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卡夫卡《变形记》中的荒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性

《变形记》的荒诞性体现在哪里?1.故事的本身就是荒诞的。
主人公格里高变形为甲虫的这件事本身就是荒诞的。
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和社会中,人们唯利是图,人性淡漠,竞争激烈,而甲虫这一怪诞,丑陋的形象,正是对当时的人们精神扭曲,压力过大,空虚无助的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
大众被他人所谓的成功标准而同化与影响,甚至胁迫的不能自主,成为只对名利金钱追逐的奴隶,从而人纯洁善良的一面彻底被抹灭,人成为非人。
《变形记》中格里高的故事正是人异化为非人这一生存现状。
2.格里高对于自身变形为甲虫这件事,考虑的更多的是如何处理父亲的债务问题,如何送妹妹上音乐学院,还害怕自身的形象会使母亲受惊。
也就是说,格里高对自身的担心和忧虑似乎和正常人相比有点过少了。
从社会层面上考虑,格里高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性过于凸显了,个体性处于一种被"遮蔽"的状态。
格里高与他的家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格里高即便成为了甲虫,可他对家庭现状依然充满了担忧与关心,而他的家人对格里高的态度却是残酷,厌恶,嫌弃。
正常的家人对于自己的家庭成员突然变异的事,一开始肯定会感到震惊,不可思议,但是过后肯定会想方设法照料他,寻找解决方法,这才是正常的亲情。
《变形记》却不是这个样子。
乍一看,格里高似乎是有亲情的,和他的家人产生了强烈的对比,但从本质上看,他们其实是一样的。
格里高因为自己成为甲虫,不能为家庭分忧,所以他消极,自弃,自卑,家里人则因为格里高不再能为家庭做奉献了,所以才开始厌恶他,嫌弃他。
总之,格里高和他的家人都是从人的功能性和社会性上考虑的,亲情在其中几乎没有比重。
3.格里高的自由,居然是通过变形为甲虫而实现的。
在还是个人类时,格里高拼命地工作,使家庭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俨然一架工作机器。
而在变形为甲虫后,格里高才稍微地偶尔从自身考虑。
当然,这并不是说变形为甲虫是件好事。
一个人在丧失了社会能力后才感到个体的存在才是荒诞的。
在故事中,格里高变形为甲虫后,饮食问题有妹妹送饭过来解决,想吃就吃;格里高可以在房间里自由地爬动,他还喜欢挂在天花板上,似乎在变为甲虫后,格里高才有了一定的娱乐方式,不用日复一日地做讨厌的差事。
卡夫卡《变形记》塑造的荒诞世界,体现了人性的异化

卡夫卡《变形记》塑造的荒诞世界,体现了人性的异化《变形记》作为卡夫卡最为杰出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通过怪诞的想象和简单朴素的文笔描述出社会中的冷漠和亲人之间的金钱至上,深刻的展示了金钱万能的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在精神匮乏的时代想要同时追求内心自由和担负家庭责任的矛盾的小人物注定悲惨的命运。
卡夫卡的《变形记》正是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没有征兆的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故事情节,表现出西方现代人群在外界社会和周围亲人之间的折磨下一步步走向绝望的情形,进一步揭示出人被社会的异化现象。
《变形记》中的人的异化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压榨、人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的无力以及人与人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挣扎。
《变形记》中,异化形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人的自我异化,第二个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全面异化,第三个方面是社会对人的异化,身体在心理精神的异化中变形,亲情在金钱腐蚀下丧失,人性在变形中艰难救赎。
人的自我异化《变形记》中,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尔的自我异化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理异化,第二阶段心理异化。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首先进行了生理异化,外形变成了动物,然后是心理异化,精神逐渐麻痹。
某天早晨格里高尔醒来发现自己没有任何征兆的就变成一只仰面而睡大甲虫,他突然拥有了无数向四面八方挥舞而不受完全自己控制的细小的腿。
甲虫是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的生物,一提到甲虫,脑海中就会浮现面目丑陋恶心的形象,人往往会对他避之不及或者毫不犹豫的杀死然后把他从家里扔出去。
在我们的传统固定观念中,甲虫就是这样百害而无一利的可怕生物。
但反过来相较于甲虫这类生物,他们需要时刻提防着不被人类毫不留情的杀死,他们是一直生存在惶恐不安中的,跟人类相比他们才更是弱小者。
