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河精密水准测量
跨河高程传递 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一二等水准测量方法

跨河高程传递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一二等水准测量方法作者:郑林来源:《地球》2013年第11期[摘要]跨河高程传递的测量技术有很多,本文主要简述了精密三角高程的方法来代替一二等水准测量方法的过程,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CB/r12897-2007)规定了精密三角高程法跨河水准测量的作业方法。
此方法应用于长距离三角高程多个项目大桥高程控制网。
探讨了一下其中几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及精度,得出了减弱各项误差从而提高精度的一些相关结论。
[关键词]跨河高程传递精密三角高程二等水准测量[中图分类号] P21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106-2目前高程测量方法一般分为几何水准测量、GPS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三大类。
用传统水准的方法测定点与点之间的高差,所得到的地面点高程精度较高,普遍用于建立国家高程控制点。
跨河三角高程测量以它的测量时间、生产效率优于几何水准测量得以广泛应用,尤其在山区、水域作业,几何水准测量困难,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发挥了很大优势,解决了几何水准测量难以解决的高程传递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例如莱卡TC2002、TCA2003测距测角的精度大大提高。
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又可以减弱或者消除三角高程测量中各种误差源的影响,从而达到高等级水准测量的精度。
1具体跨河精密三角高程作业方法现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精密三角高程法跨河水准测量作业应布设成大地四边形,跨海测量既是通过该方法对近海海岛进行高程传递。
如图l所示。
该图形由四条跨河边构成三个独立的闭合环。
具有检核条件较多的优点。
①水准仪测定本岸站点间高差hAB和hCD。
②用全站仪测量测站点问距离D-AC、D-AD、D-BC、D-BD。
③垂直角观测程序:(a)A、C两点设全站仪,B、D两点设标尺,首先观测本岸近标标定仪器高,测定bB,bD然后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尺,测定aAD、aCB;(b)A 点仪器不动,C点移到D点,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尺,测定aAC、aDB;(c)D点仪器不动,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尺,测定aBC、aDA;(d)B点仪器不动,观测本岸近标尺,测定bA,再将D点仪器移回到C点,同步观测对岸远标尺,测定aBD、aCA,最后,c点仪器观测本岸近标尺。
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跨河水准测量是指跨越江河、湖泊等水域进行水准测量的方法。
它是为了测量跨越水域的两点之间的高差而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水准测量方法。
以下是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
1. 选择测量路线:首先需要选择一条合适的测量路线,确保路线经过待测的两点,并尽量避开干扰物和水域中的船只等。
2. 设置测站:在测量路线上选择两个合适的位置,分别作为测站 A 和测站 B。
测站应尽量靠近待测的两点,并确保在视野范围内能够观测到对岸的水准标尺。
3. 测量高差:在测站 A 和测站 B 上分别架设水准仪,并观测对岸的水准标尺。
通过水准仪读取水准标尺上的读数,计算出测站 A 和测站 B 之间的高差。
4. 测量距离:使用测距仪或其他测量工具,测量测站 A 和测站 B 之间的水平距离。
5. 计算高差:根据测量得到的高差和距离,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或其他数学方法计算出待测的两点之间的高差。
6. 数据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结果的精度。
