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学(第1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分析学精品ppt

中药分析学精品ppt

2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目录
**************绪论************* *****中药的一般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分析常用方法******** **********中药成分分析********** ***********动物药分析*********** ***********矿物药分析***********
中草药
《Analyst》
5
中国中药杂志
《Phytochemical Analysis》
药物分析杂志
《Phytochemistry》
5
第一章 绪 论
6
主要内容
中药分析学的内涵 中药分析的依据 中药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7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本章学习要求要求
8
8
8
第一节 中药分析学的内涵
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图片来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6
2. 国外药典 中药分析学的研究进展和
(1)《美国药典》及《美国国家处方集》 (2)《日本药局方》 (3)《欧洲药典》 (4)《英国药典》
17
17
3. 药典外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 《中药材标准》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
中药分析学
编委会
主编 副主编
编委
刘丽芳 李松林 李绍平 刘建群 狄斌 许翔鸿 伍城颖 严方 杨杰 辛贵忠 张婷婷 赵静 曹雨诞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澳门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暨南大学 澳门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幻灯片分解

中药幻灯片分解

❖ 禁用药:水银、砒霜、雄黄、轻粉、斑蝥、 马钱子、蟾酥、川乌、草乌、藜芦、胆矾、 瓜蒂、巴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 商陆、麝香、干漆、水蛭、虻虫、三棱、莪 术等。
五、中的配伍
❖ 含义:中药配伍是根椐患者病情需要和中 药的药性特点,有目的地、有选择性地将 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在一起使用。
❖ 古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 关系称之为药物的“七情”。“七情”包 括“单行”、“相须”、“相使”、“相 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七个方面。
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
四、中药的性能
❖ 中药的性能是药性理论的核心,是用 中医药理论对中药作用的性质和特征的 高度概括,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 浮沉、归经、毒性等。
1、四气
❖ 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 四种药性。四气主要反应药物影响人体 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和 特征,是最重要的性能内容。
❖ 温与热、凉与寒,分别属于同一类药 性,只是温次于热,凉次于寒,仅有程 度上的差异。
❖ 道地药材的确定,与其产地、品种、 质量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可 靠的疗效。
❖ 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 ❖ 广东的砂仁; ❖ 云南的三七; ❖ 河南的地黄, ❖ 山东的阿胶,都是著名的道地药材。 ❖ 四川的黄连、附子、川芎;
川芎原植物
川芎 药材
中药学
人参原植物
人参药材
中药学
(东北人参)
❖ 石膏、知母,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之效。 ❖ 大黄、芒硝,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之效。 ❖ 麻黄、桂枝,能明显增强发汗解表之效。 ❖ 荆芥、防风,能明显增强祛风的效果。 ❖ 是临床上经常选用的药物组合。
“相使” :
❖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 虽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 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能提 高主药的疗效。

中药分析学医学知识课件

中药分析学医学知识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编委会
主编 副主编
编委
刘丽芳 李松林 李绍平 刘建群 狄斌 许翔鸿 伍城颖 严方 杨杰 辛贵忠 张婷婷 赵静 曹雨诞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澳门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暨南大学 澳门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三、研究进展和趋势
12
1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药分第析二的节依据中药分析的依据
药品标准是中药分析 的主要依据,是药品 生产、供应、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 共同遵循的法典。
国家中成药 标准汇编
药典(Pharmacopoeia)是国 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 方法13所作的技术规定。
1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国内外药典简介
1.中国药典
14
1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中国药典发展历程和新版药典概况
2015版药典收载品种总数达到5608个,比 2205191085版个药,典新新增增44100个8;2个二。部其2中60,3个一,部新收增载492 个;三部137个,新增13个;四部收载药用辅 料270个,新增137个。
目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绪论************* *****中药的一般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PPT课件

