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中的运用
运用品管圈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

运用品管圈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摘要】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方面的作用。
方法:我科护士开展品管圈活动,重点对留置导管透析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改进。
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透析导管感染率。
结果:开展后护士各方面能力评分与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开展前(P<0.05)。
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显著降低透析导管感染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血液透析;导管感染血液透析治疗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疗程漫长且费用高,一但出现感染并发症,就会导致透析治疗中断,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1]。
控制导管感染是保证血液透析持续进行的重要一环,因此我们收集了2014年3月至9月导管相关感染的情况,显示3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护理天数2500天,导管感染率为2.8‰远超科室的护理目标1‰。
基于此,为保证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基础条件,血液净化中心护士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良好,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科护士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共有5名护士参与。
男性1名、女性4名,年龄20-45岁,平均(25.7±3.2)岁,工龄5-25年,平均(6.7±1.2)年。
1.2 方法品管圈活动:(1)开展品管圈,命名为“爱心圈”,寓意为降低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率,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由一名高责担任圈长;(2)现状分析:2014年11月至 2015年1月在本中心接受血液透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30例,发生7例感染事件(23.3%)。
医护人员非规范化操作3例,患者自我护理不当2例,患者自身感染1例,患者营养不良1例,绘制柏拉图,见图1。
根据80/20法则,得出本圈改进的重点是规范化操作和患者自我护理。
(3)开展“头脑风暴”,鼓励小组成员自由发言,指出当前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可能导致导管感染的问题,总结意见。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析使用 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 5 0例为对照组 ( 活动前 ) , 年
龄2 1— 8 2岁 ; 选择 2 0 1 2年 6—1 2月在本 中心接受血液透析使 用临时中心静 脉导管 的患者 2 5例 为实验组 ( 活动后 ) , 年龄 2 0
—
2 6 %, 是制约留置时间的主要原 因 l 4 』 。品管 圈 ( Q C C) 全称
按质送检 。通过 明确 各级护 士 的分 工 , 能提 高护 士工作 质量
[ 4 ] 王艾青. 加强健 康宣教 促进 自我 护理 的发展 [ J ] . 卫生
职业教育 , 2 0 0 5 , 2 3 ( 1 ) : 1 0 7—1 0 8 .
和效率 , 使得痰标本采集工作层层落 实 , 杜绝 延误患者 的诊断 及治疗 。通过加强对 护士痰 标本采 集 2 方 法
体, 在 自我启发 、 相 互启 发下 , 活 用各种 质量 控制 ( Q c) 手法、 全员参加 , 对 自己的工作现场不 断地 进行维持与 改善 的活动 , 称为 Q c c活动 。2 o 1 2年 1 月成 立 Q c c , 确立 了“ 降低 血液 透析临时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 性感 染发生率 ” 为活动主题 , 取得
少血 液 净化 并发 症 。
【 关键词】 品管圈;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中图分类号 : R 1 9 2 . 6 文献标识码 : B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7 2 5 6 . 2 0 1 3 . 1 9 . 0 7 2 文章编号 : 1 0 0 6—7 2 5 6( 2 0 1 3) 1 9—0 1 3 0— 0 2
范痰标本采集 的流程 , 重视标本 采集前的健康 宣教 , 加强层级 质控 , 能有效提高痰 标本采 集 的质 量 。对临床 疾病 的诊 断
ICU品管圈 减少ICU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找出问题所在
。
效果评估
评估品管圈活动的效果 ,分析成果与不足。
反馈与改进
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圈员 ,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
进。
持续改进
定期总结
定期对品管圈活动进行总结,分析经验教训 。
推广应用
将品管圈活动的成果在其他科室或医院推广 应用。
更新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增加耐药菌株的 产生,从而引发感染。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4
减少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措施
导尿操程中使用无菌手套、导 尿包和其他无菌物品,以降低感染风 险。
其他改进措施
加强患者教育和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留置导尿的注意事项,指导他们如何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导尿管的卫生。
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和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对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措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05
实施与监控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
持续监测
对留置导尿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持续监 测,确保改进成果得以维持。
