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综合接入网建设本地网的研究
宽带接入技术研究与应用

Re e r h a pp ia i n o r a ba c e stc s a c nd a lc to fb o d nd a c s e hnoo is l ge
a c s e h oo is s c s ADS C b e Mo e HF a t e o t a ew r n a s e o t a ew r c e s tc n lge u h a L, a l d m C, c i p i l n t o k a d p s i p il n t o k v c v c ec .i i c n i e e h t ] t . t s o sd r d t a H sn e E ON tc n lg ss i b e frt eh g - n s r h a e t e F u i gt P e h oo y i u t l o h ih e d u e sw o h v h h a
0 引 言
随着网络技术 的飞速发展 , 网络带给人们更多 形式的信 息模式 , 使人 们获得 信息 的途 径 大大拓
宽. 同时 , 们 的需 求 也 在 不 断 提 高 , 综合 业 务 的 人 对
纤 到户 兀T 的接 入 方 式 ; 于具备 5类线入 户条件 的 密集 用户 区, 以采 用 E O L N的过渡 方 I ’ H 对 可 P N+ A
式; 而对 于有 大量数据 、 音业 务的 长远 需求 的 高端 用 户 , 用 G O 语 采 P N则是 最 佳 的 宽 带接 入 方式. 指 出GO P N是 未来主 流的 宽带接入 技 术.
关于无线局域网应用系统在综合接入设备中的设计与实现

端 以及多各种媒体终端不断上市, 人们对于 网络的依赖到达一 模 块功 能 。 基本设置模块 个前所未有 的高度。 相对于有线宽带 的地域 束缚性 , 无线局域
网( W i r e l e s s L A N , 简 称W L A N ) 凭借优势 已经成 为人们 日常生
基本设置模块 主要是实现传统W L A N 系统 中关于W L A N 的一
2 无 线局 域 网及综合 接入设备
浩瀚 的大 海, 深邃 的崖洞 , 在一片银 白的沙滩 上, 膝盖 上
的标准 是8 0 2 . 1 i b 、 8 0 2 . 1 l g 和8 0 2 . 1 l n 。 其中8 0 2 . 1 i n 标准的速率 更高, 用户可 以进行相应 的选择。 安全性设置模块 ( i )由于厂家生产 设备 的初始 S S I D 可 能相同 , 这 样A P 的 S S I D  ̄可能被其他人 知道 。 因此需要修改S S I D 功能 , 个性化设 置S S I D , 甚至隐藏S S I D , 这样用户就无法 扫描到该A P . ( 2 ) 具备 M A C 地 址绑定、 I P 地 址绑定功能 , 只允许指定 的
主要功能:( 1 ) 通 过选择 界面模式 , 最 直观来 管 活 中不可获取的资源 。 在家里, 在火车站, 在咖啡馆, 随处可见 些基本设 置, 理w L A N 。 如修改S S I D 、 信道等信息;( 2 )目前市面上主流 的I E E E “ 无 线 网络 已经 覆 盖 ” 。
I A D ) , 作为软交换 网络 中用户端 的综 合接 入设备, 在软交 换体
系中位于接入 层。 其主要作用是由于只有相同信道的A P 才能使用无线分布进行通信 , 所 以当本地 A P 的信道 没有指定为具体的信道 时, 无 线分布功能 不能被 开启。
采用MSAP技术实行精品政企接入网建设的技术研究

Caweoinrc圈回囫翟瑟豳■ h h dot 嵋 叫譬图■ ■■ iN TngaP ●■■■●■ ne cls ds o u e ■
采用 M A S P技术实行精品政企接入网 建设 的技术研究
梁 伟 坚
( 中国移动通信集 团广 东有限公 司清远 分公 司, 东 清远 5 1 1 ) 广 1 5 8
摘 要: 目前 , 随着全 业务 运 营时代 的到 来 , 中国移动在 大力进行 集 团 专线 的建设 , 类 网络数 据 业务 、 各 专线 业务 不 断增加 , 使得 中 国 移动在 接入 层 面上 的 网络结 构越 来越 复杂 , 网络建 设和 运行 维 护造成 了极 大 的压 力 , S P技 术在 专线接 入 建设 中 , 对 MA 能提 供 更灵 活 更丰 富的 业务接 入 功能 , 、 一的 网络 管理 能力 , 高效 统 更低 的 网络 建设 成本 、 快速 的 网络 部署 能 力 。对 于 M A 在 精 品政 企接 入 网 更 SP 构建 中的优 势 , 清远公 司进 行 了科 技 项 目 ” 用 MS P 多业 务接 入 平 台 )构 建精 品 政 企接入 网的研 究 项 目” 采 A( 的研 究 , 该科技 项 目 得 到 了省公 司的立 项 支持 , 下达 专项 的研 究 经 费 , 文主要 是 针 对该 科技 项 目的研 究情 况 , 纳总 结 MS P技 术 在驻 地 网工程 特 别 并 本 归 A
毁
。。 。
。。 。。
、
姿 龟
一
…
~Leabharlann 。 一…~
…
f
。
。
…
,
0
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是一种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宽带接入的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技术成熟稳定: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已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成熟稳定。
通过有线电视网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宽带接入服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连接,同时可以稳定地传输大量的数据。
这种技术成熟稳定的特点使它能够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宽带接入的需求。
2. 网络覆盖广泛: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广泛,尤其是在城市和乡村地区。
