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卡夫卡_川上弘美早期作品_异化_形象浅析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
摘要:
1.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卡夫卡对异化的定义和理解
3.异化在卡夫卡作品中的体现
4.卡夫卡异化观的现实意义
正文:
1.卡夫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一位来自奥匈帝国的犹太作家,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小说和短篇小说领域。
卡夫卡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欧洲社会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受到挑战,这种社会现实为卡夫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卡夫卡对异化的定义和理解
卡夫卡是20 世纪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状态的探讨,其中最为核心的主题就是“异化”。
卡夫卡认为,异化是指人在现代社会中丧失了自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疏离,个体在社会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地位。
3.异化在卡夫卡作品中的体现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异化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例如,在《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甲虫,这个形象象征着人与社会的疏离,以及个体在现代社会中逐渐丧失的尊严和地位。
另一个例子是
《审判》,主人公约瑟夫·K 在面对一场莫须有的审判时,感受到与社会和法律制度的疏离和无助。
这些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卡夫卡对异化现象的理解和关注。
4.卡夫卡异化观的现实意义
虽然卡夫卡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相去甚远,但他的异化观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使人类进入了一个高度现代化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价值和尊严仍然面临着挑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冷漠。
浅析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主题

浅析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主题作者:穆盛婕来源:《视界观·下半月》2018年第03期摘要: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
他的小说创作表现出20世纪的人类精神。
而异化,则是其小说的核心内容。
文章就生存保障的异化、社会制度的异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卡夫卡;异化主题;思想内容一、社会威胁感:生存保障的异化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的以電力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西方国家分成了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和以英法为代表的协约国集团,在利益与金钱的驱动下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是一场不义之战,战争的阴云无时无刻不笼罩在人们头上。
人们整天担心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再加之奥匈帝国是一个二元制的封建集权制国家,各种矛盾丛生,整个社会也处于一片动荡之中,使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与威胁,在这种环境中,人们的生活也开始异化。
《骑桶者》这部小说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战中,中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艰难,当时正值冰天雪地的时节,而正是这种天气下,国内发生了煤荒,一位贫穷者不得不骑着他的空桶去向煤店老板借一点煤,好让他那充满凉气的屋子里填进一丝暖意。
