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答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同步培养物常被用来研究在单个细胞上难以研究的生理与遗传 特性,它是一种理想的材料。
环境条件诱导
温度 培养基成份控制 其它(如光照和黑暗交替培养)
机械方法
离心方法 过滤分离法 (硝酸纤维素滤膜洗脱法)
10% 蔗糖 ↓ 30% 梯度
不同步 群体细菌 离心后
细胞分层
分部收集 各层细胞
利用各部细胞接种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同步 细胞的基本步骤
15
20~30 20~45 55~65 80~90
20
35 >45 80 >100
高温与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
高温
高温使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发生不可逆变性、 破坏,以及破坏细胞膜上的类脂成分,膜受热出现小孔, 破坏细胞结构导致微生物死亡。
热力灭菌法
1、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 2、湿热灭菌法:煮沸、巴氏消毒法、
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 (1)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
(2)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
(3)适当扩大接种量 (4)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
对数生长期(Log phase):
又称指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 分裂,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菌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 律地增加,表现为平衡生长。
一般来说处于迟缓期的细菌细胞体积最大, 细胞内RNA尤其是 rRNA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的合成加 快,易产生诱导酶。 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
迟缓期出现的原因: 微生物接种到一个新的环境,暂时缺乏分解和催化有关底物的酶, 或是缺乏充足的中间代谢产物等。为产生诱导酶或合成中间代谢 产物,就需要一段适应期。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及答案(精)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及答案(精)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试题一、选择题60975.60975.高温对微生物的致死是因为:A 高温使菌体蛋白变性。

B 高温使核酸变性。

C 高温破坏细胞膜的透性。

D A - C。

答:( )60976.60976.光波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A 0.06-13.6nm。

B 250-280nm。

C 300-400nm。

答:( )60977.60977.消毒效果最好的乙醇浓度为:A 50%。

B 70%。

C 90%。

答:( )60978.60978.巴氏灭菌的工艺条件是:A 62-63℃30min。

B 71-72℃30min。

C 60-70℃30min。

答:( )60979.60979.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答:( )60980.60980.测微生物活菌数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1.60981.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方法通常采用:A 稀释平板法。

B 滤膜培养法。

C 稀释培养法。

答:( )60982.60982.测土壤微生物的总数常采用:A. 血球板计数法。

B. 涂片计数法。

C. 比浊计数法。

答:( )60983.60983.各种中温型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A 20-40℃。

B 25-37℃。

C 35-40℃。

答:( )60984.60984.好氧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通常为:A 0.3-0.4V。

B +0.1V 以上。

C -0.1V 以上。

答:( )60985.60985.黑曲霉在pH2-3 的环境下发酵蔗糖:A 主要积累草酸。

B 主要积累柠檬酸。

C 主要积累乙酸。

答:( )60986.60986.升汞用于实验室非金属器皿表面消毒的浓度通常为:A 0.001%。

B 0.1%。

C 1%。

答:( )60987.60987.防腐的盐浓度通常为:A 5-10%。

B 10-15%。

C 15-20%。

答:( )60988.60988.链霉素抑菌机制是:A 破坏膜的结构。

习题-微生物的生长于环境条件的影响

习题-微生物的生长于环境条件的影响

习题-微生物的生长于环境条件的影响
2014年11月11日16:45 新浪博客
一、填空题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可将细菌分
为、、、、、。

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分为_ 、、、。

二、判断题
外毒素的合成、芽胞的形成多在细菌的对数生长期。

三、选择题
【A型题】
1.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的最适pH值范围适
A.4.0~6.0
B.5.5~6.5
C.7.2~7.6
D.8.0~9.0
E.8.4~9.2
2.细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及保存菌种多选用细菌生长繁殖的哪个期?
A.适应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迟缓期
E.衰亡期
4.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是以
A.孢子出芽方式
B.二分裂法方式
C.增殖方式
D.自我复制方式
E.有丝分裂方式
菌落”是指
A.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一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菌细胞
D.不同种的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E.细菌在营养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四、名词解释
生长曲线
代时
连续培养
分批培养
嗜热微生物
五、问答题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哪几期?各期有何实际意义?。