7. 结果报告:将测量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测量日期、测量人员、测量路线、高差和距离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跨河水准测量需要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避免风、雾等因素对观测的影响。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浅谈跨河大桥水准测量技术应用

浅谈跨河大桥水准测量技术应用跨河水准测量由于受多种自然条件影响,其测量精度可靠性一直是水准测量的难题,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跨河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场地选择、场地布设、观测方法等内容。
标签:跨河水准测量经纬仪倾角法观测近标尺精度分析1跨河水准简介当水准测量必须跨越江河进行观测时,其视线长度要比一般情况长得多(几百米甚至一公里以上),这样就会产生误差:由于前、后视线不能相等,产生仪器ⅰ角误差;由于跨越障碍的视线大大加长,大气垂直折光影响必然增大;由于视线长度的增大,水准标尺上的分划线,在望远镜中观察就显得非常细小,甚至无法辨认,因而也就难以照准和无法读数。
本文针对上述几个误差问题,通过实际的工程应用,介绍了跨河水准测量的一般技术及其关键步骤。
2任务概况以某市跨河大桥为例,桥梁设计2090米,造型为钢拱结构。
为了建立该桥施工首级高程控制,需实施跨河水准,传递高差。
此段江面约宽700米,北岸为丘陵地,施测时已挖土,南岸为一片菜地,视线开阔。
根据考察实地后和综合分析,项目组选用经纬仪倾角法实施跨河水准。
3跨河水准测量3.1跨河地点的选定根据跨河水准测量的特点,为保证精度要求,跨河地点的选择及其布设应尽可能完善以减弱各种误差的影响。
要满足以下要求:(1)选于测线附近,利于布设工作场地与观测的较窄河段处;(2)跨河视线不得通过草丛及干丘、沙滩的上方;(3)两岸由仪器至水边的一段河岸,其距离应近于相等;(4)过河视线方向,宜避免正对日照方向。
3.2场地布设根据现场及仪器情况,在跨河两岸设置的仪器站和标尺点应构成对称的图形,我们选择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布设。
布设方法,使用全站仪和棱镜及皮尺配合,先在北岸(如Ⅰ1 b1)用皮尺放好Ⅰ1 b1长度,一般要求10左右,根据实地此次量取8.68米,然后可在b1上摆全站仪观测Ⅰ2 ,全站仪垂直角设置在水平视线上,实现两岸基本同高的要求,此时Ⅰ2可打木桩选定,b1Ⅰ2长度675.54米,再把全站仪移至Ⅰ1 上摆站,对岸可用皮尺一段放在Ⅰ2上,另一端設置为8.68米,与Ⅰ1 b1同长度,棱镜放在另一端上以Ⅰ2为圆心前后移动,使全站仪测得的Ⅰ1 b2与b1Ⅰ2长度相同,同时注意高度基本一致,就实现了两岸视线长度基本相同的要求。
特大桥跨河水准及控制测量

桥梁是公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桥位的控制测量中,一般精度要求较高,特别是特大桥的桥位控制网更是如此。
建立特大桥的桥位控制网的传统方法,一般是采用测角网,随着电磁波测距仪的广泛应用,又出现了测边网。
测角网有利于控制方向误差,而测边网有利于控制长度误差。
为了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现在一般布设同时测角和测边的边角网。
桥梁施工控制网是全桥施工测量的基准。
控制网布置是否合理和能否达到预定精度要求,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
测量施工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种。
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施工中平面放样的需要,并保证所放样的平面点坐标满足施工的精度要求。
一、特大桥控制网布设要求特大桥的桥位控制网的布设除满足三角测量本身的需要外,还要求控制点应选在不被水淹,不受施工干扰便于放线的地方,并且其中两点应设在桥轴线上,桥轴线上的控制点间应实测距离,基线应尽量与桥轴线垂直。
基线长度一般不小于桥轴线长度的0.7倍,困难地段不小于0.5倍。
桥位控制边角网应根据地形情况以及桥梁长度进行布设,若桥位有一岸有障碍物或其它因素不宜测定基线的地形,可布设为双三角形;若两岸均有一侧不宜测定基线的地形,可布设为四边形;若两岸是两侧均可测定基线的地形且长度>2000m时可布设双四边形。
由测量平差原理可知,如果三角形的所有边和角都测了,无论采用条件平差还是采用间接平差,都会大量增加法方程式的解算工作。
因此布设边角网时,还需考虑计算的难易、繁简,一般情况下,不一定观测所有的边长,尽可能采用较简捷的方法进行布网和观测,只要有足够的多余观测可作为检核即可。
二、特大桥梁施工控制网的观测方案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观测方案主要有测角网、测边网和边角网几种。
(一)测角网是用经纬仪观测控制网的所有内角,并在每岸各丈量一条基线其它边长根据基线及内角推算。
