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配制的基本过程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的配制:由粉针车间按大豆胰蛋白胨每30g加1L纯化水的比例配制培养基(每批分装应>3000瓶,每瓶灌装5ml,每批至少配制18L-19L培养基)。
培养基:乳糖=5ml:1g 在百级下用规格为50ml的无菌针管分装8.2.1调整分装机步数,使分装装量为1.0g,分装于灭菌后的管制瓶中。
8.2.2在无菌分装室百级层流罩下,把准备好的无菌培养基用无菌注射器(规格为5ml)分装到各管制瓶中,每瓶分装5ml,然后加塞,轧盖。
8.2.3阴性对照:在模拟分装过程的前、中、后段,随机抽取10支装有培养基的管制瓶与试验样品同条件培养一起培养,作为阴性对照。
8.2.4阳性对照:在模拟分装过程的前、中、后段,随机抽取10支分装有培养基的管制瓶,其中5支接种浓度<100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液,另5支接种浓度<100cfu/ml 的白色念珠菌液,作为阳性对照。
培养基的配制:由粉针车间按大豆胰蛋白胨每30g加1L纯化水的比例配制培养基(每批分装应>3000瓶,每瓶灌装5ml,每批至少配制18L-19L培养基)。
培养基:乳糖=5ml:1g 在百级下用规格为50ml的无菌针管分装8.2.1调整分装机步数,使分装装量为1.0g,分装于灭菌后的管制瓶中。
8.2.2在无菌分装室百级层流罩下,把准备好的无菌培养基用无菌注射器(规格为5ml)分装到各管制瓶中,每瓶分装5ml,然后加塞,轧盖。
8.2.3阴性对照:在模拟分装过程的前、中、后段,随机抽取10支装有培养基的管制瓶与试验样品同条件培养一起培养,作为阴性对照。
8.2.4阳性对照:在模拟分装过程的前、中、后段,随机抽取10支分装有培养基的管制瓶,其中5支接种浓度<100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液,另5支接种浓度<100cfu/ml 的白色念珠菌液,作为阳性对照。
培养基的配制:由粉针车间按大豆胰蛋白胨每30g加1L纯化水的比例配制培养基(每批分装应>3000瓶,每瓶灌装5ml,每批至少配制18L-19L培养基)。
培养基配制流程

准备工作1、无菌水的准备取4个1L容器瓶,水洗干净,并用蒸馏水润洗2次。
装满双蒸水高压灭菌。
装水时要求装满至瓶口。
高压灭菌锅要求松开瓶盖,温度121℃时30min。
配制前一天准备好。
2、无菌滤器、烧杯的准备①将滤器,烧杯水清干净,蒸馏水润洗2次。
滤器装上2层滤膜,安装滤膜时要求光面朝上,粗面朝下。
滤膜可先用蒸馏水浸润几分钟。
滤膜必须保持湿润,装好后各旋钮不要旋紧,用纱布包扎好。
灭菌时与2L烧杯,橡胶管一起。
②烧杯事先用量筒量取2L水于其中,用记号笔划下此时的液面高度。
灭菌锅要求同上。
③温度冷却后进行培养基的配制,且配制须与滤器灭菌当天进行。
3、试剂、用具NaHCO3,浓HCL,pH试纸,搅拌器,DMEM培养基粉末,药勺,收集瓶,蠕动泵。
培养基的配制1、将蠕动泵、滤器安装完整,注意不要触碰滤器出液口。
2、在2L灭菌烧杯中加入1700-1900mL的双蒸水。
3、在室温(20℃到30℃)的水中加入干粉培养基,轻轻搅拌,不要加热。
4、用双蒸水清洗包装袋3-4次,转移全部的痕量干粉到烧杯内。
5、准确称取7.4g(1640为4g)NaHCO3加入烧杯中。
6、搅拌使培养基充分溶解。
7、通过缓慢搅拌加入800(840)ul(1640为400ul)浓盐酸至pH为7.0左右。
加双蒸水至2L。
8、用无菌0.22um滤膜过滤除菌,分装于收集瓶中,4℃冰箱保存。
1、无菌试验新制备的培养基要按批号随即抽取一定数量的标本作无菌试验。
吸取200ul培养基涂布LB培养基上,无细菌生长结果合格,有细菌生长,说明培养基已受杂菌污染,除了寻找原因外,应不再使用。
2、细胞生长试验。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1.材料准备:配制培养基需要准备一系列的材料,包括溶液、固体成分和试剂。
常见的溶液成分有蛋白胨、蔗糖、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等。
固体成分通常包括琼脂、琼脂糖或者琼脂葡萄糖。
试剂则包括酸碱试剂、染色剂等。
2.秤重和称量:根据配方,使用准确的天平将所需的材料进行称量。
确保称量的准确性,以避免配制出来的培养基浓度不合适。
3.溶解固体成分:将固体成分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并通过搅拌等方法将其充分溶解。
4.调整pH值:测定溶液的pH值,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通常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进行酸碱调节。
5.添加其他成分:根据实验需求,将其他需要的溶液成分添加到培养基中。
比如,添加抗生素、试剂等。
6.蒸馏水补足体积:根据所需体积,使用蒸馏水补足培养基的总体积。
在此过程中,需使用一种无菌的容器。
7.烧瓶或培养皿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烧瓶或培养皿中,并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的方法包括高压灭菌器、滤过消毒器、微波炉等。
8.装瓶和标记:将灭菌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并进行标记。
标记应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日期、配方、pH值等重要信息。
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保持无菌: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无菌的材料和操作台,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同时,注意避免培养基与外界环境接触,以防止污染。
2.准确称量:为了确保培养基的配制浓度准确,需要使用准确的天平进行称量。
避免因称量不准确而导致培养基浓度上下起伏,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
