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10页文档资料
实验七 移位寄存器

实验七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的使用方法。
2掌握中规模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元器件1SAC-2电工电子实验台;SS-01数字实验模块。
2DL-4330示波器;EM-1463函数信号发生器。
374LS37374LS16474LS59574LS0074LS2074LS86三、实验原理寄存器(Register)和移位寄存器(ShiftRegister)1、寄存器(Register):在数字系统中,常需要一些数码暂时存放起来,这种暂时存放数码。
一个触发器可以寄存1位二进制数码,要寄存几位数码,就应具备几个触发器,此外,寄存器还应具有由门电路构成的控制电路,以保证信号的接收和清除。
移位寄存器2、移位寄存器除了具有寄存数码的功能外,还具有移位功能,即在移位脉冲作用下,能够把寄存器中的数依次向右或向左移。
它是一个同步时序逻辑电路,根据移位方向,常把它分成左移寄存器、右移寄存器和双向移位寄存器三种;根据移位数据的输入-输出方式,又可将它分为串行输入-串行输出、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并行输入-串行输出和并行输入-并行输出四种电路结构。
如图所示由D触发器构成的简单移位寄存器,从CP上升沿开始到输出新状态的建立需要经过一段传输延迟时间,所以当CP上升沿同时作用于所有触发器时,它们输入端的状态都未改变。
于是,FF0按DI原来的状态翻转,FF1按Q0原来的状态翻转,FF2按Q1原来的状态翻转,FF3按Q2原来的状态翻转,同时,输入端的代码存入F0,总的效果是寄存器的代码依次右移一位。
可见,经过4个CP信号后,串行输入的四位代码全部移入了移位寄存器,并在四个输出端得到并行输出代码。
利用移位寄存器可实现代码的串行—并行转换。
若再加4行个CP信号,寄存器中的四位代码还可以从串端依次输出。
四、实验步骤1、74ls373逻辑功能测试(1)74ls373引脚说明74ls373为三态输出的八D透明锁存器,共有54S373和74LS373两种形式。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实验报告1. 背景在数字电路中,移位寄存器是一种常见的基本电路元件。
它可以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移位操作,并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触发器构成,分为串行移位寄存器和并行移位寄存器。
在实际应用中,移位寄存器常用于数据存储、数据传输、脉冲发生器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及其应用电路的实验,加深对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的理解,掌握其应用。
2. 实验目的1.了解移位寄存器的基本原理;2.学会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及其应用电路;3.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应用方法。
3. 实验原理与方法3.1 移位寄存器原理移位寄存器将输入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移位操作,并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常见的移位规则包括:左移、右移、循环左移、循环右移等。
移位寄存器通常由触发器构成,触发器的状态决定了寄存器中存储的数据。
本实验主要探究两种常用的移位寄存器:串行移位寄存器和并行移位寄存器。
3.1.1 串行移位寄存器串行移位寄存器中,数据是按照位的顺序逐个进行移位的。
串行移位寄存器可以通过级联多个D触发器实现,每个D触发器的输出与下一个D触发器的输入相连。
3.1.2 并行移位寄存器并行移位寄存器中,数据的位同时进行移位。
并行移位寄存器可以通过级联多个D 触发器实现,每个D触发器的输入都与移位数据的对应位相连。
3.2 实验所用材料与方法3.2.1 材料•移位寄存器芯片•发光二极管(LED)•电路连接线3.2.2 方法1.实验预备:准备实验所需的移位寄存器芯片、LED和电路连接线。
2.按照移位寄存器原理,设计移位寄存器电路并进行布线连接。
3.使用示波器检查电路的正确性。
4.进行实验验证,观察移位寄存器的运行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实验设计了一个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电路,并进行了验证实验。
首先,按照原理部分的描述,我们选择了一个基于D触发器的4位串行移位寄存器芯片。
通过连接四个D触发器,将其串联起来,即可构成一个4位的串行移位寄存器。
移位寄存器实验报告

移位寄存器实验报告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的设计实验室:实验台号:日期: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工作过程。
