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探究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社会信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中,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该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及应对之策。

一、案例背景云南绿大地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主要经营绿化工程、园林景观设计等业务的企业。

由于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投资价值,该公司在上市后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2018年,云南绿大地公司却突然陷入了财务舞弊的丑闻中。

二、财务舞弊原因分析1. 高速扩张导致现金流压力: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云南绿大地公司在短时间内大量投资于绿化项目,并扩展了业务范围。

这种高速扩张导致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从而促使公司管理层实行不合规的财务操作手段。

2. 高额利润承诺引发压力:为吸引投资者,云南绿大地公司在其上市规划中承诺了过高的利润预期。

然而,公司实际业绩与承诺的利润存在较大差距。

为应对这一压力,管理层不得不通过虚增利润等手段来掩盖实际业绩的不达预期。

3. 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制度:云南绿大地公司在面临财务舞弊时,监管部门的检查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催生了财务舞弊。

管理层发现监管不力,相对容易实施欺诈行为。

三、财务舞弊影响分析1. 投资者信任受损:财务舞弊案件暴露后,投资者对云南绿大地公司失去信心,纷纷撤离。

公司股价暴跌,市场价值大量缩水。

这无疑对公司的进步和声誉造成了严峻的打击。

2. 资金链断裂和拖累供应商:财务舞弊导致公司原本脆弱的资金链完全崩溃,无法向供应商及债权人付款。

这使得供应商陷入逆境,并扩散至了整个供应链,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形势。

3. 高管追责和法律风险:财务舞弊属于犯罪行为,管理层涉嫌虚假陈述、隐瞒重要信息等违法行为将面临刑事诉讼和经济赔偿责任。

高管的股权和名誉也将受到极大的恐吓。

四、应对之策1.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措施,准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作者:何珊来源:《财讯》2016年第36期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情况及原因分析(1)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情况第一,虚增资产。

2004年2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2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900,20万元。

2005年4月,云南绿大地公司在马鸣乡购买土地3500亩,支付了3360万元的土地款,此宗土地交易,虚增交易成本3190余万元;2007年一季度,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又虚增价值2124万元;同年六月,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等项目价值虚增797,20万元。

2007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对马鸣乡基地实施的土壤改良,合计投入2529.13万元,经鉴定确认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2124.00万元。

2010年一季度,固定资产虚增5983.67万元。

第二,虚增收入。

云南绿大地公司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为6,26亿元,公司虚增营业收入29610,29万元,公司前5名大客户对营业收入与利润增加贡献巨大,但公司上市后大客户却陆续注销。

2007年绿大地公司营业收入2.57亿元,虚增营业收入0.97亿元;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购买马龙县月望乡900亩土地使用权8370.00万元;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构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4270.00万元,经鉴定虚增构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3438.02万元。

同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月望基地土壤改良投入4527.30万元,经鉴定虚增价值4527.30万元。

2009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置广南林地使用权价值11011.05万元,虚增林地使用权价值10407.06万元。

经认定,绿大地在2007年上市后,至2009年累计虚增收入2.51亿元。

第三,现金流量异动频繁。

云南绿大地公司2010年度1-3月合并现金流量表项目出现26项差错,数千万元与数亿元的差错分别为8项和12项。

2010年4月云南绿大地公司对2008年销售退回实施差错更正,追溯调整减少2008年母公司及集团合并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分别为2348.52万元和1194.74万元,追溯调整增加2008年母公司及集团合并应付账款1153.78万元,调减母公司及集团合并年初未分配利润、年初盈余公积分别为1038.40万元、115.38万元。

绿大地案例分析

绿大地案例分析

绿大地案例分析一、案例始末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大地”)被称为信誉度最差的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6 年,上市前每股净资产元,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它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

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1 年3 月17 日,绿大地创始人兼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捕,自此股价一路下跌,半年多跌幅超过75%。

由此逐步揭开了绿大地的财务“造假术”。

绿大地于2011年12月5日发布公告称,2011年12月2日,公司收到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2011)官刑一初字第367号]。

