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经济学第1章运输经济学概述
第1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学习目的】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 运输经济学学科构成及其发展,运输经 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基本方 法;掌握交通运输的经济性质和运输产 品的特性;熟悉运输市场及其特征、功 能和市场主体;了解各类运输市场的主 要特征。
第一节 运输与运输经济学
• 一、交通运输和运输经济学 • 交通运输是指通过使用运输工具和设 备,有目的的将人和货物从一个地方 转换到另一个地方,实现空间场所变 动的载运和输送活动
• (一)交通运输的地位 •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历史息息相关, 代 表着人类的文明和科学技术地发展。 • 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它所进行的是特 殊的物质生产。 • 在我国建立统一市场,带动农村经济 的发展。
运输进入机器生产阶段,经历了四个不 同的发展时期。
• 运输发展 水运
(18-19s初)
综
合
运 铁路
四、运输市场的特征
• • • • • • • 1.运输市场的基本特征 (1)运输市场是国民经济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 (2)运输市场为社会提供运输劳务。 (3)运输市场与商品市场成正比关系。 (4)运输市场的区域性极强,自然垄断。 (5)运输市场的供求和价格波动性极强。 (6)运输市场竞争复杂。同一运输方式内部竞争, 运输方式替代竞争。
(三)本书的内容和体系结构
• 全书共分11章,具体涉及到运输经济学 基本理论,运输需求与效用,运输供给 与弹性,运输成本,运输价格、收益与 价格策略,运输市场竞争和运输定价策 略,运输资源配置,交通运输与国民经 济,运输政策,国际运输市场,国际运 输与服务贸易。
四、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 1.资源使用的交替关系原理
3.当代运输经济学的发展
• 本世纪初,基于运输的战略功能被高 度强化,交通运输的国有化和国家的 高度干预,交通运输学的研究大为停 滞。 • 60年代以后对运输经济学研究的兴起, 人们在新的形势下又重视起运输经济 学的研究 • 物流学,运输福利学,运输基础建设 论证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 定义:交通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经济特性、运行规律以及交通运输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运输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以及这些活动对经济效率、社会福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 研究对象:(1)交通运输服务的供需关系,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运输成本与运输价格的形成机制。
(3)交通运输网络的设计、优化与效率。
(4)交通运输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5)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6)交通运输企业的市场结构、竞争策略和规制。
(7)交通运输项目的投资评估与融资问题。
二、交通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实证分析:(1)描述性统计:收集和分析交通运输相关数据,描述现象的概况。
(2)因果推断:通过回归分析、实验设计等方法,探究交通运输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 规范分析:(1)福利经济学:评估交通运输政策对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整体福利的影响。
(2)成本收益分析:比较交通运输项目的成本与收益,为决策提供依据。
3. 定量分析:(1)数学建模:构建交通运输需求的函数模型、运输网络优化模型等。
(2)计量经济学:运用统计软件对交通运输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4. 比较分析:(1)时间序列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的交通运输发展状况。
(2)横截面分析:比较不同地区或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
5. 系统分析:(1)系统动力学:研究交通运输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反馈机制。
(2)网络分析:研究交通运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功能。
三、交通运输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阶段:(1)早期关注点:运输成本、运输效率、运输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
(2)代表人物:Alfred Marshall, Walter Isard等。
2. 现代阶段:(1)20世纪中叶:运输经济学开始关注运输政策、市场结构和消费者行为。
(2)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强调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和交通运输的外部性。
运输经济学第1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3.当代运输经济学的发展
• 本世纪初,基于运输的战略功能被高度强化,交通运输的国有化和国 家的高度干预,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大为停滞。
• 60年代以后兴起 • ①运输实际分布及物流管理的发展; • ②对城市运输的社会福利; • ③运输对发展中国家发展研究。 • 运输与土地利用 • 国家干预的撤销和运输市场化程度的深入发展 • 国际运输和运输福利、第三世界运输投资效应 • 计量经济技术、成本投资分析成为促进手段。 • 交通安全、交通拥挤、空气污染、
进行分类。 • 第一产业是直接对自然界存在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
的产业部门 农业、畜牧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 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生产的产业部门 制造业和矿业 • 第三产业是不直接创造物质资料, 生产和生活服务 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通信、商业、金融、专业服务、 行政管理、军队和律师业等
(1)市场机制
