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的毕业设计

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的毕业设计一、引言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是一种集成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综合性系统,旨在提高楼宇的运行效率、节能降耗、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本文旨在设计一个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以满足现代楼宇的需求。
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楼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楼宇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因此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楼宇内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通过智能化的算法和传感器,实现楼宇的自动化管理。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楼宇的各个方面,包括照明、空调、安防、能源管理等。
系统的架构应该是模块化的,以便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
2. 功能模块(1) 照明控制模块:通过光照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算法,实现对楼宇内照明设备的自动控制,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进行调节。
(2) 空调控制模块: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智能算法,实现对楼宇内空调设备的自动控制,根据温度的变化进行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安防监控模块:通过摄像头和智能算法,实现对楼宇内的安全监控,包括人脸识别、入侵检测等功能,提高楼宇的安全性。
(4) 能源管理模块:通过智能算法和传感器,实现对楼宇内各种能源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包括电力、水、气等能源的使用情况,以便于进行能源的节约和管理。
3. 系统实现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到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配合。
硬件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软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算法处理和用户界面等。
四、系统测试与评估为了验证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需要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估。
测试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楼宇环境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检查。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设计了一个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楼宇内各种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了楼宇的智能化管理。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系统的功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楼宇需求。
智能楼宇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智能楼宇系统集成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智能化建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建筑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智能楼宇系统通过互联网、传感器及自动控制技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智能化集成和管理,从而提高建筑的便利性、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智能楼宇系统的集成设计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应用和优势特点。
一、系统架构智能楼宇系统的架构包括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由传感器和执行器组成,用于感知环境的各种信号,并对其进行采集和控制。
网络层将感知层中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包括局域网、云服务器和互联网等通信设施。
应用层则是用户界面,提供各种智能化服务和功能,如灯光控制、安防监控和能源管理等。
二、功能模块智能楼宇系统集成了多种功能模块,以满足建筑业主和用户的需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照明系统:通过光线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实现自动化灯光调节和节能优化。
根据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智能照明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亮度、颜色和灯光效果,提供更加舒适和个性化的照明体验。
2. 空调系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实现自动温度调节和能源管理。
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建筑内外气温、人流和其他因素,自动调整空调设定温度和风速,提供最佳的室内舒适环境。
3. 安防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和门禁控制,实现建筑物内外的安全监控和管理。
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录制视频、自动报警和记录人员出入信息,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护。