煤店老板和妻子正在烤得暖和的房间里坐着,面对贫穷者的求助,老板娘却视若罔闻,并用围裙轻轻一扇,便把他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
战争带给老百姓的是无尽的灾难与煎熬,在这种环境下,人情已经异化,在现实与金钱的驱动下,人们可以见死不救,这也正如卡夫卡所说:“大战不仅焚烧和撕裂了世界,同时也照亮了它。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人自己造出来的迷宫,一个冰凉的机器世界,这个世界的快慰和明确意图在日益削弱和侮辱我们。
”在人生这一场无休止的斗争中,充满着无尽的劫难。
二、个人的无力感:社会制度的异化奥匈帝国这个囊括了匈牙利、奥地利、捷克、南斯拉夫等在内的庞然大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濒临瓦解。
长久以来,奥匈帝国统治阶级极力反对革命,坚决推行封建专制集权统治,反对现代潮流。
东方卡夫卡——川上弘美早期作品“异化”形象浅析

川 上 弘 美 , 姓 山 田 ,9 8 于 东 京 。 她 从 小 学 时 开 旧 15 生 始 接 触 儿 童 文 学 .高大 学 理 学
部 生 物学 科 . 校 期 间 已开 始 发表 文 章 。 于 1 8年 结 婚 在 她 96
《 灵 》 (9 4 , 的 是 “ ” “ ” 熊 邻 居 一 起 外 出 散 神 19 )讲 我 与 我 的
样 彬 彬 有 礼 。 邻 居 们 吃 乔迁 荞 麦 面 , 明 信 片 ; 欢 别 请 送 喜 人 称 呼他 “ ” 细 心 周 到 , 河 边 散 步 准 备 了捕 鱼 的一 您 。 到
切工具 , 且 给“ ” 备 了午睡 的毛巾 , 至要 给“ ” 并 我 准 甚 我 唱摇 篮 曲 , 直 是 无 微 不 至 。这 头 毛 茸 茸 的 大 熊 使 人 感 简 受 到浓 浓 的关 怀 。 一 颗 人 类 的赤 子 之 心 。 短 篇 中 , 有 在 熊 热 络 了邻 里 之 间 的 感 情 , “ ” 分 周 全 的照 顾 . 近 给 我 万 拉 了人 与 人 之 间 的距 离 。动 物 已经不 单 单 是 动 物 了 , 友 是 情 、 情 的化 身 。 亲 使 川 上 弘 美 在 文 坛 站 稳 的 是 19 年 芥 川 奖 文 学 奖 的 96 获 奖 作 品 《 蛇 》 。作 品 中“ ” 公 园无 意 中踩 了 一条 踩 我 在 蛇一脚 , 是这条蛇 “ 化 ” 了女人 , 于 异 成 自称 是 “ ” 妈 我 的 妈 , 上 了 我 。住 在 “ ” 里 , “ ” 欢 吃 的 菜 , “ ” 缠 我 家 做 我 喜 和 我
起 喝 啤酒 。 我 ” 至都 怀 疑 她 真 的是 不是 妈 妈 。 条蛇 “ 甚 一
在 我 的 生 活 中 扮 演 者 母 亲 的 角 色 。 同 时 ,我 ” 作 的 店 而 “ 工 里 。 有 蛇 幻 化 成 的 人 存 在 , 庙 的 主 持 家 里 也 有 , 的 也 寺 蛇 存 在好 像 是 很普 遍 的事情 了 。对 于文 中的异 化 的“ ” 蛇 已 经 有 了 多 种 解 读 : 市 生 活 的 孤 独 、 恼 ; 1本 传 统 家 都 苦 对 3 庭获 传 统 家庭 文 化 秩序 的叛逆 ; 统 变 身文 学 表现 而 已 。 传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
一、卡夫卡的异化理论背景
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荒诞、寓言和象征主义著称。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晚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社会政治动荡、价值观崩溃,使得人们生活在焦虑、恐惧和无助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卡夫卡创作了许多反映异化主题的作品,对当时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二、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现象
1.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人与社会的关系疏离且对立。
如《变形记》中的格雷戈尔·萨姆莎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丑陋的甲虫,家人和社会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将他视为负担和恶心的事物。
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酷。
