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大地事件

合集下载

绿大地案例分析

绿大地案例分析

绿大地案例分析一、案例始末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 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绿大地于2011年12月5日发布公告称,2011年12月2日,公司收到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2011)官刑一初字第367号]。

根据判决结果,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原董事长何学葵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被告人原财务总监蒋凯西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外聘财务顾问庞明星和公司员工赵海丽获刑两年,缓刑三年;公司员工赵海艳获刑一年,缓刑两年。

伴随着一个个“第一”进入公众视野的绿大地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A 股第一家园林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云南省女首富等,但就是这么一家头顶众多“第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最近陷入了财务舞弊的泥潭二、审计查处(一)五度变更业绩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令人咂舌:1.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2.2010年1月30日,绿大地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绿大地1996年成立,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20 07年12月21日,绿大地在中小板挂牌上市。

今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 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 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在此之前,绿大地就因为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屡受质疑。

一是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更换时间多在年报公布之前。

2008年10月,绿大地中断了与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多年合作关系,改聘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2009 年11月,绿大地再次改聘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中审所随后给绿大地出具了带"保留意见"的2009年年报审计报告;2011年1月,绿大地2010年审计机构再次更换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

二是业绩预告、快报半年内五次变脸。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三季报,预计当年净利润增幅20%至50%之间,可达1.04亿元; 2010年1月30日,公司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下降30%以内;2月27日, 公司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称,年度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4月28日公司第四次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万元;4月30日,公司2009年年报披露200 9年净利润为亏损15123万元。

对此,深交所在当天就发布公告,对绿大地"董、监、高"及保荐人都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三是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1�7�1�7�1�7。

2009年9月,绿大地董事黎钢、董事赵国权因股权变动辞职。

2010年5月,绿大地董事钟佳富因个人原因辞职,总经理也换由原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担任。

2010年6月,公司监事会召集人刘玉红因"个人原因"辞职。

从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

从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

从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经管学院2013级保险学3130805127魏金霞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从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谈我国金融市场监管金融市场监管是经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金融市场健康稳健发展,防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环节。

基于此,各个国家与地区均根据其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与需要,建立了各自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

根据监管主体的不同,金融市场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市场监管是指金融市场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金融市场的监管目标主要有三种类型:多目标型、多重目标型、单一目标型。

我国的金融市场监管属于单一目标。

金融市场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原则、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

我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体制都已逐步建立起来了,由货币市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共同构成。

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在法律制定和执行力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监管目标、监管内容、监管方式仍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

尤其是发生了绿大地财务造假等相关事件后,我国的金融监管市场需从新审视。

以下是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一、云南绿大地的公司简介与性质分析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A股唯一一个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注册资本15,108.71万元人民币。

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对企业的经济、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其中,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绿大地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一、案件背景绿大地是一家知名的农产品企业,拥有大规模的农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多年来,绿大地致力于生产健康、有机的农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事件。

二、案件详述该案的核心是一起涉及虚构公司销售额的财务舞弊。

据调查,绿大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大幅度夸大了公司的销售额。

该虚构销售额的数据被用于欺骗外部投资者、银行和监管部门,使其误以为公司业绩超出预期。

这起案件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销售额:绿大地在核算报表中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将并不存在的销售额计入公司收入,以增加公司业绩。

2. 虚构交易流程:通过虚构交易节点,绿大地制造了一套看似合理的交易流程,以掩盖实际的财务舞弊行为。

3. 引入“关联方”: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中虚构了一些公司的销售代理商,而这些代理商实际上与绿大地有关联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虚构代理商的销售额增加公司的业绩。

三、案件原因分析对于绿大地财务舞弊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贪婪是导致财务舞弊的核心因素之一。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绿大地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更高的利润和业绩目标,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2. 内部控制不健全:绿大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监督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未能发现财务舞弊的迹象,导致财务舞弊持续时间较长。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财务舞弊行为,导致该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继续蔓延。