根据判决结果,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400万元;原董事长何学葵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被告人原财务总监蒋凯西犯欺诈发行股票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外聘财务顾问庞明星和公司员工赵海丽获刑两年,缓刑三年;公司员工赵海艳获刑一年,缓刑两年。

伴随着一个个“第一”进入公众视野的绿大地公司,是云南省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A 股第一家园林上市公司、董事长是云南省女首富等,但就是这么一家头顶众多“第一”光环的企业,为什么最近陷入了财务舞弊的泥潭二、审计查处(一)五度变更业绩绿大地的财务手段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年报变脸新纪录,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对于2009年的全年利润变动之快,之频繁,令人咂舌:1.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第三季季报称,预计2009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0%至50%;2.2010年1月30日,绿大地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较上年下降30%以内。

审计案例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审计案例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文章框架
1
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 首发上市分析 造假的手段分析 绿大地造假案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反思
一、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公司简介 2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始建于1996年,2001年完 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A股唯一一个 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 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注册资本15,108.71万 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亩,是国内 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但是,通过银行对账单你就能发现,这只是500万 的一个循环。绿大地打给A,A打还给绿大地,绿大地 再打给B,B还给绿大地,再一次转给A。
三、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21
1.相关资料
三、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22
2.分析
(1)可能购买审计意见。绿大地自2007年末上市至今 ,3年时间就更换了3家审计机构、3任财务总监,而且 每次都是发生在年报披露前夕。在2008年之前,深圳 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与绿大地合作时间长达7年。加之 审计费用在短暂的一年间增长近一倍,更为引人怀疑的 是变更事务所的原因不尽合理。由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结构失效,上市公司审计的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 理人员,审计机构明显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首发上市分析
13
—律师事务所责任
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是发行人向中国证 监会申请公开发行证券的必备文件。律师应对发行 人是否符合股票发行上市条件,发行人的行为是否 违法、违规,招股说明书及其摘要引用的法律意见 书和律师工作报告的内容是否适当,明确发表总体 结论性意见。绿大地所聘请的律师事务所为四川天 澄门律师事务所。法律意见书更多成为了一种形式, 却并未真正落实在律师事务所的行动中。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对企业的经济、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其中,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绿大地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一、案件背景绿大地是一家知名的农产品企业,拥有大规模的农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多年来,绿大地致力于生产健康、有机的农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事件。

二、案件详述该案的核心是一起涉及虚构公司销售额的财务舞弊。

据调查,绿大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大幅度夸大了公司的销售额。

该虚构销售额的数据被用于欺骗外部投资者、银行和监管部门,使其误以为公司业绩超出预期。

这起案件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销售额:绿大地在核算报表中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将并不存在的销售额计入公司收入,以增加公司业绩。

2. 虚构交易流程:通过虚构交易节点,绿大地制造了一套看似合理的交易流程,以掩盖实际的财务舞弊行为。

3. 引入“关联方”: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中虚构了一些公司的销售代理商,而这些代理商实际上与绿大地有关联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虚构代理商的销售额增加公司的业绩。

三、案件原因分析对于绿大地财务舞弊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贪婪是导致财务舞弊的核心因素之一。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绿大地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更高的利润和业绩目标,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2. 内部控制不健全:绿大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监督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未能发现财务舞弊的迹象,导致财务舞弊持续时间较长。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财务舞弊行为,导致该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继续蔓延。

四、案件影响分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绿大地的财务数据失真,使外部投资者和银行被误导,可能导致投资损失和信用风险。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第一章引言云南绿大地公司是一家在中国建筑材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型企业。

多年来,该公司发展迅猛,业绩不断提升,然而,近期却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本篇文章旨在对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为类似情况下的企业提供借鉴。

第二章财务舞弊案例的背景云南绿大地公司成立于2000年,以生产和销售建筑材料为主业。

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凭借质量优异的产品和有效的营销策略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然而,在2019年年底,一份匿名举报信揭示了云南绿大地公司存在财务舞弊的问题,使得该公司陷入舆论漩涡。