06
结论与展望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活动成果总结
感染率下降
护理质量提升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ICU留置导尿相关性 感染率得到显著降低,从活动前的20%降 至活动后的8%。
探索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使用抗 菌涂层导尿管或智能排尿装置等,以 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率。
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效果观察

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效果观察景绍秀,王晓燕,唐 艳(临沭县人民医院 山东临沭276700)【摘 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率的效果。
方法: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50例血液净化中心使用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设为对照组。
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50例血液净化中心使用CVC患者设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护理措施效果评分及圈员自我评价情况。
结果:两组CRBSI发生率及护理措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自我能力评价优于实施前(P<0.05)。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降低血液净化中心CRBSI发生率,提高护理成效与圈员能力。
【关键词】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液净化中心;品管圈;导管留置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0.16.052 文章编号:1006-7256(2020)16-0131-03 中心静脉置管是各种血液净化治疗重要的血管通路之一,适用于血液净化中心应急透析治疗、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等待内瘘成熟等,但插管导致的CRBSI是临床常见且严重并发症[1]。
资料显示,在医院获得性菌血症中,导管相关感染的占比为20%~30%[2]。
品管圈是一种质量管理活动,主要是指工作性质相似、同一工作场所的基层劳动人员,为开展品质管理活动而自发组成的小组[3]。
品管圈管理理论具有程序化、系统化和计划性特点,目前已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中且取得良好成效,而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在防控医院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4]。
为进一步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中的作用,现对本院血液净化中心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实施品管圈活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1日~2019年7月31日血液净化中心100例使用CVC患者。
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349例患者,观察组进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及发生时间,考核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
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时间选择慢于对照组(P<0.05),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中心静脉相关性血流感染实施品管圈,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率,延缓感染发生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QCC in the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Methods 349 cases were choosed,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used QCC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mplementated the routine care,then Infection incidence and time of occurrenc,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were compar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time of occurrence was slow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operational capac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QCC applic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Key words] QCC;Prevention;Central venous;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與中心静脉相关的血流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后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钟智华;王明星;王碧华;曾伟;刘琼【摘要】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血透用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运用QCC手法展开活动,分析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查检实施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从22.58%降低为4.76%,超出预期目标.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血液净化临床护理工作,可规范操作规程,增强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5(024)024【总页数】2页(P130-131)【关键词】品管圈;留置导管;感染发生率【作者】钟智华;王明星;王碧华;曾伟;刘琼【作者单位】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西兴国 34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3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全称为品质管理圈,是由同一场所的人员组圈,针对所选定部门内部的问题,以自动自发的精神,结合群众智慧,通过团队力量,运用品管手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1-2]。