四、案件影响分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绿大地的财务数据失真,使外部投资者和银行被误导,可能导致投资损失和信用风险。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
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销售凭 证等方式,夸大销售收入和利润。
虚增资产
通过虚假记账、虚构资产评估等方 式,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 期资产。
隐瞒关联方关系
隐瞒与关联方的交易和资金往来, 规避监管部门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
影响和后果
01
02
03
04
投资者损失
投资者因绿大地财务造假而遭 受重大经济损失。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绿大地公司简介 •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总结 • 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 案例启示与建议
01
绿大地公司简介
公司背景
01
02
03
成立时间
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是 国内首家上市的绿化苗木 企业。
股市信任危机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社 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任
危机。
监管加强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的监管和审查,提高了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公司声誉受损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公司 声誉严重受损,企业形象受到
严重影响。
03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
内部审计不力
风险评估不足
绿大地在上市前后存在大量的关联方 交易和非公允的资产交易,但内部审 计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执法不力
监管部门在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 制止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04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 总结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确保各项业务的有序进行。

绿大地读后感

绿大地读后感

绿大地读后感“绿大地”事件读后感一头短发,坚毅的目光,拥有高级经济师头衔的何学葵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女强人。

事实也的确如此,她担任着多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及总经理,在短短数年间,她把一个仅有20万流动资金、5名员工的小花店发展成一个注册资本为4400多万元、总资产上亿元、拥有250多名员工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支绿化股。

何学葵也成为了坐拥数亿资产的“云南女首富”。

但这位女强人的辉煌人生却在202X年3月17日这天连同她的公司的命运一起跌入了最低谷。

而绿大地所暴露出得问题也是发人深省。

一、疯狂造假令人瞠目绿大地202X年3月18日发布公告称,202X 年3 月17 日晚公司接云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通知,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经昆明市人民检察院批准,于202X 年3 月17 日20 时由云南省公安厅直属公安局执行逮捕,现羁押在云南省看守所。

何学葵被捕后,在各方的关注下,绿大地的财务造假行为被一一曝光,其疯狂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虚增资产,价值955万元的土地其实际价值只有一个零头,即55万元;一米长的荒山的围墙价值竟高达元。

虚增收入,上市后曾经的采购大户却神秘消失;出现巨额的销售退回,仅202X一年苗木销售退回金额就高达亿元,虚增收入2856万元。

虚增利润,从202X年10月~202X年4月,绿大地披露的业绩预告和快报五度反复,202X年的净利润从最初的盈利亿元变为最终的亏损亿元。

近年来,从安然、世通到银广夏及蓝田股份,国际国内的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但其财务造假手段却是一次比一次拙劣。

安然利用离岸公司和关联交易作假,银广夏利用虚构合同造假。

而绿大地的行为几乎就是瞎编乱造,随意更改会计金额,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玩弄于股掌之上。

这样藐视法律、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

二、监管缺失令人扼腕在了解了绿大地疯狂的造假行为之后,我们很自然地有了一个疑问,那就是监管部门干嘛去了?目前,我国公司上市实行的是核准下的保荐制,是指由保荐人(券商)对发行人发行证券进行推荐和辅导,并核实公司发行文件中所载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承担风险防范责任,并在公司上市后的规定时间内继续协助发行人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督促公司遵守上市规定,完成招股计划书中的承诺,同时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负有连带责任。

绿大地财务造假成因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成因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成因分析绿大地财务造假是指绿大地公司在财务报表中故意虚报或掩盖真实的财务信息,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目的。

造假的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

绿大地公司在财务造假事件中暴露出公司治理上的缺陷,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机制,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力过大,以至于可以对财务报表进行操纵和伪造。

绿大地公司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也存在问题,导致内部监督不力。

公司经营压力和利益驱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下,绿大地公司可能为了达到市场和投资者的预期,甚至是为了增加股价等目标,选择了人为干预财务报表。

公司管理层为了提高业绩和自己的报酬,可能会选择虚报收入、减少费用、掩盖负债等方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内部控制不健全。

绿大地公司在财务造假事件中暴露出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包括会计核算政策的灵活性、风险管理机制的薄弱和内部审核制度的不完善等。

这些都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和空间。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审计机制也是造成绿大地财务造假的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不力,对绿大地的财务报表审核和监督不到位,没有发现或及时阻止财务造假行为。