第三章财务舞弊案例的调查和结果根据举报信的指控,公司高层存在多项不当行为,包括虚增销售额、隐瞒负债、捏造利润等。

经过调查,审计部门确认了这些指控,并于2020年初公开了调查结果。

据调查报告,云南绿大地公司高层在财务方面存在恶意操纵的行为,以获得更好的业绩和激励措施。

第四章财务舞弊案例的原因分析财务舞弊案例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所致。

分析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高层管理层压力巨大,对业绩的要求过高。

(3)公司内部存在一定的权力滥用和利益输送现象。

第五章财务舞弊案例的影响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曝光对公司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公司的市值直线下跌,股价暴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动摇。

其次,公司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客户和供应商纷纷对公司产生不信任。

此外,监管机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可能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第六章防范财务舞弊的建议为了避免类似的财务舞弊案例再次发生,云南绿大地公司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审计与监督机制。

(2)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

(3)加强对高层管理层的监管,规范权力行使。

结论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敲响了企业财务风险警钟。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课件
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销售凭 证等方式,夸大销售收入和利润。
虚增资产
通过虚假记账、虚构资产评估等方 式,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 期资产。
隐瞒关联方关系
隐瞒与关联方的交易和资金往来, 规避监管部门对关联方交易的监管。
影响和后果
01
02
03
04
投资者损失
投资者因绿大地财务造假而遭 受重大经济损失。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通用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绿大地公司简介 •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总结 • 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 案例启示与建议
01
绿大地公司简介
公司背景
01
02
03
成立时间
绿大地成立于2001年,是 国内首家上市的绿化苗木 企业。
股市信任危机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引发了社 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信任
危机。
监管加强
监管部门加强了对上市公司财 务报告的监管和审查,提高了
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公司声誉受损
绿大地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公司 声誉严重受损,企业形象受到
严重影响。
03
绿大地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内部控制失效
内部审计不力
风险评估不足
绿大地在上市前后存在大量的关联方 交易和非公允的资产交易,但内部审 计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执法不力
监管部门在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 制止违法行为,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04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教训 总结
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确保各项业务的有序进行。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绿大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研究生课程论文“绿〞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课程名称:学生:学号:专业:年月日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经过了二十余年的开展,但是市场仍然不成熟、监管体系仍然不完善,这种造假本钱低下而受益丰厚的现状,使得上市公司IPO 造假、财务舞弊等现象屡见不鲜。

财务舞弊案件接连不断、屡禁不止,不仅阻碍的中国证券业的安康持续开展,更重要的是使得国国外相关各界对中国金融行业的道德产生了疑心和不信任。

本文将以“绿〞财务造假事件为案例,分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分析。

1 事件概述绿生物科技股份(股票代码:002200) (简称“绿〞) 前身是河口绿实业,成立于1996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2001年3月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为股份,公司于2007年12月21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49元。

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也是国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81.05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规行为。

2010年12月,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325.8万股绿股票被冻结,引发投资者大量抛售,四个交易日公司市值蒸发12.2亿元,超过80%的投资人损失沉重。

2011年4月,财务总监鹏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公安机关控制。

2013年2月7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绿欺诈发行股票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绿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成心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分金1040万元;绿原董事长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2 绿的财务造假手段2.1 虚增资产和收入在上市之前,绿公司为了扩大资产规模来到达上市条件而通过一系列的运作来虚增资产,其中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通过阴阳合同,大幅度的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