在卡夫卡对甲虫的内心世界惴惴不安的叙述中,我们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同样的感受和相似的体验,这样会更加具有感染力。
通过格里高尔的生存状态,形象展示了主人公在家庭中实际上仅仅只是一只大甲虫的作用,总是伴随着恐惧和胆小,亲情早已荡然无存。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荒诞手法展现了现实世界的种种困境和人性的复杂。
当我读完这部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某天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形,让他原本正常的生活瞬间崩塌。
他不再能去工作,无法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而他的家人也从最初的关心逐渐变得冷漠和嫌弃。
卡夫卡以这种极度荒诞的情节设定,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虚伪。
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前,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默默地承受着工作的重压,为家人创造着舒适的生活。
然而,当他失去了人形,失去了赚钱的能力,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父亲的暴怒和殴打,母亲的恐惧和逃避,妹妹的厌恶和嫌弃,这一切都让格里高尔感到无比的绝望和孤独。
这种变化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关系往往是建立在利益和实用价值的基础上。
当一个人失去了他的“有用性”,他很可能会被周围的人所抛弃。
这是多么残酷而又真实的写照!我们常常在追求功成名就、物质财富的时候,忽略了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连接。
一旦外在的条件发生变化,那些看似坚固的关系可能瞬间瓦解。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异化。
格里高尔的变形,可以看作是他内心长期压抑和痛苦的一种外在表现。
他在工作中备受折磨,没有丝毫的自由和快乐。
这种异化的状态,让他逐渐失去了自我,最终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当下的生活,许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每天忙碌奔波,身心俱疲。
我们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变得麻木不仁,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梦想的追求。
此外,《变形记》还让我思考了关于人性的善与恶。
格里高尔的家人在他变形后展现出的恶,让人感到心寒。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卡夫卡变形记深度解读
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象征主义和荒诞主义元素的小说。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一个突然变成巨型昆虫的商人,如何逐渐被家庭和社会所忽视、排斥以及最终被遗忘的。
这部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探讨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关系。
小说中的象征主义元素丰富而深刻,巧妙地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恐惧、无助和孤独。
格里高的变形象征着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被异化和排斥的现实。
作者通过描述格里高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与社会的冷漠对立,以及他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个体与集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心理阴影。
荒诞主义元素则通过小说中荒谬的情节、怪诞的对话和夸张的描写展现出来。
作者运用荒谬的手法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荒谬和荒唐,揭示人类在社会中的脆弱性和无助感。
小说以一种夸张而怪异的方式,让读者对自身处境和现实社会产生深刻的反思和震撼。
《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心理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个体与集体、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紸张关系和矛盾。
这部作品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引发人们对人性、社会和现实的思考。
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1.论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色?