3.pH值调节:培养基的pH值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测定pH值,并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节。
4.灭菌处理:在配制好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瓶中之前,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灭菌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实验需求和设备条件选择适当的灭菌方法。
总结起来,培养基的配制过程需要准备材料、秤重和称量、溶解固体成分、调整pH值、补足体积、灭菌处理、装瓶和标记等步骤。
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准确称量、pH值调节和灭菌处理等关键点。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及注意事项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及注意事项
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体的溶液,通常包含营养物质、溶剂和添加剂等成分。
配制培养基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技巧,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以下是培养基的配制过程简述:
1. 收集和准备成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溶剂和添加剂等。
营养物质通常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溶剂通常是水,而添加剂可以是抗生素、激素、缓冲剂等。
这些成分的质量和配比对培养基的质量至关重要。
2. 计量和称量:准备好所需成分后,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计量和称量。
计量和称量的准确性对于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因此需要使用精确的计量和称量工具。
3. 溶解和混合:将称量好的营养物质、溶剂和添加剂等成分倒入容器中,然后进行充分溶解和混合。
在溶解和混合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混入气泡和沉淀物,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4. 调整 pH 值:培养基的 pH 值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适当调整。
通常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等化学试剂进行调整,但要注意控制 pH 值的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 pH 值对微生物的影响。
5. 冷却和储存: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冷却至适当的温度,通常是室温或稍低,然后密封储存在冰箱里。
储存的温度和时间是培养基制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过长的储存时间和温度过高都会影响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培养基的配制过程需要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不同种类的培养基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实验需要进行专门的配
制和调整。
培养基配制

茎尖培养可看作是这方面较为特殊的一种方式。它采用极其幼嫩的顶芽的茎 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进行接种。在实际操作中,采用包括茎尖分生组织在内 的一些组织来培养,这样便保证了操作方便以及容易成活。 用靠培养定芽得到的培养物一般是茎节较长,有直立向上的茎梢,扩繁时主要 用切割茎段法,如香石竹、矮牵牛、菊花等。但特殊情况下也会生出不定芽,形 成芽丛。 2)不定芽的发育 在培养中由外植体产生不定芽,通常首先要经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的细 胞。然后,经再分化,即由这些分生组织形成器官原基,它在构成器官的纵轴 上表现出单向的极性(这与胚状体不同)。多数情况下它形成芽,后形成根。 另一种方式是从器官中直接产生不定芽,有些植物具有从各个器官上长出不 定芽的能力如矮牵牛、福禄考、悬钩子等。当在试管培养的条件下,培养基中 提供了营养,特别是提供了连续不断植物激素的供应,使植物形成不定芽的能 力被大大地激发起来。许多种类的外植体表面几乎全部为不定芽所覆盖。在许 多常规方法中不能无性繁殖的种类,在试管条件下却能较容易地产生不定芽 而再生,如柏科,松科,银杏等一些植物。许多单子叶植物储藏器官能强烈地 发生不定芽,用百合鳞片的切块就可大量形成不定鳞茎。 在不定芽培养时,也常用诱导或分化培养基。用靠培养不定芽得到的培养物, 一般采用芽丛进行繁殖,如非洲菊、草莓等。
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4)配制MS铁盐母液
一般配制成100倍MS铁盐母液。 依次称取 EDTA二钠 3.73g FeSO4·7H2O 2.78g
配成1L母液,倒入1L试剂瓶中,存放于冰箱中。 所以MS母液有5种大量元素母液,加上MS微量元素母液、MS有机母液和MS铁盐 母液,共8种母液。 激素母液的配制 各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要单独配制,不能混合在一起,生长素类一般要先用
培养基配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培养基配制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一、培养基配制的基本步骤1. 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基所需的各种原料和试剂。