2. 掌握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一)用D触发器设计左移移位寄存器(二)利用74LS161和74LS00设计实现任意进制的计数器设计要求:以实验台号的个位数作为所设计的任意进制计数器(0、1、2任选)。
三、实验原理图1.由4个D触发器改成的4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输入二进制:11110000)2.测试74LS161的功能3.熟悉用74LS161设计十进制计数器的方法。
①利用置位端实现十进制计数器。
②利用复位端实现十进制计数器。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1.左移寄存器实验数据记录表要求:输入二进制:111100002.画出你所设计的任意进制计数器的线路图(计数器从零开始计数),并简述设计思路。
8进制利用复位法实现8进制计数器,8=1000B,将A端同与非门相连,当A端=1时,使复位端获得信号,复位,从而实现8进制。
五、思考题1. 74LS161是同步还是异步,加法还是减法计数器?答:在上图电路中74LS161是异步加法计数器。
2. 设计十进制计数器时将如何去掉后6个计数状态的?答:通过置位端实现时,将Q0、Q3 接到与非门上,输出连接到置位控制端。
当Q3=1,Q2=0,Q1=0,Q0=1,即十进制为9时,与非门输入端Q0、Q3同时为高电平,位控制端为低电位,等到下一个CP上升沿到来时,完成置数,全部置为0。
3. 谈谈电子实验的心得体会,希望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
答:通过这学期的电子实验,我对电子电路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初步了解了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等电子元件的使用。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电子技术,学到了很多,对这学期的电子实验十分满意。
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应用)

提高: 利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实现一 个彩灯控 制电路。要求能够两灯循环和三灯 循环。观察显示结果,记录数据。
返回目录
2011-7-14
实验原理
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作数码寄存器外,还可以作移 存型计数器、随机码发生器、延时电路以及串/并行代码变换器等。 1)移存型计数器 (1)环形计数器 将移位寄存器的最后一级输出回送到第一级的输入,便可构成环 形计数器(Ring counter)。环形计数器的特点是计数器的模数与 移位寄存器位数相等,且工作状态是依次循环出1(或0),如四 位环形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0010-0100-1000或1110-1101- 1011-0111。 (2)扭环形计数器 扭环形计数器又叫约翰逊计数器,它是将移位寄存器中最后一级 的反变量输出与第一级输入端相连而构成的。扭环形计数器的特 点是M=2N,工作状态转换时相邻状态之间只有一位发生变化, 避免了功能冒险。
2011-7-14
返回目录
2011-7-14
输入端
输出端
方式 清除 AB 时 钟
QA QB QC QD QE QF QG QH
L H H H H
×× ×× H H L H H L
× L ↑ ↑ ↑
L L L L L 保持 1 Qan Qbn Qcn Qdn Qen Qfn Qgn 0 Qan Qbn Qcn Qdn Qen Qfn Qgn 0 Qan Qbn Qcn Qdn Qen Qfn Qgn 返回目录
L
L
L
2011-7-14
常见问题
1、74LS164移位寄存器的管脚是怎样排列的? 答:如图所示
Vcc QH QG QF QE CLR CK
14 13 12 11 10 1 2 3 4 5
实验七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实验七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一、实验目的1.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2.熟悉4位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二、实验预习要求1.了解74LS194的逻辑功能;2.用4位移位寄存器构成8位移位寄存器;3.了解移位寄存器构成环形计数器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1.移位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
74 LS194是一个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 最高时钟脉冲为36MHz, 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如图7.1所示。