答:首先,《变形记》具有十分鲜明的荒诞色彩。
作品写格里高尔由活生生的人变成了大甲虫,这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使作品显得十分荒诞。
其次,该作在荒诞的情节中描写人的生存状态,又具有高度的真实性。
主人公变形后的生活环境及其本人的精神状态都是真实的。
他的痛苦感受和遭遇更深刻地反映出人在社会重压下的悲剧命运。
第三,卡夫卡在此描述的不仅仅是一个荒诞的故事,更以此暗喻一个荒诞地社会、荒诞的人生。
物质的高度发达导致人本位的丧失,他们或被视为金钱、权力,或被视为及其、可怜虫。
从这个意义上看,卡夫卡式从哲理的高度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审视,已认识到现代西方人所面临的精神危机。
《变形记》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表现在上述荒诞而真实、真实而荒诞的佯谬手法的运用上。
正是这种手法的运用,使卡夫卡的小说形成了独特的“卡夫卡风格”:以神话象征模式表现世界的荒诞、人的孤独和悲观。
作品呈现出充满恐惧、色调晦暗、悲哀绝望的精神氛围。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

卡夫卡《变形记》赏析篇一: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荒诞却深刻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描写,反映了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的赏析: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开始,他突然从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的家人、朋友、同事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格里高尔在小说中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变形,并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来适应社会,但是最终他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异类”,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
小说中的家庭成员对格里高尔的态度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线索。
一开始,家人对他的变化感到震惊和恐惧,试图将他隔离开来,但是随着他的病情逐渐恶化,家人也开始逐渐理解他,并试图帮助他。
然而,在社会的压力下,家人最终还是不得不将格里高尔赶走,让他无家可归。
小说中的社会形象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荒诞的地方。
人们生活在一种虚伪的秩序下,表面上看似和谐,但实际上充满了歧视和不平等。
小说中的商人和房客形象都是这种社会的代表,他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将他人视为工具,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权益。
此外,小说中的叙述方式也是一大亮点。
作者通过不断地切换视角,将主人公、家人、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形象呈现给读者。
这种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使小说更加生动、深刻,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人物和社会环境的矛盾。
综上所述,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学深度和思想性的小说。
虽然故事看似荒诞,但是其背后却深刻地反映了人性、家庭、社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读者在欣赏这部小说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的反思。
篇二: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荒诞却深刻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描写,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心灵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人性在疾病、灾难、突变等极端条件下的扭曲和变形。
以下是对这部小说的赏析:小说以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开始,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兢兢业业、顾家、任劳任怨的上班族。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

《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变形记>的荒诞现实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独特的荒诞手法揭示了现实社会中种种令人深思的问题。
读完这部作品,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沉浸在那荒诞却又无比真实的世界中。
故事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某天清晨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形,让他的生活瞬间陷入了混乱和绝望。
然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他身边的亲人、同事和社会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急剧的转变。
在变形之前,格里高尔是家里的经济支柱,他努力工作,默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只为了让家人过上安稳的生活。
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没有真正享受过生活的乐趣。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他失去了工作能力,不能再为家庭带来经济收入。
家人对他的态度从最初的关心逐渐转变为厌恶和嫌弃。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不敢进他的房间,妹妹也从最初的照顾逐渐变得不耐烦。
这种亲情的冷漠和人性的自私让我感到无比心寒。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亲人之间的关系视为最坚固的情感纽带,认为家人会在困难时刻给予无条件的支持和关爱。