常用的培养基原料包括蛋白胨、葡萄糖、琼脂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适量的水和试剂的称量工具。
2. 称量试剂:按照配方中的比例,准确地称取所需的试剂。
在称量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并使用洁净的称量工具,以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3. 溶解试剂:将称取好的试剂溶解于适量的水中。
在溶解过程中,可以通过搅拌或加热的方式促进试剂的溶解。
溶解完毕后,应检查溶液的透明度和均匀性,确保试剂充分溶解。
4. 调整pH值:根据具体的培养基配方,使用酸碱溶液调整培养基的pH值。
通过逐滴加入酸碱溶液,并经过搅拌均匀,逐步调整pH 值至所需范围。
在调整pH值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调节,以免对培养细胞产生不良影响。
5. 加热消毒: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持续5-10分钟,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在加热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溢出和烧焦,同时要保持试剂的充分混合。
6. 灭菌冷却:将消毒完毕的培养基冷却至适宜的温度,通常为45-50摄氏度。
在冷却过程中,应避免引入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可使用无菌工作台或灭菌过滤器进行操作。
7. 分装保存:将冷却好的培养基分装到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并密封保存。
在分装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试剂接触到外界空气,以防止污染。
二、培养基配制的注意事项1. 实验环境要保持清洁,操作过程要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2. 在配制过程中,应准确称取试剂的质量,并按照配方中的比例进行配比,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和配方的准确性。
3. 在试剂溶解和调整pH值时,应充分搅拌均匀,确保试剂充分溶解和均匀混合。
4. 加热消毒时,应注意控制加热时间和温度,以避免试剂烧焦或溢出。
5. 冷却过程中,要避免污染和细菌的侵入,可使用无菌工作台或灭菌过滤器进行操作。
6. 培养基的分装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并尽快密封保存,避免试剂受到外界空气和微生物的污染。
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
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
1. 成分配方转换—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蒸馏水、天然水)—按配方称各种药物(依次添加)—加入足够的水(一药一勺,服完药后立即盖上瓶子)。
2. 解散淀粉溶解:少量的冷水进粘贴琼脂融化温度为95-97℃,加热时需搅拌以防烧焦。
3.调整pH值用1n盐酸或1n氢氧化钠将培养基调至所需值。
4. 过滤滤纸或棉。
(有时可以省略)5. 分装一般在烧瓶或试管中灭菌。
(1)三角瓶静态培养时,100ml培养基/ 250ml烧瓶的最大值不应超过150ml 培养基/ 250ml否则,在灭菌过程中,培养基的煮沸极易污染棉塞,造成细菌污染;如果进行瓶培养,15-20ml培养基/ 250ml三角瓶应通风良好。
(2)试管包装液体培养基通常填充4-5ml,约为试管高度的1 / 4;一般固体斜培养基为3-4ml,约为试管高度的1 / 5。
6. 用绷带包扎包装完毕后,塞好棉塞,用牛皮纸包好棉塞,防止灭菌时湿气进入,弄湿棉塞。
7. 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按照配方中要求的温度和压力进行。
如果灭菌温度过高,营养成分就会被破坏培养基中的糖和氨基酸会使培养基的颜色变深。
8. 斜灭菌后,需要倾斜的试管应在加热过程中倾斜放置,使其固化成一个斜坡,约占试管长度的1 / 2。
9. 存储中可以使用不污染被放置在30℃后一天。
通常用牛皮纸包好,置于2-8℃冰箱中保存。
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以简述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配制培养基是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培养基是供给细胞或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的溶液,通过合适的配制可以提供细胞或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调节pH值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下面将简要介绍配制培养基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基本步骤:1. 确定培养基配方:根据研究目的和被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无机盐、有机营养物、维生素和生长因子等。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如血清、抗生素等。
2. 计算配方中的成分:根据所选培养基配方,按比例计算各个成分的用量。
注意根据实验需求调整各个成分的浓度,确保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满足细胞或微生物的需求。
3. 配制溶液:将所需的固体成分称取并溶解于适量的溶剂中,通常是蒸馏水。
溶解固体成分时,可以先将其加热至溶解温度,然后搅拌均匀。