2.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在卡夫卡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呈现出异化现象。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
卡夫卡是一位重要的现代主义作家,他对异化的理解在他的作
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异化是卡夫卡作品中的核心主题之一,他
通过描绘人物的处境、心理和社会环境,展现了现代人在现实世界
中的困境和无力感。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阐述:
1. 社会异化,卡夫卡的作品中经常描绘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
突和矛盾。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机构和规则对个人产生了压迫和束缚,使得个体失去了自由和独立的能力。
卡夫卡的人物常常被官僚主义、法律体系或社会规范所困扰,他们被异化于社会机器之中,无法摆
脱困境。
2. 自我异化,卡夫卡的人物往往感到自己与自己之间存在着一
种隔阂和疏离感。
他们对自己的身份和存在产生了怀疑和困惑,感
觉自己与自己的思想、欲望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关系。
这种
自我异化使得他们无法真正理解自己,也无法与他人建立起真正的
联系。
3. 人际关系的异化,卡夫卡的作品中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和沟通的困难。
他的人物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无法真正与他人建
立起深入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交流往往被误解、阻碍或无法实现,
导致了彼此之间的隔离和疏离。
卡夫卡对异化的理解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的困境和无力感。
他
的作品通过对异化的描绘,呈现了一种荒诞、压抑和绝望的现实感,引发了读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卡夫卡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和思
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日本女作家川上弘美作品中的女性异化现象解析

日本女作家川上弘美作品中的女性异化现象解析
郭燕梅
【期刊名称】《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1
【摘要】日本当代女作家川上弘美的文学作品巧妙地将日常与非日常因素相结合,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幻想”或“异界”中的荒诞故事,揭示在不平等的两性与家庭关系中单身女性、妻子、母亲等不同女性身份所遭遇的重重困境。
借鉴贾格尔的女性异化理论逐一分析《故事开始》《爱怜记》《风花》等川上弘美的早期作品,可以剖析川上弘美文学中的女性异化问题,并进一步探讨女性异化的成因。
川上弘美的作品以虚构叙事呈现了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中论及的性异化、母性异化以及全面异化。
透过这些女性异化的表象可知,由情感匮乏导致的孤独是女性异化的直接原因,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男女性差等才是导致女性异化的根本原因。
【总页数】10页(P111-120)
【作者】郭燕梅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4
【相关文献】
1.东方卡夫卡——川上弘美早期作品"异化"形象浅析
2.论日本文学作品汉译中的异化现象——以山崎丰子作品的汉译为例
3.川上弘美《踩蛇》的现代日本女性形象
分析4.新历史主义视角下川上弘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5.川上弘美小说《踏蛇》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川上弘美作品的创作特点

川上弘美作品的创作特点作者:胡备黄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9期摘要:川上弘美被誉为“东方卡夫卡”,川上擅长用平实的语言表现一个现实与幻想交融的世界,川上的作品中往往充满各种异种生物,看似虚幻的童话世界中,往往蕴含着深层的人性和社会意义。
《神灵》是川上弘美的处女作,是一部同时获得三个奖项的名作。
受2011年福岛核电事故的影响,川上弘美将《神灵》改编,写成新作《神灵2011》,更多地關心核污染这一社会问题。
