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及异化的主题

合集下载

人性的异化和神话的复活——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人性的异化和神话的复活——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人 性 的 异 化 和 神 话 的 复 活
一 一
论 卡 夫 卡 的 变 形 记
o江 松

要 :卡夫卡的小说 变形记》以非理性的梦呓文字建立在对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基础上,对人性的异化 和采
用荒诞 的神话 变形正是作 者对社会 生活 的感受 。表 面上看 卡夫卡 的文风 怪异,实际上 ,是他 对生 活的怪异 感 受 (内容 )生发成艺术的怪异表现 ,在 某种 意义上,让 生活与艺术、 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走进他 的小说 ,这 也 许
思想外化 。第二,荒诞性 。现代派作家通过非理性的极度夸 可 忍 受 。 张的形式 ,将现实与非现实糅合在一起 ,寓严肃于荒诞 。以 在他的文章 《 变形记》中,笔者认为他对人性采用了异
战后 的计算机工业为标志 的 “ 四次工业革命 ”把社会结构 化的表现形式,神话的写作手法。用这样的眼光再去看他的 第 改组成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人成 了由机器控制的动物。科 文 章 就 能够 较 好 地 看 出其 思 想 内容 。
自己了。 《 变形记》中的人的 “ 异化”现象 ,譬如人掌握不
心理描写 的范 围,意识 流技巧 的 目的是 要深入人 的精神 活 了 自己的命运 、时刻都有的灾难感 ,人与人之间不能理解、 动,表现那种纷乱飘忽的思绪和感触 ,这种思绪和感触还没 沟通 的孤独感等等 。
有经 过 严 密 的整 理和 组 织 ,常 常显 得 松 散零 乱 ,缺 乏 条 理 ,
现代派文学的特点、共性 已有公论 。总体特点有以下四 方面:第一,象征性。现代派作品为探求人物的 内心真实,
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 的内心活动,借助意象,
映了世纪末情绪,表现 了人的孤独与恐惧 ,表现 了荒诞世界
用 暗喻 、烘托 、渲 染 等手 法 , 把 思想 还 原为 知 觉 ,使 抽 象 的 和 异 化 主题 :权威 的不 可抗 拒 ,障碍 的不 可 克服 ,孤 独 的不

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
《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深入而独特,它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物理变形,更是一个内在的心理和精神异化过程。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经历了一种从人类到非人类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他的生理形态,更深刻地改变了他的内心世界和对自我、他人以及社会的认知。

首先,从物理层面来看,《变形记》中的异化表现为主人公身体的畸形变化,他变成了一只甲虫。

这种变化是突如其来的,没有任何预兆,使主人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和绝望之中。

他的身体不再听从他的意志,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甚至无法用人类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身体上的异化使他与世隔绝,成为了一个孤独的存在。

然而,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异化。

主人公在变形后,不仅与外界产生了隔阂,更与自己的内心世界渐行渐远。

他感到自己无法融入人类社会,无法与家人和朋友建立正常的联系。

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意义和价值,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此外,《变形记》还展示了社会对异化的影响。

主人公的家人和朋友在他变形后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不再关心他的内心世界,只关心他的物质利益。

这种冷漠和功利的社会环境加剧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绝望感,使他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了异化的痛苦。

综上所述,《变形记》对异化的理解是多层次的,它不仅包括物理上的变形,更包括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异化。

这部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孤独、迷茫和绝望的困境,以及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和隔阂。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

《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的异化人生读后感》《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弗兰兹·卡夫卡创作的中篇小说,以荒诞离奇的情节和独特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

读完这部作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让我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名旅行推销员,他肩负着家庭的经济重担,过着单调乏味、压力巨大的生活。

一天清晨,格里高尔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形,不仅使他的身体失去了人形,更让他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绝望之中。

起初,格里高尔还试图以甲虫的身体去适应人类的生活,他担心自己的工作,害怕失去经济来源会给家庭带来灾难。

然而,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父亲的愤怒和厌恶,母亲的恐惧和无奈,妹妹的冷漠和嫌弃,让格里高尔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被视为家庭的一员,而是一个累赘和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自私和冷漠。

格里高尔在变形之前,为了家庭默默付出,拼命工作,却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关心和理解。