4. 能源管理系统:通过能耗监测、数据分析和控制策略,实现建筑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定期收集和分析建筑的能耗数据,提供能耗报告和节能建议,帮助业主和用户更好地管理能源资源。
三、技术应用智能楼宇系统的集成设计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包括商业办公楼、住宅小区、医院和学校等。
它可以提供全面而便捷的建筑管理服务,并为建筑业主和用户创造更好的使用体验和环境效益。
楼宇自动化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建筑物楼宇自动化与综合布线系统旳设计一、概述建筑物楼宇自动化系统与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旳重要构成部分,它关系到智能建筑旳智能化限度及水平。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将建筑物内旳电力、照明、空调、给排水、防灾、保安、车库管理等设备或系统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旳,构成综合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内部之间旳传播网络,它能使建筑物内部旳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互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等系统彼此相连,也能使建筑物内旳通信网络设备与外部旳通信网络相连。
二、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数据解决、自动测量及控制技术,对智能建筑内旳多种分散旳机电设备、消防和保安设备装置进行自动控制和统一管理,充足体?quot;集中管理、分散控制"这一智能建筑旳最新控制理念及节省能源,提高工效旳目旳。
(一)楼宇自动化系统将实现如下重要功能:1.中央空调系统旳监控管理(1)监视控制整个大厦旳空调系统(涉及:风机盘管控制、冷热水泵旁通控制、冷却水塔进水控制等;(2)通过冷冻水旳供/回水温度和流量测量、自动计算出空调系统旳冷负荷,并在楼宇自动化系统旳CRT上显示;(3)根据实际旳冷负荷通过空调冷冻水机组带旳群控装置来决定冷冻水机组旳启停数,以达到最佳旳节能效果;(4)测量并自动控制冷冻水系统供/回水总管旳差压,维持系统规定旳差压值;(5)冷冻水泵/冷却水泵旳联锁控制,当一台冷冻水泵发生故障时,自动投入备用水泵;(6)监控空调系统旳如下设备:空调柜机、风机盘管、新风机组、排风机(含正压风机)、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集水器、冷冻水膨胀水箱。
2.给排水系统旳监控管理(1)楼宇自动化系统将监控给排水系统旳所有水泵旳运营状态。
(2)楼宇自动化系统将对给排水系统旳设备运营时间、状态、水量、压力值进行记录。
(3)当水泵浮现故障时,楼宇自动化系统会通过联锁控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营。
(4)监控给排水系统旳如下设备:生活给水泵、消防给水泵、自动喷淋泵、稳压水泵、排污泵、屋顶水池、地下水池、污水池、给排水监控系统。
全面的楼宇自控系统设计方案,含设备清单

1楼宇自控系统1.1系统总体需求楼宇自控系统(BAS)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电力、空调、给水、排水、通风、运输等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和管理为目的,构成一个集散型系统,实现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计算机控制网络。
楼宇自控系统是由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它确保建筑物内设备高效运行,整体达到最佳节能效果,同时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其成为最佳工作与生活环境。
楼宇自控系统的整体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的四个方面:1.对建筑设备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2.以运行状态监视和控制运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3.以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防灾自动化;4.以节能运行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
楼宇自控系统的模式应采用分层分布式三层集成模式,包括管理层、自动化层、现场设备层。
系统结构必须是开放式的,采用全以太网接入方式,方便与第三方系统进行集成。
系统设计总体要求如下:1.系统设计和设备配置必须充分反映出实用性、先进性、扩展性及经济性。
2.BAS监控中心对建筑物内所有受控设备均可集中进行有效监控。
3.该网络架构应该由各种级别的以太网设备组成,以保证通讯效率。
4.应以以太网通讯为基础,由高性能的点对点(Peer-to-peer)楼宇级网络,DDC控制器,楼层级本地网络组成,其访问权限应对用户完全透明,以便访问系统的数据或改进控制程序。
5.所有动力机械设备在自动控制方式上,除了应该满足各自特定的启停及作息条件外,还必须兼顾到与系统内其他设备、设施的因果及内在关系,保证系统的可靠和安全。
6.所有受控设备在中央监控站停止工作时,均可在直接数字控制器的作用下实现就地控制。
7.当系统设置为手动操作模式时,所有的受控设备均可实现就地手动单独控制。
8.当设备故障时,备用设备能快速自动投入使用,同时锁定故障设备。
在未检修完好前不再投入使用。
9.中央监控站应能显示所有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监测参数、调节设定值、实时记录每一次报警、离线、禁用、超越,并能协调处理一般的突发事件。
楼宇自控的发展史及其系统设计

楼宇自控的发展史及其系统设计引言楼宇自控系统是一种集成了多种技术的智能化系统,旨在提高楼宇的舒适性、安全性和效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楼宇自控系统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史,并探讨其系统设计。
发展史第一阶段:基础设施控制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最初是由基础设施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
基础设施控制系统主要用于管理楼宇中的电力供应、照明和暖通空调等基本设施。
这些系统使用有线传统的通信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和控制。
第二阶段:自动化控制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楼宇自控系统进入了自动化控制系统阶段。
