生活
(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初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初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云南大旱
梅州五华遭受寒潮侵袭
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
我国七月平均气温
最冷、最 热分布在
哪里?
等温线分 布有什么
特点?
读图分析
最热在吐鲁番盆地,最冷在青藏高原
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特点: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 原因: ⑴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⑵北半球昼长夜短
二、我国的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淮河
注意各 区的界
线
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四、中国的气候特征
四、中国气候特征
• 1、气候复杂多样 • 东部为季风气候(温带季风、亚热带季
风、热带季风) • 西北为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青藏高原为高山气候
四、中国气候特征
• 2、季风气候显著 (图)
• 冬季风:亚洲高压控制,寒冷干燥,从高纬 陆地吹向低纬海洋, 盛行西北风(偏北风)
复杂多样的气候
五、特殊天气现象
• 1、寒潮:图 • 时—秋末、冬季、初春, • 地—源于西伯利亚、蒙古 • 影响—严寒、大风、霜冻。 • 我大部分地区受影响,西藏、云贵地
区影响小
五、特殊天气现象
• 2、台风:图 • 时—夏季 • 地—西北太平洋 • 影响—狂风、暴雨、风暴潮 • 主要影响我国广东、台湾、海南、福建 • 利:缓和长江流域的伏旱 • 3、水旱灾害 图
常用的天气符号
回忆
一、气温分布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
秦岭—淮河
最冷、最 热分布在
哪里?
等温线分 布有什么
特点?
读图分析
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位于秦岭——淮河一线 最冷在漠河,最热在南海诸岛 我国一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等温线像这 样呈封闭形 状,如果中 心气温低, 表示这里是 低温中心; 反之,就是 高温中心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
等温线 密集的 地方, 气温差 别大
等温线 稀疏的 地方, 气温差 别小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P53 活动 1.
赤道0°
南北半球的气温从赤道 向两极逐渐降低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气温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性?
周期性
日变化 年变化
为什么 呢?
地球的运动
自转产生:
现象:产生昼夜交替
气温日变化
公转产生:
现象: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
气温年变化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P51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日较差 = 最高气温 - 最低气温
气温/°C P51活动
. 25 . . 20 . . 15
2.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10 5
.
.
0 -5
.
.
. . -10
-15 -20
.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
某地月平均气温
三、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P52 1、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温线图:绘有等温线的地图 。
3、受地形影响
山地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0.6℃ 。
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夏季,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季,同纬 度地区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