而当他失去了作为人的外形和劳动能力后,家人立刻对他失去了耐心和爱心,甚至希望他快点死去。

这种亲情的扭曲和异化,让人感到无比的心寒。

同时,小说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困境。

格里高尔的工作压力巨大,每天都在奔波劳累,却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

他的变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这种残酷现实的一种逃避和反抗。

然而,即使变成了甲虫,他依然无法摆脱痛苦和折磨,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

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否也像格里高尔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逐渐失去了自我,被工作和压力所异化,成为了金钱和利益的奴隶?此外,《变形记》还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格里高尔变形之初,家人虽然感到震惊和害怕,但还是试图照顾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压力和不便让他们的耐心逐渐消磨殆尽,最终露出了丑恶的嘴脸。

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现象——以《变形记》为例

卡夫卡作品中的异化现象——以《变形记》为例
到郊 外旅行途 中感 受到 生 活 中。 充满 温暖 的 阳光 ” 。以 下, 本文就 以< 变形记 > 为例 , 分析研 究 卡夫 卡作 品 的异
化 现象。

得可怜” 。一开始, 主人公的外形从人异化为了虫, 且习
性 也随之逐渐 改变 : “ 养成 了在墙 上 和天花 板上 纵 横交 错来 回爬行 的习惯” 、 “ 尤其 喜 欢倒 挂在天 花板 上 ” 、 。 那
他们对他感激 热 情 ; 当他 变 形成 虫 , 家 人避 之 不及 。最
天清晨醒来 发现 自己变成 了一 只 巨大 的 长着 触 角的
大甲虫 , 这只 甲虫有着 “ 坚硬得像 铁甲一般 的背 ” , 。 穹顶
似的棕色肚 子分 成了好多块 弧形 的硬片 ” , 两排 细腿 。 细
终父亲的致命一击结束了儿子的生命 , 使格里高尔孤独 痛苦地在饥饿中默默死去。而其家人却感到如释重负,
第 6卷第 3期
Vo 1 . 6. N o . 3




2 0 1 5年 6月
J u n e . , 2 0 1 5
C h a n g a n Xu e Ke n
卡夫 卡作 品中的异化 现象
以《 变形记》 为例
李宜繁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陕西西安 7 1 0 1 2 8 )
大机器生产对使人性产生了扭曲不84断异化先进武器的使用使生命的价值被漠视信仰失落使人精神崩溃荒芜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使大批人的生活秩序与依靠被毁灭??人在自然面前的日益卑微地位在社会机器的固定部位上的无能为力状况都使人们产生了一种绝望感恐惧感和孤独感导致其本性扭曲从而使自身发生异化但生存的本能又促使人类不断地进行着绝望的抗争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

《变形记》解读:荒诞异化象征一、本文概述《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一部荒诞主义短篇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寓言,描绘了人在异化和荒诞世界中的困境与挣扎。

作品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经历,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绝望和无力感。

本文将对《变形记》进行深入的解读,探讨其荒诞异化象征的深层含义,以期更好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本文将概述《变形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荒诞性及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接着,本文将从荒诞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的主题和风格,探讨卡夫卡如何通过变形这一荒诞情节,表达对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批判。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小说中异化的象征意义,以及这种异化如何影响个体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通过对《变形记》的深入解读,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卡夫卡对现代社会异化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以及他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

二、《变形记》的荒诞性荒诞,作为《变形记》的显著特征,不仅体现在故事的情节设定上,更贯穿于整部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内涵。

弗兰兹·卡夫卡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通过荒诞的情节和象征手法,对“人变成甲虫”这一超现实事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再现,使得作品在荒诞的外衣下,呈现出深刻的社会寓言和人性反思。

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人变为甲虫,这一荒诞的情节本身就是对传统的人性和社会观念的颠覆。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往往被异化为一种工具或机器,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和尊严。

萨姆沙的变形,可以说是这种异化现象的极端化呈现。

他从一个为家庭谋生的旅行推销员,变成了无法被社会接受的甲虫,这一转变既是他个人命运的突变,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普遍个体命运的隐喻。

荒诞性还体现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上。

萨姆沙变成甲虫后,他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本依赖他微薄薪资生活的家人,在他变形后变得冷酷无情。