自动化控制系统利用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设备,将楼宇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和自动化控制。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监控和控制楼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第三阶段:智能化控制系统随着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楼宇自控系统进入了智能化控制系统阶段。
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对楼宇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优化。
这些系统可以自动学习和适应环境变化,提供更加智能、高效的控制方案。
系统设计楼宇自控系统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网络架构等。
硬件设备是楼宇自控系统的基础。
常见的硬件设备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
传感器用于采集楼宇各个子系统的参数,例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
执行器用于对楼宇各个设备进行控制,例如调节空调温度和开关灯光等。
控制器作为系统的控制中心,负责接收传感器的数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进行控制决策。
软件平台软件平台是楼宇自控系统的核心。
软件平台包括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用户界面等模块。
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负责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将其传输到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利用和大数据技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生成相应的控制策略。
用户界面模块提供用户与楼宇自控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例如手机App和Web页面等。
网络架构是楼宇自控系统的基础设施,支持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案

第1章楼宇自动化系统1.1. 概述楼宇自动化系统作为智能建筑内特不重要的局部,担负着对整座建筑内机电设备的集中监测与操纵,保证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到达最正确状态。
同时,在计算机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信息处理、数据计算、数据分析、逻辑判定、图形识不等,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治理和效劳。
它一般采纳分布式操纵系统,设有中心治理〔操作〕站,治理站通过操纵网络、通信总线或通信接口〔TCP/IP、Ethernet、RS-232/485等〕,将直截了当数字操纵器操纵器〔DDC〕、智能机电设备与中心治理站相连组成楼宇自控网络,完成冷热源设备、空调通风设备、电力及照明设备、给排水设备等的监视及操纵。
1.1.1. 楼宇自控系统组成1.1.1.1. 中心治理站中心治理站以全中文图形界面运行楼宇自控系统治理人员的日常操纵、监视、和调度治理工作,采集数据的回档、统计、报表治理等。
对上级治理系统如IBMS开放数据接口进行集成。
1.1.1.2. 现场操纵器直截了当数字操纵器〔DDC〕直截了当对大楼空调冷源、空调通风、照明、电梯、给排水、供配电等设备进行监视和操纵,接收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状态和传感器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后对设备进行自动化治理。
1.1.1.3. 末端设备末端传感器检测现场和设备的参数、运行情况,并把数据上传给直截了当数字操纵器进行处理。
如温度、湿度、压力、流量、水位等传感器。
执行器同意DDC的指令操纵各种水阀、风阀、继电器的动作,使大楼的环境到达舒适和习惯各种应用要求。
1.1.2.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要紧功能A、自动监视并操纵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停,显示或打印当前运行状态。
B、自动监测、显示、打印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和历史数据。
C、依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始终运行于最正确状态。
D、监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
E、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治理、协调操纵。
楼宇自动化系统设计关键技术

精度过高会引起系统振荡, 造成系统不稳定。 这就要求
方 面 来 说 都 要 求 楼 宇 自动 化 控 制 系 统 对 其 做 全 面 综 合 的 监视 与 控 制 。 字 自动化 控 制 系统 实 施 的 成 功 与 楼
限度 利 用 回 风 。
( 采用 变 风量 、 水量 控 制技 术 , 3) 变 实现 水泵 、 风机
的最 佳 启 停 点 和 最 佳 状 态 点 控 制 。 ( 非 连续 工 作 的空 调对 象 , 先 可设 定若 干 基本 4) 事
个 优 秀 的 暖通 空调 系 统 。 次 是 暖 通 空 凋工 程 师 和 其
自动控制工程 师的密切 配合 , 参照 智能建筑 设计标
准 , 理 布 置 监 测 、 制 点 , 出监 控 点 位 表 。 合 控 列
() 1 合理配置 自控元件。 既要保证前端所测参数能
准 确 反 映 测量 点 的 实 际值 , 又要 保 证 末 端 执 行 机 构 能
楼 宇 自动 化 ( BAs) 统 是 运 用 现 代控 制技 术 、 系 计
( 空 调 运行 控 制 系统 是 一个 过 程控 制 系统 , 论 5) 理 上说, 过渡 过 程 短 , 则系 统 反 应快 , 制精 度高 , 控 制 控 但
算机技术 、 通信技术构建的高度 自动化 的综 合管理 和
在 工 程 设 计 和 调 试 过 程 中正 确 进 行 软 件 组 态 , 择 合 选 适 的采 样 周 期和 控 制 函 数 , 证 系 统 响应 输 出最 优 化 , 保
楼宇自控系统(BA)设计思路说明

一、概述当今,世界各地的大厦管理部门为了使其客户拥有更舒适的环境而正在寻找创建完美室内环境的方法,他们越来越注重于通过优化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可调性。
智能大厦向人们提供全面的、高质量的、快捷的综合服务功能,它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是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
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 )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监控范围通常包括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送排风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