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

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1 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子的大小、病毒的结构、有或无被膜等进行分类的;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答: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答: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6 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答: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7 解释Escherichia coli K12λ中的各词的含义;答:该词为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Escherichia为大肠杆菌的属名,coli为大肠杆菌的名种,K12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弧内的λ为溶原性噬菌体;8 病毒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有什么样的培养特征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多个菌落,当接种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再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胞菌落就一个个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10 什么叫噬菌斑什么是PFU答: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多个菌落,当接种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再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胞菌落就一个个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PFU就是病毒空斑单位, 空斑就是原代或传代单层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一个个细胞被病毒蚀空形成的空斑;一个空斑表示一个病毒;所以,通过病毒空斑单位的计数可知单位体积中含病毒数;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 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答:1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2杆菌:芽孢杆菌3 螺旋菌:弧菌4丝状菌:铁丝菌2 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有细菌均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可以起到: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荚膜的主要功能有: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③当缺乏营养时,假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能做氮源;④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再爆气池中因爆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7 在pH为6、pH为7、pH为的溶液中细菌各带有什么电荷在pH为溶液中细菌代有什么电荷为什么答:在pH为6、pH为7、pH为的溶液中细菌带负电荷;在pH为溶液中细菌带正电荷;因为细菌的等电点为pH为2-5;若培养液的pH比细菌等电点高,细菌的游离氨基电离受抑制,游离羧基电离,细菌带负电;若培养液的pH比细菌等电点低,细菌的游离羧基电离受抑制,游离氨基电离,细菌带正电;8 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答: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步骤: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9 何谓细菌菌落细菌有哪些培养特征这些培养特征有哪些实践意义答:细菌菌落就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细菌培养特征:1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菌落特征;2在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的溶菌区;3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细菌可呈现各种生长状态,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有无;4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整个个体与培养基接触,可以自由扩散生长;10 可用什么培养技术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能否运动如何判断答: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可呈现各种生长状态,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鞭毛有无以及能否运动;如果细菌在培养基的表面以穿刺线的上部生长者为好氧细菌;沿着穿刺线自上而下生长者为兼性厌氧菌或兼性好氧菌;如果只沿着穿刺线生长没有鞭毛,不运动的细菌;如果不沿着穿刺线生长而且穿透培养基扩散生长者为有鞭毛;运动的细菌;11 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8. 微生物需要那些营养物质供给营养时应注意些什么为什么答:1 水; 2 碳源和能源; 3 氮源; 4 无机盐; 5 生长因子供给营养时要注意碳氮磷的比例,因为不同微生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比例不同,对各营养元素要求的比例也不同,因此要合适的碳氮磷的比例;9.