测角网的精度主要由测角的中误差控制,这种网的外业工作量较大,一般在测距工具受到限制时考虑采用。
跨河测量

当水准路线需要跨越较宽的河流或山谷时,因跨河视线较长,超过了规定的长度,使水准仪i角的误差、大气折光和地球曲率误差均增大,且读尺困难。
所以必须采用特殊的观测方法,这就是跨河水准测量方法。
图8-3进行跨河水准测量,首先是要选择好跨河地点,如选在江河最窄处,视线避开草丛沙滩的上方,仪器站应选在开阔通风处,跨河视线离水面2~3m以上。
跨河场地仪器站和立尺点的位置见图8-3。
当使用两台水准仪作对向观测时,宜布置成图中的(a)或(b)的形式。
图中I1、I2为仪器站,b1、b2为立尺点,要求跨河视线尽量相等,岸上视线I1b1、I2b2不少于10m并相等。
当用一台水准仪观测时,宜采用图中(c)的形式,此时图中I1、I2既是仪器站又是立尺点。
这种布置除了要观测跨河高差和外,还应观测同岸点高差和,以便求出b1b2的高差。
跨河水准测量,当跨河视线在500m以下时,通常用精密水准仪,以光学测微法进行观测。
由于跨河视线较长,须要特制一觇板供照准和读数之用。
觇板构造如图8-4。
觇板上的照准标志用黑色绘成矩形,其宽度为视线长的1/2.5万,长度为宽度的5倍。
觇板中央开一小口,并在中央安装一水平指标线,指标线应平分矩形标志的宽度。
用光学测微法的观测方法如下:1.观测本岸近标尺。
直接照准标尺分划线,用光学测微器读数两次。
2.图8-4观测对岸标尺。
照准标尺后使气泡精密符合,测微器读旋到50。
指挥对岸持尺者将觇板沿标尺上下移动,使觇板指标线置于水平视线附近,并精确对准标尺上的基本分划线,记下标尺读数,每次读数差不大于0.1S(mm),S为视线长(m),如此构成一组观测。
然后移动觇板重新对准标尺分划级,按同样顺序进行第二组观测。
以上1、2两步操作,称一测回的上半测回。
3.上半测回完成后,立即将仪器迁至对岸,并互换两岸标尺。
然后进行下半测回观测。
下半测回应先测远尺再测近尺,观测每一标尺的操作与上半测回相同。
由上、下半测回组成一测回。
用两台仪器观测时,应从两岸同时作对向观测。
最新 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及其平差处理方法-精品

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及其平差处理方法1 概述《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规定:当一、二等水准路线跨越江河、峡谷、湖泊、洼地等障碍物的视线长度在 l00m以内时,可用一般观测方法进行施测,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一次仪器高度,观测两次的高差之差应不超过 1.5mm,取用两次观测的中数。
若视线长度超过 100m 时,则应根据视线长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选用特殊的方法进行观测。
某一等水准网跨河段长度约为 530 米为保证该工程顺利实施,选用合适的跨河水准测量方法是的关键工作之一,本工程实例,采用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精度要求达到国家一等水准准测量精度,仪器采用徕卡 TS30(测角精度0.5“,测距精度 0.6mm+1ppm)。
2 观测网形及场地选择2.1 观测网形布设为提高跨河水准精度,减小气温、气压、大气折光的影响,测点C1、C2、D1、D2 近似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保证四个测点成一近似矩形。
跨河水准示意图如图 1.2.2 布设场地遵循原则2.2.1 观测墩建在测线处于河段较狭窄处,保证其同意水平面上。
跨河视线不得通过草丛,干丘、沙滩的上方,且保证避免正对日照方向。
2.2.3 两岸由仪器至水边的一段河岸,其距离应近于相等,其地貌、土质、植被等也应相似,仪器位置应选在开阔、通风之处,不得靠近墙壁及土、石、砖堆等。
3 施测方法在 D1 架 TS30,分别照准 C1、C2、D2,得到一测回观测高差:(S为斜距,δ为竖角),两点之间的高差为S×sinδ+i-(li 为仪器高,l 为目标高),C1 点的高程为Hc1=HD1+S×sinδ+i-l,C2、D2 的高程同理可得。
利用以上三点的高程求 C1 D2、C2 D2 之间的高差。
HD1,i 均一样,相互抵消,若目标高相等则高差等于S×sinδ的差值。
为了使目标高也相互抵消,可以先全部采用使用同一型号的棱镜及觇标,这样目标高可看成一致,但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为消除不同的目标高对观测高差的影响,把棱镜及觇标分成 A、B 两组,A 组总与仪器在一起,B 组总是在仪器的对岸,这样往返测求平均高差则影响抵消。
跨河水准测量方法与精度分析

跨河水准测量方法与精度分析LT摘要工程建设时水准线路布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江河、宽沟、湖泊、山谷等障碍物,有时候根据测量任务的需要,必须通过这些障碍物进行精密水准测量。