父亲用苹果砸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这种亲情的丧失和人际关系的异化,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荒诞氛围。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

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一、本文概述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卡夫卡的《变形记》这部作品所蕴含的荒诞与真实。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深刻的社会寓意和强烈的荒诞感,成为了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变形记》讲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在一天早晨醒来后,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随后他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对这一荒诞情节的描绘,卡夫卡展现了一个充满压迫、异化和孤独的世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扭曲。

文章将首先概述《变形记》的基本情节和主题,以便读者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接着,我们将分析作品中的荒诞元素,包括人物形象的荒诞、情节的荒诞以及社会背景的荒诞,从而揭示出卡夫卡如何通过荒诞的手法来表达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真实,包括对人性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

我们将总结《变形记》的荒诞与真实如何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并指出其对我们理解和思考现实世界的启示意义。

二、荒诞的外壳:变形与异化卡夫卡的《变形记》以其独特的故事设定,呈现出一个荒诞而又令人震撼的世界。

在这部作品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这一设定本身便是荒诞至极,与日常生活经验背道而驰,然而,正是这种荒诞的外壳,让卡夫卡得以探讨更为深刻和真实的主题——变形与异化。

变形,在卡夫卡的笔下,不仅仅是指格里高尔身体上的转变,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逐渐失去自我、被异化的命运。

格里高尔原本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旅行推销员,他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然而,当他变成甲虫后,他的存在变得多余,甚至成为了家庭的负担。

这种转变,正是卡夫卡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境遇的隐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劳动的工具,他们的价值往往被衡量为经济利益,而非作为个体的存在。

异化,则是这种变形的必然结果。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读后感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描写,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首先,小说中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从一个普通的商务人员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昆虫,这种变形不仅令人震惊,更让人感到痛心。

在这个变形的过程中,格里高的家庭、同事和社会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曾经是家里的顶梁柱,但变形后却成了家人的负担,被排斥和孤立。

他的同事也对他的变形感到恐惧和厌恶,最终导致他被逐出了工作岗位。

这种对待格里高的态度让我深感悲哀和无奈,也让我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个体的异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中对家庭关系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格里高变形后,他的家人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关心和照顾,到后来的厌恶和排斥。

这种变化让我对家庭的温暖和冷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密,亲情和温暖也越来越少,这种变化让我深感忧虑和痛心。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家庭对个体的束缚和压迫,让我对家庭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最后,小说中对现代社会的描写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现代社会,个体往往被压迫和异化,失去了自由和尊严。

格里高变形后,他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个体,而是一个被社会排斥和孤立的异类。

这种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让我深感痛心和无奈,也让我对现代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小说中也揭示了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冷漠和漠视,让我对社会的冷漠和对个体的异化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总之,卡夫卡的《变形记》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格里高的变形描写,探讨了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对个体的压迫和异化。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思考也更加深刻。

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这部小说,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考。

从《变形记》看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

从《变形记》看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

从《变形记》看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变形记》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卡夫卡创作的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格雷戈尔·桑姆雅的变形遭遇,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的主题。

这部小说以一个离奇而极端的情节为起点,引发人们对于现代生活状态的深思。

在小说的开头,格雷戈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虫,这个奇特的设定象征着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因为各种压力和困境而失去了自我。

格雷戈尔的变形不仅造成了他与他人之间的隔阂,还剥夺了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感。

这种局面表现了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劳累和压力,感到自己被边缘化和异化的普遍困境。

随着故事的发展,格雷戈尔受到一家人成员的冷漠和厌恶,他们将他视为一个负担。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追求个人的利益和满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助。

尽管格雷戈尔曾是家庭中负责经济支持的人,他的变形却让家庭成员对他失去了兴趣和理解。

这种冷漠和孤立的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身边的他人越来越缺乏关心和同情心的现象。

与此同时,格雷戈尔个人的身份与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在变形前,他是家庭的经济支柱,但变形后,他不得不依靠家人的支持生活。

然而,家庭成员对他的态度迟钝和消极,使格雷戈尔在自我追寻中遭受巨大的挫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在个人追求与群体认同之间迷失,个人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中的变动也导致了与自我的脱节。