4. 调节pH值:使用酸或碱溶液调节培养基的pH值至所需范围。
pH值的调节对于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一般培养基的pH值在7.0左右。
5. 滤过消毒: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溶液通过0.22微米的滤器进行滤过消毒,以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滤过消毒后的培养基应保存在无菌条件下,避免细菌再次污染。
二、注意事项:1. 严格按照配方计算成分的用量,避免过量或不足,以免影响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使用高纯度的试剂和溶剂,以确保培养基的质量和纯度。
3. 注意培养基的pH值调节,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
4. 注意培养基的温度调节,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的温度应与被培养的细胞或微生物的生长温度相匹配。
5. 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应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使用无菌器材和耗材。
6. 培养基的保存应在低温和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营养物质降解和细菌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配制的基本过程
1.配制溶液
向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后补足所需水分。
对蛋白胨、肉膏等物质,需加热溶解,加热过程所蒸发的水分,应在全部原料溶解后加水补足。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上述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完全融化。
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
2.调节pH值
用pH试纸(或pH电位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pH值为止。
3.过滤
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
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
4.分装
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
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
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
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
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
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毫米的试管,约装3~4毫升(1/4~1/3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220毫米的试管约装12~15毫升。
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5.加棉塞
分装完毕后,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
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过滤空气,避免污染。
棉塞应采用普通新鲜、干燥的棉花制作,不要用脱脂棉,以免因脱脂棉吸水使棉塞无法使用。
制作棉塞时,要根据棉塞大小将棉花铺展成适当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块,铺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圈成的圆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时左手食指与姆指稍稍紧握,就会形成1个长棒形的棉塞。
棉塞作成后,应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应紧贴内壁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沿皱折侵入。
棉塞不要过紧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为合适。
棉塞的2/3应在管内或瓶内,上端露出少许棉花便于拔取。
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
6.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培养基灭菌后,如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须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
(1)制作斜面培养基。
在实验台上放1支长0.5~1米左右的木条,厚度为1厘米左右。
将试管头部枕在木条上,使管内培养基自然倾斜,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
将刚刚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皿约倒入10毫升,以铺满皿底为度。
铺放培养基后放置15分钟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再5个培养皿一叠,倒置过来,平放在恒温箱里,24小时后检查,如培养基末长杂菌,即可用来培养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