高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建筑物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节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节能是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全面技术经济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
楼宇自控系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它的建立,对于大厦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以及大厦的防火与保安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同时,依靠强大软件支持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数据分析、逻辑判断和图形处理,对整个系统作出集中监测和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启停各有关设备,避免设备不必要的运行,又可以节省系统运行能耗。
当前现代化大厦就空调系统而言,是一栋大楼耗能大户,也是节能潜力最大的设备。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央空调系统占整个大楼的耗能50%以上,而大楼装有楼宇自控系统以后,可节省能耗25%,节省人力约50%。
出现故障,能够及时知道何时何地出现何种故障,使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当前随着建筑物的规模增大和标准提高,大厦的机电设备数量也急剧增加,这些设备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有时几乎难以实现。
如采用楼宇自控系统,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就能确保楼内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同时提高大楼内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
**大厦是采用西欧古典三段式的、国际化标准的智能型建筑,采用楼宇自动化系统将为大厦的管理者提供自动化水平较高的先进运行手段,并为用户提供舒适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采用现代化的传感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施进行信号采集、控制,提供有效安全的物业管理,使其设备应用在最良好的状态。
本次设计是基于一套CAN总线的远程控制装置,通过CAN总线完成对现场设备的控制操作,并与CAN总线上其他设备完成数据的传输。
系统硬件部分主要由AT89S52单片机、SJA1000 CAN控制器等组成,系统在硬件和软件上进行模块化设计,具体实现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4路数字量输入,4路模拟量输出模块,以及CAN接口电路模块。
CAN总线的应用,提高了楼宇智能化水平并降低了设备的管理成本。
CAN总线提供了标准网络协议的数据链路层,没有相应的高层通信协议。
CANopen协议是一种基于CAN现场总线的开放的、标准化的高层协议。
它是一种具有实时性的高速串行总线系统,它被广泛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中。
CANopen协议允许不同设备以标准化方式进行通信,使其具有互操性。
关键词:楼宇控制;CAN总线;控制节点;CANopen协议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modern sensor technology, comput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buildings of all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facilities for signal acquisition, control and provide effective security for property management, to equipment used in the best condition. The design is based on a CAN bus, the remote control device, through the CAN bus for control operation of field devices and other devices with the CAN b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Hardware of the system mainly by AT89S52singlechip, SJA1000 CAN controller and other components, system hardware and modular software design based on single chip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ntrol core, designed 4 digital inputs, 4 analog output module, and the CAN interface circuit module. CAN bus applications, improve the level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reduce management costs of the equipment. CAN bus provides a standard network protocol for data link layer, there is no corresponding high-level communication protocol. CANopen protocol is an exoteric and standardized high layer protocol based on CAN field bus. It is a high speed serial bus system with real-time capabilities, CANopen protocol allows diffcate with each other in a standardized manner and makes them inter operable.Key words:Building control system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open protocol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选题背景 (1)第二节现存的楼宇控制系统相关技术 (2)第二章CANopen协议概述 (3)第一节总述 (3)第二节设备模型 (3)第三节对象字典 (4)第四节CANopen要点 (5)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7)第一节总体设计方案 (7)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8)第一节选择CANopen原因 (8)第二节CANopen协议系统软件设计 (9)第三节软件设计系统流程 (10)第五章.