《变形记》描绘了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这部小说通过变形这一极端的象征手法,深入刻画了现代人的异化与自我追寻的问题,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在自我觉醒和追求中找回自己的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邢台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
第33卷第1期2018年03月

要:《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

作者用寓言的方式概括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异化,表达了一种生活现象
的认识。

作者通过这个人变成甲虫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现代社会中,人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至于被“异化”的现实,以及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和作者个人内化的角度对《变形记》进行探讨。

从而了解卡夫卡对人生意义的执著追问以及对现代人的生存价值、生活困境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卡夫卡;异化;潜意识;宿命
中图分类号:I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658(2018)01-0149-02
Vol.33,No.1Mar.2018
试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及异化的主题王云青
(邢台学院图书馆,河北邢台
054000)
《变形记》是弗兰茨
·卡夫卡最经典的小说之一。

它讲述了一个小职员一觉醒来变成甲虫的故
事。

卡夫卡用他冰冷的笔调将一个骇人听闻的事
件描述成寻常的发生,人变甲虫的荒诞故事,呈现
给我们在现实社会中人无法掌握自己命运以至于
被“异化”的荒诞现实。

小职员格里高尔的变形,
揭示了内外两方面的原因有被动也有其选择的主
动性。

同时作者和主人公格里高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变形记》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是作者个
人内化的完全表现,本文将从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和
作者个人内化的角度对此文进行探讨。

一、卡夫卡的生活经历婚姻与《变形记》的
关系弗兰茨·卡夫卡(1833-1924)奥地利著名作
家,19世纪初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终身
未婚,身体孱弱,他内心孤独,但又真诚坦白。

他曾清晰表述,他的作品是他自己的“象形文
字”,是他“梦幻般内心生活的表现”。

他用变形和自虐独享精神上的快乐。

有人曾说过,真正接近完美的作品是作者自己的传记和内心的独白。

《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先是虫身人心,眷恋家
庭;家人对他先是同情,而后变为厌恶和憎恨不愿与他相处,而格里高尔几次试图与家人和外界
沟通失败后,在绝望中绝食而亡。

慢慢品味,我
们从故事里只能看到作者想表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人际关系和无奈的生存状态。

卡夫卡曾在日记里写道:现在,我在自己家里,在那些最亲近的、最充满爱抚的人们中间,
比一个陌生人还要陌生。

以此看出:卡夫卡自己与小说主人公命运的相似之处。

我们从《变形记》第一节的叙述中,分析出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异
化的原因:工作累,吃不好,人情淡漠,心情烦恼,还债压力等等。


变形记》开篇对格里高尔的工作状况的描写正是卡夫卡自己生活、工作现状的写照。

再者,就爱情而言,他先后与两位姑娘三次订婚,又三次退婚,一直到近四十岁辞世始终是孑然一身。

再加上其气质抑郁,多愁善感,幼年丧失两个弟弟等遭遇,对后来形成卡夫卡孤僻,内向悲观的性格有重大影响,反映在小说中,就是人被异化成非人———甲虫,丧失了自我。

变形后的那种无助,那种孤独,没有人能理解。

家人和同事对他的遗弃,使他最终走向了死亡。

这与卡夫卡的性格是直接相关的。

死亡对他来说象征
着自由的到来,象征着自己获得了重生,象征自己获得了别样的快乐,这种自由、快乐和重生除
了格里高尔与卡夫卡能体会到,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因为他们的内心是一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经合而为一了。

二、异化也即卡夫卡个人内化的表现《变形记》,一般认为这是一篇表现社会里“人的异化”主题的代表作。

主人公变形前是一
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他为了替父还债去工作,为了养家糊口去工作,物质占据了人的心灵空间,
排挤人的生存空间,导致了人在精神状态上的空虚,压抑和恐惧。

人的精神生活日趋简单,逐渐
失去情感的需求。

格里高尔在物质力量的重压下早已失去了正常人的自我价值和个性意识,他早在变形之前就已经象动物一样机械地生活,“甲
虫”只是他动物性的具体代表罢了。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对异化来进行理解和阐释,物质占据
着人的头脑,人只生活在物质当中没有自由,没有快乐,没有友谊,没有感情,只有拼命的工作,
即使这样也找不到宿命感,慢慢的丧失了自我,
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从而就异化成甲虫,变成金钱的奴隶。