审计机构也未能全面审查和发现公司的财务操作和账目的异常。

公司文化和道德风险。

公司的文化和道德风险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公司的文化倡导以结果为导向,强调业绩和利益最大化而忽视道德和诚信,那么企业可能更容易选择财务造假等不正当手段来实现短期利益。

绿大地财务造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司治理不完善、经营压力和利益驱动、内部控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和审计机制以及公司文化和道德风险等。

为了防止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公司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改善公司治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提高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

绿大地造假事件回顾资料

绿大地造假事件回顾资料

绿大地造假事件回顾资料大概资料已经有了,只是时间和事件上细节太少了,凑不够字数,资料大概是这些: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 年,2001 年进行了股改,成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2007 年12 月21 日绿大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募集资金达3.46亿元。

2004年2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旧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2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 900.20万元。

2005年4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马鸣土地四宗,共计3500亩,金额为3360.0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3190.00万元。

2007年6月30日,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等项目上价值虚增 797.20万元。

2007年1至3月,绿大地对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 2124.00万元。

2004年至2007年1-6月绿大地招股说明书披露累计收入为62629.51万元,虚增收入29610.29万元。

司法鉴定证实,绿大地自2007年至2009年累计虚增收入25080.68万元。

绿大地2007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25746.55万元,其中虚增收入9659.90万元;2008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34194.76万元,其中虚增收入8564.68万元;2009年度会计报告披露营业收入43949.59万元,其中虚增收入6856.09万元。

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买马龙县月望乡9000 亩土地使用权价值8370.00万元。

经司法机关鉴定,确认购买马龙县月望乡9000亩土地使用权价值虚增8370.00万元。

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4270.00万元,经鉴定虚增购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3438.02万元。

2008 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月望基地土壤改良投入为4527.30万元,经鉴定虚增价值4527.30万元。

2009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置广南林地使用权价值11011.05万元,经鉴定虚增林地使用权价值10407.06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大地事件
资料收集及整理 :封帆 朱佳莉 何文燕 金泽慧 戴凤霞 PPT初级制作及加工: 王灵露 张璐 演讲 :柴梦珍 傅晓英 组长(整体监督及协调):包灵莎
目录
事件概述 1 2 绿大地四大乱象
3 幕后
4 绿大地危机谁之过? 5 什么造就了绿大地 6 深交所对绿大地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给予处分
事件概述
幕后
• 上市前资产九成泡沫 • 此番何学葵被捕,公安机关表示是“涉嫌欺诈上市” 。而证监会负责人表示,绿大地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 入、虚增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 • 而据有关媒体的报道,绿大地“虚构”的资产庞大。 《理财周报》报道,一名曾和绿大地打过多次交道的银行 行长爆料,绿大地现在每股净资产只有两毛。而公司的财 报上显示着每股净资产3.91元。上市前绿大地自称资产 4.5亿,实际数字可能不足十分之一。 • 为了资产虚增,公司财报在存货、土地、合同上全部作假 。(如某种苗木市场上报价是60元,但是到了绿大地就变 成了300元,高报5倍,以此虚增收入。据绿大地2007年上 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多项资产的实际价值存在疑问)。
保荐人"只荐不保"造"IPO毒药"
• 在绿大地2007年的上市保荐书中,来自 联合证券(现为华泰联合)的保荐代表人李 迅冬和黎海祥信誓旦旦地承诺:有充分理 由确信发行人的申请文件和公开发行募集 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 大遗漏;保荐代表人已勤勉尽责,对发行 人申请文件进行了尽职调查、审慎调查。
公司治理概况
• 公司治理的理念和目标原则 • 关于公司治理制度 • 关于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主要为生产技术人员构成,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 用了基地周边的农民临时用工,现有技术人员能够满足公 司现有业务的需要,但随着公司基地面积进一步扩大,业 务量发展壮大,公司仍需要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队伍。 2、除生产管理人员外,公司的行政管理人员较为精简 ,未来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能力需求较高,因此公司需要 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的配置,提升公司的管理能力
披露违规的具体体现
• 未及时发布2009年业绩预亏公告; • 公司对2009年业绩情况进行了多次修正,修正前后业绩发 生盈亏性质重大变化,且修正时间严重滞后; • 公司2009年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与2009年年度报告披露的 业绩数据之间存在重大差异,误差率在100%以上。 • 此外,绿大地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对销 售退回未进行账务处理。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相关文件亦 存在多处错漏。
深交所对绿大地信息 披露违规行为给予处分
• 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处分公告,对绿大地公司多项信息披 露违规行为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鉴于云南绿大地生物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当事人的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经 深交所纪律处分委员会审议通过,深交所作出如下处分决 定: • (1)对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 的处分。 • (2)对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学葵, 时任监事刘玉红、王云川,副总经理徐云葵、陈德生,时任 独立董事罗孝银,时任副总经理李梦龙,时任财务总监蒋凯 西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发市场的质疑。
绿大地四大乱象
1 五度变更业绩:业绩变脸如同变魔术 2 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现
3
4
三年三换审计机构
股权被冻结 董事长守口如瓶
五度变更业绩:业绩变脸如同变魔术