关键词:川上弘美;语言特色;虚实;主题作者简介:胡备,男,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日本文化、日本经济;黄婷,女,山东淄博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9--01《神灵》讲述主人公“我”被“熊”邀请一起去散步,在去往河滩的路上我们互相关心的经历,最后得出结论:“这是不错的一天”[1]。
《神灵2011》和《神灵》有着相同的故事情节,却各自有不同的创作主题,笔者通过分析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不同之处,旨在考察川上弘美文学的创作特点和主题。
一、语言特色拟声词在《广辞苑》里的解释是:模拟实际存在的声音所创造的词语。
特别是模仿人和动物声音的词语。
也叫写声词。
[2]拟态词的解释是:用语言表现的视觉和触觉等听觉感受以外的感觉印象。
[3]两部作品中多次出现拟声拟态词。
例如:两部作品对熊的描写是“熊踩在柏油路上,发出十分规律的刷拉刷拉的走路声”。
[4]熊走路时憨态可掬的姿态,通过“刷拉刷拉”一词描写出来。
再如,熊和我告别时,想跟我拥抱,“说‘那个’,扭扭捏捏地沉默着。
害羞地发出‘呜噜噜的声响’。
”[5]用扭扭捏捏这一拟态词将熊欲言又止的犹豫姿态描写出来。
“呜噜噜”更是将熊既紧张又急于接近我的心情充分表现出来。
在《神灵2011》中,对于核泄漏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有如下描绘“为了给土壤除去污染,大部分的水田都被翻掘出来,油亮亮的土壤向上鼓起。
浅谈卡夫卡《变形记》之“异化”设计

浅谈卡夫卡《变形记》之“异化”设计作者:周静君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13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异化”内容、“异化”背后意义以及“异化”设计过程中的艺术创作亮点进行分析,展现《变形记》中“异化”设计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异化;物质;人性;陌生化;荒诞;意识流一、《变形记》“异化”内容的浅析(一)“异化”的开端:格里高·萨姆莎由人变甲虫小说一开篇就进入“异化”的环境。
格里高在毫无征兆之下,变成一只丑陋的甲虫怪物,完全失去人的形态。
而且慢慢地失去言语能力,具备甲虫的生活习性。
作为一个“人”的本身,他唯一保留的是躯壳里人的感受和思考能力。
而以这一“异化”为开端,故事后面发生了一系列“异化”现象。
(二)“异化”的双向结果:社会、家庭的离弃与自我意识的回归1.“甲虫格里高”遭到社会与家庭的离弃。
(1)残酷社会的丢弃。
甲虫格里高失去了“社会人”基本的生存条件。
他无法工作,失去了社会功能;不能说“人话”,失去了以人的身份向社会传达自我信息的重要渠道;被困在了狭小的房间里,失去社会互动的机会等。
甲虫格里高失去了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追求的是“资本”最大化利用,不需要一个失去生产力,不能为之创造利益的甲虫人。
所以格里高从变成甲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被脱离”社会。
(2)无情家庭的叛离。
在格里高家人的眼里,甲虫格里高是一个可恶的包袱。
母亲的害怕、父亲的敌意,还有妹妹的背弃,让他慢慢地步向死亡。
而他死后,亲人更是不闻不问,像是解脱一样。
当格里高有难,需要怜悯与照顾的时候,他的家人没有顾虑到他曾经的好处,亦没有想到亲情与血缘关系,只考虑自身利益得失。
从一开始,格里高就没有得到过家人的真正理解,渐渐地亦失去了他们哪怕是一丁点的照顾和关怀。
最后,他如垃圾一样,被无情地抛弃了。
2.自我意识的逐渐回归。
甲虫格里高受到社会与家庭的离弃之后,陷入无限的孤独与苦闷之中。
他搞不懂自己是什么样的生物,也摸不透是什么样的情况,这导致了他作为人的自我迷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四脚蛇》[3](1999)中,出场的三个家庭主妇,都有 着这样或那样的困扰。 某天,从来不给推销员机会的真锅 女士,竟然从一个奇怪的推销员手中买了幸运四脚蛇。 她 和平野内女士分别饲养一条,“我” 怀着一种难以理解甚
[2]申 丹.叙 述 学 与 小 说 文 体 学 研 究 [M]. 北 京 : 北 京 大学出版社,2004.
[3]郑 民 钦 主 编.井 上 靖 文 集 [M]. 合 肥 : 安 徽 文 艺 出 版社,1998.
[4][日 ]井 上 靖 著 .耿 金 声 ,王 庆 江 译 .井 上 靖 西 域 小
作为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之一, 川上弘美的创作多 产又善变。 其早期作品主题深刻, 多展示一些有悖于常 论、 五光十色的世界, 尤其是塑造的一系列有关动物的 “异化”形象,独具特点。