• 1)供求机制。 • 2)竞争机制。 • 3)风险机制。 • 4)价格机制。 • 5)出入市场机制。
• 运输市场的构成和运作规律; 题;
投资和运输资源配置; • 国际运输的比较优势等。
(二)运输经济学研究的特点
• 1.经济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 (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方法 • (2)静态的、比较静态的和动态的分析 •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 2.运输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 • (2)系统性 • (3)国际比较分析 • (4)经济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3)其他早期西方经济学家对交通运输的研究 • 1850年伦敦大学教授D拉德那《铁路经济》
• 奥地利经济学家E.萨克斯(E.Sax)1878年《国民经济 中的运输工具》
• 陈贻龙、邵振一所著《运输经济学》 • 严作人,张戎 著《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经济学Ch1 - 绪论

第一章交通运输与经济学1.1.a)出行需求是衍生需求–这意味着对它的使用者来说它是费用/负担交通运输最重要的特性可能就是对它的需求不是因交通运输本身产生的。
换句话说,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是派生的,是人们为了完成其它活动而不得不使用交通运输所产生的。
只有合理的交通运输供给才能使社会中其他众多好处为人们顺利享用。
可以说,交通运输是改善个人福利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常是通过旅行到达目的地并在目的地获得他们渴望的好处。
由此可见,旅行不是目的、在目的地获得自己渴望的好处才是真正的目的。
因此,作为获得该好处不得不进行的出行本身应该尽可能的短。
在此过程中,出行或旅行本身对出行者来说是一种负担或获得所渴望好处的成本/费用。
当然也有一些坐在观光车上的游客和为了寻求刺激而在道路上飙车或乘坐私人飞机放松的出行者1,但这毕竟还是少数。
同样,货运用户认为运输是他们生产函数中的一项费用/成本。
因此,他们力图把它最小化。
运输需求的衍生特性在日常讨论中常常被遗忘,但它是一切运输经济理论、原则和实践的基础。
b)运输供给是特有的一来运输需求有特定特点;当然,这样的特点却不是独一无二的。
另外,供应层面的某些方面对于运输来说却是完全特有的。
更具体地说,设施的某部分是“可动”的;因此,其特性与固定设施(如轨道、机场等等)完全不同。
固定的那部分使用年限通常极长且替换费用很高。
在制造行业,尽管多数工厂有一个物理寿命(最多百年);但在运输领域,今天依然还在使用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修建的道路、桥梁和港口等(如赵州桥、泉州港)。
进一步而言,几乎没有运输基础设施还有其他替代用途。
当然,某些之前的水路变成休闲区,但这只是例外(比如京杭大运河的某些河段)。
反过来,多数可动设施寿命相对较短,常常会因老化等物理原因而被替换,但固定设施往往是因技术落后而被更换。
运输的可动部分相对也很便宜,而且如果在某个市场上需求下降,它们可以在其它市场上找到应用。
例如,一辆公交车可以变换到不同路线上或者换一种服务形式——用技术的术语来讲就是:运营者很少有不能回收的成本。
运输经济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论

马克思的运输经济理论 商品交换手段 社会经济存在的形式 流通领域的延续 物质生产部门 影响资本的运转 运输业影响资本主义经济
当代运输经济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的兴起
发展的原因 运输工具的发达 国际范围上的投资建设 经济学本身的发展 物流学科的完善
资源使用的交替关系原理
54% 中国主要年份货物周转量统计(1978--2003) 2003年12月31日采集 32%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1 1992 1993 货物周转量 9829 12026 18365 26207 27986 29218 30525 铁路 5345 5717 8126 公路
13050 13106 13270 12560 12910 13771 14694 15658
4486
4695 5011 5272 5483 5724 6129 6330 6783
15687
17552 17863 19235 19406 21263 23734 25989 27511
612
590 585 579 606 628 636 653 683
四、运输市场的特征 运输市场的基本特征 国民经济市场体系的重要基础 为社会提供没有实物形态产品的运输劳务 与商品市场成正比的变化 区域性强 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极强 竞争复杂
社会主义运输市场建设的特征 微观基础 统一的国内运输市场 遵循价值规律的市场调节 社会主义法制 国有的必要性 运输体系互相配合
注:单位:亿吨公里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4》
水运 3779 5053 7729 11592 12955 13256 13861 管道 430 491 603 627 0.11% 621 617 608 民用航空
运输经济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17
运 输 经 济 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 7、货运强度
• 货运强度是指单位经济产值所产生的货物周转量。 • 8、运输弹性系数 • 运输弹性系数是指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增长速 度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之比。
• 9、运输供给
• 运输供给是指运输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在各种可 能的运价水平意愿并能提供的各种运输产品的数 量。
例:
M地的
某商品
A(
成本:6元) (运价:2元)
(
成本:4元)
B
(运价:6元)
M
二、运价下降 2 / 3(66.7%): A地运价下降了: 1.33 元 M地该产品的总成本为 6.67 元, B地运价下降了: 4元 M地该产品的总成本为 6 元 —— (低于A 地产品) 现运输成本占总成本 33.3% 。
例:
M地的
某商品
A(
成本:6元) (运价:2元)
(
成本:4元)
B
(运价:6元)
M
来自B地:原总价10元 运输成本占了60%。 运价下降了:3元 M地产品总成本为7元 (与A地产品相同 ) 运输成本占了总成本: 42.9%,比原来下降17.1%。
来自A地:原总价8元 运输成本占25%。
一、运价下降50%:
因此他认为对市场的约束——无论是由政府规定还 是由垄断者提出,也无论是关于生产还是关于外贸— —都会限制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行,并最终损害工人和 消费者的利益。
13
运 输 经 济 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亚当〃史密斯关于具有自律性的“看不见的 手”的学说,是他对于现代经济学的不朽的 贡献。