人与人之间甚至家庭人伦之间都
是冷漠无情,这是人的悲哀,更是人所处尘世的[收稿日期]2017-10-28
[作者简介]王云青(1969-),女,河北邢台市人,邢台学院图书馆馆员,主要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邢台学院学报第33卷
悲哀,也是我们现代人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通过对格里高尔变形后心理的揭示,卡夫卡重新审视了传统意义上的人生意义和人的价值。

他的变形诉说了现代人自我价值和个性丧失的悲剧。

自己的命运无法掌握,常常受到他人的支配和控制,“自我”在他的头脑里已经完全消失。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工作尽职尽责,勤勤恳恳不敢有一丝怠慢。

在公司里,他任人摆布,没有自主能力,按时上班,不敢迟到,就连自己变形后还想着及时赶火车。

他成了被公司任意驱使的机器,既没有自由,更谈不上自主,个性完全丧失。

正是生活的残酷改变并毁灭了他的个性,虽生犹死,麻木不仁,变形与否都成了社会家庭的行尸走肉—废物一个了。

或许,卡夫卡的悲哀就在于他意识到了这一点,自己却无力改变。

而我们的悲哀在于意识到了自己在工业现代化中被异化,却不得不被异化着。

从深层心理学角度看,格里高尔的异化是他逃避工作、逃避赡养家人,逃避现实责任的扭曲外化体现,是潜意识里对生活极度厌倦之后的绝地反抗。

小说开篇描写格里高尔的心理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开启他潜意识之门的钥匙。

格里高尔对他自己的工作非常不满,抱怨是“累人的差事”,不仅饱受奔波之苦,而且还觉得公司对他没有起码的关照。

他感叹遇到的人总是泛泛之交,不能成为知己;他讨厌老板居高临下的说话姿势,痛恨老板盛气凌人的态度,但是现实中他又不得不克制自己,因为父亲的债务他不得不还,所以他不得不出卖自己为公司效力。

格里高尔被压抑的反抗欲望终于爆发——
—躯体变形!异化终于使格里高尔暂时远离了人类的枷锁,获得了有限的自由。

卡夫卡有着浓重的宿命意识,凡事逃不出命运的安排。

他书中的人物都是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在社会阶层中都是孤独无助的,就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一样,为了逃避社会对他的重压变形为甲虫,然而他生在人世尚且艰难,对生活对社会无能为力,怎能寄希望于甲虫的世界?所以,结局只能是在孤独中悲惨地死去。

然而,卡夫卡的宿命意识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认命、在被动中等待,他的宿命论里有一种积极反抗的意识,确切地说,一方面他的人生论调是悲观绝望的,另一方面,他却把人生全部意义赋予了奋斗和反抗的过程,认为人生的价值所在正是在奋斗和反抗的过程中。

就像格里高尔,身为人时,拼命工作,全力还债,并为自己的付出倍感骄傲,因为在他承担的过程中实现了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在他变形后,为了得到家人的认可和谅解,更是做着不懈的努力,企图以人的声音交流,保留着人的情感。

他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在被无情抛弃后,仍然爱着人形时的美好记忆。

这个意义上,卡夫卡的宿命论有极其深刻的积极向上的意义。

卡夫卡的这种宿命意识和他所处的时代和哲学思想是有直接关系的。

卡夫卡所受到的政治、民族、宗教与文化上的冲击是强烈的。

他从小还受到父亲严厉管教。

从1908年到1922年期间,他在工伤保险公司任职,对捷克工人的贫困生活和无权地位也有不少了解和体会。

自幼爱好文学的卡夫卡,中学时就读过易卜生、尼采等人的作品。

存在主义先驱基尔凯郭尔等人的著作,对他思想影响较大。

此外,他对中国老庄哲学也很感兴趣。

总之,《变形记》告诉我们的不只是异化的主题,它有其深刻的寓意。

它揭示了人的存在的意义、价值,进而提出改进人类生存状态的要求。

它对现实世界有沉重的反思,同时,卡夫卡在他的宿命和快乐主题里面,提出了对未来的沉思与抗争,以及对现代人人生意义的执着追问和对生活困境的终极关怀。

这些,对我们现代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它的探讨我们应该明白了许多道理和人生真谛。

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