一 川上弘美被冠以“东方卡夫卡”的名号,是因为她的 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异化”形象,她自己称之为“谎 言”的光怪陆离的世界。 虽然卡夫卡的作品表现出许多 “ 荒 诞 ”、 “ 异 化 ”、 “ 变 形 ” 的 主 题 , 但 其 中 体 现 出 来 的 异 化主题,其异化的力量是来自外界的,如社会的不公, 制度的腐败,人际关系的冷漠,等等,正是这种种不合 理的外在现象存在, 使作品中充满了不可思议的 “荒 诞 ”, 并 通 过 一 系 列 的 “ 异 化 ” 形 象 , 来 反 抗 或 逃 避 现 实 世界。 川上弘美的“异化”和“荒诞”是轻松、明亮和充满 希望的。 她塑造了众多的“异化”形象:温而文雅的熊先 生,美丽安静的人鱼,软绵绵的章鱼先生,白白壮壮的 海马女人,拯救人类的鼹鼠,等等。 她的作品中存在的 异化形象不是在外力的挤压下用“变形”的,而是自然
同卡夫卡一样,川上弘美的作品极受欢迎,不仅受 到日本读者的喜爱,而且其大部分已有中文版本,在中国 读者中也颇有誉名。 其作品既文字婉转,笔调清淡,尽显 日本古风的委婉细腻,又显现出她自己称之为“谎言”的 一种卡夫卡式荒诞。 在她刻画的一系列“异化主角”的指 引下,读者通过看似不可思议、超乎想象的故事进入她编 织的谎言世界,却又使她的谎言世界似真非假,创造了一 个令人惊叹的、温暖的“成人童话世界”。
使川上弘美在文坛站稳的是1996年芥川奖文学奖的 获奖作品《踩蛇》[2]。 作品中“我”在公园无意中踩了一条 蛇一脚,于是这条蛇“异化”成了女人,自称是“我”的妈 妈,缠上了我。 住在“我”家里,做“我”喜欢吃的菜,和“我” 一起喝啤酒。 “我”甚至都怀疑她真的是不是妈妈。 一条蛇 在我的生活中扮演者母亲的角色。 而同时,“我”工作的店 里,也有蛇幻化成的人存在,寺庙的主持家里也有,蛇的 存在好像是很普遍的事情了。 对于文中的异化的“蛇”已 经有了多种解读:都市生活的孤独、苦恼;对日本传统家 庭获传统家庭文化秩序的叛逆;传统变身文学表现而已。 本应是人与人构成的家庭却由蛇代替了其中一员的位
说选[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4.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井上靖中国题材历 史小说研究”(2010WLH41);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 “井上靖中国题材文学研究”(09C900)。
21
○ 语言文学研究 2011年5月号下旬刊
至有点恐惧的心态看着两家的四脚蛇快速地生长着。 偶 然间“我”在真锅家得知四脚蛇不仅可以割下肉来食用, 而且骑在它身上还能使人忘记不愉快的事情,有放松心 情、 缓解疲劳等神奇的功效。 正是借着骑四脚蛇这一机 会,“我” 和真锅女士、 平野内女士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巩 固,“从这以后我们是朋友,真正的朋友”。 [4]家庭与邻里 之间的那些琐事抛之九霄云外。 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四脚 蛇,和《神灵》中那头熊、《踩蛇》中的蛇一样,抚慰了人的 心灵,粘合人与人之间的关期的作品中。 在想象力丰富、手法多样、变化多端的女作 家成为日本文坛的中流砥柱的时代,日本评论家川村凑 说过: 日本的女性文学会比较柔软地起着一种变化,而 且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推陈出新,更年轻的作家会 不断涌现。 很难给这些作家和她们的作品下个定义。 这 不是一个恒久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起着一些变化的东 西。 如果要作一个小结,只能说日本女性文学第一是在 不断变化、柔软地变化和不太显眼地变化,第二是这种 变化是多样性的,第三是具有丰富性,它不是一个终结, 而是在不断地变化。
说多和田叶子与川上弘美的作品反映了这种倾向, 成为 了这种倾向的代言者,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认为,她们是 在谋求自己的利益。 在同居生活中,再也没有比人更麻 烦的生物了。 选择作为‘家族’而共同生活的伙伴,不会 开口说话的动物,倒是较之于人,较之于骨肉至亲更能 慰藉心灵,是最为适宜的同居者。 ”[8]现代都市生活的压 力巨大,出现了一大批心理孤独的人,借由豢养宠物排 解心中的孤独。 川上弘美在文学作品中将这一生存现状 文学化,在文字中给人以安慰。 这同样可以看视作是川 上弘美作品中众多动物形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最后,借 由“异化”的形象,可以对作品在空间和时间上全方位的 掌控,不按人的思维套路出牌,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而 且,“异化”换种说法,可以视为陌生化的一种,把我们通 过生物的视角,把人类已经习惯的思想、行为,以初次审 视的目光给人一种新鲜感,同时对人性的优劣进行可管 理性的分析评价。
2011年5月号下旬刊 ○ 语言文学研究
东方卡夫卡
— ——川上弘美早期作品“异化”形象浅析
宋立坤