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要不同可把微生物分成哪几种类型答: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要不同可把微生物分成:无机营养微生物;有机营养微生物;混合营养微生物;10. 当处理某一工业废水时,怎样着手和考虑配给营养答:污水生物处理中好氧微生物群体要求碳氮磷比为BOD5:N:P=100:5:111. 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即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复合培养基;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富集培养基;12. 什么叫选择培养基那些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答: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麦康盖培养基为含胆汁酸盐的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的选择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也是适用于大肠杆菌生长的选择培养基;13. 什么叫鉴别培养基那些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答: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其鉴别和区别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做鉴别培养基;远藤氏培养基能区别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此外,还有醋酸铅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14. 如何从粪便污染的水样中将大肠杆菌群中的四种菌逐一鉴别出来答:使用鉴别培养基,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均能在远藤氏培养基上生长,但它们对乳糖的分解能力不同:前三者能分解乳糖,但分解能力有强有弱,大肠埃希氏菌分解能力最强,菌落呈紫红色带金属光泽;枸橼酸盐杆菌次之,菌落呈紫红或深红色;产气杆菌第三,菌落呈淡红色,副大肠杆菌不能分解乳糖,菌落无色透明;这样,这四种菌被鉴别出来了;15. 如何判断某水样是否被粪便污染答:如果水样中检测出有大肠杆菌群,则认为该水样被粪便污染;18. 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是如何进入答:有主动运输和基团转运;主动运输是当微生物内所积累的营养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浓度时,营养物质就不能按浓度梯度扩散但细胞内,而是逆浓度梯度被“抽”进细胞内;这种逆浓度梯度积累营养物质的过程,叫主动运输;基团转位是由一种需要代谢能量的运输方式;通过基团转位进入细胞的物质有糖、嘌呤、嘧啶、乙酸等;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2.什么叫灭菌灭菌方法有哪几种试述其优缺点;答:灭菌是通过超高温或其他的物理、化学因素将所有的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所有的芽孢或孢子全部杀死;灭菌的方法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比干热灭菌法优越,因为湿热的穿透力和热传导都比干热的强,湿热时微生物吸收高温水分,菌体蛋白易凝固变性,所以灭菌效果好;3.什么叫消毒加热消毒的方法有哪几种答:消毒是用物理、化学因素杀死致病菌,或是杀死所有微生物的营养细胞或一部分芽孢;方法有巴斯德消毒法和煮沸消毒法两种;7.试述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不良影响;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时为什么要保持在pH6以上答:1 pH过低,会引起微生物体表面由带负电变为带正电,进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2 过高或者过低的pH还可影响培养基中的有机化合物的离子作用,从而间接影响微生物;因为细菌表面带负电,非离子状态化合物比离子状态化合物更容易渗入细胞;3 酶只在最适宜的pH时才能发挥其最大活性,极端的pH使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甚至直接破坏微生物细胞;4 过高或者过低的pH均降低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能力;8. 在培养微生物过程中,什么原因使培养基pH下降什么原因使pH上升在生产中如何调节控制pH 答: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分解葡萄糖,乳产生有机酸会引起培养基的pH下降,培养基变酸;微生物在含有蛋白质、蛋白胨及氨基酸等中性物质培养基中生长,这些物质可经微生物分解,产生NH3和胺类等碱性物质,使培养基pH上升;在生产过程中,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中含有蛋白质,可不加缓冲性物质;如果不含蛋白质、氨等物质,处理前就要投加缓冲物质;缓冲物质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铵及氨等;以碳酸氢钠最佳;霉菌和酵母菌对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pH较低的工业废水可用霉菌和酵母菌处理,不需要碱调节pH,可节省费用;9. 微生物对氧化还原电位要求如何在培养微生物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如何变化有什么办法控制答:各种微生物要求的氧化还原电位不同;一般好氧微生物要求的Eh 为+300~+400mV;Eh在+100mV以上,好氧微生物生长;兼性厌氧微生物在E h为+100mV以上进行好氧呼吸,在E h为+100mV一下时进行无氧呼吸;专性厌氧菌要求E h为-200~-250mV,专性厌氧的产甲烷菌要求的E h更低,为-300~-400mV,最适为-330mV;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繁殖消耗了大量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氢气,使得氢气还原电位降低,在微生物对数生长期降到最低点;氧化还原电位可用一些还原剂加以控制,使微生物体系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维持在低水平上;这类还原剂有抗坏血酸、硫二乙醇钠、二硫苏糖醇、谷胱甘肽、硫化氢及金属铁;12. 