调试结果及分析 (16)第六章.结束语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附录总原理图 (21)第一章.引言第一节选题背景随着微电子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光纤通信(Fiber Communication)、卫星通信(Satellite Communication)、区域网络(Local Area Network)与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等取得长足发展。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ion,IEC)标准和现场总线基金会(fieldbus foundation,FF)的定义,现场总线的概念一般为一种用于智能化现场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开放式、数字化、双向串行、多节点的底层通信总线。
现场总线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 Fieldbus,FF)、控制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局域操作网络(Local Operating Fieldbus ,LonWorks)、过程现场总线(Process Fieldbus ,PROFIBUS)等。
但是由于各个行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各个公司、企业的经济利益,导致一些总线逐渐被遗忘,一些总线在当今的市场上共存。
CAN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
在各种工业现场总线中CAN总线以成本较低、速度快、实时性、可靠性较高的特点适应于现代汽车电子、医疗、军事等领域的产业。
CANopen协议定义了应用层和通讯子协议,为可编程系数、不同器件、借口及应用子协议定义了帧状态。
为现场总线的全数字分布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以及把系统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案。
CANopen协议是基于CAN串行总线系统和应用层CAL的高层协议。
CAL 提供了网络管理服务和报文的传送协议。
CANopen在CAL基础上使用了CAL 通讯和服务协议子集的一种实现方案,在保证网络节点互用性的同时,允许节点的功能随意扩展。
在嵌入式系统用用的发展,许多总线已经不能满足高性能、高实时性系统的要求,CAN总线是当前比较有希望成功的。
第二节现存的楼宇控制系统相关技术在.基本型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基于窗口式的基本型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工作站可以配置成文本显示中央操作系统,也可以配置成全具功能化的图形终端。
它在Windows NT环境下操作,局域网可以是以太网或者令牌环网,在一个多建筑物的区域,可以配置多个分布式工作从站。
综合型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它是在基本型建筑物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自动化控制系统。
通过监控来自系统的数据,同层总线、防火与保安总线、S总线设备等,可以将多个工作站连接至Novell LAN,以此提供与其它分支维护管理的接口。
开放型建筑物自动化监控系统开放型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它监控多种分布式子系统,如空调自控、防火与保安,可以把其它子系统综合在一个网络系统中。
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操作系统、LAN通信、相关数据库和图形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负责完成大厦中的空调制冷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及电梯等的计算机监控管理。
主要应用于:(1)空调监控系统(2)冷冻站监控系统(3)给排水监控系统(4)变配电监控系统(5)热力站监控系统(6)照明监控系统(7)安全防范监控系统(8)背景音乐、消防广播系统等。
第二章CANopen协议概述第一节总述CANopen是一种构架在控制局域网络上的高层通讯协定,其中包括通讯子协定和设备子协定是工业控制中常用的一种现场总线,常在嵌入式系统中被应用。
CANopen协议是Cia协会针对CAN协议不完整性开发出来的一个更高层次的协议。
CANopen标准包括寻址方案、通讯子协定和其他由设备协定所定义的应用层。
其能支援网络管理、设备监控和节点之间的通讯,包括一个简易传输层处理资料的分段传输和组合。
资料连接层和实体层用CAN来实时工作。
第二节设备模型一个CANopen设备模块可以有三部分。
如图3.1,通信接口和协议软件提供在总线上收发通信对象的服务。
不同的CANopen设备都是通过交换通信对象完成之间的通信的,它直接面向CAN控制器进行实时操作的。
对象字典用来描述设备是哦那个的所有数据类型、通信对象和应用对象。
它位于通信程序和应用程序之间,为应用程序提供借口,CANopen通信通过应用程序对对象字典进行操作实现的。
应用程序包括通信部分和功能不分,通信部分通过对对象字典进行操作实现CANopen的通信;功能部分则是根据应用要求来实现的。
其对象字典结构如表3.1。
图3.1 CANopen设备索引对象000 Not used 001~001F 静态数据类型002~003F 复杂数据类型040~005F 规定的复杂数据类型060~007F 设备子协议规定静态数据类型080~009F 设备子协议规定的复杂数据类型00A0~0FFF reserved1000~1FFF 通讯子协议局域2000~5FFF 特定子协议区域6000~9FFF 标准设备子协议区域A000~FFF Reserved表3-1对象字典结构第三节对象字典CANopen网络的通信和管理都是通过不同的通信对象来完成的。
对象字典(Object Dictionary)是一个有序的对象组,每个对象用一个16位的索引值来寻址,定义了一个8位的子引索来允许访问数据中的单个元素。
在CANopen网络系统中每个节点都有唯一的对象字典。
CANopen网络的通信和管理都是通过不同的通信对象来完成的。
通讯对象分类:数据对象(PDO):PDO被映射到单一的CAN帧中,用8个字节的数据字段把过程数据对象PDO映像到一单一的CAN帧传输应用对象。
每一个PDO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并且可以通过一个节点发送,但是可以有多个接受者。
数据服务对象(SDO):用来对对象字典进行读写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