(曲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30)
摘 要: 川上弘美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奇 幻的童话世界。 构筑这个神奇世界的支柱,是作品中大量 出现的异化生物形象。 本文通过对其早期文学作品的分 析,归纳出其异化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尝试理顺出作品中 异化生物的发展变化,指出其存在及发展的意义。
在 《龙 宫 》[6](2002)这 个 短 篇 集 中 ,“我 ”失 业 在 家 , 做着啃老一族,时常去海边惆怅,这时出现了变成人类 的章鱼(《北齊》),他虽然骗光了“我”身上所有的钱 去 喝酒,讲话又莫名其妙,却隐约地指给“我”一条前进的 道路。 甚至是像小动物一样存在的厨房之神荒神(《荒 神 》),能 够 驱 逐 “我 ”内 心 空 虚 成 为 我 心 灵 寄 托 的 神 灵 。 在 世 上 已 为 数 不 多 的 鼹 鼠 (《鼹 鼠 》)担 当 起 拯 救 人 类 的 工作,每天下班就是捡“失去生命动力”,“变得不 死不 活,只是存在于那里侵蚀周围。 然后,侵蚀自己”的“那 个”。 [7]将这些人类带回地底,给吃给住,给一个绝对自 我,没有外界压力的环境,让这些人类恢复生命力,重 新找生活的勇气。 虽然受到了一些人类冷漠的对待,鼹 鼠先生却并不放在心上,他对待人类,拿出了上帝般的 慈爱。 《海马》中的“我”是一个海马幻化的女人,上岸后 被一个接一个的丈夫转手, 各种各样的男人无论怎样 对她,都默默地容忍,最大的念头是回到大海,连伤害 人的念头都未曾有过。
参考文献: [1]周瑛译.译林[J].2004,(6):165-167. [2]吴之桐译.沉溺[M].天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1-37. [3]刘文星译.沉溺[M].天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157-180. [4]刘文星译.沉溺[M].天津: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180. [5]但然译.沉溺[M].天津:中 国 文 联 出 版 社 ,2001: 38-51. [6]王蕴洁译.龍宮[M].台北:尖端出版,2009. [7]王蕴洁译.龍宮[M].台北:尖端出版,2009:136. [8]川 村 凑.日 本 现 代 女 性 与 “家 庭 ”[J].世 界 文 学 , 2001,(4):254-263.
关键词: 川上弘美 早期作品 “异化”形象
川上弘美,旧姓山田,1958生于东京。 她从小学时开 始接触儿童文学, 高中毕业后考入御茶水女子大学理学 部生物学科,在校期间已开始发表文章。 她于1986年结婚 生子 ,但并 未 停 止 写 作 ,1994年 发 表 《神 灵 》,以 探 讨 拓 展 传媒与文学的可能性获得第一届帕斯卡短篇小文学新 人 奖 ,1995年 凭 《婆 婆 》获 第113届 芥 川 奖 提 名 ,成 为 备 受 瞩目的文坛新秀。 1996年,她以《踩蛇 》获第115届 芥 川 奖,正式确立其文坛地位。 她于1996年再度以《神灵》获 紫 式 部 文 学 奖 ,2000年 以 《沉 溺 》获 得 伊 藤 整 文 学 奖 和 女 流文学奖,2001年以《老师的提 包》获得谷崎润一郎 奖 , 2007年以《真鹤》获得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 另著有 《微微发光体》、《西野的恋爱与冒险》、《二 手 杂 货 店 之 恋》、《爱怜纪》等作品。
《不放开你! 》[5](1999)通过改写一个美丽的童话故 事,赤裸裸地刻画出了人类的贪婪之心。 “我”和榎本坦然 地接受美人鱼的出现,甚至把它养在家中。 漂亮的美人鱼 引诱出了深藏在内心的欲望,“我” 与榎本都难以自制地 守在它身旁,接连地被美人鱼迷惑了心智。 最终猛然意识 到人类的欲望正同美人鱼仅有的一句话:“不放开你! ”之 后,榎本和“我”把美人鱼送归大海。 美人鱼只存在于传 说,川上弘美赋予它实体,给它旗帜一样的语言,像是一 个警示,使人类意识到,人类不具备承受无限欲望的心理 能力,要适可而止。
22
川上弘美笔下的异化形象是在不断成长的。那些“异 化生物”在《神灵》、《踩蛇》、《四脚蛇》中与人友好相处,在 《不放开你! 》中警示人类,而到了《龙宫》,则开始担当起 人类的精神导师,开始保护人类、拯救人类,“异化生物” 的形象越发高大完美,向上帝的角色升华,上升到一种物 神化的境界。
二 川上弘美对于“异化生物”的高明驾驭,首先应得益 于大学时所就读的生物专业, 因此对于动物的习性非常 了解,能够在写作中流畅使用。 且自小就接触和创作文学 作品,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因此其作品中的“异化生物”在 给人带来惊奇的同时又不会觉得突兀。 其次,川村凑曾对 川上弘美的作品评论道:“较之于同样是人的配偶者和同 居者,与心爱的宠物生活在一起更为愉快、更为轻松。 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