但《变形记》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当一个人的价值和能力因为某种原因消失时,他可能会被亲人所抛弃。
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所谓的亲情,到底是基于真正的爱,还是仅仅因为对方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同时,小说也反映了社会的残酷和冷漠。
格里高尔的变形让他失去了在社会中的位置,他不再是一个有用的劳动者,因此被社会所排斥。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中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工作能力或者陷入困境的人们,他们往往也会面临社会的歧视和忽视。
社会似乎只重视人们的外在价值和能力,而忽略了人的内在尊严和情感需求。
此外,格里高尔自身的心理变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最初的惊恐、迷茫到后来的绝望、孤独,他在变形的过程中经历了巨大的心理折磨。
他试图去适应自己的新形态,希望能够重新获得家人和社会的认可,但最终却只能在孤独和痛苦中死去。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一、本文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短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人在异化和荒诞世界中的困境与挣扎。
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绝望和无力感。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深入的解读,探讨其荒诞异化象征的深层含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将概述《变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荒诞性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接着,本文将从荒诞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和风格,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变形这一荒诞情节,表达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异化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种异化如何影响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通过对《变形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卡夫卡对现代社会异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
二、《变形记》的荒诞性荒诞,作为《变形记》的显著特征,不仅体现在故事的情节设定上,更贯穿于整部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内涵。
弗兰兹·卡夫卡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荒诞的情节和象征手法,对“人变成甲虫”这一超现实事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使得作品在荒诞的外衣下,呈现出深刻的社会寓言和人性反思。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人变为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人性和社会观念的颠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往往被异化为一种工具或机器,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和尊严。
萨姆沙的变形,可以说是这种异化现象的极端化呈现。
他从一个为家庭谋生的旅行推销员,变成了无法被社会接受的甲虫,这一转变既是他个人命运的突变,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遍个体命运的隐喻。
荒诞性还体现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上。
萨姆沙变成甲虫后,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本依赖他微薄薪资生活的家人,在他变形后变得冷酷无情。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这种亲情的丧失和人际关系的异化,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荒诞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记》中的荒诞艺术
《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家公司任旅行推销员,长年奔波在外,辛苦支撑着整个家庭的花销。
当萨姆沙还能以微薄的薪金供养他那薄情寡义的家人时,他是家中受到尊敬的长子,父母夸奖他,妹妹爱戴他。
当有一天他变成了甲虫,丧失了劳动力,对这个家再也没有物质贡献时,家人一反之前对他的尊敬态度,逐渐显现出冷漠、嫌弃、憎恶的面孔。
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渐渐地,萨姆沙远离了社会,最后孤独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地死去。
《变形记》在整体上是荒诞的,这个看似荒诞古怪的故事正是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一种写照。
在作品中, 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细节描写等手法对"人变成甲虫事件"进行艺术再造,使作品呈现出荒诞、不可思议的基调。
在金钱社会中,竞争异常激烈,生存的压力使许多人精神被扭曲、摧毁。
无论是故事的主人公还是作家本人,对“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件事不露半点惊奇之感。
人变甲虫本来就够荒诞,而人们对这种悲剧性的变化竟无动于衷,这就更说明世界的荒诞,让人体验到孤独与荒凉。
但优秀的小说往往具有预言的性质,这看似完全脱离经验世界的作品原是来自经验世界并指向经验世界的。
小说看似荒诞无稽,实则写尽了一个卑微地挣扎在尘世间的灵魂的辛酸,更是一个时代的人的沦落与异化的真实演绎,有着不争的真实性,形象地表现了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从事的职业是如何压迫着人的精神与肉体,是如何贬低了人作为人的价值,夺
走了人的自由和支配自己的权利。
一、情节的荒诞
“当格里高尔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
他的背成了钢甲式的硬壳,他略一抬头,看见了他的拱形的棕色的肚皮。
肚皮僵硬,呈弓形,并被分割成许多连在一起的小块。