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普及到大多数家庭和企业,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使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进行网络连接。
相比其他宽带接入技术,有线电视宽带接入具有更广泛的网络覆盖能力,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3. 传输速率高: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可以提供较高的传输速率。
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宽带接入,用户可以享受更快的网络速度和更高的传输速率,能够更快地下载和上传数据。
这使得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成为用户进行高速互联网访问、在线视频播放和游戏等高带宽需求的首选。
4. 支持多种业务: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基本的宽带接入服务,还可以支持多种业务。
用户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观看高清电视节目、点播影视作品,使用视频电话进行远程通信等。
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娱乐和通信选择,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1. 网络建设和优化:在推广和应用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时,需要进行网络建设和优化,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
可以加强网络设备的更新和升级,提高网络带宽和传输能力,打造高质量的宽带接入服务。
3. 市场营销和推广:在推广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时,需要进行市场营销和推广。
可以通过网络宣传、传媒宣传、营销活动等方式,提升用户对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认知和了解,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这种宽带接入方式。
4. 用户服务和体验:在提供有线电视宽带接入网服务时,需要注重用户服务和体验。
可以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电力调度数据网地调接入网的建设研究

电力调度数据网地调接入网的建设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系统的功能也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电力调度数据网是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程度,构建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本文主要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的建设方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给当前的电力行业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调度;数据网建设;完善对策1 电力调度数据网的特点在我国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电力调度数据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直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效率。
主要的特点分述如下:第一,数据通信方面,数据通信业务是电力调度数据网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的特征是:把处理数据的过程作业该通信的中心环节,同时实现了分布采集、分布传输数据的特点。
第二,实时性。
电力调度的实时监控业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常而言,这种传输的周期时间很短,具有秒级的特征。
因而,这就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准确性及可靠性的要求,严格限制通信的时间长短,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数据的实时传输。
第三,可靠性。
电力调度数据网在进行实际传输工作中,通常传输的信息是调度指挥的命令、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因而这些信息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而这就要求电力调度网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第四,安全性。
电力调度数据网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该数据网主要是保证系统的安全,因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同的系统之间要进行必要的隔离处理,实现了分区的安全管理,从而保证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2 网络的技术点2.1 接入网遵从国家电网调度数据网第二平面对技术规划内容的要求,每一个级别的调度直调厂站分别建立起各自的接入网络,这些接入网分以下几种:国调接入网、网调接入网、省调接入网、地调接入网,第一种接入网主要包含了国调直调厂站节点或单机,第二种接入网同时拥有网调直调厂站或单机和国调直调厂站所处的网调区域节点或单机,第三种接入网结合了省调直调厂站或单机和网调直调厂站所处的省调区域节点或单机,第四种接入网同时拥有县调直调厂站或双机和省调直调厂站所处的地调区域节点或单机。