这个时候,通常的水准测量方法无法实现,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和设备在保证一定测量精度和施测可行性的前提下,来完成障碍物的跨越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法几何水准测量、光学测微法水准测量、倾斜螺旋法水准测量、经纬仪倾角法水准测量、测距三角高程法水准测量、GNSS水准测量等方法。
本文对这些方法分别进行了论述和精度分析。
文章最后采用重庆朝天门观测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对整个测距三角高程法的计算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纬仪倾角法,倾斜螺旋法,光学测微法,测距三角高程法,GNSS高程测量,精度分析ABSTRACTWhen construction standard line layout process will inevitably encounter rivers, wide ditch, lakes, valleys and other obstacles, sometimes necessary measurement tasks must be precise leveling through these obstacles. This time, the usual method of leveling is not possible, and therefore require special methods and equipment at guaranteed measurement accuracy and test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the prerequisite to complete the obstacle across measurements. River - crossing Leveling basic methods including direct geometric leveling method, optical micrometer method leveling, tilt leveling screw method, dip method theodolite leveling, EDM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 leveling, GNSS leveling and other methods. In this paper, these methods were discussed and precision analysis. Finally, using the Chao tian men observation data in tabular form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ntire EDM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 were analyzed.Key words: Theodolite dip method, tilt spiral, optical micrometer law, EDM trigonometric leveling method, GNSS height measurement, precision analy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2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 (2)2.1 直接几何水准测量法 (2)2.2 水准仪法 (2)2.2.1 倾斜螺旋法 (2)2.2.2 光学测微法 (2)2.3 经纬仪法 (2)2.3.1 经纬仪倾角法 (3)2.3.2 测距三角高程法 (3)2.4 GPS水准测量法 (3)3跨河水准测量的方法原理及精度分析 (4)3.1 测距三角高程法 (4)3.1.1 测距三角高程方法一 (4)3.1.2 测距三角高程方法二 (6)3.1.3 观测高差中误差的精度分析 (6)3.1.4 对向观测高差闭合差限差的精度分析 (7)3.1.5 环线闭合差限差的精度分析 (8)3.2 经纬仪倾角法 (8)3.2.1 近标尺观测的精度分析 (9)3.2.2 远标尺观测的精度分析 (9)3.3 光学测微法 (10)3.3.1 观测河流本岸近标尺的精度分析 (11)3.3.2 观测河流对岸远标尺的精度分析 (12)3.3.3 水准管气泡居中误差的精度分析 (12)3.3.4 安置误差和远标尺觇板的精度分析 (13)3.3.5 进行远标尺观测时照准误差的精度分析 (13)3.3.6 仪器i角和大气折光影响的精度分析 (13)3.3.7 温度和温度梯度影响的精度分析 (14)3.4 倾斜螺旋法 (16)3.4.1 河流本岸近标尺观测的精度分析 (18)3.4.2 