专性厌氧微生物为什么不需要氧氧对专性厌氧微生物有什么不良影响答:因为专性厌氧微生物一遇到氧就会死亡;在氧气存在时,专性厌氧微生物代谢产生的NADH2和O2反应生成H2O2和NAD,而专性厌氧微生物没有过氧化氢酶,它将被生成的过氧化氢杀死;O2还可以产生游离O-2,由于专性厌氧微生物没有破坏O-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而被O-2杀死;耐氧的厌氧微生物虽具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能耐O2然而他们缺乏氧化氢酶,仍会被氧化氢杀死;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 什么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如何得以证明答:微生物将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类型和环境条件,以及对这些营养和外界条件产生的一定反应,或出现的一定性状传给后代,并相对稳定的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时微生物的遗传;微生物从它适应的环境迁移到不适应的环境后,微生物改变自己对营养和环境条件的要求,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产生适应新环境的酶,从而适应新环境并良好生长,这是遗传的变异;DNA是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可以从格里菲斯经典的转化实验和大肠杆菌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得到证明;2. 微生物的遗传基因是什么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的答:微生物的遗传基因是微生物体内储存传递信息的、有自我复制功能的单位;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看,微生物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将决定各种遗传性状的信息传递给子代的;3. 什么叫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什么叫反向转录答:DNA的复制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则,称为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只含RNA的病毒其遗传信息储存在RNA上,通过反转录酶的作用由RNA转录为DNA,这叫反向转录;4. DNA是如何复制的何谓DNA的变性和复性答:DNA的自我复制大致如下:首先是DNA分子中的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彼此分开成两条单链;然后各自以原有的多核苷酸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各自合成出一条新的互补的多核苷酸链;新合成额一条多核苷酸链和原有的多核苷酸链又以氢键连接成新的双螺旋结构;当天然双链DNA受热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两条链之间的结合力被破坏而分开成单链DNA,即称为DNA的变性;变性的DNA溶液经适当处理后重新形成天然DNA的过程叫复性;5.微生物有几种RNA它们各有什么作用答:RNA有4种:tRNA,rRNA,mRNA,反义RNA;mRNA叫幸事RNA,作为多聚核苷酸的一级结构,其上带有指导氨基酸的信息密码,它反义氨基酸,具传递遗传性的功能;tRNA叫转移RNA,其上有和mRNA互补的反密码子,能识别氨基酸及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在tRNA-氨基酸合成酶的作用下传递氨基酸;反义RNA起调节作用;决定mRNA翻译合成速度;r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由tRNA,rRNA,mRNA,反义RNA协作合成蛋白质;6. 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是如何合成的细胞是如何分裂的答:1 DNA复制:首先,决定某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相应一段DNA链的自我复制;2 转录mRNA:转录是双链DNA分开,以它其中一条单链为模板遵循碱基配对的原则转录出一条mRNA;新转录的mDNA链的核苷酸碱基的排列顺序与模板DNA链的核苷酸碱基排列顺序互补;转录后,mRNA的顺序又通过三联密码子的方式由tRNA翻译成相应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产生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功能蛋白;3 翻译:翻译由tRNA完成,tRNA链上有反密码子与mRNA链上对氨基酸顺序编码的核苷酸碱基顺序互补;tRNA具有特定识别作用的两端:tRNA的一端识别特定的氨基酸,并与之暂时结合形成氨基酸-tRNA的结合分子;另一端上有三个核苷酸碱基顺序组成的反密码子;它识别mRNA上的互补的三联密码子,并与之暂时结合;4 蛋白质合成:通过两端的识别作用,把特定氨基酸转送到核糖体上,使不同的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碱基顺序连接起来,在多肽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多肽链,多肽链通过高度折叠形成特定的蛋白质结构,最终产生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功能蛋白;由于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而使两者成倍增加后的一个有秩序的过程,即微生物细胞的分裂;微生物将成倍增加的核物质和蛋白质均等地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在细胞的中部合成横膈膜并逐渐内陷,最终将两个子细胞分开,细胞分裂完成;7. 