浅谈综合接入业务区建设思路

浅谈综合接入业务区建设思路摘要:随着5G大建设时代的到来,各运营商均提出建设综合接入业务区,期望以此对存量资源进行摸排优化,规范业务接入,提升现有机房、管道和光缆网的承载能力,以支撑5G业务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5G;综合接入业务区;存量资源优化引言:综合接入业务区建设需结合综合承载和共建共享的建设思路,立足于现状资源,统一规划建设。
运用信息网格化管理手段,深度挖潜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缩短建设周期,从而为5G网络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1 综合接入业务区规划建设以往工程建设通常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在本地网工程建设中,应以5G建设为契机,深度挖潜存量资源,优化现有网络,统一进行规划建设,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及安全性。
1.1综合业务局站通常在综合接入业务区内业务汇聚、中心区域设置综合业务局站,用以承载业务区内全部业务,同时可在业务集中区域或部分偏远区域设置多个接入点机房,将周边业务汇聚后上行至综合业务局站。
综合业务局站作为重要业务汇聚节点,其建设位置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业务承载能力。
结合工作实践,在较多省份,由于前期未考虑5G建设需求,现有较多机房无法有效支撑5G发展需求。
故而在5G建设规划阶段,需对规划区域内现状综合业务局站进行摸排,应结合机房产权、使用面积、引电情况、管杆线资源、机房基础设施、已部署设备等多方面条件选取综合业务局站,避免陷入“某机房已包含多种汇聚传输设备,此机房就是综合业务局站”的传统思维。
同时对于符合条件的综合业务局站现有资源进行优化,如对老旧设备进行退网,以节省利旧光纤资源。
1.2ODN网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ODN网络应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建设,通过网格化精细管理,既能规范业务接入,也利于后期工程建设中对存量资源进行挖潜利旧。
在网格化初期,应结合ODN三级架构,自下而上划分调整网格。
配线网格:作为最小的网格化单元,网格内配线光交与配线网格一一对应,配线光交就近接入主干光交,统筹预测业务需求纤芯总量,新建光缆宜选择24芯或48芯。
接入网浅析

接入网的接入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通信网络结构按水平划分为,用户本地网:CPN(用户驻地网)、接入网:AN、城域网:MAN、广域网:W AN。
按垂直分层,应用层:各种信息应用、业务网:电信业务网络——固话,移动电话网,IP电话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传送网:数字信号的传递,包括:广域传输网,城域网,接入网、支撑网:NO.7信令网,数字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
接入网,Access Network,简称AN,接入网俗称“最后一公里”网络,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激烈竞争的重要领域,残酷的市场竞争引发了对接入网专业人才的竞争。
Last mile:从网络指向用户方向,最后一公里,First mile:从用户指向网络方向,最初一公里。
接入网AN是有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备和传输设施所组成,是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课经由管理接口配置和管理。
邮电部接入网技术体制定义接入网的主要特征:1、接入网是相对核心网而言的,主要完成用户接入到公共电信网络任务,具备接入接口、业务会聚、信号适配、传送控制和管理等功能;2、业务透明:接入网对于所接入的业务提供承载能力,实现业务的透明传送,接入网的引入不应限制现有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3、对信令不解释:接入网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除了一些用户信令格式转换外,信令和业务处理的功能依然在业务节点中;4、接口开放:接入网应通过有限的标准化的接口与业务节点相连,接入网也通过标准化接口与用户或用户驻地网相连;5、接入网有独立于业务节点的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标准化的接口实施对接入网的操作维护和管理。
1、几种主流的接入网技术现在主流接入网技术主要有xDSL、以太网接入技术、EPON/GEPON、GPON和WiMAX。
xDSL分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和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
ADSL系统是利用双绞线铜缆实现的一种宽带接入技术,其最大特点是无需改动现有铜缆网络就能提供宽带业务,便于实现。
综合接入网技术设计研究

2 i sa 14 用 的 主要 技 术 和 特 点 .Lt pn 5 0采 e
()8 6 z参考 时钟 , 3 . 4MH 从每块 NE C到所 有线 路卡 , H 它是 N C比特速率 的参考时钟 。为 了避免 单一信号 的扰 动, L 每块 NE HC提 供 1 O路 8 6 .4MHz分发时钟 ,每个 时钟 提供 给 2块线路卡 。
1 i sa 14 .Lt pn 50接 入 网 技 术 的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e 3 总 线 性 能 和 相 关 技 术 .