图实验7.1 74 LS194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其中: D0~D1为并行输入端;Q0~Q3为并行输出端;SR-右移串引输入端;SL-左移串引输入端;S1.S0-操作模式控制端;/CR-为直接无条件清零端;CP-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74LS194模式控制及状态输出如表实验7.1所示。
2.用74LS194构成8位移位寄存器电路如实验7.2所示, 将芯片(1)的Q3接至芯片(2)的SR,将芯片(2)的Q4接至(1)的SL, 即可构成8位的移位寄存器。
注意: /CR端必须正确连接。
3.74LS194构成环形计数器把位移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 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 如图实验7.3所示。
设初态为Q3Q2Q1Q0=1000,则在CP作用下, 模式设为右移, 输出状态依次为:表实验7.1 74LS194工作状态表图实验7.2 8位移位寄存器图实验7..3 环形计数器四、实验仪器设备1.TPE-AD数字实验箱 1台2.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 2片3.四两输入集成与非门74LS00 1片五、实验内容及方法1.测试74LS194(或CC40194)的逻辑功能参图实验7.1接线, /CR 、S1.S0、SL、SR、D3.D2.D1.D0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输出插孔;Q3Q2Q1Q0用LED电平显示, CP接单脉冲源输出插孔。
按表实验7.1进行逐项对比测试。
(1)清零: 令=0, 此时Q3Q2Q1Q0=0000。
移位寄存器实验报告

移位寄存器实验报告姓名:陈素学号:3120100621 专业:软件工程课程名称: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实验同组学生姓名:张闻实验时间:y yyy-mm-dd 实验地点:紫金港东4-509 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移位寄存器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掌握串、并数据转换的概念与方法了解序列信号在CPU控制器设计中的应用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 实验原理带并行置入的移位寄存器移位寄存器:每来一个时钟脉冲,寄存器中的数据按顺序向左或向右移动一位必须采用主从触发器或边沿触发器不能采用电平触发器数据移动方式:左移、右移数据输入输出方式串行输入,串行输出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并行输入,串行输出串行输入的移位寄存器使用D触发器,可构成串行输入的移位寄存器2.2 标题<正文>带并行输入的右移移位寄存器数据输入移位寄存器的方式:串行输入、并行输入带并行输入的8位右移移位寄存器module shift_reg(clk, S, s_in, p_in, Q); input wire clk, S, s_in; input wire [7:0] p_in; output wire [7:0] Q; wire [7:0] D; wire nS;FD FDQ0(.C(clk), .D(D[0]), .Q(Q[0])), FDQ1(.C(clk), .D(D[1]), .Q(Q[1])), FDQ2(.C(clk), .D(D[2]), .Q(Q[2])), FDQ3(.C(clk), .D(D[3]), .Q(Q[3])), FDQ4(.C(clk), .D(D[4]), .Q(Q[4])), FDQ5(.C(clk), .D(D[5]), .Q(Q[5])), FDQ6(.C(clk), .D(D[6]), .Q(Q[6])), FDQ7(.C(clk), .D(D[7]), .Q(Q[7]));OR2 D0_L(.I0(L_0), .I1(R_0), .O(D[0])), D1_L(.I0(L_1), .I1(R_1), .O(D[1])), D2_L(.I0(L_2), .I1(R_2), .O(D[2])), D3_L(.I0(L_3), .I1(R_3), .O(D[3])), D4_L(.I0(L_4), .I1(R_4), .O(D[4])),串行输入SD5_L(.I0(L_5), .I1(R_5), .O(D[5])), D6_L(.I0(L_6), .I1(R_6), .O(D[6])), D7_L(.I0(L_7), .I1(R_7), .O(D[7]));并行-串行转换器 没有启动命令时并行-串行转换器ser_out并行输入par_in 移位输入7位并行-串行转换器ser_out并行输入par_in 移位输入7位并行-串行转换器2.1 实验内容用Verilog HDL语言,采用结构化描述方法设计一个8位带并行输入的右移移位寄存器。
实验七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在具体独立应用方面,移位寄存器不单可做成可编程的分频器、串行 加法器、串行累加器和序列号发生器(见书上P229),而且还可以用来 构成计数器,这是工程中经常用到的。以74LS194双向移位寄存器为 例,74LS194可构成环形计数器、扭环形计数器和自启动的扭环形计数 器。 五、实验的步骤 ㈠ 集成移位寄存器基本功能验证。