河流对岸远标尺观测倾角αβ、的精度分析 (18)3.4.3 远标尺观测读数A的精度分析 (18)3.4.4 大气折光和仪器i角的精度分析 (19)3.5 GNSS水准测量的原理及方法 (20)3.5.1GPS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分析 (20)3.6 跨河水准测量方法的对比分析 (22)4测距三角高程水准测量的工程实例 (23)4.1 仪器高的计算 (23)4.2 测距边和测距气象的改正计算 (24)4.3 平差计算示意图 (25)4.3.1 平差结果 (26)4.3.2 最后计算结果 (26)5结束语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29)1绪论跨河水准测量方法和精度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跨越不同的障碍物和不同跨河工程所需的水准测量的精度不一样,因此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及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的水准测量方法,以便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作需求,达到制定出最优的测量方案,既能满足各项要求,又便捷可行,还能降低成本。
5.8 跨河水准测量

2)跨越场地的布设
hb1b2 ( B1 1 ) ( A1 2 ) hI2b2
hb1b2 hb1I1 ( B2 2 ) ( A2 1 )
hb1b2
1 (hb1b2 hb1b2 ) 2
河南城建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控制测量学》
第11页
• 由于近尺的读数是用光学测微器测定,因此必须在远尺读 数中预先加上平行玻璃板在垂直位臵时的光学测微器读数 C(对于N3为= 5mm),然后与近尺读数相减得到近、远尺 立尺点的高差,即 h b ( A C)
一测回的高差中数为 h 1 (h1 h2 )
§5.8 跨河精密水准测量
• 水准规范规定,当一、二等水准路线跨越 江河、峡谷、湖泊、洼地等障碍物的视线 长度在l00m以内时,可用一般观测方法进 行施测,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一次仪器高度, 观测两次的高差之差应不超过1.5mm,取 用两次观测的中数。若视线长度超过100m 时,则应根据视线长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 选用特殊的方法进行观测。
河南城建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控制测量学》
第24页
河南城建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控制测量学》
第25页
对任意一点正常高和正高之差,亦即任意一点似大地 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之差的差值是:
H常 H正 gm m H常 gm
假设山区
g m m 500mGal, H 常 8km
河南城建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控制测量学》
第6页
• 2)倾针螺旋法 • 当跨越障碍的距离很大(500m以上甚至1~2km),目 前所采用的是“倾斜螺旋法”。
河南城建学院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控制测量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河精密水准测量§5.6 跨河精密水准测量水准规范规定,当一、二等水准路线跨越江河、峡谷、湖泊、洼地等障碍物的视线长度在l00m以内时,可用一般观测方法进行施测,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一次仪器高度,观测两次的高差之差应不超过1.5mm,取用两次观测的中数。
若视线长度超过100m时,则应根据视线长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选用特殊的方法进行观测。
5.6.1 跨河水准测量的特点及跨越场地的布设由于跨越障碍物的视线较长,使观测时前后视线不能相等,仪器i角误差的影响随着视线长度的增长而增大,致使由短视线后视减长视线前视读数所得高差中包含有较大的i角误差影响;跨3图5-243越障碍的视线大大加长,必然使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增大,这种影响随着地面覆盖物、水面情况和视线离水面的高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同时还随空气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就随着时间而变化;视线长度的增大,水准标尺上的分划,在望远镜中观察就显得非常细小,甚至无法辨认,因而也就难以精确照准水准标尺分划和无法读数。