14
运 输 经 济 学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

《交通运输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运输需求概述一、运输经济学导论1. 运输经济学的定义: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专注于研究运输活动中的资源配置、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
它旨在通过经济分析,提高运输系统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优化运输结构,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2.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运输市场的结构和行为- 运输企业的运营与管理- 运输政策的设计与评估- 运输需求与供给的规律- 运输成本的形成与控制- 运输价格的决定与影响3. 运输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描述和解释现实中的运输现象。
- 规范分析: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运输经济活动的理想状态和改进方向。
- 定量分析: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运输问题进行量化研究。
- 定性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概念分析来探讨运输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二、运输的分类1. 按运输方式分类:- 公路运输:使用汽车、摩托车等在道路上进行的运输。
- 铁路运输:利用铁路轨道和机车车辆进行的运输。
- 水运: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的运输,包括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 航空运输:使用飞机在空中进行的运输。
- 管道运输:通过管道输送流体和气体等物资的运输方式。
2. 按运输对象分类:- 货物运输:涉及各种商品和物资的运输。
- 旅客运输:涉及人的位移,包括城市公共交通、长途客运等。
3. 按运输范围分类:- 长途运输:跨越较大地理范围的运输。
- 短途运输:在较小地理范围内进行的运输。
- 城市运输:城市内部的运输活动。
- 农村运输:农村地区的运输活动。
三、运输需求1. 运输需求的定义: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物或旅客为实现空间位移而愿意且能够支付的运输服务量。
它反映了社会经济活动对运输服务的需求。
2. 运输需求的特性:- 空间性:运输需求产生于货物或旅客的起点与终点之间,具有明确的空间方向。
- 时间性:运输需求具有时效性,需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
运输经济学

≈ P0*△Q+△PQ0
∆Q Q E = ∆P P Q ∆Q = 0 ∆P • E P0 带入上式 ∆R 中,则有 ∆R = P0 • ( Q0 ∆P • E) + ∆ P • Q 0 • E P0
= ∆ P • Q 0 • (1+ E )
②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
EI = (∆Q/ Q) /(∆I / I ) = (∆Q/ I ) • (I / Q)
运输需求弹性种类: 运输需求弹性种类: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 叉弹性。 叉弹性
①需求价格弹性 :
需 量 动 分 求 变 百 比 ∆Q / Q ∆Q P Ep = = = • 价 变 百 比 格 动 分 ∆P / P ∆P Q
需求价格弹性值的大小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需求价格弹性值的大小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a) 运输服务商品的必需程度。 运输服务商品的必需程度。 (b) 运输服务商品的可替代性。 运输服务商品的可替代性。 (c) 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或货值的高低。 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或货值的高低。 大 (d) 运输服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运输服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e) 资源的分布与工业的布局。 资源的分布与工业的布局。 程度高Ep 程度高Ep小 Ep小 可替代性高Ep 可替代性高Ep大 Ep大 货值高Ep 货值高Ep小;货值低Ep Ep小 货值低E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1)交通运输业属于物质生产部门 需要投入生产设备(物化劳动)和劳动,并以消耗物
化劳动为主,也具有生产运输产品的产出能力; 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 (2)交通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 当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产业进行分类: 第一产业是直接对自然界存在的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
的的将人和货物从一个地方转换到另一个地方,实现 空间场所变动的载运和输送活动。
交通运输的地位
➢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历史息息相关, 代表着人类的文明 和科学技术地发展。
➢ 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它所进行的是特殊的物质生产。 ➢ 在我国建立统一市场,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运输进入机器生产阶段,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农业生产; 运输劳动不是创造新的使用价值而是使原来的使用价
值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只改变它们的空间位置。 (2)运输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的 运输生产并不创造有形产品,只是改变劳动对象的空
间位置,所以运输生产过程,同时也就是消费过程: 运输产品不能像工农业产品那样可以调拨、可以储存,
运输产品是无形的,既不能调拨也不能储存。
我国《辞海》中: 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 的的空间位移。 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 邮政是信件和包裹的传递,电信是语言、符号 和图象的传输。
疑问
?