将74LS194插入实验箱中,并按图7-2进行接线。接线完毕后,接通 电源,即可进行74LS194双向移位寄存器的功能验证。 ① 清零。将复位开关K3置0,使=0,通过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 记录有关实验数据。 =0时,74LS194输出为:Q0Q1Q2Q3= 。 ② 保持。使=1,CP=0,拨动逻辑开关K1和K2,输出状态不变。或者 使=1,M1和M0都为0(即K1和K2都为0),按动单次脉冲,这时输出状 态仍不变。 ③ 置数。使=1,M1=M0=1,数据开关置为0101,按动单次脉冲,这时 数据0101存入Q0Q1Q2Q3中。根据LED发光二极管的状态,记录 Q0Q1Q2Q3= ;变换数据开关的输出为1011,再按动单次脉冲,根 据LED发光二极管的状态,记录Q0Q1Q2Q3= 。
保1 × × 0
持1 0 0 × × × × × × ×
保持
置 1 1 1 ↑ × × d0 d1 d2 d3 d0 d1 d2 d3 数
பைடு நூலகம்
右1 0 1 ↑ × 1
1
移1 0 1 ↑
×
××××
0
0
左1 1 0 ↑ 1 ×
1
移1 1 0 ↑
移位寄存器

n n n Q0 Q1 Qn Q3 2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移位寄存器的扩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74LS194(1) 74LS194(1)
实验内容
74LS194(2) ( )
注意事项
串行输入
构成八位右移串行移位寄存器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2、环形计数器(又称循环移位寄存器) 、 又称循环移位寄存器)
把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可以 构成环形计数器。 相连, 构成环形计数器。例:DSR和Q3相连,可构成右移环 形计数器。 形计数器
0 0 0 1 0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有效 状态
0 1 74X194
该电路不能自启动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首先应给输出端赋初值,此时 首先应给输出端赋初值,此时S1 S0为11。 。 再将S 改为01,使之工作在右移状态。 再将 1 S0改为 ,使之工作在右移状态。
实验目的
CP 1
1
Q0 1 0 0 0 1
Qn Q3 QQ 2 n
n 0
n 1
0 X X 1 1 1 1 1 1
X X
X X X d0 X
X X ↑ a
X X X b c
0
0 b
n 0
0 c
n 1
0 d
n
d a
0 1 d0 1 0 0 0 X X
↑ X ↑ X X X
X X X d0 X X X X X X
Q Q Q2 d0
Qn Q3 Q1 2 n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
用双踪示波器观测波形时应选择恰当的触发源。 用双踪示波器观测波形时应选择恰当的触发源。
y1
y2 若选用y 若选用 2 做触发源 示波器上显 示的y 示的 2波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 移位寄存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4位双向移位寄存器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熟悉移位寄存器的应用 — 实现数据的串行、并行转换和构成环形计数器。
二、实验原理
1、移位寄存器是一个具有移位功能的寄存器,是指寄存器中所存的代码能够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依次左移或右移。
既能左移又能右移的称为双向移位寄存器,只需要改变左、右移的控制信号便可实现双向移位要求。
根据移位寄存器存取信息的方式不同分为:串入串出、串入并出、并入串出、并入并出四种形式。
本实验选用的4位双向通用移位寄存器,型号为CC40194或74LS194,两者功能相同,可互换使用,其逻辑符号及引脚排列如图7-1所示。
图7-1 CC40194的逻辑符号及引脚功能
其中 D 0、D 1 、D 2 、D 3为并行输入端;Q 0、Q 1、Q 2、Q 3为并行输出端;S R 为右移串行输入端,S L 为左移串行输入端;S 1、S 0 为操作模式控制端;
R C 为直接无条件清零端;CP 为时钟脉冲输入端。
CC40194有5种不同操作模式:即并行送数寄存,右移(方向由Q 0→Q 3),左移(方向由Q 3→Q 0),保持及清零。
S 1、S 0和R C 端的控制作用如表7-1。
表7-1
2、移位寄存器应用很广,可构成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顺序脉冲发生器;串行累加器;可用作数据转换,即把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或把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数据等。
本实验研究移位寄存器用作环形计数器和数据的串、并行转换。
(1)环形计数器
把移位寄存器的输出反馈到它的串行输入端,就可以进行循环移位,
如图7-2所示,把输出端 Q
3和右移串行输入端S
R
相连接,设初始状
态Q
0Q
1
Q
2
Q
3
=1000,则在时钟脉冲作用下Q
Q
1
Q
2
Q
3
将依次变为0100→0010→