关于绿大地的过往,最为人诟病的是 公司业绩变脸之快、之频繁为两市少见。 仅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就达5次之 多。绿大地披露的业绩五度反复,由之前 的预增过亿,变更为最后的巨亏1.5亿元。 业界表示,正是业绩频繁变脸,引发监管 部门注意,绿大地业绩黑洞的盖子才最终 被掀开。
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现
• 2009年9月,绿大地董事黎钢、董事 赵国权因股权变动辞职。2010年5月 ,绿大地董事钟佳富因个人原因辞职,总 经理也换由原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担 任。2010年6月,公司监事会召集人 刘玉红因“个人原因”辞职。
三年三换审计机构
• 绿大地上市三年便改换了三家审计机 构,且每次都是在年报披露前夕。三次变 更审计机构,且都在年报披露前期,且今 年1月变更审计机构正是董事长何学葵持有 绿大地的股权被公安机构冻结后。业内人 士表示,不断更换的审计机构和财务经理 不排除公司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财务风险。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的 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
1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及责任人
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
1.公司在治理方面存在的有待改进的问题 包括:公司网站中对于投资者想要了解的 内容及公司公告更新不够及时; 2.对分、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有待于进一 步加强 3.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及责任人
绿大地危机谁之过?
• 1、上市已超过3年,这不禁让人要问:为 什么这样的公司当初能够成功上市? • 2、绿大地问题频出的2010年,公司股价却 出现连番上涨的怪现象。 • 3、中国的资本市场正是因为财务造假与欺 诈上市的成本实在太低,才导致部分上市 公司、高管以及中介机构敢于铤而走险。
什么造就了绿大地
1、发审制度缺陷催生造假上市频发
2、保荐人"只荐不保"造"IPO毒药"
发审制度缺陷催生造假上市频发
•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家绿化苗木种植企业 ,自上市后,绿大地除了在09年进行过一次无疾 而终的增发之外,未经配股,也没有发行过可转 债。这就意味着,公告所披露的绿大地原董事长 何学葵所涉嫌的欺诈发行股票罪很可能是其IPO期 间向会计师事务所和保荐机构出具的业务资料和 原始凭据资料上有造假行为
股权被冻结 董事长守口如瓶
• 去年12月20日,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所持股份 被公安机关司法冻结,紧接着12月31日,绿大地 再次公告接到公安机关通知,因涉嫌违规披露、 不披露重要信息接受调查。董事长股份被司法冻 结的消息一出,绿大地股价便出现连续两个无量 跌停,此后股价在27日和28日再次下跌14%后才逐 渐企稳,绿大地流通市值在四个交易日蒸发了 12.2亿元。 然而对于股份遭冻结的具体原因,何学葵却 不愿透露。实际上,早在去年3月17日,绿大地就 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绿大地4月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于4月8日接云南省公安机关通知,公 司董事、财务总监李鹏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已于4月 7日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证监会对于绿大地 的调查结果尚未出炉,但证监会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绿大地涉嫌“虚 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违法违规行为。资料显示,自绿大 地2007年底挂牌以来,公司连换两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会计师事务 所,四次变更业绩预告,高管频繁离职,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不断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