中药学(第一章解表药)PPT课件
.
药材
30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 效]: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临床应用]:
1 . 用于外感风寒表夹湿证。解表湿要 要,如:九味阳经和督 脉经的阳气,常用于肩周炎,颈椎病。
如蠲痹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羌活、桂枝、当归、没药、桑枝、防风、 姜黄、天麻、蜈蚣。
.
12
麻黄与桂枝
药物 相同 发汗力 功效 点
主治
麻黄 辛 大 温 解
兼能宣 肺平喘, 利水退 肿
表寒 实证
桂枝 表 小
兼能温 表寒 经通阳 虚证
.
用法
自汗 盗汗
虚喘禁 用
温热
血热
月经禁

13
紫苏
来源:为唇形科 一年生草本紫苏 的干燥茎、叶, 其叶称紫苏叶, 其茎称紫苏梗。 全国各地均产, 夏季枝叶茂盛时 采收茎叶,阴干, 切段,生用。
3 . 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如:瓜蒌薤白桂枝汤、炙甘草汤。
4、用于膀胱气化不利的小便不利,五苓散 5、用于子宫肌瘤、桂枝茯苓丸。 6、振奋脾阳用:苓桂术甘汤
.
10
[用法用量]:煎服,3~ 10g。
[使用注意]:凡温热病、阴虚阳盛及血热妄行、 月经过多者,均忌用。
.
11
[性能特点]:本品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 既能温通扶阳、助卫实表而发汗解肌,治外 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 又能温经通脉、散寒止痛、通阳化气,治寒 凝血滞之痹证、脘腹冷痛、痛经闭经,或水 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及心阳不振、血脉不利 之胸痹、心痛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
药 材
14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 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

中药分析学课件(第一章)

中药分析学课件(第一章)

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中药分析学的内涵)
4、分析手段:分光光度、薄层、气相、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等。 5、研究文献:《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 草药》/《中成药》/《中药材》/《药物分析杂志》/《P1anta Medica》 IF=1.85/《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3.159/《Phytochemical Analysis》 1.774/《Analytical chemistry》5.214/《Phytochemistry》3.104/《Chemical & Pharmaceutical》1.114/《药学杂志》(日)/《生药学杂志》(日)等。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薄层色谱法和薄层 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矿物药分析》/《中成 药分析》/《中药制剂分析》/《汉方制剂分析》/《生药分析》等专著。
中、下3层或间隔相等部位取样若干。将取出的供试样品混匀, 然后按“四分法”从中取出所需供试量。 2.2 液体中药制剂(口服液、酊剂、酒剂、糖浆):一般取200 ml, 同时须注意容器底是否有沉渣,如有应彻底摇匀,均匀取样。
2.3 固体中成药(丸剂、片剂):一般取200片,未成片前已制成 颗粒可取100 g。丸剂一般10丸。胶囊按药典规定取样不得少 于200个胶囊,一般取样量:药物(不包含胶囊壳)100 g。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分析学的内涵)
中药分析学 (Analysis Science of Chinese Meteria Medica)的概念: 是利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及其 他相关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分析中药(天然药物)、中药制剂及其 关联产品质量的一门学科。 相关学科: 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 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仪器分析等。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 PPT课件