跨河水准测量场地如按图5-24布设,水准路线由北向南推进,必须跨过一条河流。
此时可在河的两岸选定立尺点21b b 、和测站21I I 、。
21I I 、同时又是立尺点。
选点时使11I b 与22I b 相等。
观测时,仪器先在1I 处后视1b ,在水准标尺上读数为1B ,再前视2I (此时2I 点上竖立水准标尺),在水准标尺上读数为1A 。
设水准仪具有某一定值的i 角误差,其值为正,由此对读数1B的误差影响为1∆,对于读数1A 的误差影响为2∆,则由1I 站所得观测结果,可按下式计算2b 相对于1b 的正确高差 2221)()(2111b I b bh A B h +∆--∆-='3将水准仪迁至对岸2I 处,原在2I 的水准标尺迁至1I 作后视尺,原在1b 的水准标尺迁至2b 作前视尺。
在2I 观测得后视水准标尺读数为2B ,其中i 角的误差影响为2∆前视水准尺读数为2A ,其中i 角的误差影响为1∆。
则由2I 站所得观测结果,可按下式计算2b 相对于1b 的正确高差)()(12221121∆--∆-+=''A B h h I b b b 取1I 、2I 测站所得高差的平均值,即)(21212121b b b b b b h h h ''+'= )]()()[(2122112211b I I b h h A B A B ++-+-=由此可知,由于在两个测站上观测时,远、近视距是相等的,所以由于仪器i 角误差对水准标尺上读数的影响,在平均高差中得到抵消。
仪器在1I 站观测为上半测回观测,在2I 站观测为下半测回观测,由此构成一个测回的观测。
观测测回数,跨河视线长度和测量等级在水准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跨河水准测量的全部观测测回数,应分别在上午和下午观测各占一半。
或分别在白天和晚间观测。
测回间应间歇330min ,再开始下一测回的观测。
事实上,按上述方式解决问题是有条件的,因为仪器的i 角并不是不变的固定值。
只有当跨越的视距较短(小于500m )、渡河比较方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观测工作时,上述布点方式才是可行的。
另外,为了保证跨越两岸的视线21I I 在相对方向上具有相同的折光影响,因此,对1I 和2I 的点位选择,应特别注意,这主要是为了解决由于折光影响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消除仪器i 角的误差影响和折光影响,最好用两架同型号的仪器在两岸同时进行观测,两岸的立尺点1b 、2b 和仪器观测站1I 、2I 应布置成如图5-25和图5-26所示的两种形式。
布置时尽量使2211I b I b =,1221b I b I =。
图5-25 图5-26为了尽可能使往返跨图5-27越障碍物的视线受着相同的折光影响,对跨越地点的选择应特别注意。
要尽量选择在两岸地形相似、高度相差不大而跨越距离较短的地点;草丛、沙滩、芦苇等受日光照射后,上面空气层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变化很快,产生的折光影响很复杂,所以要力求避免通过它们的上方;两岸测站至水面的一段河滩,距离应相等,并应大于2m;立尺点应打带有帽钉的木桩,以利于立尺。
两岸仪器视线离水面的高度应相等,当跨河视线长度小于300m时,视线离水面高度应不低于2m;大于300m时.应不低于(s4)m,s为跨河视线的公里数;若水位受潮汐影响时,应按最高水位计算;当视线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时,须埋设牢固的标尺桩.并建造稳固的观测台或标架。
5.6.2 观测方法1.光学测微法3若跨越障碍的距离在500m以内.则可用这种方法进行观测。
为了能照准较远距离的水准标尺分划并进行读数,要预先制作有加粗标志线的特制觇板,如图5-27所示。
觇板可用铝板制作,涂成黑色或白色,在其上画有一个白色或黑色的矩形标志线,如图5-27所示。
矩形标志线的宽度按所跨越障碍物的距离而定,一般取跨越障碍距离的1/25 000,如跨越距离为250m,则矩形标志线的宽度为lcm。
矩形标志线的长度约为宽度的5倍。
觇板中央开一矩形小窗口,在小窗口中央装有一条水平的指标线。
指标线可用马尾丝或细铜丝代之。
指标线应恰好平分矩形标志线的宽度.即与标志线的上、下边缘等距。
觇板的背面装有夹具,可使觇板沿水准标尺尺面上下滑动,并能用螺旋将觇板固定在水准标尺上的任一位置。
在测站上整平仪器后,先对本岸近标尺进行观测,接连照准标尺的基本分划两次,使用3光学测微器进行读数。
向对岸水准标尺读数的方法是:将仪器置平,对准对岸水准标尺,并使符合水准气泡精密符合(此时视线精确水平),再使测微器读数置于分划全程的中央位置,即平行玻璃板居于垂直位置。
然后按预先约定的信号或通过无线电话指挥对岸人员将觇板沿水准标尺上下移动,直至觇板上的矩形标志线被望远镜中的楔形丝平分夹住为止,这时觇板指标线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就是水平视线在对岸水准标尺上的读数。