微生物变异的实质是什么微生物突变类型有几种变异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微生物变异的实质是基因突变;突变的类型有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表现在个体形态的变异、菌落形态的变异、营养要求的变异、对温度,pH要求的变异,毒力的变异,抵抗能力的变异,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异以及代谢途径产物的变异等;8. 废水处理中变异现象有哪几方面答:废水处理中变异现象有:有营养要求的变异;对温度,pH要求的变异;对毒物的耐毒能力的变异;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的变异及代谢途径产物的变异等;9. 什么叫定向培育和驯化答:定向培育是人为用某一特定环境长期处理某一微生物群体,同时不断将它们进行移种传代,以达到累积和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体的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定向培育在环境工程中称为驯化;10. 试述紫外辐射杀菌的作用机理;答: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是200~390nm,紫外辐射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是由于微生物细胞中的核酸、嘌呤、嘧啶、及蛋白质对紫外辐射有特别强的吸收能力;DNA和RNA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峰在260nm 处,蛋白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峰在280nm处.紫外辐射能引起DNA链上两个邻近的胸腺嘧啶分子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致使DNA不能复制,导致微生物死亡;11. DNA损伤修复有几种形式各自如何修复答:1 光复活和暗复活:一部分损伤的DNA在蓝色区域可见光处,尤其510nm波长的光照的条件下,DNA修复酶将损伤区域两端的磷酸酯键水解,切割受损的DNA,将新的核苷酸插入,由连接好形成正常的DNA,这叫光复活;受损伤的DNA也可能在黑暗时被修复成正常的DNA;这叫暗复活;2 切除修复:在有Mg 2和ATP存在的条件下,uvrABC核酸酶在同一条单链上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两侧位置,将包括胸腺嘧啶二聚体内的有12~13个核苷酸额单链切下;通过DNA多聚酶Ⅰ的作用,释放出被切割的12~13个核苷酸额单链;DNA连接酶缝合新合成的DNA片段和原有的DNA链之间的切割,完成修复;3 重组修复:受损伤的DNA先经复制,染色体交换,使子链上的空隙部分面对正常的单链,DNA多聚酶修复空隙部分成正常链;留在亲链上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依靠切除修复过程去除掉;4 sos修复:在DNA收到大范围重大损伤时诱导产生一种应急反应,使细胞内所有的修复酶增加合成量,提高酶活性;或诱导产生新的修复酶修复DNA受损伤的部分而成正常的DNA;5 适应性修复:细菌由于长期接触低剂量的诱变剂会产生修复蛋白酶,修复DNA上因甲基化而遭受的损伤;12. 何谓杂交、转化和转导各自有什么实践意义答:杂交是通过双亲细胞的融合,使整套染色体的基因重组,或者是通过双亲细胞的沟通,使部分染色体基因重组;杂交育种将固氮基因转移给不固氮的微生物使它们具有固氮能力,对农业生产和缺氮的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是很有意义的;受体细胞直接吸收来自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里,从而获得了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遗传和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是转化的突出例子;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作用,把供体细胞内特定的基因携带至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13. 什么是质粒在遗传工程中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答:在原核微生物中,除有染色体外,还有令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分子叫质粒,也叫染色体外DNA;质粒可以用来培育优良菌种,在基因工程中常被用作基因转移的运载工具——载体;例:1 多功能超级细菌的构建;2 解烷抗汞粒菌的构建;3 脱色工程菌的构建;4 Q5T工程菌;14. 何谓基因工程它的操作有几个步骤答:基因工程是指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是用人工的方法把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DNA提取出来,在离体的条件下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离体DNA切割成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每一段平均长度有几千个核苷酸,用DNA连接酶把它和质粒的DNA分子在体外连接成重组的DNA分子,然后将重组体导入某一受体细胞中,以便外来的遗传物质在其中进行复制扩增和表达;而后进行重组体克隆筛选和鉴定;最后对外源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提纯,从而获得新品种;它包括5个步骤:1 先从供体细胞中选择获取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2 将目的DNA的片段和质粒在体外重组;3 将重组体转入受体细胞;4 重组体克隆筛选和鉴定;5 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提纯;15. 什么叫PCR技术有几个操作步骤答:PCR技术称DNA多聚酶链式反应;是DNA体外扩增的技术;步骤:1 加热变性:将待扩增的DNA置于94~95摄氏度的哥嫂问水浴中加热5分钟,使双键DNA解链为单链DNA,分开的两条单链DNA作为扩增的模板;2 退火:将加热变性的单链DNA溶液的温度缓慢下降至55摄氏度后,在这过程中将引物DNA的碱基与单链模板DNA一端碱基互补配对;3 延伸:在退火过程中,当温度下降至72摄氏度时,在耐热性TaqDNA多聚酶、适应的pH和一定的离。