QCC运用到医疗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3]。
我科于2014年7月成立了品管圈,开展了以“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7月在本中心使用临时和长期中心静脉导管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62例为对照组(活动前), 其中糖尿病肾病3例,肾本身病变引起的肾衰竭59例。
运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

般资 料 比较无 统 计学 差 异 ( 尸 > 0 . 0 5 ) 。 1 . 2 方 法 I . 1 . 2成立 Q c c : Q c c由我 院 I C U病 房 8名 医 护 人 员组 成 , 其 中
主任 医师 1 名, 主治 医 师 1 名, 主 管护 师 3名 , 护 师 3名 , 其 中主 任 医师 担 任 辅导 员 , 护 士 长担 任 圈长 , 利 用 头脑 风 暴 法 在第 2次 圈 会投 票 选 举 确 定 “ 梅花圈” 为 圈名 , 其 寓 意 是 宝剑 锋 从 磨励 出, 梅 花香 自苦 寒来 , 梅 以它 的 高洁 、 坚 韧 品格 , 给 人 以力 量 。 1 . 2 . 2选定主题 、 拟 定 活 动 计划 书 : 由圈 员利 用 头 脑 风 暴 法 寻 找 所 有 待 解决 的 问题 , 并将 其 列 出的 问题 就 其 上 级 政 策 、 重要性 、 迫 切 性 、圈 能 力 4 个 方 面分 别 打分 , 8 人 平 均 分 为 该 问题 实得 分, 4个 项 目实 际 得 分 之 和 为 该 问题 总 分 , 最后确定“ 降 低 股 静 脉 留置 双 腔 导管 相 关性 感 染 发生 率 ”为 活动 主题 ,并 制定 Q C C 活 动计 划 书 。 1 . 2 . 3 现 状 调查 : 2 o 1 2年 3 — 1 2 月在 I C U病房 接受 使 用临 时股 静脉 留置 双 腔导 管 的患 者 6 0 例 为对 照组 , 发生 导管 相关 感 染 7例 , 发 生率为 l 1 . 6 %%, 分析原因: 非 规 范 性操 作 3 例, 患者 依 从 性 差 2 例, 自身 感 染 l 例, 患 者极 度 营养 不 良 1 例, 根据 8 0 / 2 0 原则l 3 】 ( 即 8 0 %的结 果是 由 2 0 %的 原 因造成 的 ) ,得 出最 主要 的原 因是 前 两 者, 固本圈改善的重点是规范化操作、 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工作。 1 . 2 . 4目标设定 : 根据 Q c c品管方法 的目标值的设定公式 , 对临 时 使 用 股 静 脉 留置 双 腔导 管 相 关 性 感 染 发 生 率 进 行 了 目标 设 定 。 目标值 = 现况值 一 改 善 值 =现 况值 一 ( 现况 值 改 善重 点 圈 能力 ) 。 在 主题 选 定 时 根据 分数 及 I C U病 房 共 有 2级 及 以上 护 士l 2 名, 取得 I C U专科 护 士 资格 6 名, 主任 医 师 1 名, 主治 医 师 1 名 ,该 品 管 圈 的 圈 能 力 为 6 6 . 7 %。 改 善 非 规 范 性 操 作 3例 ( 4 2 . 9 %) , 患者 依 从 性 差 2 例( 2 8 . 6 %) 的 累计 百 分 比( 7 1 . 5 %) , 故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中的作用

进行 血液透 析患者 43例为对 照组 (活动前 ),导管总 留置天 数 1468天 ,发 生 感染 8例 ,感 染例 次 /总导 管 例次 数 比为 18.6%,感 染 例次 /总导 管 日为 5.4‰ ,其 主 要原 因是 :置 管 导管部 位 的观察 和护 理没执行 正规操 作 5例 (占 62.5% ),
于 2013年 1月 成立 品管 圈 ,本 圈共 有 7名 圈员 ,由护 理 组长 任圈长 ,组 圈之前 均对 圈员进行 品管 圈知识培 训 、 考 核 ,使 每位 圈员均熟 练掌握 品管 圈活 动 的理 念 、程序和 方法 , 掌 握 QC七 大手 法 的使 用技巧 。 1.2.2 选 题
1 临床 资料 与方法
有 患者 透析 期 间 留置导管 患者 (包 括临 时导管 和长 期导 管 ) 两 组 患 者 在性 别 、年 龄 、职 业 、 留置导 管 天 数 、原 发 病 等 方 面 比较 ,P >0.05,差异无统 计学 意义 ,具 有可 比性 。 1.2 品管 圈 (Qcc)活动方法 1.2.1 成 立 品 管 圈
关性 感染发 生率 的差 异情况 。
2 结果
品管 圈活动后 血液透 析 留置 导管相关 性感染 发生率 的明 显 降低 ,从 表 中经统 计学 分 析 ,差 异具 有统 计 学意 义 (P< 0.05)
表 l 品管 圈活动 前后 血液 透析 留置导管 相关性 感染发生 率 比较
3 讨 论
世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013年第 13卷第 20期
453
· 护 理 ·
品管 圈活动在 降低 血液透析 留置导管相关性 感 染 发 生率 中 的作 用
喻 小清
(广西梧州市 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 ,广西 梧州 543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中的运用
目的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设计血流相关性感染现况调查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确立主要影响因素并落实改进措施。
结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由活动前的5.7‰降低至1.90‰。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人员发现问题的主动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标签:品管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在重症监护病房里,中心静脉导管成为进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安全输液、血液净化及静脉营养支持等的主要途径。
然而,随之产生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 il1fec-tion.CVC-RBI)也日益突出,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并且加重了医疗负担。
品管圈(QCC)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个人,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1]。