为了测定读数的精确值,再移动觇板,使觇板指标线精确对准水准标尺上最邻近的一条分划线,则根据水准标尺上分划线的注记读数和用光学测微器测定的觇标指标线的平移量,就可以得到水平视线在对岸水准标尺上的精确读数了。
为了精确测定觇板指标线的平移量,一般规定要多次用光学测微器使楔形丝照准觇板的矩形标志线,按多次测定结果的平均数作为3觇板指标线的平移量。
2.倾针螺旋法当跨越障碍的距离很大(500m以上甚至1~2km)时,上述光学测微器法的照准和读数精度就会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用其他方法来解决向对岸水准标尺的照准和读数问题。
目前所采用的是“倾斜螺旋法”。
图5-28 图5-29所谓倾斜螺旋法,就是用水准仪的倾斜螺旋使视线倾斜地照准对岸水准标尺(一般叫远尺)上特制觇板的标志线(用于倾斜螺旋法的觇板33 上有4条标志线),利用视线的倾角和标志线之间的已知距离来间接求出水平视线在对岸水准标尺上的精确读数。
视线的倾角可用倾斜螺旋分划鼓的转动格数(指倾斜螺旋有分划鼓的仪器,如N3精密水准仪)或用水准器气泡偏离中央位置的格数(指水准器管面上有分划的仪器,如Ni 004精密水准仪)来确定。
用于倾斜螺旋法的觇板,一般有4条标志线或两条标志线,觇板中央也有小窗口和觇板指标线,借觇板指标线可以读取水准标尺上的读数,如图5-28、图5-29所示。
根据实验,当仪器距水准标尺为25m 时,水准尺分划线宽以取1mm 为宜。
仿此,如果跨河宽度为ms ,则觇板标志线的宽度 mm )251(m S a(5-8)觇板上、下相距最远的两条标志线,也就是标志线1、4的中线之间的距离d ,以倾斜螺旋转动一周的范围(对N3水准仪而言约为100")或不大于气泡由水准管一端移至另一端的范围(对Ni 004水准仪而言约为110")为准,一般取80"左右,故s d ρ''''=08(5-9)式中,s 为跨河距离。
在图5-28中,觇板的2、3标志线可适当的对称安排。
觇板的宽度b 一般取s /5,跨河距离s 以m 为单位,觇板宽度b 的单位为mm 。
倾斜螺旋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测对岸水准标尺上觇板的4条标志线,并根据倾斜螺旋的分划值来确定标志线之间所张的夹角,然后通过计算的方法求得相当于水平视线在对岸水准标尺上的读数,而本岸水平视线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可用一般的方法读取。
设在本岸水准标尺上的读数为b ,对岸水准标尺上相当于水平视线的读数为A ,则两岸立尺点间的高差为(b -A )。
为了求得A 值,在远尺上安置觇板,以便对岸仪器照准,如图5-30所示。
图5-30图5-30中:l为觇板标志线1、4间的距1离;l为觇板标志线2、3间的距离;1a为水准2标尺零点至觇板标志线1的距离;a为水准标2尺零点至觇板标志线2的距离;x为标志线11至仪器水平视线的距离;x为标志线2至仪器2水平视线的距离。
α、2α、2β、1β为仪器照准标志线1、2、3、14的方向线与水平视线的夹角。
这些夹角的值根据仪器照准标志线1、2、3、4时倾斜螺旋读数与视线水平时倾斜螺旋读数之差(格数),乘以倾斜螺旋分划鼓的分划值μ而求得。
图中s 为仪器至对岸水准标尺的距离。
由于α、2α、2β、1β都是小角,所以按图5-30 1可写出下列关系式11x s=ρα 111x l s -=ρβ由上两式可得 11111βαα+=l x(5-10)同理,可得22221βαα+=l x(5-11)由图5-30又知⎭⎬⎫+=+=222111x a A x a A(5-12)则取其平均数即为仪器水平视线在对岸水准标尺上的读数A ,即)(2121A A A +=(5-13)A 值求出后,即可按一般方法计算两岸立尺点间的高差。
设在本岸水准标尺(近尺)上读数为b ,则高差为Ab h -=(5-14)(5-10)式和(5-11)式中的l、2l,可在1测前用一级线纹米尺精确测定;(5-12)式中的a和2a是由觇板指标线在水准标尺上的读数减1去觇板标志线1、2的中线至觇板指标线的间距求得。
一测回的观测工作和观测程序如下:(1)观测近尺。
直接照准水准标尺分划,用光学测微器读数。
进行两次照准并读数。
(2)观测远尺。
先转动光学测微器,使平行玻璃板置于垂直位置,并在观测过程中保持不动。
旋转倾斜螺旋,由觇板最低的标志线开始,从下至上用楔形丝依次精确照准标志线1、2、3、4,并分别读取倾斜螺旋分划鼓读数(对于Ni 004水准仪,读取水准气泡两端的读数),称为往测;然后,从上至下依相反次序用楔形丝照准标志线4、3、2、1,同样分别读取倾斜螺旋分划鼓读数,称为返测。
必须指出,在往、返测照准4条标志线中间(往测时,照准标志线1、2之后;返测时,照准标志线4、3之后),还要旋转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精确符合两次(往、返测各两次)并进行倾斜螺旋读数,此读数就是当视线水平时倾斜螺旋分划鼓的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