微生物适宜的环境

微生物适宜的环境

微生物需要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
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20℃~40℃;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 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 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
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
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 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在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
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
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
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
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
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名词解释1.微生物连续培养2.抗微生物剂3.抗生素4.抗代谢物5.微生物的抗药性6.灭菌7.消毒8.生长曲线9. 深层液体培养:、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4 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4. 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5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米用灭菌, 其温度为,时间7 .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霉菌的最适pH值范围是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三、选择题1. 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 B 、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 D 、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2. 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A、40h B 、20h C 、10h D 、3h3. 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A、死亡期B 、稳定期C、延迟期D、对数期4. 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幵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A、1,4 B 、2,3 C 、2,4 D 、1,55. 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A、比浊法 B 、显微镜直接计数C、干细胞重量测定 D 、平板菌落记数6. 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7. 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一、填空1. 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常采用指数生长期时期的细胞。

2.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消毒3. 防丄是采用一定方法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物品腐坏。

4. 干热灭菌的温度160C ~170 C、时间2h。

5. 影响微生物代时的主要因素有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和培养温度。

6.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营养、02和水活度等。

7. 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烘箱内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而对牛奶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巴氏灭菌,其温度为60~65 C,时间为30min。

8. 通常,放线菌最适ph范围为7.5~8.5,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3.8~6.0,霉菌的最适ph范围为4.0~5.8。

9.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

10. 试列出几种常用的消毒剂如苯酚、新洁尔灭、次氯酸和福而马林等。

11.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有抑制DNA 复制、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RNA 转录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12.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平板涂布、显微镜直接挑取和浇注平板法等方法。

13. 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从而竞争性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不能合成二氢叶酸。

14. 常用5~30%的盐渍腌鱼、肉,可久贮不变质的原因是高渗使细胞失水死亡。

15. 厌氧菌因为缺乏S0D,故易被02毒害致死。

16. 实验室活菌记数常采用菌落法、特殊染色法,总菌数记数常采用显微镜________板法。

17. 干热灭菌时必须在160C下维持2h时间才能达到彻底灭菌,一般根据是否能杀死芽孢制定灭菌条件的。

18. —般可通过机械筛选和环境条件诱导两类方法获得微牛物的同步牛长。

19. A..FIeming等发现了一种广泛存在于卵清、人的泪液等的一种酶溶菌酶仝能在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水解为点是$1.4糖苷键。

20. 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可以分为好氧彳________物三大类型。

《微生物学》题库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学》题库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学》题库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一部分微生物生长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菌株的定义应该是()。

A.具有相似特性的细胞群体B.具有有限的地理分布的微生物群体C.从一单独的细胞衍生出来的细胞群体D.与种(species)一样定义2、微生物的干重一般为其湿重的()。

A.5%~10%B.20%~25%C.25%以上D.10%~20%3、用于总活菌计数的方法是()A.浊度计比浊法B.血球板计数法C.平板菌落计数法D.显微镜直接计数法4、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直接计数法特点的是()A.必须利用显微镜计数B.可以区分活菌与死菌C.不能区分活菌与死菌D.计数室都是400小格组成5、一个细菌每10分钟繁殖一代,经1小时将会有多少个细菌()A.64B.32C.9D.16、代时是指()。

A.从对数期结束到稳定期开始的间隔时间B.培养物从接种到开始生长所需要的时间C.培养物的生长时间D.细胞分裂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时间7、微生物分批培养时,下列符合延迟期的特点是()。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8、制备原生质体,选择适宜的菌龄期为()A.迟缓期B.对数期C.稳定期D.死亡期。

9、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A.稳定期B.衰亡期C.对数期D.延滞期10、细菌芽孢产生于()A.对数生长期B.衰亡期C.稳定期前期D.稳定期后期正确答案:D11、处于()的微生物,死亡数肯定大于新生数。

A.适应期B.对数期C.稳定期D.衰亡期12、指数期细菌的特点是()A.细胞以指数速度死亡B.细胞准备开始分裂C.细胞以最快速度进行分裂D.细胞死亡数和分裂数相同13、细菌最适生长温度是()℃A.35-40B.10-20C.20-30D.30-3514、真菌最适生长温度是()℃A.35-40B.10-20C.20-30D.30-3515、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高温度是()。