Ltsa 14 i p n 5 0接入 网技术 主要经历 了三个发展 阶段 。第 e
一
阶段是基于 AT 结构 的纯 窄带网络 ,网络结构采 用点到 M 的部分功能 , 也提 供少量 的 ID S N功 能, 能比较 单一。第二 功
号质 量得 到较大 改善 ,并 同时减 小 了机框 功率 和 电磁 干扰
(MI。 T P驱动电路采用集 电极开路外接上拉 电阻。如图 E )G L
】 。
大便利 ,可 以把 整个系 统分 割成 实现各 个功 能的独 立模 块
进行分 别设计 ,最 后通过 标准 接 口整合 成一个 系 统 。 Ltsa 14 i pn 5 0的每块 主要 板卡 都 由独立 电源和 C U处 理器 e P 构成, 形成一 个智能单 元 , 多计算机 设 计的成 功经验 可 以 很 移 植到 L ̄sa 14 i pn 50的设计 中来 , 保证 了 Ltsa 14 i pn 5 0系统 e 设计 的开放性 。随着通信 技术 的不 断发展 , 的功 能必将越 它
渡。
Ltsa 14 S提供 两 个 固定位 置 的 N H i pn 50ML e E C窄 带控 制卡插槽 ,系统 正常工作时只有一 块 NE C处于工作状态 , H 另外一块处于待机 状态 。每块 N HC都通过 N C总线连接 E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综合接入网建设本地网的研究发表时间:2016-11-10T09:46:32.46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13期作者:曾建委[导读] 【摘要】随着全业务营销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实现各类业务的综合承载成为各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文章引入了本地网架构的概念,介绍了综合业务区实际接入的设置原则,并对其设置的具体方法步骤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着重探讨,希望可为推动本地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广东怡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江门 529000【摘要】随着全业务营销时代的到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实现各类业务的综合承载成为各电信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文章引入了本地网架构的概念,介绍了综合业务区实际接入的设置原则,并对其设置的具体方法步骤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着重探讨,希望可为推动本地网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地网建设;综合业务接入区;综合业务接入点;设置接入网是指从端局到用户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简称接入网或用户网,又称用户环路系统。
随着4G的规模建设以及宽带升级提速的深入开展,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对光缆网的需求迅速增加,不久的将来,网络将进入高带宽、超数据时代,而三大运营商与虚拟运营商同台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届时,本地网目标架构快速灵活接入、建设运维成本低等优势将全面突显,为运营商综合业务发展和应对市场竞争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基础网络支撑。
1 本地网架构简介1.1 节点根据本地网架构中功能及定位的不同,可将节点划分为核心节点、汇聚节点、综合业务接入点和末端接入点。
(1)核心节点。
本地网内各类业务核心设备所在机房,包括移动网交换局、PSTN汇接局、软交换TG局、城域网IP核心节点、传输核心节点、骨干网等设备所在机房。
(2)汇聚节点。
本地网各类业务汇聚设备所在机房,包括传输汇聚节点、PSTN端局、IP网汇聚节点或业务控制层(BRAS/SR)等设备所在机房。
(3)综合业务接入点。
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小范围业务收敛设备所在的机房,包括集中设置BBU、OLT、传输二级汇聚等设备的机房,是区域内汇聚节点的延伸,也是汇聚节点和末端接入点之间的衔接节点。
(4)末端接入点。
网络末端接入起始点、面向用户的网络节点,其下游为面向用户的、局部专用的用户接入网络。
末端接入点分为无线网末端节点和固网末端节点2大类。
表1所示为节点(逻辑功能)与机房(实体建筑)的关系对应表。