肚皮的高阜之处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下滑趋势,被子几乎不能将它盖得严实。
和它身体的其它部位相比,他的许多腿显得可怜的单薄、细小,这些细小的腿在他跟前,在他眼皮下无依无靠地发出闪烁的微光。
”文章的开头这么写到。
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工业文明轰隆隆的到来,不容考虑的渗透到了每一个西方人的生活之中。
在看似繁华的城市文明背后,“人”开始悄悄异化。
为了夸张而又真实的再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异化,卡夫卡设计了一个荒唐的故事,一个人被异化为虫的故事。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前的他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赡养父母,照顾妹妹。
勤劳、善良的格里高尔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他也因此受到家人的赞赏和尊重。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看似平
凡的普通人,却在不自觉中被现实吞噬着。
变成甲壳虫的格里高尔“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
当一个人的生命不再为自己主宰,而是因为现实的巨大压力而不得不一再妥协,直至完全丧失自我时,那么这个人就必将被现实所异化。
格里高尔从人变虫是一种虚妄的荒诞,但正是这种极度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现实主义所写不出的味道。
这就是荒诞的魅力。
用于讽刺的荒诞,在心酸之余则更添了几分荒凉。
格里高尔三番四次的想“冒一切危险来实现离床”,然而这个希望是“极渺茫的”。
细细品味,我们不难得出,残酷的现实社会不正是束缚格里高尔的那张床么?现实的将人绑在“床”上,让人成为“床”的奴隶不得动弹。
并且这种捆绑具有着潜在性与普遍性。
《变形记》之荒诞的变形直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异化人的本质,尖锐而犀利。
二、语言的荒诞
荒诞的语言是荒诞派小说最有力的武器,《变形记》便是如此。
人被异化之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人际关系的异化。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存在在一个看似平静的生活中被掩盖。
卡夫卡用许多精妙而荒诞的语言来表现这种异化后的人际关系,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被这种薄凉的人际关系痛心疾首,将批评和讽刺掩藏于看似荒诞的语言,从而令读者产生反思。
“他还没有进入房间,门立刻就关上了,还上了门闩,锁上了。
背后这一系列的动作吓了他一跳,吓得他的那些小腿往里紧缩。
这样迅速关门的人正是妹妹。
”知道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不再具有任何价值甚至还会成为家庭的负担时,生活的面纱被掀开,一切的自私与丑陋都被暴露了出来。
就像是一把锁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所有的罪恶都扑面而来。
当格里高尔变成甲壳虫,家中生活困窘,不得不租房出去。
当妹妹以“优美悦耳的小提琴演奏”表达家人对房客的尊重之意时,而房客们居然“不断把烟从鼻子和嘴里喷向空中”,表现出极不耐烦;而格里高尔听到演奏,“觉得自己一直渴望着某种营养了”。
对艺术的痴迷,对人的正常生活的眷恋,正反衬出房客的无礼和人性的残酷。
“旅行推销员几乎长年不在办公室,他们自然很容易成为闲话,怪罪和飞短流长的目标”。
格里高尔所处的外部世界的人际关系竟如此凉薄!可怜的格里高尔最终是绝望而死的,绝望于这个凉薄的世界,绝望于亲人之间冷淡的感情,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腐蚀了人善良的心灵。
一切都被异化了,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世界。
不正常到以不正常为正常。
三、真实的荒诞
荒诞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理与理性的情况。
表现主义主要通过主观幻觉、梦境、错觉以及扭曲变形等手法表现生活,使他们的作品从整体上既无完
整的情节,也无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卡夫卡的世界里,真实和幻象同样混杂在一起,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并无惊恐之感,他还想象平常一样去上班赶火车,这让读者看来已经很荒诞,后来他又与家人发生冲突,更让人觉得荒诞可笑。
然而我们说,虚构的荒诞情节,既推动了人物之间的冲突,又显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冷漠自私的人际关系。
格里高尔变形前是一个工作认真、恪尽职守、尽职尽责的公司小职员。
但他恨自己的工作,他说:“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
他长年累月奔波在外,饮食不定时,没有知心朋友,内心烦恼,时刻充满着恐惧感和灾难感,他讨厌老板的居高临下和秘书主任的无事生非,他说:“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件事办了。
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
格里高尔的内心是矛盾和烦恼无奈的。
第一次大战后,使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拼命工作赚钱,犹如机器一样,感到压抑愤恨不平,但又没有能力,没有办法摆脱,生活在痛苦之中。
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现代文明的操纵驱使下,使许多人精神畸形乃至崩溃,导致人们对社会的不满,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自私冷漠,人的异化,亲情的异化。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在家里沦落到非人的地步更让寒心与不可思议。
最初是父亲对他动怒,把他赶回自己的房间;母亲曾被他吓得晕倒几次,也求父亲别伤害自己的儿子;妹妹开始还照顾这个哥哥,不久也开始厌恶他。
父亲、母亲、妹妹是格里高尔最亲的亲人,但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这种亲情早已淡漠、异化,人们之间有的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细细品味,这种荒诞的情节隐藏着人世间的多少辛酸,多少真实。
我们说,作品中的荒诞和真实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人变成甲虫本是荒诞的,但经过作者的高超处理后,好像是必然的,那么真实可信。
这种创作,使荒诞的内容在读者心中具有了真实性和可信度,更使读者透过现象看到社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