A.最高生长温度B.最适生长温度C.致死温度D.无法判断16、下面关于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判断,正确的是()A.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速度最快的温度B.发酵的最适温度C.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D.无法判断17、将土壤接种在含放射性碳的葡萄糖培养基中,5天后检查,下列那种情况证明土壤中有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答案
一、选择题
60975.D
60976.B
60977.B
60978.A
60979.B
60980.A
60981.B
60982.B
60983.A
60984.A
60985.B
60986.B
60987.B
60988.C
60989.B
二、判断题
60990.对
60991.错
60992.错
60993.错
60994.错
60995.错
60996.对
60997.错
60998.错
60999.错
61000.错
61001.对
61002.对
61003.对
61004.对
61005.对
三、填空题
61006.专性嗜冷, 兼性嗜冷。

61007.室温, 体温。

61008.6.5-7.5。

61009.7.5-8。

61010.5-6。

61011.98kpa, 121。

C, 30min。

61012.真菌和放线菌。

61013.代时。

61014.中。

61015.前者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后者杀死所有微生物的细胞,包括细菌的芽胞。

61016.高温杀菌,化学杀菌,幅射杀菌。

61017.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

61018.慢,冰冻。

61019.孢子,菌种干燥保藏。

61020.烘干,晒干,熏干。

61021.不同。

61022.70%,2-6ml/M3。

61023.发生质壁分离,吸水膨胀甚至破裂。

61024.分裂迟缓,代谢活跃,菌数增长近于零。

61025.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61026.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亡数几乎相等,此时活菌数最多。

61027.菌体的死亡数超过新生数。

61028.滞留适应期,对数生长期,最高稳定生长期,衰亡期。

61029.对数生长。

61030.连续培养法。

61031.最高稳定。

61032.好氧,厌氧。

61033.20-25。

61034.加大接种量和采用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菌种接种。

61035.62-63。

C,30min或71。

C,15min。

61036.常压80-100℃处理15-60 分钟,37℃保温培养过夜,再同上蒸煮,如此连续三天。

61037.5℃,25-37℃,45-50℃。

61038.30 ℃,45-55 ℃,60-75 ℃,温泉和堆肥中。

61039.-5-0℃,10-20℃,25-30℃,冷藏食品上。

61040.-12℃,5-15℃,15-20℃,海洋深处、雪山等地。

61041.中温型的。

61042.中温型的。

61043.计数板计数法,涂片计数法,比浊法。

61044.稀释平板计数法,滤膜培养法,稀释培养法(MPN 法)。

61045.化学吸氧法,密闭容器内反复抽真空后充N2。

61046.10-15℃,25-37℃,45-50℃。

61047.恒浊法,恒化法。

61048.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微好氧。

61049.乳酸菌,乳酸,腐生细菌。

61050.杀菌,防腐。

61051.低温防腐,加无毒的化学防腐剂,干燥防腐,利用微生物产酸防腐。

61052.是细胞的组分,是生化反应的介质,是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代谢物的良好溶剂,能有效地控制细胞温度。

61053.引起细胞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改变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及
有害物质的毒性。

61054.25-30%
61055.丙酸钙
61056.苯甲酸钠
四.名词解释
61057.生长是指微生物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过程。

61058.从生长到繁殖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发育。

61059.由细胞分裂而引起的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繁殖。

61060.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的细菌。

61061.指在空气或氧气存在下生长的微生物。

61062.在没有空气或氧气条件下生活的微生物。

61063.经过反复分离纯化后,在平板上挑取的由单个菌落繁衍的微生物后代。

61064.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的时间。

61065.当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时,如果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座标,以细菌数量变化为纵坐标,根据细菌数量变化与相应
时间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作出一条反应细菌在培养期间
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61066.在一定条件下( 如10 分钟),杀死某种微生物的最低温度。

61067.在一定条件下( 如60℃) 杀死微生物所需要的最短时间。

61068.将微生物置于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经过培养生长,最后一次收获,此称为分批培养。