我科于2013年4月~11月为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开展品管圈活动,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1日~11月30日在我科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住院患者,2013年4月~6月为开展活动前组,2013年6月~8月为开展活动后组,比较活动前后的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
1.2方法
1.2.1成立QCC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共12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11名圈员。
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6名,护士3名,圈员年龄25~40岁。
召开圈员会议,主题选定依据确定活动主题为”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1.2.2调查方法为明确本科室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设计原因调查查检表,查检表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医生置管时无菌操作情况;②选择的导管型号;③置管时间;④护士的洗手依从性;⑤敷料的选择及更换时间;⑥静脉连接管、三通、输液器更换时间;⑦消毒液的选择;⑧三通个数及接口消毒情况;
⑨患者情况;⑩导管留置时间。
收集以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全体圈员参加会议,对以上收集的资料组织讨论,分析所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列出待解决的问题。
1.2.3现况把握收集2013年4月~6月在ICU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导管数,以及发生血流感染的患者数,计算出第二季度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感染率5.70/1000个导管日。
目标设定
1.2.4原因分析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对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从患者和医护人员两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得出的主要原因为:①医生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②护士洗手依从性不高;③护士更换连接管和三通时消毒不严;④三通接头>3个,导管开放次数过多。
1.2.5制定整改对策并实施
1.2.5.1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指南,加强对科内医护人员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知识的培训,要求各班的监护组长及管床护士每天在交接班时给危重症患者的中心静脉进行综合评估,护士长进行1次/w 的质量检查工作,现场反馈交流防护措施实施情况和经验,为执行防护措施的落实营造良好氛围,进一步促进防护措施的实施。
1.2.5.2建立深静脉导管日志及洗手依从性调查表,督促医生置管时严格按标准流程进行,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1.2.5.3管路维护时由经过相关知识培训且合格的护士执行,戴无菌手套,按时更换敷料、三通,静脉连接管及输液管道(时间),污染或有血迹时及时更换,接口处严格消毒。
1.2.5.4为每位患者常规建立浅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药物(无特殊要求)的都通过外周静脉使用,尽量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的开放次数,减少从中心静脉推药,24h内不使用的三通及时撤除,尽量减少三通的连接个数。
2 结果
按照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国际医院感染监控中心所指出,ICU导管相关的血液感染的平均水平是1.8~5.2/1000个导管使用天数[2]。
我们通过品管圈的活动,持续的护理质理改进工作,增强防护措施的实施,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明显提高(见表1),我们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活动前的5.70/1000个导管降为1.90/1000个导管使用天数,说明了防护措施的可行性,落实防护措施的执行能较好地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比较(见表2),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3 体会
品管圈是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协作,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展开,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3]。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发于ICU,这与患者的疾病类型、身体情况、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导管维护、置管及导管留置时间等都有直接关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品管圈活动分析原因,找出影响我们科室导管相关性血流
感染重要因素,制定相应对策并实施,显著降低了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激发了每一位圈员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位成员的潜能,依靠团队力量对相关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完善,使每一位参加的小组成员提高了对护理问题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的能力,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因此,品管圈活动是我科今后工作中需长期坚持的一种活动模式。
参考文献:
[1]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2]罗侨端,何萍.ICU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防止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护措施的实施[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9:1324-1326.
[3]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12:110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