中药及其制剂分析 PPT课件
As/At≥20% RSD%≤±20% 20%>As/At≥10% RSD%≤±25% As/At<10% 峰面积比值不作要求,但必须标定tR
中药注射剂及有效部位: tR≤30 min, As/At≥20% RSD%≤±20%
20%>As/At≥10% RSD%≤±25% 10%>As/At≥5% RSD%≤±30% As/At<5% 峰面积比值不作要求,但 必须标定tR tR>30 min, As/At≥10%
3、重现性-不同实验条件、不同分析人 员对样品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用相似 度表示
二、指纹图谱的类型
1、按测定手段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指纹谱-采用色谱、光谱及其他 分析方法建立的用以表征中药化学成分特征的指 纹图谱。
中药生物指纹谱-利用生物技术建立的中药 DNA、中药基因组学和中药蛋白组学指纹图谱。
生物活性指纹图谱:是指中药或中药制剂作用 于某特定细胞或动物后,引起基因和蛋白的复杂 变化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含测目标的选取原则: 1、弄清楚成分类别、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 2、复方制剂应首选君药及贵重药建立含量测定方法 3、含有毒性药材的必须建立含测项目,应进行重点研究 4、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清楚的,应首选测定其含量 5、测定成分应尽量与中医理论、用药的功能主治相近 6、测定成分应考虑与生产工艺的关系 7、测定应归属于某单一药材,若复方中多种药材都含有 则不应选为定量指标 8、确实无法知道成分的,可测定药物的总固体量
微波辅助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 MAE):是利用微波产生的能量快速破碎植物 细胞而使化学成分释放进入溶剂中的一种方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 中药中有什么? ➢ 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有毒的,哪些是中性的? ➢ 如何与众多成分中分离开来? ➢ 在复方中,有哪些应有的成分,限量是多少? ➢ 在复方处,不应有哪些成分?限量多少? ➢ 如何检查复方中的应有、不应有成分?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版社
中药作用靶点的精确化研究
质量标准
中药种植 中药材流通
中药饮片 中医临床用药 中药新药研究
中成药物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药化学课程的基本学习方法
认识中药化学的应用价值—增加学习的目的性 认识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与结构\理化性质等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新成分的产生 助溶作用 减毒作用。
4、阐明中药炮制原理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确定其有效成分,并以其为指标,建立定 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三 中药化学的基本任务与内容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结构与分类
成分的提取 与分离
药理毒理 研究
确定有效、 有毒、无用
提取、分离方法 提
结构鉴定,化学性质
供 标
及波谱数据


在复杂体系中 定性与定量
化学方法、TLC、HPLC、GC
在体系中主要需要分析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验技巧