61069.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表明,细菌培养物的最高得率在对数生长期。

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细菌的生长始终保持在对数生
长期,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细菌培养物,这种方法称为连续
培养。

61070.指能在氧分压低于正常大气环境中表现最大生长速度的细菌。

61071.在分子氧存在下也能生活的厌氧菌。

61072.二元培养是纯培养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些寄生微生物只能在寄生微生物体内寄生,必须将寄生微生物和寄主微生物培
养在一起,同时排除其它杂菌。

例如培养苏云金杆菌及其噬
菌体,需先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苏云金杆菌的细菌坪,然后
在细菌坪上接种苏云金杆菌的噬菌体,经培养后,在苏云金
杆菌的细菌坪上出现噬菌体感染的透明空斑,这种培养方
法称为二元培养。

61073.在15% 以上盐浓度下才能生长,最适生长的盐浓度为25-30% 的嗜盐菌称为极端嗜盐菌。

61074.采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使微生物处于比较一致的生长发育阶段上的培养方法叫同步培养。

例如利用孔径大小不同的
滤膜,将大小不同的细胞分开培养,可使同一大小的细胞处
于同一生长阶段。

五.问答题
61075.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可概括为:
1 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2 高温可使菌体蛋白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常用高温进行
消毒灭菌
3低温对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伤作用,故低温用于保藏食

61076.秋天之所以容易栽培平菇是因为:
1秋冬病虫害少
2平菇子实体形成温度比菌丝生长温度要低,当菇床菌丝
长满以后,适当降温,( 秋冬天降温容易),有利于平菇子实体
的形成。

61077.细菌的纯培养生长曲线分为四个时期,即滞留期,对数生长期,最高稳定生长期和衰亡期。

滞留期的特点是:分裂迟缓,代谢活跃。

对数生长期的特点是:细菌数量以几何级数增加。

最高稳定生长期的特点是:新增殖的细胞数与老细胞的死
亡数几乎相等。

衰亡期的特点是;活菌数按几何级数下降。

61078.灭菌是杀死所有微生物
消毒是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止病原菌传播
的目的
防腐是利用理化因子使微生物暂不生长
化疗是有效地消除宿主体内的微生物
61079.取载玻片一块,用蜡笔在中央画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

将待测样品稀释到一定浓度后取0.01 毫升菌液滴在载玻片上的一
平方厘米面积上。

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每个视野的菌数
( 至少数10 个视野,计算平均菌数)。

将视野的面积算出来
后,按下列公式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

1 平方厘米
每克样品中的含菌数=-------------------- ⨯每个视野的平均菌数⨯100⨯稀释倍数
视野面积
61080.干重法主要用来测发酵液中丝状真菌或放线菌的生长量。

取一定量的发酵液( 如100 毫升) 过滤后连同滤纸一道烘干
至恒重后称重,然后再减去滤纸的干重,即为100 毫升发酵液
中某种微生物干物质的量。

61081.为了防止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因自身的代谢作用产酸或产碱改变环境的pH 值,通常在配制培养基时预先加入缓冲物质
如磷酸盐或碳酸钙。

61082.用比浊法测定微生物的数量主要是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它的特点是快速。

在测定前首先必需绘制出浊度与数量的相关曲线,浊度用
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数靠用稀释平板法测定或用计数板测
定。

曲线绘好后,在生产中,只要用比色计测出菌液的任一
浊度后就可以从曲线上查出相应的菌数。

61083.在t0时菌数X=100
在t1时菌数Y=1000000000
n( 代数)=3.3lg (y/x ) = 3.3(lg109 - lg102 ) = 3.3 ×7=23.1
代时G= (400 - 0 )÷23.1 = 17.3
在上述培养中,该菌的代时为17.3 分钟,400 分钟内共繁殖了
23.1代。

61084.原因有三条:
1 蛋白质在有水的条件下变性温度比无水时的变性温度
要低。

2 水蒸汽的穿透力比热空气的穿透力强。

3 水蒸汽有潜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