核心机房可兼做汇聚节点功能;核心机房/汇聚机房可兼做综合业务接入点功能。
汇聚节点、综合业务接入点是本地网架构中节点的2种基本功能形式。
1.2 区域按照本地网架构中功能及定位的不同,可将区域主要划分为汇聚区、综合业务接入区。
(1)汇聚区。
在本地网一定区域范围内,依据地理状况、行政区划、业务分布等,将所属区域范围内的业务收敛至区域内对应汇聚节点,同时同一区域内网络保持一定独立性的网络覆盖范围。
(2)综合业务接入区。
在汇聚区的基础上,依据地形地貌、业务分布(移网用户、固网用户)、接入方式等将汇聚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接入区,便于业务的网格化接入以及网络建设、维护与管理。
2 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点的设置思路及原则2.1 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点的设置思路图1是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点设置思路流程图。
根据地形地貌、管线资源、业务分布、接入点机房条件等初步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并对接入区的划分数量、覆盖范围(业务收敛范围)、区域边界等进行判定,若不满足设置要求,则重新划分;若满足设置要求,则在此基础上确定收敛范围、统计接入区覆盖的业务站点,并由此确定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接入点的数量。
同时,按照综合业务接入点的机房标准对现有机房进行摸排,若机房数量能达到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的接入点数量要求,则完成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点布局;若机房数量不满足要求,则可结合无线、宽带等专业提出接入点机房建设需求,直至满足机房数量要求。
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点的设置是相互结合的过程,在划定综合接入区覆盖范围时要考虑其包含的接入点数量,以满足业务收敛要求;同时,确定接入点时又要明确收敛业务的范围,确保接入区网络的相对独立性。
2.2 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点的设置原则2.2.1 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设置原则综合业务接入区应当在汇聚区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业务分布、接入方式等将汇聚区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综合业务接入区,确保接入区合理划分并保持一定的网络稳定性和独立性。
综合业务接入区应直接面向所辖区域内的末端接入业务,末端接入业务原则上应收敛于所在的综合业务接入区,即不跨综合业务接入区,以便形成结构清晰、归属分明的网络结构。
2.2.2 综合业务接入点的设置原则综合业务接入点的设置需结合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设置及覆盖范围,选择条件好、稳定性好的机房作为接入点,同时根据接入区覆盖范围及业务量等因素综合考虑接入点的设置数量。
综合业务接入点一旦选定并组网后,应具备长期稳定性。
原则上,末端业务应就近接入所在综合业务接入区内的综合接入点,并通过接入点设备收敛至对应的汇聚节点,不允许接至其他接入区的接入点。
3 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点的设置方法及步骤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点的设置可分为汇聚区设置、汇聚节点设置、综合业务接入区设置、综合业务接入点设置。
3.1 汇聚区设置根据汇聚区设置要求,将本地网划分为不同的汇聚区。
一般来说市区可划分为多个汇聚区,而县级行政区视情况划分为1个或多个汇聚区,城市新区、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等发展较快的地区可单独划分为1个汇聚区。
3.2 汇聚节点设置根据汇聚节点设置要求,确定汇聚区内的汇聚节点。
1个汇聚区至少包含1个汇聚节点,可根据业务量、网络结构及机房条件在1个汇聚区适当设置多个汇聚节点(一般不超过2个)。
3.3 综合业务接入区设置根据综合业务接入区设置要求,将汇聚区进一步划分为1个或多个接入区,并确定接入区的覆盖范围(即业务收敛范围)。
由汇聚区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管线资源、业务分布、业务量规模等多个因素。