0001→1000→……,如表7-2所示,可见它是一个具有四个有效状态的计数器,这种类型的计数器通常称为环形计数器。
图7-2 电路可以由各个输出端输出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脉冲,因此也可作为顺序脉冲发生器。
表8-2
图 7-2 环形计数器
如果将输出Q
O 与左移串行输入端S
L
相连接,即可达左移循环移位。
(2)实现数据串、并行转换
①串行/并行转换器
串行/并行转换是指串行输入的数码,经转换电路之后变换成并行输出。
图7-3是用二片CC40194(74LS194)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组成的七位串/并行数据转换电路。
图7-3 七位串行 / 并行转换器
电路中S
0端接高电平1,S
1
受Q
7
控制,二片寄存器连接成串行输入右
移工作模式。
Q
7是转换结束标志。
当Q
7
=1时,S
1
为0,使之成为S
1
S
=01
的串入右移工作方式,当Q
7=0时,S
1
=1,有S
1
S
=10,则串行送数结束,
标志着串行输入的数据已转换成并行输出了。
串行/并行转换的具体过程如下:
转换前,R C端加低电平,使1、2两片寄存器的内容清0,此时S
1S
0=
11,寄存器执行并行输入工作方式。
当第一个CP脉冲到来后,寄存器的
输出状态Q
0~Q
7
为01111111,与此同时S
1
S
变为01,转换电路变为执行串
入右移工作方式,串行输入数据由1片的S
R
端加入。
随着CP脉冲的依次加入,输出状态的变化可列成表7-3所示。
表7-3
由表7-3可
见,右移操作七次
之后,Q
7变为0,S
1
S
又变为11,说明串
行输入结束。
这时,
串行输入的数码已
经转换成了并行输
出了。
当再来一个CP
脉冲时,电路又重
新执行一次并行输
入,为第二组串行数码转换作好了准备。
②并行/串行转换器
并行/串行转换器是指并行输入的数码经转换电路之后,换成串行输出。
图7-4是用两片CC40194(74LS194)组成的七位并行/串行转换电路,它比图7-3多了两只与非门G 1和G 2,电路工作方式同样为右移。
图7-4 七位并行 / 串行转换器
寄存器清“0”后,加一个转换起动信号(负脉冲或低电平)。
此时,由于方式控制S 1S 0为11,转换电路执行并行输入操作。
当第一个CP 脉冲到来后,Q 0Q 1Q 2Q 3Q 4Q 5Q 6Q 7的状态为0D 1D 2D 3D 4D 5D 6D 7,并行输入数码存入寄存器。
从而使得G 1输出为1,G 2输出为0,结果,S 1S 2变为01,转换电路随着CP 脉冲的加入,开始执行右移串行输出,随着CP 脉冲的依次加入,输出状态依次右移,待右移操作七次后,Q 0~Q 6的状态都为高电平1,与非门G 1输出为低电平,G 2门输出为高电平,S 1S 2又变为11,表示并/串行转换结束,且为第二次并行输入创造了条件。
转换过程如表7-4所示。
表7-4
中规模集成移位寄存器,其位数往往以4位居多,当需要的位数多于4位时,可把几片移位寄存器用级连的方法来扩展位数。
三、实验设备及器件
1、 +5V 直流电源
2、 单次脉冲源
3、 逻辑电平开关
4、 逻辑电平显示器
5、 CC40194×2(74LS194) CC4011(74LS00) CC4068(74LS30) 四、实验内容
1 、测试CC40194(或74LS194)的逻辑功能
按图7-5接线,R C 、S 1、S 0、S L 、 S R 、D 0、D 1、D 2、D 3分别接至逻辑开关的 输出插口;Q 0、Q 1、Q 2、Q 3接至逻辑电平显示输入插口。
CP 表7-5试。
图7-5 CC40194逻辑
功能测试
(1) 清除:令R C =0,其它输入均为任意态,这时寄存器输出Q 0、Q 1、Q 2、
Q 3应均为0。
清除后,置R C =1 。
(2)送数:令R C =S 1=S 0=1 ,送入任意4位二进制数,如D 0D 1D 2D 3=abcd ,
加CP脉冲,观察CP=0 、CP由0→1、CP由1→0三种情况下寄存器输出状态的变化,观察寄存器输出状态变化是否发生在CP脉冲的上升沿。
(2)右移:清零后,令R C=1,S1=0,S0=1,由右移输入端SR 送入二进制数码如0100,由CP端连续加4个脉冲,观察输出情况,记录之。
(4) 左移:先清零或予置,再令R C=1,S
1=1,S
=0,由左移输入端
S
L
送入二进制数码如1111,连续加四个CP脉冲,观察输出端情况,记录之。
(5) 保持:寄存器予置任意4位二进制数码abcd,令R C=1,S
1=S
=0,加CP脉冲,观察寄存器输出状态,记录之。
2、环形计数器
自拟实验线路用并行送数法予置寄存器为某二进制数码(如0100),然后进行右移循环,观察寄存器输出端状态的变化,记入表7-6中。
3、实现数据的串、并行转换
(1)串行输入、并行输出
按图7-3接线,进行右移串入、并出实验,串入数码自定;改接线路用左移方式实现并行输出。
自拟表格,记录之。
(2)并行输入、串行输出
按图7-4接线,进行右移并入、串出实验,并入数码自定。
再改接线路用左移方式实现串行输出。
自拟表格,记录之。
表7-5
表7-6
五、实验总结
1. 该实验存在一定测量误差,误差来源于电路箱中得误差,但是误
差实验允许范围内,故该实验有效。
2.该实验应该注意电路的联线,同时要求熟练掌握各个芯片的使用方法。
3.移位寄存器有更深一步了解,加深了同学们对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时对书本的知识加深了理解。
4.对74LS194有了更近一步的加深认识和了解。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