如其购置的市马龙县马鸣乡的3500亩荒山使用权,购置时只有100多万,但计入账上就变成了1000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货物价格造假以外,“他们的地价也是假 的”。绿大地总部位于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在昆明二环以外,属于偏远的郊区,人烟稀少。 “他们报自己的地价是100万一亩,”但是当时经 济技术开发区的地价为20万一亩。
二、造假的手段分析—虚增收入
相关资料 据媒体报道,绿大地上市之前一共有一二十枚假
公章来伪造上市材料。根据绿大地2010年年报全年 收入总额为35,905.95万元,而其中绿化工程占据 了34484.67万元,这无疑是审计重点所在。
上市公司案例分析作业
——对绿大地公司财务造假案的分析
文章框架
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 造假的手段分析 绿大地造假案带来的反思
一、绿大地公司简介及目前进展—公司简介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 2001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7年12月21日,公开发行 股票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A股 唯一一个园林行业的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绿化 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注册资本 15,108.71万元人民币。拥有自主苗木生产基地2.9万余 亩,是国内领先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
造假一
造假二 造假三 造假四
虚增资产
虚增收入 玩弄现金流 更换事务所
二、造假的手段分析—虚增资产
相关资料 根据绿大地2007年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显示,
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合计约为4.5亿, 其中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一项达到1.8亿。绿大地的 主要货物为各类苗木。据报告,绿大地的报表上显 示的苗木价格与市场上的价格完全不一致。某种苗 木市场上报价是60元,但是到了绿大地就变成了 300元。
内部&外部
*
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法制建设缺失 中介机构合谋 违约成本较低
Company Logo
对投资者 做出错误的判断 和决策遭受投资 损失。
Company Logo
对市场 误导市场,导致资 源的逆向配置
外部危害
* 会计师事务所等
也会遭受经济上 和声誉上的损失
对中介机构
对关联企业
面临重大罚款、 甚至破产无法正 常生产经营
内部危害
1
公司信誉遭受影 响,引起经营恶 化,股价下降及 信用等级下调。
2
3
相关人员遭受重 大影响。被证券 监管机构处以巨 额罚款,成为民 事诉讼中的被告,
* 经济和声誉上遭
受重大损失。
公司员工难以幸 免。高管将受连 带责任,普通员 工将在经济上遭 受重大打击。
Company Logo
*案例分析——为何农业公司造假频繁?
二、造假的手段分析—频繁更换事务所
相关资料
年份 事务所名称 审计费用 审计意见
上年变更原因
2008 中和正信 30
2009 中审亚太 50
2010 中准
50
无保留意见 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安排
保留意见
中和正信与天健光华合并
无法表示意见 中审亚太的工作安排
急于上市圈钱 公司司简介及目前进展—目前状况
2011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 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4 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证监会在2010 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 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 违法违规行为。
二、造假的手段分析
* 由绿大地此次的造假案,我们又联想到了在2000年发生的银
广夏案,同样是从事园林、种植业,以绿色概念包装自己的公 司,同样是虚假的财务报告,虚增的巨额利润和给投资者带来 的惨痛损失,似乎在以“概念”为噱头的农业公司发生巨额财 务造假案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消失 了。
* 2000至2001年,股市里发生了数起欺诈案件,最著名的要
数“银广夏”、“康达尔”和“蓝田股份”了,巧合的是,这 三个公司都属于农业类上市公司,绿大地同样是农业类上市公 司。我们认为这其中有必然性。
* 农业公司受其生产资源和其产品升值空间有限性的制约使其
不可能像工业企业那样迅速扩张,而在资本市场里,如果一个 公司不能实现高速扩张,那它就必定不受欢迎,为了迎合投资 者的要求,造假似乎就成了一个捷径。为实现此目的,银广夏 采用了人们不熟知的生物技术产品伪造销售数据,虚增收入。 绿大地想到虚增土地估价,关联方交易和伪造合同和虚开发票 的方法粉饰财务报表。
二、造假的手段分析—玩弄现金流
相关资料 在绿大地2010年一季报中,仅合并现金流量项目
就有多达27项差错,其中8项差错为几千万元,几亿 元的差错多达12项。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项下: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57亿元、1.57亿元、 6.14亿元,更正后均为空白。绿大地到底借到1.57亿 元现金了没?6.14亿元债务究竟还了还是没还?为何 会有巨额虚构数据?原因不得而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