3.3.1 地形地貌综合业务接入区应尽量规则分布,以河流、湖泊、铁路、主干道路等对业务造成分割的因素为界,使得区域内业务可达性、通畅性较好,尽量避免业务接入跨河流、铁路等现象。
3.3.2 管线资源区域划分要结合管道、光缆资源,尤其是尽量与主干光缆覆盖的范围基本一致,这样可以使得接入区覆盖范围内的业务通过主干光缆十分便利地接入。
对于与接入区覆盖范围不一致的现有主干光缆,可以将其作为综合业务接入点上连至汇聚节点的一级主干光缆使用,也可以按照其所属接入区分段改造为综合业务接入点下挂业务的二级主干光缆使用。
3.3.3 业务分布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覆盖范围要便于末端业务的接入。
对于固网业务来说,主要是OLT等固网设备所覆盖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商业楼宇等业务接入。
对于无线网业务来说,主要是BBU集中与RRU拉远,以及与BBU对接的传输设备的组网。
3.3.4 业务量规模接入区内至少要包含1个接入点,可根据业务量规模、网络结构、机房条件(具体条件详见下节)等设置多个接入点,接入区覆盖范围内的业务要收敛至接入点。
密集城区人口密集、业务量大,可供选择的机房较多,因此接入点设置数量较多;郊区相对地广人稀,业务量小,可供选择的机房较少,因此接入点设置数量较少。
3.4 综合业务接入点设置综合业务接入点主要功能为接入区的收敛点,即区域内的业务收敛于该点,设置接入点应考虑以下主要条件。
3.4.1 机房产权机房产权应以自有产权为主,也可长租(租期5年以上),以确保网络节点的长期稳定性。
可选择模块局、基站、接入间等作为接入点,核心、汇聚节点可兼作综合业务接入点。
3.4.2 管线资源机房周边的管线资源丰富,出局管道/杆路双路由或多路由,周边管道/杆路资源丰富,主干光缆建设便利,避免出现管道/杆路资源不足、建设光缆困难、光缆出入机房困难、路由单一或无法成环的情况。
3.4.3 机房条件3.4.3.1 机房面积机房内涉及到的机柜主要有:无线机柜、宽带机柜、传输机柜、电源机柜、配套机柜等。
根据接入点的功能定位、收敛的业务量大小来确定接入点机房放置的机柜数量,一般情况机房应具备放置至少7个机柜位置的空间。
新建机房面积应不小于30m2,现有机房面积应尽量不小于20m2。
(1)无线机柜。
一般情况接入点集中放置的BBU数量为10个以内,密集区域可为10~20个;而主流BBU产品体积通常为2U高,1个标准无线机柜大约能放置10个BBU,因此对应的无线机柜总需求一般为1~2个。
(2)宽带机柜。
一般情况OLT等宽带专业设备占用1个宽带机柜。
(3)传输机柜。
传输专业在接入点一般配置汇聚B型设备或者接入A型设备。
汇聚B型设备一般单独占用1个机柜(1个机柜一般可放置2端汇聚B设备);而接入A型设备体积较小,可与配套模块(ODF模块、DDF模块等)一并放置在综合柜中,以节省接入点机房空间。
(4)电源机柜。
一般情况电源占用1个机柜。
(5)配套机柜。
配套机柜一般为综合柜、ODF等。
若有大芯数主干光缆出入机房,一般需配置ODF。
综合柜内含ODF模块、DDF模块,用于对2M电缆、小芯数光缆进行终端与调度。
若收敛业务量较小,接入点可不设置汇聚B型设备而仅设置接入A型设备,并将其放置在综合柜中,节省1个传输机柜位置(汇聚B型设备需单独占用1个机柜位置)。
3.4.3.2 配套设施机房的走线架、地线排、馈线洞、空调、环境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完备。
3.4.3.3 电源需求机房内传输、无线、宽带等设备的设置情况反映出对电源的需求,可根据传输、无线、接入等专业设备功耗,计算出对电源的需求。
表2所示为常规设备的参考功耗,可根据综合业务接入点中对应设备的数量计算出对电源的需求。
4 结束语目前,通信网络速率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为满足运营商发展规划的开展及工程建设的需要,解决面向移动综合业务接入的实际问题。
文章介绍了一种全业务运营背景下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设置方法和步骤,旨在提出科学有效的设置思路,做到方法步骤清晰、设置工具简单便捷,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指导性。
参考文献:[1]王义涛,赵海广,郭晓非.本地传输网基础架构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5(3):63-67[2]周珊月,刘锐.本地传输网网络架构优化分析[J].邮电设计技术,2006(8):5-8[3]胡启明,杨世达.关于综合业务接入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思路[J].邮电设计技术,2015(9):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