什么是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是以怎样的轨迹发展的?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业的概念、性质与特点
一、交通运输的概念 交通运输是指通过使用运输工具和设备,有目
并不是 原因在于?
运输的含义
并不是,原因在于: (1)运输只能是指一定范围内,利用人们公认的运输工
具所发生的人员与物品的空间位移,而利用其他介质 的载运及输送并不是运输活动。如输电、输水、供暖、 供气和电信传输。 (2)即便人们公认的公共运输工具所完成的人员与物品 的位移,也并不完全属于运输活动。如消防车、电视 转播车、洒水车、空中救援飞机等。它们虽属于公共 运输工具,但行驶的直接目的并不是为了完成人员与 物品的空间位移
伐,形成星型和放射状的城市结构,使城市与农村的结合更加紧 密。 国际运输的发展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往来 更为密切。 运输业的发展对社会人文结构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国防能力。
2、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1)运输劳动并不生产有形产品 运输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物质生产,它不同于普通的工
第一章 运输经济学概述
【学习目的】
➢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运输经济学学科构
成及其发展,运输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 研究的基本方法;
➢ 掌握交通运输的经济性质和运输产品的特性; ➢ 熟悉运输市场及其特征、功能和市场主体; ➢ 了解各类运输市场的主要特征。
运输这个词汇被广泛使用。
随着现代物流的产生与不断发展,运输 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产的产业部门; 第二产业是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生产的产业部门; 第三产业是不直接创造物质资料, 生产和生活服务。
2、交通运输业的性质
(3)交通运输业是经济与社会的基础结构 1)公共设施。 2)公共工程。 3)运输设施。
(4)交通运输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5)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状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什么是运输?
?
运输的含义
运输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活动之一,
是一项范围广泛、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密切 相关的活动。那到底什么是运输呢?
l 所谓运输,是指人员或物品借助于运力
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生的位 置移动。
运输的含义
运力系统:是指由运输设施、路线、设备、 工具和人力组成的,具有从事运输活动能力的 系统。 运输包括客运与货运 问题:是不是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所有的人员 与物品的空间位移都属于运输呢?
运输发展
水运
(18-19s初)
铁路
(19s30年代到20s30年代)
管道、公路、航空
(20s30年代-)
综 合 运 输 时 代
(20s5 0年代-)
交通运输的性质及特点
一、交通运输的经济性质
1、交通运输业的组成
五类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 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港口、车站、机场、货运站,以及相关的装卸、搬 运、理货、仓储
综上所述:
运输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路及其设施和运
输工具来实现人员与物品空间位移的一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交通与运输是否相同?
其实二者并不相同。 交通是指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交通强调的是运输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情况,而与 交通工具上所载人员、物资的有无和多少没有关系。 运输强调的是运输工具上载运人员与物资的多少、位移 的距离,而不是特别关心使用何种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 方式。 当然,在有载时交通的同时也就是运输的过程。 交通是运输的前提,而运输又是交通有实际意义的保障。
2、交通运输业的特点
(3)运输劳动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 运输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它不能摆脱对自然条件的
依赖; 运输业的工作场所、运输设备及工作人员分散性很大、
流动性很强,点多、线长、面广,更要强调安全生产。 (4)运输业是具有一定垄断性的资本密集型产业 构成运输业的资本与其它产业不同,只包括垫付在劳
运输的含义
并不是,原因在于: (3)在家里、工作单位和其他各种建筑物内人员与物品
的空间位移,也不属于运输的范畴。 (4)室外人员与物品的空间位移如果是由室外活动形质
直接引起的,同样不属于运输的范畴。如人在公园或 游乐场内的活动、空中游览,以及建筑工地由运输工 具完成的人员与物品的空间位移等
运输的含义
动资料和劳动者方面的资本这两部分: 运输业中固定资本所占的比重异常巨大,资本的有机
运输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变革产生影响
运输的发展促进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不仅资源开发能力提高, 而且资源利用效率随之提高。
运输的发展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社会的分工更加细致,分工 的范围更加广泛。
运输的发展扩大产品销售的空间。 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商品的流通,稳定社会物价,保持人民生活的
水平不断提高。 运输发展使得现代城市结构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扩大城市化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