中药药理学课件第一讲

中药药理学课件第一讲
中药药理学课件第 一讲
中药药理学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解表药
各论
泻下药
芳香化湿药 温里药
消食药
化痰止咳药 平肝息风药
补虚药
驱虫药 活血化瘀药
清热药 祛风湿药 利水渗湿药
理气药 止血药 安神药 开窍药 收涩药 外用药
主要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什么) 学科地位 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为什么)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对药物作用的探索 始于《山海经》,成于《圣济经》,其卷五称“药 理篇”,而盛于明清。主要以抽象的角度来阐明中药的 作用机理。 古代本草学 神农本草经 公元一世纪 (东汉末年) 新修本草 公元659年 苏敬(唐) 证类本草 公元1108年 唐慎微(北宋) 本草纲目 公元1596年 李时珍(明)
黏膜血管α受体;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递质; 阻止过敏介质释放等。
2、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
❖ 通过研究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阐明中医相关 病证的机理,推动中医理论的进步与现代化。
❖ 通过研究补肾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可以了解到肾虚 证的实质,既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肾虚证进行解释,并 可进一步了解中医肾的本质。
草药(Herbal medicine):指草医用以治病或地区性口碑相 传的民间药,其中也有本草记载的药物。
天然药物(natural drug):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 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 物。天然药物不等同于中药或中草药 。
广义上讲,中药材、草药都是得自自然界的天然药 物。天然药物中包含了中药但不等于是中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来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8
2. 国外药典 中药分析学的研究进展和
❖ (1)《美国药典》及《美国国家处方集》 ❖ (2)《日本药局方》 ❖ (3)《欧洲药典》 ❖ (4)《英国药典》
19
19
3. 药典外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 《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 ❖ 《中药材标准》 ❖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中药质量标准制订------
6 - 32 33 - 61 62 -164 165-324 325-354 355-379 380-466 467-523 524-558
5
各章建议教学学时数
章名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中药的一般质量控制方法
第三章 中药分析常用方法
第四章 中药成分分析
第五章 动物药分析
13
二.研究内容和任务
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 体现现代科技成果应 用、能够从整体上有 效反映中药安全性、 有效性、质量均一、 稳定等特征的中药质 量评价模式是中药分 析学的主要任务。
14
14
三、研究进展和趋势
15
15
中药分第析二的节依据中药分析的依据
药品标准是中药分析 的主要依据,是药品 生产、供应、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 共同遵循的法典。
植物药
11
民族药
草药、中草药
11
中药的质量
中药(Chinese medicines)是指依 据中医学理论和临 床经验应用于医疗 或保健的药物。
中药的质量是指中药所固有的一 组用以达到临床用药需求的整体 特征和特性,包括真实性、有效 性、安全性、整体性和均一性。
12
12
一、中药分析学的定义
“性状分析”阶段 “理化分析”阶段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规划教材
中药分析学
编委会
主编 副主编
编委
刘丽芳 李松林 李绍平 刘建群 狄斌 许翔鸿 伍城颖 严方 杨杰 辛贵忠 张婷婷 赵静 曹雨诞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澳门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暨南大学 澳门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
目录
**************绪论************* *****中药的一般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分析常用方法******** **********中药成分分析********** ***********动物药分析*********** ***********矿物药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的体内分析********
国家中成药 标准汇编
药典(Pharmacopoeia)是国 家对药品质量标准及其检验 方法16所作的技术规定。
16
一、国内外药典简介
1.中国药典
17
17
中国药典发展历程和新版药典概况
2015版药典收载品种总数达到5608个,比 2205191088版个药,典新新增增44100个8;2个二。部其2中60,3个一,部新收增载492 个;三部137个,新增13个;四部收载药用辅 料270个,新增137个。
牟世芬,《色谱技术丛书(14本)》,化学工 《Analytical Chemistry》 业出版社,2000
药学学报
《Phytomedicine》
中草药
《Analyst》
7
中国中药杂志
《Phytochemical Analysis》
药物分析杂志
《Phytochemistry》
7
第一章 绪 论
8
主要内容
❖《美国处方集》 (National Fomulary,NF) ❖《英国草药典》(British2H0 erbal Pharmacopoeia) ❖ 《日本药局方外医药品成分规格》
20
第三节 中药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检验记录 和报告
21
供试溶液 的制备
鉴别 与检查
含量 测定
21
一、取样
(1)抽样方法
第六章 矿物药分析
第七章 中药制剂分析
第八章 中药的体内分析
6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九章 中药质量标准制订
学时数 2 2 6 10 2 2 6 2 2
6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和杂志
中文参考书和杂志
国外杂志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5版,一部,中国医科技出版社,2015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李萍,贡济宇主编,中药分析学,中国中医药 《Planta Medica》 出版社,2012
蔡宝昌主编,中药分析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2012
Biomedical Analysis》
高天爱主编, 矿物药及其应用,中国中医药出 《Journal of Seperation Science》 版社, 2012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中药分析学(Analytical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是以中医药理论 为指导,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学、生 物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及其他相关 学科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分析中药(天 然药物)及其有关联产品质量的一门 科学。“复杂性”、“整体性”和 “进展性”是中药分析学的三个基本 特点。 13
随机抽样法
抽签法
… 1 2 3
x
n个样本

n个随机大包装
偶遇性抽样方法
每个大包装中抽取 1个中包装
每个中包装中抽取 1个小包装
适用于外观检查不能判别药品22质量而又难以实施随机抽样的情况。
❖ 中药分析学的内涵 ❖ 中药分析的依据 ❖ 中药分析工作的基本程序
9
9
本章学习要求要求
10
10
10
第一节 中药分析学的内涵
中药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中药材 饮片 提取物 中成药

生药
药 物
除中药材外,还包括中医不常用而西医
常用的天然药物(如洋地黄叶、麦角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